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骨折受傷
影響傷口癒合因素包括感染、糖尿病、久站、抽菸、動脈阻塞和靜脈逆流等;有醫學期刊報導,抽菸產生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都會阻礙傷口癒合,也讓免疫力下降,阻礙膠原蛋白的增生。
余姓病患說,腳踝傷口拖1年多,因為醫師建議從每天抽30根菸,減到抽3根,結果傷口1周就縮小了一半以上,「真的很神奇」。
煙品中所含的物質會使口腔神經麻痺,因此人們意識到口腔健康拉警報時,往往為時已晚,即使接受治療,預後效果也不佳;而抽煙時吸入的尼古丁,焦油和其它化合物又是形成蛀牙的一大因素。專家認為,越是重度的吸煙者,牙齒脫落得越早!而且,即使戒煙之後,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保持不抽煙,戒煙者牙齒脫落的機率才能下降到不抽煙者的正常值。
吸菸的男性精子數會減少。當然是因為香菸含有數千萬種有害物質,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2016.03.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但烟也是一味中药,中药就能治病。烟叶味辛性温,有毒。鲜叶捣烂外敷,或用烟油擦涂患处,可治疗疔疮肿毒、头癣、秃疮、毒蛇咬伤。少量吸烟,可以温通阳气,宣降气机,治疗阴霾寒邪所致诸症,如脑窍不开而灵机不运、气滞寒凝而脏腑疼痛等——对于吸烟,我们当辨证分析。
为什么有人吸烟反能长寿;吸烟的人少感冒,而一戒烟反而易感冒;吸烟的人少患老年痴呆及帕金森氏病?从中医来看,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烟叶性热,点燃吸入,其热更旺,热能散寒祛阴。若阴霾内盛,寒邪阻滞,吸烟反能宣通阳气,温肺祛霾。若素体肺热,吸烟后火毒入肺,肺热叶焦,津损液枯,为害甚烈。
戒烟的好处很多,但戒烟很难。我认为,所谓戒,不能马上停烟,而应循序渐进。戒的不是烟,而是吸烟的“瘾”。要想戒烟成功,必需先去烟瘾,针灸可以治疗“瘾”病,烟瘾一减,吸烟
自然就减少了,因此说,戒烟并不辛苦,反而是件快乐的事情。老年人不建议马上戒烟,否则易致脏腑气血失衡,反而容易生病。
这里说的是老旱烟,烟袋锅。不是带过滤嘴的卷烟,化纤过滤嘴对人体和环境都会有污染的。
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但为什么仍然会有人吸烟呢?其原因,吸烟上瘾,烟瘾难戒;饭后一只烟,快活似神仙,让人不想放弃;有人吸烟多年,却也没有出现健康问题。烟性热,点燃吸入,其火气更旺,火性炎热,能温阳通阳。因此分析,那些不愿意戒烟或吸烟感觉很舒服的人,其体质或多属肺寒。
有专业数据显示,吸烟是造成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急性心梗的风险增加2.95倍,患慢阻肺的风险增加2.51倍,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38倍。而戒烟可以使冠心病的死亡风险降低36%。——戒烟可用针灸,多可速效。戒烟后往往咳痰增多,这是正气渐旺的排邪反应。
一根菸蒂得耗費十五年才得以分解,而且菸蒂濾嘴的塑膠成份會溶出有害物質,造成地球環境污染。
環保局呼籲民眾,將菸蒂丟棄於菸蒂桶內,別因為個人壞習慣,影響到整個供水系統,讓一根根小小菸蒂影響所有的水源!
