close

                          

[養生飲食]40歲及65歲是健康的兩大關卡    --- 孫安迪

http://forum.pchome.com.tw/content/87/49614

 

--- 從生理的角度看,人類有兩個關鍵的年齡,第一大關卡是40歲,因為40歲以後體內的SOD(超氧化物,可排除體內自由基)活性降低一半,褪黑激素分泌量也下降一半,整個人的抵抗力明顯變差,到了 65歲則進入第二大關卡,這些數值又再下降一半,身體日益衰老。

  所以, 40歲前後是一個人開始保養的關鍵。

 

----影響健康的五大因素:飲食、作息、運動、壓力、毒素---- 

 通常睡眠的改變始自於腎上腺的修復,它進入不同的枯竭階段時,睡眠就會變。比如,它亢進時,很早就會醒,然後精神會超好。

不管你經濟能力如何,把一個關守好,那就是保住你孩子的腎上腺,我預言,只要進入職場時孩子還有健康的腎上腺,他們就有無比的競爭力。讓他們吃得精(不一定要多哦)、睡得好、多動多曬太陽(免費的哦),腎上腺就一定健康

腎上腺是我們的生命線,它的疲倦所形成的種種問題,真的是很嚴重。早上起來能夠迎接新的一天,精神飽滿的面對,就是要它支持,才有可能做到。耳呜跟甲狀腺的健康息息相關。腎上腺調整了,再往下游走,就自然會調整到甲狀腺了。

 

 

110910 日夜規律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01:110910-日夜規律&Itemid=56

白天與晚上身體的運作與賀爾蒙分泌不一樣,適合做的事也不同。

 

白天理性、晚上感性 (白天談工作、晚上談感情)

白天用大腦皮質在做事,一切公事公辦,適合處理事務;夜晚則理智下降而情感、情緒開始慢慢上升,適合抒發情感,要把不好的情緒在夜晚都拋掉,將壓力紓解掉。

天腎上腺荷爾蒙、晚上退黑激素

 

陽光透過眼睛刺激視網膜,視網膜將光線的訊號送至松果體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而腎上腺皮質醇濃度大增促使我們起床;天黑則相反,黑暗促進褪黑激素大量分泌而降低腎上腺皮質醇濃度。

 

白天體溫高、凌晨體溫快速下降

健康人的基礎體溫在白天平均為37.2度,晚上則為36度。

日夜差異

  • 基礎體溫:從早上起床就開始往上升,直到晚上8點達最高點,然後開始急速下降。
  • 腎上腺皮質醇:腎上腺皮質醇白天大量分泌,晚上分泌量則大幅降低。
  • 排尿量:健康的身體在凌晨12點尿量降到最低點 (幾乎到0),早上八點尿量開始增加,直到下午5~6點時到達高峰點。
    Aldostrone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是由腎上腺分泌,夜晚時會大量分泌以降低尿量。當半夜排尿多則代表Aldostrone不足、腎上腺疲乏、腎虛。
  • 生長激素 (幫助生長的激素):晚上9點快速分泌直到凌晨12點到最高點,然後快速下降。所以晚上10點前是小朋友的最佳睡眠與生長的時間。
  • 短期記憶、認知功能、警覺性:約在晚上12點 (警覺性為晚上10點) 會快速下降,直到早上八點才開始慢慢恢復,10點左右達到最高點。

 

睡眠相當重要,是健康、思考、心情等等各種身體狀況的基礎。 

天晚了 該關電腦囉!

http://wjsf.us/release/0425-%e5%81%a5%e5%ba%b7%e6%96%87%e6%91%98/

---

現在大多數電腦,包括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以及許多平面電視都採用LED背光式螢幕,這種螢幕會散發「藍光」,仍舊引發問題。由於人們使用這些電子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尤其在晚上使用,使得睡眠容易受到藍光的干擾。

眼睛接觸光線會影響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人體的睡眠和清醒周期。褪黑激素在晚上產生, 可增進睡意;接觸光線,尤其是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這就是為何陽光使人清醒,而晚上沒有光線則令人昏昏欲睡。

LED螢幕會發出大量藍光,如果睡前使用,會造成褪黑激素大量減少,影響睡眠。

 

 

 

 

121222 你真正有休息到嗎?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75:121222-你真正有休息到嗎?&Itemid=56

 

休息的兩大目的

1. 調節自律神經:充足的休息可以提升副交感神經,降低交感神經。

2. 修補受損細胞:睡眠質好量夠,身體就可做充足的修護。

高品質睡眠要注意以下要點

不能有光害、噪音、空氣汙染、有蟲、有壓力等。

 

如何知道有休息到?

休息足夠,隔天早上就會精神百倍,身體狀況自然好;若休息不夠,就會精神萎靡無力,身體狀況變差。

110430 過勞死和發炎有關嗎?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21:110430-過勞死和發炎有關嗎?&Itemid=56

過勞死是發炎發不起來或是發炎失控,免疫系統處於不正常狀態...  

過勞死常見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腰痠背痛、頭痛、暈倒、腸胃不適、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肝指數異常、失眠等症狀。

過勞成因

  1. 超時工作:每日標準工作時數為八小時,很多人工作14小時甚至到18小時。
  2. 壓力過大:主管、同事、自我期許等造成的壓力。
  3. 睡眠不足:過勞的主因。睡眠是在修補白天受損的細胞,故睡眠品質好可以修補超時工作的疲累;若睡眠品質不好又超時工作,器官細胞無法修補,身體會出問題。

過勞死與發炎息息相關

過勞死不像之前提到的疾病是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過勞死是發炎發不起來或是發炎失控,免疫系統處於不正常狀態。而過勞死與發炎呈現負向關係,死因多是心臟病或腦中風,在過勞死發生前,就有心臟、腦血管脆弱的問題存在了。

過勞死好發年齡:青壯年(20~50歲)

此年齡層的人,身體已出狀況,若又沒有充足的睡眠讓細胞做修補,很容易就會爆發過勞死。

什麼是敗血症

2007年台灣十大死因第十名。病菌感染-->發炎失控-->器官衰竭、休克、死亡。
診斷標準: 2+1。(2是心跳加速、體溫上升、呼吸急速、白血球數目增加,4者有2。1是感染原)。
每兩人判定敗血症,就有一人死亡,所以死亡率很高,即使存活下來,後遺症也很不好(呼吸衰竭-->呼吸器。腎衰竭-->洗腎。肢體壞疽-->截肢。腦部缺氧-->植物人)。敗血症如果發生在年邁、重病(糖尿病晚期、肝硬化、癌症、腎衰竭),那還有點道裡,但我們卻常看到不少發生在青壯年,這就是因為過勞,引起免疫力低下所引起。敗血症的症候之一(白血球數目增加),就是因為白血球無法招架既有的細菌或病毒,而大量製造白血球,好像戰爭失利,正規部隊節節敗退,只好派出少年軍支援。

 

過勞就是腎虛

現代人本身體質不好,再加上後天飲食、生活作息差。腎虛在年輕人是很常見的。
            腎虛是造成過勞、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根本原因。睡眠不足、壓力過大造成腎虛,腎上腺荷爾蒙不足導致慢性疲勞、免疫功能下降、身體發炎失控或不足,無法立即發揮發炎的作用。

腎虛如何治療

  1. 睡眠充足(比吃飯重要)
  2. 補充營養:適量地補充高品質天然綜合維他命,彌補飲食上缺乏的營養素
  3. 粉薑茶過敏,原來可以根治P106:可提升身體的運作能力與效率。

從影響健康的五大因素來分析過勞:飲食、作息、運動、壓力、毒素

  1. 營養不足
  2. 壓力太大
  3. 運動不足
  4. 作息混亂:睡覺、休閒時間嚴重缺乏。
  5. 毒素太多:累積毒素會加速身體惡化,毒素會由身體自行產生或外界中產生。

 

 

從影響健康的五大因素來防治過勞

  1. 飲食:多吃好油避開壞油、高品質天然綜合維他命、飲食比例四分法、抗氧化劑。
  2. 壓力:紓緩壓力 。
  3. 運動:先做身心運動,有氧運動則是量力而為。
  4. 實行38策略:工作、休閒、睡眠各8小時。若工作超時,可減少休閒時間,千萬不可以減少睡眠時間。
  5. 戒掉毒素:把毒素降到最低,戒菸、戒酒、戒咖啡等。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34:120519睡覺真浪費時間嗎?&Itemid=56

現代人睡眠品質效率差的原因

#壓力過大使得精神無法放鬆:工作壓力、睡前看太過刺激的書或電視等。
#吃宵夜: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會進入大腦造成睡覺時容易做夢。
#工作時間過晚:工作結束的時間與睡眠時間間隔太近,導致精神來不及放鬆。
#錯過黃金睡眠時間:黃金睡眠時間為晚上11點至早上3點,只要(錯)過黃金睡眠時期,無論睡多久都還是會覺得累。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91:101203-睡眠皇帝大上-睡眠的重要性&Itemid=56
人可以一週不吃飯,卻不可以一星期不睡覺。睡眠不足、壓力過大,就會引起過敏症狀...
 
四天不睡就會有精神症狀,腦波跟精神病人沒兩樣。長期不睡覺或常熬夜到3、4點的人,即使是正常人都會產生幻聽、幻覺。

作夢並非整晚都在作夢

大腦仍有在夢與夢之間休息
            在作夢時眼球的轉動頻率會增加,沒做夢時眼球不轉動。
            若在做夢時被喚醒,夢是彩色的;夢是黑白的或是忘記了,是因為做夢完後經過了一段時間。

每個人晚上都一定會做夢,不記得自己做的夢,表示睡的好、精神好。
            人有將近30年的時間在睡覺,因為我們是生物,不是機器人。
            小嬰兒晚上有足夠的睡眠才會長大,人類細胞也在晚上睡眠時修復。

現代人一天當兩天用,以前農業社會自然純樸,天黑看不見就睡覺,依循大自然的腳步。

網路社會發達後越睡越少,台灣的路上有很多貓熊,大人小孩睡眠都不好,黑眼圈多。

氣足、聰明的人,睡眠大約只要5~6小時。

睡不好,隔天早上起來,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發炎易惡化、耳鳴、血糖上升、身體較脆弱。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56:110625-睡眠皇帝大-中-如何補眠?&Itemid=56

 起床由鬧鐘叫醒是不對的,應該要睡到自然醒才是正常。人類平均的睡眠值是8Hr,身體好的可以<8Hr;身體差一點的則>8Hr。

什麼是黃金四小時?

11pm-3am沒睡覺就是在熬夜、就是睡錯時間。人在台灣,不能過美國時間。這段時間是肝臟在修補、充血、排毒最重要的四小時。

 

睡不好或睡不足會引起身體哪些症狀?

頭昏昏、沒力氣、反應遲鈍、容易過敏、容易耳鳴、血壓高、第三天免疫力下降。人腦運作速度不同,在身體運作狀況很好、睡眠充足時身體運作很快,反之,就運作很慢。

人在睡眠時做什麼?

小孩:「嬰啊好好睏,一瞑大一吋」在成長;
            大人:修補身體細胞。
發炎就是在修補,所以要有足夠的睡眠,若沒睡好就無法修補好,容易變成慢性發炎。

#三天不睡覺會怎樣?精神恍惚、神經錯亂。

#睡眠需要定時定量嗎?定時定量是不一定的,要看你的需求量而定。

#嬰幼兒和學齡兒童應該怎麼睡才對?建議嬰兒每兩小時要叫醒一次吃奶、規定學齡兒童一天要睡多少,現在都已經推翻了。現在小兒科醫生建議睡眠會依每個人每個人的體質、生活內容而有所不同。

健康人是不會打瞌睡的,會打瞌睡就是你睡眠的質跟量不好。

 

成年人要在11點鐘前入睡,小孩子要更早約9點睡,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如何調整生物時鐘?

晚睡晚起的人如何變成早睡早起?
            每天提前半個小時或每次提前半小時上床睡覺。另外,在睡前不要看會讓你興奮、刺激的東西、晚上開小燈、聲音放輕、動作放慢,你會發現大約在天黑後1~2小時就會開始有睡意 (褪黑激素開始分泌)。人可以用意志力去調整身體的運作及作息,但長久下來你的生物時鐘就搞亂,故要盡可能隨著大自然來作息。

睡眠要有效率,用「逛街療法」治療

白天的活動越大,晚上的睡眠就越深,因為白天的腎上腺皮脂醇被激發的越多,晚上褪黑激素就會越多越濃。

如何知道睡眠品質很好?

醒來後還想不想回去睡,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或是可以紀錄每天睡眠品質,若有早上打拳,例如:太極拳、八段錦,可由拳法流不流暢得知睡眠品質好不好。

瞑眩反應

長期睡眠缺乏的人,吃到對證的天然藥物或營養品,常會突然想睡覺 (俗稱暝眩反應)。不想睡時,就代表之前欠的睡眠債已還清。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92:101225-睡眠皇帝大下-睡眠的重要性&Itemid=56

睡眠真的非常重要,免疫力、腸胃道、心臟病、腦中風都跟睡眠有關

淺眠、多夢、容易醒,則代表交感神經感亢奮、副交感神經差

 

睡眠睡不好,千萬不要吃安眠藥 

安眠藥不容易戒,而且會讓天然藥物無法發揮藥效。(褪黑激素:效果不錯,但補充太多,會加重過敏、自體免疫疾病,減少腎上腺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的分泌約在35歲開始遞減
http://blog.udn.com/wrjobik/4716532

---晚上9時開始分泌,11時達到高峰,這時候人的睡意最濃。凌晨4時過後,褪黑激素的濃度就慢慢下降,漸漸的人就會醒過來。如果你從台灣到時差12個小時的國家,雖然人在國外,但大腦卻還是留在台灣的運作模式,並沒有分泌褪黑激素,當然會睡不著。
---國際癌症研究署︰常上夜班極可能罹癌

專家估計,已開發國家有近二十%的工作人口從事輪班工作。
 
科學家也在尋求對策,比如服用退黑激素補充劑,但長期使用則有損身體自然製造退黑激素的能力
 
應在漆黑房間睡覺 [ 所以古人說明廳暗房  ]


---開夜燈睡覺 疾病易上身 

另有研究顯示,打坐是治療失眠最有效的方法。

過量使用致失眠
 
長期依賴褪黑激素會讓生理時鐘失調,帶來另一種型態的失眠,周舒翎門診中遇過一名大學生,原本習慣半夜才睡的他,為了準備研究所考試,自行購買褪黑激素,結果未依照睡前5小時的用法使用、也使用超過2周,漸漸變成躺上床總是睡不著、隔天下午後腦袋才慢慢清醒。


---

台灣政治人物對於養生食品的熱愛,已有很多選擇,例如含有胎盤素成分的「綠胚」,便是許多民進黨人士的最愛,民進黨秘書長邱義仁、前立委李慶雄以及曾經是政治犯的黃華、蔡有全等人都是綠胚的食用者。 
 
而老一輩的傳統國民黨人士,則似乎比較偏愛自古以來即被奉 為仙丹的靈芝,例如故宮博物院長秦孝儀、財經界大老李國鼎、前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和國民黨黨管會主委劉泰英等。此外還有一種養肝丸,則被包括蔣彥士、王昇、陳重光及新黨的許歷 農等跨黨派人士所共同喜好

企業家如辜濂松等人也都早已攜帶退黑激素以幫助他們在做環球旅行時的備用藥。因為服用退黑激素後的二十分鐘內,可 以很容易進入熟睡的狀態,而它既非安眠藥,也沒有鎮定劑的成分,避免了許多安眠藥的副作用。 

 

 

晨光夕陽療法- 治肝病(一例猛爆性肝炎 )  2006年報導

http://www.wretch.cc/blog/leesueyinlee/22638284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liver21.htm

 

日昇日落這個自然法則,竟然可以用來治病,一名21歲的大學生,因為熬夜打電動,罹患猛爆性肝炎,原本已經昏迷,利用光照法,一個月之後痊癒,治好他的不是仙丹妙藥,而是日出日落的陽光,加上均衡飲食。 

 

美國西雅圖自然療法醫科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臨床指導教授潘念宗以「肝炎研究新知」為題,發表這個自然療法的案例。

 

 這位大學男生發病時,肝功能指數從原本的四十飆高到三千兩百,處於肝昏迷的病危狀態,血液篩檢發現,病因並非病毒感染或是酒精中毒,而是免疫系統出問題,家長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決定讓兒子試試光照療法。
 
潘念宗將治癒這個病例的臨床研究報告稱為SS2006,兩個S各別指sunrise(晨光)、sunset(夕陽),這兩個時段的陽光波長在三千至九千LUX之間,每天沐浴在晨光及夕照中,各十五至三十分鐘,就能讓體內粒腺體產生能量,自然改善肝功能。

潘念宗表示:「(日光)經過眼睛以後,可以刺激呼吸鏈裡的第4站,讓我們的呼吸鏈通暢,當呼吸鏈通暢的時候,病態自由基就減少,病態自由基它是破壞我們很多器官的兇手。」
 
利用陽光治病,可不是站在太陽底下就能奏效,只有日出和日落時的光線,透過眼睛進入體內,才真正有幫助。
 
「(晨光)從黑的開始有紅(色光)很棒,黃(色光)很棒,白的(刺眼光線)你就開始跑掉,那是殺人的紫外線。」

一天照兩次,每次15到30分鐘,就能改善肝功能,


 
---由於身體虛弱,這名病人無法至戶外接受紅光照射,因此,醫療人員以特殊儀器在病房內製造出相同波長、電場、紫外線等特定光線,病患則是每天接受40分鐘至2小時不等的光療,沒想到,這位大學男生治療一個月後,肝指數竟奇蹟似地從3200降至60,接近正常。
 
---潘念宗指出,從中醫觀點來看,肝主目,如果對於肝臟功能有所助益,對於視力保健也會有一定的效果。美國太空總署早在2000年就開始運用晨光夕陽的紅光來治療帕森金氏症,並修補受損的視力,效果非常不錯。
 
潘念宗強調,凌晨1時至3時是肝經運行的時間,而1時至4時也是褪黑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得好好睡覺,避免熬夜,以免傷及肝腎,甚至引發自體免疫性的猛爆性肝炎。

肝病患者或肝功能不好的人,可在日出、日落時曬曬太陽,眼睛直視朝陽及夕陽的柔和紅光,就是最簡單的養肝方法。
 
尤其是照額頭部份因屬肝經效果更好。

---------------對此,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肝病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表示,猛爆性肝炎的死亡率可達八到九成,倖存者會留下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後遺症,他並沒有聽過光照療法治肝炎,必須要看過報告後才能評論。

早睡早起,清晨傍晚到戶外作運動,曬曬太陽,生活規律,加上均衡飲食,確實對身體有幫助。如果每天都能這樣過生活,倒也不錯。

 

倪海廈中醫師觀點:

---傳統中醫,有在晨光下運動養生的習慣,面對晨曦練功,做呼吸吐納的動作,雙目直視正東,就是對著剛出現的旭日,

東方生木,木生肝.早晨的陽光比黃昏的陽光好.

肝開竅在眼,所以光線當然可以影響肝臟的.

黃為土之正色,紅為火之正色,中醫認為治肝先治脾,脾就是土,子能令母實,木之子為火,因此黃與紅色對肝臟必然好,白色為金,金剋木,因此白色傷害肝臟.

