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傷寒論十四講 第七講 試論苓桂劑的加減證治 @ 中研院 - 中醫研究院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 痞客邦 :: 
 
 
[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医圣张仲景只用81味药,(113方 397成就两部巨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流传千古,熠熠生辉。所创方剂,随时使用,随时有效,屡用屡效,永不失效。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 梅: 安 蛔

1苦寒泄热:
柴胡:泄胆热
黄芩:清心火,泄脾热
黄连:清心火,泄胃热
黄柏:清心火,退黄
栀子:泄心火
茵陈:退黄
芍药:泄热养营
竹叶:清心除烦
牡丹:清虚热
白头翁:除下重
2.破结除满
大黄: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枳实:破气散结
厚朴:降逆除满
杏仁:降逆平喘
桃仁:活血化瘀
射干:除上气
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
皂荚:化痰
芫花:逐水
大戟:逐水
甘遂:逐水
3.苦以燥湿
白术:燥湿健脾
苦参:燥湿杀虫
4.苦能排脓
赤小豆芽:破血化脓
败酱草:排脓
5.苦极反升
瓜蒂:催吐

1.甘以补虚:
人参:补元气
饴糖:建中
甘草:补宗气,解毒,调和诸药
小麦:补心气
黄芪:补气行气
大枣:补脾
粳米:补胃
地黄:补心阴
麦冬:补肺阴
阿胶:补血益阴
当归:补血
麻子仁:养血润肠
瓜蒌根:生津止渴
升麻:解毒
2.淡以渗利
泽泻:清热利水
滑石:清热利湿
茯苓:通调水道
猪苓:利水
薏苡仁:渗湿
椒目:利水
3.涩以固之:
赤石脂:固小肠
禹余粮:固大肠
灶中黄土:固胃
4.重以镇之:
代赭石:降胃气
龙骨:镇肝魂

1.辛以散邪:
麻黄:宣肺气,平喘咳,温表散寒
桂枝:温心阳,抑水气,解肌发汗
艾叶:行气散寒
防己:散水气,消身肿
乌头:散寒
蜀椒:散寒
2.辛以行气:
川芎:行血
豆豉:宣气
半夏:宣肺气
生姜:宣胃气
桔梗:利咽
瓜蒌实:宽胸散结
薤白:通阳散结
葱白:通阳止泻
葛根:升津液,升清止泻
旋复花:行气消痞
3.辛以温阳:
附子:温肾阳
干姜:温脾阳
细辛:温肺阳
吴茱萸:温肝阳

1.咸以软之:
芒硝:软坚通便
牡蛎:软坚消痞(胆)
鳖甲:软坚消癥(肝)
2.咸以走血:
水蛭:活血化瘀
蛰虫:活血化瘀
虻虫:活血化瘀
 
三阳热盛是昏昏睡,睡着了脸上淌油汗,睡着时间久了口中发燥发干。用白虎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或者承气汤。
 
少阴病是但欲寐,是吃着饭也想睡,不睡就心里难过,头晕乎乎,睡一觉起来就舒服。

少阴病,太阳病,经典上叫做太少两感伤寒,经典上又叫做直中伤寒。
 
人过了发育年龄,成年之后,两感伤寒就常發生。可惜很少有人知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民國大醫張錫純的醫案集   "醫學衷中參西錄"
羅大倫博士導讀张锡纯醫案(喜馬拉雅音頻)
(131集)
 
 
 
小编回复:山萸肉是山茱萸的果实  
敛正气,不敛邪气。  
一钱是3克,十钱是1两,也就是30克
 
 
医案: 友人毛仙阁之哲嗣印棠,年二十余。于孟冬得伤寒证,调治十余日,表里皆解。 忽遍身发热,顿饭顷,汗出淋漓热顿解,须臾球又热又汗,若是两昼夜,势近垂危。 仓猝迎愚诊治,及至见汗出,浑身如洗,目上窜不露黑睛,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 此肝胆虚极,而元气欲脱也。盖肝胆虚者,其病象为寒热往来,此证之忽热忽汗,亦即寒热往来之意。 急用净萸肉二两煎服,热与汗均愈其半,
遂为疏方用净萸肉二两,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炙甘草二钱 (此方载三期一卷,名来复汤),连服两剂病若失。
野台参,生长在五台山的党参。
 

听友40237779

听的罗博士的讲课,升陷汤,跟我父亲症状非常类似,父亲心悸,气短,胸闷,检查俩月什么毛病没查出来。就试了一下升陷汤,两天就好了。

 

如愿_in

感恩罗博士,我从小体质虚弱,生了二宝后更气血亏虚,严重失眠,吃玉灵膏后改善很多。很早以前就是中医粉,只是一直入不了中医门,只到十多天前听了你这个讲座,心中豁然开朗。机缘巧合,前几天父亲命悬一线危难之际用张锡纯这个方子救回了父亲一命!全家感恩您

 
 

听友52305125

昨天左手血压75、50,右手血压100、55,整个人都虚脱了,然后按这几集听的,买了山萸肉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煎汤喝下,尽然有力气能喘过去来了!

马艳林_jj

我上次搞了九克的山萸肉喝了上火头疼咳喘,可能温性导致的,得配合其他药,或者没有火气的人单独可以用,给大家一个经验

 

大大大的大山

山萸肉治疗早醒效果很好,以前我每晚上醒几次,后来买了些山萸肉泡水喝,一觉睡到天亮

唯独山萸肉味道太难喝
 

文强_5z:回复@王泽润66

可以配点熟地,如果长时间喝可以加点牡丹皮,防滋补之腻

 

1374319flcw

喝了两天山庾肉,嘴唇上火了,停了又好了

 
 
 
医案:
邻村李子勋,年五旬,偶相值,求为诊脉,言前月有病服药已愈,近觉身体清爽,未知脉象何如。诊之,其脉尺部无根,寸部摇摇有将脱之势,因其自谓病愈,若遽悚以危语,彼必不信,姑以脉象平和答之。遂秘谓其侄曰:“令叔之脉甚危险,当服补敛之药,以防元气之暴脱。”其侄向彼述之,果不相信。后二日,忽遣人迎愚,言其骤然眩晕不起,求为诊治。既至见其周身颤动,头上汗出,言语错乱,自言心怔忡不能支持,其脉上盛下虚之象较前益甚,
 
急投以净萸肉两半,生龙骨、生牡蛎、野台参、生赭石各五钱,一剂即愈。
继将萸肉改用一两,加生山药八钱,连服数剂,脉亦复常。按:此方赭石之分量,宜稍重于台参。
 

李柏明三银健康

本人的脾脏受损是源于2002年春节春节期间,在广东罗浮山辟谷第四天,一天喝了生冷山泉水15瓶,7.5公升。从而严重损伤了脾脏胃腑。希望通过中医能够康复!

 

铁_uy:回复@听友63063223

人参是补气,山茱萸收敛

人参大补元气,但是没有收敛正气的作用,此时来不及补,用山萸肉最好的选择

 

人参大补元气 山萸肉收敛固涩

 

1583736xzls

我听了您的讲座,给我一岁的小儿子喝鲜山药煮水喝,宝宝喝了不到两周大便从四天一次,变为两天一次,到现在一天一次。我觉得这一味药太厉害👍

 
 
百度了一下野台参 野台参,为产于山西五台山的野党参。个条粗壮,肉质肥厚,味甘清香,品质特优,为党参中之珍品。
 

听友36852086

罗老师您好,我母亲在服用山萸肉和山药煎的汤之后腹泻严重,请问如何处理?她患糖尿病十一年,冠心病,两个月前打了两个支架,有甲减,肾结石

 

xvgihk18xyv3qwn37hb2

感恩罗博士,我胸闷气短有两个月,去医院期间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肺部CT检查,都正常,吃了过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木香顺气丸未见好,听了罗博士讲张锡纯医案l大气下陷的案例后,吃了黄芪30克,山萸肉30克,山药30克,升麻6克,桔梗9克,知母12克,柴胡9克,共六付症状就消失了,真心感谢罗博士无私奉献的精神,

1338896xoih

一友心梗因无医保含泪无耐时我得知,买山萸肉生山药熬水送喝,渐感舒服,半天后回家到现在已数月未复发,真是小药治大病,佩服罗博士!!!

我到海边送夕阳_tw

是真的,危重欲脱时,大半夜接到电话,赶紧抓了一大包山萸肉泡在保温杯里开车过去,用滴管喂下,呼吸就平和了。

听友53224410

山萸肉和怀山药大补元气,为什么平时不能多吃呢?? ?

1374319flcw

这两天,每天早上泡点山庾肉喝,喝了一周左右,腰不痛了,但是,感觉肝火旺了,有点上火了

 

马艳林_jj:回复@烦未了

正气应该是肺气 元气应该是肾气

陆健雷

我这2年各种各样症状检查正常、说我焦虑、一直调理不好当然焦虑、今天不舒服、左右手脉搏微弱、一直出汗、我29岁男、亚健康状态、然后喝了山萸肉加五味子、状态恢复了、中医神奇

 

 

 
 
医案(1):
邻村黄龙井庄周某,年三十许。当大怒之后,渐觉腿疼,日甚一日,两月之后,卧床不能转侧。医者因其得之恼怒之余,皆用舒肝理气之药,病转加剧。诊其脉左部微弱异常,自言凡疼甚之处皆热。——恍悟《内经》谓“过怒则伤肝”,所谓伤肝者,乃伤肝经之气血,非必郁肝经之气血也。气血伤则虚弱随之,故其脉象如是也。其所以腿疼且觉热者,因肝主疏泄,中藏相火,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作热作疼,所以热剧之处疼亦剧也。投以净萸肉一两,知母六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各三钱(方载三期四卷名曲直汤)。连服十剂,热消疼止,步履如常。

医案(2):一媪,年近七旬。陡然腿疼,不能行动,夜间疼不能寐。其家人迎愚调治,谓脉象有力,当是火郁作疼。及诊其脉,大而且弦,问其心中亦无热意。愚曰:此脉非有火之象,其大也,乃脾胃过虚,真气外泄也。其弦也,乃肝胆失和,木盛侮土也。治以振中汤,加人参、白芍、山萸肉(去净核)各数钱,补脾胃之虚,即以抑肝胆之盛,数剂而愈。

*敲膽經的失眠*  因為肝膽之氣不足之故   ___________9g山萸肉煮水沖服3g(打碎)炒酸枣仁

 

听友7486029

年近七旬,应该是介于73到84岁之间。因为这里的一旬是12年。

冯胖子变秃子:

若肝阴大亏后妄用疏肝理气之药如同气血不足妄用活血化瘀之药,害人、害人!

Ting_3d1:

不知罗老师是不了解还是特别推崇张锡纯,但山茱萸能通利九窍不只是张锡纯的独到见解吧!《圣济 》云 :如何涩剂以通九窍 ? 《经疏 》云 :精气充则九窍通利 。昂按 :山茱通九窍 ,古今疑之 。得 《经疏 》一言 ,而意旨豁然 。始叹前人识见深远 ,不易测识 ,多有如此类者 。即 《经疏 》一语而扩充之 ,实可发医人之慧悟也 。

眼镜00055:

我这几天就用山萸肉熬水冲炒酸枣仁喝,每天晚上睡不着觉的毛病真的好了很多,而且原先腿和脚酸痛:毛病也好了很多,真的受益了,感谢罗博士的无私奉献!

 

往事随风_33i

罗博士你好,你的讲作真好,你讲的山萸肉我渴了三天腿就不疼了,就是不只道下一步怎么办?

 

古琴之友

肝经走腿的内侧,所以怒后会腿疼。

 

1586842akdj

我膝关节酸痛好久了,吃了很多中药都不见效,这几天听罗博课后,自己去药房买来山萸肉熬水喝,才喝两次,就觉得膝关节比原来舒服,要继续

     

(1889005szum:回复@1586842akdj

只喝山萸肉吗?还是说按曲直汤抓的?)

 

1397641pcfv

罗博士,谢谢,我听懂了,我也是一次暴怒后左腿膝盖內侧疼有定处,听了之后,我才想起来腿疼的原因了,用了三七,有效,效果不明显,

 

幸运二妹

非常感谢罗博士,坐月子时生气,臀部一直疼痛,用了山萸肉煮水喝,臀部再也没痛过,非常感谢!

 

Whale_z7:回复@风行天上_hk

每天喝几次?   9g山萸肉煮水沖服3g(打碎)炒酸枣仁.?

 

pcfv :罗博士,谢谢,我听懂了,我也是一次暴怒后左腿膝盖里侧疼有定处,听了之后,我才想起来腿疼的原因了,用了三七,有效,效果不明显,

 

高年女性脚踝突发疼痛治验

朋友的婆婆前几天晚上忽然右脚踝疼痛难受,之后即不能站立 ,只能躺在床上。以前曾有过类似症状,自己在疼痛局部贴上药膏就好,这次贴了却不管用。胃口可,眠一般,二便正常。苔小黄,舌略大。朋友来信求助。

年高之人,且疼痛剧烈,怀疑是血瘀,导致经络不畅。即处张锡纯曲直汤原方,
其方:乳香15,没药15,丹参15,当归15,知母15,山茱萸45,三付,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

数天后朋友告知,服了一方三付,踝关节肿即消失,疼痛减轻,且已经不用拐杖就可以走路了。但关节仍略疼痛。问当如何治疗。

既然上方有效,嘱原方不变,再服三付。三付后疼痛基本消失,已经可以下楼。嘱原方再服几付,以彻底止痛。

分析:

曲直汤乃民国大医张锡纯所拟,药物由“萸肉一两,知母六钱,生乳香、生没药三钱,当归三钱,丹参三钱”组成,主治“肝虚腿疼,左部脉微弱者”。那么,肝虚何以致腿疼?

试分析此方的使用范围。

此方主治属痹症。何为痹症?《内经》明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另外,严用和在《济生方》中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根据痹症的病因病理,故治疗行痹、痛痹和着痹,历代医家莫不以麻黄、桂枝、羌活、独活、乌头等辛温燥烈剂散之。
若邪实而体不虚者,当可奏效;
但若痹症日久,或老年体虚,肝肾不足,则如此用药虽能取效,恐有伤正耗津之弊端。

由此说,
痹症虽为筋骨间病,但与肝肾关系密切。因肝主筋,肾主骨,痹症日久,内舍脏腑,伤及真阴,阴伤则可致血脉涩而不利,是以筋脉日益干涩,邪气日益痼结。

若滥用辛燥风药,既泄阳气又耗阴液,若阴伤液耗,筋脉失于濡养,相火不能内藏,“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作热作疼”,势必更为拘急。是以补偏救弊,曲直汤当为首选良方。

此方重用山茱萸,甚是高明。张锡纯认为,“山茱萸得木气最厚,酸性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故也。《神农本草经》谓主寒湿痹,诸家本草多谓其能通利九窍,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通利气血可知”。我临床治疗诸痹症,凡有阴血不足者,辙喜重用山茱萸,疗效甚是满意。

此病患者乃高年女性,阴精已虚而突发痹症。凡此类痹症,皆不可滥用辛散之品,尤其是乌头、附子等虎狼之品,以免伤正。
重用山茱萸即是不错的选择,既可取效,又不伤正,兼有标本同治之功。
Q: 老年人腿和脚经常抽筋,天冷愈甚,该吃什么好 
A:   阳虚肝寒。当归生姜羊肉汤甚好。

山茱萸得木气最浓,酸收之中,大具开通之力,以木性喜条达故也。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敛之药不同,

《本经》谓主寒湿痹,诸家本草多谓其能通利九窍。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利通气血可知。


论曲直汤,落脚点是肝虚腿疼、肝虚腿烦,肝虚腿无力、肝虚腰背疼等,

张锡纯言“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


肝虚失眠:酸枣仁汤合曲直汤;不安腿综合征,肝虚腿烦者,常用酸枣仁汤。

 

曲直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当时患者坐轮椅就诊,察色按脉后处方:
山萸肉60g 生黄芪20g 巴戟天20g 知母12g 当归15g 丹参15g 乳香6g 没药6g。
复诊时调整乳香、没药(因为口感差),以川芎12g代替,守方治疗2月余,患者能不借助轮椅自行活动。
(柳红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萸肉还能治心疼!
医案:
沧州友人张寿田,曾治一少年,素患心疼,发时昼夜号呼。医者屡用药开通,致大便滑泻,虚气连连下泄,汗出如洗,目睛上泛,心神惊悸,周身眴动,须人手按而心疼如故。延医数人,皆不敢疏方。寿田投以前方,将萸肉倍作二两,连进两剂,诸病皆愈,心疼竟从此除根。
 
 
 

 

济济汤

山萸肉,熟地,山药,龙骨,牡蛎,茯苓,勺药,附子。(治❤痛)
 
