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八卦象數療法~
不可思議的八卦象數療法~ 李山玉中醫師 張广苓(張廣苓)老師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pixnet.net)
YOUTUBE
张广苓老师访谈 | 亲身体验象数的奇迹,从瘫痪里站了起来 - YouTube
源於易經,基於中醫,效於氣場。簡易又深奧。該療法"通過默念象數配方調解陰陽平衡以達到療疾健身的目的"------ 李山玉中醫師
(下圖) 2018版 ?
以下轉載自 微信公眾號20KM徒步禅
【养生】张广苓
~象数小妙招:股骨頭壞死
“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學員股骨頭壞死,每次聽課都拄著雙拐來,聽課一年後,已經不用拐杖了,並且能夠自己連續行走40多分鐘。
股骨頭壞死,可以用健康象數:7200 · 6000 · 5400來改善。
股骨頭壞死一定要用4500或500, 用 "4" 來調肝血,營養股骨頭,慢慢就能改善。
第一組要用 2,氣行血行,氣不到,血也到不了那裏,7200、8200都可以。
中間一組要用 6000,腎主骨,補腎用 6。壞死處一定冷,氣血不和,三個0可補腎陽。
希望大家都能學會自己配健康象數,掌握了原理配數就不難。”
2014 視頻
0016象数文化健康讲座第16讲 张广苓2014.avi-教育-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优酷 (youku.com)..
jt叔叔谭杰中伤寒论慢慢教96-07-055-6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双侧股骨头坏死,这个2味药的方子,拨开乌云见日出
大家好,我是洛阳正骨医院的叶进主任,最近有很多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都是因为不想手术,选择咱们传统中医的疗法治疗,效果却不断传来喜讯,从不疼了,能走了,到股骨头坏死的片子上看形态也变好了,这都是临场的真实案例。
我刚开始坐诊时,遇到一名患者,双侧股骨头坏死,行走困难,并且左腿疼痛特别严重,患者休息不好,腿部肌肉有明显的萎缩迹象,晚上会不停的抽筋,患者疼痛难忍,就去医院治疗。
医院确诊了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建议手术,患者之前有手术经历,比较抵触,于是朋友介绍找到我,让我试一试。
当时辨证患者阴血不足,就开了八珍汤,加了一些延胡索,木瓜、牛膝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止疼的药,结果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患者右腿之前疼痛,这次不疼了,但是左腿疼的厉害了。
当时就想方子肯定没问题,患者此前曾出现两侧疼痛,现虽轻度疼痛已有所减轻,但重度疼痛却有所加剧,这应该是邪盛正衰,不能救急。缓急止疼,急则治标,给患者使用了芍药甘草汤,也被后世称为去杖汤,当时就感觉这个方子对,芍药开了60g一副药,炙甘草开了30g,患者领取药方时稍显疑虑,我则安慰其先行服用。
经过一周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便明显减轻,夜间抽筋症状消失。随后,根据病情调整了仙方活命饮和保元汤的合方。经过三个疗程治疗,患者基本恢复正常。为确保治疗效果持久,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复发可能,但患者因双腿已恢复正常粗细,未进行检查,也未再复诊。据此推测,患者可能已得到较为彻底的治愈。
后来我自己体会,虽患者阴血不足,但是八珍汤补血能力强,也有活血,引血下行的药,但是对于股骨头坏死这种重症侧的疼痛,往往缓不能救急,反而会增瘀滞,后用仲景的芍药甘草汤,虽然只有两味药,但是芍药能破血,能酸敛,甘草可缓急止痛,所以能迅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以达到揉肝养筋的目的。
这个方子适合阴虚血少,筋脉失养缺血的疼痛,很多股骨头坏死,有湿热偏重等情况的这个方子是达不到很好效果的,所以,大家不要盲目去试药,中医讲一人一方,用药的时候,一定听从医生叮嘱。

论曲直汤,落脚点是肝虚腿疼、肝虚腿烦,肝虚腿无力、肝虚腰背疼等,张锡纯言“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
肝虚失眠:酸枣仁汤合曲直汤;不安腿综合征,肝虚腿烦者,常用酸枣仁汤。
曲直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当时患者坐轮椅就诊,察色按脉后处方:山萸肉60g 生黄芪20g 巴戟天20g 知母12g 当归15g 丹参15g 乳香6g 没药6g。复诊时调整乳香、没药(因为口感差),以川芎12g代替,守方治疗2月余,患者能不借助轮椅自行活动。(柳红良)
【處方】 萸肉30克(去淨核)知母18克 生明乳香9克 生明沒藥9克 當歸9克 丹參9克
【功效與作用】 治肝虛腿疼,左部脈微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服藥數劑後,左脈仍不起者,可加續斷9克,或再加生黃耆9克以助氣分;覺涼者,可減知母。
【摘錄】 《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

不當使用激素(類固醇)、外傷(車禍撞擊、高處墜落、運動傷害)、酗酒、幼兒學走路時摔倒、幼兒練武術、學舞蹈等時意外受傷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指股骨頭 細胞失養壞死,因而軟化塌陷,造成整個髖關節破壞的一種疾病。是台灣地區青壯年最常見的髖關節疾病,男女的比例約是四比一 ...
(由於在發生嚴重關節破壞之前病人通常只有一些輕微症狀,例如輕微髖關節疼痛、鼠蹊部酸痛、或膝關節酸痛,同時伴有輕微跛行現象,而這種症狀並非持續不斷,常可利 用休息或一些藥物來緩解,
因此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時機,待發生嚴重之股骨 頭變形或關節破壞. . . . . . )
本人十八,刚确诊股骨头坏死,有多少人跟我差不多大?_股骨头坏死吧_百度贴吧
(11樓) 说的很对,我已经17年了.还能走一小段路,现在也不疼了.每天跪坐,踩棍子,敲打。还干家务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康專家)趙之心老師視頻
髋关节健康(鍛鍊法)
1.類固醇
2.酗酒(白酒)
3.外傷
4.不明原因. . . .. 傷精
高雄長庚醫院 震波治療股骨壞死效果好 - 大紀元 2007.