健康2.0: 潘念宗 江守山 石棉致癌 無所不在 2015-08-08
石棉耐火隔熱不溶於水~香菸濾嘴
2015.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菸癮如同賣身契!」已成功戒菸15年的金鐘導演蔡岳勳說,他的菸齡17年、曾經每天2包菸,有10年的時間用各種方法想要戒菸都沒有成功,他回憶當初曾答應太太于小惠,只要她一懷孕就立即戒菸,但沒想到那次的戒菸過程卻出現嚴重的戒斷症狀,不停咳嗽、頭痛、發燒又睡不好,一個月後太太實在不捨,讓他恢復吸菸,只是必須保持距離,
蔡岳勳說大兒子出生第3天,檢查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破了兩個洞),必須住院,他認為是因為自己抽菸,才害孩子受苦,從此發誓再也不抽菸,希望老天能保佑孩子,奇蹟的是,戒菸的第7個月,孩子的心臟病竟康復了。
蔡岳勳表示,吸菸就像簽賣身契一樣,會被菸癮控制、隨傳隨到!明明知道吸菸不好,但卻很難逃脫菸魔的掌控。曾經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塞車,因為菸癮犯了,差一點想要瘋狂地跑到路邊攔車,向別人要菸、借打火機。吸菸真的會讓人感到無助、脆弱又喪失尊嚴,但只要一想到孩子與妻子,蔡岳勳就覺得「戒菸」是身為父親與先生的責任。
周渝民曾說,12年前拍攝《流星花園》時,經過蔡導不斷的「鼓勵」與「說教」,連他都感動得把戒菸了!
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表示,戒菸對自己及家人都好,臺灣每年不到5%的人能自行戒菸成功,如果求助專業醫療使用戒菸藥物的幫助,成功率可以大幅提升至20%~30%,目前台北市衛生局與醫事機構合作提供戒菸治療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
于小惠戒菸16年 陳淑麗1天3包菸 2015.
製作人于小惠和陳淑麗今下午到靜修女中,與300位學生分享自身經驗,她談到年輕時曾吸菸,有時菸癮一來,就會覺得焦躁不安,也無法專心,一定要想辦法放下手邊的事去抽根菸,後認識了導演蔡岳勳,結婚懷孕後,也許是母愛關係,她說戒就戒,轉眼已戒了16年。
于小惠也說,戒菸後皮膚可維持好狀態,她說:「要讓自己活在自己的中心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穿得很奇怪,不需要用菸酒這些外在的東西彌補內心的匱乏,最重要的是內心的滿足和感謝,才能讓我們看起來是獨一無二。」
而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她曾經每天3包菸,菸齡長達12年,她透露在當模特兒時,和朋友常常人手一根菸,當了演員後發現吸菸影響聲音和表情,才下定決心戒菸。她也形容自己戒菸後像從菸獄裡釋放出來的更生人,「原來不吸菸的生活可以如此美好,身上不再有菸臭味,皮膚也由蠟黃轉變為白皙」。
孫越抽菸37年!
孫越表示,16歲時年少無知,誤以為抽菸能變大人,結果好像永遠戒不掉似的,一抽就是37個年頭,長期造成健康受損,
孫越的COPD初次發作於1966年(年約36歲)。他回想,當時嚴重氣喘、終日端坐睡覺、全身無力,一個多月後的炎熱8月,必須穿著絲棉襖才能踏出家門,
戒菸二十三年的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叔叔」孫越77歲,2007年經台大醫院確認罹患肺腺癌第一期,進行內視鏡手術,切除右上肺葉的一點二公分腫瘤,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台大胸腔外科主任李元麒指出,由於孫越早年是個大菸槍,檢查發現肺部都「花了」,上面佈滿碳塊,除了右葉的腫瘤之外,左葉也發現異常光點。