山萸肉止汗固脫  主寒濕痺
 
山萸肉9g+6-7粒 五味子  小方子
 

听友34355305

罗老师,谢谢,我更年期心慌大量出汗,吃了山萸肉加7粒五味子两天,感觉好些了

 

麦冬的舍得

熟地(一两) 萸肉(去净核,一两) 生山药(六钱) 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 茯苓(三钱) 生杭芍(三钱) 附子(一钱)

 

马艳林_jj

罗老师,讲用药时得给我们说说用药得禁忌,不然体质不对,喝了加重啊。 

这是山萸肉的禁忌 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我上次搞了九克喝了头前额两边憋胀严重,还咳嗽。

我是因为也有气虚 心脏有些闷,还有些疼 所以就买来用,不过没有加五味子!我可能有湿热,或者肝阳上亢吧所以喝了加重

 

 

何洁_x0

如果按照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来看,这个心疼应该是由于肝脾郁陷,甲木上逆,少阳相火逆升导致的心中痞硬热痛,所以山萸肉最调木气,升肝阳,其他熟地,芍药,等达木郁,清风润木,降胆逆,泄胆热。

 

照大地_7f

暴怒之后,我确实浑身疼,到现在

 

1800018icfg

想起了我的父亲以前也是这样心疼,然后到医院开的药都是活血化瘀的,一点用都没有,然后越来越严重

 

实证先通,虚证先补

 

 

 

6、山萸肉收敛之性的认识

医案(1):
曾治沧州路家庄马氏少妇,咳血三年,百药不效,即有愈时,旋复如故。后愚为诊视,其夜间多汗。遂用净萸肉、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俾煎服,拟先止其汗,果一剂汗止;又服一剂,咳血亦愈。按:从前之咳血久不愈者,因其肺中之络或胃中血管有破裂处,萸肉与龙骨、牡蛎同用,以涩之、敛之,故咳血亦随之愈也。



医案(2):
又治本村表弟张权,年三十许,或旬日,或浃辰之间,必吐血数口,浸至每日必吐,亦屡治无效。其脉近和平,微有芤象。亦治以此方,三剂痊愈。后又将此方加三七细末三钱,煎药汤送服,以治咳血吐血之久不愈者,约皆随手奏效。因将其方登于三期二卷,名“补络补管汤”,若遇吐血之甚者,宜再加赭石五六钱,与前三味同煎汤,送服三七细末更效。


 

眼镜00055

我从前常常睡眠不好,易醒,五点必起小解,左脚后跟常疼,常腰疼。现在听了罗博士的讲座,已经用山萸肉9克加五味子6一10粒再加炒酸枣仁3克,再加西洋参片3克,加生山药9克,熬水当茶喝,已喝了半个月,非常有效,脚不疼了,腰不疼了,睡眠也正常了,尤其是5点不起小解了,感谢你罗博士!

 

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g8b2.html

张锡纯认为: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胁疼腰疼,肝虚内风萌动。

附子振奋肾中阳气,人参振奋心肺的阳气,山萸肉的作用主要在肝肾二经,兼入心经,它收敛的作用更强一些。

张锡纯的心得:山萸肉可以治疗肝虚引起的肢体疼痛

中医书友会  

導讀
山萸肉是一个临床常用药,本文是对山萸肉临床应用做的一点小总结,其中用时去壳,用其治疗糖尿病用的不是汤剂等经验值得关注。(编辑/青立)
山萸肉临床应用点滴
整理/李涣溥
 
四、自汗。

刘某,男,51岁。

该人素患支气管哮喘,有时哮喘得平,则自汗难止。近几天汗出加重,自服一些药,毫无寸功。来诊时,证见形体消瘦,食少纳呆,心悸气短,胸闷自汗,动时尤甚,舌质淡苔少,脉沉细,两尺弱。

处方:山萸肉100克,黄芪30克,麻黄根15克。水煎服,1剂汗逐减,2剂则汗止。

汗止后自觉胸中重压感,此乃大气下陷之症,卫气无所统摄而外泄之候。处方:黄芪50克,吉林参10克,山萸肉25克,知母15克,水煎服。病人服一剂后自觉胸中豁然开朗。后用山萸肉20克,红人参(吉林参)5克,知母10克,服3剂而善后。
 
 

site:hantang.com  大氣一轉 

 

漢唐中醫倪海廈撰寫

 
2006. 肝硬化腹積水病人今日又再診,面上氣色已經如常人一般,胃口大開,睡眠正常,小便色淡黃,腹部完全已無積水現象,體力恢復,
 
自述上次的腹堅如一大盤的症狀經過我用桂甘薑棗麻黃附子細辛湯,將之大氣一轉之後,已經完全消除
 
大家翻開金匱第二三四條辨,中間提到所謂 [ 大氣一轉,.......名曰氣分],第二三五條曰: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主之,光是此一條辨,古今以來,真正能夠了解醫聖張仲景想說明什麼? 試問有多少人了解呢? 會用此方的中醫有多少呢? 我這位病人在我把他的腹水排除後,他居然跟我說,他的腹部感覺很奇怪,其靠近肚臍周圍一圈有如盤大一個盆子阻塞在裡面,如果有人能夠不開刀而移除此盤子,我必然會恢復過來的,於是我當機立斷開此方給他,今天他來告訴我說,這個盤子已經被移除九成以上,只剩下一點點仍然在臍下的感覺,上週日他幾乎感覺他已經如常人一般正常了. 這就是經方的力量.
 
 
ㄧ位來自台灣的男子,自述其採坐姿時身體很正常,但是ㄧ但站起來就會感覺從腰以下全部麻痺感,用手指使勁的捏都沒有感覺,走路時這種也會持續不變,經過台灣ㄧ大醫院使用各種檢查儀器後,仍然無法查出他得到什麼病了,所有儀器都顯示他是正常的人,
 
如果西醫的診斷是對的,請問讀者,他發什麼神經病要花費如此功夫到處找醫師幫忙治療呢?現在還花錢到美國來找我治療這個怪病。
 
經過我二週的治療後,現在只剩下站立時或走路時雙腳會麻痺,以及後下腰部ㄧ些痠痛,
 
對中醫而言,此人的病情是因為體內陰陽大氣不轉而造成的問題,也只有知道如何讓這陰陽大氣旋轉的中醫師,可以做出最正確的診斷與最正確的治療了。
 
桃花島跟診心得
跟診的期間,有很多精采的案例,例如一位肚臍以下下半身麻木的病人,經歷各大醫院檢查均無任何毛病,老師聽完敘述後,立刻診斷為陰陽大氣不轉造成的, 
 
從這個案例中,真的看到了學到了何謂陰陽大氣運轉的情形,與如何使用陰藥與陽藥在體內運行的狀況,果然是想要藥走到哪裡就走到哪裡, 
 
老師常說,當醫生的必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各位親愛的師長及朋友們大家好

患者近來回診言,覺身體右側冷,左側熱,早上時手較不會抖,但一過中午十二點就會抖得較厲害,一到下午體力就會開始非常不好了。依師所授人體陰陽大氣一轉之理,男子腹為陽,胸為陰,當陰陽大氣一轉時,男子左為陽,右為陰;女子反之,故此患者所述,其發病較重部分全出現在右側,且身體右側冷,故知病在陰側,較難治。又一過中午手抖厲害,因心開午時,故知其心已傷;傍晚體力下降迅速,知其腎陽力不足;又人身左血右氣,因其右側冷,知其陽氣不足。病在陰位,又陽氣不足,非陽藥不能救之,. . . . . . 

 

遇見神醫
(跟診心得)
一位陰陽大氣不運轉而心氣不舒的病患,又逢相剋季節,如果沒治療很容易心臟病發作,這病患症狀所使用的方讓我長智慧.用陽來運轉,如不懂陰陽大法,又如何治病,看著病患說話及精神明顯變好,本來就吃多,初診時還回答說:吃不多.讓我們站在後面人笑歪了.

 

氣血不足,陽虛寒凝——談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
(本文轉載自「經典中醫李寧寧」,作者/李寧寧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源自於《金匱要略》水氣篇,用於「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入旋盤,水飲所作」之水氣病,然臨證抓本方之病機,可廣泛用於多種疾病。這裡,跟大家分享下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的理論解析及臨床應用。

一、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的理論解析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麻黃 細辛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兩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張仲景在這裡提到了氣分,什麼是氣分呢?我們來看下面的條文: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跗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則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矢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

短短一個條文,就把該方的病機,臨床症狀描述的很清楚。

其實我覺的上面這兩個條文應該是一個條文,下面的條文解釋了上面這個條文的病機,只是為了講解,我也把它分開了。

我們先來看條文,仲景方的病機,還是要在仲景書里尋找答案,寸口脈遲而澀,什麼是遲脈,平人之脈一息四至,脈不足四至的稱為遲脈,寒主什麼?主收引,主凝滯,故而出現遲脈。

除了出現遲脈,它還出現了澀脈,「澀為血不足」,血虛故而出現澀脈。跗陽脈微而遲,讀《傷寒論·序》我們就知道,仲景非常重視跗陽的,「人迎跗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就提到了跗陽脈,跗陽脈候什麼?候的是胃氣,跗陽脈微而遲,說明此人有胃氣不足,提醒我們此人不耐發散!

 

仲景書里很多通過脈象,來給我們闡發一種病機,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病人不僅有陽虛寒凝的狀態,還有氣血不足的情況,「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

我們讀傷寒論原文,應該把這種條文看作一個具體立體的人在我們面前,因為陽虛寒凝,陽氣不達四末,病人出現手足逆冷的狀態,營行脈中,衛行脈外,氣血周流不暢,進而出現營衛不利,髒寒生滿病,病人表現為腹滿腸鳴,氣轉膀胱,則會出現膀胱氣化不利的表現。

「陽氣不通,則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這比較好理解,關鍵是這個」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前通是什麼意思呢?有的醫家認為應該是不通,但是我覺得應該是陰陽失調的一種描述,因為後面有說」陰陽相得,其氣乃行」,是相對照的!

關於」痹不仁」的這個情況有這樣一個醫案:

今年4月份我接診的一個患者,這個病人20多年前呢,開始出現乏力、四肢無力,拿東西的時候手軟弱無力,然後四肢都是僵硬,水腫的狀態,特別的僵硬,剛開始的時候呢,還能走路,後來慢慢的一步步的發展的不能走路,坐上了輪椅。


 

我接診的時候是什麼情況呢?她的腰和脖子也已經非常僵硬了,家人伺候起來非常困難,那我摸她的脈是一種什麼脈象呢?沉緊脈,她還跟我說她剛開始得病的時候每天都昏昏欲睡,這是什麼病?這是少陰病啊!一開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散寒就可以了,但是日久天長,又出現了氣血不足,所以我給開的是桂枝去芍藥加麻附辛。

後來病人服用中藥以後身體有了明顯好轉,下肢不再僵硬、水腫,身體慢慢的柔軟了,雖然還不能獨立行走,家人攙扶著已經不太吃力了,我告訴她用兩年的時間去恢復,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這樣一個病,她一直坐了幾十年輪椅也沒有查出什麼病,花了很多錢,北京上海都去了,最權威的醫院也沒有查出她是什麼病,反覆治療沒有任何效果,幾十年只能在輪椅上度過,這對這個患者,對她這個家庭是一個滅絕性的災難啊!如果她早點遇到一個讀經典,中醫基本功深厚的大夫,我想結果肯定不一樣!

所以我們學中醫一定要重視經典,仲景書描寫的字字都是臨床實際,無半句虛言,我們一定要多讀,常讀,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總結起來,氣分是指的氣血不足,陽虛寒凝,氣機不暢的一種狀態,是對病機的概括!那要如何治療呢?用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溫補氣血,托透寒邪,使得本方補中有散,散中有補,即能散寒開閉,又能振奮真陽,輸轉氣機,共奏「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之功!

下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去芍藥?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通過上面的條文我們知道,芍藥陰柔,性酸,緩急止痛,是收的,這裡我們是要發散寒邪,輸轉氣機,所以要去掉芍藥。那為什麼是桂枝去芍藥呢?我曾經反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不是麻黃湯加麻附辛?或者直接用麻附辛?單刀直入,不是更好?

關於這個問題,還要回到上面的條文,脈象是澀的、微的,所以病人有氣血不足的表現,表實證為麻黃湯,表虛證有桂枝湯,兩者兼有還可以有桂枝麻黃各半湯,那本身氣血不足,又有陽虛受寒的表現,是不是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湯外證得之調營衛,內證得之化氣和陰陽,既可發散不太過,又與整體的藥勢相符!這樣一來,為什麼是桂枝湯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就有了答案!

 

每每讀到這裡,我都讚嘆佩服仲景治病的豪邁大氣,用桂枝去芍藥湯照顧病人氣血不足的狀態,用麻黃細辛散外寒,用附子溫里陽,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使得人體大氣重新恢復正常運轉,陰陽協調。

所以說,仲景組方真的很精妙,每一個藥的加減,都有它的意義,大家都知道,《傷寒論》里有桂枝去芍藥湯,有桂枝加芍藥湯,有桂枝加葛根湯,有桂枝加附子湯,每一個藥的加減都有它背後的病機,不是我們可以隨意加減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經方,不是單純的藥物堆砌,更像是一個個陣法,不可隨意變動!

記得有次我治療一個胸痹的病人,辨證為血虛寒厥,處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附子湯,但病人服用一周,沒有效果,是哪裡出了問題呢?我們還要從原文中尋找答案,《傷寒論》里的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是用清酒煮的,而我只交代病人用水煎,所以第二周的時候我囑咐病人加黃酒二兩,胸痛明顯的緩解了!

還有個小便頻數的病人,我用防己黃芪湯,效果挺好,第二次呢?我想加個金櫻子15g 吧,縮尿止遺,效果應該會更好吧?結果呢?適得其反,小便頻數又恢復到從前了,我又讓患者把金櫻子挑了出來,這才有效!所以說真的不能隨意加減!



l

如何理解「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

典型的「心下堅,大如盤」,我曾經就遇到一個,這是一個類風濕的病人,渾身關節疼痛,還有什麼表現呢?「心口像扣了一個盤子」,我一聽,還真有人這樣描述,醫聖張仲景真的是深入到臨床的!她這個病怎麼得的呢?說是啊,十幾年前,跟家人生氣了,然後奪門而出,當時天氣冷,後來就覺得胃裡像扣了個盤子,但是這種典型的「心下堅,大如盤」,畢竟是少數,我們如果只用這一種情況,那這個方子的範圍很小了,我們要發散思維!

《黃帝內經》里有一段話:

「天氣,清凈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自然界是個大宇宙,人體就是個小宇宙,天氣清朗,萬物生長有序,當自然界陽氣被扼,烏雲密布,就會出現日月灰暗,陰霾邪氣侵害山川,大地昏蒙不明,雲霧瀰漫,萬物生命不能延綿。人體也是一樣,內有氣血不足,陽氣虛弱,又感受了寒邪,內外交困,則變相叢生。

這種狀態可以出現什麼疾病?氣血不足,陽虛感寒,會不會外感咳嗽?會不會發熱?陽虛寒凝日久,氣血不通會不會有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肝腎囊腫?會不會出現腫瘤?寒主收引,主凝滯,寒氣束縛,血管壓力增大,會不會導致高血壓?寒主疼痛,可不可以導致類風濕?頸椎病?腰痛?等等等等,可以治療的病太多了,我們不能一一列舉,我們還是要抓住病人本身氣血不足,陽虛寒凝這個病機,那這個方子可以用的範圍就太廣了!