 ---------------------------------------------------------------------------------------------------- 

食物4分法精華剪輯篇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 醫師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68:食物4分法精華剪輯篇&Itemid=56

優質脂肪來源

天然冷壓植物油(橄欖油、葵花油、椰子油等),油具有飽足感,若好油吃得夠體重不會上升反而還會下降。

最容易吃錯的健康殺手—食用油

http://www.wecare.com.tw/DOC_1721.htm

---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油溶性的,如果被吃下肚子,被吸收到血液中會呈現油滴狀。油滴在血液中是不會溶解的,會到處亂竄、難以控制,且無法順利運輸。因此,人體很聰明,會利用血液中球狀的脂蛋白把膽固醇包覆起來,然後運送到該去的地方,好像校車載學生上下課一樣。然而,不是每一種脂蛋白的組成與功能都一樣,它的密度會因為包覆的內含物不同而有差異。若包覆的蛋白質越多,這顆圓球的密度越高;包覆的膽固醇、磷脂質、三酸甘油酯越多,這顆圓球的密度就越低

 

 

膽固醇就是膽固醇,分子結構應該差不多,怎會有好壞呢?因為HDL會把膽固醇從血液中收集起來帶回肝臟,形成膽汁或重新吸收利用,我們俗稱HDL是好膽固醇;而LDL會把膽固醇從肝臟帶到血液中釋放,形成硬化斑塊的風險增高,因此我們俗稱LDL是壞膽固醇。

                                                        

(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的飲食革命

加州「聽世界」網路華語電臺- 「聽節目」-「健康」(網上收聽)

http://wjsf.us/release/%e8%b3%b4%e5%ae%87%e5%87%a1%e7%87%9f%e9%a4%8a%e5%b8%ab-%e6%85%a2%e6%80%a7%e7%97%85%e7%af%87/

 

三大營養素, 蛋白質、  油脂 、碳水化合物

 

「飲食與慢性病」---挑戰" 飲食金字塔 "

1.慢性病原因之一血糖失衡

2.慢性病原因之二脂肪酸失衡

3.慢性病原因之三- 脫水

4.慢性病原因之四- 礦物質失衡

5.慢性病原因之五- 消化系統停擺

 

                        消化系統停擺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32:120512吃豬油健康嗎?&Itemid=56

豬油的優點

1. 味道獨特:使用豬油烹調的料理味道獨特深受老饕、廚師等大家喜愛。 2. 冒煙點高:約182~190C,可用來炒菜、煎魚、油炸等。 3. 烹調無油煙:豬油不小心沾附在流理台或抽油煙機上容易清洗擦拭。 4. 保存時間長:豬油在20C左右呈現為固體,相當耐放。 5. 增加料理的脆度:豬油脂肪分子大,烘焙時可增加脆度,適合用來製作派皮、餅乾

            

豬油的歷史

在十九世紀時,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使用豬油,使用豬油的歷史悠久,直到一百年前開始,豬油因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高達39%而深受始抨擊

飽和脂肪是否會阻塞血管?豬油如果會阻塞血管,那豬早就被自己的油害死了

將血抽出放置適溫20C下,血液中的飽和脂肪會開始凝固,但在體溫37C下血液並不會凝固,都是呈現液態的(除非手腳嚴重冰冷才有凝固的可能)。另外,膽固醇的好壞是自身合成來決定,並不是吃多膽固醇就會增加體內壞的膽固醇。

古代人都吃豬油仍然是健康長壽

早期台灣、泰國、歐洲等皆是使用豬油,不但體態輕盈也無心血管疾病等問題,直到開始使用沙拉油後,許多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開始出現。

豬油真正的缺點:花生四烯酸(AA),在『發炎並不是件壞事P146』有詳細說明

AA是二十碳酸,存在陸地上的動物體內。AA至體內會轉為PGE-2而促進身體發炎,故身體易發炎者對於豬油攝取要特別小心。

抵銷豬油中花生四烯酸(AA)對身體的傷害(古代人吃豬油依舊身強體壯的原因)

在攝取豬油後要補充大量的蔬果(補充其中的抗氧化劑)、充足的睡眠及食用omega-3即可抵銷豬油中AA對身體的傷害。因古代人飲食中有大量蔬果而睡眠也相當充足故可以抵銷豬油的缺點,食用豬油依舊很健康。

工業化豬油(工廠製作)

在超市中即可買到的豬油,會有豬肥肉來源不明、油脂氫化、漂白、除味、添加防腐劑(BHT)、添加乳化劑等問題。 真正的豬油是需要冷藏、冷凍保存以避免油脂酸敗。

自製豬油

-濕式製作豬油:此法製成的豬油味道清淡、顏色白而且冒煙點較高(>190C)。 -乾式製作豬油:此法製成的豬油味道濃郁、顏色偏黃。

依豬肉煉油的部位分油脂區分等級

最高級的豬油:使用豬腰部周圍的脂肪製成的豬油。             次級的豬油:使用豬背及肌肉下的皮下組織製成的豬油。             等級最差的豬油:使用豬隻消化器官外的脂肪製成的豬油。 

 

核桃知多少

http://www.bauswj.org/wp/wjonline/%e6%a0%b8%e6%a1%83%e7%9f%a5%e5%a4%9a%e5%b0%91/

含豐富α-亞麻酸

核桃含豐富OMEGA 3(奧米加三)脂肪酸,為腦部細胞提供重要元素,所以它的確對腦部有益。不過在營養學上它最大功能,是幫助降低壞膽固醇及血壓,其保護心血管功效,比深海魚及橄欖油更超卓!

美國科學家通過對九種堅果的對比研究後發現,每天吃七個核桃有助於防止多種疾病,降低血膽固醇。核桃的藥用價值很高,中醫應用廣泛。核桃性溫、味甘、無毒,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

 

核桃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防治動脈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體在衰老過程中鋅、錳含量日漸降低,鉻有促進葡萄糖利用、膽固醇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

 

吃核桃也有禁忌 

1. 核桃因含有較多脂肪,所以一次吃得太多,會影響消化。

2. 有的人喜歡將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剝掉,這樣會損失掉一部分營養,所以不要剝掉這層薄皮。

3.
應該適量、長期、堅持服用:核桃仁所含的脂肪,雖然是有利於清除膽固醇的不飽和脂肪酸,但脂肪本身具有很高的熱量,如果過多食用又不能被充分利用的話,就會被人體做為膽固醇儲存起來,結果適得其反。

4. 核桃火氣大,含油脂多,吃多了會令人上火和噁心,正在上火、腹瀉的人不宜吃。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age_id=4063/u5176u4ed6u76f8u95dcu8cc7u8a0au4ea4u6d41/%e4%ba%ba%e7%89%a9%e5%81%b4%e5%af%ab%ef%bc%8d%e9%98%b2%e5%a4%b1%e6%99%ba-%e6%8a%8a%e6%a4%b0%e5%ad%90%e6%b2%b9%e8%b2%b7%e5%88%b0%e7%bc%ba%e8%b2%a8

我最近感冒之後留下一個後遺症,就是一直乾咳不停,我晚上含一小匙椰子油入睡,一連三個晚上,現在完全好了.

 椰子油    http://coconutoil.tw/p2.php

---身為一個醫生,我發現椰子油太好用了!無論是治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甲狀腺功能失調以及其他病狀都很有幫助!

 

 

人物側寫-防失智 把椰子油買到缺貨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50207659/122013041100096.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50207659/122013041100096.html    2013.04.11.


---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說,他是偶然看到美國學者的研究,指出椰子油裡有中鏈三酸甘油脂,可以不用靠胰島素就能將養份提供到腦部,對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等都可改善。

所以他不僅天天吃,也給媽媽吳桂蘭服用,並送給所有新光集團董事會成員。

 


吳東進說,吳桂蘭最愛吃椰子油煎蔥油餅,使用2~3個月後,吳桂蘭最近突然叫出吳東進小姑婆的名字,吳東進說:「媽媽好幾年都不會叫小姑婆名字。」

吳東進朋友的媽媽在每餐服用3~4匙椰子油後,眼神已可聚焦,證明椰子油真的可改善老年失智的問題。

. . . . . .

   110409 老年失智症的起因是腦部發炎,如何預防?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 醫師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08:110409-老年失智症的起因是腦部發炎,如何預防?&Itemid=56

老年失智症又稱阿茲海默症,是大腦萎縮所造成的疾病,阿茲海默症的潛伏期可長達15年,美國紐約大學將阿茲海默症分為七階段,初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到後期退化嚴重甚至內臟退化死亡。

 

阿茲海默症的五大成因

1.基因
2.血流(硬化斑塊):末梢循環不佳,腦部血液供給減少,造成腦細胞受損退化。
3.營養:缺乏維他命、礦物質、胺基酸。
4.毒素:鋁、汞。
5.荷爾蒙:退黑激素不足;腎上腺皮質醇分泌過量。

 

初略解剖學: 大腦皮質、海馬迴萎縮及腦室有空洞 (大腦在萎縮)。
            顯微解剖學:貝他類澱粉蛋白斑塊(beta Amyloid Plaque)沉澱並累積在大腦血管及神經上面,並有神經纖維糾纏。貝他類澱粉蛋白斑塊與動脈阻塞引起心肌梗塞的纖維斑塊非常相似,兩疾病原因非常類似,都是身體發炎引起的。預防腦血管及腦神經發炎就能預防老年失智症。

ω-3、ω-6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性

ω-3會變成好的前列腺素,可抗發炎;ω-6會變成不好的前列腺素,會導致發炎,血液中ω-3比例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會提高67%,飲食中ω-3與ω-6比例維持1:3可以減緩心血管疾病與老年失智症問題。

預防老年失智症的飲食建議

1. 低升糖指數飲食:減少其他類澱粉蛋白的產生。
2. 遵行食物四分法:攝取1/4優質蛋白、1/4優質澱粉、1/4蔬菜、1/4水果。
3. 好油:
            烹調選富含ω-9的好油(苦茶油、橄欖油)來取代ω-6。
            補充ω-3:海豹油、魚油、亞麻仁籽油。
            營養品:DHA(褐藻、海豹油)、卵磷脂。
4. 銀杏葉萃取物

預防老年失智症一定要禁止以下

壞油 (氫化油、氧化油)、精糖、劣質代糖 (阿斯巴甜)、重金屬(汞、鋁)、味精。

其他
1.毒素排除:螯合療法(重金屬)、排毒配方(其他毒素)。
2.壓力舒緩:腹式呼吸、八段錦及其他身心運動。

分享成功逆轉阿茲海默症故事。

 

 

http://www.bauswj.org/wp/wjonline/%e6%a4%b0%e5%ad%90%e6%b2%b9%e8%88%87%e8%80%81%e4%ba%ba%e7%97%b4%e5%91%86%e7%97%87/

---2012年一月五日,美國CBN新聞台的醫藥記者報導了一個重要的發現:椰子油在實戰中打贏了老人痴呆症!


在美國,估計有五百四十萬的人,被確診為老人痴呆症,這個數字隨著人口老化正在迅速增長中。

 

瑪麗醫生(Dr. Mary Newport)發現她的先生有嚴重的老人痴呆症,
當時她深受打擊,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她不會就這樣放棄,她開始研究老人痴呆症,
她的研究這樣說:「老人痴呆,就好像腦子得了糖尿病,在一個人有糖尿,或老人痴呆的症狀之前,身體已經出了問題長達10到20年。」

 


根據瑪麗醫生的研究:老人痴呆很像第一類或第二類糖尿病,起因是胰島素不平衡,因為胰島素出了問題,便阻止了腦細胞吸收葡萄糖( glucose),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營養,沒有葡萄糖,腦細胞就死了。

 

通過這個科學的驗證後,瑪麗醫生在他先生的食物中加椰子油,僅僅才兩個星期,他先生再去醫院做畫鐘測試時,進步是驚人的。

進步不單是在智力上,連情緒和體力都有進步。瑪麗醫生說:「他本來已經無法跑步,現在又可以跑了;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無法閱讀,
但在服用椰子油兩、三個月之後,他重新可以閱讀了。」N先生行動不便已久,早上不說話,現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起床後,他精神奕奕的,說說笑笑,會自己喝水、取餐具。

 

椰子油要注意:必須是純的、非氫化的(non-hydrogenated),氫化的油與反式脂肪一樣危險。買油的時候,要仔細檢查瓶子的標籤,如果上面有 hydrogenated這個字,不要買。註明是「精煉油」的,也不好,精煉油是化學精煉法,它只能提供能量,但失去了營養價值。
(註: 有機冷壓初榨為佳)

 

著名的德國生物化學家,亦是研究脂肪與油的專家布緯博士( Dr. Johanna Budwig)的研究:

優質蛋白質營養了我們身體的細胞,但營養我們腦細胞的是葡萄糖!只要掌握這兩種食物來源,我們就是自己健康的主人!至於從甚麼地方找葡萄糖?一定不會是我們從店裡買來的現成葡萄糖,也不是葡萄,要找替代品,腦細胞的替代營養是酮(ketones),腦細胞很歡迎酮,酮不能從維他命中找,

椰子油含甘油三酸酯( triglicerides),椰子油中的甘油三酸酯吃進身體中後,在肝臟中被代謝為酮,這就是腦細胞的替代營養品!

 


泰達博士(Dr. Beverly Teter)是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油脂生化研究員,也是一位食用油專家,

她說,很多年前,椰子油被劣評為含膽固醇高,但科學家後來又把這個說法推翻了,因為他們發現:膽固醇原來有兩種,一種叫LDL,是壞膽固醇;一種叫HDL,是好膽固醇,對健康非常好,而椰子油中的膽固醇是好的膽固醇。


----椰子油正式平反了.---

 

在美國,科學家發現自己從前錯怪了椰子油,怎麼辦?

泰達博士說:「他們放出了一條信息,說椰子油會增加血清膽固醇(serum
cholesterol)」草草的為椰子油平反,

但這樣的解釋含糊不清,也沒公開發表:「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對椰子油就一直有誤解下去。」

椰子油不但改進膽固醇,泰達博士說,椰子油在改善老人癡呆症病者的腦細胞同時,還對以下病症有效:帕金森病、肌肉萎縮症(ALS)、癲癇症(epilepsy)、腦退化(dementia)、甚至精神分裂和自閉症!

 

椰子油是腦細胞健康的福音,同時,椰子油是天然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又沒有副作用,不會傷害身體。

. . . . . .


 

椰子油與老人痴呆症

http://www.bauswj.org/wp/wjonline/%e6%a4%b0%e5%ad%90%e6%b2%b9%e8%88%87%e8%80%81%e4%ba%ba%e7%97%b4%e5%91%86%e7%97%87/ 

 

自上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對這類油脂的攝入量增加了兩倍,根據布緯博士的研究,這是一切心腦血管疾病、腦退化、各類慢性病、肥胖症和皮膚病、免疫系統衰退的主要原因。


網址:http://www.budwigcenter.com

布緯療法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ealthcarehall2012/home/bu-wei-liao-fa

 ---此食療於 50多年前,由一位知名的醫學家布緯博士( Dr. Johanna Budwig)研究出來,目的是讓癌症成為容易治癒的絕症。食療以有機冷壓初榨亞麻籽油與有機低脂茅屋芝士混合,每天服用,能改善細胞組織,從而預防及治療很多與免疫系統有關的慢性疾病,甚至癌症。


布緯博士發現癌症病人缺乏磷脂及脂蛋白兩種物質,大部份病患者缺乏 80%的 Omega 3,而茅屋芝士含有 High Sulphur Protein,與亞麻籽油混合,能使亞麻籽油中的油溶性 Omega 3脂肪酸轉化成水溶性的脂肪酸。

 

布緯博士發現,進食此療法約三個月,癌症病人的血液由含奇怪的黃綠色物質變回正常的鮮紅色,意即細胞中恢復血紅蛋白,體質大大改善,甚至連腫瘤也消失了,其研究報告中表明治癒率高達 80-93%。不過,她要求大家要嚴謹地按足其指示服用,否則不能成功。

 

布緯食療的食材及食法非常簡單,以 100磅體重的成年人來計,只要將 2湯匙有機茅屋芝士加入 1湯匙的冷壓初榨亞麻籽油,用棍狀的手持攪拌器,低速攪拌成乳脂狀即可。若想增強效果,可撒上鮮磨的亞麻籽粉,若嫌味道太寡,亦可加入蜜糖或藍莓等。. . . . . . (Q&A) . . . . .

Q1.布緯食療能治療甚麼疾病?

A1.對關節炎、心臟病、濕疹、哮喘、胃潰瘍、腦部疾病及各種癌症等均有效。食療要每天服用二次。至少持續服食三至六個月。

 

Q2.不同病患者有不同的療法嗎?

 

A2.有。布緯博士說患有慢性疾病,特別是癌症病人,可由每天兩茶匙的亞麻籽油劑量,逐漸增加至最高的八茶匙劑量。而肝及胰臟癌患者,要從最低劑量開始,讓身體適應後才加大劑量。

 

Q3.生活上如何配合食療?

A3.除了早睡早起,多接觸太陽,多做運動,保持開朗外,飲食上要吃新鮮蔬果,不要吃隔夜食物,否則難以吸收人體所需的物質。另外要戒肉類、海鮮、煎炸物、食品添加劑、奶製品(茅屋芝士除外)、白麪粉、白米、咖啡、糖(蜜糖除外)等。

 

Q4.可以用其他油代替冷壓初榨亞麻籽油嗎?

A4.不可以。一般食用油含 Omega 6脂肪酸,只含極小量 Omega 3,使人體的 Omega 3和 6脂肪酸嚴重失衡。冷壓初榨亞麻籽油含這兩種脂肪酸而且含量極豐富,既能抗癌,又能治療心腦疾病等。但要注意,亞麻籽油要選有機冷壓初榨的,不能加熱煮食,否則會失去養份,另外亦應冷藏存放,否則容易氧化。

 

自製茅屋芝士 需即日食用  ( Cottage Cheese)

自從嚴浩導演大談布緯食療,低脂茅屋芝士在很多大型超市中都缺貨,顧客都要排隊訂購,其實,茅屋芝士非常易弄。

. . . . . .

茅屋芝士味道微酸,奶味濃郁,配上紅洋葱等材料,再撒上黑胡椒,超級惹味!

 

http://blog.yahoo.com/_V7VXYRTCGAPYSJNYUUJQAGIWSI/articles/66968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7107

---《嚴選偏方》,講「布緯療法」、「油拔法」和「行山法」,

。「布緯療法」不只是服用亞麻籽油加茅屋芝士,布緯博士還強調,要看好書、看好電影、和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每天曬太陽等等。

「油拔法」是自療之一個方法,從失眠到各種各樣的症狀,治療的範圍很廣。

  「行山法」是和大家分享行山不傷膝蓋的方法,

嚴重胃病問布緯60
膀胱癌治癒見證62
川貝治甲狀腺詳情66
布緯食療與細胞69

 

急性甲亢治療77
甲狀腺療法跟進78
面部痕癢回來了80
布緯食療戰癌症83

 

〈半畝田〉專欄中把布緯療法介紹給香港讀者,至今已陸續收到讀者報喜的來信,他們向大家分享這個食療治愈頑疾的經驗,其中最快見效的是皮膚病。

像濕疹這一類的頑疾,本來是極其難治,西醫的皮膚病專家告訴我,所有從免疫系統出來的病,西醫都沒法根治,皮膚病就是其中之一;

中醫中藥的成功率不敢說,在讀者之中,有長了一輩子濕疹的,服用中藥以後,好了一段時間又不好了,有特意花大錢去北京針灸的,也是好了一陣以後又復發了。這些讀者們服用了布緯食療以後都有奇跡一樣的康復,而且比起看醫生的花費,是百倍、千倍,甚至數十萬倍的便宜—

冷榨亞麻籽油和茅屋芝士能花多少錢?

  布緯博士是德國人,是世界上最權威的脂肪和油的專家之一,她發明的食療本來是為了治癌症的,癌症也是因為免疫系統出了毛病,

 

布緯博士把出毛病的原因更具體地指出來,其中的秘密,就是我們身體中的脂肪成分出了毛病,我們的細胞靠好的脂肪活命,只要把我們的細胞從新活過來,我們的健康便再上軌道,

而不值錢的冷榨亞麻籽油和茅屋芝士就是答案。

布緯博士對人體脂肪的研究和發現,為中醫和西醫的療法都補了白。

 

  用這個食療治癌症的時間要長一點,大概要半年,我們的讀者中,以我所知道的,

胃癌和舌癌的患者見效最快,一個月以內已經有明顯的改進,

可惜的是,這幾位讀者都沒有寫信來分享經驗,我是從她們去光顧的健康食品店間接瞭解到的。

 

  每多一位讀者分享經驗,就多幾位患者重新獲得健康,當一個人能設身處地照顧不認識的人的快樂的時候,這個人的心態一定很好,心態好的人一定健康長壽。

根據布緯博士的說法,服用這個食療的人必須也要從生活態度上改變自己。布緯食療是一個有病治病,沒病保命的健康終極食療。

  (隨著饞性而大吃大喝,隨著玩性而「早睡晚起」,這個「早」卻是凌晨兩三點、三四點的意思,肝臟因此被拖垮燒壞了。肝臟是排毒造血的工廠,肝臟健康,整個人就健康,免疫系統也不容易出毛病。)

---------------------------------------------------------------------------------------------------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BKA&key=%E5%9A%B4%E9%81%B8%E5%81%8F%E6%96%B9&apid=books&areaid=head_wel_search

 

 

 

布緯醫生曾指出,絕對不可選用任何氫化油。氫化油是將原本對人體有益的、含有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人工灌入氫氣,使油脂的分子結構扭曲,人腦用這種脂肪構建出的神經元細胞膜,是一種劣質細胞膜,令腦功能退化。大部分精煉油和所有的氫化油都是化學產品,是人類科學發達後對社會的「貢獻」,這種油對人類健康所帶來的破壞,

 

在知道化學精煉油和氫化油對健康的影響之後,其實我們能做的應變非常少,因為市面上只有很少數的油是採用壓榨法,壓榨又根據溫度分為冷壓和熱壓,其中冷壓油最能保持油脂全部天然營養。

 

泰達博士(Dr. Beverly Teter)是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油脂生化研究員,也是一位食用油專家,她說,很多年前,椰子油被劣評為含膽固醇高,但科學家後來又把這個說法推翻了,因為他們發現:膽固醇原來有兩種,一種叫LDL,是壞膽固醇;一種叫HDL,是好膽固醇,對健康非常好,而椰子油中的膽固醇是好的膽固醇。

 

在美國,科學家發現自己從前錯怪了椰子油,怎麼辦?

