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中醫孔醫師醫論(摘要-1)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經方中醫孔醫師醫論(摘要-2)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經方中醫孔醫師YOUTUBE(摘要)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感冒系列文~ http://www.iwitchbaby.com/?s=%E6%84%9F%E5%86%92
http://www.iwitchbaby.com/2016/06/29/中醫裡的感冒是什麼1%ef%bc%9f/
不止病人,很多醫生(我指的是病人來前看過的醫生裡)都很愛把「發燒」=「表症」。
經方中醫裡的”表症”,是指邪從外約束到人體淺表的皮膚表面那一層,想像病毒來到表,人體發現會去抗它,所以毛孔變得很緊閉,原來用來散熱透氣的毛孔緊閉著,體內熱散不掉會出現”發熱”(西醫的發燒),當然也因為毛孔閉鎖對外界冷熱相對敏感,會出現所謂”怕冷”現象。其他伴隨表症如肌肉酸疼,身體酸疼,出汗或不出汗,頭痛等,都是表症的主症狀(你們看是不是部位都很表淺而不在裡面臟腑問題?)。
好,問題來了,表症=發熱(發燒)+blablabla症狀,那發熱=表症嗎?
我常說中醫要學得好,必須要有很強的邏輯能力。很可惜的,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沒想清這件事,覺得發熱了,就是表症,我們就該發汗解表。
請記住,發熱的原因裡,表症只是其一,尤其體力精神好而沒有躺床上不能動這種,就沒結合其他表症,不能因一個發熱推定為表症,而發汗解表。
我會這樣說,因為太多太多父母跟醫師都會有這錯誤的想法,覺得小孩發燒,發汗退個熱就好,而事實是,不管你打退燒針,吃退燒藥,這些幫助發汗的東西都只會在短期內燒退下來,然後不久又再一次發燒。(當然不死心的發汗,有天還是會退的,因為發汗太多也傷津液,就是傷了免疫系統,病會有其他的變化,但,燒退不等於病好,因為這樣的燒退往往會有很多症狀未解決,可見就只是”沒有發熱”而已)
發熱(發燒),不是只存在感冒表症會有,免疫系統失調,內熱過盛等,都會有發熱現象,這些狀況都不需要有表症。
而體溫計的發燒真的那麼準確嗎?在臨床上也不一定,我也遇這體溫正常的孩子,額頭燙明顯,我還是會在病歷上寫發熱(這種通常也的確不是表症發熱)。
最後請大家學醫也好,為父母也好,必須謹記著,千萬不要發燒就當感冒治,沒處理好小孩真的很可憐。尤其為醫者,看到亂開小青龍大青龍的,我真是只能搖搖頭,請大家務必把經方的名義搞好,謝謝。
(話說昨天提到一付藥燒退,精神體力大好的孩子,他的上一次發燒是另一位醫師開小青龍,因為事隔一段時間,我覺得小青龍沒效,所以好奇還是問了一下當時服藥後的狀況,得知醫生開2付藥,但後來感冒還是拖了很久才好,我想就是處方不對了,不然小青龍對症的話,一付藥燒退咳止了)
Vivian Lai 那如果不是感冒表症的發燒,父母應該怎麼處理??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就是找出問題根本在哪,為什麼會發燒,然後解決根本問題。
http://www.iwitchbaby.com/2016/06/29/中醫裡的感冒是什麼2/
(兩位病童的)爸爸都是經方愛好者。我必須要說,我能理解經方很不好學所以我也經歷過庸醫階段,但試藥這件事,試3次就夠了,沒好去看醫生吧,那是藥,不合的藥小孩一直吃真的很傷的。
最重要一點我很想說,學經方很容易會開”葛根湯,麻黃湯,大小青龍湯及桂枝湯類”來治感冒,
要知道經方定義的感冒(經方又稱表症),跟一般人認為的感冒是不一樣的。
最大區別是上面這些方都是要備有表症,
也就是”全身無力,全身酸疼,頭痛,怕冷(是真的要蓋很多被子那種),發熱(發燒),食欲不振”,
小孩有這種表症基本上不可能還在玩耍 (重點! ),會一直討抱放不下,面容倦呆。
(不會說話的小孩用望診)。
很常見大家面對小孩”咳嗽流鼻水鼻塞……”這類的感冒,明明沒有表症,胃口稍比平時差,照樣可以玩,
低熱不怕冷,這種幾乎都不適合學經方的所謂”表症感冒藥”。
這類小孩其實大多都適用柴胡系列(以小柴胡湯為代表)。
常見是
1.平時就一天咳個幾下,喉中偶有輕微痰聲,胃口尚可(時有挑食習慣),
2.容易發脾氣 (也就是煩躁),
3.更重要一點是睡覺,沒”感冒”前的時候,平時常見入睡困難
(要30分鐘後才睡著就算了,小孩應該要很好睡的),
4. 睡到半夜易翻來覆去或踢被子,明顯一點會半夜熱而出汗(熱醒睡不著也是有的)。
在”感冒”時呢?