手術後發現,肺左側還好只是肺部發炎,但是右側則確認為惡性腫瘤,但是非常幸運是肺癌第一期,沒有轉移到淋巴腺,手術歷時七小時才結束。由於沒有轉移現象,因此將右上肺葉整片摘除即可,不需要進行化學治療。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治組主任林清麗說,孫越切下的右上肺葉,大概如拳頭般大小,厚度約5公分,肺葉上看到密密麻麻的焦油塊。也就是說,孫越已經戒菸23年,而早年抽菸的焦油仍在他肺部作怪
85歲的「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越,5日擔任2016「戒菸就贏比賽」頒獎人,身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他,其實是冒著感染危險出席,他說,平常為了避免感染,他不跟人握手,隨時戴口罩,盡量不到公共場所,
經常一不小心就感染發高燒,平均一年最少住院4次,每次要住院10到20天。今年3月原本安排幾場演講活動,也因突然發高燒住院而延期,「但我沒有因為這個病就影響心情,我知道我活著的目的,就是要繼續義工,推廣全民戒菸,以及為上帝做工。」
王瑞病逝~
2015年10月曾因攝護腺問題、出現血尿而住院,當時他肺部也被檢驗出有白點,醫生建議他做肺部穿刺,檢驗是否為惡性腫瘤,但他與太太討論後認為侵入性的治療對年事已高的自己而言風險太高,因此決定不做任何檢查、治療,一切順其自然。
2016年5月初因心臟衰竭住進榮總治療,因頻繁咳嗽進行切片、電腦斷層等一系列檢查,狀況好轉後於19號出院;23日再度前往景美醫院就醫,榮總那邊也確診為肺癌,且因進食有困難裝置鼻胃管。」
太太張秀芳說:「這1個月來他呼吸困難,離開對他來說也是種解脫,走得安詳,沒有太多癌末的痛苦。」
拳壇偉人阿里,因為呼吸道問題入院治療,發言人說,他是預防性住院,目前狀況良好,應該很快就可以出院。
現年74歲的阿里,1984年(41歲)被診斷出罹患帕金森氏症,他上一次住院是去年一月,當時是因為嚴重的尿道感染.
10月中旬,穿梭在中埔鄉和興村一帶田間,處處可見大片綠油油的菸葉,然而,半個世紀前的殘舊菸樓與菸窯,經過歲月風霜,早已頹杞半傾。當地客家人韋綱松談到,菸葉不比其他稻作農產,一般農作物1年可收成2~3次,而菸葉屬於冬季裡的作物,1年僅 ...收成1次,再加上後續製作過程繁複,吃力不討好,一般農民很少會選擇製菸草維生。然而客家人由外地遷徙於此,為了生存,只能避開競爭較激烈的熱門農作物,以冷僻困難的燻製菸草作為異鄉打拼的先發產業。
一進菸樓裡,主體被壯觀的菸窯所佔據,把頭探進菸窯內,可見木支架縱橫其中,昔日菸葉就置於木架上,層層疊疊往上懸掛,約有兩層樓高。窯底原設有直徑約30cm的大鐵管,沿著四方窯邊架設,所有的管口都通向最後方的柴爐,以燃燒木柴來加熱鐵管,再利用鐵管的高溫熱度來燻乾菸草。菸窯頂端正上方是煙囪,煙霧騰空而上,全盛時期,煙火不斷,見證客家製菸業的鼎盛時光。
朱先生說,當年燻乾菸葉的柴火,都採自自家栽種的龍眼樹和相思樹,
...【土栽火烘產菸忙在專賣措施下,因為「菸作許可制」的保障, ,使得菸農相較於其他農民,生活算是較為富裕,雖被戲稱為「冤業」,卻難以捨棄
阿美族傳說,他們認為菸草乃是在殉情戀人墓地上長出的大草,是種具有撫慰憂傷人心的神話植物。
-
菸樓美濃氣候長年溫和,除了有高雄米倉之稱,更有菸葉王國之譽。
根據台灣製茶公會統計,台灣人一年喝掉4萬5000多噸的茶,但台灣自產不到1萬5000噸,這3萬多噸缺口,由來自越南、中國的境外茶填補。「越南茶的毛茶,一斤大約150元,但經過各地農會驗證的比賽茶,一斤可賣超過3000元以上,中間超過200倍的暴利。」
-
吸煙為什麼會引起血壓升高呢?目前認為主要是因為煙草中所含的劇毒物質尼古丁所引起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臟和腎上腺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有學者研究發現,吸一支普通的香煙,可使收縮壓升高1.3~3.3kPa(10~30mmHg),長期大量地吸煙,也就是說,每日抽30~40支香煙,可引起小動脈的持續性收縮,天長日久,小動脈壁的平滑肌變性,血管內膜漸漸增厚,形成小動脈硬化。
為什麼尼古丁會使血小板的粘著度增高?