下面,我會舉一些具體的醫案,具體講一講本方的應用。

二、應用舉例

1.咳嗽

王某,男,42歲,南陽市人,2019年1月7日初診。

主訴:咳嗽4月余。

患者四個月前受涼出現咳嗽,反覆不愈,見涼氣咳嗽明顯,有痰,面色暗,怕冷,舌質淡紅苔白,脈象沉細緊。患者雖咳嗽四月之久但脈象沉緊,表明仍有外寒未解,怕冷,面色暗,證當為陰證。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散寒,但是患者脈象細緊,說明氣血不足,恐不耐發散,故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溫補氣血,托透寒邪,驅邪而不傷正。

桂枝15克,生麻黃6克,黑附片15克,炙甘草10克,細辛6克。七副,水煎服,日一副。久煎一個小時。

患者服藥後咳嗽消失。因有腎結石,平素怕冷,需進一步調理體質,故守上方加乾薑10克,續服。

2.胸椎囊腫

患者發現胸椎囊腫2年,平素怕冷怕風,體瘦,面黃,對冷空氣敏感,風吹身體則身體疼痛,前胸憋悶,刺痛,納可,大小便可,舌質淡紅苔白脈細滑。

「胸為陽位似天空,陰霾蔽不通。」患者胸中陽氣不足,不能溫煦,故而出現胸悶刺痛。怕冷怕風,對冷空氣敏感,風吹則身體疼痛,此有外寒束縛之表現。外有寒邪,內在陽氣又不足,陽虛寒凝日久,胸中氣機不暢,故而出現胸椎囊腫。「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故處方桂麻辛合腎著湯,患者服藥後怕冷明顯好轉,對冷空氣不再敏感,胸痛消失。自覺服藥後身體非常舒適,因去外地,要求續服20副。

患者服用本方共兩個月,身體狀況明顯改善。桂枝去芍加麻附辛補中有散,散中有補,即能散寒開閉,又能振奮真陽!可見本方只要辨證精準,雖長期服用,亦無傷正之弊。

 

3.胃脹

丁某 女 32歲 周口市人。2018年12月20日初診。

患者胃部不適四月余。自覺胃部痞滿,納少,食多者不適,平素怕冷,大便兩次每天,溏便,體瘦,小便可,舌質紅淡苔白膩脈沉細。

「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患者平素怕冷,脈象沉細,舌淡紅苔白膩。首先辨為陰證。陽虛寒凝,氣血不通,則出現心下痞滿。故當溫補氣血,溫陽散寒,氣機通暢,則胃部脹滿自消,處方為桂枝去芍藥加麻附辛加乾薑。

桂枝15克,生麻黃6克,黑附片15克,炙甘草10克,細辛6克,乾薑15g。七副,水煎服,日一副,久煎一個小時。

 

2019年1月4日,患者服藥後,心下痞滿明顯好轉,納可,大小便可。守上方加腎著湯續服十副。

2019年1月22日,患者服藥後胃部不適已不明顯,余無明顯不適,為鞏固療效,守方續服15副。



 

4.高血壓

李某,女,35歲,2018年12月16日初診。

患者發現高血壓2年余,服降壓藥降壓不明顯,血壓常在150-190/100-120mmHg,門診測血壓150/100mmHg。乏力,頭蒙,口苦,口黏,大便1-2天/次,小便可,項強,月經推遲,舌質紅淡苔白脈澀。

處方:柴胡18克,黃芩10克,清半夏12克,黨參10克,桂枝15克,生白芍15克,葛根30克,生薑6片,大棗3個為引。七副,水煎服,日一副。

二診:2018年12月23日。患者服藥後,仍血壓高,BP:150/115mmHg。口苦,口黏,煩躁,項強,眠差,大小便可,舌質紅淡苔白脈澀。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七副。



 

三診:2019年1月4日。患者服藥後,仍頭暈頭蒙,口苦,失眠。外感兩天,測血壓190/150mmHg。眼睛不適,大小便可。患者自述每天晚上血壓高最嚴重,高壓常在180-190mmHg。舌質紅淡苔白膩脈澀。日為陽,夜為陰。患者晚上血壓高加重,加之感受外邪,寒氣束縛,則血壓升高。故處方桂枝去芍藥加麻附辛。

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麻黃8克,細辛6克,黑附片15克,生薑6片,大棗3個為引。五副,水煎服,日一副。

四診:2019年1月9日。患者服藥後頭蒙減輕,血壓降低,大小便可,舌質紅淡苔白脈澀,效不更方,守方加乾薑,15克,續服五副。

五診:2019年1月14日。患者服藥後頭蒙續見好轉,測血壓140/100mmHg,納可,大小便可,眼癢,舌質紅淡苔白脈澀,守上方續服五副。



 

初診患者,迷惑於口苦項強之表象,辨證為少陽太陽合病而效微,後細辨知患者夜間血壓最高,當為陰證,加之外感,陽虛寒凝,血管壓力增強,血壓亦會升高,故趁勢溫陽散寒,驅邪外出,處方桂枝去芍藥加麻附辛而效佳。

5.閉經

蔡某,女,南陽市人,2018年11月9日初診。

主訴:月經不調一年余。

患者生產後3年,孩子一歲八個月始來月經,月經不規律,數月一次,現月經已半年未至,說話有鼻音,怕冷,下肢發涼,大便2-3次每天,不成形,小便可,舌質紅淡苔白膩脈澀。

處方:桂枝15g,炙甘草10g,生麻黃6g,細辛5g,黑附片12g,乾薑15g,茯苓20g,生白朮15g,生薑6片,大棗3個(切)為引,七副。水煎一個小時,日一副,分兩次早中飯後溫服。(因麻黃有一定的提神作用,一部分人服後會影響睡眠,故而晚上不服用。)

2018年11月21日:患者訴藥服4天月經至,經量可,下肢發涼好轉,納可,大小便可,舌質紅淡苔白脈澀。守方續服7副。

上方桂枝去芍藥加麻附辛合腎著湯,似與月經不調風馬牛不相及,其治療月經病的機理在哪裡?

我們先看為什麼會有月經不調?婦人病從何而來?



 

婦人病,因虛、積冷、結氣,一句話道出了婦人病的發病原因。

虛:男性剛強,女性柔弱,男子為陽,女子為陰,故而女子天性比較柔弱,又加之經帶胎產的生理特徵,更易出現氣血虛衰。

積冷:嗜食寒涼、熬夜、形少衣單、觸露寒濕,導致寒氣一點點在身體內堆積,久而久之積寒不去,就是所謂的積冷。

結氣:憂鬱惱怒,則氣結不散。肝主沖任,肝氣調達,藏血充足,方可任通沖盛,經水自調。

我們再來看上面的女性,生產後一年零八個月月經始至,且不規律,本次已半年未至,可見氣血虛衰,那要補血嗎?四物湯?

我們接著分析,除了氣血虛,患者怕冷,下肢發涼,則是陽虛的表現。說話鼻音囔囔的,顯然是有外寒!這樣一種情況直接補血是沒用的,怎麼處方?



 
寸口脈,反映出病機為氣血俱虛之人,又感受了寒氣,進而出現了一系列的病症:手腳逆冷、身疼痛、麻痹不仁、遺矢無度等等,仲景這裡只是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可能還有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皮膚病、腎囊腫、高血壓等等,只要我們的病機符合,那如何治療呢?

 

「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在外用辛散的麻黃桂枝托透寒邪,在內用辛溫的附子細辛給予動力,溫補陽氣,調暢氣機,使邪去正安,人自安和。

為什麼要用腎著湯呢?溫補脾土,加強溫補之力!

這樣大家能理解開篇的處方為什麼能治療月經不調了吧?

6.乏力

張某,男,63歲,2018年11月12日初診。

患者有肺氣腫病史,氣喘,見涼者咳嗽,乏力,胃反酸,流口水,腳心熱。天熱亦無汗,面色暗濁,眼袋大,大便一次每天,小便可,舌質淡紅苔白脈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人體的陽氣充足,則精力充沛,骨正筋柔。陽氣不足,內生寒濕,濕氣重濁,故而乏力。所以患者才有乏力、流口水、反酸等一系列陰寒占主導的問題。故患者雖問題頗多,但根本問題在於陽虛水飲。故處方真武湯去芍藥加乾薑。

黑附片12克,乾薑15克,茯苓20克,生白朮15g,生薑8片為引。十二副,水煎服,日一副,久煎一小時。



 

2018年12月1日複診。患者服藥後乏力好轉,流口水消失,氣喘減輕,但仍嗜睡,面色暗,大便一次每天,小便可。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緊。「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真武湯溫陽化飲,但散寒之力不足。患者服藥後仍覺嗜睡,脈象弦緊。此為陽氣鬱閉,不得伸張,故處方桂枝去芍藥加麻附辛加乾薑。

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麻黃8克,細辛6克,黑附片15g,生薑6片,大棗3個為引。十二副,水煎服,日一副。

2019年1月4日,患者服藥後效佳,精神明顯好轉,腳心熱、氣喘亦不顯,納可,大小便可,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緊。守上方加茯苓20g、生白朮15克。



 
如上篇理論解析的文章提到的,氣血不足,陽虛感寒,會不會外感咳嗽?會不會發熱?陽虛寒凝日久,氣血不通會不會有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肝腎囊腫?會不會出現腫瘤?寒主收引,主凝滯,寒氣束縛,血管壓力增大,會不會導致高血壓?寒主疼痛,可不可以導致類風濕?頸椎病?腰痛?等等等等,可以治療的病太多了,我這裡只是列舉了幾個醫案,我們還是要抓住病人本身氣血不足,陽虛寒凝這個病機。

一位年約三十出頭的女士,體型瘦弱,抱怨其膀胱兩側有時會腫大,甚至可以推動也可觸及,每天位置還會改變,約莫一個小時後就會消失,不久後又復發,
 
肚臍旁有小碟子狀的腫脹硬塊,觸診不痛也無不適感,西醫CT檢查後也找不出原因,
 
由於症狀來的快也去的快,初步判斷是"水 "的問題,可能為腎結石所造成尿道的堵塞,
 
一開始使用了排結石的藥方,對於她主訴的症狀沒有改善,但種種的線索都指出她有"水 "的問題,
 
因此我們參考了她身體的第二個線索-肚臍旁的腫脹,
 
*中醫有一說法:
陰陽大氣不轉,而沿著肚子氣的運行是呈現八字形的走向,在這病患身上臍旁的蝶狀腫脹就依循著此現象,而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可追究為寒證所引起,造成臟與臟之間氣機交換產生了問題,
 
第二次治療使用了較強烈的藥物:炮附子、細辛再使用當歸、吳茱萸,將她的中焦溫暖,
當然其排水的藥方也持續使用,一個星期後回診,主訴症狀痊癒了80%,而表面西醫看似腸胃的問題,中醫卻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劉渡舟教授應用小半夏加茯苓湯經驗

用藥特點

半夏、生薑溫化寒凝,行水散飲,降逆止嘔;茯苓健脾益氣,滲利水濕,導水下行,降濁升清。劉老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一般半夏、生薑劑量均應在15g以上,茯苓用30g,量少則難以取效。劉老在治療過程中非常強調生薑的作用,總是反覆叮囑病人一定要加足量,每片以5分錢幣大小厚薄為宜。其後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我對此才深有體會,如某病人服前兩劑藥後病情大減,第3劑因家人代其煮藥未放生薑而自覺藥力不在胃脘部停留卻向下行至腹部,生薑不放或量少不足,根本不能使藥力停留在胃脘部去水飲,足見生薑作用之重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劉老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時還常配合仲景其他治療痰飲水氣的方劑,從第一個病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二診加澤瀉湯以除在上之水,三診又以五苓散利小水,給水邪以出路。這樣由上及下,水邪清除徹底,不留後患,病癒而可收全功。


 

《伤寒杂病论》常用方: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人参汤(桂枝新加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一麻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小建中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麻黄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麻杏石甘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升麻汤

猪苓汤
五苓散
真武汤
牡蛎泽泻散

栀子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干姜汤
枳实栀子豉汤
栀子柏皮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小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四逆散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黄连汤
黄芩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小陷胸汤
大陷胸汤(丸)
十枣汤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麻子仁丸

茵陈蒿汤

旋复代赭汤
半夏生姜厚朴甘草人参汤
半夏厚朴汤

瓜蒌薤白汤
瓜蒌薤白白酒
瓜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桂枝薤白汤

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干姜附子汤
附子汤
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理中汤
甘草干姜汤

桂枝人参汤

桃花汤

吴茱萸汤

炙甘草汤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竹叶石膏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黄连阿胶汤
温经汤

葛根芩连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甘草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泽泻汤
苓桂术甘汤
苓桂枣甘汤
苓桂姜甘汤
苓桂味甘汤

桂枝茯苓丸
大黄蛰虫丸
抵挡汤(丸)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枳实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葶苈大枣泻肺汤
皂荚丸

甘草汤
桔梗汤

乌梅丸

白头翁汤

 

 
真武湯
 
水泛證。
在每個應當運用真武湯的病人身上,可以側重出現一部分。
或者飲邪上干清陽,
或者飲邪破肺,
飲邪犯胃,
飲邪凌心,
或飲走腸間。
或者飲泛體表,飲浸漬筋肉等等。
 
它是一部分,你不可能都全了。這是基本的陽虛見證加上部分的水泛見證。
 

隨證加減

  • 水寒射肺,用乾薑(增強附子的溫陽,同時溫脾肺)、細辛(散水,助附子溫陽,有助宣肺,可治喘咳)。 
  •  
  • 水濕泛濫腸道,陽虛泄瀉,可以不用芍藥(薑附同用,增強溫陽),加乾薑。
  •  
  • 若有腹痛,還是可以用芍藥。
水寒犯胃,嘔逆,可增大生薑用量,(加強和胃降逆),或可加吳茱萸(溫胃祛寒,和胃降逆)、半夏(和胃降逆,燥濕)。 
 
 
實脾散

(實脾飲) 

主證分析

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的陰水。我們知道水腫中醫辨證,分為陰水、陽水兩類。這裡強調它是治療陰水證的一個常用方。陰水證就是陽氣不足,這種寒濕引起的。陽氣不足,水不化氣,造成水濕內停,泛濫體表造成的水腫,從這一點來看,好像主症跟前面講的真武湯很類似。但是它有區別。

  1. 實脾散的脾腎陽虛,它側重是在脾,它強調脾,脾陽虛了,影響到腎陽也虛,脾腎陽虛,一般病程長都相互影響,但是它的主治範圍有一定限定,它主要側重脾陽虛為主的,以水腫為主,陰水。雖然說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濕內停,能夠泛濫體表水腫,如果水濕浸漬腸道也可以泄瀉。所以我們主治證候分析表上也有泄瀉,但是側重點歷來是認為治療寒濕陰水的一張首選方,常用方。所以水腫為主。第一個實脾散主治證候,脾腎陽虛,脾陽虛為主。
  2. 主治範圍不像真武湯那樣寬,以水腫為主。從它主治證候表現來講,陽虛失溫以後手足不溫,這不是類似於理中丸這些,提到中焦虛寒,脾主四肢。陽氣不能溫養四肢,就手足不溫。這個和腎陽虛以後四肢厥逆,它有程度的不同。這個強調,還是中焦脾胃陽氣不足為主。涉及到腎陽。

    水阻氣機,水濕停滯中焦,阻滯氣機,胸腹脹滿是這個方的一個證候特點。很重要的一個證候特點。實脾散治療水腫,和真武湯治療作為基礎方治療不同的,很大一方面,這個也反映出來,胸腹脹滿,這是氣機阻滯,水濕內停,阻滯氣機。當然陽虛不化以後,比如口不渴,苔白膩,脈沉弦而遲這些,都是一般的陽虛病的舌脈表現,舌脈,或者佐證的一種表現。

通過實脾散的方義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它病位,脾腎同病,以脾為主。水濕內停泛濫以水腫為主要表現。同時它的證候特點有水邪阻滯氣機,非常突出。胸腹脹滿是它的重要兼證。這是實脾散證候的病機分析。

功用

溫陽健脾,行氣利水。溫陽健脾,側重點在脾,行氣利水,利水可以消腫,行氣突出了這個陰水證同時產生水邪阻滯氣機這種證候特點,這個方證的特點。所以要結合行氣。

實脾散是在真武湯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附子、茯苓、白朮,乾薑是生薑變過來的,去掉芍藥,把生薑改為乾薑。再加一組行氣藥,基本是這樣一個構成。真武湯加減化裁形成的一張新方。附子乾薑同用,附子無薑不熱,增加了附子的溫陽力量,做為君藥。

全方在溫陽除濕利水基礎上,行氣除滿比較突出。溫陽健脾,行氣利水。甘草和附子乾薑同用,從結構上看像個四逆湯,溫補結合。本身內在陽虛,有虛寒,內生之寒,溫必兼補。溫補結合。

實脾散全方,出發點,溫陽健脾治本,行氣利水治標。是在真武湯基礎上加減化裁,用治療陽虛水泛的方,轉過來治療脾腎陽虛,以脾為主。因為方中厚朴、木香、茯苓、白朮、乾薑,是大量度,作用於中焦為主的。所以脾腎陽虛以溫陽健脾為主。行氣利水,就是在利水燥濕除濕的基礎上結合行氣。針對了它病機的一個特點。

配伍特點

  1. 脾腎同治,以溫脾陽為主。
  2. 行氣溫利相結合。

脾腎同治,以溫脾陽為主。寓行氣於溫利之中,令氣行則濕化。因為水濕內停阻滯氣機,我們用行氣解除氣機鬱滯,消除脘腹脹滿,同時行氣也有助於化濕。

 

當歸四逆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方劑!