1. 咳嗽的痰不會太多(不會吐出很多痰),
2. 低燒(不太高燒,除非上例給小孩吃錯小青龍加石膏),
3. 用西藥退燒藥常見服後退下來過一下又燒到38度左右(切記,柴胡體質不會到40度),
這樣的反覆發燒是標準柴胡體質。
最後就是容易發展成西醫說的小兒肺炎,而且一直沒吃對藥就會容易”反覆的肺炎發作”。
因為今天第二個了,衷心希望大家別再開桂枝類的表症藥,那是需要好好辨症的,尤其柴胡類的小孩手腳是溫的,到底為什麼一直開桂枝麻黃??
拜託大家一定要了解這件事,柴胡體質的小兒感冒其實有很大比率,別再忽視了!Masako Fan 請教您,文中的柴胡體質孩子,平時要怎麼吃柴胡類方劑(小柴胡湯)來改善平日的症狀?(我兒全中,也因鼻子過敏容易感冒),謝謝您。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一般來說小柴胡跟大柴胡都可以當主方平時用,大柴胡會比較煩躁,體格壯實,大便不太好(便秘居多),胃口好(相對小柴胡的話,小柴胡的胃口比較差比較挑),其他就是加減藥的問題了
餵藥大約是4/3下午,大約餵了4/1的藥量,晚上回覆已經從快40度降到38.5,最重要是發燒這幾天意識不清全身無力,一直要抱,也完全吃不下,晚上退到38.5後已可以玩玩具,晃一下公園,意識比較清楚,體力也開始恢復。
我說:「現在餵的劑量還不多,盡量明早前多餵一點,因為一般退燒都會在早上退燒,可以把握這個時機差盡量餵藥。」
結果早上36.6,體溫回到正常。
退燒藥吃多會熱痙攣、心肌炎、胸悶氣短各種副作用是很可怕的,一堆出事的就是吃退燒藥進加護病房。
我的思路:
1. 看到發燒,先辨有沒有「表症」。
這個很重要,有表症從太陽病的「麻黃,桂枝,葛根」等系列選方。沒表症,大多柴胡類,但還是要客觀看到柴胡症才行。(也有柴桂的,所以可以同時出現)
答:表症一定要看精神體力及胃口。依問診刻下(並非以往症狀),病人無惡寒,僅微發熱(不是溫度計的度數,是體表發熱),體力雖不如生病前但尚可(表症的體力是躺著動不太得的,如果小孩還可以玩玩具,雖精神不佳但不算表症的體力差),胃口的確吃不下,但病人說是因爲怕吐不敢吃,所以是不是真的食不下就難說了。如果更不確定是否表症,太陽表症必有頭痛或項強或體痛,由於病人均無痛症,我斷定為「無表症」。
2. 沒表症,判斷是否柴胡症。
柴胡症必有噁心嘔吐症,胸脇苦滿與往來寒熱亦為主症(但柴胡症大多合併別的問題,寒熱依別的問題而有所影響,這一例是病人柴胡症以外還有熱,因此熱多寒少,所以不一定看到往來寒熱)。病人吐症有,往來寒熱也有(雖然不算明顯),右脇又曾有苦滿症,柴胡症俱備,唯服小柴胡仍吐,代表處方不對,所以我也一度懷疑是否不能用小柴胡,但理性分析後仍決定以小柴胡加減(通常吐症來說,吃什麼都會吐,就是吃到對的藥才不會吐是正常的,吃了還會吐一定要考慮換處方)。判斷為柴胡症後,可考慮小柴胡、大柴胡、柴胡桂枝、柴胡桂枝乾薑等處方,因為其他都不符,最後選用小柴胡湯。(這幾個方很好辨就不說明鑒別了,如果不會的請去翻書)
3. 辨寒熱虛實。
4. 以整體觀思考。
病人煩躁喝水多,就可以用石膏了。很多人覺得石膏是去實熱,但手腳涼可以嗎?(當然可以,不是有小青龍加石膏嗎?請參考藥徵一書)我診斷時一定會腦袋裡想像一個人的整體,熱的性就是會上沖,熱都在上部時(脖子上),下部就會虛掉,因為熱都往上跑了,所以病人有手足涼,以前走路會腳軟無力,熱上沖而頭暈耳朵痛。如果沒以整體去看,變成下部虛開補虛藥,上部熱開清熱藥,每個症都開,一樣治得好,不過一劑知恐怕沒辦法,
5. 最後開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
其實開這方子在看完症狀時就想開,但覺得資料不足push我開,最後問喜冷飲還喜熱,媽媽說喜冷飲我才有把握。另外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常用在耳朵腫痛,小兒中耳炎(當然要依體質,別看到中耳炎又一堆人給小孩吃),這部分就是要多看前人醫書了,推薦書有全看過一定看過這方子怎麼用。
最後想強調一件事,開藥一定要對自己高要求,治根本最重要,延伸出來的症狀只要在整體思考時能歸咎於主因,就不要為了副症加減藥。因為要一劑知其實很簡單,只要主方開對就有感覺,但如果加減沒考量好,太多治副症的藥,會累加變成慢性問題