...堵住傷口,防止血液繼續流失,等傷口自行修補完全後,血液便自行把血塊溶解。但吸菸、高血壓或緊張的生活(例如熬夜)會使正常的血小板 ... 變得很活躍,血小板過分活躍時,會黏在血管壁上...
胎兒通過臍帶吸收了尼古丁,並在肝臟把它轉化為NNAL,最後通過腎臟排出體外。這樣,吸煙孕婦 使其胎兒的肝臟、腎臟和肺均受到了損害。 孕婦吸煙除對胎兒有以上的間接作用之外,吸煙對胎兒還有直接作用。吸煙能加速胎兒心率和減少呼吸運動。煙內 ...
有報導表明,吸煙的孕婦在臨產時出現胎盤早剝、出血、早破水等合併症比正常產婦高1~2 倍。
www.mamastatio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
-
警方上樓搜索,搜出古柯鹼69公克、大麻120公克與搖頭丸、一粒眠,另查獲439萬疑似販毒贓款、交易帳冊、電子磅秤、毒品封口機等,檢方將李收押.
富二代身陷染毒危機了嗎?由於不少富二代、台僑(ABC)、企業小開、CEO等上流人士經常去夜店狂歡,因此便成為混跡夜店的台僑藥頭李韋翰鎖定的目標。昨(8)日警方就逮捕贊泰建設小開邱耀正、高島(TAKASHIMA)電動按摩椅小開楊竣文、河馬時尚總監鄭宜欣等多名毒蟲。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人目前遭居押的40歲的李韋翰,上月25日在住處被警方起獲販毒名冊,警方因此根據姓名或英文綽號循線清查藥腳。同日,警方先查獲德意志證券台北分行董事王怡申、摩根大通證券主管馬捷,2人皆承認吸食大麻。
昨日警方再逮6人,包括國泰集團第三代即贊泰建設小開42歲邱耀正、高島(TAKASHIMA)電動按摩椅企業小開楊竣文、河馬時尚負責人江平暐、河馬時尚總監鄭宜欣、教師林書賢(某光電公司前總座之子)、李明沛。
涉嫌殺害台北市4歲女童的王姓凶嫌具毒品案前科。草屯療養院今天表示,
長期吸毒恐引起腦病變而患精神疾病,應及早戒治。
吸食搖頭丸、安非他命等中樞神經興奮劑,確實可能造成精神病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幻覺、不安多疑、被害妄想,甚至感覺被跟蹤、被監視等妄想。
陳奇硯表示,現在流行混用毒品,例如毒品「咖啡包」可能摻雜K他命、搖頭丸、神仙水、安非他命等各種易導致精神疾病的毒品,也可能合併使用強力膠,這些都容易引起妄想、幻覺,長期吸毒可能引起腦部病變,進而罹患精神疾病。
:「形跡可疑的男女還有一些傳播妹,然後等彩券行鐵門半開的時候,他們進去彩券行然後把鐵門關下,關下之後一直到隔天早上才離開,所以我們研判這個地方是毒趴的處所。」
42歲的于姓男子,背負多項毒品前科,手上握有時下最新的鴛鴦錠或是金色小惡魔等毒品,最貴一包要價1萬元,不過自作聰明用彩券行掩人耳目,反倒啟人疑竇,被警方一舉破獲。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今年24歲的賴先生,平時喜好運動,身體健康無特別疾病,下班打完球後回家,媽媽在他就寢後發現好像因為不舒服而發出聲音,靠近觀察卻發現眼睛上吊、沒有意識,趕緊打119,並依救護員指示趕快先施做CPR,消防人員在現場施予急救措施,並緊急送醫急救,透過檢查發現賴先生是布魯格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患者。
布魯格達氏症候群為原發性心律不整疾病,此症候群的盛行率以亞洲地區較高,且男性比女性來的常見,發病年齡多在青壯年時期,是一種可引發心因性猝死的遺傳性疾病,罹患布魯格達氏症候群的患者,平時大多未有特殊的身體異樣察覺,心臟也沒有特別疾病、無心血管相關病史,因此突發性的猝死常讓人措手不及。
發作時可能會暈倒 嚴重會致死
布魯格達氏症候群可以心電圖檢查看出其異樣,病人的心電圖會出現右束枝傳導阻滯,右胸前導的ST節段會有馬鞍型或者海灣型上升,布魯格達氏症候群好發於東南亞,雖然盛行率不高,但是因為症狀不易覺察,且發作時可能會暈倒、痙攣,嚴重時會致死,民眾平時應建立急救知識並學會CPR、AED的急救能力,
论吸烟的好处!