台灣每年置放人工髖關節病患約一萬五千人,一半是壞死症,另一半是髖關節退化。髖關節股骨頭缺血壞死症可分成四級,施行傳統減壓補骨術的病患中百分之三十,最後需置放人工髖關節;施行新療法,一、二級病患百分之九十會痊癒,三級病患百分之五十痊癒,未痊癒者到最後與四級病患都需置放人工髖關節。
他表示,體外震波治療髖關節股骨缺血性壞死症,震波改善骨頭及週邊血液循環,促使骨頭血管增生、生骨細胞增加,導致組織增生。
二十五歲吳姓男子於2005年罹患急性腎臟炎,醫院使用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壞死,走路時疼痛,同年六月間醫院使用震波器治療,現在已能行走。
去年大學畢業的葉姓女子在高一下學期被診斷感染紅斑性狼瘡,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四年半前發現雙腳不舒服,醫院診斷出髖關節股骨頭壞死,病症逐漸惡化,雙腳疼痛,半年後以體外震波器治療,現在可以正常行走。
王清貞表示,SARS大流行期間,台北三位護士及一位護士的先生服用大量類固醇也罹患股骨頭壞死症,也使用體外震波術治癒。
接受體外震波治療病患需接受局部麻醉,治療後有瘀青、紅腫,但一、兩天後消失。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4000010KK10293
----------------------------發現右大腿旁的骨頭有突出來〈好像叫大轉子骨〉之後馬上去看醫生~醫生是說我是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算很嚴重了~是因為骨頭塌了所以大轉子骨才會突出來
-----------------震波只治療很初期的症狀~~而且很多人做過好像都不好
高雄我去過了~另一位醫生說震波對附近的血管是否有傷害目前還不清楚---------------------------------------
刘欢曾患股骨头坏死 揭明星的可怕疾病 - 台湾频道 - 新华网
《中国好声音》正在热播,中国流行乐坛一哥刘欢老师称:“我是2009年年初在美国时发现,并于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右腿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创伤是主要病因。”
刘欢还回忆了病发的前后经过:“最早是在准备2004年北京个人演唱会前的体能训练时因受伤首次发作。因为当时还没有听说过这种病,再加上不到半个月右腿就恢复了,所以完全没有在意。直到这次在家进行负重劳动时再次受伤。
”2010年4月中旬,刘欢在北医三院骨外科进行了右腿“髋关节置换术”,
据报道,由于常年拍摄过度劳累,斯琴高娃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目前已经接受了多次手术.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7年春节期间,斯琴高娃腿伤再度复发,不但疼痛难忍,连行走都十分困难.
即便如此,斯琴高娃没有按照医生嘱咐卧床静养,而是坚持完成工作,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数情况下股骨头坏死与外伤有关,外伤性因素为机械性及生物学因素等引起,以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髋关节脱位等最为常见
曾经在年轻时摔折过腿的斯琴高娃如今落下严重的后遗症,髋关节已严重劳损,
2016年12月28日 - 标签: 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腿疾严重行走不便 获双人搀扶
---------------------------
彈響髖是局部肌肉已纖維化,所以在進行治療的療程須要較長的時間,患者須有耐心及恆心做持續的治療。 ...
彈響髖的形成 常因股骨大轉子與附近肌肉的長期摩擦而導致肌肉纖維化,當髖關節在做曲伸、行走的活動時,纖維化的肌肉束與股骨大轉子磨擦而出現嵌頓彈響聲。 「髂脛束肌慢性勞損」又稱彈響髖、彈撥腿,在女性身上比較容易發生。
熱愛慢跑的人請注意!如果髖關節外側處有喀拉的響聲,小心罹患「彈響髖」(俗稱喀拉腿)!或是有的人在上下樓梯會發現髖關節外側處有喀拉的響聲,還合併有疼痛緊繃感。復健專科醫師呼籲,喜愛慢跑的朋友,要先進行伸展運動。
所謂「彈響髖」係指在髖關節過度活動或扭傷後,造成局部組織充血或水腫,增生變厚,而在轉動時發出響聲;另一種說法則是股骨大轉子處於過度牽拉,反覆發炎後,骨質增生增厚,磨擦後產生彈響髖。
喀拉腿的成因分為:外在型、內在型與關節內型. . . . . . . .
請問如何根治彈響髖?原本因為跌倒造成走路只會發出聲音,可是現在卻變成走路走久了就會痛。
----------此問題的關鍵點在髖關節內股骨頭角度問題建議綁固定帶在外大轉子位置走路就不會痛,因「彈響髖」(snapping hip)是髂脛束(iliotibial band)過緊造成,是因股骨大轉子與附近肌肉的長期摩擦而導致肌肉纖維化,當髖關節在做屈伸、行走的活動時,纖維化的肌肉束與股骨大轉子磨擦而出現彈響聲。
除了髖關節活動時有「彈響」的摩擦或脫位感之外,在外側股骨大轉子部位的疼痛最為常見,
但也有另一種型式是痛在大腿內側的。
處理上除了基本的RICE外,須加強伸展性的活動並綁固定帶才能逐日改善。


髖部的疼痛,腫脹及下肢腳後跟不能著地等,下肢有假性變長或短的現象一般患者均不自覺。因髖關節無神經,
如何才能查覺?
只要患者正躺床上雙脚伸直請人看雙脚後跟即可知曉雙脚有否同長。如何做正位才能可改善。
(1) 綁固定帶. . . . . .
(2)
(3)
(4)日後嚴禁踢脚拉筋;
以免髖關節又異位、不可坐機車後座(自己騎車可以、因椅墊前座較窄後座太寬了),
以上均會使大腿張開、髖關節容易異位脚變長短腳,
走路坐、躺起身就疼痛即是「髖關節」轉位也、此症很少人知道因這是「盲點」這就是主因也。
要改善均建議患者綁固定帶/24小時/日,該處吃藥打針不會使股骨頭於髖臼內角度歸正。
★★★以上僅供DIY改善您走路有輕微痠痛感,有時劇烈跑或跳就會有劇烈疼痛感,甚至站著在某個角度都會疼痛参攷
騎自行車造成的運動傷害,最常發生的好像是膝關節。 膝蓋疼痛有可能是重踩,或是椅墊的高度不對.... 可我卻是髖關節疼痛..第一次發生是在.. 騎了10多天,返家後的第三天開始覺得臀部有點痛,後來痛到要依賴拐杖才能行走。
運動傷害問題: 髖關節唇撕裂 (Hip Labral Tear)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58&t=2618186&p=1
桌球國手 江宏傑, 之前也是因髖關節盂唇撕裂找詹醫師動刀,
術後比賽成績還是很傑出.