Allison Hsu 請教女巫,沒體痛但有體癢算是表證嗎?郝萬山跟劉渡舟好像都將體癢視為一種表證。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表症是指有在表就是表症了。但要注意的是,有時候病在表是副症,主症病在裡,這個要怎麼辨別,就是臨床最難的地方,
(感冒)生病=發燒+怕冷+胃口不佳+頭昏乏力……(後面各種症狀省略)
那麼病好的定義,勢必是與它相等的「所有症狀」都要一起好,才叫做「病好了」。這樣大家知道問題在哪裡了嗎?發燒只是其中一個症狀,「燒退不代表病好了」,需要所有症狀都好病才真的好,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尤其父母,真的是小孩一感冒發燒時,理性思考等於零),對於發燒時只一直想如何退燒?要知道既然發燒只是感冒的其中一項症狀,所以光看發燒,它的可能性也不是只有感冒,自體免疫問題也會出現發燒,肝炎也會發燒,癌症也會發燒,如果不知道發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去解決那個根本原因,光是退燒這樣一個手段,容易因為根本問題沒解決,反覆發燒的情況就出現了,如果沒有察覺這個「不理性的追著燒一直退」的行為是沒意義的,那只是會落入擔憂的循環裡。
以下這位小孩的「感冒發燒」,在中醫裡其實並非外邪而來的感冒,不是從外來,那就是從內生出的病,白話點我會簡單稱為自體免疫失調。 【1歲小孩發燒一劑燒退實錄】(內詳)
發現他皮膚很燙一摸額頭,發現她發燒了,然後她一直因爲很不舒服低泣,還因為太不舒服說要吃藥。
立刻起來調藥給她吃,給了小柴胡+桂枝湯各3克,7點多去睡了,因為有全身無力,頭痛汗出等表症,正適合發汗,就給她蓋厚厚的被子。
醒了,再騙她喝一次藥,小柴胡3克,桂枝湯2克(其實這時桂枝湯可不用了),4點睡,早上8點醒來燒退,精神體力全好。大部分所謂的感冒,單純指「咳嗽、流鼻涕、鼻塞、流鼻水…」,這種沒有結合表證(怕冷發熱身體四肢疼痛),大部分是不具傳染性的;反過來說,有表證的感冒才是傳染性高的。
所以沒有表證的感冒怎麼來呢?臨床上看來最常見的就是飲食不潔,喜歡生冷飲食,大魚大肉,煎炸辣烤,或是偏性強烈的食物(像Z吃錯藥就是誤食偏性不合自己又偏性強烈的藥)。另一個常見的可能就是熬夜或是休息太少。
但無論如何,感冒症狀的出現,臨床中10個有7-8個都是飲食所造成的居多,真的因為傳染的可能只有一到兩個。
20180130你知道你的感冒咳嗽怎麼來的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z8K4FQYwQ&t=463s
http://www.iwitchbaby.com/2017/04/10/414直播預告%ef%bc%9a所謂「感冒」、過敏等成因/這裡說的「感冒」是一般人定義的感冒,
咽乾痛、咳嗽、咳痰、鼻塞鼻涕鼻水。(非中醫定義的表症感冒)
過敏有皮膚、眼睛、食物(消化道)及呼吸道過敏,
其中呼吸道相關的過敏所表現的症狀跟感冒時的「咽乾痛、咳嗽、咳痰、鼻塞鼻涕鼻水」症狀幾乎一樣,
只是過敏有間歇性,感冒時頻繁,在中醫依「症狀」為主的理論上,可看成同樣的症狀,雖有輕重之別,但一樣辨症論治。
(詳見)20170414 中醫生理學之「咳嗽鼻涕等過敏的形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_yIu7idzLE
20180122感冒咳嗽醫案分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MHm9gec3Q
20180514主題:不是退燒就用大青龍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8O8yGkWFM&t=375s
20180623小兒咳喘及過敏體質簡單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Q_Ea3xgqo
20180209小兒肺炎辨症要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0PoyZY4eZQ
少陽發熱 鑑別太陽發燒少陽發燒 太陽少陽倂病
濫用麻黃~傷心臟
我教學生也一再強調,「不要輕易用強發汗的藥」!
