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古琴的三七生兄也是“横贯掌”! 孙曼之老师评价三七生:“中医的一面旗帜!”三七兄最早创办了“民间中医网”,之后“三七养生网”,对中医的普及推广功德无量!三七兄琴棋书画诗俱佳,中医思想体系日趋圆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2ae610100zbnx.html#cmt_2769931
火是身体的动力,被寒邪之类阻碍不能通畅运行,才会流露出来。正常运行的火就像行驶的汽车是不会直接冒火的。(2012-12-8 12:5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2ae6101015zuq.html#cmt_2739398
所谓的内热实际上是能源不藏的虚耗状态,应该着重封藏,而非清除。热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热,只有绝对的热的耗散。(2012-10-26 13:34)
(20/1553)2012-11-17 13:11
(12/1332)2012-11-07 07:51
还有个问题,喝凉茶降火和用阴药敛降的区别何在。我的理解是凉茶降的是左路升发的阳,阴药降的是右路。因而对于上火,加强右路敛降方是正途。这样解释可对否。
----------是的。一个是滋阴,一个是泻火,补泻殊途。(2012-12-1 19:33)
(10/1045)2012-11-05 15:52
(9/1480)2012-10-31 21:05
生命就是一个不发光的燃烧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抗氧化的过程。
自由基十大危害
对于40岁以上的人,因为自由基修补系统已经功能下降,所以可能会发生自由基伤害。因此,美国老化医学学会(amrican agingassociation)建议,40岁是一个关键的年龄,40岁以下的人因为自由基修补系统尚佳,无需顾虑运动的自由基问题,而40岁以上的人要避免做太过激烈的运动,以免产生的自由基伤害。
“无论是自由基的氧过剩,还是酸性体质的氧不足”。
(4/1266)2012-10-30 10:41
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水由氢氧组成。
水是氢氧燃烧的产物。所以,生命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氢气和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其实都是在促成氢和氧的燃烧,以推动各种有机物的化合与代谢,以维持生命延续的基本需求。可以说生命就是一个燃烧的过程,如果燃烧不被中断,生命的过程也就不会停止。
对于动物来说,呼吸正是无形的燃烧过程,能源能否充分燃烧,是生命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人的生命离不开氧气,吸入的氧气不够,燃烧就不彻底,就会产生很多氧化物,氧化物是生物体的杂质。氧化是有机体被腐蚀老化的过程,也是新陈代谢被阻碍的过程。就像铁生锈一样,铁被火炼成了钢,杂质少了,就不容易生锈了。
庄子说: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佛说:人命在呼吸间。都是在说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呼吸的深浅决定了氧气摄入的多少,氧气的多少决定了燃烧是否充分。燃烧是生命的前提与过程,是生命最大的秘密。
阴阳可以说是呼吸的内容,动物是纳阳吐阴,植物是纳阴吐阳,动植物互相依存,正好互补。而呼吸的目的则是要让能源充分燃烧,以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所以说生命的最大秘密是燃烧,不只生命,就连机器都是靠燃烧产生的动力推动的。(2012-10-30 20:11)
(6/1365)2012-10-26 13:21
(10/1493)2012-10-25 21:42
(33/1957)2012-10-24 12:33
黄豆色黄属土,土为五行之中轴,得五气之正,故可常吃。色黄之食物即可常吃,如土豆、生姜之类。其余色豆各秉一偏之气,只可调偏,非兼顾四旁可养生久服之物。
姜味辛散,与甘相和则化为阳气。甘味主守,干姜守之以甘草,生姜守之以大枣。
辛多于甘一倍,则辛甘化为阳气外发而不内守,有散寒之功,桂枝甘草汤之意,桂枝法之本也;
甘多于辛一倍,则辛甘化为阳气内收而不外散,有补阳之效,干姜甘草汤之意,四逆法之本也。
此二法一对外,一对内,进可攻,退可守。伤寒论常云: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扶阳之秘,尽在于此。
同时比例之外还有个虚实的承受力问题,实人可多,虚人宜少。分寸火候,进退动止,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此为运用关键。
只要是偏于阳虚,姜枣汤四季咸宜,要在辛甘之比例变化耳。
寒湿凝滞则太阴不开,阴邪中阻令阳气上逆或下陷,理中丸皆为对治之方,有是证而用是方,又不必拘于时也。
然当注意,姜枣汤、理中丸为扶阳之方,都有如是禁忌:阳盛者不宜,阴虚者禁用。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男子之病在阴体不能摄其阳用,用过则精亏。故男病忌劳肾,精乃气生故也。
女子之病在阳体不能守其阴用,用过则气少。故女病忌劳心,神为气化故也。
男病之治在滋其阴体以敛阳用,当补精以蓄气。
女病之治在补其阳体以摄阴用,当补气以生血。
补体即是增用,节用即是养体。男病女病,莫不如是。
甘草属土,性中和,不偏阴阳。甘草之补虚亦不分阴阳,然可调和阴阳,如与桂枝相配则补阳,与芍药相配则补阴,与桂枝芍药同配则协和阴阳。
病毒都是寒性的,是不耐高温的,所以西医对病毒性感冒没有特效药,因为西药通常都是消炎的。
病毒在太阳层面为风寒感冒(发烧),以消炎清热退烧,则先入肺而为西医之肺炎(咳嗽),再经消炎则入肝而为西医之肝炎(不发烧不咳嗽),由表及里,自浅入深,从阳入阴,层次分明,但性质始终不变,都是阴寒的。在表不过麻黄汤一汗而解,入肺亦可小青龙发之。在肝则潜沉隐匿如在密林,阳光不到,更难搜索。当归四逆理中虽为正解,然伤精之虚人不宜,如坎中震下之阳陷溺无根,则光复无期。
不治自愈的例子可以从反面给以下推论作证:感冒病毒变成乙肝病毒,正是不断滥用抗生素误治感冒与咳嗽的结果。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长期不咳嗽不发烧,可以推测出咳嗽、发烧症状对于此类患者的意义,如果重新出现此两种症状,正是此病由阴出阳好转的开始。但. . . . .