椰子油是腦細胞健康的福音,同時,椰子油是天然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又沒有副作用,不會傷害身體。

 

 

 

愛健康食用油網 - 椰子油相關的常見問題!

http://www.ihealthoil.com/faq.html#q_cocooil

椰子油在23~25℃以下會自然凝固為白色固體,這是正常的現象,

 

 

真原素沒什麼玄的,其實它就是奈米化的微量元素罷了

---------------------------------------------------------------------------------------------------------------------

                 

 

 

黃豆是救星、抑是禍首?

http://www.lapislazuli.org/TradCh/magazine/201208/20120802.html

一、黃豆本有的成份;二、基因改造品種的黃豆;三、黃豆加工製品。

1.
大豆類黃酮與甲狀腺之關係
,黃豆所含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很高,即類黃酮素(lsoflavone),會干擾人體內分泌正常運作。多年來,黃豆工會鼓吹用大豆類黃酮來對治心臟病、癌症、骨質疏鬆以及更年期不適;

 

但是在一九九七年美國毒性實驗室的研究卻發現,類黃酮會抑制甲狀腺(註三,1)。一般已攝取足量碘的婦女,只是每天吃三十克的烤黃豆(roasted),含有約38毫克(mg)的大豆類黃酮,便已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現象。這個量不過相當於一天兩杯豆漿,或兩塊豆腐,或一把烤黃豆,而對較敏感的人,只要些微的量就足以干擾其甲狀腺機能。

 

甲狀腺素又是負責神經傳導的元素,所以甲狀腺過低會引發心理上的疾病,

一九九一年,日本對一組健康的人作研究,發現吃黃豆會抑制甲狀腺功能,並引致甲狀腺腫大,尤以年長者為甚(註四,4)。另一個老鼠實驗,餵老鼠吃大量黃豆,但不補充碘,結果老鼠的甲狀腺發育異常(註四,5)

 

2.
大豆類黃酮與心臟病的關係
,甲狀腺功能低落時,易引起心臟毛病。

「黃豆派」的人宣稱多吃黃豆能減少心臟病,此說的根據是由黃豆能降低膽固醇而來:所謂的「壞」膽固醇(LDL)值降低了,而所謂的「好」膽固醇(HDL)值升高了。「膽固醇低有益心臟」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安寧格博士早已有文批駁(註五)

 

HDL 高正顯示甲狀腺有問題(註四,7)。如此正足以證明黃豆會損傷甲狀腺之事實。由於甲狀腺與全身腺體皆有關聯,故引生之問題最終會在全身各部份顯現,而不只是甲狀腺本身而已。

安寧格博士亦提到另一成分Lp(a)值才是準確顯示心臟病前兆的指標,Lp(a)值若升高即表示有罹患之前兆。近來恰有一研究結果發現,吃黃豆後其Lp(a)值上升(註四)

 

3.
大豆類黃酮與癌症的關係
,類黃酮糖配基(Isoflavone Aglycones)是抗癌物質,只有在發酵過的黃豆中才有。而在未發酵的黃豆如豆腐、豆漿中

 

4.
黃豆所含的植物酸(Phytic acid或Phytates)很高
,這是一種有機酸,所有種子的外麩或外殼中都有,會阻礙腸道吸收鈣、鎂、鐵、鋅等人體必需礦物質,尤其是鋅

 

黃豆的植物酸含量是所有研究過的穀類和豆類中最高的(註六,10),而且即使經過發芽或長時烹煮,也去不掉這植物酸(註六,11),唯有經過長時間發酵,才能大大減少,例如印尼豆豉(Tempeh)、味噌(Miso)、自然發酵的醬油或豆腐乳等等,比較有營養,易於吸收,

 

反倒是有研究發現,吃黃豆製品令體內的維生素D及B12減少(註六,13)。

7. 黃豆中含有好幾種抑制酵素的成分,會阻礙胰蛋白酶(Trypsin)的功能,防礙蛋白質的消化。這些成分就算經過長時烹煮也無法完全去掉。它可能會導致胃不適、蛋白質消化不良,長久下來演變為氨基酸不足。實驗動物若餵食這種胰蛋白抑制成分( Trypsin Inhibitors) 高的食物,結果胰臟腫大,胰臟產生病變,包括胰臟癌(註六)。

 

-------為了增加產量,一九五○年首用放射線改造出黃豆突變種,其後,大型黃豆生產公司不斷投入大量資金,以生物科技改變黃豆基因,發展出多種黃豆品種,目的在以所謂種子專利權壟斷黃豆的生產,令小農走投無路

 

所產黃豆近一半(45%)出口,主要銷到亞洲。

自二○○○年起,歐盟開始拒絕基因改造產品後,逐漸從美國黃豆買家第一位退至十名外,而台灣一直維持著美國黃豆第五大買家寶座,二○一一之年金額達七億美元(次於中國大陸一百億美元,與墨西哥、日本、印尼)

 

魚飼料以魚粉為主,這是合乎自然的;給魚吃黃豆,就像不給牛吃草而吃玉米一樣的不合自然法則。現在很多養殖水產的鮭魚、蝦等早已在吃這種飼料,吳郭魚(Tilapia)的飼料裡黃豆更是佔了一半以上(註八)。這些用黃豆粉餵大的魚蝦,不知體內產生了何種變化?而食用這些魚蝦,又在人體內有什麼變化呢?就只有長期觀察才有定論了。

美國人原本是不吃黃豆的,他們的傳統食譜裡從沒有黃豆這樣東西。

----這種黃豆製成品會大大阻礙人體吸收鋅及鐵。實驗中導致實驗動物器官腫大,尤其是胰臟及甲狀腺,並增加肝臟裡脂肪沈積(註六,15)

從這麼多有關黃豆的資料,似乎可以歸納出幾點結論:

1. 吃祖先吃的傳統食物──

我們來看看大豆的歷史。初始,古人種植大豆主要作為輪耕之用,以固定土壤裡的氮。直至周朝發展出發酵的技術,才開始食用大豆,將其作成醬油和納豆。到紀元前兩百年左右,加入石灰而作成了豆腐。這些食用大豆的方法並逐漸傳至亞洲各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亞洲人從未以大豆為主食,都只是作成菜餚而已,大豆在日常飲食中的比例並不高,並且許多都是經過發酵釀造的。

近年反倒是受了美國人宣傳黃豆的影響,致有些人認為黃豆既然這麼好,那就應該天天吃、常常吃;但是,已經有不少美國婦女因常喝超市賣的盒裝Soy Milk(大豆奶)、豆腐及黃豆製品,幾年下來就得了甲狀腺毛病或婦科疾病。此類例子不僅僅是道聽途說而已,筆者就認識好幾位。因此之故,不論是東方人要學西方人的飲食方式,還是西方人要學著東方人吃,都會產生些問題。也許是與身體中代代相傳的基因不合,也許是因為橘踰淮而為枳;總之,用傳統的吃法,吃祖先吃的,就已經對了一半。

例如,大豆中雖缺乏兩種必需氨基酸,但是在自古即生產與食用大豆的地區的稻米及其他穀類中,就含有這兩種氨基酸(註六)。換言之,當地的人只要均衡吃當地所產的糧食作物,便能夠攝取到均衡的營養,維繫生存健康;這是大自然神奇又巧妙的安排!因此,我們又得到了第二個結論:

2. 吃本地生產的食物──

東半球的人吃西半球的糧食,北半球的人吃南半球的水果──這都是違反自然、無益健康的作法。

3. 黃豆加工製品不可食──

4. 毋需刻意多食──

5. 黃豆只有發芽、發酵過才安全──

味噌(Miso)、印尼豆豉(Tempeh)、自然發酵之醬油、豆腐乳、自己發的豆芽等,都是很好的。

6. 吃有機種植未經基因改造的黃豆──

瑪麗.安寧格博士 Mary G. Enig, PhD, 美國知名油脂生化專家,馬里蘭大學營養學博士,在營養學領域有先進深入之研究,率先提出反式脂肪有害健康之說。其所發表之有關油脂與人體健康之關係等多篇論文及研究結果與主流醫界科學界看法相左,並曾引起食品工業高度注意;但安寧格博士堅守學術中立,不為權勢所撼動,卓有學術地位。獲美國營養學院資深榮譽院士,

---------------------------------------------------------------------------------------------------------------------- -------------------------------------------------------------------------------------------------------------

  

為什麼有些人早上沒胃口吃早餐?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63:110702-如何減肥不復胖?&Itemid=56

晚上吃太多,早上起床小腸中還有一些食物導致沒胃口不想吃早餐,中餐會想吃,到晚餐就想吃多一點。不吃早餐的的結果就是晚餐會吃很多,形成惡性循環。需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睡前要感覺自己的肚子是空的 (不是飢餓感) 再去睡,早上醒來就會有食慾,想吃早餐。

 

早餐非吃蛋白質不可

http://www.cnyes.com/life/Content/20130402/KH77SP4130NQY.shtml 

 

 

《黃帝內經》的智慧~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在這部上古奇書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里面(通常,中國的經典讀物的第一篇講的都是最重要的心法),它就說到了人們面對一切魔障病變的二字口訣——天真!

 

《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MORE  ...   http://tw.myblog.yahoo.com/jw!NjVRCXmTHhAx6mzV5mMR5f6F/article?mid=2&prev=3&l=a&fid=1

 

 -------------------------------------------------------------------------------------------------------------------

抗氧化壓力 吃植物營養素就對了

http://n.yam.com/top1health/healthy/20130506/20130506447230.html

環境汙染、常吃油炸、抽菸等,當心身體生成過多自由基,增加疾病風險!要抑制自由基,抵抗身體的氧化壓力,建議可以多吃富含植物營養素的5色蔬果,且不同顏色的蔬果,還能幫助身體各部位保健,可謂妙用多多。

氧化壓力是氧化自由基的生成和抗氧化劑防禦二者失衡的結果,簡單地說,當「自由基>抗氧化」,身體就會出現氧化壓力,近年來許多研究提出老化、癌症、發炎、免疫疾病可能是由氧化壓力引起,當氧化壓力過高,使得防禦系統無法抵抗或平衡調節時,就會導致身體的傷害。

自由基的生成則是引起氧化壓力的關鍵,當接觸到環境汙染物、紫外線照射、抽菸、常吃油炸食物,甚至是身體自然代謝都會產生自由基,曾琬婷營養師表示,要對抗自由基、避免氧化壓力升高,強化身體抗氧化能力刻不容緩。

抗氧化首選植物營養素 5色蔬果妙用多

要如何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曾琬婷營養師提到,植物營養素為植物裡面富含生理活性的化學物質,能有效幫助身體抗氧化能力升級,如大家熟悉的茄紅素、兒茶素、花青素等,且不同顏色的植物中,富含不同的植物營養素,分別對身體不同的部位有幫助。

‧【紅色蔬果】

能促進消化道與泌尿道健康,代表的植物營養素如:茄紅素、鞣花酸,可從番茄、蔓越莓、櫻桃、紅甜椒、紅鳳菜、草莓、紅西瓜、覆盆子、紅葡萄柚等獲取。

‧【橘黃色蔬果】

能促進眼睛及皮膚健康,代表的植物營養素如:葉黃素、檸檬黃素,可從金盞花、葡萄柚、柑橘、檸檬、胡蘿蔔、甜玉米、南瓜等獲取。

‧【綠色蔬果】

能促進肺部及肝臟,代表的植物營養素如:兒茶素、異硫氰酸酯,可從紫花苜蓿、水田芥、甘藍、鼠尾草、蘆筍、山葵、花椰菜、奇異果、青江菜等獲取。

‧【藍紫色蔬果】

能促進腦部與腎臟健康,代表的植物營養素有:花青素、白藜蘆醇等,可從藍莓、葡萄、蜜棗、石榴、黑木耳、茄子、紫菜、甜菜、黑芝麻等獲取。

‧【白色蔬果】

能促進骨骼及心血管健康,代表的植物營養素有大蒜素、槲皮素等,可從蘋果果肉、大豆、洋蔥、大蒜、白花椰菜、菇類、山藥、苦瓜等獲取。

 --------------------------------------------------------------------------------------------------------------------------

代謝型態飲食全書      威廉.林茲.沃爾科特(William L. Wolcott)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2167

美國代謝型態(Metabolic Type及 Metabolic Typing)專利檢測技術權威領導人威廉.林茲.沃爾科特(William L.
Wolcott)累積自身長達三十年的研究,將過去營養學強調「一體適用」的基礎觀念,進展到以個體為單位,依個人代謝狀況來攝取不同營養比例的飲食原則之代謝型態飲食。

 

---將人分為「碳水化合物型」、「蛋白質型」、「混合型」等3種代謝類型。解釋了同一種營養素對有些人是補品,但卻對有些人是毒品。

 

---  因為每個人的生化條件不同,造成 相同病徵卻有不同的病因;而各種類型的人,吃對了,才可以讓身體發揮最大的效能。

 

食物無罪"一書指出現在的營養學,其實是一部「營養素戰爭史」,

之前是碳水化合物打油脂,其後是蛋白質打碳水化合物等等。所以現在的營養學,其實都是科學侷限(例如因為只能觀測出膽固醇,所以將之作為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變項,犯了科學化約論的謬誤)或是政治角力造成的時代顯學。

---三大營養素的比例(油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X:Y, 因人而異.

 

食物少量多樣化輪著吃!

 (1)只要正確檢測出病人的代謝型態,然後調整飲食的比例,很多疾病就可以漸漸改善,甚至不藥而癒。

八十年來,雖然代謝型態是由西醫師、牙醫師、自然醫學醫師、脊骨神經醫師等等專家所貢獻集合而成的一門學問,但是,它所代表的精神,其實正是自然醫學的精隨。

 

(2)「別人的食物可能是你的毒藥」(One man’s food is another’s poison)這句羅馬古老的智慧語言。

 此一「新興醫學」可稱為「健康飲食醫學」、「修補醫學」、「代謝型態修補醫學」或「平衡醫學」。這一門「新興醫學」雖然對急性症狀沒有立竿見影的功效,但在解決慢性病方面效果卻斐然、亮麗,可彌補現代醫學之不足;

 

(4)「個人專屬的營養」強調,關心自己身體健康的人都要重視自己的生化條件是有其獨特性,而憑這獨特性,每一個人可維持他的健康狀態。

「我們個人健康是奠基於自主神經、氧化、分解、合成代謝,以及其他體內平衡等五個系統及其間的獨特組合型態。」這獨特組合型態稱為「代謝型態」。

 

「代謝型態治療醫學」是「病因導向」的治療方法,相當不同於「症狀導向的醫療法」。 

 

例如胡蘿蔔、花菜和豆類對快速氧化類型者產生體內平衡的效果好,

但對於慢速氧化類型者產生體內失衡,使血液偏鹼,而這是快速氧化者的酸性血液所需要的。

 

相對地,有助於慢述氧化類型者體內平衡所需的蔬菜類是 青花椰菜、萵苣、洋蔥和馬鈴薯,

而這些也正是不利於快速氧化類型者的體內平衡。

 

臨床上常見到的現象是,當身體缺鈣時,血液檢查結果卻表示血液中的含鈣量是正常,

這樣的結果會使當事人空歡喜,但也使他心中納悶,因為不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驗血結果?

作者說:「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對於缺鈣已經做了反應,將牙齒或骨骼中的鈣質拿來彌補其他系統所缺的鈣。」也就是說,為了維持體內系統的運作穩定,身體會做出「挖東牆補西牆」的因應,但驗血的技術是無法看出這個因應過程。

 

(5)檢測後若是代謝型態屬於交感型,大概知道飲食中應該多攝取五穀蔬果類的含醣食物,

 

~你相信嗎?世界上某些偏僻地區的古老原住民文化中,心臟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和關節炎等現代流行病是不存在的。

 

 瑞士一些偏僻山村的居民只吃簡單且原始的食物,像黑麥麵包、 大量高脂乳酪、奶油以及生羊奶,僅偶爾補充酒類和少許肉類,仍個個身體強健、無懼於嚴冬。 

 

例如身材高挑且注意力集中,但消化系統不好的人,表示他的交感神經系統比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更旺盛;

而食慾不佳、缺乏活力,但攝取糖分或澱粉後情況會好轉的人,則可能屬於慢速氧化型。

再者,若有失眠或腹瀉等困擾的人,則他的分解代謝系統可能比合成代謝系統的運作旺盛。

 

他們骨頭的形狀及骨架都異常優異,臉型比例正確、對稱;呼吸系統功能極佳;堅固的顎骨中,包藏著完美無瑕的牙床及排列整齊的牙齒。這些,是現代文明中很少見的。

不過,當這些族群接觸到現代的食物和飲食習慣後,健康就急速惡化,罹患的疾病與現代工業社會中常見者非常相似。

 

基於遺傳,現今居住在熱帶或赤道區域的人們,對於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等)有著強烈的需求。這些食物所提供的養分,最適合此地人們獨特的身體化學作用,讓他們得以適應溼熱的環境。

關鍵在於,某地人們認為健康的飲食,到了另一地常常就成了災難!

所有所謂「健康飲食」一樣,忽略了個人在生物化學及生理上的巨大差異。

 

所有物種都有其基因安排的特定食物來源,動物憑著天性和基因的指令,選擇能吃的食物

如果你是純種美國原住民的後代,理應吃仙人掌和水牛肉;如果你是純種奧地利原住民的後代,則應當食用大量生羊奶和石頭磨碎的穀物。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人類花了數幾千年適應地球環境,但在過去一百年間,空氣、水和土壤等已經急遽改變;前人和自然界的共生關係遭到嚴重破壞。就許多方面來說,現今的環境已無法維持人類的健康。

  

現今幾個最為知名的養生方法,其主張卻大相逕庭,尤其在對巨量營養素的攝取量及比例的看法上。

亦即,對於每個人應該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以及又該如何搭配等,這些養生方法的主張都不一樣。

P.3

有專家堅信,不論是正餐還是點心,都應嚴格遵循「40-30-30」的黃金比例,也就是「碳水化合物40%、蛋白質30%、脂肪30%」。他們認為,這麼做能防止荷爾蒙失調;反之,若長期忽視這個黃金比例,就會造成慢性健康問題,如肥胖症、動脈硬化、癌症、糖尿病及慢性疲勞等。

飲食主張百家爭鳴,

 

大眾市場的飲食法的確製造了許多成功案例,這就是為什麼眾多飲食專家能找到許多支持者為他們背書、暢銷養生書可以舉出那麼多醫學案例證明其論調。

但是,成功個案仍只是少數,那些人不過是恰好接觸到適合他們身體的飲食方式罷了。有更多的「沉默大眾」不適用那些方法,但專家們往往不會提及他們。

*現代營養科學竟然只能亂槍打鳥。營養學專家無法使眾病患得到一致且可預期的結果。事實上,無法在科學研究上複製出想要的結果,是現今臨床營養學及健康專業人員的挑戰,也是不能言說的祕密。這個話題極為敏感,連臨床學者都避而不談。

 

飲食計畫必須量身打造。因為,對A有用的計畫,對B可能無效,甚至可能更糟。

所有偉大且歷史悠久的傳統醫學,舉凡印度、埃及、希臘、羅馬和中國醫學等,都了解到個人的生理獨特性有多麼重要。早在二千年前,古羅馬哲人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 99-55 B.C.)就已經觀察到:「某人的飲食,是另一人的毒藥。」

所幸,如今已有技術能分析個人營養需求的差異,那就是「代謝型態檢測」(metabolic typing test,MTT)。

「新陳代謝」是人體為維持生存所進行的所有化學與生理活動之總和,其內涵繁多且複雜,但可以總結為以下幾種功能:營養、輸送、呼吸、合成、調節、生長和再生。



所有新陳代謝都需要能量。身體會將我們從環境中所取得的空氣、水、陽光和食物的營養,轉換成維持生命的能量。

其中食物所含的原料(如維他命、礦物質、酵素)尤其重要,因為身體會利用它們修復、重建及修補組織。

人體不能缺少食物和營養,因為它們也提供細胞燃料以進行氧化(或燃燒),進而產生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

事實上,人體的生化轉變過程,全仰賴能量產生的速率、品質及強弱。

 

「細胞氧化速率」是釐清代謝型態的重要依據。因此,請先找出自己的氧化型態:

1)慢速氧化型
2)快速氧化型
3)混合氧化型

一旦鑑定出代謝型態,你就可以根據相關分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食物與飲食組合,特別是巨量營養素的部分。舉例來說:

1)慢速氧化型:需要低蛋白質、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2)快速氧化型:需要高蛋白質、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3)混合氧化型:需要分量相當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例如胡蘿蔔、花菜和豆類對快速氧化類型者產生體內平衡的效果好,

但對於慢速氧化類型者產生體內失衡,使血液偏鹼,而這是快速氧化者的酸性血液所需要的。

 

相對地,有助於慢述氧化類型者體內平衡所需的蔬菜類是 青花椰菜、萵苣、洋蔥和馬鈴薯,

而這些也正是不利於快速氧化類型者的體內平衡。

 

食物無罪 :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 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5974

---鼓勵吃全食物!