什麼屬於強發汗的藥?西醫的退燒藥,中醫的「麻桂劑」(麻黃桂枝配伍的處方)。
強發汗的藥動,是需要強加動用身體的「陽氣」及「心臟」,用太過頭,會傷心臟而出現心悸,呼吸短促(甚即喘),胸悶無力,汗出太過身體陰液(白話說可以叫水分,但也不能完全是一般人說的水分)會喪失很快,可以造成熱痙攣、西醫的破傷風、腹脹痛腹瀉、反覆發燒不退、虛汗不止…
這也是為什麼,你總是看到進加護病房都是一個發燒就吃退燒藥跟抗生素素的小孩會進去,
回到這位小朋友,是表症嗎?如果是的話,強發汗的退燒藥吃一次就不會再燒回來了。
再來,有沒有看到肚子痛?代表什麼?大便有問題吧。教過各位,小孩發燒大多都有大便問題,不是發汗去解決它,發汗會讓腸胃津液流失更多,大便更秘結,是不是大便更不好?大便更不好當然更難退燒了。
強發汗的中醫藥,剛吃了絕對能退燒,因為使得毛孔打開,悶在體內的熱能散,但為什麼會再燒回來?就是發燒的根本問題沒解決(例如大便?),你不解決根本問題,再燒又一次退藥藥,再一次傷津液,再一次啟動心陽,心臟太多的無原因啟動會,自然會受傷的。
各位媽媽,真心勸大家對「發燒」這事保持理性,讓中醫看吧(當然現在不開麻桂劑的醫師也好少,唉,我們在努力教新一代的醫師了,給我點時間),或是不看不吃藥,多吃白粥讓胃氣回頭,加上多休息,大便出來了,燒自然會退的。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發燒前小孩每天睡的時間太少,還有大便異常)
當然,也不是每個小孩都大便造成的發燒,只是臨床常見而已,
http://www.iwitchbaby.com/2018/01/29/感冒會進加護病房是哪裡出問題了呢%ef%bc%9f%ef%bc%88下%ef%bc%89/Shao Ling Shyu 腸病毒不會嘔吐下痢啊….嘴破,咽喉破…手足有小水泡還有發燒,才是典型症狀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實在跟西醫病名不熟,我這篇應該改成腸胃型感冒,謝謝。但腸病毒,其實也很好治,尤其這種一派熱症的…
(http://www.fever.com.tw/ped/ent/ent2.htm腸病毒重症臨床分期
第一期:手足口病
第二期 : 腦膜腦炎第三A期 : 高血壓一肺水腫出血-自主神經失調
第四期 : 逐漸恢復,神經可能有嚴重後遺症)
在腸病毒前,你能看到寶寶有下面以下幾個異常表現:
1. 小孩玩太累沒睡午覺或休息太少
2. 大便會黏屁屁(一天多次或幾天一次更要注意)
3. 會夜尿或尿急不能忍
4. 睡時翻來覆去多且入睡困難
5. 容易肚子脹,或是喊肚子痛
6. 夜尿或尿急時不太能忍
一般來說,寶寶一出生就有問題的,從臨床經驗上,不難發現媽媽懷孕時身體就有異樣了:
1. 臉易紅甚或有妊娠血壓偏高
2. 妊娠時小便易漏尿
3. 媽媽怕熱明顯
4. 月子期間吃太溫補
其實新生兒本已陽氣很足,很多媽媽明顯怕熱還再吃溫補,真的很不建議,因為所有病毒的感染,都跟「熱」有關(要注意這個熱是可以因寒生熱或因虛生熱,所以這邊說的熱是「後生」的熱,根本可以「虛或寒」),加上真的不是手腳冷就要溫補,很多時候用太溫反而容易感染,寶寶的體質完全跟媽媽相似(因為都喝母奶),媽媽吃什麼偏性的食物,那個偏性就會從臍帶輸送到寶寶體內。
先討論常見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
中醫依的是症狀,非西醫病名,我們在講解前,請各位先把名病放下,把症狀一一列出如下:
- 食不下(食慾差)、大便異常(正常大便為每日1-2行,成形且有排淨感,異常是指離開這個範圍,都算「便秘或下痢傾向」的異常–詳閱十問健檢直播)
- 潰瘍、疱疹伴癢或痛感
- 出疹或潰瘍部位:口腔、咽喉、手足四肢、屁股、嘴唇
- 其他伴隨症:噁心嘔吐、發燒、易倦體力差、頻尿(較少出現,即便出現也很輕微)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傷寒論》
古文只提到咽痛,很多人對它的了解就無法太深入,不過經方的好處就是臨床性強,只要臨床觀察,不難發現甘草湯所謂的咽痛,指的是「咽中潰瘍出疹」的咽痛,跟同是桔梗湯的咽痛是很不一樣的「(原文一律寫咽痛,沒經驗的不好理解是正常的,以後有機會再提桔梗湯的用法,
(文長. . . . . . 請參見原文)注意,生甘草跟炙甘草不同,甘草湯用的是生甘草,生甘草才是解咽痛,炙甘草不是!
