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0444
只用降壓藥,找死—高血壓革命:根源之道

還會壓抑免疫系統、攻擊大腦、滋養癌症!?
「糖」竟然比毒品更容易上癮!?
訴求健康的營養飲品,糖份竟比可樂還要高?
糖不僅會轉成脂肪,還會刺激食慾,讓你越吃越多、胖上加胖?
標榜「無糖」的甜食、飲料,其實只是加了別種名字的糖,對身體一樣有害?
知道糖如何破壞免疫系統、體內平衡,導致各種急性、慢性疾病的發生
肥胖:越來越肥的美國
低血糖症:血糖低不代表要多吃糖
低血糖症和糖有關連嗎
代謝症候群:
失智症:會腐蝕牙齒,也會腐蝕大腦
癌症:失控的嗜糖細胞
癲癇:糖的攻擊

糖可能增加肝臟的脂肪量。
糖可能會讓腎臟變大並產生病變。
Cannon,一八七一∼一九四五)在他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傑作《身體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Body)一書中創造的。
病人和一般人的差別,就在於取得並維持體內平衡的能力不一樣。病人不容易保持體內平衡,而當人體持續一段時間無法維持體內平衡時,就會生病。
人體內有很多系統有助於調節體內平衡。會釋放激素到血液中的內分泌系統,就是主要的調節器。胰腺、腎上腺、男女性腺、下丘腦腺、腦垂體腺、甲狀腺等都是主要的內分泌腺。這些腺體都會在血液中釋放激素,幫助調節體內平衡。
人體吸收糖時,第一個受影響的是胰腺。糖被吸收後,血糖濃度會增加,胰腺就會分泌胰島素,主要的目的是要讓血糖濃度下降,回到平衡狀態。如果我們吃下的糖多過胰腺能處理的量,就會把胰腺累壞,導致它分泌太多或太少的胰島素。胰腺分泌太多胰島素,血液就會得不到足夠的糖分,引起低血糖症。另一方面,要是胰腺分泌的胰島素不夠,血液就會吸收太多糖,進而引發高血糖或糖尿病。
所有腺體都是交互作用的。胰腺手忙腳亂時,其他腺體就會來幫忙,於是也開始分泌過多或過少的激素進入血液中,試圖重新回復體內平衡。這有可能讓整個內分泌系統失調,導致某些腺體失去作用。