有別於現代「營養主義」將食物化歸為營養素觀點之另一種飲食觀。

---你到底應該吃什麼---

很多人提出科學理論來解釋西方飲食是西方病的成因,油脂假說跟碳水化合物假說是水火不容。

提出omega-3脂肪酸不足(姑且以新油脂假說稱之)導致慢性病的理論,也和精製碳水化合物才是禍首的說法不一致。

 

 

 

---曾祖母看不懂的東西不要吃---

母親或祖母,很有可能跟我們一樣已經搞不清楚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寧可把時間拉遠,拉到現代食品還沒出現的時期。所以如果你(或曾祖母)的年紀還不夠大,說不定得把曾曾祖母請出來才有用。

有些營養學家甚至主張應該更往前找,包括早在一九六○、七○年代對於精製碳水化合物提出預警,卻不受重視的英國營養學家約翰‧尤肯(John
Yudkin)。他曾經建議大家「新石器時代的人認不出來的東西,那就別吃,這樣最安全。」

 

不吃內容複雜的食物商品,除了避免各種化學添加劑、玉米和大豆製品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理由。食品科學做出來的東西另外有一個問題,就像古梭所說的,這些商品會欺騙你的身體。

所以會騙人的東西,從標示上便看得出端倪,如果只依賴感官,很可能一時不察就吃下去了。

 

對了,不會壞的東西千萬不要吃

 

 

---成分中含有A) 陌生, B) 念不出來, C) 五種以上, D) 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商品不要吃。---

 

---你吃的動物吃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樣 ---

 

現代養殖的動物所吃的東西也從植物變成種子,因為吃高熱量的穀類才能長得更快、生產更多乳和蛋。

像牛、羊這類以草為主食的反芻動物,如果吃太多種子會生病,所以現在吃穀類長大的牛隻才需要注射抗生素。即使可以吃穀類的動物,像是雞和豬隻,如果吃得到綠色植物也會比較健康,肉和蛋的品質也會比較優良。



大部分的肉品動物如果可以吃草,牠們的肉、奶和蛋當中的脂肪會比較健康(因為含較多omega-3和共軛亞麻油酸,較少omega-6和飽和脂肪),也含有較高的維他命與抗氧化物。

 

這些差異有時候甚至可以用肉眼就觀察出來,比如奶油顏色深黃,或是蛋黃呈鮮橘色,這是因為吸收到新鮮青草當中的β胡蘿蔔素。

 

所以,多花一點精力和金錢買吃牧草長大的動物製品還是值得的。雖然工廠式飼育場的雞和放牧吃雜草的雞生出來的蛋外觀一樣,價錢差好幾倍,卻是截然不同、天差地別的兩種產品

(「放養」不表示雞隻一定吃得到草,很多蛋農和雞農為雞準備的,不過是塊寸草不生的地方,所以要確認是放牧的才算數。

如果是牛肉,因為所有的牛在剛出生,還沒有送到飼育場之前都會先吃草,所以買牛肉時要注意看是否為「全程吃牧草」或「百分之百吃牧草長大」。關於吃草動物的營養價值,以及在那裡買得到,可以上eatwild.com網站查詢。)。

 

---做真正的雜食動物---

超市的東西看起來好像很多樣化,不要上當,其實很多都是來自玉米、大豆和小麥等少數植物的種子類食品。飲食中包含的物種愈多,就愈能攝取到各項所需的營養。

 

---食物買貴一點,吃少一點---
法國飲食給我們的啟示,品質好(指口感或營養價值)的食物總是比較貴(口感和營養價值這兩項特色通常有關連)。原因在於這類食物受到特別的照顧,栽種密度也不像一般作物那麼高。

 

許多做熱量控制的動物實驗,一再地顯示少吃可減緩老化並延長壽命;有些研究人員甚至相信這是飲食改變和預防癌症之間最具說服力的單一相關因子。

簡單來說,吃過多的食物會促進細胞分裂,更會使癌細胞的分裂如虎添翼,迅速擴散;少吃的話可以讓分裂的速度慢下來。少吃也能扼止自由基的產生、控制發炎,並降低罹患多數西方病的風險。

 

法國人吃東西時分量很克制,吃第二份更是禁忌。沖繩人謹遵吃飯八分飽的規矩,是世上最長壽、最健康的人口。

 

肥胖症在美國流行的時間約從一九八○年開始,正是尼克森政府改變農業政策,大量生產的廉價食品席捲全美之時。

美國的農夫在二○○○年的每人平均日卡路里產量,比二十年前多了六百大卡。不過價格降低的只有特定幾項,

一九八○年到現在,糖精和添加油脂(多為來自受政府補貼的農產品,前者是玉米,後者是大豆)價格降了二成,

新鮮蔬果卻上漲四成。兩種低價卻不甚健康的熱量來源,正是美國人一直以來大吃特吃的主要對象。



玉米和大豆也是大部分速食產品的主成分:零食、微波餐、飲料和所有包裝食品。這些東西讓美國人每天比一九八○年時額外攝取至少三百大卡的多餘熱量。

從這點來看,這些產品還有第二重便宜:幾乎不費時費力去煮就吃得到,所以也間接引誘多吃。

低價便利食品的普遍易得,也許能解釋美國人為什麼自一九六○年代早期以來增加將近十二磅的體重。

 

伙食費佔所得比例降低的同時,醫療費用也提高,這只是巧合嗎?

美國人在一九六○年的伙食費佔收入百分之十七點五,醫療支出佔國民所得百分之五點二。

但是到了今天,情況出現逆轉,伙食費降至百分之九點九,而醫療費攀升到百分之十六。

這不禁讓我想到,與其花錢看病,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買貴一點但比較健康的食物。

 

《雜食者的兩難》 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  )

 

賓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羅辛則在三十多年前提出此一名詞   描繪出我們目前在食物上的困境。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2338

 

我們所倚賴的工業社會,正是讓人類生病的飲食源頭!
  美國飲食界的良心與革命者麥可.波倫
  揭開餐桌上的陷阱,追索每日的飲食選擇,
  如何決定你與世界的未來!

  吃,還是不吃?這是21世紀雜食性動物的兩難。
  肉食動物吃肉,草食性動物吃草,而人類作為雜食性動物,到底要吃什麼?
  要選擇有機蘋果還是傳統蘋果?該購買野生魚還是養殖魚?
  該吃低卡布丁或代糖餅乾嗎?封殺澱粉類食物的減肥法到底對不對?

 

20世紀後半,在工業化食品和不成熟營養學的推波助瀾下,人類創造了新的食物鏈。餐桌上的食物與它的源頭越離越遠,而人類則萎縮在工業化食物鏈的末端,喪失與自然之間的原始記憶,更無從判斷哪些食物該吃,重新面對雜食者的難題。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

好的食物,一定要用傳統的方式。在眼下如此先進的時代,我們所追尋的事物,卻唯有以前的方式才能滿足,說來也不無諷刺。

。「麥可.波倫在書裡要推行的有機,其實是直接跟農民買不灑農藥的蔬果,少掉層層剝削,讓農民得到應得的最大值。」

 

鄧子衿:有機蔬果比較好吃是有科學根據的。植物的味道,來自它的「二次代謝物」。它會讓植物有香味,還可以抵抗外來者,讓昆蟲不會來吃、黴菌不會生長,這是植物才會有的。

植物長得慢,才容易累積二次代謝物;二次代謝物愈多,植物的味道就會愈重。有機栽培的植物長得比較慢,所以味道會比較濃郁,自然比較好吃。

牛吃玉米的問題可以看Michael Pollan的這本書. 牛吃玉米很容易生病, 所以美國人都提早殺牛, 在牛生病前就宰了送到市場上.

 

 

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

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目前美國的飲食文化中,以往的庶民智慧已逐漸消失,轉而浮現的是困惑與焦慮。

---------------------------------------------------------------

2002年秋天,人類古老而珍貴的一種主食,竟突然從美國餐桌上消失──我指的是麵包。美國人幾乎在一夕之間改變了飲食方式。1977年,卡特當政的時代,國會公布新的「飲食目標」,警告愛吃牛肉的美國人遠離紅肉,之後美國就進入「畏懼脂肪」的時代,我們迄今也一直謹遵這些方針。而現在,全民畏懼的對象改為碳水化合物,如同痙攣發作,席捲全國。

 

為何會有如此巨變?似乎是緣自一股媒體風暴,由各種飲食書籍、科學研究,以及一篇適時發表的雜誌文章共同掀起。許多新飲食書籍深受阿特金斯(Robert C. Atkins)這位聲名狼藉的醫師影響,帶給美國大眾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只要遠離麵包與麵食,不管吃再多肉都能減輕體重。

 

許多新流行病學研究也一致支持這種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並認為自七○年代以來美國人奉為圭臬的飲食方針是錯誤的。他們認為,「脂肪使人肥胖」這種官方說法並不正確,會讓人發胖的,反而是大家為了維持苗條身材而攝取的碳水化合物。

2002年夏天,《紐約時報雜誌》針對這些研究,刊出封面故事〈如果不是脂肪讓你胖?〉,更讓飲食內容的方向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受到這股新營養智慧的影響,幾個月內,超級市場架上的商品重新陳列,餐廳的菜單也改了。牛排的罪名被洗清,而麵包與麵食這兩種無可非議的優良食物則名聲掃地;數十家烘焙坊與製麵廠接連倒閉,受到糟蹋的好食物更是不可勝數。



飲食習慣出現如此激烈的改變,正是「全國性飲食失調」的病徵。一個文化若有扎實的飲食傳統,不但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也不需勞駕國會來說明國家的「飲食方針」;甚至不需要每隔幾年就發動政治戰爭。具有穩固飲食文化的人民,也不會每到一月就掏出大把鈔票來購買寫滿謊言或常識的飲食書;他們對食物的好惡不會如鐘擺般擺盪,也不會因為每隔幾年新發現一種營養素,就把某項食物捧成仙丹或是打成妖魔。



擁有扎實飲食文化的社會,倘若發現義大利或法國等其他國家,是以飲食樂趣與傳統這樣古老奇異而非科學的準則來決定正餐內容,也不會覺得驚訝。這些民族吃下的食物這麼「不健康」,但你瞧瞧,他們竟比美國人更健康且更愉快!

面對此情此景,美國人覺得意外,說這叫「法國矛盾」:這些人怎能吃下鵝肝、高脂乳酪等顯然有毒的食物,卻比美國人更苗條、更健康?

 

P.2

美國是新興國家,擁有各地移民,而每支移民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造成美國從來就沒有單一、強健又穩固的飲食文化來指引我們。

由於缺乏堅實的飲食文化,我們非常容易受到食品科學家與商人的誘騙。對這些人而言,雜食者的兩難反而是個機會。食品工業為了自身利益,先以各種方式加深消費者對於吃的焦慮,然後再塞給我們新產品來化解這項焦慮。我們在超級市場中左右為難,這並非偶然,雜食者的兩難得以重返現代,正是根植於現代食品工業。而我發現,這一切還可追溯到愛荷華州等地的廣大玉米田。

 

我們發現自己在超市與餐桌前面臨雜食者的兩難,有些兩難非常古老,有些卻是前所未見。

要吃有機蘋果還是一般蘋果?如果吃有機蘋果,那要吃本地產還是進口貨?

要吃野生魚還是養殖魚?

要吃含有反式脂肪的奶油、一般奶油,或者「不是奶油」的奶油?

應該吃肉還是吃素?如果吃素,要吃純素還是奶蛋素。

當採獵時代的人在樹林裡採到一朵新奇菇蕈時,他是靠自己的感官記憶來判斷可不可以吃,

同樣地,我們也在超級市場中拿起一包食物,但卻對自己的感官失去信心,反而仔細閱讀標籤,與許多費解的詞彙搏鬥:「有益心臟」、「不含反式脂肪」、「無籠飼養」、「牧地飼育」。

而「天然烤肉風味」和「三仙膠」又是什麼?這些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我想追本溯源,沿著供養人類的食物鏈,一路從土地追至餐桌.

工業化飲食最棘手與悲哀之處,在於徹底掩埋了人類與各物種的關係與聯繫。

 

P.4超級市場中的自然學家  

P.5

超級市場中每樣能吃的東西都會連上一條食物鏈,而食物鏈的起點是生長在地球某片土地上的某種特定植物。這條食物鏈有時並不長,且很好追蹤,例如農產品區裡的品項,包裝袋上就會寫著馬鈴薯產自愛達荷州、洋蔥來自德州。

但到了肉品區,這條食物鏈就會變得比較長,也較難摸清。

目前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靠著工業化食物鏈餵飽自己,追溯其起點,

僅由少數幾類植物構築而成,其中最主要的只有一種:玉米。

人類用玉米把閹牛養大,再切成牛排。人類也用玉米餵食雞、豬、羊、火雞、鯰魚和吳郭魚,甚至包括原本只吃肉的鮭魚,因為人類已經用遺傳方法培育出嚥得下玉米的養殖鮭魚。

就連蛋也來自玉米。

至於牛奶、乳酪和優格,以往都來自嚼食青草的乳牛,現在這些乳製品基本上都來自荷斯坦種的乳牛,牠們的工作就是住在牛舍中,繫著擠奶器,吃玉米。


如果往加工食品區望去,你會發現玉米以更複雜的形式出現。就拿雞塊來說,那也是由玉米組成。

提供雞肉的雞隻本身是吃玉米長大的,至於其他成分也離不開玉米:增加黏稠度的玉米澱粉、雞塊外層麵糊中的玉米粉,以及炸雞塊用的玉米油。其他比較不明顯的成分,例如發粉、卵磷脂、黃澄澄的色澤,甚至賦予雞塊「清新」風味的檸檬酸,原料都可能是玉米。


來杯飲料搭配雞塊吧?如果飲料也購自超市,那你就是以玉米來搭配玉米。

一九八○年代起,幾乎所有碳酸飲料與大部分果汁飲料,都會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來增添甜味,在這類飲料中的比例僅次於水。

不喝飲料,來罐啤酒,你還是在喝玉米,因為酒精由葡萄糖發酵而成,而葡萄糖則是玉米精製而成。

假使你能讀懂加工食品成分標籤上的所有化學物質名稱,並且知道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你也會找到玉米。不論是修飾澱粉還是天然澱粉、葡萄糖漿或麥芽糊精、結晶果糖或抗壞血酸(維生素C)、卵磷脂或是右旋糖(葡萄糖)、乳酸或是離胺酸、麥芽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漿、麩胺酸鈉(味精)或多元醇、焦糖染色劑或三仙膠,都是由玉米做成。


奶精和起司醬中有玉米,

冷凍優格和微波餐中有玉米,

水果罐頭和番茄醬及糖果中有玉米,

濃湯和點心和速成蛋糕粉中有玉米,

糖霜和肉汁和冷凍鬆餅中有玉米,

糖漿和辣醬中有玉米,

美乃茲與芥末醬中有玉米,

沙拉醬與調味品中有玉米,

甚至連維生素中都有玉米(是的,Twinkie中也有玉米)。

美國的超級市場平均販售四萬五千項商品,其中四分之一以上含玉米,甚至連非食用的商品也難倖免。

從牙膏、化妝品到紙尿布、垃圾袋、清潔劑、原子炭、火柴、電池等,都含有玉米。就連擺在櫃檯邊吸引你目光的雜誌封面,也含有玉米。

農產品區即使不販賣玉米,玉米還是在那裡:

讓小黃瓜光亮的植物蠟中有玉米、

讓農產品保有良好賣相的殺蟲劑中有玉米,

連運送蔬果的紙箱表面也有玉米。

事實上,超級市場的建材就含有玉米,包括牆板與石膏灰、地板油布和玻璃纖維再加上黏著劑。

超級市場本身就是個頗具規模的玉米展示場。

那人類呢?

 

阿金飲食法的迷思   賴宇凡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2383

---阿金博士因為過重,所以開始尋求改善的方法,終於在1972年寫出了舉世聞名的Dr. Atkin’s Diet Revolution。原本,他的說法被各界攻擊,認為這只是他想引人注意的一種減肥方法。


三十年過去了,他的飲食方法現在是由一群醫師接手,Dr. Kossoff M.D.在前言裡說明了科學界在這三十年裡的新發現,讓阿金博士的Ketogenic Diet (Ketone即是酮體)成了治癒癲癇的主流方法。

 

除此之外,這個飲食對其他各種疾病的扭轉,亦成就非凡:老年痴呆、自閉、腦瘤、第二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腸躁症、胃食道逆流、 Lou Gehrig’s disease, 卵巢長瘜肉、嗜眠病等等。

 

特別要為阿金博士闢謠的就是他是「胖死的」這個謠言。

阿金博士是於七十二歲那年(一九九三年)四月八日在冰雪中摔到後腦而死的。

他的健檢記錄的體重多在  195 pounds(體重一百九十五磅)/6 feet (身高六英呎)。

摔到腦部流血送醫後幾日他便過去了,那時所記錄的體重258,是包含了水腫的體重,死因是"blunt impact injury of head with epidural hematoma".  並非肥死的。

 

阿金飲食法的一個最大迷思,就是大家以為阿金博士要大家只吃肉,都不用吃青菜。

其實,阿金博士提倡低澱粉,蔬菜肉類的均衡飲食,這點他是我們的先驅,走在所有人的前面。

 

我提倡的飲食方法,對於均衡飲食這個飲食組合有所補充,也就是各種背景的人,都有適合他們的不同飲食方法,即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生化特性。

還有一點是研究生化而非食物的人常常忽略的(我所謂研究食物的人,是指那些經由做菜而常與食物接觸的人),

那就是食材的養殖種植方式與烹調方式,都在在影響了它們的營養元素。

最後,一般的減肥方式,幾乎沒有人能解釋血糖與體重的關係,為什麼吃同樣的食物,有些人會很胖、有些人會很瘦?這些是減肥的關鍵因素,

P.S.

最近很多人提到Paleo Diet. 感覺好像跟阿金飲食法很像, 也像Sara的飲食原則. 請問Sara對Paleo diet有什麼看法?

---很相似,但是它們不食精緻澱粉,碳水化合物全來自於天然的蔬果。而且他們比較不討論食物組合(不需要,全是天然不太會震盪血糖的食物)。


我自己做不到不吃精緻澱粉,所以就變調一下。但paleo diet飲食法,科學理論基礎很強的。---------

 

 

艾特金斯減肥(阿金飲食法)發生酮酸中毒?

Atkins 飲食。這是由一位美 國 醫師Robert C.Atkins提出的高蛋白食物減肥法,主張大量降低糖和澱粉性食物,但可多攝取蛋白質和油來達到快速減肥的目的。

這和提倡高醣低油飲食的主流醫學背道而馳,因此自然遭受到醫界的批評。

至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低油飲食不見得健康,反而是低醣飲食在糖尿病、新陳代謝症候群等方面有正面的表現,因此一場飲食大戰就此展開。

MORE...   http://www.a-sir.com.tw/news_knowledge_detail.aspx?snnum=650

 

 

 

       

------------------------------------------------------------------------------------------------------------

這樣吃,心血管最健康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7076

---20年的營養試驗,令人振奮的成功案例,他的研究顯示心臟病是可以逆轉的,證據確鑿。 

2008年出版後,始終暢銷熱賣!