http://www.iwitchbaby.com/2019/03/05/粉絲及同學回饋好評推薦/
所以傷寒論的方裡為什麼甘草都用炙甘草?因為不是每個方都要治療咽痛,只有治咽痛的甘草湯跟桔梗湯是用生甘草的。
2. 發燒、流鼻涕、鼻塞、咳嗽喉嚨有痰、易倦想睡、四肢無力、活動力差,大多是其伴隨的副症,主症提到開對處方的話,這些感冒副症會一起好的。相反的,如果執著在這些症狀來開處方,以這些症狀為主,反而容易開錯處方的。
奶奶說她口渴喝很多水,喝水又吐了,我再問小便呢?他說沒小便。幾乎百分之百肯定是五苓散症。
於是下午給予五苓散科中藥粉3克(劑量小先試一下),睡了一覺到晚上,拔拔回去看到她,補充說有低燒(更確定是五苓散症了),服藥後有吐兩口(吃了5-6口粥),程度減輕,於是再給予一次4克,晚上就睡到隔天早上。
繼昨天共服7克後,早上起來精神體力恢復,開始唱歌跳舞,吃了一碗粥沒吐,燒在昨晚睡前,以服藥配合小兒推拿早已退燒了,昨晚也有第一次小便,老公說黃而臭,我說那是正常的,熱要從小便出,所以我一直叮嚀只要小便出來就會好了,果然今天全好,但還是保守再給一天份的藥。飲食上,下午已經開始吃菜粥,慢慢調回正常飲食就好。
http://www.iwitchbaby.com/2016/11/02/小兒感冒吐痢%ef%bc%8c五苓散治癒案/五苓散的用法:
主症: 脈浮,發熱怕冷,口渴,小便不利(小便頻數而不淨感,或是尿閉都算,反正小便一定量變少,但可能次數是多的,但次數多一定也會有不淨感)
客症: 頭眩暈,噁心,嘔吐(嘔吐裡大概只有五苓散症是飲水即吐的),下痢,汗多。
主症是指必須具備的症,客症是可出現,可不出現的。
以上例來看,
吐,是最明顯的症,而且飲水即吐就可以先聯想跟”水逆”有關的處方。
理中湯,小半夏湯等都是可以考慮的,但是應該是不影響小便,
如果是水不走正常道路,那”水道”相關的症都會亂,像是”汗,小便,口渴”,
三個部分是我主要會問看正不正常,來判斷水的系統有沒有問題。(如果小便正常就不考慮五苓散了)
這案例很明顯,小便沒了,口又很渴,喝水又吐,雖然看不到人不知道有沒有脈浮或怕冷發熱,但至少可以確定利小便讓水系統正常是首要重要,所以要設定為”主方”。(後來有燒就更確定有發熱症了,要注意五苓散症一般熱比寒多,所以不一定會有怕冷現象,發熱會比怕冷明顯)
五苓散症就是水亂跑,不走水道系統,跑到胃的地方去了,有水頂住,吃什麼都吐,
被水頂住胃口當然不好,所以理應利小便,讓水回歸正道,
胃的水回到正常水道就自然沒了,就可以吃東西了。
所謂「腸胃型感冒」,大致等於經方說的”表症+嘔吐下痢”。
註:表症=邪傷於表的地方出現的症狀,如怕冷發熱或發燒,全身無力,身疼痛,沒胃口,倦怠乏力,時伴頭痛等。
經方在治療「表症感冒」可以說一劑知,二劑己(前提當然要開對方啊!)
1. 如果表症不明顯,而以吐痢為主要症狀。可以用:
A. 五苓散:
脈浮大,小便不利(過多或過少),口渴喝多,汗多,身熱多於寒(剛剛提到有表症,理應有怕冷發熱,但五苓散症是發熱明顯多於怕冷)。
基本上小便不利,汗多,大渴都是指水道系統出問題,水本該潤澤身體,卻跑到不該到的地方,比如消化系統,也因此消化系統有嘔吐跟下痢現象
(嘔吐從胃,下痢從大腸)。用五苓散可以解表邪,且能通利小便,引水歸原。
五苓散症還有個特點,就是飲水即吐(如果連喝口水都吐大概就五苓散了。),其他副症有頭眩暈、心悸、上衝感。
B. 理中湯: 一般用於”寒多於熱”(與五苓散剛好相對)。通常也見手腳冰冷,口不渴喜溫熱飲,脈較無力,出汗不多,生病前脾胃本寒的人。體格上五苓散比較壯白,理中湯體質就偏瘦了。所以理中湯的嘔吐下痢主要因為消化系統的過寒而吐痢,跟五苓散不盡相同。
2. 以表症症狀最為明顯,而吐痢有,但並不嚴重。
A. 葛根加半夏湯: 大概是兒科裡最常見的。葛根體質一定會有汗出難或無汗,易有高燒,後頸背部強緊(這個是主要用方的症,但偏偏小孩不會說,只能父母想辦法知道了),生病前平素即容易下痢,而且多為熱痢(肛門有熱應而下痢卻無排淨感),一般體格結實偏瘦
B. 桂枝人參湯(理中湯+桂枝): 其實跟理中湯症幾乎一樣,但比起理中湯以消化系統虛寒的吐痢明顯外,桂枝人參湯多了桂枝,意在加強解表邪,亦即桂枝人參湯相較理中湯的表症更為明顯,用到桂枝基本上一定就是怕冷發熱,頭痛,身疼痛,有汗,怕風這幾個症),此方表症表現強於吐痢。
女巫必須傳達一個正確觀念給大家,其實「身體好才會發燒!」
我們都知道小孩很容易發燒,但七、八十歲的老人發高燒卻很少見,為什麼呢?因為年紀大的人體質偏虛,很難燒起來。
再者,發燒時體溫增加1度就能提高身體五到六倍的免疫力,對抗外來病毒、細菌侵略。
而根據小兒科醫學會指出,除非小朋友發燒到39~41度,出現抽筋、意識不清或先天體弱,才需要採取服用退燒藥等積極退燒作法,否則一般發燒,只要妥善照料即可,父母親真的無需過度緊張!
發燒時該怎麼做?
女巫比較推薦的方式,是要先確定小朋友是否為一般發燒?