而近年来,随着禁烟运动的发展,日本国内烟民比例已降至约为20%左右,但死于肺癌的比例却达到了8%,约为8万人,需要强调的是,与90年代相比,日本女性烟民比例基本没有太大变换,依然维持在10%左右,但死于肺癌的女性烟民人数却在近40年内增加了5倍。
武田邦彦指出,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问题时,应该把全体烟民纳入对象范围内,而那些认为吸烟有害的科学家却只是把目光锁在死于肺癌的烟民身上,剩余的绝大部分未死于肺癌的烟民以及不吸烟的癌症患者都被无视了。
也就是说,吸烟并不是导致肺癌的根本原因,能够证明吸烟引发肺癌的有力数据也不存在,相反,有数据显示,日本吸烟者的自杀率低于不吸烟者,吸烟者更不易患感冒等等,根据他的调查,吸烟者反而比不吸烟者更加长寿。
另外,关于二手烟的危害性,武田邦彦认为,实际上证据也不够充分,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吸烟者与一位不吸烟者两人同处于一间6榻榻米大小的房间内,吸烟者每20分钟吸一根烟,一天下来,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量也就相当于0.1根香烟,危害程度也就约为吸烟者的100分之1左右,如果这也算有害的话,那么如今科学界认定的有毒物质的危害性就都需要修正了。
-------------------------------毛泽东、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抽烟;而希特勒、裕仁不吸烟…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有一次,他对丘吉尔说:“我不抽烟,也不喝酒,每天睡很多觉,所以我的身体百分之百健康。”丘吉尔回答:“我抽很多烟,喝很多酒,但是睡得极少,所以我的身体百分之二百健康。”二次世界大战:抽烟者的完胜[-给力]
聯合新聞網2006-12-29
向毒品宣戰?反毒的迷思\ http://gsrat.net/news/newsclipDetail.php?ncdata_id=3619
聯合國在1987年6月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了麻醉品濫用的部長會議,並決定把每年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聯合國在1990年2月召開禁毒特別會議,透過《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動綱領》,把20世紀的最後10年定為「國際禁毒10年」,進一步要求各國立即開展有效而持續的禁毒措施。
全球每年毒品交易總額超過8千億美元,佔國際貿易額13%,是僅次於軍火而高於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買賣﹔全球至少有2億2千萬億人在吸毒;每年平均10萬人因吸毒身亡、1千萬人因吸毒喪失勞動能力。
大麻在美國歷史上,曾是一度被法律規定家家戶戶都得栽種的作物。大麻經濟價值高,除了纖維可以製造麻繩、帆布、麻絮,也曾被當作法定貨幣使用,連美國國父華盛頓、傑佛遜等人,也都在自家種植大麻。不過那時的大麻,尚未被當成藥物使用。
後來,大麻的醫療麻醉功能被開發,伴隨著美國外來移民(尤其是有吸食大麻傳統的墨西哥人)漸增,吸食大麻開始有了截然不同的社會意義。像是「優勢族群與文明國家的人民多偏好飲酒,嗜吸大麻者,代表身心沈淪」這類言論,也直接出現在報紙上,報紙的言論直接把非裔美國人、爵士歌手、黑社會等與毒品連結在一起,而且,大麻被當成是入侵美國的異物,讓健康的青少年瘋狂亂性。
在這種氣氛下,立法禁止大麻販售與持有,並不難想見。
除美國人認為大麻會殘害健康青少年之外,可別忘了,因吸毒導致國力衰退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吞噬中國的鴉片。英國強迫推銷鴉片到中國的舉措,致使中英兩國為鴉片開打,而開啟了中國近代史。在那段歷史裡一張張的素描照片,幾乎都是瘦骨嶙峋、雙眼
惺忪迷濛的萎靡模樣,中國人的形象至此,讓人不堪回顧。
全球四大「毒區」