★改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一生的飲食提案                            


★紀錄片「餐叉勝於手術刀」(Forks over Knives)背景故事

---許多加入這個試驗的病患,當初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重症病患,有些人甚至被心臟科醫師告知活不過當年。

在採行以蔬食為主的無脂飲食後,數個月內,他們的心絞痛舒緩了、膽固醇指數明顯下降,他們血液流向心臟的情況也大大改善。

二十年後,他們仍奇蹟似的活著,且再也沒有心血管問題。

 

3.以蔬食為主的無脂飲食,對改善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不是短短的三個月或一年,而是終其一生!

 

如今科學已證實我們可以逆轉心血管重症(包括冠心病受損,無法為心臟帶來氧氣的案例),而耶瑟斯汀醫生絕對是這個觀念的始祖。

 

耶瑟斯汀醫師得到許多知名心臟專家的支持,包括佛萊明罕心臟試驗(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主持人卡斯特里(William  Castelli),以及歐寧胥(Dean Ornish)醫師。歐寧胥醫師的研究結果顯示,心臟病是可能藉由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逆轉的,此說近來也得到許多認同。

 

本書強調全麥、全糙米的全食物觀念,不吃肉、不食奶蛋、不碰油膩,絕不在週末放鬆大吃。並提供許多西式食譜可供參考。 

本書內容取材自二十三名男性和一名女性的戲劇化經歷。

在二十年後的今天,幾乎都還健在。他們的血管疾病已經消失了。他們是活生生的例子,證明你我只要願意接受必要的改變,就能擺脫心臟病的糾纏。

 

----------在1950年代早期,日本人幾乎從未聽聞乳癌(後來當日本受到西方世界的影響,開始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後,乳癌的發生率就開始增加了)。

仔細觀察那些乳癌發生率很低的國家,我們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共通特性:這些國家的人民攝取的油脂都很少,他們的膽固醇也比較低。結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糖尿病和肥胖的狀況亦然。



韓戰(1950年-1953) 與越戰(1959年—1975年)期間針對士兵進行的驗屍報告證實了這點。大部分亞洲士兵的動脈都很乾淨,沒有脂肪囤積。然而在戰場上陣亡的美國士兵,有將近80%的人顯然都罹患了心血管疾病——這些士兵就算倖存下來,心血管堵塞及損傷的程度,也會年年惡化下去。


心臟病發而死亡的案例中,其實只有12%是上述原因造成的。

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大部分的心臟病發,都是較新形成的脂肪斑塊所引起。 

-----------------------------------------------------------------------------------------------------------------------

                        

http://tw.myblog.yahoo.com/dr-jameschen/article?mid=19400&prev=19417&next=19384&l=a&fid=15&sc=1#yartcmt

注意,我的用字是<青脆>而不是<青翠>。要<青翠>很容易,要<清脆>就不容易了。青翠化肥辦得到,但青脆非得土壤裡的礦物質夠才有辦法,而且要新鮮。

掛菜還沒完全熟透,所以吃起來有淡淡的芥末味,這芥末味就是硫配醣體的味道,也就是十字花科抗癌、抗氧化、排毒的主要功臣(詳見<怎麼吃,也毒不了我!>)。掛菜、芥末、小白菜、大白菜、、通通都是十字花科,通通含硫配醣體,但是煮越熟,破壞越嚴重。日本人吃生魚片用的芥茉醬味道很濃很嗆,就是因為新鮮,硫配醣體保留最多,我現在說的是真正研磨出來的芥末醬,而不是化學合成的人工芥末醬。台灣市面上的芥末醬95%以上是人工合成的。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15:111126-維生素c的十大功能&Itemid=56

 防止亞硝酸鹽轉化為有毒物質:維生素C可使亞硝酸鹽快速分解,避免亞硝胺形成。

111203 莓類的妙用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14:111203-莓類的妙用&Itemid=56

案例分享

案例1:校長匹佐諾(Joseph Pizzorno,ND)醫師建議因末梢循環病變而面臨要截肢的糖尿病患補充「大量的莓類」,三個月後,狀況好轉也不需要截肢。
            案例2:中年女性病人嚴重靜脈曲張,站五分鐘腳就會痛。病人持續補充「大量吃莓類」後,狀況好轉,甚至出國旅遊5天,每天走路爬山但腳都沒有痛。

莓類的成份

莓類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原花青素、鞣花酸、沒食子酸、白藜蘆醇、芸香甘等,這些都是生物類黃酮,而莓類就是自然界中富含高濃度維生素C加類黃酮的水果。

莓類的妙用

有以下狀況,皆需要補充大量的莓類可達到預防與治療的效果
     1.刷牙容易流血。
     2.血糖不穩:莓類具有控制血糖的效果。
     3.逆轉末梢神經病變。
     4.腎上腺衰竭、過勞者。

     5.腦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腦中風。
     6.小朋友常流鼻血,尤其是秋天因黏膜乾燥造成的破裂。
     7.過敏、不孕症、常感冒等。

莓類的缺點就是太寒,冬天攝取時可添加熱性佐料(肉桂粉、薑等)。另外,大家可以隨身攜帶由水萃製成的莓類粉,既方便攜帶也是相當好用的解藥,例如,我們外食吃一些油炸的,就會吃到很多自由基,甚至有一些致癌物質,莓類就是油炸物的解藥。
 

常見的解藥還有益生菌,當吃壞肚子、肚子痛,趕快吃益生菌即可快速的將腸胃中不乾淨的東西清除掉。

(補充: 桑葚         )

 

 

 

 

 

看了"真正的蔬菜不綠"

及木村阿公的蘋果

http://www.books.com.tw/exep/p…..0010447838 

才知道原來不使用農藥不施肥真的可以長出好的農產品,可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跟耐心去復育土地。他們都是花了30多年時間研究出來的。我學到有機跟非有機食物的差別。以前還覺得施肥是必須的,其實連牛都不吃失過肥的草。

-----------不用農藥、不施肥、香甜可口、不會爛!


(NHK節目報導)

  木村阿公花30年種出的「奇蹟蘋果」,證明了人跟大自然超乎想像的生命力!

不用農藥、不用肥料的野蘋果,居然比任何高級品牌都香甜可口。

一顆保存了兩年、已經切成兩半的蘋果居然不會爛,只會像「枯萎」般越縮越小,最後變成帶有淡淡紅色的乾果,散發出像水果乾般甜蜜的香味......

 

有機農場在用「有機肥」促使作物豐收的時候,知不知道這些肥料可能是這塊土地和下面微生物所不需要的?有機肥和化學肥的替換如果只是為了果實豐收,對土地萬物的傷害還是存在。

作者石川先生寫道:「大自然是一個可以自我完結的體系。即使不需要人類的協助,草木也可以枝葉茂盛,可以開花結果」。

 

......「貧瘠的土地生產出來的葡萄,往往比生長在肥沃土地上的葡萄更能夠釀出頂級的葡萄酒。為了汲取不夠充分的養分,葡萄根在泥土中深耕、結果,葡萄根吸收了土壤中各式各樣的微量元素,使香氣和味道更複雜、更深奧。」

  我們都是在貧瘠土地上尋找定位的,別自作聰明,把深刻的養分換成膚淺的生長激素了。

 

 111015 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如何消除?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 醫師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09:111015-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如何消除?&Itemid=56

什麼是亞硝酸鹽?

硝酸鹽存在蔬菜、菸、酒、檳榔與醃漬的魚或肉等;而硝酸鹽經作用形成強烈致癌物亞硝胺,亞硝胺會誘發肝炎、肝癌、胃癌、食道癌、鼻咽癌、氣管炎等。

硝酸鹽的來源

蔬果中的硝酸鹽無毒性,來自於氮肥。(雖然有機農業使用天然肥料,但如果肥力很強,也是會造成蔬菜中硝酸鹽含量高的問題)。
            應使用自然農法 (不用任何肥料) 再加上陽光充足,其中的硝酸鹽含量就會降低。

硝酸鹽如何轉變成亞硝胺?

硝酸鹽-->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胺類-->亞硝胺
            蔬菜中硝酸鹽經細菌 (蔬菜腐爛、腸道中細菌) 作用或醃漬等處理,會轉變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無毒,但進入身體會轉變成強大致癌物亞硝胺。
            亞硝酸鹽會與腸道或食物中 (蔬菜、醃漬物) 的次級胺結合形成亞硝胺。
            蔬菜中硝酸鹽經細菌作用形成亞硝酸鹽;在醃漬品 (香腸、臘肉、培根、熱狗等) 大多會額外添加亞硝酸鹽 (因亞硝酸鹽具有保色與防腐的功能);而人體吃入的硝酸鹽有65%是來自蔬菜。

如何消除食物中的亞硝酸鹽

  1. 勿同時食用含亞硝酸鹽 (蔬菜、醃漬肉等) 的食物與胺類 (海鮮、番茄、香蕉等) 食物。 
  2. 補充大量維生素C (最重要的一點):維生素C會與腸道中的亞硝酸鹽代謝掉。 
  3. 不要吃含亞硝胺與亞硝酸鹽的食物:如果要吃,要使用水煮可以降低亞硝胺含量。 
  4. 不要吃不新鮮與醃漬的蔬菜 (酸菜、醬菜等)。 
  5. 補充益生菌:吃下肚的硝酸鹽經腸道細菌代謝為亞硝酸,故要保持腸道菌的平衡。 
  6. 增加纖維的攝取量 (水溶性的比較好)。

                    總之,多吃維生素C與好菌或選用水煮的方式即可減少體內亞硝酸鹽的量。

 

真正的蔬菜不綠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7383

---多少人知道單方面攝取單一營養素造成的後果?

鈣片吃多了反而容易結石;為了過量的維他命B會造成抗氧化的維他命C失去效用。大自然是奧妙的,當我們只注重單一的功能,只強調立即有效,造成的後果將是如何?

生長在山野和庭園中的果實不會腐爛,只會隨著時間過去,漸漸枯萎;生長在自然中的果實就算有蟲害,也不會太嚴重,也不會有病害;只有人手強加干預的植物才會有這類的問題。自然栽培的蔬菜,並不如市面上大量生產的蔬菜濃綠鮮豔,卻才保有了它應有的面貌、滋味和營養。

 

施用農藥和肥料的蔬果對健康的影響,作者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般蔬菜(使用化肥及農藥)、有機蔬菜(不使用農藥,施有機肥料),及自然栽培蔬菜(不使用農藥及任何肥料),分別放在三個玻璃罐內,經過一段時日,發現,

 

有機蔬菜反而是最快腐爛的,有時還會發出糞便般的臭味,

接著腐爛的是使用化肥及農藥的蔬菜,

自然栽培的蔬菜則沒有腐爛,反而發出甜甜的發酵氣味,就像一般天然醃漬的發酵食品一樣。或許有人會說,沒爛的時候,吃到肚裡還不都是一樣?但就像作者說的,你想吃會腐爛的蔬菜,還是會枯萎的蔬菜?

 

 

況且,肥料施用過多的蔬菜含有亞硝酸鹽,和肉類一起吃也會成為致癌物質。

因為對人體,對植物來說,即使肥料也是雜質。

(P.4  https://dl.dropbox.com/u/101579858/all-s.pdf

---每日吃進的硝酸鹽,80%都來自蔬菜.

市面上的蔬菜為了加速生長過度施用氮肥, 會使硝酸鹽含量過高,

因此有機蔬菜也可能含高硝酸鹽.)

---高硝酸鹽蔬菜食用過多, 有罹癌風險。

 

我們一般認為對身體好的益生菌、發酵食品其實也是實驗室培育出來的偏頗菌種等等,

 

作者致力推廣自然栽培蔬菜的概念,

其實,真正蔬菜不綠;真正的蔬菜只會枯萎不會腐爛!

著有《自然的蔬菜不會爛》、《蔬菜的真相》等暢銷書。

(部落格,實驗很有趣!
http://ciaciaprincess.pixnet.net/blog/post/38244268-  )

 

天然菌和培養菌有何差異?
居然連菌種也是向廠商購買

 

「難道不噴灑那麼多農藥,蔬菜就沒辦法長得好嗎?」
  「蔬菜和人類一樣也會生病,難道不靠藥物就沒辦法生長嗎?」

 

自然栽培的祕訣就是傾聽自然的聲音。蔬菜會運用自然力與土力生長,所以不需要添加肥料和農藥等人工物。

 

就自然栽培的角度來說,肥料對蔬菜和水果都是不自然的東西。這裡所說的肥料泛指化學肥料、有機肥料等,

 

像是空地上常見的芒草、北美一枝黃花(Solidago altissima
L.)等長得較高的雜草,都是為了促使土壤進化而自然生長的。這些雜草長了又枯,枯了又長,就這樣重複著。然後隨著土壤進化又長出艾蒿、野豌豆之類較低的雜草,直到長出鵝腸菜之類的雜草,就表示已經成了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

雖然肥料和農藥確實有其效用,但卻會破壞自然的平衡。肥料招來蟲害,為了除蟲就得噴灑殺蟲劑,或是為了除去雜草而噴灑除草劑。這麼一來,殘留在農地裡的農藥成分就會影響明年的農作物。


其實這些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行為。 

就自然栽培觀點來看,癥結就在於肥料。只有施過肥的柿子,也就是因應人類需求而栽種的柿子才會遭受蟲害。然後為了除蟲,只好噴灑農藥。

 

 

你所知道關於蔬菜的一切都是錯的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2332

 

---吃蔬菜會致癌?真正「安全的」美味蔬菜選擇法!!
  無農藥&無肥料!自然栽培的蔬菜,真正蔬菜的美味,會感動人!

 

關於蔬菜的十項誤解!!
  ■把蔬菜放著不管,腐敗是理所當然的
  ■有機蔬菜是一種沒有農藥的蔬菜
  ■有機蔬菜就算生吃也不會有問題


  ■像菠菜之類的葉菜,顏色越深對身體越好
  ■有蟲咬的痕跡,就代表蔬菜很安全
  ■種植蔬菜一定要用肥料


  ■有機蔬菜對環境及身體都很好
  ■吃蔬菜一定要考慮營養均衡


  ■特別栽培的少農藥蔬菜是安全的
  ■吃越多蔬菜對身體越好

 

菠菜、茼蒿、青江菜這類葉菜類,就含有名為「硝酸鹽氮」的成分。如今已成為一大問題。

在此先針對專有名詞稍微解說一下。

硝酸鹽氮又時常被寫為「硝酸鹽」、「硝酸態氮」、「硝酸根離子」,甚至直接簡化為「硝酸」,名稱可說是百百種。

 

 *硝酸鹽氮在人體內會與來自肉類及魚類的蛋白質結合,轉化為具致癌性的「亞硝胺」。
另一項問題則是會引發高鐵血紅蛋白血症。


後者主要出現在幼兒身上,胃中的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後,會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變成「高鐵血紅蛋白」。這種高鐵血紅蛋白無法運送氧氣。一旦血液中的高鐵血紅蛋白太多,就會引起缺氧,嚴重時更會造成死亡案例。

 

培育植物需要「三大營養素」,也就是「氮」、「磷」、「鉀」。幾乎所有化學肥料都是以這三大營養素調配。其中氮素因為是成長促進劑,所以有被大量使用的傾向。


肥料所含的氮素,被蔬菜吸收後就會轉變為硝酸鹽氮。

尤其是葉菜類,具備了容易儲藏多餘硝酸鹽氮的性質。我們經常聽說「深綠色的蔬菜對健康很好」,這其實是天大的誤解。


舉菠菜為例吧,同樣是菠菜也有顏色深淺之別。

自然栽培的菠菜顏色較淡,呈現淺綠色。有機栽培、常規栽培的蔬菜顏色就顯得深綠了。兩者相較之下,深綠色的似乎比較健康,但其實那是施肥(硝酸鹽氮)過剩產生的結果。


相同的原理不僅適用於菠菜。蘿蔔的葉子、高麗菜也是,自然栽培的顏色顯得較清淡,而其他栽培方式的顏色則較濃郁。可以看出明顯的差別。

 

*請記住絕對不要生吃,煮熟以後再吃。煮熟蔬菜據說可以讓殘留的硝酸鹽氮去除一半。

黃瓜、番茄,以及蘿蔔,透過溫室栽培的方式一年四季都有出產,但要在不是當季時栽培蔬菜,就必須投入更多的肥料。而且透過溫室栽培時,肥料不會被雨沖刷走,再加上是在短時間內栽培完成,光合作用並不充分(=硝酸鹽氮並未完全消化),據說硝酸鹽氮的殘留量是露天栽培的好幾倍。


*因此必須特別注意,避免將硝酸鹽氮殘留量高的蔬菜與肉類、魚類一起食用。例如奶油炒菠菜肉絲、麥年煎魚加青花菜(一種法國料理作法,將魚肉沾裹麵粉後下鍋油煎)之類的組合,就幾乎可稱為「會帶來癌症」的食物。

要吃肉的時候,尤其要避免搭配深色的蔬菜。

無法延續下一代的「無籽水果」

以德拉瓦(Delaware)葡萄為代表的無籽葡萄通常是利用「激勃素」(gibberellin)這種植物激素生產出來的。


本來植物在授粉後,雌蕊中應該會飽含植物激素才對,但經過激勃素處理後,葡萄會產生一種已經授粉、受精完畢的錯覺,因此就不會有種子出現了。

 

但同樣是沒有種子,無籽水果依舊可分為自然界造成的突變以及人類製造的突變。

 

利用基因改造,製造出即使冷掉也又黏又Q的白米

所謂的「沒有種子」就代表「無法製造下一代生命」。現代人都很害怕諸如環境荷爾蒙等各種污染物質,但對我而言,無種子的果實跟那些物質一樣同等駭人。

牛奶皇后這種稻米品種的特質,就是透過基因改造讓它即便冷了也還是又黏又Q。據說當初是在越光米上投入一種叫「甲基亞硝基尿素」(methyl
nitrosourea)的化學物質並引發基因突變,才獲得了這個品種。

 

以輻射照射種子及基因改造在內,我感覺到現今的品種改良方式已經明顯超出可容忍的範圍了。

首先我們必須具備的一個觀念,就是「不要買不自然的產品」。

最敢揭發加工食物的真相報告:你吃的是食物,還是飼料? If It’s Not Food, Don’t Eat It!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7765

 

瞭解現代流行飲食文化的真面貌,及其產生的災難性後果

凱莉.海福德 Kelly Hayford     天然保健提倡者

 

假食物、垃圾食品的愛好者、吸煙者和暴飲暴食者。這種幼稚而草率的生活方式,最後讓我成為任何東西都不能吃的人。

人們非常頻繁地吃自己會過敏的食物,甚至每天都吃,結果症狀就變成長期性的了。

這是人們慢慢對某種特定的食物過敏的原因之一:吃得太多,結果逐漸形成不耐性,消化和免疫系統退化了。

然後,身體會用它自己的方式告訴你:「我受夠這些食物了!」。 

 

保健專業領域有近20年的經驗,而且是具有證照的營養健康顧問、自然療法醫生和講師,同時也是作家、演講家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家。已經幫助成千上萬人透過改變飲食方式,藉由吃天然食物的方式恢復了健康、體力和減輕體重。

 

---她採用的是一種真正全面的治癒方式,教導人們如何結合營養、改變生活方式、補充全食物以及排毒療法,進而治癒疾病、恢復健康和體力。她利用從事健康飲食電話諮詢、親自幫學員上課、成立工作室等方式,幫助人們獲得最理想的健康,體驗到重生的喜悅。

 

現代人吃進去肚子裡的東西大部分都不是食物,而是被分解、合成、再製以及添加許多化學物質的假食物。這種食品其實和飼料沒什麼兩樣。-------------

  本書勇於揭發加工食物不但吃了讓你身體更差,更可怕的是偏偏還容易讓你吃上癮的真相!

 

◆真相一:本書揭露食品工業如何運用行銷、廣告手段,讓人們吃進去更多「工業製造」
而非「農業生產」的假食物,不但傷害身體健康,更糟的是還會讓人上癮!


  ◆真相二:只需兩罐汽水,就會抑制免疫系統90%的功能,而且時間長達5小時!


  ◆真相三:在美國一年投入推廣「天天五蔬果」的觀念的經費是100萬美元,但是某大汽水廠商一年的廣告費用就高達10億美元!