若為一般發燒,可先觀察1-2天,39度以下,以補充水份及稀飯餵食照顧即可。小孩抵抗力很強,只要給他們時間,多半都能在7天內自行產生抗體痊癒的。
雖然當父母一定非常擔心,但常用退燒藥或感冒藥,小孩體質反而會變成易病體質。重點是目前沒有藥能殺感冒病毒喔!西藥至多只能紓緩症狀,但並無治療功能。
女巫臨床碰過很多案例,只要三不五時生病、或是感冒會拖很久的孩子,幾乎都是常吃西藥的寶寶,父母親過度的愛對孩子反而成為了負擔。 😳
註一:腦炎、腦膜炎為有腦部感染的可能,一般感冒、扁桃腺炎、肺炎雖可能引起高燒,但不會有「腦子燒壞」的疑慮。
http://www.iwitchbaby.com/2014/11/17/小孩感冒%ef%bc%8c女巫看法/
上次有提到一個重點:悶汗兩次,如果都是短暫退燒,後又覆燒,代表悶汗這種發汗法沒用,就不要一直悶了,發汗太過反而易傷腎陽。
從第一二天起,綜合症狀像葛根湯症,但到第四天,雖發過汗,燒退了又回來,因為已發汗就不能用葛根湯了,這時要用的是「桂枝湯+葛根」。
兩方的差別在葛根湯有麻黃,相較算發強汗,桂枝加葛根湯算發微汗,如果已經發過汗是不建議再用麻黃類強發汗的,但因為表症還有(體力胃口均不佳),這時要以桂枝湯發微汗。
剛感冒好人都會有點虛,讓小孩兩天只吃稀飯強強胃氣,多睡覺就行。
這一例想讓大家知道,發汗有強度之別,自行悶汗這事無法適用所有感冒,如果真的悶過兩次都後來再燒,建議給醫師處理,自己亂擔心或亂用方法也不好的。
註:不管是葛根湯還桂枝加葛根湯,只要葛根為主藥,就一定要有「項背強緊緊」的症狀,這屬自覺症狀,所以不會表達的小孩很難問出這問題,是我叫媽媽問小孩後頸連背的地方有沒有不舒服,媽媽說:「她一直抓後頸說癢癢,你好神怎麼知道。」(呃,我也只是以經驗猜的才不神)。所以如果你家的是小小孩,給醫師開藥希望能開得準,真的要很強大的觀察力,只要是平時不會做,生病才有的舉。止行為都可以盡量跟你的醫師說,幫助他開出一個適合的處方。
40度以上又合併腦部感染才有可能燒壞腦,不然是不用擔心。
退燒問題,退燒不是重點,重點是根本問題要處理好,燒也就一併退了。
小孩發燒常見兩種:風寒表症,還有免疫力失調(我是換成大家比較聽得懂的說法),搞懂原因對症下藥燒就會退了,所以找原因比見燒就退比較有效
Joyce Plpl 如果單純因為吃錯藥而發大汗又多,也會有可能傷到腎陽是嗎?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那就要看你脾胃有多少津液跟氣可發,每個人依自己體質津跟氣的量不同,總之脾胃用光再發就要動到腎了,所以很多感冒可以發汗沒錯(誤食而出大汗也算發汗),但希望大家也不要沒好一直發汗,還是有發太過的可能
Iverson Huang 傷寒論說發汗過多傷心陽,是因為同是少陰脈所以也傷腎陽?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看你從什麼角度看,心陽靠腎陽推動,而且上次那篇有提到傷腎陽主因是發汗過多會出現炮附的症,可以先爬文看看。
http://www.iwitchbaby.com/2018/09/04/〔診間問答〕〔小兒〕感冒的時候%ef%bc%8c這個藥還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這次感冒前,也常不時有耳朵痛,平時脾氣大易煩躁,以前有做腹診,右脇下有壓痛,再依面色判斷,應該柴胡體質,所以一直都有服小柴胡湯,又因為她有先天問題,也開了六味地黃丸給她。
以上的藥服了有兩星期左右,但這次依然發燒感冒了。為什麼我說「依然?」,照理說處方很適合的話,應該越吃越好,越不容易感冒,
張雅月 倪師不是說,誤汗誤下後的都是真武湯證嗎?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誤汗的確可能變成真武湯,但還是要辨症,不能發過汗一律真武湯。
每一個人的汗能發多少都不同,發汗強弱也不同,所以不一定都是真武湯(是這樣看診實在容易)。
知犯何逆很重要,每個湯方要用也一定要確定是有該方的症才行
於是我摸她脈,稍浮(不明顯),還在想算是有表症嗎?一壓肚子,心下壓痛。這不就是柴胡桂枝湯的「心下支結」嗎?於是以柴桂湯加五味子茯苓,果然一劑好之七八,因為好很多,阿姨又照往常一樣不太想吃第二劑(當然最後也是被我勸再吃一劑了)。
其實我一向不喜歡用電話問診的方式開處方,這是個很好的例子。對於這個小柴胡跟柴桂湯的鑒別,若用口頭描述有時難以分辨(除非有頭痛、全身酸痛等明顯太陽症狀),要一劑收效,有時候結合脈診腹診還是很重要的。
這個小柴胡跟柴桂湯,雖然就差「桂枝、白芍」,看似沒差很多,但在臨床上,若要快速收效,不止一兩味藥也有差別,連劑量的拿捏都會影響處方的效果,這也是經方為什麼可以一劑知的原因。所以可以的話,我建議病人還是要以面診為主,