(桌球揮拍會使得髖關節部轉位的情況更惡化)P.190
(
有些NBA球員在最近幾年動過髖關節唇撕裂術後的狀況, 大多打得還不錯. . . . . .
還有100米短跑 世界級好手 Tyson Gay
若撕裂的程度大一點的話, 關節唇有可能卡進關節腔裡, 就會發生髖 關節暫時卡住不能動的情形(職棒球員 Lamigo 林智勝 就發生過幾次了).
A-Rod 之前已經開過右髖了, 他的左髖也有一樣的問題.
「 股骨髖臼撞擊綜合症(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簡稱FAI」。
是股骨頭用力撞擊髖臼,引起髖關節內的軟骨受傷發炎。 在羽毛球比賽中,球員不顧一切飛奔救球
確診晚復位不易 在台灣,每年18萬新生兒中約270人髖關節脫臼,但延遲診斷比例高,有100人到1歲左右才確診,因骨骼發育、肌肉已生長,手術復位難度高,可能留下長短腳、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經常脫臼等後遺症
台灣、美國嬰兒髖關節脫臼比例相當,在美國,小兒科醫師以物理檢查新生兒是否髖關節脫臼,發現異常轉介給小兒骨科,加上超音波診斷,通常出生2、3個月就能確診,使用背帶矯正即可。
台灣每1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髖關節脫臼,導致脫臼的原因是羊水少、胎兒在子宮內受壓迫,或生產過程拉扯到腿或髖部;其中,女嬰因女性荷爾蒙因素,骨關節更柔軟,脫臼比例又比男嬰高,4個脫臼嬰兒中,男女比例是1:3,而家族中有髖關節脫臼病史或胎位不正的嬰兒尤應特別注意。
家長讓新生兒平躺,輕輕將大腿由內側往外側畫圓,感受嬰兒的髖骨關節是否旋轉順暢,若不順暢應快找醫生檢查。
如何判定新生兒髖關節脫臼
●檢查嬰兒雙側腿長是否對稱,有無長短肢
●正常嬰兒大腿內側皮膚平整,若脫臼則有皺摺
●讓嬰兒平躺,將其大腿由內往外畫圓,感覺關節旋轉是否順暢
●讓嬰兒平躺,彎曲嬰兒雙腿膝蓋,當大腿與上半身呈現近乎90度時,看雙腿膝蓋是否一樣高
彈響髖(臗骨响)(snapping hip)
【志為人醫守護愛】20140619 - 六十年後的腳踏實地 髖關節脫臼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自然老化現象,年紀到了就會膝蓋痛,年輕人不會有這毛病」、
「膝關節軟骨一旦破壞,就無法再生」、
「女性比較容易得退化性膝關節炎,跟骨質疏鬆有關係」…,
這些都是民眾口耳相傳對膝蓋的認知。不過有醫生認為,其實許多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例根本不是退化,只要把握治療的黃金期,恢復健康活跳跳,真的不是問題。
大部分因膝痛、緊繃、關節腫脹、行動困難而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人,其實是罹患了「內側磨擦現象」引發的「內側磨擦症候群」,可以得到確實的治療。
現職為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的呂紹睿醫師,在《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真相》一書中,就其長年的臨床醫療經驗詳細分析,對民眾對膝關節的種種問題,提出下列看法:
1.跑步和搬重物會傷膝蓋?
呂紹睿醫師表示,其實膝蓋內的軟骨是可以承受像跑步這種間歇壓力的構造,跑步其實可以促進軟骨的新陳代謝,但由於軟骨沒有神經細胞,不會痛,所謂的膝蓋痛,其實是韌帶過度拉扯使用過當導致,和軟骨無關。搬重物也是,除非膝蓋已經受損變形,否則在彎曲膝蓋時,過程盡量放緩慢,不要傷到韌帶和其他軟組織(如內側皺襞)才是更重要的關鍵。
2.下樓梯比上樓梯更傷膝蓋?
其實不管上樓梯下樓梯,除了膝蓋的承重力不同外,膝關節彎曲的角度夾擊內側皺襞的軟組織造成摩擦更是重點。
由於上下樓梯必須不斷重複膝蓋伸直彎曲,的確傷膝蓋,並非適合的日常運動。
如果非得爬樓梯,呂醫師建議維持膝蓋微彎的姿態,減少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並且藉由扶手分擔腿的力量,一步一步慢慢上下,較能避免傷害。
3.深蹲也傷膝蓋?
最近流行用深蹲來減重塑身,調整體態,但也有不少人蹲出膝蓋疼痛。呂醫師認為,這也是關節角度的問題,只要角度正確而且緩慢,正確的深蹲不會傷害膝關節,但是許多人拿捏不準深蹲的角度,這才是問題所在。
4.游泳是最好的膝關節復健運動?
水的浮力的確可以減輕體重對膝蓋的壓力,不過呂醫師建議,
標準的自由式是最好的泳式,
至於蛙式
則因為需要重複膝蓋彎曲伸直,如果不瞭解正確的用力節奏,反而又因摩擦過度傷到內側皺襞。
5.騎腳踏車可增加膝關節活動能量?
有人認為跑步、健走都傷膝蓋,那麼騎腳踏車應該是好些的運動吧?呂醫師認為,
騎腳踏車
也會因為重複彎曲而增加內側磨擦次數,讓情況惡化。騎乘時應該盡可能調高椅墊,減少膝關節彎曲的角度,用力踩下、輕鬆放回,才能預防內側磨擦症候群發作。
6.減少活動,多坐少動可以保護膝蓋?