  ◆真相四:許多疾病,例如頭痛、偏頭痛、鼻炎、消化不良、關節炎、氣喘、皮膚病、過動症、憂鬱症等,很有可能都是對食物以及人工添加物過敏而引起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的食物並不能被稱為食物,最多只能稱為食品,甚至是假食物。

因為這些食品已經和我們老祖宗當初所吃的食物相差甚多,裡面所含的成分,不要說古人未曾聽聞過,就連現代人都不見得知道那是什麼鬼東西。

  因為裡面的成分,都是一連串長長的化學物質添加物而不是食物,例如:抗結劑,麥芽精,硫酸鈣,阿巴斯甜,蛋白質、氯化銨亞硝酸鈉、抗壞血酸鈉、多磷酸鈉、麩酸鈉、核糖核甘酸鈉、蛋白質水解物、加工澱粉、黏稠劑、食用色素......,這些成分幾乎包含在我們買的現成食物中,我們也能從食品標示上看到,但是很少人會去關注這些物質究竟對我們的身體危害到時什麼程度。

 

許多身體的毛病往往是由飲食引起,例如吃味精會變胖,吃多了垃圾食物會引發關節炎,還有些食物會造成過敏,如茄子、蕃茄、馬鈴薯等。另外,頭痛、偏頭痛、鼻炎、消化不良、關節炎、氣喘、皮膚病、過動症、憂鬱症等,也很有可能是對食物以及人工添加物過敏所致。

●吃對食物不發胖。

 

Part3  開始展開飲食革命:揭開假食物的面貌
如何實踐健康飲食


06 健康的關鍵在於吃的習慣
盡可能遵循食物結合原則,確保消化正常。如:空腹吃水果之後,至少15分鐘後再吃別的東西;蔬菜可以和蛋白質或澱粉一起吃,但蛋白質和澱粉最好在不同餐分開吃,如果要在同一餐吃,要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再吃含澱粉的食物。


07 強力推薦的天然食品
椰子油是非常健康的飽和植物油,也是唯一在受熱狀況下仍能保持其完整性的油。

特級初榨橄欖油是另一種用途廣泛的好油,尤其適合拌沙拉和塗在食物表面食用。非精製芝麻油在中溫時能保持其完整性,是用於低溫炒菜的好油。
  

要確保蔬菜能洗得乾淨又安心,可以自製蔬果清潔劑。方法是在水槽中浸泡蔬果時,在每2000c.c.的水中加入10滴葡萄柚種子萃取物。或是將10~20滴葡萄柚種子萃取物滴進噴瓶中與水混合之後,然後單獨清洗每個蔬果。

 

~ 許醫師自然診所負責人 許達夫 ~

營養界流傳一句名言:吃什麼像什麼( you are what you eat),

又說垃圾進垃圾出( garbage in garbage out),道盡了飲食的重要性,這本書首先告訴我們是食物還是飼料,清楚說明食物的真相,要獲得健康就要從食物的選取,飲食的習慣開始。

 

將大魚大肉改成天然蔬食,天天飲用具有療效的 AQ1400電解還原水
勤練梅門氣功,加上具有科學實證的中草藥,如今不僅自己活了下來,出了兩本書《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及《感謝老天
我活下來了》,更輔導了超過五千位癌症病人,獨創抗癌雞尾酒自然療法。

 

~《只買好東西I、II》作者、聯合報專欄作家 朱慧芳 ~

銨粉(碳酸氫銨)、原汁含量不到25%的濃縮還原柳橙汁。

人們擔心蔬菜水果殘留農藥的同時,更應該去關心肉食品的來龍去脈,以及加工品究竟算不算是食物這一類的問題。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陳曼麗 ~

每天要吃的食物,加工後,就是食品。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  吳東傑 ~

到底我們在吃水果,還是在喝農藥呢?

由於全球化的關係,全球的糧食生產體系,已從傳統的小農生產進入工業化農業生產的階段;大量的生產、大量的加工,當然就需要大量的消費者。

 

「美味的代價」和「沈默的食物」都是相當精采的食物紀錄片,告訴我們吃進嘴巴的食物從那裡來。

 

~ 維克.謝恩博士 ~

別吃藥,只要吃自然食物

  自然保健的重點在於營養。營養是恢復健康、增強細胞活力、促進生長發育和預防疾病的基礎,但它在現代醫學中卻失去了應有的重要性。適當的營養是一種基本的、生物的需要。

 

美國大多數人現在吃的東西都不能被定義為「食物」,也不能被界定為是「有營養的東西」。

 

廣告已經把我們大家對食物的文化觀念顛倒了。我們已經成為一個終日飽食假營養食品的民族,化學物品已經陰險地代替了營養食物,這與我們的生物和細胞需要是相悖的。營養不足的日常飲食已經導致疾病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即使有我們所謂的「先進」醫學系統。

 

人們對於現代醫學中缺乏能增進健康的方式感到十分不滿,因此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回歸採用最原始、最天然的自然療法。

魯道夫.巴倫坦(Rudolph Ballentine)博士的經典著作《飲食和營養》(Diet & Nutrition)

 

◇是真的!病是吃出來的

★健康飲食原則1 如果不是真食物,那就別吃
→→如果你已經吃了,就等隔一長段時間之後再吃,這樣身體才能復原。

 

我已經戒煙,不再吃糖,不再喝咖啡、汽水或烈酒,每天練瑜伽、做冥想。我以為當時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確的,但不知為何自己仍然一天到晚都覺得疲倦,頭痛,頭腦不清醒,易怒,情緒不穩定。

每天吃過午餐和晚餐之後,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還會每天頭痛欲裂,讓我很難正常工作。

 

知名品牌的沙拉醬,看完瓶子上的成分介紹,她笑著說:「這種調味料裏都是谷氨酸單鈉(也就是味精)(人造提味品)、

~也是一種惡名昭彰的神經毒素,會引發許多不適症狀。這些化學添加劑會累積在身體中,而且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可能都與化學添加劑在身體內的長期累積有關。 ~


化學防腐劑和許多其他有毒垃圾。它們不僅會讓你頭痛,還會讓你充滿睡意。過不了多久,它們還會要你的命!」


P.6 ---------

3.任何可能曾經是食物,但在後來的加工過程中其化學成分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便不能再被視為真正食物的物質(如:精製白糖或麵粉、高果糖漿、精煉油等)。


4.任何從天然資源中提取,但已經被加工到不再天然、不再有營養的食物,也是假食物。例

如,所謂的「天然香料」其實往往是一長串化學物的代號,其中可能包含味精。一旦經過加工處理,它們的化學成分往往和市場上的人造香精一樣了(許多危險的毒品,當初也是從天然資源中提取的)。


另一個要提及的問題是:基因改造食物是否可以稱為「食物」。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我是不把它們當作真食物,也不會去購買。而且相關的各種問題正陸續浮上檯面,包括它們已過於氾濫以及會引起過敏反應。

P.7---------


◇找到健康美味的替代品

我們會特別渴望吃某些特定的食物,這可能是你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的信號。
如果你渴望吃含脂肪的食物,如薯條、牛奶、乳酪、霜淇淋等,可能表示你沒有得到足夠的必需脂肪酸。
 
巧克力味道那麼苦,如果你想吃它,可能表示你需要吃苦味更大的食物,如綠色葉菜。
 
如果你愛吃苦味或辛辣食物,可能是身體缺乏幫助消化的東西。
 
對糖和其他甜食的渴望可能是身體缺乏全面營養的強烈信號,也可能還代表你血糖低,需要更多的蛋白質或複雜碳水化合物來平衡。



有些香草和全食物補充營養品也有助於擺脫食物渴望和上癮。
像是諾麗果汁(Noni Juice)和楊果果汁(Berry Young Juice)就是我首選的兩種全食物營養補充品,有助於徹底減輕和擺脫食物渴望和上癮,而且能充分循環以滋養身體,對許多身體不適有治療作用。而且能讓許多人減輕對壞食物的渴望。
 
由於它們對*肝能產生再生效果,因此也有助於擺脫對所有刺激物的上癮,包括香煙和酒精。至於其他補充品,有些人會需要經常服用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則會馬上見效。


◇借助香料的幫忙

在香草中,燕麥、肉桂、蒲公英、檸檬油、*黃岑和佛手柑都有助於擺脫對食物的渴望和上癮。
 
例如,佛手柑特別有助於擺脫對咖啡因和鹽的上癮;
 
任何能平衡血糖的香草都有助於擺脫對糖的上癮,如茴香、胡荽和蒔蘿。還有一些香草混合物也有助於戒除對糖的渴望,幫助你更容易地度過戒掉咖啡因和煙草的適應期。


我有個顧客每天都在腳上抹幾滴佛手柑精油,幾天後,她對鹽的強烈渴望就完全消失了!

 

[餐桌幸福講座]認識蔬菜隱形殺手-硝酸鹽

http://www.huf.org.tw/event/content/433

---氮肥施用過多導致葉菜硝酸鹽含量過高問題

 

[掃毒專家] 林碧霞博士‧減少蔬菜中的隱形殺手  硝酸鹽

http://tw.myblog.yahoo.com/bear-two/article?mid=6640

      

 

 ----------------------------------------------------------------------------------------------------------------

                                                    

--------------------------------------------------------------------------------------------------------------------

早餐非吃蛋白質不可

http://www.cnyes.com/life/Content/20130402/KH77SP4130NQY.shtml

 

 約翰.羅彬斯食物革命最新報告 No Happy Cows: Dispatches from the Frontlines of the Food
Revolution

約翰.羅彬斯 (John   Robbins)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8442

 *他以傑出的研究和令人讚歎的洞察,早在任何人之前就先看到食品工業的問題,使得大家開始注意到自己的餐盤裡應該來個什麼樣的重大變化。

 

咖啡和巧克力
  黃豆和其他加工植物食品
  草飼牛以及「人道飼養」的豬和雞
  肥胖率提高以及性早熟
  食物供給的安全性
  許多跟我們吃些什麼有關的其他迫切議題
  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日常食品、動植物、飲食問題你了解多少?

 

31冰淇淋企業的創辦者之子,為自己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成為一位社會運動者,強烈擁護素食為主的飲食習慣以及慈悲憐憫的生活方式。

  著作有《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The Food Revolution)、《新世紀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還我健康》(Reclaiming Our Health),以及《美好新生活的幸福法則》(The New Good Life)等。

 

12.黑巧克力的驚人健康益處

孟山都(Monsanto)及其他殺蟲劑和基因改造生物(GMO)食物製造商

農業化學、大型工業農場以及基因改造食物,

 

我們已經知道食物鏈和環境裡的殺蟲劑會致癌,還會造成先天畸形、自閉症以及其他許多疾病。然而基因改造食物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卻還不完全清楚,因為從來沒有對此進行足夠的檢測,但其中存在的情況絕對更嚇人。以工業速食為主的飲食習慣,會嚴重導致心臟病、肥胖、糖尿病和癌症的發病率提高。工業化工廠則會大規模造成全球暖化、森林砍伐,以及物種消失。

 

1996年,美國已經是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國家,但是當時還沒有任何一州的肥胖率高於20%。到了2011年,卻是沒有任何一州的肥胖率低於20%。

 

 一項2011年的報告顯示,美國典型4人家庭的健康照護費用,不到9年就變成2倍。

 

研究顯示,多數人想改善健康所能採取的最有效單一步驟,就是健康飲食。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估計,75%的美國健康照護花費用在治療慢性病,其中多數疾病跟飲食有關而且可以預防。這些慢性病包括心臟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以及接近
3成的癌症。

 

今日的美國人,花費在食物上的金額占總收入的百分比是全世界最低,而且花在準備食物的時間也少很多。

 

大多是不健康的食物(例如農養肉、含糖飲料以及添加糖精和脂肪的加工食品)才會比較便宜。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價格一年比一年高,然而最不健康的食物產品則容易取得且價格低廉,因為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的食物政策所補助的對象。

 

製造這些食物的農業系統,正在摧毀農村社區、污染我們的水源、腐蝕我們的表土、對動物造成巨大的痛苦、以驚人的速度發散出溫室氣體,並且帶給我們毒害等級的營養失控壓力。疾管局估計,現今出生在美國的3個兒童之中,就有1個會因為飲食而罹患糖尿病。沒錯,我們正在為看似便宜的食物付出慘痛的代價。

 

什麼促使肥胖率的升高、黃豆是否健康或有害、關於草飼牛的辯論、垃圾食物對兒童的行銷、我們為什麼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的食物被污染、巧克力和咖啡的政治學與健康意涵、基因改造食物的危險和惡夢,以及兒童受到的荷爾蒙破壞(及其與動物性食物的關連)。另外還有一部分是探討與我們切身相關的社會現實,亦即有些人的飲食習慣正在危害他們自己的健康。

 

我們可以禁止對家畜亂用抗生素,讓工廠式農場不再繁殖抗藥性細菌。我們可以要求工廠式農場清理他們的廢物,並且要求他們以一些寬容和尊重,對待那些供給我們肉品、牛奶和蛋的動物。

 

如果我們打算補助任何食物,為什麼不針對蔬菜、水果、堅果和全穀類等健康食物,而不是高果糖、玉米糖漿以及吃基因改造黃豆和玉米飼料的牲畜?

 

產量增加似乎是件好事,但動物為此得付出嚴重的代價。乳牛每天被關在極不自然的環境裡,注射荷爾蒙、餵食抗生素,而且受到的待遇相當殘忍,

 

 --------------------------------------------------------------------------------------------------

----------------------

「要預防疾病,先防止發炎」觀點跟sara提倡的很相似
http://cht.naturalnews.com/?p=13997
---壓力過大、藥物濫用、不當的飲食習慣、缺乏營養、環境毒素、飲水不足、睡眠不足和缺乏運動…等都是引發炎症的因素,剛開始可能很輕微,但一旦不妥善處理,長期累積下來就會形成慢性疾病。
 
 
標準的美式飲食是另一種致病的炎症主因,因為高碳水化合物和精製糖分會不斷破壞身體的代謝與消化結構,造成發炎與肥胖。
 
 

1. 飲用大量不含氟的純水:喝純淨並富含礦物質的水有助於淨化血液、排除體內毒素,讓身體 pH 值維持平衡。

2. 多吃發酵食物:優格、泡菜、蘋果醋、味噌等是很好的選擇,這些食物能增加體內益菌,促進腸道健康,消除病菌。

3. 選對好脂肪,戒斷高碳水化合物:別再誤以為飽和脂肪都不健康,來自草食放牧動物的乳製品、奶油就和椰子油、棕櫚油一樣,皆含有天然健康的飽和脂肪。應該避免的是氫化油和含有過多 ω-6 脂肪酸的食物。

4. 照射充足的陽光:維生素 D 在免疫系統的運作中扮演關鍵角色,人體透過陽光的照射便能生成這個強而有力的抗炎元素。

---非有機或非天然的乳清蛋白同樣來自含有荷爾蒙、抗生素和會增加炎症的牛奶;第二,許多乳糖不耐症患者也會對含有乳清蛋白的產品感到不適,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乳清蛋白補充品都含有乳糖成分,會造成消化困難。從乳清中提取和去除乳糖,同時淨化和濃縮才能讓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吃下肚。
 
 
其他替代方式還包括碗豆蛋白,通常品質優良且素食者也可食用;另外還有含有 9 種必需胺基酸的奇異子蛋白,營養豐富且同樣適合素食者。
 
 
不論選擇哪一種都要確定來源不受農藥、殺菌劑及除草劑等有害物質的污染。
 
 
 
 
書名: 不吃主食,救健康              
作者:江部康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9724
這兩年間有關限制醣類飲食療效的研究論文相繼登上美國相當具權威的醫學期刊。相關的研究因而多了起來,日本醫學界才終於願意敞開心胸,開始正視限制醣類飲食療法。
 
 
 
(2005年日本出版  二○○七年二月開始部落格的經營,一面介紹所謂的限制醣類飲食,一面解答那些限制醣類飲食實際在執行過程中所會遇到的問題,並針對糖尿病做各式各樣的解說。)
 
---日本首創限制醣類飲食療法
江部康二醫師在2002年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後,便開始研究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並且有系統地建立「醣類限制飲食療法」。
 
 
從生理學與代謝學等領域側面開始有系統地專研,深入了解這種限制醣類飲食療法。
 
藉此克服了本身的糖尿病。之後,經過高雄醫院內臨床實驗證明醣類限制飲食療法的確對於糖尿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具有劃時代的治療效果。首次向世人介紹「醣類限制飲食療法」的《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
 
----親自實踐,成功克服了自己的肥胖以及糖尿病。至今仍然以眾多的病例為基礎,持續研究限制醣類飲食;也證明了該飲食療法對肥胖與糖尿病以外的各方面疾患,以及生活習慣病等都有明顯的預防、改善效果。
 
 
※限制醣類飲食的方法其實並不算是特殊的療法,它只是延伸了在歐美國家所廣泛使用的一般性醣類管理餐,因此可以說它是一種更進階的療法。
 
※限制醣類療法最大的優勢在於幾乎能夠讓所有執行者的血糖值都獲得改善。特別是只要進行過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整體病情都獲得明顯的好轉。在日本京都高雄醫院中指導超過900名患者使用這種食療法,並且幾乎都能夠讓他們看到明顯的改善效果。

  ※限制醣類食療法還有一個優點是不需要仰賴藥物。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時,基本上並不需要再內服任何藥物,也可以將施打胰島素的患者比例減少到三分之一以下,甚至還可以讓其中兩到三成的患者完全擺脫注射胰島素。

 

  著有《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實踐篇﹞》

半年內,就成功減重10kg,並克服糖尿病,擺脫注射胰島素的夢魘,徹底恢復健康!

  在日本造成熱烈迴響,1400人成功實踐的飲食法,

 

英國的『人類營養學』教我們的事
專欄日本醫學.營養學當中的不足之處
掌握健康的關鍵--胰島素扮演的角色是?
生活習慣病的元凶!「葡萄糖濃度」
專欄高血糖傷害血管的原理
「脂肪有害說」已經證明為謬誤
減去脂肪卻仍然肥胖
貧困者容易肥胖的原因

 

一天吃三碗以上的飯容易罹患糖尿病
可以攝取多少脂肪呢?
運用脂肪生存才是人體原始的構造
葡萄糖原本是貴重的能量來源
過度攝取醣類會使脂肪難以燃燒
限制醣類飲食VS卡路里限制餐
等量的卡路里下,限制醣類飲食更容易瘦
酮體對人體有害其實是錯誤觀念
在小兒科治療中獲得高成效的生酮飲食療法
專欄糖尿病酮酸中毒與酮體

 

在農業開始前人類都在吃什麼?
仍然無法適應穀物的人類基因
主食絕非穀物的證據1「腸泌素的效用」
主食絕非穀物的證據2「人體的後備系統」
主食絕非穀物的證據3「GLUT4的作用」
主食絕非穀物的證據4「果糖與中性脂肪」


轉化為中性脂肪囤積的碳水化合物


在農耕開始前,人類的「主食」是什麼?
從糙米魚菜飲食開始的高雄醫院飲食療法

 

第3章
限制醣類飲食可改善各種疾病與症狀

卡路里限制餐造成糖尿病例增加--久山町的悲劇
限制醣類飲食是糖尿病唯一的飲食療法

 

第4章
利用限制醣類飲食可以預防癌症到何種程度

 

限制醣類飲食可斷絕癌細胞的能量來源?
胰島素值高的人容易罹患癌症
血糖值高的人也容易罹患癌症

 

過度攝取醣類容易招致大腸癌和乳癌
好的膽固醇能夠逼退心肌梗塞和癌症

 

第5章
限制醣類飲食吃得開心又健康

 

Q16 食品標籤上的「碳水化合物」「糖類」「醣類」差別在哪裡?
Q17 歐美的「管理醣類飲食」和「限制醣類飲食」有何不同?
Q18 吃肉減肥法和限制醣類飲食減肥法是一樣的東西?
Q19 何謂延壽飲食、糙米魚菜飲食、葛森療法和甲田療法?

第7章
【經驗談】
透過1400的病例來了解其驚人的改善效果!

 

病例5 困擾將近20年的胃食道逆流症狀痊癒了!
病例6 10年當中難以根治的尋常性乾癬徹底改善!

 

病例9 不敢讓別人知道得漏尿症狀全消失了!
病例10 長年擔心的傾倒症候群逐漸痊癒!
病例11 明明是以肉為主的飲食,卻讓脂肪肝症狀減輕了!

 

 

掌握健康的關鍵——胰島素扮演的角色是?


