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
http://club.ntu.edu.tw/~NTUTMC/100-1_lecture/20121011.pdf
p.25
氣的生理功能
4.固攝作用:氣可以保持臟腑器官位置的相對穩定;可統攝血液防止其溢於脈外;控制和調節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固藏精液以防遺精滑泄。
氣不攝血:出血症
氣不攝津:多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
氣不攝精:遺精,滑精
肛腸失固:久瀉,大便失禁,脫肛
心:主血脈
肝:主藏血
脾胃:主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
腎:腎藏精,為生氣之源
3.腎藏精,肝藏血,肝腎精血可互化→肝腎“精血同源”
4.腎陽的溫煦促進脾胃化生水穀精微,進而奉心化赤為血
血的化生與運行必須依賴於氣的作用,所以說,「氣為血帥」,「氣行血自行」。
臨床上遇見血瘀者,不僅要活血,還要行氣;血虛者,不僅要補血,還要補氣,這樣才能氣血調和,恢復健康。
2.血液虧耗、血行異常時,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
氣血的病機
氣鬱、氣滯、氣逆、氣虛、氣陷、氣脫
《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
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1.血的運行→由心所主
2.血的生成及統攝→有賴脾氣的健旺
3.血的貯藏及調節→有賴肝氣的正常
血病的病機,也與氣、津有密切的關係
1.血的運行→由氣推動。
2.血的運行→由津液運載。
唐容川《血證論》對血症的病機及證治有較大貢獻。該書將血瘀所致的多種病症作了歸納,並對其病機進行了探討;結合出血的病機,將止血、消瘀、寧血、補血作為治血四法。
氣血關係
氣以生血,血以養氣;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以運血,血以載氣;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
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
津液
體內正常水液的總稱(除臟腑中的精及運行脈管內的血外),且津液本屬一體,可互相轉化。
例如:胃液、腸液、涕、唾、目淚等
精
先天之精:受于父母,源於父母的生殖之精,構成生命的原始物質。
後天之精:源于飲食水榖,由脾胃所化生,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
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
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
先天之精為後天之精的攝取準備了條件
後天之精為先天之精的充實提供了養料
精的功能
精主閉藏而靜謐於內,其性屬陰。
1.繁衍生命:形體成熟到一定年齡產生“天癸”具有生殖機能而能繁衍後代。
2.濡養
3.化血:精可以化血,為血液生成來源之一。
4.化氣
5.化神:積精才能全神。精虧則神疲,精亡則神散。
6.生髓
回陽否?
http://www.kunwujian.com/?p=1624

附子之藥效是先降壓後升壓回溫。 http://www.kunwujian.com/?p=1650
陰虛內熱原是真寒假熱之假象!根本不是朱丹溪所謂的陰火腎熱,而是腎寒亡陽!



---亡陽脾胃中之濕,並非濕;而是寒。不是薏苡仁、赤小豆、茯苓能除濕對付的。利尿利水只會讓亡陽更惡化!
---命门火弱,不能温熙五脏,身体温度低于常人,脾胃当然会差。
吃附子回陽,能够提升身体的温度,使身体的机能大大提升。
---體溫低,命門無火就會因寒而濕聚。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皆是利濕利水利尿之物,請問對付得了寒?縱然連續長期利水滲濕,火亦不會上升。
---陽光一照射,寒濕自然蒸散。附子之破陰除寒濕猶如日照。
附子逐水回陽補火生火與薏苡仁、赤小豆、茯苓除濕、利水、滲濕之不同
---傷寒論中的薏苡附子散、真武湯、附子湯,以薏苡仁或茯苓與附子相結合,祛寒除濕,根本是錯誤的組方?單用附子方能完全除濕,療治寒濕水氣為患之痺痛、寒飲積聚、手足厥逆及自汗、頭眩、心悸、筋惕肉瞤。因為病因在寒不在濕。
亡陽者飲食禁忌
http://www.kunwujian.com/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1&page=1
http://www.kunwujian.com/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69&page=1
http://www.kunwujian.com/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