呂紹睿醫師指出,已經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患,不是要減少運動或是停止運動,而是要適度運動,同時避免爬山、爬樓梯、騎腳踏車、游蛙式等必須重複膝關節彎曲超過50度的運動,也因此,健走、跑步反而是最適合的活動。
(?)另外,長時間久坐其實也對膝蓋很傷,因為長時間90度屈膝,讓內側皺襞長時間被兩側軟骨夾擊,一站起來當然就痛得不得了。
至於有的民眾會選擇以葡萄糖胺及相關口服營養補充製劑(如軟骨素),希望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產生治療效果,呂醫師認為,「除了傳統的『吃啥補啥』的心理作用外,主要是這些產品具有類似消炎止痛藥物的速效,可抗發炎以緩解疼痛症狀,能在短短幾天就讓使用者感受到效果。不過,迄今仍無足可採信的研究報告證實長期服用這些營養補充製劑,能改變膝關節持續『退化』的自然病程。」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31002584-260405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3205297
(9)
膝蓋小腿附近疼痛.說是臏骨位移.然後花不到2分鐘推回去.
這家在楊梅市校前路.楊梅國中圍牆對面.正確地址我也沒有.不知道能不能公怖國術館名字.可以的話我再補上.
剛看到5f有公怖店名.我想應該沒問題.在這補上館名叫祥森國術館.
沒好之前,山路真的不要騎。就算是現在,我遇到稍微陡一點的坡,也都下來牽車。
之前曾經回覆過的討論串
(中山醫院的韓偉醫師不錯!)(15)
挖東牆補西牆 那西牆怎麼辦?那就是變得比較脆弱 ....)
你如果知道過去古代人怎麼練武術 你就知道十字韌帶要好有多難
過去古人練武第一課就是蹲馬步 為了就是強化十字韌帶和其他相關韌帶 你現在韌帶斷了還積水?!
還想要去玩足球?!
你可以去查看看運動史上多少足球名將因為韌帶斷了 退出江湖 ....
前後十字韌帶並沒有神經受器
平常直接用姆指按壓,會有壓痛的部位就表示有傷,
可以考慮自費的徒手物理治療或針灸或民俗療法
後十字韌帶部分:
如是第一級撕裂傷,可以考慮找增生療法協會的醫生作
PRP注射,不過不便宜就是了
工作如有團保也可以支付-------------手術費
避免退化
球類運動等需要瞬間改變方向的活動,先不要作
只要求作肌力,恢復效果也不錯
我現在看病都是用職災門診單
絕大部份都是只要掛號費
其他勞保局會支付
我朋友之前他也是上班途中受傷
他的保險含有失能險
他原本一個月領多少,保險就付他多少
他休息四個月領了19萬保險費
公司薪水也照付
我去復健時有遇到兩個妹妹
我有跟她們聊了一下,交換心得
不過她們一個七個月了,還不能彎到最底
另一個五個月,只能彎90度
且女生要把肌肉練回來似乎比男生難很多
我自己復健三個月
肌肉也完全練不回來
現在左右腳肌肉量差好多
我大概也只撐了一個月 ,如果沒有修補半月板.應該是可以不用撐.
那可不可以上班就看你的工作性質,如果是坐辦公室的話,我覺得差不多一個禮拜或兩個禮拜就可以上班了(我是兩個禮拜)
當天晚上爆痛
打了止痛針之後半夜還突然呼吸困難,冒冷汗,想嘔吐
我以為我要死了,趕緊按求救鈴
護士進來看說是止痛針的副作用
大約過五分鐘就好了
第二天(就是今天)已經不太痛,也可以下床走
當下也是很痛~掰咖幾天
後來倒是沒什麼問題~就某些走路角度會痛
回來後先去診所針灸...無效
轉去大醫院復健科電療~還是會些微痛
又轉到骨科~照X光看不出來~轉去照核磁共振
排了1個月..這個星期4終於換我了
(由於星期4剛好有門診所以我排今天照)
當天晚上就知道結果
醫生說看起來是後十字韌帶變形!?
半月板醫生說沒問題
進一步的話要排時間做關節鏡(確認前還是後十字韌帶有問題)...要住院一天

我目前症狀是關節不特定角度稍微會痛..但已經比之前好很多(70%=>90%)
蹲下/大腿碰小腿/走路/前後抬腳這些都沒問題
大腿肌目測也正常
讓我很猶豫到底要不要進一步....
現在已經可以重回籃球場...甚至跑全馬+單車一日北高
加油....復健真的不可偷懶!
那個總範圍差異太大了,
從骨斷骨裂,一直到肌腱韌帶拉傷,或肌腱韌帶錯位移位都有可能,
有可能骨頭硬體沒有受傷,但關節腔構位與間隙都跑掉了,
雖說骨頭沒斷沒裂,但行動就是無法自由如意,
可以去找高明的中醫傷科的高手,
仔細檢查衡量,到底有沒有所有東西都回到原位,
骨頭肌腱韌帶全部都要正確歸定位,才勉強算有正常,
若仍然感覺不適,或可另外找中醫針灸科,檢查評估氣血是否完全通暢,
最好是找本身是中醫師,又同時精研傷科與針灸的高手,
才能全面檢查評估,並治療之;
正式中醫師應該都查的到專精專長啥的,
找那方面的高手即可
足科醫學有關幼兒足部問題的處置有許多學派
建議多多詢問考慮
. 所有人出生時都是扁平足
矯正鞋(或厚底支撐鞋)的使用是違反上述條件.
日本的研究報導指出缺乏運動和穿著厚底鞋造成現今日本小學學童有高達七成的比率患有足部病變.
心想好像也對,這三天我都踩40分,約2000下
当我们坐在地板上时,大多数情况下,双腿会侧向一个方向,因为大家都觉得这种姿势既方便又美观。
不要因为自己不坐在地板上或者不盘腿坐就暗自高兴,
哇!太吓人了,原来跷二郎腿有这么大危害。那学学小淑女,双腿并拢侧向一旁,这样子总该适合穿裙子的女性了吧?也不对!由于腿向旁边伸直的姿势,使骨盆向一个方向倾斜,所以同样还是会影响到脊椎。
骨盆歪斜可不只是引发下半身肥胖那么简单。在提重物或运动途中它还容易导致腰扭伤,严重的话还可能一辈子腰痛缠身。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
骨盆歪斜还会导致下颌关节出现异常,到那个时候走形的可就不止是下半身的体态了,连脸也会变样。
科学实验证明,越是姿势难看、体形歪斜的人,越容易被莫名其妙的病痛折磨。不光如此,骨盆歪斜还是生理痛、生理周期不规律、白带异常,以及莫名骨痛的原因之一。
Tips
方下巴还是瓜子脸,骨盆说了算!