那麼,為什麼飯後血糖上升與胰島素的過度分泌會引起各種疾病和症狀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胰島素的功能。


糖尿病患者應該很清楚,胰島素是由胰臟的蘭氏小島這個部位上的β細胞所分泌出來的物質,它的主要功能是調整血液當中的葡萄糖含量(血糖值),是人體當中唯一能使血糖下降的機制。胰島素的分泌可分為24小時當中持續不斷少量分泌的「基礎分泌」;以及在攝取醣類之後,血糖值在短暫上升時大量分泌的「追加分泌」兩種。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就算是在什麼都沒吃的情況下,人體依舊需要少量的胰島素。如果基礎分泌現象消失,體內幾乎所有的組織都將無法正常進行能量代謝。


另外,假設我們在用餐時攝取醣類,血液當中的葡萄糖就會增加,因此胰島素就必須額外增加分泌量。這種情況便稱為追加分泌。


因為用餐而追加分泌的胰島素,會將血液當中的葡萄糖導入骨骼肌或是心肌等細胞中,成為一種可供使用的能量。此外,胰島素還有一項功能,那就是把血液當中多餘的葡萄糖轉化為體脂肪。一方面燃燒葡萄糖,另一方面則是將葡萄糖轉化成體脂肪,胰島素就是藉由這兩項功能來減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除此之外,追加分泌的胰島素還可以再細分為立即分泌以及延遲分泌兩種。


一般正常人,在血糖值開始上升的時候,體內就會立刻追加分泌胰島素。這個反映稱為第一相反應(Phase I
reaction),這是將原本就儲備好的胰島素在五至十分鐘之內分泌出來,以預防攝取醣類時伴隨出現的高血糖。


在此之後,就會開始持續分泌較少量的胰島素,此稱為第二相反應(Phase II
reaction)。這是為了應付飯後的醣類殘餘。換言之,在人體攝取醣類期間,第二相胰島素都會不斷地持續分泌。這就是在進食完畢之後,在短時間就能將第一相胰島素儲備完成的原因。


如前文所示,胰島素是我們人類維生所必須的賀爾蒙,而負責分泌胰島素的則是胰臟的β細胞。至於糖尿病,就是胰島素作用不足導致血糖值飆高的一種疾病。


此外糖尿病亦分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因感染病毒等原因造成免疫系統的異常作用,破壞了胰臟的β細胞,使胰島素分泌枯竭而發作的症狀。由於此症狀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幼兒期,因此也稱為小兒糖尿病。2型糖尿病則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功能低下以及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這兩大原因,導致胰島素的作用不足,因而發病。所謂胰島素抵抗,就是指肥胖等原因造成胰島素效能變差的現象。其中2型糖尿病是在遺傳以及生活習慣兩大因素相互糾結而產生的生活習慣病,其比例佔了日本糖尿病病例中的95%。


生活習慣病的元凶!「微血糖調節異常」


空腹時的血糖值和餐後的血糖值差異過大時,就稱之為「血糖調節異常」。這是全世界的糖尿病專科醫生之間約定成俗的用語。當兩者間的數值差異越大,體內的血管內皮就越容易在第一時間受到傷害,進而便會提高將來出現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的風險。


下頁的表格是一位女性2型糖尿病病患的血糖值表。早晨空腹時的血糖值為88mg/dl;在採用一般糖尿病餐的情況下食用2片土司麵包,2小時後血糖值就飆升至321,上升了233之多。而正常值在空腹時應該在110以下;

餐後2小時應該在140以下。因此我們可以輕易發現該名女性在餐後,血糖值出現急速上升的現象。

像這樣的人,在一般只檢查空腹血糖值的健康檢查下會被判斷為正常,所以必須特別小心。另一方面,若是採用限制醣類飲食則完全不會看到調節異常。


此外,即便是正常人,在吃下一人份的白米或是白麵包等精製碳水化合物之後,餐後血糖值也可能上升60~70左右。我將這個現象命名為「微血糖調節異常」。原因在於,這種調節異常的變動雖然不如糖尿病患者劇烈,但是仍然可能為人體帶來不少損害。更甚者,我認為這種調節異常才是肥胖、代謝不良等生活習慣病的真正元兇。


舉例來說,將正常人吃下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情況,拿來和吃下非為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情況相比,就能發現血糖值的上升方式完全不同。而且,就算攝取了脂肪與蛋白質也不會造成血糖值上升。

 
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實踐篇】:※本文中所出現的統計等數字皆為二○○七年的數據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1279
 
 
※限制醣類飲食的方法其實並不算是特殊的療法,它只是延伸了在歐美國家所廣泛使用的一般性醣類管理餐,因此可以說它是一種更進階的療法。
 
※限制醣類療法最大的優勢在於幾乎能夠讓所有執行者的血糖值都獲得改善。特別是只要進行過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整體病情都獲得明顯的好轉。在日本京都高雄醫院中指導超過900名患者使用這種食療法,並且幾乎都能夠讓他們看到明顯的改善效果。

  ※限制醣類食療法還有一個優點是不需要仰賴藥物。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時,基本上並不需要再內服任何藥物,也可以將施打胰島素的患者比例減少到三分之一以下,甚至還可以讓其中兩到三成的患者完全擺脫注射胰島素。

 
 
---罹患糖尿病的嚴重性,當體內的血糖過高的時候,其影響是體內的每一微血管都會受到傷害,所以會侵犯到腎臟、心臟、眼睛、神經系統、肌肉等等,引發的併發症有腎病變、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等等。
 
控制血糖有許多方式,吃藥、控制卡路里、GI值算法...等,
 
 
《不吃主食糖尿病就會好》所提倡的「限制醣類飲食實踐法」,此種療法針對肥胖、高血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療效。醣類管理餐在歐美國家早已是行之有年的食療法,其概念與限制醣類飲食法基本上是一樣的。「限制醣類飲食實踐法」只有限制醣類的攝取,所以不需要複雜的計算、不需要擁有豐富的食物知識、可以吃的十分飽足、可以享受各式各樣的料理,但唯一的缺點是,對於愛好甜食的患者而言會稍為痛苦,因為糕點甜食類含醣量都很高。

「限制醣類飲食實踐法」最大的優點與特色是不會引發餐後高血糖,醣類為導致餐後高血糖,而餐後高血糖會增加大血管病變風險。限制醣類飲食療法可分為三種:
 
 
不過進行限制醣類飲食也有要特別注意事項,由於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後,將會立即感受到效過,原本就有口服降血糖藥以及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可能會引發低血糖症狀。想要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者,請務必先與醫師諮詢,腎臟功能較差者並不適用此限制醣類飲食療法。
 
 
---------現代人的醣類飲食習慣都將導致高血糖危機!--------------
 
-----------------可以減肥、降血糖、促進代謝、低GI的限制醣類飲食全書。---------------
 
這兩年間有關限制醣類飲食療效的研究論文,相繼登上美國非常具有權威的醫學期刊。日本醫學界也開始產生變化,開始有一些相關演講活動的邀約,醫師們也在觀念上有所改變。在日本國內引起廣大的迴響。
 
------------掌握肥胖的關鍵因素─胰島素分泌開關-------------------
 
餐後高血糖與併發症 
糖尿病的併發症
GI值理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糖尿病患者
醫師專業不足與常識方面的障礙 

食療法的問題─日本久山町的案例
現有的糖尿病治療法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
過去的食療法會導致餐後高血糖症狀 
 
醣類限制飲食療法的效果與安全性─美國的最新研究 
 
 
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反式脂肪酸
應當減量攝取亞麻油酸─建議食用魚油與橄欖油
在調味料方面所必須注意的點 
關於甘味料 

寶特瓶症候群─無酒精飲料所蘊含的危險性 
 
 
Q&A 因為吃醣類限制餐而變得過瘦,該怎麼辦才好呢?
Q&A 碳水化合物與醣類有什麼不同?
 
 
第5章 解開世人對實踐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誤解
進行醣類限制飲食療法時所應避免的食物
證實酮體餐食療法的療效與生理上酮體升高的安全性
自然的與病理性的酮體上升
什麼是膽固醇?
可以增加好膽固醇的醣類限制飲食療法
 
 
並不會對腎臟與胰臟帶來不好的影響
Q&A 醣類限制飲食療法是否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症?
專欄 酮體的味道是暫時的

第6章 現代人皆必須進行醣類限制
醣類限制飲食才是人類最原始的飲食習慣
支應六○憶人口的穀物
醣類與運動─皮馬印地安人
日本人也具有節約基因

 

餐後高血糖所會導致的危險性,對全世界的糖尿病專科醫師而言已經算是一種常識了。大家都知道之所以危險是將會導致心肌梗塞以及腦血管阻塞(中風)等併發症。然而,會使餐後血糖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就是醣類;脂質與蛋白質幾乎不會讓餐後的血糖值升高。美國糖尿病協會所提供的患者手冊上也有記載這種基礎生理學現象。也就是說,當我們採用限制醣類飲食的方法時,就是因為沒有攝取到那些會讓血糖值升高的醣類,所以才不會引發餐後的高血糖症狀。

  在日本方面,這種限制醣類飲食的方法其實完全顛覆了日本國人過去普遍所認知、重視的卡路里限制與脂質限制的食療法。然而,限制醣類飲食的方法其實並不算是特殊的療法,它只是將歐美國家所廣泛使用的一般性醣類管理餐加以延伸,因此可以說它是一種更進階的食療法。

何謂限制醣類飲食療法 ?

就是要去捨棄一般作為主食的白飯、麵包、麵類等,只能攝取配菜的一種飲食方法。


日本高雄醫院自一九九九年開始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以來,截至目前為止為了進行這種食療法而住院的患者有三百人以上,從其他醫院轉院而來的患者更是超過了九百人次,因此我們發現有許多的糖尿病患者都已經開始使用這種食療法。我們也從這些患者的病例中證實了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確是一種具有絕佳效果的治療方法。


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第一項特點是,它是一種具有即效性的飲食療法。一旦開始進行這樣的食療法,幾乎所有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不論是在餐後,或是空腹時的血糖值都會立即開始下降,也幾乎不會出現尿糖反應。


第二項特點是在控制糖尿病情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光是在高雄醫院就已經有超過九百名患者使用過這種食療法,因此我們親眼見證了這些確實執行的患者們在糖尿病情控制方面所獲得的改善效果,有半數以上的患者可以將HbA1c控制在小於6.5%,也能夠將空腹時的血糖值維持在較低的數值範圍內。


因此,許多開始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們,已經不再需要服用口服降血糖藥了。在此還要特別提出來的是,不再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數。


我雖然無法斷定前著出版時,採用限制醣類飲食療法患者人數是否有比現在還少,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成功的病例確實有顯著增加的趨勢。根據高雄醫院所提供的數據,已經確認有兩成到三成原本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完全脫離了胰島素注射的療程。


從能夠成功地讓患者脫離胰島素注射的這件事,就已經可以證實限制醣類飲食療法所能產生的巨大效果了,可以說事實勝於雄辯。


這樣看起來,限制醣類飲食療法之所以會成為效果非常卓越的一種食療法,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會使餐後的血糖值升高。


關於餐後高血糖,一直都是過去食療法所頭疼的重大問題。關於這一點我們之後還會再詳細敘述,在此先簡單地做說明。


想要控制糖尿病必須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所謂的餐後高血糖,過去的糖尿病食療並沒有著重在預防餐後血糖值升高的問題。只有以醣類60%、脂質20%、蛋白質20%的比例在控制卡路里的攝取。然而,這種醣類比例較高的飲食方法必然會造成餐後的血糖值升高。


不過,如果採用的是以蛋白質與脂質為主的限制醣類飲食療法,就不會引起餐後高血糖症狀。也就是說就算吃了300g的牛排,只要沒有食用過多的醣類食物就不會引發餐後的高血糖症狀。


以往的糖尿病食療法,由於每餐都會攝取到主食,所以就算每次所攝取的主食只不過是一片白吐司,也都會使餐後的血糖值升高。


攝取醣類,會100%轉變為血糖。不過,蛋白質只有50%,而脂質則不到10%。

此外,醣類幾乎在餐後兩小時內就會被消化吸收完畢,因此就會比蛋白質與脂質更能夠在短時間內使血糖值升高。另一方面,蛋白質會使血糖值升高的顛峰期約是在餐後三小時左右。脂質的消化與吸收則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各位一定要知道會使血糖值升高的,基本上來說就只有醣類了。人體所攝取到的醣類,在餐後十五分鐘到九十分鐘內幾乎都會轉變為血糖。蛋白質約有一半的比例,並且需要花上三小時左右後的時間才會轉變為血糖,但是幾乎不會使血糖值升高;脂質則必須要歷經數小時,而且只有不到10%的比例會轉變為血糖。


這些都是在生理學、代謝學方面不爭的事實。

---限制醣類的攝取可以改善糖尿病的一大理由,在於身體完全不需要再額外分泌胰島素。

過去一直以來所使用的糖尿病食療法,讓患者不停地攝取醣類含量較高的主食,因而使得患者持續地引發餐後高血糖症狀。為了預防這樣的症狀發生,糖尿病患者往往必須口服降血糖藥,並且勉強已經疲累不堪的胰臟持續分泌出胰島素。


也就是說,我們竟然還會想要用藥物來凌遲那原本就已經虛弱無比的胰臟。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危險的就是所謂的餐後高血糖。近年來相繼證實餐後高血糖會傷害血管壁內膜,而引發動脈硬化,並且還會增加未來心肌梗塞以及腦梗塞等風險,在日本及歐美等國家已經成為一種常識。

P.2

比控制卡路里更輕鬆的限制醣類飲食療法

在「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的食品與必須注意的食品」一覽表中也有介紹,患者可以飲用威士忌、白蘭地、燒酒等不含醣類的蒸餾酒。這一點對貪杯的患者而言,真的是一大福音!

    不過,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對愛好甜食的患者而言會稍微痛苦一些。因為糕餅甜點類食物的醣類含量幾乎都很高。

 

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使用限制醣類飲食療法造成飲食中出現許多含有脂質的食物,但是為何卻不會發胖?

    「把已經布滿油脂的牛排上抹上奶油後再吃下肚,竟然還不會變胖?」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吧?這是不對的。攝取脂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並不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在美國,肥胖已經多到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美國方面也曾經懷疑是否因為攝取了過多的脂肪,因此這三十年來都儘量減少用餐時的脂肪攝取量。然而,肥胖跟糖尿病的問題還是有增無減。

    於是,攝取醣類這件事情反而造成了新的問題。實際上,這三十年來美國努力減少用餐時所攝取到的脂肪量,同時所增加的卻是醣類的攝取量。此時大家才發現會造成肥胖跟糖尿病問題的其實並非脂肪,而是醣類。

    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用擔心減少醣類,改以脂肪、蛋白質為主要攝取卡路里來源的限制醣類飲食療法會導致變胖,令人意外的是反而是更能夠瘦得更健康。

    原因就在於比起以醣類為主的飲食習慣,限制醣類飲食療法還具有四大優點。就算攝取具有相同卡路里的食物,以脂肪為主的飲食反而比以醣類為主的食物更不容易變胖。

 

P.3

首先第一是持續採取限制醣類飲食療法,可以讓身體經常性地燃燒脂肪。
    人體主要獲得熱量的來源,是醣類和脂質。

  只要攝取到醣類,人體內部就會優先使用醣類。因此就不太會去驅動體內其他可以用來消耗脂質的路徑。就這點來說,採用限制醣類的飲食方法時,因為攝取的醣類較少,人體自然而然就會先去使用脂質。也就是說,身體就容易趨向消耗脂質的路徑。

 

藉由飲食的方法攝取醣類,除了會使血糖值升高,我們體內還會額外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以驅動身體去使用血液中的醣類。但是,實際上胰島素是一種會讓人體囤積脂肪的賀爾蒙。

    因此,胰島素也被稱為肥胖荷爾蒙。

  人體如果額外分泌胰島素,就不會去消耗用餐時所攝取到的醣類,而是將多餘的醣類轉化為脂肪,並且囤積在人體內。也就是說,以醣類為主食,將會導致肥胖荷爾蒙──胰島素分泌旺盛,因而容易將多餘的醣類卡路里轉化為脂肪囤積在體內,於是我們就會因為攝取食物造成卡路里過高而肥胖。

    不過,因為是藉由限制醣類飲食療法以攝取脂質為主的取得熱量法,身體就不太會再額外分泌胰島素。此時,由於肥胖荷爾蒙──胰島素分泌較少,就算卡路里過多,也難以轉換成體脂肪累積在體內。

    這就是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第二個優點──不易變胖。

 

第三是限制醣類飲食療法可以將多餘的卡路里轉變為酮體(Ketone Bodies,在醣類缺乏或攝取不足、醣類利用不佳、長期飢餓、絕非或攝取過量的脂質等情況時,脂質會產生異常代謝,而產生過量的乙醯醋酸、β-巠基丁酸及丙酮,三種產物合稱酮體)然後排出體外。

    在人體從脂質取得必要熱量的過程中,有部分的脂質會轉變為酮體。如果酮體沒有被使用到,而導致血液中的酮體濃度過高時,就會隨尿液或是呼氣排出體外。由於酮體中存有卡路里,因此多餘的卡路里也會跟著一起被排出(持續進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三個月~半年後,身體會漸漸開始使用酮體,而使得酮體較少被排放到尿液或是呼氣之中)。

  也就是說,在以醣類為主的飲食習慣下,會導致肥胖荷爾蒙─胰島素分泌旺盛,進而囤積過多的卡路里;在以脂質為主的飲食習慣下,多餘的卡路里則會以酮體的形式被捨棄。

    這就是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第三個優點。

 

第四是如果限制醣類攝取,平時我們的身體為了維持血糖值,就算在空腹以外的時間,肝臟也會分泌胺基酸等物質而產生糖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糖異生作用可以消耗高度的熱量。

  這就是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第四個優點。

  接下來,讓我們重新彙整限制醣類飲食療法之所以能夠讓人體不會發胖的優點吧!

    一、可使人體經常維持在容易燃燒脂肪的狀態。
    二、可以讓肥胖荷爾蒙──胰島素的分泌較少。
    三、多餘的卡路里會變成酮體排出體外。
    四、肝臟會進行糖異生作用,並藉此消耗熱量。 

 

限制醣類飲食療法的導入淵源     我們開始推行限制醣類飲食療法是在一九九九年。 

 

 

面對肥胖的真相:少吃多動不會瘦,「胖」這回事和你想得不一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8608

 

 
 ---一些重點:在早上醒來後,以蛋、豆類與蔬菜當作早餐,這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讓一切變得更美好。
 
提摩西.費里斯 Timothy Ferriss
《連線》雜誌因為他非凡的操控身體能力而稱他為「矽谷超人」,他同時也是探戈世界的紀錄保持人、前巴西柔術(中國散手)冠軍、普林斯頓大學客座講師,以及
 
你可以到以下的網址查看他最近又做了什麼研究與實驗:http://fourhourbody.com/
 
想在一個星期吃一頓的大餐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只要在星期六早上的糕點裡加上一點肉桂,就可以達成目的。
 

狂人日記  2007年的春天,特別讓我興奮。

  我那曾經被27家出版社裡的26家拒絕過的第一本著作,就在那時進入《紐約時報》的排行榜,而且眼看就要攻上商業類的第一名--也真的在幾個月後登頂。沒有人比我更感到錯愕。

.多吃綠色蔬菜。.多多攝取omega-3脂肪酸

 

我只是個講求精準的數據迷,收存了許多世上最好的運動家和科學家的數據。  這讓我擁有不尋常的優勢。

 

過胖?試試定時補充蛋白質和在餐前喝檸檬汁。

肌肉不夠發達?試試薑和酸菜。

失眠?試試增加你的飽和脂肪或冷暴露(cold exposure;譯註:讓身體暴露在低於身體所能承受的溫度中)。

 

低醣減脂法是一種很棒且經濟的快速減重方式,大多數人們往往吃下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像是麵包、義大利麵,以及米飯。另一方面卻吃過少的蛋白質。低醣減脂法主要的食材是蔬菜與肉類,這能引導你走向一個平衡且健康的減重過程。最棒的是這個方式很經濟實惠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

蛇伤的治疗-  窍门就在忌盐,如果让病人忌盐几天,再吃上几剂解毒、生肌的药,伤口很快就长好,而且不再腐烂。就这么一点奥妙,可要是你不知道,你会被折腾得够呛。
一位病人就是因為聽西醫的錯誤論,而不吃鹽多年,結果造成雙腿無力,自述走路時雙腳如踩在軟橡皮上, 有些骨質疏鬆症是吃西藥過多與不吃海鹽所造成的,......

