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民國56年就開始在食鹽當中添加碘,
衛福部
台灣民眾尿碘濃度偏低比率高達51.2%,
106年7月1日開始實施「包裝食用鹽品之碘標示規定草案」,規定所有的包裝食用鹽品必須於產品包裝上強制標示「碘為必需營養素」,
並於包裝上標明有加碘或未加碘,

雲濤在北
5-17 08:42
林治波:往食用盐里强制加碘,是一个很蹊跷的事。
1. 现在的人,不缺乏营养,缺碘之人很少,为什么要普遍加碘?不缺碘而强制加碘,会得各种碘源性疾病。
2. 碘的重要作用,是绝育,我国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普遍食用加碘盐。
3. 如要克服缺碘的症状,应添加碘化钾,而实际上我国食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是对健康有害的。
4. 结论:缺碘者,应补碘,补碘化钾;不缺碘者,不应补碘,补则得病;碘酸钾,无论缺碘与否,都不应该服用,添加碘酸钾的食用盐是毒盐。
卫健委、盐业管理局,难道不知道这些常识吗?(2024/05/17)
(網友)
海边不少教师因为碘超标而生了甲亢
这事本质是被渗透。幕后是洛克菲勒财团操控的世界人口削减计划,尤其针对中国。所谓的专家连当白手套都没资格。
最明显的破绽就是加碘、抗结剂的盐便宜,无添加的反而贵。这不符合常识啊。为什么呢?实际就是要不明真相的人多吃多用啊。
这是时代的产物,以前缺碘需要补,后来补起来了,出台这个政策的人没了,所以没有人叫停。现在需要的就是有叫停权利的领导出来说话,虽然事实是很多厂家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还有(食鹽)抗凝结剂,这玩意更毒
心靈的春天1130807 中壢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郭葉璘醫師(鹽巴攝取不同概念)-衛福部桃園醫院放射線科梁庭繼醫師(談生物能量共震概念3)-醫療(肩膀疼痛未必是五十肩可能旋轉肌袖破裂)
(2:20 - ) 官方的每日食鹽建議攝取量過低,低到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
科學文獻~ 高血壓患者食鹽攝取量, 可10-15g/ 每日
(10:50 - )
科學文獻~ 一般人食鹽攝取量,可10-22.5g / 每日
美英韓跨國研究:鹽可讓癌細胞凋亡
華視 - 2014年8月14日 上午6:00
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研發出一種新技術,透過「合成離子轉運體」,把氯送入細胞膜內,氯與癌細胞相互作用之後,即可引發細胞自我毀滅的「細胞凋亡」過程,輕鬆摧毀癌細胞 … 詳全文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8819
4.鹽分與其他礦物質──想提振鬥志時就吃點鹽分吧。鹽分是刺激交感神經的代表性礦物質。想要放鬆的時候,則要攝取鎂或鉀等礦物質。
http://tw.news.yahoo.com/丹麥研究-低鹽-有害心臟健康-213000847.html
http://chinesemedicine.nidbox.com/diary/read/7001800
精製鹽的鹹度只有天然海鹽的四分之三,
這四分之一的差異,卻是少了十六種人體循環運作所必須的礦物質。
http://www.wretch.cc/blog/beelin/7690253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662
---甲狀腺荷爾蒙的原料是碘,碘匱乏通常是發生在內陸地區,這就是為何當初政府會在精鹽裡加碘的原因。但是,因為精鹽經加工手續後,碘和其他所有的礦物質都被抽離,只剩下鈉。但很多研究證明,這樣單獨在精鹽裡加碘,能消除大脖子,卻大大的增加了其他的甲狀腺問題。
脖子變大,是甲亢還是癌症?
「有甲狀腺腫的人的確愈來愈多,」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張天鈞秀出台大醫院近五年甲狀腺檢查的統計資料,發現甲狀腺腫大的病人翻了一倍,而且腫大的情況愈來愈嚴重,體積大了1.5倍。
全民補碘下的甲狀腺陰影 (原創 2009)南都周刊記者·陳鳴、許十文、單崇山 浙江、廣東、北京報道
http://ndzk.blog.hexun.com.tw/35754958_d.html
最好的食鹽,還是天然日曬的天日海鹽,再來是以岩礦開採出來的岩鹽,次之是以鍋釜加熱煮去海水,至於電透析法製鹽,則是不予以考慮,
但是現今的市面上,電透析鹽以低價獲得了絕大多數的佔有率,而鹽的好壞差別的主要原因在於,天日鹽以太陽曝曬的方式,用太陽的能量單獨除掉海水之中屬於較寒的部分,也就是水,但是仍然維持了水性,也就是鹽與水的高度親和力,所以天日鹽在體內能夠去除組織之中不容易代謝掉的多餘的水分,反而讓身體不容易水腫,減輕腎在運作上的負擔,但是如果海水透過今日普遍的電透析法來去除水分,過度的精製則會使鹽體呈現「燥」的傾向,並且同時去除掉看來似乎無關緊要的多種微量元素,也就是去除了「鹽」的「水」性,成為一種極為堅硬的「金」的性質,和體內的水反而不親和,更容易造成體內水分聚集的傾向,因此容易使身體水腫,增加腎的負擔,至於不結塊的海鹽,經常是添加了抗凝結劑的結果,這對於體內來說,抗凝結劑同樣會消除海鹽在體內去除濕氣的功能,結果,一口由電透析法生產之後又添加了抗凝劑的鹽巴吃進肚裡,除了有鹹味,恐怕沒剩下多少健康方面的價值,甚至成為今天許多所謂「文明病」的禍端,只是這個罪名,最後卻由天日鹽與岩鹽來承擔,實在莫名。
http://cgfull.blogspot.tw/2011/07/blog-post_19.html
18.精製鹽含鈉量過高,會使交感神經占優勢; 海鹽有鎂、鈣、鉀等,可以讓副交感神經占優勢。
http://cgfull.blogspot.tw/2011/07/blog-post_13.html
鹽巴才能讓血液把肝臟分解的毒素帶進腎臟...過濾並且排出體外...