骨盆状态对脸部形状有很大影响。如果骨盆歪斜,那么下半边脸就会比较发达,下巴比较突出,讨厌的方下巴就出现了,同时决定脸形的头盖骨也会变形。因此想要瓜子脸的人要切记:
(禁止動作)
趴着睡觉、侧睡、手撑着下巴、跷腿坐、长时间单肩背包等无心的动作,都会在无意中破坏脸形的美感哦。
轻体不求人
骨盆是人体的黄金中枢,对于下半身曲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以为只要节食,坚持运动就可以实现瘦身的目的。
其实如果骨盆出现了问题,即使是肚子饿得咕咕响,运动到挥汗如雨都不可能减掉赘肉,不但减不掉,有可能还会反弹,使得肥胖进一步加重。因此无论你属于哪一型肥胖,只要发现骨盆有问题,就要马上矫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减肥效果。
减肥先正骨,进度最神速。
体形问题中尤其要关注的是骨盆的状态。因为肥胖的根源就在于骨盆。实际上,所谓的"大饼脸",不是单纯的脸部肌肉变得肥大的问题,更多的是下颌关节或者肩部和颈椎出现了问题。
***如果骨骼出现问题,脸周围的肌肉就会变得肥厚,循环不畅,脂肪也容易积累。同理,下半身肥胖的人也多是因为骨盆和脊椎变形造成的。
那么骨盆歪斜,为什么会引起下半身肥胖呢?
● 骨盆乃人体之本
骨盆就是我们身体的"地基"。人体骨骼以骨盆为中心,身体的重心都在骨盆上。一旦骨盆歪斜,骨骼必将整体歪斜,我们的身体平时几乎用不到的相对薄弱的肌肉就会被拉长僵化,就像失去弹性的橡皮筋一样,再也无法控制下半身的均衡。这种失衡会导致臀部、大腿长肉。因为僵硬的肌肉会妨碍体内废弃物的排泄,阻碍淋巴和血液的流动,延缓新陈代谢,使脂肪积聚在屁股和大腿根周围。
骨盆歪斜,脚腕就会变粗,小腿肌肉亦会随之变得异常发达,从而变成我们经常提到的萝卜腿,抑或变成O形腿或X形腿。总之,失衡的下半身疯狂地长肉,最后变成连我们自己都厌恶的梨形身材。
● 导致骨盆歪斜的因素
自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骨盆歪斜便成了很多人无可奈何的宿命。摆好心态积极面对,从源头出发,寻找解决之道才是正途。
1、重力:重力是造成骨盆歪斜的原因之一。重力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回避的问题,双腿直立行走时,重力就会作用于身体,给身体增加负担。如果走路的姿势不正确,重力作用于骨盆,骨盆就会歪斜。
2、错误的姿势:在重力的作用下,不良的姿势理所当然会造成骨盆变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哪些姿势是不正确的。
3、扭胯站姿:长时间将身体重心放在一只腿上,承重的那一侧臀部肌肉就会被拉长,髋关节就会向外歪斜,骨盆便会随之变歪。如果长期保持这种姿势,就会导致侧弯。甚至还会影响到脊椎和胸廓,造成脊椎弯曲,胸廓两边不对称,双肩歪斜。
4、"W"字坐姿:"W"字坐姿使髋关节过度向内转,
同时,由于处于蹲坐的姿势,髋关节和骨盆后侧会变宽,从而形成大屁股。
穿裙装坐在地板上时,两腿并拢摆向一侧的坐姿看似很优美,但是却极易造成髋关节负担过重。很多女孩习惯性地喜欢把腿伸向自己感觉舒适的一侧,总是这样会使左右髋关节差别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歪。
5、双腿交叉的站姿:双腿交叉站立,会使髋关节向外张开,骨盆随髋关节一起向侧面拉长,使臀部变得又宽又平。
另外如果站立时总是把身体重心集中在靠近小脚趾一侧,也会造成踝关节歪斜,膝盖向下弯曲。
6、跷二郎腿的坐姿:跷二郎腿的坐姿,会使双膝向内侧倾斜,引起髋关节外凸。
由于一只腿搭在另一只腿上,左右腿的高度会不同,与搭在上面的腿相连的那一侧骨盆会随之向上倾斜,在造成骨盆歪斜的同时,还会使脊椎弯曲,双肩倾斜。
7、身体扭到一侧的姿势:长时间习惯性地把身体扭向一个方向的姿势也会使骨盆变歪。在单位工作看电脑屏幕时,如果经常把身体扭到一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扭都不用扭,身体自然就歪了的状况。
8、侧卧的睡姿:想不到吧,睡觉的时候也会造成骨盆歪斜!很多人习惯只偏向一个方向侧身而眠,或总是仰面朝上呈"大"字形睡觉,这些睡姿都会使髋关节变形。
9、模特步:我们都爱看T台走秀。不错,模特们的猫步看起来的确很潇洒,但是其实走路时重心摆来摆去,会带给髋关节和骨盆极大的负担。
外八字和内八字也是如此,这样的走路姿势不仅不美观,还会令膝盖、髋关节负担过重。不仅如此,这样走路还容易摔跤或崴脚,更有甚者还有可能造成生育时难产或诱发腰痛。
10、单肩挎包的姿势:不知是为了好看还是方便,女孩子非常喜欢单肩挎包。其实这是十分不正确的姿势,单手提行李或者单肩挎包的习惯,会造成负重的肩膀向上歪斜,相应地迫使脊椎弯曲,骨盆高度失衡。
11、其他因素:除此以外,会导致骨盆歪斜的坏习惯还有长期穿高跟鞋、睡过软的床垫、穿紧身的内衣、
过度性行为等。
可见,导致骨盆失衡的生活因素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 5种已经变形的骨盆类型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因为不正确的姿势或者生活习惯所造成的骨盆歪斜类型吧。
1、张开的骨盆:盘腿坐、久坐、走路外八字,都会增加身体负担,使骨盆向旁边张开,形成"大妈屁股"。