多喝水對健康無益? 恐致低鈉血症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75

 

水在胃中吸收,就是靠的脾的阳气,脾的阳气加热水,水化为水气往上蒸腾,蒸腾到肺,再由肺运输的全身。这个时候如果一下子喝了很多水,可能一下子把脾阳给克制住了。脾阳就是火,水太多,火就烧不开水,水反而容易把火给灭掉。这样一下子水就停在胃中了。也就是说水停在中焦了。这就形成了水阻中焦。于是上下交通的道路就被堵塞了,肺气无法下降,这个时候就表现出来气喘,憋闷

 
现在有一种错误观念,就是水喝的越多越好。殊不知水是最难消化的东西,消耗脾的阳气最多。对于脾虚的人,喝水多了气喘就是这个原因。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正常的水,存在各部位,但它的來源卻不同,因飲水而得到的水,是進入淋巴、內分泌等系統,但此水須經過胃的熱,氣化以後方可受用,而進入血管壁及組織內的水,卻必須來自食物中的水,如蔬菜、肉類、麵包等都有水,此水經過小腸的熱與溼,消化了以後,方可進入血管中與組織中,並且是腦部血管不可缺的,

 

 

古医书:饮水多致水(饮)停留在心下则为心悸心痛,停留在肺部致胀满喘咳,停留在肋下致肝气凝结疼痛,停留在肾脏致肾病肿胀,停留在脾胃致腹肿身重,停留在全身致颈椎病与痛风等

http://tieba.baidu.com/p/1793245868?pn=2##43

心脏病、肾脏病、水肿病的人要慎重饮水!   把“多喝水”当做防病保健的观点是严重的...     误导!

http://tieba.baidu.com/p/1679441930

 

难道许多古医、古人关于“多喝茶、水”会造成不良后果的告诫全然错了?难道所有的饮食都求适量和平衡而唯独茶和水属于例外?

凡水就会致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会伤到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等等症状)、

水的属性不会“滑肠”

 

 

水是“阴中之阴”的寒凉物质,而单纯的寒凉体质者如果喝多了水又会造成“寒症”病。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水是非常敏感的——比如“阳虚”引起消化不良的人(“阳虚”者犹如锅底无柴薪,缺乏“热源”,食进去的食物经过水的掺和以及降温处理就更加无法消化,

古人在治疗结石的方法和方药中从没有喝水治病的记录,

水湿很多时候会致“湿热”,会加重结石病情(参看“中药方剂”诠释便知)!

水喝多了就会使人体湿度增加,其病理变化过程是脾胃“干湿度”失衡会影响到肠胃的消化能力,消化能力不好就会影响到营养吸收,营养吸收不好就会削弱人体免疫功能,

水的漫舞:水腫與老化的關係,健康飲食的全新觀點

心臟衰竭是極端的全身供血不足,引起的是全身性的急性水腫,同理,局部的供血不足,就會引起局部的水腫。這種水腫是共通性的,只要哪裡供血不足,哪裡就會水腫。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0031

「共振理論」是血液循環最合理的解釋。同時印證了中醫「氣」與「經絡」的說法.

氣即共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03692

 

 http://tw.myblog.yahoo.com/dr-jameschen/article?mid=13709&prev=13739&next=13664&l=a&fid=15&sc=1#yartcmt

這裡的水,是湧泉,不是雨水。是來自幾百英哩以外的Sierra山脈,山上的雪水溶化之後,走地下岩層,到這裡,從岩層冒出來。

我喝了一杯(不需煮沸,直接生飲),覺得很好喝,順口,入口即化。又喝一杯,再喝一杯。聊一聊,又喝一杯。後來我發現,不自主喝了九杯,但是還不會想上廁所。這時我突然恍然大悟,這就是小分子水。平常連喝兩三杯水,可能就有尿意,但是眼前的水,居然不但沒有尿意,而且肚子也不會脹,全身很舒服。真是太神奇了。

更誇張的是,半小時之後,前胸微微發熱,我認為這是療癒的現象。地主告訴我,以前印地安人把這裡的水叫做<療癒水>。也就是說,印地安人生病了,都會來這裡喝水,因為這裡的水可治病。

論口感,這裡的水,唯一可以和它媲美的,只有法國的富維克Volvic礦泉水。但是富維克都不一定有療癒的效果。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25:120310如何喝水一:自來水與地下水&Itemid=56

如何去除水中氯氣?

無論多乾淨的自來水都會加入氯氣殺菌,可用以下方式將水中的氯濾除。

#將自來水靜置1~2天,靜置過程中可讓氯氣揮發。

#使用濾水器將濾去除。

錯誤的除濾方式:煮沸(最常用也是觀念嚴重錯誤的除濾方式)

未除氯的水在煮沸過程會因高溫而形成三氯甲烷,對身體的傷害更大。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29:120407自來水含鋁很普遍&Itemid=56

台灣水質檢測檢果顯示約有29萬戶水中含鋁量超標。鋁對中樞神經的傷害大,過多鋁容易造成癡呆、失智、記憶力下降、腦力減弱等腦部功能衰退。

 

如何去除水中的鋁

1. 水放入桶中靜置一天後,使用離水面2/3的水而將下面1/3水丟棄:鋁較重經 過靜置後會沉澱至水底。
2. 將水煮沸除鋁:加熱不但不會將水中鋁除去,還有可能使水中鋁濃度更高。
3. 使用具有離子交換樹脂的濾水器將鋁過濾掉 老人失智症與鋁息息相關,失智症患者大腦中鋁含量高。

古代將鋁做為毒藥使用

鋁不會造成急性中毒,但會堆積在體內造成慢性中毒。

含鋁的烹調用具:電鍋

以前電鍋內外鍋都是用鋁製作,鋁會隨食物被吃下肚,現在幾乎都將內鍋改為不鏽鋼。

鋁的特性

質地輕軟、高延展性、易加工:鋁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多的金屬,其質地輕軟、延展性佳(鋁箔紙)、易加工,作成合金(鋁合金)又很堅硬耐用;其高導電、導熱性及質輕的特性很適合用於電器、電鍋、平底鍋。

日常生活中含鋁的物品

1. 腋下除臭劑(鋁可提升除臭的效果):研究發現可能與乳癌有關。 2. 胃乳片(制酸劑):胃乳片中含有鋁故為鹼性。 3. 色素、染劑、食品添加劑、中藥材及熬煮中藥的器具等。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age_id=4063/u98dfu98dfu8ab2u8ab2u98f2u98dfu8abfu6574u76f8u95dc/%e5%96%9d%e6%b0%b42000cc

說到半夜上廁所,

我實施根治飲食,一開始在喝水量上, 是依量和尿的顏色,

沒幾天就越喝越渴, 睡覺前一定得喝250cc左右的水,

搞得半夜得起來上一,兩次廁所(我之前都一覺到天亮),

持續了有三個月左右, 之後又一覺到天亮.

 

所以我要大大讚美自己沒有因為怕半夜上廁所麻煩, 而減少喝水,

才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身體神奇的呢 Laugh

Sara---一開始跑廁所,水夠了,礦物質利用順暢了,膀胱就有力,就不會一直起來(夜尿)了。

我很想知道,這個水不能喝太多是從哪裡來的?我好寫文章改正一下。------------

 

守護身體的健康密碼-體溫力:量體重?量腰圍?不如量體溫!

作者:石原結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4222

她說她自己若水喝太多,小腿就會水腫不舒服,所以她也認同"水不能喝太多造成身體排不掉"

作者有些說法不錯,例如叫人家別怕吃鹽、不可過度降低膽固醇、要泡澡排毒等等。

作者講別怕吃鹽那段,就有舉例說想想看活在海裡同是哺乳動物的海豚鯨魚不就早都高血壓絕種了嗎之類的,

但作者有些內容講得有點太過簡約,有些則是偏頗了點..

 

我只想著要考慮作者是日本人寫給日本人看,環境體質及飲食習慣不同,不一定適合每個國家的人

忘了他們是個超愛冰塊水的民族,連冷吱吱的冬天進店裡用餐,給的都是裝滿冰塊的水杯!

 

-----日本人的喝水習慣不是喝極冰的冰水就是極燙的熱水,常溫的水對他們來說是無法入口的東西,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日本緯度高,不應該常喝太冰的冰水,會造成寒涼體質。

所以石原結實醫生才非常推崇生薑紅茶,用生薑來提高體溫,用紅茶來排除體內累積的水份,就像中醫會用薏仁紅豆湯來排水一樣。

如果要用Sara老師的理論來解釋,應該說為什麼會水中毒,其實是水裡的礦物質不夠,礦物質不平衡,多餘的水分就帶不走,累積在身體裡變成水腫,用紅茶的咖啡因來利尿是一種,用薏仁紅豆湯來利尿也是一種,當然也可以,在水裡加入少許礦物質。

 

**********

從高中起就養成一天喝3000~4000cc水的習慣~

偶爾甚至會到6000cc,我都是喝常溫水,冬天寒流來時才會喝稍微溫的水

這麼多年來身體並沒有不舒服的狀況

也沒有因為睡前喝水隔天就水腫,倒是晚上吃到澱粉隔天一定水腫XD

我蠻相信以水瀉水的理論,在根治飲食法之前,我下午開始腳一定會水腫,

都要靠不段補充水分才會好一點呢!

日本人也太愛冰塊水了~真嚇人~

我從小就不太冰的東西,有次夏天又熱又渴,喝了一杯300cc的冰塊水

喝完喉嚨和胃都像是有火在燒似的~之後就更不愛冰水了


--------

你喝的水好多哦,好強~

看起來人體真的很神奇呢,對水的反應都不同

日本人真的很妙,我一開始進店裡看到冰塊水真的有嚇到

請店家給熱水,就來了超燙口的

那時就想日本人真是極端啊

而且上班族的早餐也是吃冷的東西,多是在便利商店買

------------

覺得水和油可能有類似的狀況。

油一多就覺得膩,就吃不了那麼多;水一多身體會覺得撐,想硬灌也喝不下。

重點還是在於身體對於水份對於油量是否發出正確的訊息。

 

--------------------

Sara  水中毒
我有在研究。可是我想避免上次那樣,因為要導正,所以很多人誤解走過頭了。這次要好好把它弄到中間。
很多人喝水不能吸收,跟胃酸有很大的關係。我還沒查清楚。水的研究真的很少,大家都不覺得它是營養元素,傷腦筋。

---應該有很多有年紀的長輩都認為水喝多會壞腎…. 可否請sara下次也順便說明一下呢!

 

-----------

我以前看過王唯工的《水的漫舞》一書,氣泡飲料或氣泡水是把二氧化碳加壓灌到水裡頭,二氧化碳溶在水裡就變成碳酸,長期喝,會使體液的pH值酸化。

那就會要一直動用骨骼中的鈣來中和了,不建議三天兩頭一直喝喔,久了鈣會流失。

妳都飯後喝,難道是胃酸不夠想喝酸的東西?

 

 

 

 

 

 

 

                    

29種飲食瘦身計畫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age_id=4063/u5176u4ed6u76f8u95dcu8cc7u8a0au4ea4u6d41/29%E7%A8%AE%E9%A3%B2%E9%A3%9F%E7%98%A6%E8%BA%AB%E8%A8%88%E7%95%AB

要瘦,就要吃澱粉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776&page=2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擔心,台灣那麼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肝炎、腎臟病,以為自己身體沒有問題,一旦減肥不吃澱粉,反而是引發腎臟病、肝病發作的爆點。"

"澱粉也分好澱粉和壞澱粉,壞澱粉才會讓你的血糖像搭雲霄飛車,忽上忽下"

"澱粉類最新的觀念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包括香蕉、地瓜、馬鈴薯、糙米、豆類都是抗性澱粉高的食物。只要將每天吃的澱粉類的5~6%以抗性澱粉取代,就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最近發表在《內科醫學檔案》的研究發現,減肥中吃澱粉的人比較快樂、平靜,而不能吃澱粉的那組表示減肥壓力大。原因在於攝取澱粉可以幫助色胺酸進入腦部合成血清素,血清素可以帶來活力,也能對抗壓力引起的狂吃行為。" 

 --------------------------------------------------------------------------------------------------------------------

                                                        

10個常見的、危險的伸展動作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8409

動作示範:NIKE體適能推廣大使  中華民國體適能協會教練陸文灝 

大家還可以對照一下鄭多蓮瘦身操出現幾種錯誤姿勢。

 

 

 http://tieba.baidu.com/p/2274029133

 

(20)健身要有度,科学表明,人在运动后疲倦状态2个小时内的免疫系统最差   

---------------------------------

http://cgfull.blogspot.tw/2011/01/blog-post_28.html 

感冒時身體的能量比較低下...
運動會消耗身體更多的能量...身體會變得更虛...
運動出汗後或許表證會解掉,但是裡面更虛了...
也有可能病邪由表入裡,變成裡證.
表面上感冒好像好了,但其實...

有幾次我曾試過感冒時練氣功希望趕快補氣讓身體好轉...但是練不下去...
因為覺得更虛了...
後來不知聽誰提起...感冒時不要練功...覺得很有道理...

 

----影響健康的五大因素:飲食、作息、運動、壓力、毒素----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66:121020-如何不生病-四:影響健康的五大因素&Itemid=56

 

飲食錯誤:五大因素中最嚴重的一個要素。

運動缺乏 

運動需要循序漸進。現代人不愛運動,造成體能虛弱、肌肉不發達、自律神經失調。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無氧運動、身心運動。

 

微生物學博士陳昭妃免疫學講座(文字版) 
 
走路是很好的運動。

我們的心臟跳的時候,我們的血液會循環。

但我們的淋巴、免疫細胞是靠呼吸來循環的,每一次深呼吸會循環的,非靠心臟的跳動。也就是說很激烈的運動,讓你無法呼吸的運動不是很好的運動,對我們的免疫系統不是很好的。白天我們的免疫系統較弱,晚上休息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得到充分的休息便會替我們做修補的工作。

免疫系統的介紹: (一)骨髓:(二)扁桃腺(三)脾臟 (四)淋巴(五)盲腸.....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63:121006-如何提升肌耐力?&Itemid=56

 

人的能量究竟從哪來?

身體燃燒食物以生成能量來維持身體的運作。燃燒食物的順序如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而大部分的細胞皆可燃燒這些食物以生成能量。

植物與人類儲存能量的不同之處

植物會將行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轉變為澱粉,儲存在根、莖、果實中;動物則是以脂肪及肝醣的形式來儲存能量。

 

----------

 

--------------------------------------------------------------------------------------------------------------------

                                                        

***老年失智症探討 ***

怕三高上身 七旬翁拒吃紅肉失智

中醫觀點:

這篇文章的標題應該是飲食不均衡導致B12缺乏,因此有記憶力減退的現象。
全素的食物中,全麥、糙米、海帶、海苔,中藥的當歸裡面都有B12;而且正常人攝取到B12以後,可以重複在體內重複使用好幾年。 

       

110409 老年失智症的起因是腦部發炎,如何預防?

http://www.vow99.org/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08:110409-老年失智症的起因是腦部發炎,如何預防?&Itemid=56

老年失智症又稱阿茲海默症,是大腦萎縮所造成的疾病,阿茲海默症的潛伏期可長達15年,美國紐約大學將阿茲海默症分為七階段,初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到後期退化嚴重甚至內臟退化死亡。 

阿茲海默症的五大成因

1.基因
2.血流(硬化斑塊):末梢循環不佳,腦部血液供給減少,造成腦細胞受損退化。
3.營養:缺乏維他命、礦物質、胺基酸。
4.毒素:鋁、汞。
5.荷爾蒙:退黑激素不足;腎上腺皮質醇分泌過量。

 

初略解剖學: 大腦皮質、海馬迴萎縮及腦室有空洞 (大腦在萎縮)。
            顯微解剖學:貝他類澱粉蛋白斑塊(beta Amyloid Plaque)沉澱並累積在大腦血管及神經上面,並有神經纖維糾纏。貝他類澱粉蛋白斑塊與動脈阻塞引起心肌梗塞的纖維斑塊非常相似,兩疾病原因非常類似,都是身體發炎引起的。預防腦血管及腦神經發炎就能預防老年失智症。

ω-3、ω-6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性

ω-3會變成好的前列腺素,可抗發炎;ω-6會變成不好的前列腺素,會導致發炎,血液中ω-3比例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會提高67%,飲食中ω-3與ω-6比例維持1:3可以減緩心血管疾病與老年失智症問題。

預防老年失智症的飲食建議

1. 低升糖指數飲食:減少其他類澱粉蛋白的產生。
2. 遵行食物四分法:攝取1/4優質蛋白、1/4優質澱粉、1/4蔬菜、1/4水果。
3. 好油:
            烹調選富含ω-9的好油(苦茶油、橄欖油)來取代ω-6。
            補充ω-3:海豹油、魚油、亞麻仁籽油。
            營養品:DHA(褐藻、海豹油)、卵磷脂。
4. 銀杏葉萃取物

預防老年失智症一定要禁止以下

壞油 (氫化油、氧化油)、精糖、劣質代糖 (阿斯巴甜)、重金屬(汞、鋁)、味精。

其他
1.毒素排除:螯合療法(重金屬)、排毒配方(其他毒素)。
2.壓力舒緩:腹式呼吸、八段錦及其他身心運動。

分享成功逆轉阿茲海默症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dr-jameschen/article?mid=20094&prev=20144&next=20063&l=a&fid=36&sc=1#yartcmt

四百萬美國人有老年失智症,每年花費醫療費用一千億美元。每一個中重度老年失智症患者每年需要的看護費用高達五萬美元。老年失智症的潛伏期長達十五年,這個疾病是大腦皮質萎縮,真的無法逆轉、無法治療嗎? 還是只能延緩惡化? 要如何預防老年失智症,讓你我的老年過得有品質、有尊嚴,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成因,才能事半功倍,預防勝於治療。

 

老年失智症的症狀有哪些?

五大成因: 基因、血流(硬化斑塊)、營養(維他命、礦物質、胺基酸)、毒素(鋁、汞)、荷爾蒙(退黑激素和腎上腺皮質醇)

七大階段? (第一期毫無症狀,第二期只有自覺,第三期旁人和醫生才會查覺)

失智症的大腦的顯微解剖構造有貝他類澱粉蛋白斑塊(A beta Amyloid Plaque),和動脈阻塞引起心肌梗塞的纖維斑塊非常類似,所以抗發炎療法對心臟好、對大腦也好。

很多實驗證明血液中Omega 3或DHA越高,老年失智症的罹患率越低。

大量食用Omega 3的油脂,減少Omega 6油脂和一切氧化油和氫化油。最好每天攝取20公克的魚油(或海豹油)。

要預防老年失智症,為什麼要保持<低昇糖指數>的糖尿病飲食? 低昇糖指數飲食的重點在於我在吃錯了和吃對了兩本書一再提倡的食物比例四分法,除了一半食物必須是新鮮蔬果之外,而且必須注意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和粗糙的五穀雜糧。腦中很多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的原料必須來自優質蛋白質(必需胺基酸人體不能自行製造)。

銀杏葉萃取對老年失智症的初期效果很好,可以改善大腦血液循環、修復被自由基損傷的細胞膜、使缺氧的大腦神經細胞代謝漸漸恢復正常,因而可以改善記憶力、認知能力、低潮情緒。1995年的實驗證實,每天80毫克服用一個月之後,就可明顯改善記憶力與專注力。

卵磷脂裡面的PC(phosphatidyl-choline)和PS(phosphatidyl-serine)是構成大腦神經細胞膜的重要構造,PC每天服用1200mg和PS每天服用300mg,可以預防腦細胞損傷。如果服用卵磷脂,每天至少1 tablespoon。

總整理: 想要防治老年失智症,要吃: 多吃好油(補充Omega 3或DHA、烹飪用苦茶油或橄欖油)、卵磷脂(含PC和PS)、低升糖指數飲食

要禁: 壞油(避開氫化油和氧化油、少吃Omega 6的蔬菜油)、精糖(砂糖、冰糖,一切甜點糕餅)、劣質代糖(例如阿斯巴甜會損傷腦細胞)、重金屬(鋁鍋、鋁罐、鋁箔紙、胃乳片、腋下除臭劑、銀牙)

其他: 螯合療法、排毒配方、低敏飲食、腹式呼吸、身心運動、紓壓(長期壓力加速老化、大腦萎縮)。

成功逆轉阿茲海默的故事: Tom Warren, 50歲時1983年電腦斷層證實大腦萎縮,1987年逆轉。十一年後回去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a2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