其實...只要你還會流汗...根本就不用擔心會攝取太多的鹽巴... 因為如果腎臟用不掉...多餘的鹽巴會從毛細孔排出去... 成人一天平均要攝取9~12公克的鹽巴才夠... 要是你身上流出的汗一點都不鹹.... 那...你應該是和急診室的醫師和護士蠻熟的才對...^o^!! 而且他們救你的方法常常是餵你的身體吃鹽巴... 只不過他們是用針頭餵...
飲水依身體的感覺決定...想喝才喝... 不要為了什麼排毒的理由勉強自己喝下多少水... 看看自己的舌苔是否很厚...舌苔厚表示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了... 多喝水只是增加心臟和身體的負擔... 並不是喝多就會排多....
http://cgfull.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6.html
鹽巴的攝取若不夠很容易脹氣...便秘...沒元氣...
美專家:吃鹽太少可能無益健康 2013.05.15.
http://tw.news.yahoo.com/美專家-吃鹽太少可能無益健康-061224381.html
(路透華盛頓14日電)美國獨立衛生專家小組今天表示,專家多年來都呼籲,心臟疾病高風險的美國人必須大幅減少鹽份攝取,但這些人事實上可能無法從極端低的鈉攝取量獲益,甚至可能受到傷害。
具影響力的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OM)向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官員提出報告,內容檢視鹽份攝取與健康關連的最新數據。
儘管專家呼籲非裔、糖尿病患以及其他較可能罹患心臟問題的族群必須大幅減少鹽份攝取,然而IOM報告顯示,關於低鹽飲食有益的證據有限,此外,鹽份攝取太少也可能增加罹患心臟問題的風險。
這份最新資料提出質疑的是,中風或心臟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是否真的應該聽從政府建議,將日常鹽份攝取量降至1500毫克。
IOM主席、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公衛教授斯楚姆(Brian Strom)表示,目前已知「從極高鹽份攝取量降至中度攝取量」有益健康,這份研究支持這種說法。
斯楚姆說:「但是研究也指出,鹽份攝取量太少可能真的會增加罹患某些疾病的風險。」其中包括心臟疾病。
儘管如此,IOM表示,美國人的鹽份攝取量還是太高。聯邦衛生指南建議的健康成人每日攝取量不得超過2300毫克,但美國人平均一天攝取量約為3400毫克。中央社(翻譯)
(印度)黑鹽
---對腸胃脹氣,胃灼熱,消化系統,高血壓,眼睛視力更有明顯幫助。 我看到有人拿黑鹽入浴,似乎有溫泉浴的效果。 印度醫學阿育吠陀中說它有療效,
(43)點偏紫黑紫黑色的。 乾燥的時候硫磺味不明顯,等到它溶在水裡,陽明山的fu就跑出來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35523b0101iryq.html
中国中年以上年龄段的人都应该知道《白毛女》的故事,不吃盐会使得头发变白这个常识是深入人心的,
中医理论“咸入肾”,
咸味食物或药物主要有三种来源:
动物类:65%左右的咸味药物都是源自动物药,如鹿茸、白花蛇、紫河车、羚羊角、地龙、桑螵蛸、蛤蚧、全蝎、蜈蚣、土元、水蛭等。实际上,动物的体液为咸味,所以动物的肉是咸的不止上面那些入药的动物,例如猪肉、羊肉和牛肉等。
海产品:海洋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海水中,故其多为咸寒之品。如龟板、鳖甲、海马、海藻、海带、海浮石、海蛤壳、珍珠母、牡蛎、石决明等。实际上,所有的海中生长的动物和植物都是咸的,因为海水是咸的嘛。
植物类:有少量的植物也属于咸味,如肉苁蓉、龙血竭、玄参、慈姑等。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即人身的骨骼都与肾的功能相关。肾主水,以阳开阴合来维持人体水液平衡;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气充沛则骨坚齿固,脑充发荣;肾主纳气,气根于肾而归于肺,故肾气之摄纳有助于肺气之肃降;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阴阳平衡;肾属火,脾属土,肾阳的温煦能助脾之健运;肾又属水,而肝属木,肾水充足则肝木得养,肾脉络膀胱,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之蒸腾可助膀胱之气化,而利水液之代谢。
北方人的骨骼发育比较好,长得高与吃盐多有很大关系?