2、变窄的骨盆:坐着时总跷二郎腿、喜欢双腿交叉站着,抑或"W"字坐姿、走路内八字都会使髋关节过度回转,增加膝盖负担,造成骨盆变窄。这种骨盆形态极易诱发大腿肥胖。
3、向前倾斜的骨盆:穿高跟鞋、"W"字坐姿,或者经常登山,会使髋关节和小腿负担过重,身体重心向前移。这样的骨盆形态表现在身材上就是"鸭屁股"、 X形腿、萝卜腿。
4、向后倾斜的骨盆:长时间蹲坐、驼背坐都会造成髋关节和骨盆后侧变宽,身体重心向后移。这样的骨盆形态是O形腿的成因。
5、向一侧歪斜的骨盆:平时站立时经常把身体重心放在单脚上或者习惯于单肩挎包,都会使受力一侧髋关节和脊椎向外弯曲,导致脊椎侧弯和双腿长度不一。
● 歪斜骨盆拉响健康的"红色警报"
多种原因造成的骨盆错位、歪斜,会使得子宫和肾脏的机能出现异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
例就是因小腹的气血循环功能下降造成生理痛和月经不调。
当骨盆向一侧倾斜时,倾斜侧的大腿变短,会影响到腰椎,使腰椎弯成S形,造成双肩倾斜,
腰部疼痛,以及其他多种疾病。
● 3个必须遵守的美骨原则让女人美丽一生
要想矫正骨盆,一定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努力保持正确的姿势。
第二,努力锻炼上半身。如果上半身窄小,那么内脏器官就会因为空间不足而下垂,压迫骨盆内器官,造成骨盆向旁边张开,全身的均衡遭到破坏后,脂肪就容易集中堆积在下半身。所以说下半身肥胖的女性中90%的人上半身都很瘦弱。造成上半身瘦弱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姿势不正确。呼吸时应该使胸廓充分扩张,肋骨之间的肌肉尽量松弛。不合理的腹式呼吸会使胸膜向下压迫内脏,使得下半身肥胖进一步恶化。
第三,纠正脚腕倾斜。脚腕如果习惯性倾斜,脚部骨骼就会随之倾斜,既而影响到髋关节和骨盆。反之,骨盆的歪斜会造成大腿根凸出,屁股变大,身体的重心向外移,脚腕变形。
● 骨盆,我认识你
骨盆位于腰与大腿之间,是由一块骶骨和两块髋骨构成的。骶骨位于骨盆的后方,支撑着24个脊椎骨。如果此处歪斜,脊椎就会失去均衡,弯曲变形。
男女骨盆的形状大致相同,女性相对更宽些。这是因为女性的骨盆里面不仅装着子宫、卵巢等复杂的生殖器官,还要为生小宝宝做准备。
骨盆的功能很多。从大的方面说,它起着保护人体许多重要器官,支撑脊椎,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核心作用。另外,随着身体的活动,骨盆可以相应地灵活调整自身的构造。但是这种灵活性却有其弊端,因为它同时也是造成骨盆歪斜的一大因素。
严格来讲,骨盆歪斜是指连接骶骨和髂骨的骶髂关节部位产生错位。骶髂关节错位的原因多种多样,
女性韧带本身就比男性韧带松弛,再加上生理周期、怀孕、生育等特殊原因,造成错位或者张开的情况就比较多。
那么,未变形的骨盆是指何种形态的骨盆呢?
● 男性65度,女性85度
骨盆是否歪斜,可以通过骨盆角度来判断。男性骨盆的正常角度是65度,女性则是85度。
如果骨盆的角度非常标准,那么人的身体重心就不会歪,脊椎和大腿挺直,被骨盆所保护的各种
器官功能也很正常。其实绝大多数人原本拥有正常角度的骨盆,只是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某个错误姿势或是某个不正确的习惯导致了骨盆张开或者歪斜。骨盆一旦歪斜,想自然、快速恢复是不可能的。因此,唯有在平时养成好习惯,才是上上策。
警告!骨盆:
1、裤子腰部的尺寸明明与自身腰围相符,但是裤子提到屁股处就卡住了。
2、"鸭屁股"。穿上紧身裙子,裙子总是在腰上转来转去。
3、直接躺在硬地板上,骶骨感到疼痛。
4、仰卧,双腿放松,双脚脚尖与地面的夹角大小不同。
5、腰的左右侧曲线弧度不同。
6、臀部左右高度不同。
一个以下:正常。2~4个:需注意。5~7个:已经变形。
脊椎:仰卧时,腰部与床中间空的距离超过一掌厚,或者手掌干脆插不进去。
驼背:
1、从正面看,双肩高度不同。
2、从正面看,脖子向一侧倾斜。
3、双臂在头顶上方伸直时长度不同。
4、看着镜子,分别向左右侧弯腰,两手掌心向下摸到的位置不同。
一个以下:正常。2~4个:需注意。5~6个:已经变形。
腿:
1、走路总是摔跤,经常崴脚。
2、鞋后跟左侧,或右侧被磨得厉害。
3、双腿容易浮肿。
4、双脚并拢站直时,左右大腿合不拢。
5、双脚并拢站直时,双膝并不到一起。
6、双脚并拢站直时,左右小腿合不拢。
7、双脚并拢站直时,左右脚踝靠不到一起,如果硬拼在一起,脚尖就会分开。
两个以上:正常。3~5个:需注意。6~7个:已经变形。
症状 歪斜部位--------------
上半身瘦小,下半身粗壮。 骨盆超负荷劳动时下半身会感到疲倦。
下半身易寒凉。患有腰痛或坐骨神经痛。
腿疼。腿发麻。
很容易长小肚子。腰部偏粗。
"鸭屁股"。屁股下垂。
O形腿。 膝盖膝盖不能对着正前方。膝盖疼。膝盖骨很大。膝盖内积水。膝盖经常发出喀吧喀吧的响声。
下肢静脉曲张。-------------------------
小腿及脚容易疲劳、浮肿。
脚容易发麻。
膝盖骨突出。
髋关节活动范围变窄。 髋关节
髋关节疼。
腰部曲线不美。
大腿粗。
屁股赘肉多。
膝盖不能对着正前方。
双脚并拢站直时,膝盖并不到一起。
运动过量时下半身会感到疲倦。
下半身易寒凉。
双腿软弱无力。
经常坐骨神经痛。
患有大脚趾向外弯曲的"脚拇趾外翻"。脚腕
走路时,脚背或脚掌疼。
脚腕僵硬,经常感到疲倦。
小腿及脚容易浮肿。
小腿肚子容易抽筋。
双脚并拢时,小腿并不到一起。
左右脚的鞋掌的磨损程度不同。