劉渡舟:
http://m.zy123.com/nd.jsp?id=992

 

 

临床常见的咳(喘)类型:
☞寒咳(喘)→麻杏草+桂枝(麻杏桂甘汤,即麻黄汤)
☞火咳(喘)→麻杏草+石膏(麻杏石甘汤)
☞水咳(喘)→麻杏草+干姜 细辛 五味子(小青龙汤)
☞湿咳(喘)→麻杏草+薏苡仁(麻杏苡甘汤)
☞痰咳(喘)→麻杏草+二陈汤/三子养亲汤(麻杏二三汤)
☞敏咳(喘)→麻杏草+三虫饮
☞痰热咳(喘)→麻杏草+小陷胸汤
☞虚咳(喘)→麻杏草+贞元饮
☞肺炎咳(喘)→麻杏草+黄芩(麻杏芩甘汤)

☞风咳(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气咳(喘)→四逆散
☞瘀咳(喘)→桂枝茯苓丸
☞食咳(喘)→小承气汤
 

理中湯加減變化來的另外兩方——桂枝人參湯、甘草乾薑湯。

理中湯類,指的是理中湯、丸,桂枝人參湯,甘草乾薑湯三個方劑而言。這三個方子,應以理中湯為代表,其他方劑則是由理中湯加減變化而成。

 

 

一、理中湯

 

理中湯是治療太陰脾氣虛寒證的主方。脾居中州,依賴脾陽的運化功能而升清降濁,運化水谷精微而為後天之本。若中陽虛衰,脾陽不運,則寒濕不化,升降不利,即形成了太陰為病。

 

 

其症狀表現為:腹瀉益甚,腹脹不減,時腹自痛,不欲飲食,脈沉遲無力,舌淡苔白。治用理中湯溫中暖寒,健脾運濕,使腹瀉止則病癒。

 

 

理中湯(又名人參湯),由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組成。

 

方中用人參、甘草以補脾氣之虛;

乾薑、白朮以溫脾寒而化濕。

服理中湯後,要經一食頃的時間,須飲熱稀粥一升許,避寒保溫,勿揭衣被。

 

理中湯有隨證加減之法,錄之以供參考:

 

 

 

若兼見臍上築的(即臍上悸動之意),為腎氣發動之兆,應去白朮而加桂枝降逆平沖;

 

若嘔吐頻繁的,為胃氣上逆之候,則應去白朮而加生薑和胃止嘔;

 

 

若腹瀉為甚的,雖然有吐,還得用白朮補脾以止瀉;

 

***若心下悸而小便少者,則為夾有蓄飲之徵,可加茯苓以利其小便;

 

若口渴而欲飲水的,則屬脾虛而津液不布,則應增加白朮的劑量,補脾以行津液;


 

若中寒甚而腹痛者,則應增加乾薑的劑量以暖脾寒;

 

若腹不疼而脹滿為甚的,則應去掉白朮,而加附子以助陽消陰寒之凝結。

 

 

 

 

二、桂枝人參湯

 

桂枝人參湯即理中湯加桂枝。此方治療太陽病的外證未除,而大便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的「協熱利」證。

 

《傷寒論》中的協熱利有兩種情況,

一是表里皆熱的葛根芩連湯證,

二是表里皆寒的桂枝人參湯證。

兩者雖皆名「協熱利」,但有寒、熱的不同,臨證之時,務須注意寒熱病情,不得混淆。


 

陳某,19歲。頭疼身痛,發熱惡寒,大便作瀉,每日四五次,無紅白黏液,腹中綿綿作痛,切其脈浮弦而緩,舌苔薄白而潤。前醫用「藿香正氣散」未能取效。余辨為表里皆寒的「協熱利」證,遂用桂枝人參湯,令其先煮理中湯,後下桂枝,日、夜服之,兩劑而愈。

 

 

 

三、甘草乾薑湯

 

甘草乾薑湯就是甘草和乾薑組成的方子。但甘草必須蜜炙,乾薑必須炮黑,

甘草的劑量應大於乾薑一倍之上。

 

 

此方在《傷寒論》治療誤發少陰之汗,而手足厥冷之證;在《金匱要略》則治療肺痿吐涎沫,不渴,遺尿,小便頻數,頭目眩暈,而多涎唾之證。

 

總的來說,此方溫肺、脾兩太陰之寒,達陽氣、行津液為其所專,臨床療效較佳。

 

 

據余所知,經方中用兩味藥組方治病的,

有桂枝甘草湯之治悸,

芍藥甘草湯之治攣,

甘草乾薑湯之治寒,

赤石脂禹餘糧湯之治利,皆是藥簡效專,用之令人稱奇。

 

 

 

劉某,男,30歲,小學教師。患遺尿症甚久,日則間有遺出,夜則數遺無間,良以為苦。醫咸認為腎氣虛損,或溫腎滋水而用桂附地黃湯;或補腎溫澀而用固陰煎;或以脾胃虛寒而用黃芪建中湯、補中益氣湯。其他鹿茸、紫河車、天生磺之類,均曾嘗試,有效有不效,久則依然無法治。

 


吾見前服諸方於證未嘗不合,何以投之罔效?細診其脈,右部寸關皆弱,舌白潤無苔。口淡,不咳唾涎,口納略減。小便清長而不時遺,夜為甚,大便溏薄。審系腎脾肺三臟之病。但補腎溫脾之藥,服之屢矣,所未能服者肺經之藥耳。

 

肺為水之高源,水不從於氣化,下注於腎,脾腎而不能約制,則關門洞開,是以治肺為首要,而本證亦何獨不然。景岳有說:「小水雖利於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則腎水終不能攝。故治水者必先治氣,治腎者必先治肺」。

 

本證病緣於腎,因知有溫肺以化水之治法。又甘草乾薑湯證原有遺尿之源,更為借用有力之依據,遂給予甘草乾薑湯。

 

炙甘草24克,乾薑9克(炮透),日二帖。

 

三日後,遺尿大減,涎沫亦稀。再服五日而諸證盡除。然以八日服藥16帖,竟愈此難治之證,誠非始料所及。(引自《趙守真醫案》 )



一个妙方,改善你的气虚体质!
 
气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包括
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
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
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
气虚是一种多发证,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气虚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 气虚的人一般脸色没光泽,体力差
气虚的人面色一般白白的、没有光泽,动辄自汗、气喘。而气足的人爬个七八层楼梯没什么大事,气虚的人爬个三楼就有点喘了,而且心跳得厉害。
 
2 气虚的人少言懒语,容易神疲乏力
气虚的人一般少言懒语、不爱吭声,不像气足的人精神头很足,能很积极地参与活动、发表意见,而气虚的人就是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什么是少言懒语?就是你跟他说话,他都不爱回答,多说两句都累。
 
气虚的人还容易神疲乏力,总是很疲倦,上街走一圈,别人不累他先累了,另外站没站样,坐没坐样,我们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的人,气虚的人站或坐的时候总想找个东西靠着,没精打采。气足的人就完全不是这样。我曾经观察过一位武打明星,真的是“站如松,坐如钟”,说话底气也很足。
 
3 气虚的人怕冷,怕被风吹,很容易感冒
气虚的人怕冷,怕被风吹,一凉就受不了,猛打喷嚏,容易感冒,特别是小朋友们。有的小朋友感冒刚好,去趟幼儿园回来又打喷嚏了,家人很着急,怎么又感冒了?其实这就是身体气虚的表现。
 
总结一下,气虚是肾气、脾气、肺气都不足,其中,肾气是从母亲胎里带来的,充盈程度不一,
另外,脾气很关键,一个人往往都是脾气不足才导致肺气不足,所以脾气不足的人很容易感染外邪。

4 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
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因为他的脾不容易运化食物,不容易运化的食物滞留在体内就会引起腹胀。
 
5 气虚的人大便不成形
气虚的人大便不容易成型,因为气无力固摄住大便,所以大便很容易滑脱。
 
6 气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舌头上有齿痕的人多半气虚。气虚体质的人舌头上有齿痕——牙齿印。
为什么呢?因为气虚的人体内有很多没有排出体外的湿气,久之,就会引起内脏器官和皮肤的肿胀,但是我们一般看不出来,因为内脏器官的肿胀我们看不到,而身体面积太大了,皮肤的肿胀一般也不那么明显。
但是,肿胀的舌头因为一天24小时压在边上的牙齿上,所以,当我们伸出舌头来,就会在舌边发现好多牙齿印。
 
舌苔铺满舌头,说明体内湿重。一般来说,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把舌质露出来的,但是有一种舌苔却把整个舌头给铺满了,一点都没把舌质露出来,这在中医上叫舌苔满布,说明人体内水湿很重。
 
舌苔越厚,说明体内湿气越重。除了舌苔满布之外,舌苔的厚薄也能说明一个人体内湿的轻重情况。
 
 
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气虚。如果舌头上两边的齿痕不明显,但是舌中间的裂纹非常明显(每个人的舌中间上都有裂纹,但是正常人的裂纹不明显,因为舌苔会把它给弥补上,只能看到舌中间淡淡的有点沟,一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认为那是病)。
 
甚至会分出好多叉,变成各种各样的裂纹,这说明你的脾胃功能差,脾胃之气不足,无力生发舌苔把舌中沟弥补上,所以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裂纹。
 
 
气虚的人舌体胖大。气虚体质的人,舌体往往也会胖大(也有舌体瘦的,但舌头上还是有齿痕,这也是脾气虚的表现)。
 
没有舌苔,或者舌苔极薄。如果你的舌头上没有舌苔,或者舌苔极薄,整个舌头看上去白白的,这说明你的正气虚,尤其脾胃之气不足。
有这种舌象的人分两种,
一种人是患了一场大病之后,脾胃受到影响了,舌苔退去了。
这种人首先需要的就是调脾胃,脾胃足了身体才有救。
 
另外一种人是因为平时饮食不当而把脾胃伤了,这不是大病。我曾经碰到一位男士,舌头一伸出来,光光的没有苔。我问他:“怎么胃气这么虚?”他说他天天喝酒,喝大酒。这样下去他的胃能不伤吗?
 
***
气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对于伤到胃导致胃气不足的人,当务之急就是生发胃气。就不要喝那么多水了,要喝麦芽茶,喝麦芽茶能生发胃气。
配方:生麦芽30~60克。
用法:泡茶喝。

*叮嘱:
1 一定要用生麦芽,有生发胃气的功能。不要用炒麦芽,它是把气往下降的,而生麦芽是把气往上升的。有的老中医碰到舌苔没了的病重患者人,除了开药外,一般会嘱咐病人喝麦芽养胃茶,让其赶快生发胃气,一直喝到舌苔生出来了,病就好了。
 
2 还可以用生黄芪3克、怀山药6克、生麦芽9克,煮水,代茶饮,坚持喝几周,对胃气的升发也是有好处的。
以上只做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
 
作者简介: 郝万山,1944年11月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行医50载,临床治疗重视为患者调节情绪 尤其擅长治疗情志病。
(源于名医话养生)


辨證屬外寒里飲者,凡證見發熱或不發熱、惡寒倦怠、脈沉細或浮緊等均有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機會。

麻黃附子細辛湯,乃治療太陽,少陰兩感證的高效方。因太陽、少陰兩感證的基本病機為心腎陽虛,復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黃發表散寒,附子強心,細辛搜剔、溫散深入少陰之寒邪。

 

 

本方運用當以「陽虛寒滯」見畏寒形冷、舌淡或胖、苔白潤、脈遲緩為辨證要點。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是陽藥治療陰病,火神派大家鄭欽安提及的陰證依據】

 

1.少神或無神。 2.喜臥懶言,四肢睏乏無力,或踡臥惡寒,兩足常冷。3.不耐勞煩,小勞則汗出。 4.咯痰清稀或嘔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語聲低弱。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8.滿口津液,不思茶水,間有渴者,即飲也只喜熱飲。9.女子白帶清淡而冷,不臭不黏。10.飲食減少,喜食辛辣煎炒極熱之品,冷物全然不受。11.小便清長,大便通利。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黃也定多潤滑。13.脈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說,突出在一個「神」字,凡是「起居、動靜、言語、脈息、面色,一切無神」,即是陽氣虛衰的陰證 。從三樣藥來分析,用麻黃,辛溫發熱,能夠表散風寒,能夠開宣肺氣;用附子,能夠壯元陽,補命火,它能夠收逐深陷的寒邪;用細辛,能夠走經竄絡,我們稱其為,細辛為「胎原始」,它能夠入髓透骨,能夠啟閉開竅,它既可以助麻黃用於表散風寒,能夠開通上焦的清竅,還有助於附子去溫暖命門,去撥動腎中機竅。所以麻黃附子細辛湯這個方,它具有極其強大的宣肺散寒,溫通肺陽,開竅啟閉的功力。



那麼用來治療什麼呢?可以用來治療寒邪困阻腎陽,窒塞清竅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能夠起到極鐵的療效。治療暴聾,暴啞,暴盲,

它都有一個前因,就是都為寒邪所傷。它有一個前因。寒為陰邪,它最能損傷人體的陽氣,重寒,大寒這樣侵襲人往往能夠長驅直入,直中三陰。一旦傷太陰,就會出現吐,逆;傷厥陰,就能夠導致攣痹,寒疝;一旦傷少陰,就可能會出現失音,耳聾,目盲。可能來治療的時候惡寒已經不明顯,但是肯定有中寒病史!!是陰證,往往有少神!!不願講話。
 

【臨床應用舉要】

 

【哮喘】已故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療一女性哮喘患者:白天無咳喘,但有鼻塞流涕,頭痛、口乾不思飲,背惡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悶,喉中痰鳴,吐少量白痰,

經胡老辨證為少陰表證夾飲,

 

 

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少陰病當屬表證的觀點,是通過長期學習《傷寒論》及臨床體驗而得出的結論。《傷寒論》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無熱惡寒者發於陰。」日人山田宗俊認為該條是辨別太陽表證與少陰表證的重要條文,他說:「所謂陰陽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熱虛實之殊,而言太陽、少陽、陽明皆屬實熱;少陰、太陰、厥陰皆屬虛寒……其發於陽之始謂之太陽;發於陰之始謂之少陰。」所以,當機體出現發熱惡寒者為在表的陽證,亦即太陽病,當機體出現不發熱而惡寒者為在表的陰證,與太陽病相對應的理應是少陰病。清末傷寒名家陸淵雷認為:「麻黃附子細辛湯當用於正氣虛弱,且有外感表證。」

 

【腎寒咳嗽,麻辛附子湯合拍】

【少陰咽痛】

【三叉神經痛】

【鼻病】

【風邪入腦頭痛】

【色寒證】

 

民間又稱馬上風、房內風。是一種因性行為引起的以腹痛為主證的急性疾病。


 

【手少陰本經病】據有關文獻記載,其表現為:「目黃,脅痛,上肢內側後緣疼痛,發冷,手掌熱而痛。」一男性56歲,因左上肢疼痛三月余求治。患者痛處在左側乳頭周圍及腋下極泉穴,沿左手內側緣至手小指及無名指處疼痛。基本符合手少陰心經的走向。患者自覺經脈所經過處有腫脹發熱麻木感,痛時伴有胸悶心煩,患肢抬高時則疼痛稍可減輕,多方治療未愈。患者除偶有胸悶外,素來自覺身體壯健。脈沉緊,舌苔稍黃膩。心電圖檢查報告為心肌勞損。處方:麻黃9g,炮附子12g,北細辛5g,琥珀6g,苦參6g,血竭3g 研沖),五劑。服完上方,病況明顯減輕。連服十五劑,疼痛基本告愈。

 

按:現代醫學也介紹過,典型的心絞痛病人,疼痛可從心前區放射至左上肢內側,直至無名指及小指末端。這與左側手少陰心經的循行部位基本相符。筆者認為這應該屬於一種經絡現象。

 

【治療性功能低下】麻黃附子細辛湯對性神經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麻黃可以興奮盆底肌肉。一中年陽萎患者,久治無效,因感冒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3劑後感冒解,陽萎也隨之好轉,後用補腎養陰藥,反無效,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果又見效。可以認為,麻黃附子細辛湯即為中醫的「偉哥」。這一發現對治療性功能低下又拓寬了思路。不過,這些性功能障礙患者大多是壯實的中年男子,如果體格瘦弱的白面書生,就要慎用了。



【腰痛難於轉側】夫腰痛之症,原有數端。今見轉側難者,明是腎藏不溫,陰寒滯於內也。麻黃附子細辛湯力能溫經散寒,故治之而愈。

 

【無汗症】

 

【蔡長福麻黃附子細辛湯運用經驗】

患者長處此開闊多風之地,久而久之,難免感受風寒。病起之初主要是乾嘔,咽喉異物感,吐不出咽不下,聲音嘶啞。此後逐漸加重,出現吞咽困難,飲食受阻。


患者第一劑服完之後,為求鞏固,原方更加炙甘草20克,余藥不變,共3劑。每劑兩天,分四服。發汗以全身溫暖,微微潮潤為度。六日之後,患者直似脫胎換骨一般。不僅面色漸轉紅潤,而且微微發胖,自言:「現在吃飯,食物到嘴裡後直接就掉進肚子裡!」麻附細擴張食管之卓越功效,即使到今天都令我吃驚不已,