食盐抑制慢性炎症
有炎症的人有几个症状,
1.不喜欢吃酸的东西,咸的东西中和酸,这个是常识。
2.有炎症的人就是有虚火,
如果食材不能掌控,我建議把重點放在食物組合上。你就要吃得更均衡,其他的部分,身體就有機制幫你調回來。
想吃巧克力是缺鎂
我剛從台灣回來腎上腺處於機能減退狀態,腎上腺這種情況時,會很不需要鹽份,吃什麼都嫌太鹹,那陣子做菜都要請家人嚐。當它亢進時則相反,這樣的人會超想吃鹽。那是因為腎上腺是管保鈉排鉀的工作,鈉就是鹽,沒調整好,就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是腎上腺調整時必經的過程,一下太亢進一下太機退。
關於鈉鹽攝取
這兩天的健康新聞不斷提到<2015 台灣高血壓指引>
內容呼籲高血壓的飲食調整是減鹽 而非無鹽
不過到底該怎麼減鹽?
細節部分則是說得有點含糊
於是找到這篇內容精簡的文章(http://drdjp.blogspot.tw/2015/01/guideline-2015.html)
請注意
鈉離子在每種鹽巴裡的比重不同
合理相信 這裡提的食鹽是含鈉比重相當高的精鹽
所以若是含鈉比重較低的海鹽等等
就可以食用更多
這僅僅是從鈉離子角度著眼
不談海鹽其實較精鹽更能平衡電解質
可容許食用的程度會高更多
國外研究證實
每天攝取鈉少於2克 大幅提高心肌梗塞、死亡的風險
台大醫院在金山地區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
如果每天鈉攝取量低於2.3克 反而容易罹患高血壓
另外還有提及一些低血鈉的表現
依上述比例換算
一天不得少於5-6公克的精鹽
就算一半鈉鹽來自食物本身及其他調味料
只要調味料不要太過火
一天最少也要吃3公克的精鹽
而且這已是最低底限
若從建議的最高限度10克來談
假設一半的鈉鹽來自其他地方
一天最少需要另外攝取5克精鹽
或者更多的海鹽
您真的吃到那麼多了嗎?
而再怎麼辛苦減鹽
每天下降1克鈉(約等於2-3克精鹽)
估計約下降收縮壓2.5mmHg
二點五!!!!真的不是太多
而且又不能完全無鹽
即使從最高限度(4克鈉)降到最低限度(2克鈉)
最多也不過能降收縮壓約5mmHg
舒張壓能降的就更少
還要冒著萬一限制過度就可能造成其他問題的風險
光是一個鈉離子的數字遊戲
就存在許多讓人玩味之處啊!
3年沒吃過鹽 80歲嬤險送命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60882015-02-14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高血壓的患者應控制鹽分的攝取,但完全不吃鹽,卻可能危及性命。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昨天共同公布《2015年新版高血壓指引》,指引當中強調,高血壓患者應保持「低鹽飲食」,而非「無鹽飲食」。無鹽飲食反而增加高血壓風險,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指引的撰寫委員會主席、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曾遇過一名80歲老婦,出現頭昏、意識不清的症狀送醫急診,發現血液中鈉含量極低,原來家人為使老婦保持飲食清淡,已3年沒讓她吃鹽,使她產生低血鈉,如果沒有即時治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江晨恩強調,雖然少鹽、少油的飲食有益健康,但完全不吃鹽,反而有害健康。
每天鈉攝取少於2.3克 易高血壓
台大醫院一項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如果每天鈉攝取少於2.3克,反而容易高血壓;國外研究也證實每天鈉攝取少於2克,會增加心肌梗塞和死亡的風險。
高血壓患者一天宜攝取5克的鹽
新版高血壓指引中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天攝取2克的鈉,等於5克的鹽。不過,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台大心臟科醫師王宗道強調,高血壓孕婦不要採取低鈉飲食,因為低鈉會降低「體液量」,使經由母體輸往胎兒的「灌流量」變差,可能導致胎兒營養不良。
王宗道也指出,國內高血壓患者只有4成長期規律的服藥,不但不利於血壓控制,也浪費藥品。
他表示,除了低鈉飲食和按時服藥,患者也應遵循「722」的量血壓原則,一週7天,一天兩次(早起和睡眠),一次間隔一分鐘量2回,再將數值平均,才能有助於醫師掌控藥量和服藥時間。
前年起,歐美醫界陸續建議放寬血壓控制標準,由原本的130/80毫米汞柱,放寬成為140/90毫米汞柱,此舉引起了世界高血壓專家廣泛的議論,許多專家不認同此觀點,認為血壓太高將會增加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中風的病例將會大幅增加。
《2015年新版高血壓指引》指出,「糖尿病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患」、「有蛋白尿的慢性腎病變患者」和「服用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的心房顫動患者」,此四大類病患建議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其他患者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