经常崴脚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0/29/n402190.htm
「最先說是坐骨神經痛,一直醫也沒見效。後來說是髖關節壞死要開刀,開完刀卻更痛,都快不能走路了。
經過檢查,他的骨盆傾斜,左右的高度差了約兩公分,尾骨骶骨受傷。很明顯,他的問題是外傷造成的。
我問他:「你跌倒了嗎?而且垂直重坐到地上。」他想起了,十年前騎摩托車跟人家相撞,整個人摔出去,跌坐在地上的情形。我告訴他,這就是他這場病的真正原因,當時沒有處理好造成的。
我安慰他,事情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嚴重,這是外傷引起的,病因比較單純,所謂的「缺血性髖關節壞死」,也不過是骨盆不正,長期由單腳承受身體重量,加上尾骨骶骨受傷,壓迫坐骨神經,造成整個下肢供血不良造成的。把原因消除後,就可以很快恢復。
矯正異位的骨盆與椎骨後,他立刻感到行走方便多了。輔以行氣活血,填精補骨的中藥,這樣嚴重的病人,幾千塊錢就解決問題了。事過多年,偶爾這個病人還會來找我複診。我教他,平常要注意骨盆是不是端正,洗完澡後,立正,兩隻手反叉腰,看看兩個拇指高度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骨盆就不正了。要趕快找人調正,這樣病就不會復發。
其實有很多人長期感到腰酸背痛,最初的問題,也是肇因於全身骨架不正。尤其是骨盆傾斜的時間長了,連胸椎、腰椎都會跟著異位,從而影響整個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了全身性病理狀態。然後四處求醫,生命也由彩色變成了黑白,痛苦一生。
臨床上很大一部分失眠的病人跟脊椎異位有關係,
像上述這個小病人,他是因為頸椎嚴重異位引起了失眠。另外還有很多所謂的腦神經衰弱的失眠病人,病因在尾椎產生病變。從肛門觸診會發現,他們的尾椎是僵硬的完全沒有彈性。這種人很不容易入睡,又很容易被吵醒。睡眠品質很差。因為睡眠不好,衍生出很多生理上的疾病。這種病人,會輾轉在各個醫院、不同科別,到處去求診,卻始終得不到改善。
尾椎的病變一般來自外傷跌扑,經久失治引起。
有一部分人會繼續向薦椎,甚至腰椎、胸椎惡化。那麼,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就出現了。
從第三類醫學的角度來看,僵直性脊椎炎並非不治之症。只是療程長一點而已。尾椎有一個重要的穴道,叫「長強」穴。它是「督脈」的起點。往身前走是「任脈」,往背後走就是「督脈」。因為它的病變,可能造成人的任、督兩脈都不通。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全部通過脊椎聯絡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督脈」的氣血不通暢,那當然哪都不舒服了。
髖關節是由圓形的股骨頭和杯狀的髖臼形成。整個關節面均有強健而又潤滑的透明軟骨覆蓋。關節外被關節囊及囊外韌帶包蓋,令關節的活動靈活而穩定並防止過度活動。
髖關節有4條囊外韌帶,其中三條較堅韌的是髂股、坐股、恥股韌帶,一端附著於骨盆的相應部位,即髂骨、坐骨、恥骨,另一端附著於股骨。Y字形並向前旋走的髂股韌帶是人體中最堅韌的韌帶,它在無需肌肉收縮的情況下仍可防止人體於站立時向後傾倒。坐股韌帶可防止髖關節過度內旋,而恥股韌帶防止過度外展。第四組韌帶是輪匝帶,由髖關節囊的環狀纖維形成,呈項圈狀圍繞在股骨頭基底,股骨頸最窄的部分,有鈕扣孔樣作用使股骨頭與髖臼保持連接。
六、日後嚴禁踢脚以免髖關節又異位、不可坐機車後座(自己騎車可以、因椅墊前<後寬),以上均會使大腿張開、髖関節容易異位脚變長不舒服。
芭蕾舞其實是個完全違反人體規律的運動。一般人腳走路是往前的,可是很多芭蕾舞者走路是往外開的。因為她們從小就被訓練把大腿從髖關節那邊打開來,因此每個芭蕾舞者都要押腿押的相當辛苦,就是因為要把髖關節打開,“外轉”是每天都要練的一件事情。這是芭蕾美學裡很重要的一環,不管是往上跳或是掂腳都是。
這樣數十年辛苦的拉筋押腿下來,對身體的負荷真的很大,也因此幾乎所有的芭蕾舞者都渾身是傷,譚元元的背上與腳上也總是舊傷未去、新傷又來。
跑步者,如果髖部太靈活,臀部肌肉就會鬆弛,那麼無法很好的穩定骨盆,跑步的時候就容易用腰椎做代償,跑不快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容易讓腰椎受傷。這個問題在跑者身上最容易體現,但是普通人的髖過度靈活也容易導致腰椎疼痛。
如果說髖關節過度靈活,臀部肌肉就鬆弛了,那麼臀部肌肉緊實了是不是就代表髖關節穩定了呢?答案自然是No。髖關節周圍有很多條肌肉,不單純是臀肌,臀肌只是骨盆上面積最大的肌肉而已,要想真正的穩定,還需要其他肌肉的配合。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zzqzol.html
兩腿內側的一條大筋,它不但連貫整條腿三大關節,而且可以透過胯骨經會陰而相互連結成一個拱形結構,我們稱為「襠」,這個拱形的襠除了把兩條腿合而為一並與骨盆連結之外,還會由襠的中央(會陰區域)產生一個上推的能量,穿過骨盆,循脊椎而上,這是習武、強身、練氣、修道一個基本而重要的能量,這也是「騎馬步」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
筋不可以拉得太鬆,太鬆則失去彈性,失去彈性就無法產生勁力,這是要注意的。
熱門瑜伽 運動又養生,必看10大禁忌