真武湯會有小便不利(尿頻,尿急不能忍,尿痛,尿無力、夜尿…等都算),腳水腫,無頭痛及四肢酸疼,同樣精神體力差。
桂枝湯無水腫,有頭痛、四肢酸疼,無小便不利,無腳水腫,無心悸及頭眩,但同樣精神體力差。
真武湯是陰症,像這種病人要考慮他是腎陽虛體質,感冒時絕不是用桂枝湯,而是陽虛結合外邪所用的「麻黃附子(細辛/甘草)湯」才是最適合的。因為陽虛,表已不固,外邪會直入裡而成為裡症,淺表部無力抗衡,只能到裡症才有保衛兵出來抗戰;桂枝湯是陽氣仍在,在淺表部分仍有力抗邪,所以外邪進來會停在表,身體會在這第一道防線即抗衡。(但腎陽虛之人如果有服中藥調理,感冒慢慢就會變成停在表,所以沒有一定,還是要中虛為明的每一次都辨症)
所以洞悉病人的既有體質很重要,大多抓到體質分型,以後感冒或小病就更能有一劑知之效了。
Andre Shih 這樣說,所以真武湯也可以治發熱惡寒汗出少陰感冒對吧?麻附細湯的少陰感冒應該就是無汗嘍?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其實可以省略掉感冒兩個字。畢竟感冒是西醫病名,拿掉感冒去看症狀辨症會比較準
俏女巫的草藥秘方 Andre Shih 如果說表症,真武湯的發熱惡寒汗出不是表症,出汗是炮附常見症,惡寒其實是畏寒,腎陽虛所致,發熱算是假熱,跟苓桂味甘相似,水氣在下氣血下不去可以在比較上部而有假性發熱
http://www.iwitchbaby.com/2018/03/06/處方錯誤會導致感冒的/我:「四逆湯不管對不對症,溫陽藥啊,吃了手腳都會溫,但是記得我說過嗎?如果病人吃了你的藥後,開始咽乾痛咳嗽像感冒一樣,代表處方錯了,處方太溫上熱更盛就會咽乾痛咳嗽,就變成感冒了。」
很多的病人都不知道,覺得經方派就是傷寒派,只會用溫陽藥,這絕對是錯誤的。但反過來說,很多人用了大熱的藥效果很好是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人腎虛很多。
附子可以溫腎,光這一點病人就舒服很多,如果是柴龍牡,常見上實下虛,下虛就可以手腳冷、體倦(有的是亢奮),用錯附子也會手腳溫、大小便也會變好,所以下虛解決了,上實呢?因為是一派溫陽,陽性向上,上實更實,會出現咽更乾口更渴,精神更好(甚至亢奮睡不好),嚴重咽更乾當然會出現像感冒的症狀了。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處方只能方向對到一半,如果只在意局部的症狀是否好轉,其他症狀不管,就不夠全面了,不夠全面就會開始一個症狀好了,又出現另一症,無限循環。
所以為什麼強調十問的重要,四診的重要,從來對我來說,缺一不可,那是因為你越是多資料,你對到的越多,你就越能顧及病人的整體。
所以作為病人,回診不要只講好,也不要只講壞的,要說出服藥後跟服藥前各個十問的「比較值」最重要,還要客觀比較,不要加入主觀想法。
很多病人主觀想法多,會一直引領醫師往自己的想法走,但同時醫師也容易開得不夠全面的,請大大就診時多多注意了。
http://www.iwitchbaby.com/2018/06/04/冷凝毛巾降溫更易中暑感冒/(續)
內容大致是急重症病房護理師媽媽的小孩發燒好幾天,交替出現「寒顫、高燒、塞劑、退燒、再燒」,第二天心律不整。
感冒的辯證方法,
首先第一件事情要辨的,是「表證還非表證」;
第二件要辨的是,(如果是表症的話)「有汗還是無汗」。
以大人來說,有無表證的辯證很簡單,但在兒科的發燒感冒裡,少陽常出現類似表證的往來寒熱(事實上是因爲都可以發燒怕冷,但其實是可以從細節中辨別的),所以非常容易把少陽病,誤以為是表證的桂枝系列。
以上例來說,首先病人已經發燒了好幾天,媽媽又是西醫護理人員,我猜退燒藥不知道用幾次了。
我說過了,退燒藥類似中藥的麻桂劑,是強發汗的藥,必須要先判定是表證,在判定為無汗(完全無汗),才是適合運用的時機,如果不是那麼的完全符合的話,
他的副作用很多,
可以汗漏不止、可以心悸,也可以腹脹滿不適。(依每個人體質不同而有不同副作用可出現)
這一例看到心律不整,就要知道是發汗太過了(心悸),所以我為什麼一直強調(強調到學生都覺得煩了吧),因為麻桂劑是不能亂開的,我說過了,真的不知道開什麼藥,麻桂劑也最多只能兩次。
(西藥退燒藥同理,大多超過兩次就要看身體有多強了,強者可以多發幾次汗才出事,弱者再發幾次看看?就變這樣了)
再來,強發汗的方法(不管麻桂劑還退燒藥),是表症都能用嗎?並不是,如果是表證+有汗的桂枝湯證,用強發汗劑一樣可以表證不解,尤其小兒科,兒科是很講求精準的,一味藥少了,劑量差5克也好,藥喝了還是會吐(當然,燒可以退,因為不是整個方不合,只是80分,沒有100分小孩吃了還是會有些別的症狀)。
所以經方處理感冒要很精準,兒科更是。
這時必須說明一下,強汗劑基本上吃了都會退,但會不會再燒回來?如果48小時內燒回來,都不叫開對方喔!真正開對處方是一付內全退後,不會再重燒的,只要48小時內再燒,你要檢討處方了!