目前全球有4個毒品種植規模較大的地區,分別是「金三角」的緬甸、寮國和泰國交界地區;「金新月」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交界區;南美洲玻利維亞、秘魯和哥倫比亞一帶的安第斯地區;以及非洲西部幾內亞灣沿岸地帶。
這些所謂的「毒品」來源,多半是古老的經濟作物。
過去,這些提煉物不但並沒有被貼上邪惡標籤,而且還可作為醫療、經濟用途,現在當這些藥物演變成濫用之後的對策,檯面上是採取嚴格取締的對付手法,連栽種本身都可能觸及刑罰。
根據一些研究數據發現,窮人吸煙率超過富人,美國有23%的人口吸煙,其中受低等教育與非白人的比例佔多數;
近幾年來,搭上時尚順風車,菸酒更成了一種高雅文化
http://oyangtw.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11.html#more
1924年秋天,徐志摩在上海私人會所宴請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詩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兩人吞雲吐霧之時,泰戈爾問徐志摩:Do you have a name for cigar in Chinese?徐志摩說:Cigar的燃灰白如雪,Cigar的煙草形狀如茄子,就稱作雪茄吧!但配合Cigar的英文發音,茄(ㄑㄧㄝˊ)就念茄(ㄐㄧㄚ),雪茄的中文名稱由此而來。
10公分長的Petit Corona手捲雪茄,在台灣至少賣300元,相當五包國產菸的價錢,尺寸或環徑較大的Robusto、Churchill型雪茄約賣500至900元,
溼度和溫度適當,雪茄可儲存八至十年,就像有年份的紅酒,更香醇溫順。
在甘迺迪總統任內,抽雪茄已成為白宮的一種次文化,他在簽署對古巴貿易禁運前夕,先蒐購最鍾愛的古巴雪茄H. Upmann 1,200隻;邱吉爾首相在倫敦遭受德軍瘋狂轟炸時,仍寄念心愛的雪茄是否毀於戰火;1998年6月14日,喬丹第六度為公牛隊贏得NBA籃球賽總冠軍時,在汗水淋漓之下點燃雪茄接受道賀;雪茄象徵尊貴和喜悅由此可窺一斑。
雪茄不能像香菸一樣吸入肺裡,只能在口腔繚繞後吐出,享受的是一種芬芳的煙草口感;停留在手中的時間應比在口裡的時間長,雪茄是讓你放鬆而非提神醒腦;抽得太快、太急,難免吸進肺裡,會暈眩胸悶,
海明威在海上釣魚突然中風不省人事,大家都以為他大概要死了,結果沒想
到送到醫院被救活,不但被救活,還沒有遺留任何後遺症,四肢照樣能靈活走動。
香烟的历史:从“圣药”到“毒草”
http://cul.qq.com/a/20150531/012365.htm
仅仅在(15世紀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十几年后,抽着烟的欧洲人形象已经在航海家的日志中大量出现——“每天有很多海员从新大陆返回欧洲,他们的脖子上大都挂着一种用棕榈叶做成的小烟斗。海员们认为吸入的烟雾不仅可以抗饿解渴,还可以驱除疲累恢复体力。就如醉酒一般,味道浓烈的烟雾让他们大脑彻底放空,精神也由此得到放松。”
不仅仅是放松身体,在当时的欧洲,香烟更被作为药物使用,例如西班牙人最早就称烟草为“圣药”。烟草药用在印第安人中相当普遍,例如印第安女人从不抽烟,但她们在肚子不舒服的时候,往往会在腹部抹一点热油,然后把烟草叶放在火灰下加热,之后热敷在肚子上。
十六世纪,欧洲将烟草作为治疗牙痛、寄生虫病、口臭、破伤风的药物,部分欧洲人甚至认为可以治疗黑死病。英国伊顿公学每天早晨都会让孩子们吸烟以躲避癌疫。烟草药用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在这个阶段,人们普遍将药用植物的叶子卷成烟卷点燃,病患通过吸入烟卷散发出的烟雾,以驱除体内病痛。19世纪上半叶,生理学家阿尔芒-特鲁索曾提出这样的理论:“使用烟草的烟熏疗法有利于治疗呼吸类疾病。”
烟草厂家更是大力推广药用的烟草。19世纪末,药用烟卷的广告充斥了各大报纸版面。在当时的法国报纸上,除了抗风湿药酒、勒拉斯磷化铁和哈尔莱姆药油之外,还能看见各个牌子的香烟广告,例如“迪娃”(Diva)、“吉布森女孩”(Gibson's Girl)等。不过,法国人更偏爱具有东方色彩的“印度烟”,它以抗哮喘的疗效而闻名。