「因練習瑜伽受傷的案例,逐年增加,尤其這兩、三年成長了大約三成,」台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技術科主任林訓正臨床發現,包括瑜伽和彼拉提斯(Pilates)的愛好者,因不當的練習而受傷的比例愈來愈高。因為長時間的伸展,瑜伽的運動傷害不只導致肌腱受傷,常見韌帶拉傷或是拉鬆,使得關節不穩定。
嬰兒揹巾
http://www.leaderkid.com.tw/Content.aspx?type=wiki&id=96
. . . 翻身起床,瞬間股骨頭與髖臼凹夾到髖關節囊內層滑膜而產生疼痛,疼痛又造成髖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收縮,更加重疼痛症狀。有時肌肉收縮會拉扯到坐骨神經而產生大、小腿酸麻疼痛等坐骨神經痛症狀。如不能儘快鬆解髖關節囊的滑膜箝頓,則髖關節周圍肌肉在持續收縮下,會造成纖維性膠原蛋白沉積,使肌肉變僵硬而造成行動不便;且僵硬的肌肉影響內部血流的通暢造成缺血性疼痛。而疼痛又造成肌肉痙攣收縮,惡性循環
http://forum.babyhome.com.tw/topic/2465039
有開髖關節脫臼的小朋友的家長們還要注意~
爬文時發現有很多患者成長時又脫臼了.
有些還脫臼很久
已經很不舒服才發現又脫臼..
開刀後還要每年持續追蹤到18~19歲
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盆骨,換句話說就是腰胯(原文該提法不夠準確,骨盆係胯中一部分,並不完全等於胯-筆者注)。
腰腿間是胯,
其位置格外重要。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了胯上,鬆胯便可在刹那間將力量送到腰部。不能鬆胯將會瞬間斷勁,功虧一簣。會鬆胯可卸掉對方來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盤穩固,為襠走下弧創造了條件;可加大腰部轉動的幅度,便周身協調;鬆胯是形成渾圓之力的必要條件;鬆胯有利於調整身法、步法、得機得勢使下肢運行變得輕靈。”
頂勁,不單指頭部,而是從胯(底盤)以上皆要提起精神,經腰而上,順著頸部,貫至頭頂百會穴。虛領頂勁時,肩要鬆沉不能聳起,肘要屈墜。頂勁時,沉勁不丟;沉勁時,頂勁不失。
上下有股對拔對拉的氣勢,使得軀幹豎直,出現一種空靈舒適、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覺。
胯為大腿根部,左右各一。胯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組成,它與尾骨、骶骨共同組成骨盆,起著支撐脊柱和上體的作用。胯為上體之底盤,為人體最大的關節。首先,底盤要平、正、穩。只有底盤平正穩了,軀幹才能中正豎直。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樣,底座平正穩住了,石碑才能豎得正直穩當,不至歪斜傾倒;其次,底盤要鬆。只有底盤鬆了,丹田之氣才能下到腳底。太極拳的中定功夫全在於腰胯,能鬆腰落胯,則能氣沉入地,兩足有力,下盤穩固,上輕下重,穩重如山。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於腰胯,旋腰轉胯,鬆腰落胯,即可調節虛實,化發自如。
在此一狀態下, 下半身變的有力, 上半身就自然不出力.
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脊椎的負擔, 在平躺時也可以加速下半身的循環.
在清朝时期就有一位叫徐大椿的名医写了一本《医学源流论》,其中有一篇胎产论,对孕妇生产过程有这么一段描述:
产过程中,孕妇的耻骨联合松弛或撑开,为了配合这个动作,身体的其他骨缝要开合!但由于现在很多女性朋友都有不避风寒、汗出当风和直接喝冷饮的习惯,导致她们体内寒湿重,有些关节骨缝早已骨化,开合不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剧痛,难以忍受,包括有些孕妇在怀孕中后期耻骨疼也是因为各关节骨化严重,关节之间无法“挪位”而引起的!而身体健康的孕妇,由于身体各关节都是自由活动的,在生产过程中自动开合,没有过大的疼痛,所以一般正常气血充盈的女子生产都很顺利!
那么孩子是怎么受伤的呢,因为产道受伤之后,小孩的身体非常的稚嫩,都是很软的软骨,这个软骨要经过产道挤压,如果产道是直的,那么小孩的骨骼就是标准的,但是由于产道不是直的,在产道有一个或多个弯曲的位置,小孩在通过弯曲的产道挤压出生后,这些弯曲就会对小孩的身体造成干扰,冥冥之中,母亲身体有什么毛病,小孩也会有一样的毛病,这就是产道对胎儿的影响,另外在医院接生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一些生产的损伤,常见的损伤有
http://www.iwitchbaby.com/2014/06/11/【女巫愛漂亮】女人凍齡、媽咪發奶好物推薦-龜鹿/
註二:女巫的師兄曾經處理過髖關節壞死的病例。西醫表示患者需要開刀,換成人工髖關節,而患者在等待開刀的兩個月間,服用了師兄建議的龜鹿二仙加減處方。最後,患者的髖關節不但長出1/3,還能下床走路。由於中醫處方效果奇佳,患者決定透過中藥治療,最後不但不用動刀,也不需要換成人工髖關節。
【醫案】
(一)、鼠溪溝筋疝(劉渡舟醫案)
(二)化膿性髖關節炎(劉渡舟醫案)
(三)雙髖股頭缺血性壞死(劉渡舟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