 

=======================================

曾有一窮苦人求方於我,自言得了食道癌,吃飯不能下咽。余乃授一單方姑作一試,不過蔥須、生薑、紅糖幾味,亦不在放在心上。豈料月余後遇於街頭,見面即長揖拜謝:「多虧了先生的單方,現在能吃飯了,您救我一命啊!」

 

======================================

 

 

 

【頭腦冷】夫腦為元神之府,清陽聚會之處,如何得冷。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門火衰,真氣不能上充。

四逆湯力能扶先天真陽,真陽旺而氣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5)
(4:35)乾隆皇帝之八珍膏(補脾陽)
         (四五十歲之前用黨蔘   之後用人蔘  兒童用太子蔘) 
          白朮  茯苓  山藥  蓮子肉  薏仁  芡實 
          白扁豆(腹瀉者才用)
          八珍膏補脾氣提正氣故有益外傷癒合
 
(9:18-   )脾陰虛易熱  (兒童有眼袋&發紅  唇紅 大便乾結                 腹脹)       
    
(6)
(7:10-    )吃飯一身汗(上半身)  中焦有痰濕堵  痰(二陳湯)                熱痰(溫膽湯加減)
(15:33-   )去濕小方
 
(8)  瘀血(化瘀)
       三七0.5g+  西洋蔘0.5g  (老太太腿痛案例)
 
 
(9)血虛(與陰虛會互相轉化)
 
          (退水腫案例)
     孕婦小心龍眼肉性熱
 
 
(10)陰虛
(11)氣郁
(12)肝氣不疏會造成肺 脾胃問題
 
 
(13)柴龍牡
(23:20-   )甲狀腺結節
 (25:55-   )甲狀腺結節泡腳方
 
 
(14)陽虛  腎陽虛
(17:50-  )桂附腎氣丸
(15)
 

[(經方)醫案分享-黃芩湯對急性腸胃炎的治癒案例]
討論:

關於黃芩湯:

a. 傷寒論的原文: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172)

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楊維傑教授:
太陽與陽明合病下利:葛根湯(32條),病變重點在太陽之表;
太陽與少陽合病下利:黃芩湯(172條),病變重點在少陽半表半裡;
少陽與陽明合病下利:大承氣湯(256條),病變重點在陽明之裡。
 
 
c. 與本醫案的連結:

*葉橘泉教授:

而在方中再加葛根,稍有葛根芩連湯之意。葛根歸脾胃經,具有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實則可通治太陽、陽明病證。
 
葛根芩連湯多用於發熱腹瀉、大便臭穢、肛門灼熱、口渴欲飲、胸脘煩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而脈數等實熱證,
方中有芩、連之苦寒瀉火藥,在偏虛證者較不適用。
==============================
而本醫案在出現腹瀉、腹痛、口渴的同時,卻感到明顯疲倦、睡眠較差、語音低沉等虛證表現,是故捨葛根芩連而用黃芩湯加葛根治之,取得良效!

[(經方🤔)臨床經驗分享😆-痰飲暈眩特效方]

傷寒論中有幾首合體方,

如桂枝湯+小柴胡湯變成柴胡桂枝湯,

桂枝湯與麻黃湯合體可衍生出桂麻各半湯、桂二麻一湯。

 

此外,柴陷湯即是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

一首治療痰飲眩暈有良效、也很特別的合方:澤瀉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簡稱「澤夏湯」!

 

 

[(經方)臨床經驗分享-麻黃之通絡活血的應用,附帶討論葛根之誤用(重要知識)]
今人使用麻黃,多取其發汗解表之功,而忽視其通絡活血之力。麻黃得熟地則通絡而不發表。
 

《余國俊.中醫師承實錄》:

-------

《外科證治全生集》之陽和湯(藥用熟地、白芥子、鹿角膠、肉桂、薑炭、麻黃、生甘草),功擅溫陽補腎、散寒通滯,主治一切陰疽、貼骨疽、流注、鶴膝風等陰寒之證 清代外科名醫馬培之贊曰:「此方治陰證,無出其右。」

 

討論:

1. 麻黃在痹證的應用:

麻黃用在陽虛寒凝、絡脈阻滯之痹證效果極佳,筆者多有經驗。針對久病、慢性痠痛難治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麻黃劑治療,往往可收意想不到之療效(因為久病入絡)。然而,麻黃卻顯少被現代醫者如此運用,實為可惜。故此,筆者決定撰文分享,以飧讀者、造福病患。

2. 葛根的誤用:

麻黃的歸經為肺、膀胱經,其具有全身之通絡活血之效,而對於膀胱經更是直接且顯著。(請讀者試想:太陽膀胱經上有五臟六腑之背俞穴)然而,現代許多醫師(尤其是經方家),只要患者反應有合併項背痛者,一律加開葛根,實乃錯之大矣。

 
桂枝(除歸心經以外,又歸肺與膀胱經),
 
 

葛根或天花粉呢?乃因此二藥均有退熱生津之效(均歸入胃經),無論是項背強几几或是痙病,都出現了津傷所致筋脈失養情形,故用葛根或天花粉以養其津。

3. 其他常見經方中用麻黃以通絡活血的應用:

麻黃湯、麻黃加朮湯、大青龍湯、烏頭湯、續命湯、麻杏薏甘湯、桂芍知母湯等。(條文中有疼痛表現的方證,當然不只上述諸方,臨床多有加減運用)

 

手术后伤口不长或感染:
1,猪蹄子(或带皮牛羊蹄筋)煮6小时后去油加黄芪       60克再煮30分钟每天适量吃喝。
2,蜂蜜放在锅里蒸20分钟消毒后外敷患处,每天换一次。
 
 甘肃刘维忠
今天 10:13 来自 微博极速版
骨折后长骨头方: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各50克,木通、杜仲、羌活、生川乌、生草乌各30克,瓜蒌、透骨草、鸡血藤各20克,红花100克,共研粉。取2个月小鸡榨肉酱,与黄酒及药粉拌勻外敷患处,保鲜膜包扎,每天换药。
 
彭崇让:慢性疾病,每每不离“痰、瘀、虚”三字。 ​​​​

 

[(針灸)醫案分享-後頸部嚴重緊繃的速效治療案例]

此外,患者長期有鼻塞、鼻過敏症狀。疲倦感較明顯。講話語音較乏力。

我為其檢察後頸部之肌肉張力,發現均未出現明顯緊繃感,鬆軟如常,患者之症狀乃是自覺症狀,並非局部結構張力緊繃所致。

舌診:舌苔白稍厚,舌質紅,齒痕,津偏乾
脈診:兩脈浮弦稍緊而數,尺脈不足,重按較弱

診斷:風寒犯於肌表致柔痙,以膀胱經為主之經絡阻滯,合併出現膽經氣機鬱滯。

討論:

1. 《傷寒論》:「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風池、風府穴是很重要的解太陽表證的穴位,用針與用藥同樣需要完整的診斷。

2. 承漿穴是治療後頸部正中央督脈氣機不利的重要經驗用穴,即是以任治督的概念,

 

 
 “外感之邪,受本难知,发则可辨。”病毒遇上阳虚怕冷的人,可能致寒疫或者寒湿疫;遇上阴虚火旺的人则可能致温疫或者湿温疫。辨证施治辨的是人体受邪后的“发则可辨”,而不是看西医认为的是什么病毒。虽然疫情患者都有发热症状,但个体体质不可不考虑!
    
一、发热无汗而喘 (麻黄汤)
二、发热有汗恶风 (桂枝汤)
三、发热头痛颈背强直  (葛根汤)
四、发热头痛项强口苦  (九味羌活汤)
五、发热肢痛微呕口苦   (柴胡桂枝汤)
六、发热心悸小便不利或肿  (真武汤)
七、发热特别怕冷想睡觉   (麻黄附子细辛汤)
八、发热咳嗽白痰有泡沫   (小青龙汤)
九、发热无汗烦躁而喘    (大青龙汤)
十、发热口渴咳逆气急   (麻杏石甘汤)
十一、发热咽痛舌尖红   (银翘散)
十二、发热鼻干眼眶痛    (柴葛解肌汤)
十三、憎寒壮热、身痛无汗   (人参败毒散)
十四、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    (达原饮)
十五、寒热往来,口苦口干   (小柴胡汤)
十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便秘   (大柴胡汤)
十七、发热恶寒、腹胀便秘   (厚朴七物汤)
十八、憎寒壮热、口苦便秘   (防风通圣散)
十九、头痛身痛、午后发热   (三仁汤)
二十、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  (藿朴夏苓汤)
二十一、发热身痛、汗出热解   (黄芩滑石汤)
二十二、发热困倦、或咽痛、或吐泻   (甘露消毒饮)
二十三、发热恶寒、胸闷腹胀、上吐下泻   (藿香正气散)
二十四、身热心烦、胸闷、失眠    (栀子豉汤)
二十五、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渴喜饮  (竹叶石膏汤)
二十六、胸隔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   (凉隔散)
二十七、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青蒿鳖甲汤)
二十八、面红、四肢冷、拉肚子、脉很弱  (白通汤)
二十九、出冷汗、或喘急、或呼吸微弱、脉微弱   (参附汤)
三十、高热惊厥、说胡话     (安宫牛黄丸)
 

长得像京剧演员的胡须,还有个大名叫老龙须,人身上十二条经络都能打通,对付风寒湿痹最有力量。大便不通用上它能助一臂之力,梅核气喉咙难受配进半夏厚朴汤效果大不一般,气虚血瘀的补阳还五汤用它领队,振颓之力倍增,用它治脚底骨刺如同钻地龙可削峰平谷,喑哑声不出加上那么一点点于复方中变成了开音散……威灵仙,威是威武,威是威猛,灵是灵动,灵是灵验,仙是仙品,仙是仙药。一名三字,占尽天下风流。
半身瘫痪可用铁脚威灵仙:有一个老爷子,身体已经半身瘫痪,挪动不了,身体麻木,在街边当乞丐。到后来连爬都爬不动,人家以为这人必死无疑。后来竖一个牌子,看看谁能够救救他。结果碰到一个高人,他说是受了风,经络堵塞不通,用了号称铁脚的威灵仙,我方子里经常有威灵仙,脚容易软的,一下去脚就硬,就有力了。
铁脚威灵仙,用威灵仙加酒给这位瘫痪在街边乞讨的老人,喝一次他身体就热。喝两次,手脚就能够动,喝三次,四次,居然能够慢慢站起来,喝个把月以后,身体没事,行走如常,众人惊异。
为什么现在威灵仙很少达到这个效果?因为自然野生的越来越少。威灵仙我去挖过,绝对是土生土长的野生货。挖出来那些线须像京剧唱戏的假胡子一样。
它还有一个名字很多人不知道,有些医生他想让他的药方自己知道,少让人知道,他就写老龙须。威灵仙就是老龙王的胡须。很老,一排一排根须,能通经络,能通人体十二经。人有病不就是经络不通,血脉不活吗?经络一通,脚步就有力。
当然,不是单单用这一味药,需要加进复方里,协同作战,才会更强大。

 

为什么参苓白术丸能治伤口久不收口?是不是不爱长肉也可以用,湿气过重导致虚胖也可以用,四肢没有力气也可以用,爱流口水也可以,经常大便不成型拉肚子也可以?答案:可以。[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
曾培杰:有一个做完手术,皮肤溃烂感染老好不了,抗生素、消炎药不知道用了多少。我当时想到,给他用参苓白术散。这个方子在古代没有说它治疗手术后伤口溃烂。
但是,《难经》讲,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
一个人的脾胃如果受损了,吃伤,思伤,劳伤,劳伤脾胃,他饮食不为肌肤。
吃进去的饮食,不肯送到肌肤去修复。送得很少,说白了就抵抗力下降了。皮肤伤口好都难好。
像伤口是皮肤,但是皮肤下面是肌肉,脾主肌肉。肌肉丰满有力,皮肤伤口修复才快速。
为何我们不怕这些开山的时候那些荆棘刺伤,或者刮伤,因为我们恢复功能很强,脾胃好。
一个人怕伤,脾胃肯定不好。脾胃是修复伤口的后力源泉。
参苓白术散一吃下去,一周以后,伤口愈合了。到最后连疤痕都不留。

今天 11:32 来自 微博视频 已编辑

医话、医案、验方、诊治经验集萃(iii)[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
1、结石体质:当归芍药散加四逆散,再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2、腰间盘突出:秘诀就是防己黄芪汤重用黄芪,再配合利水的防己、黑豆。跟疏通经络的清风藤、络石藤都可以。

3、胆囊结石、息肉:四逆散加当归芍药散,再加胸三药,还要用桑枝30克,威灵仙20克。
 
 
4、子病母忧虑!儿子病了,那母亲最担忧。所以心是火,胃是土,火能生土,所以火是土的母亲,土是火的儿子。胃土出现问题,心火就焦虑担忧。
5、严重偏头痛又恶心呕吐,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各二、三十克。
月经期各种疼痛当归四逆汤。
 
6、冻疮手、手臂不灵活或握力减退的当归四逆汤:含有桂枝汤,加当归、通草、细辛这几味药。
 
7、半夏厚朴汤,吃了能让燥的人变得安静,能让抑郁的人变得轻松,能让那个喉咙变大,不会狭窄容易堵塞。
 
 
8、减肥(水胖):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利水补气白术、甘草健脾。生姜、大枣调和气血。
 
9、腿肿(舌头水滑),防己黄芪汤,黄芪50克,川芎5克,益母草20克。
10、老年人垂危,腿肿动不了,防己黄芪汤配合真武汤。附子重用30克。
 
 
11、最常见的肺热咳嗽。拔罐和刮痧是最简单,刮痧就刮肺经从曲池到太渊那一段,一般刮痧以离心刮法为主。
拔罐,一罐两穴,一般取胸部肺金的中府穴和云门穴。这两招是清肺泻肺的大手法。肺经有郁热,咳嗽,瘙痒,都可以这样治。
 
 
12、人参补气的效果很快,加了大枣甘草就会变得很久。
 
13、甲亢大脖子:当归芍药散加四逆散,再加川牛膝30克,川牛膝可以把亢上的气引到膝盖骨下面去。
 
 
14、严重痛经:当归芍药散加生姜、大枣、山楂三味药。
15、经前头痛;当归芍药散加四逆散。
 
 
16、记忆力不好、黄褐斑、贫血,当归芍药散加气血三药:黄芪、当归30克、鸡血藤,总共8味药。
 
17、习惯性便秘:当归芍药散加四逆散,当归30克。
 
18、激素脸,大眼袋,肥胖、皮肤干燥.当归芍药散。
 
19、痰很多,易呕吐,惊慌、焦虑、失眠用半夏厚朴汤加二陈汤,效果好。
 
 

20、胃肠炎(胃酸、浅表、糜烂性的、胃痛胃胀、反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

1.脾气虚弱—→四君子汤;
2.脾虚湿滞—→参苓白术散;
3.脾阳虚弱—→理中汤;
4.湿邪困脾—→平胃散;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生命是一团阳气,人体为气化为本。离开了气化而谈体外试验,都是耍流氓。试想,在实验室中若某药能抗菌,能杀病毒,在人体中则可能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营养学注重补充各种成分,说是人体必需的,但一旦吃到胃里之后,若不能被气化,那就与健康毫无益处,若大量补充营养,甚至会消耗脾阳,反会影响健康。

六个神效桂枝汤医案评析(一)
       
      一案:陈某,女,胸腔积液。因胸痛高热入院,胸片示大量胸腔积液,准备予以抽胸水,但因寒战高热头身疼痛胸闷喘促难以平卧,不便施行。观其有身痛项强恶风汗出心悸等证,予以桂枝汤加葛根葶苈子三剂,药后诸证若失,复查胸水消失。
         评析:此患应素体寒湿,风寒入侵后卫气受阻不行化为水液,水液困闭皮表导致肺气不宣而发热,寒水回流血脉而心阳被遏,肾阳不能蒸腾膀胱津液形成卫气而恶风汗出,心包三焦脾经等津液通道因阳热降低而不能正常循环代谢水液,共同导致胸腔积液。医家用桂枝汤疏散风寒解除外因,增强心阳肾阳脾阳,恢复卫气和津液循环。又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和茯苓增强去胸腔水湿力量,最后收胸腔积液三剂而去之神效

 