讓我想到現在很多小朋友發燒感冒,多少媽媽使用悶汗發汗的方式。明明臨床上10個小朋友,八到九個都是少陽病的感冒發燒,不是真的表證要用汗法。
少陽發燒感冒本來應該和解,
這樣無限循環的一直汗法,嚴重會譫語,其實這一條條文要講的是津液發散太過,很容易轉為陽明。的確臨床上,
津液傷會易轉陽明,會傷到胃,消化受影響,有的小孩易便秘,有的小孩易下痢,有的易肚子脹,胃口也稍差,很可能都是發汗太過而成的。
很多人以為中醫說的冰,是因為造成身體有寒氣,其實臨床上看並不是。
吃冰只會讓你體質原本偏異的地方加重
吃冰只會讓你體質原本偏異的地方加重
吃冰只會讓你體質原本偏異的地方加重
(很重要一定要講三次)
如果你是虛熱體質,你的煩熱會加重,實熱體質也是,所以為什麼有人吃了冰後,會越來越想吃冰,口更燥熱,人也很壯熱怕熱。相反陰虛體質的人,吃了之後都不敢吃了,變得更怕冷。
(原理請看「水果」相關的直播影片)
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吃冰就會更寒更冷,殊不知很多內科病(可以導致胃跟大腸問題而造成消化道疾病,也可以影響水道系統,相是腎臟病心臟病,一些容易造成感冒或是中風,甚至其他雜病的產生),都跟你的飲食不(節)有關係。
天冷為什麼會容易感冒?因為有桂枝證的人天冷特別易上衝感(高血壓)、心悸(心臟病)、心腳冰冷…(看下來就是內文的心臟煩疾病、腦中風或中風、心血管問題)
在這時候,桂枝證也可以造成發熱惡寒、四肢酸疼,就是變成表證的流感了。
如果了解經方其實很好處理啊,怎麼看都是考慮有桂枝的方劑就好。
只是說有桂枝的處方超過100個吧(沒仔細算),所以辨症其不簡單,最好是給醫師辨症處理喔!
(不過吃吃桂枝甘草湯「救急」效果應該也不差喔)
http://www.iwitchbaby.com/2017/06/05/為什麼用藥有沒有對到症很重要%ef%bc%9f/而且也講很多次了,不是所有發燒都可以用汗法解決的
針對第二點,脾胃虛弱是可以灸的,但為了怕生熱,比較建議不要在上部灸,這時候灸足三里多陽明胃經是好方法。
但切忌不能灸太多,即便是足三里,灸多還是會讓熱更盛,最好是真的脾胃太差的時候稍微灸一下就好,大便跟胃口好一點,就別灸了。
有媽媽聊到悶汗這事,我一直不想批評別的人所教關於蔥白啊,薑啊的悶汗法,但我想鄭重的提一件事,「發燒不是都用悶汗就會解!」(尤其加了蔥薑,更需要依體質)
「汗解」的發燒,適用於「體力差(小孩有點玩不起來),怕冷,發熱(西醫的發燒,可以是低燒或沒燒,主要是額頭皮膚發熱,幾度不是重點,體溫正常但有發熱就算「發熱症」),頭頸痛(通常小孩三歲以下不太會表達)」,這種發燒可以有汗可以無汗,也可能會伴隨其他拉肚子、嘔吐等症,但這些就先不管(除非要開處方就要很注意)。
因為聽過太多媽媽用汗法退燒,這裡想提醒一下,如果你真的不會判斷這個發燒是不是上面所說,適合用汗法去解的話,建議你悶一次汗就好(可以用粥輔助),悶一次汗出了有效,再悶第二次應該就全退了(正常一次就可以了)。
如果都悶兩次了,汗出退一點,又再燒起來,基本上就不是「表症」,用汗法無效。
還有一種,吃西藥退燒藥的,吃了也是助汗解的,吃了退,過一下又燒,那就證明不能用汗法,除了西藥停以外就不要再悶汗了。
傷寒論裡有提到汗出太過的治症,代表這是自古以來很常有人做錯的事。
汗出太過提到的用方有「真武湯」、「桂枝加附子湯」(當然不一定是悶汗才會變成這兩方的證,也可以結合體質變成別的方證,但不在討論範圍),都有炮附,可見都傷腎陽。(以後出書把生理學白話版寫好,大家有個概念就好解釋了,因為發汗是先要脾胃陽氣去發,發幾次後脾胃陽氣跟津都發到沒了,再發就要啟動腎陽–人體運作的電池,所以會傷腎氣的)
所以請各位媽媽注意,汗解最多兩次,不解就去找中醫開藥吧。
註: 通常汗解不了的反覆低燒是某湯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