糖會壓抑免疫系統,減少噬菌細胞(強大的免疫功能所需要的白血球細胞,會吃掉有害的細菌)的數量,也因此降低身體對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人體的血液組成必須保持平衡,我們才能維持體內平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血液中的元素會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隨時自我調整,其中一個元素就是葡萄糖。因此,吃太多糖就是導致身體的化學作用紊亂,讓體內平衡失序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是一種酸性食物,吃太多糖,我們的身體就會變成酸性。但是人體並不喜歡這種酸性狀態,所以會從血液中抽取礦物質(例如鈣、鎂、磷等),試圖再變回鹼性,再度恢復並維持體內平衡。
醫生通常不會在人吃糖前後檢查這個人血液中完整的化學成分。只要這樣檢查一下,醫生就會發現礦物質會隨之增加或降低,並改變彼此作用的關係。
糖會讓人體失衡
我把這一章的重點放在糖上,不過生活中還有很多因素會導致體內平衡失常,其中一個就是情緒。因此,心情不好、生氣或焦慮都可能會影響到身體的化學平衡,進而導致跟糖吃太多一樣的後果。20,21
不過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還是糖,純粹是因為我們吃糖已經吃到超出身體可以處理的量了。
我們吃糖時,身體只會用一種方式來反應,那就是在每一次被糖攻擊之後,重新調整,努力讓自己恢復平衡。這項重新取得平衡的動作,會把礦物質從原本需要的地方叫出來,也因此擾亂身體的化學作用,最後讓我們生病。想想看,我們到底吃了多少的糖?人體根本就沒有那樣的消化機制,可以處理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那一大堆糖。
我們每吃一次糖、每生氣一次,就是把自己往生病的路上推進一步。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對身體做了什麼,因為體內平衡並不是一項容易檢測的狀態。不過對你而言,情況不同了,因為現在有更多資訊可供查詢,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檢查得知自己是否體內平衡、酸鹼值是否平衡,以及尿中的鈣是否過量。維持體內平衡,身體就會自行修復並維持健康。
結論
如你所見,身體就像個交響樂團。在交響樂團中,各樂部必須和諧配合,而在身體裡,每一個部分也必須和諧,身體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就像每個交響樂團都有個領頭的指揮一樣,你就是身體的指揮。你決定自己的飲食、思想、言語、感覺與行為—這些行動都會影響到身體的化學作用。
吃糖過量有害健康 美專家籲各國管制 2012.02.02.
http://www.hantangtcm.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950
果糖影響飢餓感的線索
http://nutrinote.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5.html Jan.2,2013
這個新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Fructose vs Glucose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555133
---在喝完添加葡萄糖的飲料後,隨著葡萄糖與胰島素濃度增加,身體似乎能辨識並對額外的卡路里做出減少飢餓感的反應,而且葡萄糖的作用明顯比果糖強。下視丘的活動也慢下來,這個區域活躍會刺激食慾。
反之,在喝完添加果糖的飲料後,下視丘持續活躍。胰島素稍微增加,喝果糖的受試者們說覺得更餓了。而其他如飢餓素(ghrelin)與瘦體素(leptin) 等調控飢餓有關的荷爾蒙,不管攝取的是哪一種糖都沒有什麼變化。
Sherwin 醫師說:「我們吃東西的時候,身體能辨識吃下的是什麼食物,最後大腦會嘗試調整我們的身體需要多少卡路里與脂肪,並維持平衡好讓我們不會吃太多或是吃太少。」
果糖似乎會打亂這個平衡機制,只是研究者們還不知道原因為何。
喝汽水有害健康 器官肥大恐中毒
http://www.hantangtcm.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956
---喝一般汽水的人,在肝臟、骨骼等器官內,多了許多對人體有害的隱藏性脂肪,也就是說,器官會因此變得肥大,即使改喝低卡可樂,內含的人工甜味劑,也可能導致腦細胞受損。
許多汽水都在成分中,添加了具有毒性的「溴化植物油」,讓味道喝起來更好,但這種物質卻可能導致飲用者皮膚和記憶受損,甚至發生神經異常的中毒症狀;專家指出,汽水中常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但原料多為基因改造的農產品,這些食物對健康的長期影響,還不得而知,但把汽水喝下肚,等於自己也成了實驗室的白老鼠。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43905
我們不再認為自己是自然裡的一分子了。我們早已習慣明亮的光線、乾淨的角落、美味的食物,還有冷氣。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地與自然脫鉤。從自然脫離,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些好處;當然,更有一些壞處。我們行動自如,但跑得沒那麼快了;我們得以直立行走,但背也開始痛了。
「殺死細菌!殺光寄生蟲!」之後,人類必定將更不健康。我們頂多告訴人們說「在文明世界裡,腸道的寄生蟲已清光了,可是,免疫系統的發展過程需要寄生蟲,這又該怎麼辦?」我們要是總把寄生蟲當成是敵國外患,當思「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之警句。
我們正面臨著物種遺失,生物多樣性急速減損的問題,保育和永續已是這一代文明人的基本素養了。可是當你問到在生物多樣性保育這張大傘下,細菌、真菌,原生生物和寄生蟲的「保育」觀念建構在那一個角落裡時,卻沒幾個人答得上來。
長年投身於對抗相關疾病的基礎醫學家或臨床醫學家,一方面廣泛使用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抗生素,以及望著四周定期消毒滅菌的「文明空間」與其中充斥叮嚀民眾勤勞洗手的標語時,另一方面卻隱約感到哪裡不大對勁。而在苦尋不得治本的解藥後,他們決定從解謎著手。
其中一位解謎的科學家是喬.溫史達克(Joel Weinstock),他因受邀參與編輯審核一本有關寄生蟲與宿主的著作,而意外地對腸道發炎醫藥學的「本行」有了一個靈光乍現的新點子。主流的病原理論認為人類罹病是因為新品種的病原體入侵身體所致,但溫史達克從截然對立的角度思考:「疾病或許反而是起因於現代人將其他生物消滅得過於徹底所致。」就腸道而言,被消滅過度徹底的是寄生蟲與細菌;就人體內外的其他部分而言,被消滅過度徹底的物種更是不計其數、「多采多姿」。
身為提倡消滅飲用乳及食物細菌(巴氏殺菌法)之微生物學研究先驅巴斯德(Louis Pasteur)本人也相信微生物與人體之間是相依相存的;他認為缺少了共享演化歷史的微生物,人類將無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