过去,在乙脑没有特效药,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情况下,死亡率达到95%以上,用了人参白虎汤之后,存活率达到了95%。输赢,往往就看敌我双方谁能喘上那口气。[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胡紫薇:文革中,脑炎很严重,死亡率也高,拉来的都是危重病人,开始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送到医院判断是脑炎,几乎就是九死一生。但是,在摸索了一年后,脑炎病人存活率达到了95%,倒过来了。怎么做到的?
乙型脑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病毒感染,上世纪70年代,抗病毒的特效药根本想都不要想,西医所谓办法只能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症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出现高热,用安乃近退烧;出现脑水肿,滴注甘露醇,山梨醇;出现抽搐,上镇静剂。基本就是陪着病人耗时间,眼看着病人靠自身的抵抗力一天天对抗各种症状的轮番轰炸,直到病毒耗竭,或者生命耗竭。
治愈率发生明显逆转,是在西医的常规方案之外,我开始加入一剂中医的成方之后。这个成方叫人参白虎汤,是治阳明经证的主方,不解表,也就是说不退烧,是个清内热的方子。这个方子的作用是什么?并不是神奇地药到病除,而是消减高烧的次数。原来高热一天三到四次,用这副药清内热,让高烧减少到一天基本两次。同时,抓住了规律,也就是病人送来的第三天是最危险的一天,迎着这一天用药,上手段。主要这两个办法,让死亡率发生了逆转。你说中医的作用是什么?它不是决定性的,但是持续高烧是非常危险的,这剂汤药能够让高烧缓了一把,保存了体力,在与病毒斗争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它能为病人赢得喘息的时间。你说重要不重要。这就像打仗,关键时刻见输赢,往往就看敌我双方谁能喘上那口气。
 

咳嗽,听起来,是个小病,其实,辩证不准,很那治愈。河南经方高手王彦权分享他的治咳嗽的经验,值得效仿
近日流感横行,临证咳嗽也多见,我也想谈谈对咳嗽的几点小识,供大家参考。
小儿外感,急性发病,发热,恶寒,咳嗽,伴面红声粗,或喉中痰鸣,大便略干的,多外寒里热,
麻杏石甘汤或麻杏石甘合小柴胡汤,常出显效。

如咳嗽日久不愈,反复发生,咽痒,阵发性剧咳,流清水鼻涕,咳白泡沫痰或白清稀痰,或干咳无痰,只要不见黄痰,小青龙汤,大胆用之,常出奇效,如口干重,可加生石膏。

凡咳嗽日久,一两年及以上者,CT示肺上有结节,肺大泡,肺积水,或有不明阴影者,咳痰不利,痰黄白相兼,舌紫暗苔少者,多为外寒内热,并伴瘀血停留,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合桔梗甘草汤,我常把它称为麻小苇桔汤,作用甚好。

另外,平素有心功能不全,伴咳嗽,压气,稍走两步或平卧加重,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真武汤,一用即效。

如日久干咳,伴咽干不利,或咽部有发热感,舌红苔少,养阴清肺汤合麦门冬汤效佳,如症状较轻,用麦门冬、桔梗、甘草小量,泡水代茶饮,也能缓解。……
咳嗽,听起来,是个小病,可临证时,病因病机多样,症状也各不同,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小验,欢迎同道临床验证和批抨指正。

 

网友分享的4个治疗一咳就尿的方子和消除蛋白尿的食疗方:
1、金水六君煎加麻黄、杏仁、干姜、五味、附子、肉桂、补骨脂、淫羊藿,屡用屡效。
2、甘草干姜汤屡治屡效。
3、五苓散原方神效。
4、清燥救肺汤加五苓散,效果很好!

[中国赞]尿蛋白,以前不懂,后来搞明白了。中医讲叫肾有积液,西医讲叫尿蛋白。其实,就是平时吃的有些寒凉,伤了肾,肾有寒了就会这样。平常我处理的方法:剥3-4头大蒜,用小奶锅煮水,大火开锅,文火(小火)炖15-20分钟即可,煮水喝。一小时之内,再排尿,所谓的尿蛋白就消失了!
 

麻黄汤方中四药为伍,麻黄辛温解表,但必须配桂枝才能发汗,否则,麻黄汤去桂枝,即为三拗汤,只是宣肺止咳而不发汗,故有“麻黄汤中不能无桂枝”的说法。
如果再深入言之,麻黄为气分药,桂枝为血分药,两药合用有发汗之功,因为发汗的机制离不开“汗血同源”这个生理机制的缘故。所以,临床掌握表实的麻黄汤发汗的病机、主证,以及麻黄汤之所以能发汗等有关机制,便可运用自如。——陈瑞春

欲使经方在临床上运用自如,必须掌握主方,剖析类方,熟悉加减,并结合后世方变通,方可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主方,用好主方。六经病皆有自己的主方,
如太阳病的麻桂两方;
阳明病的白虎、承气;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与黄芩汤;
 
太阴病的理中汤;
少阴病的四逆汤;
厥阴病的乌梅丸等。
这些主方都是以本经的脏腑功能、病机、主证为基础而设立,其中任何一方都可演变出许多变方。——陈瑞春

笔者用五苓散治小儿遗尿多例,如某女孩14岁,每晚遗尿,父母想尽各种办法令其起床小便,未能奏效。察其形体肥胖,少言寡语,除有夜间尿床(每夜少则2~3次,量少)之外,其他一切正常,脉缓有力,舌苔薄白润。拟以五苓散加味:茯苓15g,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远志各10g,菖蒲6g。服1剂,当晚即自行起床排尿,服完五剂,基本痊愈。半年后复发1次,守原方再进5剂,又获痊愈。——陈瑞春
 
☞张锡纯:大承气汤合威灵仙服之,借其走窜之力以触发之,则硝黄药力停顿者,可陡呈其“开通攻决”之本性,是以大便遂通下也。威灵仙之于硝黄,犹如枪炮之导火线。 ​​​​

 

痰湿体质的调理。怪病皆因痰作祟,湿气人人有,化痰祛湿势在必行。[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原创 赤脚本人 
 
关于水,湿,痰
在我们的身体里,水占了70%以上,皮肤里有水,肌肉层有水,各种组织里有水,血液里有水,脏腑里也有水,全身都需要水。
而湿气呢?说通俗点就是水汽。水汽也是有必要的,它滋润着我们全身的脏腑和组织。
而我们通常说,湿气重要祛湿,是因为湿气超过身体需要的量,多余了就成了废物,需要排掉一点。
 
痰呢? 是湿气进一步凝聚而成。就是说身体里湿气太多了,排又排不出去,那怎么办呢?人体为了自保,启动肺脏的排痰湿机制,通过肺脏的收敛作用,将湿气聚集成痰到肺里面,然后通过吐痰的方式将痰排出去。
 
关于“痰”的概念,中医观念里又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的痰就是吐出来的看得见的痰,无形的痰就是在身体里面没有形成实质的痰。
所以,不要认为只有吐痰的人才是痰湿体质,我们现代人体内有痰湿的人,也是十有七八。
因为现代人多数都是脾虚,脾虚后就生湿,所以湿气重的人就非常多。
就是没有凝聚成痰,湿气重对人体健康危害也非常大。
 
 
通过认识“水湿痰”,我们至少明白了2点:
1.痰湿水是实证,是身体里本来不需要这么多,现在多了,就成为了痰湿。
2.痰湿水,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都是水分子构成的,
只是形态不一样,水是液态水,湿是水汽,痰是水汽凝聚而成的浓稠物质。
 
痰湿水在身体里有哪些危害?
我们把人放到天地来谈,痰湿会有哪些危害?
1.如果身体的水太多,就可以理解成地上的水太多,水往低处流,流到腿上,就成了水肿。
2.如果水堵在肾脏排不出,就会引起肾功能异常,像尿毒症,肾衰竭这类病症。
 
3.如果是身体的湿气太重,就可以理解成空气中太潮湿,潮湿的环境就容易生虫,发霉,身体也是这样,容易感染炎症出现霉菌,像皮炎,阴道炎,中耳炎,脚气瘙痒灰指甲等等很多跟炎症相关的病症,西医说是有细菌感染了,而中医认为是体内湿气环境,给了这些细菌虫子很好的生存空间。西医去杀细菌,中医去改善体内湿气环境,思路不同,决定出路不同。
 
 
4.水湿重,就好比地球上洪水泛滥成灾,身体就臃肿肥胖。肥胖是世界疑难杂症,中医认为其实也简单,是因为组织内的水湿太多了。赤脚还在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有个人找我说能不能帮他减肥,他是1米六多一点的身高,体重160斤,给他开3剂五苓散,喝完三剂瘦了十几斤。后来他问我这是什么神方,瘦身这么厉害,我说你来学中医就告诉你。后来他去卖健康相关的养生品去了,没有机缘告诉他这个方子其实就是经方五苓散。
 
 
5.痰湿重,就好比我们现在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终日见不到阳光, 空气就像一潭死水一样。身体也是如此,痰湿重的人,影响到气机流通,这样体内各个脏腑的运转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中焦脾胃。所以,身体痰湿重就会导致脾胃运化能力减弱,脾胃能力减弱,痰湿就更多,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6.痰多的人,怪病多。中医有句行话,怪病皆因痰作祟。久病,怪病,疑难杂症等等,大多都从痰入手。因为这个痰变硬了之后,不一定会从肺里出来,它可以在身体的组织里或者窍道里游走,它堵到哪里就会让哪里犯病。
比如,莫名其妙的头晕或者晕倒,身体上看不出什么问题,那咱们可能会从痰入手来分析。
我这里只挑一些主要的讲,身体上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症状都是由痰湿水导致的。
 
 
体内“水”过多的解决思路
体内的水液过多为病,咱们要分出来水在哪,才能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
咱们按照部位来分,分为:水泛上焦,水泛中焦,水泛下焦。
=
先看水泛上焦,说通俗点就是水在肺里面。
肺里面有很多水的话,舌头很胖大,全身困倦,嘴巴里淡然乏味,这些非常好理解,因为肺里被水淹了。另外肺里有水会咳嗽或者觉得胸闷,会吐出清稀的痰水。这是因为肺里的水太多,影响到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就会出现咳嗽。
这种情况下将怎么解决呢?主要思路就是将肺里的水排出去,用什么方子呢?
如果没有外感的情况下,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12,干姜9,细辛9,炙甘草9,五味子3,姜半夏3,杏仁3。
如果有外感的情况下,用《小青龙汤》。
麻黄9g,白芍9g,细辛3g,干姜3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炙甘草6g。
时间关系,这里不再拆方讲解了,以后讲方剂时再跟大家分享。
 
这是肺里水太多的情况下,基本上这两个方子都能搞定的。
再看中焦水液太多的情况,这种人也是全身困倦,胸口闷,吃不下东西因为肚子里都是水,有些人走路的时候还能听到胃里的水晃荡的声音,舌苔厚腻,肚子胀,不想喝水等这些症状。
这种中焦里水太多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用苓桂术甘汤来化掉中焦的水,这个方子是去中焦水湿最常用的方。
苓桂术甘汤:茯苓12,桂枝9g,白术6g,炙甘草6g。
 
 
再看下焦水液太多的情况,这种人也有水液过多的基础症状,还有肚子胀,小便量少,口渴但喝不下水。这种下焦水太多的人有个特别奇怪的症状,就是下焦水很多,按道理来说应该不想喝水才对,但是下焦水很多的人想喝水但是真正喝的时候又喝不下多少水。这种看起来身体自相矛盾的症状,出现的不是很多多见,这里我讲原理跟大家讲清楚。
 
我们嘴巴里有口水,是因为有脾阳肾阳的温煦作用,体内的水汽上升到嘴巴形成津液。而现在下焦的水太多了,把肾中阳气和脾阳都淹没了,这时候水汽上升不了,嘴巴里有干,所以想喝水。但是真正给喝水的时候,因为身体里有这么多水,是不会再想喝水的。
所以,但凡只要看到嘴巴干但又喝不下水的这种症状,多数是由于下焦水泛了。
那这种情况,咱们用什么方子呢?
用五苓散: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赤脚曾经用这5味药帮一个肥胖的朋友,三天瘦了10多斤,是什么原理?因为这位朋友全身都是水,他是水肿形成的胖。所以用3剂药把它身体十多斤水排出去了,体重就轻了10多斤。
身体水液过多的问题,分成上中下游,用这么几首方基本都搞定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湿气的解决。
体内“湿气”过多,该怎么解决?
湿气是水汽,水汽是怎么形成的?还是回到大自然中,我们都知道,南方多湿,北方相对干燥。为什么会这样?两个原因,第一南方地势低,容易蓄水,也就是水多。第二,南方离赤道近,热比较多,热加在水上就产生湿。
还有,一年四季中,只有长夏季节的湿气最重,为什么呢?
因为在夏秋交接之季,天上很热,地上很多的水,热加上水上面就容易产生湿。
中医有一句行话,叫做:火在水上就生湿。其实,道理很简单,水是液态的,如果没有火,那只会是液态水。只有当上方有热的时候,热照在水上才会形成水蒸气,也就是湿气。
那我们把核心的东西再延伸一下,火在水上则生湿。而我现在想让湿气少一点,该怎么去解决呢?
咱们就是要把这个火往下引,把火引到水里来,湿气的问题就可以完美解决。
至于具体的解决方法,要看湿气在哪里,到底是肺里还是在中焦,还是在下焦。
湿气的位置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关于祛湿的方剂,也是以苓桂术甘汤为主要思路来解决。
 
 
体内“痰”过多该怎么解决
体内痰湿重的人,舌苔厚腻,体重偏胖,肚子大,身体容易油腻,平时痰多,喜欢吃甘肥厚腻的食物,奢睡。
现在这种类型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胖子多痰湿。
中医观念里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脾虚,脾越虚就越容易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胖子还管不住自己嘴巴还想吃这样甘肥厚腻的食物?中医有个说法叫“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就是说,你身体里面缺什么,然后身体的意识告诉你要补什么。
 
痰湿会导致脾虚,身体脾虚之后就会想着要补,,甘肥厚腻的食物也入脾,所以身体想着要吃这些食物。但是,甘甜厚腻的食物又会增加脾的负担,会导致脾更虚,身体的痰湿就更重,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如果你是脾虚的人,又控制不了自己欲望,就会形成肥胖。
 
那咱们就要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化掉体内痰湿,来增强脾胃功能,痰湿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肥胖等其他症状也跟着解决。痰湿是浊阴物质,中医观念里认为浊阴归下窍。意思是说,痰湿这类浊性物质要从下窍排出,从哪里排呢?就是大便小便这些通道里排出来。
 
那到底怎样解决痰湿呢?
推荐的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这类方子。
来简单介绍下二陈汤的方子:
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9g,炙甘草5g。
这个方子非常简单,用半夏配陈皮来燥湿化痰,陈皮还有行气功能。把痰化掉以后,就成了湿气了,再用茯苓把这些湿气渗透到下焦去,从下焦排出。炙甘草用来和中,起佐使药的功能。
 
这个二陈汤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化痰方,温胆汤和茯苓丸也是差不多的结构,都用到了半夏来化痰,用来茯苓来渗湿,思路就基本相同。就是要将体内多余的痰湿从下窍排出。
 
 
在这里要稍微提醒大家一下,针对痰湿体质,如果有明显的痰,要先化痰再祛湿。
道理很简单,因为已经形成了痰,痰是比较浓稠的,应当先把浓稠的痰化掉成为稀薄的湿,也就是先把大块分成小块,再把小块的分解成湿气排出去。
如果你没有前面的分解,直接祛湿的话,那痰就会越来越浓稠,就可能成为燥痰,那这痰就更加不好排出来了。
 
 
痰湿体质,现在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表现出来最明显的就是肥胖症。
我们刚刚谈了重要调理方法,更要知道这个肥胖症是怎么形成的。
在中医看来,体内多余的物质,就是今天跟大家谈的“水湿痰”。
而为什么身体多了这些东西出来?是因为阳不足。阳化气,阴成形。
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我们来看下美国人是怎么吃饭的。在美国餐馆吃饭前,他们都会先上一杯冷饮,喝了冷饮后,再吃主食,而他们的主食多是肉食类食物。
 
我们学过中医的人知道,这冷饮就伤胃阳,胃里没有阳气就没有能量来消化这些肉食。所以,这些吃进去的食物都将阴成形的方式堆积在身体里面。
 
用冰把胃冻住以后,这个胃也不知道饱,吃撑还在塞,所以越吃越多,胃越撑越大。赤脚看得明明白白,美国胖子多就是这样的错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咱们有智慧的中国人就聪明多了,饭前喝汤,喝点热汤把胃阳就养起来了,而且胃里面有汤之后,再吃饭菜就吃不了那么多了,这样就不太容易吃撑。
所以,有智慧的中国人是不太容易成胖子的。当然,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医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也容易成胖子的。
咱们现代很多减肥是存在问题的,用药物减肥,用节食减肥,或者其他伤害正气的行为减肥,这些方式不但减不肥而且会伤害身体。为什么会这样?都是因为咱们很多人不理解肥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实,中医的减肥效果真得特别突出。像赤脚用3剂五苓散瘦身10多斤,你说这效果好不好?当然不是所有的肥胖都用五苓散,五苓散只适合水肿肥胖。
 