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中东,抽烟很快成为几乎是全人类的爱好。1575年,西班牙人带着烟草横渡太平洋,将其传入菲律宾;1590年,烟草传进日本。16 世纪至17 世纪,频繁的战争加快了烟草的推广和普及。例如,出征德意志北部的奥匈帝国皇家军队将烟草带到了奥地利和匈牙利;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e II) 的军队则把烟草引进了瑞典。在荷兰,烟草的出现源于西班牙的军队和税收。
可以说,香烟仅用了200年的时间即征服了世界。无论是作为“圣药”还是缓解疲劳的神奇作物,烟草迅速成为各个阶层喜爱的休闲良品。但当时沉溺于缥缈芳香烟雾中的人们大概不会想到,仅仅100余年后,烟草会作为“健康杀手”被人们嫌弃。
从教会禁烟到尼古丁的发现
与现代人出于健康考虑而禁烟的目的不同,人类最早禁烟的原因来源于宗教。对于部分欧洲人来说,弥漫的烟雾让人联想到邪教的仪式,而烟草本身更被视作魔鬼的产物,散发出“黑弥撒”。
1642年1月30日,教皇乌尔班八世颁布了教旨《为了将来的回忆》。其中写道:“令人厌恶的烟草汁液沾污了神圣的教袍,刺鼻呛人的烟味污染了神圣的殿宇,也让那些一心向好的教徒们感到无比愤慨。吸烟者们早已将对神明的敬畏之心抛之脑后。”很快,乌尔班八世发布了将所有吸烟者逐出教会的教令:“无论个人还是团体,无论男女,无论普通民众还是神职人员,任何人无论以嚼、吸或抽烟斗等任何方式在教堂内吸食烟草都将被逐出教会。”
然而,这些禁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十分有效,以至于英诺森十一世不得不于1681年重申其前任的禁烟通告。基督教会的反烟行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学界介入反香烟运动可以作为禁烟史的转折点。1828年,德国化学家W.波塞尔特(W.Posselt)与L.莱曼(L.Reimann)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出一种有害的活性物质,并将其称为“尼古丁”。此后,“烟草无害”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19世纪中叶,关于烟草的调查和试验更是证明了烟草的危害性:
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Claude Bernard)深入研究了尼古丁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并明确指出它所具有的毒性:“几滴尼古丁提取液就能毒死一条狗,0.06克就能毒死一个人。”
伦敦于1853年即成立了"英国反烟协会"(BATS)。与此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爱荷华州、田纳西州以及北达科他州也相继推出限制香烟的法令。加拿大各州也陆续颁布禁止向青少年售烟的法令。
然而,禁烟运动好景不长。随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烟草消费的大量增加——无论是士兵、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战争带来的疲惫与煎熬都需要香烟来缓解。
二战后,反烟草运动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发现尼古丁之后,烟草新的一个危害也浮出水面:英国医学界首次发现了抽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1954年,4000名英国医生开始参与一项大型前沿医学调研。20年后,他们得出结论:抽烟的后果远远超出呼吸系统所能承受的程度,长期吸烟极有可能导致平均寿命降低。这一重大发现造成的影响正如当时的《烟草杂志》所说:“‘这响亮的一击’给反烟运动送来了科学的论据。”
画了20年性感女人的画家朱新建昨天撇下无数美人走了·都市快报 1953-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