其他类型的肥胖,只要对上中医辩证类型,效果都非常不错。以后有机会会来跟大家分享中医减肥的。
 
 
再来谈谈痰湿体质的针灸理疗保健。
湿气重的人,推荐一组穴位:这组穴位叫做“天地人三皇穴”,分别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这三个穴位都是脾经上的穴位,是调理脾虚湿气重的最佳组合穴位了。
 
哪些适合吃,哪些不能吃?
痰湿体质的人,应该吃一些祛湿的,化痰的,行气的食物,适宜吃的有这些:赤小豆,薏苡仁,陈皮,冬瓜,生姜,洋葱,白萝卜,山药等。
 
 
痰湿体质的人,要少吃甘肥油腻,少吃滋阴的食物,少吃寒凉伤阳的食物。道理很简单,身体里已经很多痰湿油脂了,当然要少油。
滋阴的食物就容易生湿,当然也要少吃。
寒凉的食物伤阳,要化掉痰湿这类阴成形的物质是需要阳气的,所以寒凉食物要少吃。
 
好了,上面我们就将痰湿体质的调理跟大家分享这些内容。引起痰湿体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喜欢吃生冷厚腻食物。生冷的食物最容易伤脾阳。寒湿容易在体内堆积,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少了,体内的阴就会堆积。
2、喝啤酒,尤其是冰镇的啤酒。啤酒本身偏寒,在冰箱冰镇后,寒更甚。也是伤脾阳的。中年男子出现啤酒肚,就是喜欢喝啤酒导致的。
 
3、吃多动少。现在是想吃就能吃到,容易吃多,容易吃错;现在的人运动的时间相对偏少。吃多动少是导致肥胖症的最大元凶。
4、久坐。长期久坐,中焦不通,痰湿等有形的病理产物开始在腹部堆积。表现出腹部大。
5、懒床。气虚之人,白天不想起床。卧则伤气,最容易伤的是脾气。所以懒床之人,气虚且肥胖。
 

6、身穿湿衣,湿发就寝。

名医经验:打粉服用五苓散,保肝效果甚佳。

五苓散保肝。五苓散用于保肝,我使用过很多次,现在我经常把它作为一个保肝药使用。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我经常用五苓散。给富人用五苓散,主要是要考虑它要服用方便,我经常打粉之后给病人服用,治疗脂肪肝很好。而且特别关照他们,酒后必服。很多人应酬多,喝酒也多,我叫他们喝过酒之后用调羹调一勺五苓散冲服。按照我的方法,效果很好,很多脂肪肝的病人,原来重度的变成中度,原来中度的变成轻度,血脂不升反降,人也变得轻松了。体重也不会增加。
 
有一些像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我也用,但这个对于农民我用得比较多。中国农民太苦了,患了乙肝,没有钱治,我就给他用五苓散,打成粉。
有黄疸的加茵陈;
有的配上当归芍药散,打成粉让他吃,1个月也就200块钱还不到。
 
 
我们来看一个病案:患者30岁,男性,今年5月份过来看病,来的时候肚子已经凸出来。他告诉我从去年6月份开始,已经两次出现肝功能损害,原因可能是服用美国鱼肝油过多所致。5月份,他的谷丙转氨酶八百多,而且小便黄,希望进行调理。
当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腹泻,左膝关节疼痛,但排除是痛风。我给他用:
白术100g,茯苓100g,猪苓100g,泽泻100g,肉桂50g。打成粉,米粥或白开水冲服
,1次5g,1天2次。
第二次是7月5日过来的,谷丙、谷氨酰胺转移酶都正常了,而且他提到,吃了五苓散之后开始腹泻,耳朵出水,大便出血,但是人很舒服。
 
这非常有意思,按理说五苓散是止泻的,但我们也发现,有些人服用之后会拉肚子,所以这是不是也说明五苓散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呢?
 
白术这味药,我要再说一下,可以用来治疗腹泻,大便干结的情况下,生白术也有通便作用,这个大家知道,有好多老中医擅长使用大量生白术来治疗便秘。
 
还有一个肝硬化腹水患者,52岁,肝病史多年,9月份左眼摘除术后出血不止,检查发现患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当时血小板只有两万九,白细胞也低,红细胞还可以,双下肢轻度浮肿,大便成形,
饮水后感觉水停胃部,
当时我给他用了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
 
*当归五苓散,也是张仲景一个著名的散剂,由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6味药组成,
和五苓散重复的就是白术、茯苓、泽泻。
 
所以两张方我经常合用,在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确实,当归芍药散有比较好的保肝作用。
 
病人用这个方子水煎,吃了之后,感觉这个药很香。这也是我临床发现的,方证相应的前提下,就算是吃黄连,病人也不觉得很苦,吃了之后觉得嘴巴还很清爽;不对证,就算给他用了黄芪、肉桂,病人也会觉得难受。
 
所以病人的口感味觉也是我们判读对证与否的一个标准。上面的病人吃了这个感觉很好,而且牙龈出血也少了,口苦好多了,口里面也生津液了。
 
第四诊来看,脸色也红润了,腹水也消失了,血小板开始上升。
这个病人很有意思,现在还在吃,情况很好。 五苓散保肝的经验,首先是适用于脂肪肝。我建议脂肪肝的治疗,我们就用五苓散打成粉让病人服用,这个最简单,也不要病人吃荷叶、山楂,山楂能消肉食,就真能把脂肪肝吃回来吗?不可能。
还是五苓散,为什么?
 
脂肪肝患者经常拉肚子,脂肪肝患者经常是大肚子,经常容易自汗,脸上油腻腻的,腿有时候还肿,和五苓散证非常相合,而且五苓散证患者大多和喝酒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人经常酗酒,喝酒的人,我们加葛根。

牙疼中药治疗经验
曹毅
1平时爱吃辣椒的,
大便干,
清胃散,清胃饮
2吸了凉气牙疼加重的,
风寒
羌活汤加细辛
或者
川芎茶调散
3见了热气牙疼加重的,
银翘散加石膏,黄连,白芷
4自觉牙齿松软动欲脱落
肾虚
阴虚火旺    知柏地黄丸
阳虚   桂附地黄丸
5感觉患处血脉跳动的
辨证处方
实火加川牛膝
虚火加
肉桂,代赭石,龙骨,牡蛎
6特殊情况
玉女煎
治疗阳明有余,少阴不足
胃火大,牙齿松软

邓铁涛:褥疮溃疡,我用白砂糖就治好了![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把砂糖铺填满溃疡面,并使之稍堆隆起,然后用胶布条叠瓦式封贴好,三五天后,待砂糖溶化,封贴之胶布表面按之出现波动感即可换药,再用砂糖如法敷之,直至溃疡面愈合。

广州市编的 《科技动态》 (1989年22期) 曾刊载 《国外用砂糖治疗术后感染》的信息:“手术后的伤口常常发生肿脓和感染,通常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往往产生副作用,例如菌群失调。法国巴黎比夏医院试用普通砂糖填塞患者创口,已取得明显疗效。……下肢慢性溃疡,长期难以愈合,这是由于下肢血液供给较差所致。有人试用砂糖来覆盖溃疡面,同样也取得很好疗效。”
法国研究人员认为:“砂糖之所以能治好溃疡,是因为糖所造成的高渗压能把创口中细菌的水分吸出,从而使细菌处于脱水状态;糖还可以阻碍细菌接近毗邻的营养物。不过砂糖疗效的这种解释还在争论中。”信息没有注明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他们发现的还是引用别人的经验。其实用单味砂糖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早在60年代末期,我院一位进修学员已作过经验介绍。
我于70年代初期在广东新会县巡回医疗时,已有试用砂糖治愈慢性溃疡一例的经历。患者为生产队长,数月前因高热住院,滴注正肾素渗漏以致下肢慢性溃疡,溃疡在右膝内侧之下,面积约2厘米×2厘米,形如漏斗,已看见大隐静脉,数月未愈。取砂糖满盖溃疡面,外用叠瓦式胶布贴紧,三日后溃疡已变小变浅,再敷一次白砂糖遂愈,时间不过10天。
用砂糖作药治疗溃疡,就我所知起码有一百多年历史。清代名医王清任生活于公元1786~1831年,他的名著《医林改错》就有用砂糖作药的方剂。方名 “木耳散”,本方 “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木耳一两 (焙干研末),白砂糖一两 (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当然,从现在来看,如果一味砂糖有效,似比加木耳更方便。如能进行对照组实验,则结论会更确切些。
据《中药大辞典》木耳条,临床报道用于创面肉芽过剩,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胀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约三四天拆开观察一次,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大量水分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予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可见木耳还有另一作用。
对于白砂糖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缺少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往往半信半疑,他们在使用砂糖外敷溃疡面时,会同时加入抗生素类药,但往往适得其反,愈合过程反而减慢了。慢性溃疡,局部辨证应为虚损之证,主要矛盾在于正气衰败,气血亏虚,复生不能。抗生素治疗,毕竟是攻伐之法,正气受伐,生机不旺,肌肤怎能复生?砂糖之作用,重点不在于抑菌,而在于给溃疡面有一个营养的环境,这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法则,故能生效。
对于慢性溃疡的清创排脓问题,我亦有不同的看法。对慢性溃疡面过度地清洗清刮,脓液是给排掉了,但新生的组织亦会被清掉,创口会再次受损,并存在重复感染的可能,所以我认为,过度的清创排脓是不利于慢性溃疡的愈合的。当然,中医疮疡科有 “成脓勿留” 之说,这是指当疮疡成熟时,脓液已成,则应让其穿溃,将脓液排出,消除肿胀疼痛,有利于脓腔的缩小,使疮疡转愈。但对于慢性溃疡,日久不愈之阴疮,亦有 “脓能生肌”之说。因为此时病证已不是热毒实证,而已转化为虚损之病,治疗重点亦应从攻邪转移到扶正、内托生肌上来。

神农养生宝典
今天 07:31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经方医学最为神奇和可贵的地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可以治疗膝关节积液肿痛;对于腕、肘部的肿痛亦有良效,而却不一定必有积液的存在----换句话讲,我们可以将这个肿痛理解为积液,这其实就是一种诊断思维的灵活运用和思路延伸,亦正是我们作为一名真正可以临床的医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良好的思维特质,我们要有意识的学习和培养自己的这种思维特质;对于渗出性胸膜火我们往往常用小柴胡汤来进行治疗,但是对于积液较多而不易减少时,用小青龙汤却有良好的疗效-----用前方的选方思路是源于胸胁苦满;而用后方则是可以用于“心下有水气”;选方思路的切入点虽不相同,但却均应对了不同的病理生理态势,这一点也正是经方医学最为神奇和可贵的地方。

 

青年中医人
今天 07:35
王渭川老中医介绍带状疱疹特效方,试用几例,效果确实很好,一般3~7天结疤,10天左右痊愈,并能立刻止痛。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此方就是《医宗金鉴》中的二味拔毒散。药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但并未言及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郭永来            青年中医人
今天 11:16
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药简效宏的好处方,使用时用香油调涂也可以,但我的经验不如用凉开水,因为用水涂上干得快,有利于快点结疤,且可以不弄脏衣服。至于用香油还是用凉开水来调药,有时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刚开始,皮肤没有化脓,用凉开水调药,结疤快,好得也快。如果皮肤已经化脓,用凉开水调药往往在皮肤上结成一层厚疤,疤下化脓更加厉害。所以在头几天应该用香油调药,待炎症消退后,脓液渐清,再用凉开水调药,效果才好。——郭永来

 

脏腑用药总结:
一、 心、小肠
补心气:黄芪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炙甘草 五味子
温心阳:肉桂 桂枝 附子 干姜 薤白
补心血:当归 熟地 龙眼肉 酸枣仁 柏子仁 紫河车 阿胶 丹参 夜交藤 桑椹子 淮小麦
养心阴:生地 麦冬 百合 丹参 阿胶 龟板
安心神:茯神 远志 朱砂 酸枣仁 柏子仁 合欢花 夜交藤 琥珀 龙齿 珍珠母 淮小麦
清心热:黄连 栀子 连翘心 竹叶 木通 莲子心 水牛角 玳瑁 牛黄 竹叶卷心 鲜地黄 丹皮 紫草 大青叶
开心窍:石菖蒲 郁金 远志 麝香 苏合香 冰片 安息香 牛黄
养心敛汗:莲须 浮小麦 麻黄根 煅龙骨 煅牡蛎
祛心经瘀血:丹参 红花 桃仁 归尾 赤芍 川芎 三七 降香 蒲黄 郁金 玄胡
温小肠:肉豆蔻 乌药 肉桂
清小肠热:木通 栀子 竹叶 灯芯草 泽泻 车前子 赤小豆 瞿麦 海金沙 冬葵子 滑石 生地 赤茯苓 白茅根 半边莲

二、肝、胆
补肝血:当归 白芍 熟地 何首乌 阿胶 龙眼肉 枸杞子 紫河车 桑椹子 酸枣仁 鸡血藤 黑芝麻
滋肝阴:女贞子 枸杞子 桑椹子 何首乌 白芍 生地 山茱萸 沙苑子 旱莲草 龟板 鳖甲
疏肝气:香附 郁金 柴胡 川楝子 青皮 橘叶 佛手 香橼 绿萼梅 玫瑰花 婆罗子 玄胡 八月札 枸橼 小茴香 刺蒺藜
温肝寒:吴茱萸 肉桂 小茴香 橘核 荔枝核 艾叶 乌药 胡芦巴
散肝经风热:桑叶 黄菊花 刺蒺藜 蔓荆子 谷精草 木贼草
清肝明目:青葙子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夜明砂 秦皮 夏枯草
清肝泻火:龙胆草 夏枯草 栀子 黄连 黄芩 苦丁茶 青黛 大黄 芦荟
平肝潜阳:天麻 钩藤 石决明 代赫石 生石骨 生牡蛎 刺蒺藜 白菊花 珍珠母 磁石 礞石 铁落 山羊角 羚羊角 玳瑁 罗布麻
熄风镇惊:全蝎 蜈蚣 白僵蚕 羚羊角 山羊角 牛黄 胆南星 猴枣 礞石 熊胆 地龙 玳瑁 天麻 钩藤 紫贝母 珍珠 白花蛇 乌梢蛇
清肝熄风:水牛角 牛黄 玳瑁 羚羊角 山羊角 熊胆 钩藤
清热利胆退黄:茵陈 栀子 虎杖 金钱草 郁金 蒲公英 垂盆草 地锦草 大黄
退虚热:银柴胡 青蒿 地骨皮 白薇 胡黄连 鳖甲 秦芄
活血化瘀:川芎 郁金 玄胡 姜黄 三棱 莪术 丹参 乳香 没药 鳖甲 益母草 茜草 鸡血藤 泽兰 红花 桃仁 月季花 五灵脂 穿山甲 王不留行 蒲黄 三七 花蕊石 虎杖 牛膝 土鳖虫 水蛭 虻虫 降香 苏木 自然铜 凌霄花

三、脾、胃
补脾气:黄芪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白术 山药 扁豆 大枣 甘草 饴糖 蜂蜜
健脾利湿:薏苡仁 茯苓
健脾止泻:莲子 芡实
温脾阳:干姜 附子 肉桂 益智仁 高良姜 肉豆蔻 吴茱萸 胡椒 花椒 荜澄茄 丁香 砂仁 白蔻仁
理中气:木香 枳实 枳壳 陈皮 厚朴 沉香 甘松
升中气:黄芪 升麻 柴胡 葛根
祛脾湿:苍术 白术 半夏 厚朴 茯苓 薏苡仁 砂仁 白蔻仁 藿香 佩兰 草果 草豆蔻 扁豆 陈皮
养胃阴:石斛 北沙参 玉竹 西洋参 麦冬 生地 天花粉 鲜芦根 乌梅
清胃火:石膏 寒水石 知母 黄连 黄芩 竹叶 芦根 天花粉 竹茹 大黄
温胃寒:高良姜 生姜 干姜 吴茱萸 丁香 肉桂 胡椒 花椒 丁香 荜拨 荜澄茄 小茴香
降胃逆:旋覆花 代赫石 苏梗 生姜 半夏 陈皮 枇杷叶 竹茹 公丁香 柿蒂 沉香
消食滞:神曲 山楂 麦芽 谷芽 鸡内金 莱菔子

四、肺、小肠
补肺气:黄芪 党参 人参 太子参 甘草 山药 紫河车 蛤蚧
养肺阴:天冬 麦冬 玉竹 黄精 南沙参 阿胶 百合 西洋参 山药 天花粉 冬虫夏草
清肺热:石膏 黄芩 栀子 知母 芦根 鱼腥草 蒲公英 桑白皮 瓜蒌皮 地骨皮 山豆根 射干 马勃 金银花 冬瓜仁 橄榄 金银花 连翘 穿心莲 金荞麦 野菊花
温肺寒:干姜 细辛 麻黄 五味子
通鼻窍:辛夷 白芷 细辛 苍耳子
敛肺止咳:五味子 五倍子 乌梅 罂粟壳 诃子
宣肺气:麻黄 杏仁 桔梗
温化寒痰:半夏 款冬花 紫菀 白前 百部 橘红 白芥子 旋覆花 远志 苏子 天南星
清化热痰:浙贝母 瓜蒌皮 桑白皮 马兜铃 前胡 桔梗 枇杷叶 葶苈子 竹茹 冬瓜仁 竹沥 海蛤壳 浮海石 青黛 猪胆汁
润肺止咳:川贝母 黄精 百合 蜂蜜 饴糖 阿胶 桑叶 南沙参 天冬
降气平喘:麻黄 杏仁 白芥子 苏子 白果 莱菔子 洋金花 砒石 地龙 旋覆花 桔梗 马兜铃 葶苈子 桑白皮 前胡 白前 百部
涩肠止泻:伏龙肝 赤石脂 禹余粮 石榴皮 肉豆蔻 金樱子 罂粟壳 诃子 五味子 五倍子 乌梅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桃仁 瓜蒌仁 杏仁 蜂蜜 黑芝麻 生首乌 肉苁蓉 胡桃肉
泻下逐水: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甘遂 大戟 芫花 巴豆 牵牛子 商陆 千金子
清利大肠湿热:黄连 黄芩 黄柏 白头翁 秦皮 大黄 马齿苋 地榆 槐花 穿心莲

五、肾、膀胱
滋补肾阴:熟地 生地 山茱萸 枸杞子 女贞子 旱莲草 桑椹子 龟板 鳖甲 龟胶 阿胶 石斛 黄精 何首乌 黑芝麻 天冬
温补肾阳:附子 肉桂 鹿茸 鹿角 鹿角胶 鹿角霜 仙茅 淫羊藿 巴戟天 肉苁蓉 胡芦巴 锁阳 补骨脂 杜仲 沙苑子 菟丝子 冬虫夏草 海狗肾 黄狗肾 韭子 阳起石 益智仁 蛤蚧
平补阴阳:沙苑子 菟丝子 覆盆子
温阳止泻:补骨脂 肉豆蔻 益智仁
强筋壮骨:杜仲 续断 狗脊 怀牛膝 桑寄生 补骨脂 五加皮 千年健 石楠叶 虎骨 豹骨
涩精缩尿:金樱子 覆盆子 沙苑子 山药 桑螵蛸 益智仁 五味子 山茱萸
补肾纳气:蛤蚧 五味子 紫河车 胡桃肉 紫石英 补骨脂
利水通淋:茯苓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车前草 冬瓜皮 赤小豆 葫芦 木通 滑石 通草 石苇 萆解 冬葵子 扁蓄 矍麦 海金沙 金钱草

@传统中医药马强
1.寒包火—→大青龙汤;
2.寒包水—→小青龙汤;
3.寒包湿—→麻黄加术汤。

 

著名消化病专家,91岁名老中医姚希贤教授临床经验:乌梅的对幽门螺旋杆菌有特异性作用,效果是最好的,比黄连还好。

乌梅和中调胃、除热生津、杀虫解毒。
悠然长青 : 所以朱元璋传里面爆发瘟疫,用乌梅治好很多百姓,获得民心 ???
 
 

疗疮痈肿毒没有对手的就是金银花 [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广西有一个背部长了一个碗大的疮。医生说赶紧要动手术,然后,他想用中医试试。用120克金银花煮水一次喝。喝了第一天疮本来硬紧变松了,喝了第三天平下去了,喝到十天的时候,气血对流,跟正常一样。他高兴的跳起来说,几十块钱的金银花,让他少挨了几十刀,少用了几千块。
热毒疮痈,身体不管从头到脚哪个地方长疮,只要爆出皮肤表面,就一味金银花配合甘草。用水跟酒各一半煎服。喝下去疮毒就会平掉。一味金银花酒,配合甘草是调味道,甘草本身能解毒。如果乳房疮痈,用金银花配蒲公英相当好。如果肠痈,金银花配红藤、败酱草。
如果痔疮,金银花配地榆、槐花。如果是感冒初起喉咙痛,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
有一患者长了一种脚疮,已经有两三年烂得陷下去,刚开始一两年血肉还是红的,后面变白,怎么办?这时能不能用金银花?能。但是要配伍,金银花要配透脓散,黄芪、当归之类,补气解毒。连吃两个多月,把肉长好了。好高兴,两年多的病用两个多月治好。

单方一味,气死名医——25种单味中药临床新用[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马到成功]中医书友会 李凤山 单味中药因其效宏、简廉、方便,而深受医患欢迎和重视,现综合25种单味中药临床新用,概述如下:
1 马鞭草、西河柳治疗肾炎
董氏以马鞭草治疗小儿急性肾炎10例均愈。方法:取马鞭草,1~5岁15g、6~9岁30g、10~15岁40g,并鸡蛋1个,加水煮沸5min,吃蛋喝汤,1剂/d,5d为1个疗程,继服3个疗程无好转为无效;范氏以西河柳30g加水适量煎至200ml,分2次服,1剂/d,15d为1个疗程,连服2~4个疗程,停用其它药物,治疗急、慢性肾炎多例均获良效。

2 皂荚、槐米治疗乳腺炎
李氏以皂荚治疗急性乳腺炎58例,2~4d均愈。方法:将皂荚焙焦研末,高压灭菌贮瓶,以30%酒精浸湿皂荚粉,纱布包后交替塞入一侧鼻腔,8~12h1次。李氏以槐米15g炒至黄褐色研末,加黄酒与开水各半冲服,取微汗,1次/d,服药期间并用毛巾浸热肥皂水敷患处(已溃者禁用肥皂),治疗急性乳腺炎20余例,多1、2次即愈。

3 何首乌治小儿神经性尿频、高血脂症
夏氏等以何首乌20g水煎频服,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34例,10d治愈32例,无效2例。徐氏以制首乌30g加水300ml煎20min,取汁约150~200ml,分2次服,日1剂,20d为1个疗程,治疗高血脂症32例,1个疗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

4 茅根、绿豆治疗血尿
付氏用鲜白茅根60g,水煎频服,1剂/d,治疗药物性血尿3例,均收到满意效果。刘氏取当年新绿豆200g,浸入300ml冷开水中2h,捣烂,或将绿豆研末,每日早、晚饭后各服20g,勿加热,轻、中度血尿5d显效,重症10~15d收良效(出血不止者除外)。

5 菟丝子、药棉灸治疗带状疱疹
牛氏用菟丝子50~100g,焙干研末,香油调糊状,首次用药前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干燥后涂上药糊,早晚各1次,治疗带状疱疹98例,2~5d均愈,涂药1d即疱疹干涸,皮肤干燥,1~2d痛止。冷氏用药棉灸治疗带状疱疹57例均愈。方法:将药棉作成无洞薄片,覆盖于疱疹上,点燃药棉,一般5cm×10cm为一片,日灸1次,3d可愈。

6 金丝荷叶、柏子仁治疗中耳炎
周氏用鲜金丝荷叶洗净晾干,捣取汁,加适量香油。用药前以双氧水洗净患耳,滴1~2滴药液,每日3~4次,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7例,一般3~5d即愈。宋氏用柏子仁10g,焙干研末,香油调糊状,滴耳3~4次,2次/d,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4例,3~5d均愈,如有发热等并发症予相应治疗。

7 茅根花、胡萝卜治疗鼻衄
徐氏用茅根花7~9g(18岁以下5~6g),加冰糖适量炖服,1次/d,治疗鼻衄多例,一般2~3次即愈,不易复发。一女性,47岁,无诱因常鼻衄,中西医久治不效,予上法,连服2d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苏氏用生胡萝卜5~7个,洗净捣烂取汁,加温10min,每服100~150ml,病重者日服2~3次,连服3~5d,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鼻衄多例均获佳效。

8 苦参、鸭跖茸治疗扁桃体炎
史氏以苦参15g加沸水300ml浸泡频服,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92例,治愈75例,有效13例,均在24~72h体温复常,无效2例。郑氏用鸭跖茸60g(干品30g)浓煎取汁,加冰糖30g,3次/d,吞咽困难者以鲜品绞汁调米醋少许频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12例,2d内均愈。

9 地榆治月经过多,蒲黄治恶露不绝
廖氏用地榆20~40g,食醋300~500ml浸30min,微火煎30~60min,每服10~20ml,3~4次/d,一般1~2d血止,血止后另予施治善后。张氏等以醋适量煮沸后加生蒲黄60g搅拌成糊状,凉后为丸,醋化服,早晚各9g,治疗恶露不绝46例,治愈44例,有效、无效各1例。

10 木贼草治疗脱肛
马氏以木贼草烧存性研末,大便后将药末撒于脱出之肠段上,然后将肠段送回,治疗小儿脱肛3例,均于10d内痊愈。

11 熟地治疗电光性眼炎
陈氏以熟地治疗电光性眼炎,效甚佳。方法:将熟地洗净切成厚约2cm片状,4片即可。同时患者头后仰,将熟地片贴于眼上,约2min换1次,轮流重复使用。

12 蜘蛛治疗高热抽搐
魏氏用活蜘蛛7只罩碗中,倒入少量开水,将其烫死,捣烂,乘温将蜘蛛水灌入患儿口中,1次/d,治疗高热抽搐患儿17例,服1次治愈12例,2次治愈5例,无不良反应。

13 鹿角胶治疗脉结代、心动悸
储氏以鹿角胶每日30g加甜酒蒸后,分2~3次服,治疗2例脉结代、心动悸患者,3~5d内均治愈。

14 生半夏治疗结核性瘘管
程氏用生半夏外治结核性瘘管,屡治屡验。
方法:生半夏10g研末,加面粉适量,用冷开水调制成条状药捻,用前先清洗清创,再将药捻插入瘘管至底部,包扎,隔日换药1次,至愈。

15 珍珠层粉治疗口腔溃疡
唐氏用珍珠层粉1g,每日3次口服,另外以少许珍珠层粉撒于溃疡面上,治疗口腔溃疡13例,用药1d红肿明显减轻,3d内溃疡全部愈合。

16 草决明治疗麦粒肿
王氏以草决明治疗麦粒肿13例均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方法:取草决明30g,加水1000ml煎至400ml,顿服,1剂/d,小儿酌减。

17 蒲公英治“甲亢”术后突眼加重
余氏以蒲公英治“甲亢”术后突眼加重3例均收佳效。
方法:蒲公英60g,水煎液2碗,温服1碗,余1碗乘热熏洗,1剂/d。
甘草是很常用的中药,能调和诸药,有“和事老”“国老”之称谓。张仲景的名方“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中甘草用量较大,其补心气、止泻作用很强,但甘草量大容易引起腹胀、食欲不振等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还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水肿等症。甘草治疗腹泻、心悸等急证需要大剂量才有佳效。遍查古书,先贤未论及减轻甘草水钠潴留的药物。
 

我喜用大量甘草治疗腹泻,甘草药后往往加一味泽泻20~30g,从未出现甘草的副反应。用泽泻解甘草副反应有一段认识过程。我在读硕士研究生时,曾记录于天星老师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生甘草24g、炙甘草24g、泽泻20g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很好。思琢该方中甘草量大近50g,为什么不出现副反应?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不会有此作用,盖只有泽泻了。近十年来经常应用大剂量甘草,后面加20g泽泻,从未出现不适。可见泽泻是甘草副反应的克星。

 

 

 

 

 

 

 

 

《伤寒论》经方精简版[看涨][看涨][看涨][看涨][看涨][看涨][看涨][看涨][看涨]
太阳病
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
伤寒以麻黄汤主之
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伤寒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主之
中风内有火郁,以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伤寒而内有水饮结中上焦,以小青龙汤主之。
表已解而内燥,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汤主之
表退而热结血分,以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主之
太阳坏病
入阳明去路∶
表寒未解,而内有火郁,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表解而内燥,以人参石膏汤主之
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入太阴去路∶
表未解而里湿,以五苓散主之
表解而里阳虚,以甘草干姜汤主之。
表解而里阴虚,以芍药甘草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之,后以桂枝汤主之。
表风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热,以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寒,以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表风未解而里微咳,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表解而里湿,以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表虚而里实,以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里实而宜吐,以栀子浓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香豉汤,栀子甘草汤,栀子生姜汤,随证主之
入少阴去路∶
表虚汗漏,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
里虚恶寒,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里寒有湿,以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主之
里寒有水,以真武汤主之
里虚亡阳,以桂枝甘草汤主之
里寒欲作奔豚,以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里虚亡阳惊狂,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主之
里虚亡阳烦躁,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表解而里阳虚,以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主之。
太阳坏病结胸痞证
结胸证重者,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主之
轻者以小陷胸汤主之
痞证表未解而里虚,以桂枝人参汤主之
表已解而里实,上有热,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表已解而里实,下有寒,以附子泻心汤主之
表解而里有水,以十枣汤主之。
表解而里有寒、有热,以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主之
里湿而便滑,以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里湿而水停,以五苓散主之
表解而里郁,以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里寒而可吐,以瓜蒂散主之。
阳明病
阳明病,太阳经证未罢,中风,仍以桂枝汤主之,伤寒,仍以麻黄汤主之
太阳未解,而将入阳明,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未解,而已入阳明,以葛根汤主之
二阳表未解,而里有郁,以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表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表解而里微实,以小承气汤主之
表解而里大实,以大承气汤主之。
里实而津竭,以密煎导方、猪胆汁方主之。
里实而脾约,以麻仁丸方主之
里实而血瘀,以抵当汤主之
阳明病虚证
阳明虚证,里寒而水盛,以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土虚,以吴茱萸汤主之
里有积湿,以五苓散主之。
里有虚热,以栀子豉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里有湿热,以猪苓汤主之
里有燥热,以白虎汤主之
里有瘀热,以茵陈蒿汤主之
少阳病
少阳经本病,经气郁迫,表里不和,以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经证未罢,而遽入少阳,以柴胡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未解而表实,以麻黄汤主之
少阳病已具而里虚,以小建中汤主之。
太少合病,而自下利,以黄芩汤主之.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实,以大柴胡汤主之
表已解而里热,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妇人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坏病
入阳明去路:里虚而心悸烦,以小建中汤主之
里虚而心动悸,以炙甘草汤主之。
里虚而烦满谵语,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少阳本病未罢,仍以小柴胡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实,仍以大柴胡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热,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入太阴去路:表里未解,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按结胸证,以大陷胸汤主之。痞证,以半夏泻心汤主之
太阴病
太阴病,表寒未解,仍以桂枝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寒急,先以四逆汤主之,后以桂枝汤主之,表已解而里有实寒,以四逆汤主之
里有寒而上有虚热,以黄连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虚,以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表未解而里实,以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表寒郁而内生湿热。以茵陈蒿汤主之。
表湿郁而内生瘀热,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表里俱有瘀热,以栀子柏皮汤主之。
少阴病
少阴病,表里俱寒,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
里寒而水盛,以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土败,以附子汤主之
里热升而咽痛,以甘草汤,桔梗汤主之
里阴逆而咽痛,以半夏散及汤主之。
咽痛而生疮,声不出,以苦酒汤主之
咽痛而胸满心烦,以猪肤汤主之
里寒而土虚,以吴茱萸汤主之
里寒而水泛,以真武汤主之,
里热而有湿,以猪苓汤主之
里热而有郁,以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阳微,以通脉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脉绝,以白通汤主之
里寒而无脉,呕烦,以白通加猪胆汁汤
里寒而下利脓血,以桃花汤主之
里热而液耗,以黄连阿胶汤主之。
里热而水涸,以大承气汤主之
厥阴病
厥阴病,里寒而吐蛔,以乌梅丸主之
表寒而里虚,以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内有积寒,以当归四逆加吴荣萸生姜汤主之
里寒而宜吐,以瓜蒂散主之
里寒而有水,以茯苓甘草汤主之
里寒而厥逆,以四逆汤主之,里寒而阳郁,以通脉四逆汤主之
里寒而上有浮热,以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里寒而上虚,以吴茱萸汤主之
阳回而里热下利,以白头翁汤主之
阳回而里热有燥屎,以小承气汤主之
阳复而里生烦热,以栀子豉汤主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a2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