太阳少阳如浮越不降,则少阴厥阴何所禀赋?少阴厥阴无禀,则坎中震下之阳何以载阴上升?阴凝阳郁乃至陷下,专科医院见局部发炎,遂清热利湿,则坎中震下之阳何以保全?最终之肝硬化(阴实)乃至肾衰竭(阳虚)何以避免?
人参阴中之阳,地黄阴中之阴,虽同为阴药,尚有阴阳之别。以参合术姜草之理中,与地黄合山药山萸之六味相比,一为阳中有阴,一为纯阴无阳,同以补益来论,其实际的适应面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吃附子理中丸就像睡火炕,吃六味地黄丸就像睡凉炕。
--------------小建中汤偏阴,吃到便秘胸闷说明阴凝了,正好用附子理中丸化之。(2013-1-28 11:48)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枸杞)这类药物能与人体多余的气合成能源收藏起来,但前提是气是多余的。当人体气不足的时候用这类药物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因为没有阳气来运化,这类阴性物质反而会变成身体能量运化的障碍阻塞交通,所以有虚不受补的说法。另外,参与前四味药性质不同,前四味是偏阴性的,参则是阳中偏阴的,大体是偏阳的。补阳药是动多静少,药物本身就有运化的作用。滋阴药则粘腻多静,无阳气运化,就会凝滞不通,造成身体的阻碍。
问:请教先生,补阳药是动多静少,它是直接补充能量?还是化原有能源为能量?
答:如果身体阴多阳少,补阳药就会与身体多余的阴直接合成能量,如果阴阳同样多就会对阴形成一定消耗。如果阳多于阴,只用补阳药不但不能增加能量,反而会对阴造成严重的损耗,最终损及阳气,所谓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是也。
--------------脉阴阳俱小者,阴阳俱不足,可调以甘味:不偏于阳,亦不偏于阴,阴阳同时补。补阳用阳中阴药,补阴用阴中阳药,不可用至阴至阳之药。(2012-6-18 21:21)
阴阳同时补,补阳用阳中阴药,补阴用阴中阳药,不可用至阴至阳之药.
附子与激素有着本质的区别,附子如火种,它本身是发光发热的,重用可破寒积,轻用可生少火,善用之可回阳救逆起死回生。激素只是一味的榨取,就像高高在上的奴隶主,对于奴隶(肾精),除了手中的皮鞭,是不会提供一点帮助的。
激素是把高精微能量转为了低密度物质,让气不能聚成精,而直接化成虚肿的湿土,以此为垃圾储存站暂时储存邪气,有明明没能力却硬充和事老回避问题和稀泥之意。长此以往,阴(精)阳(气)俱损,精髓不得气的补充势必空洞而枯槁,自然会发展为骨坏死及多功能衰竭。
附子则可以双向转化,一方面可化物质为能量,如果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可供调动,以之为帅是可以战无不胜的: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的扫荡阴邪。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剩余的能量转化为物质,聚气为精:如太阳漏汗不止桂枝加附子汤的止汗,少阴精气不足肾气丸的补精益气。进可以攻,退可以收,堪称忠勇无敌!
附子的双向调节作用于如下方证中有所体现:
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时附子的作用在化少阴凝滞之气以补太阳(向外放),其两尺脉当沉紧。
2、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时附子的作用在收太阳浮散之气以补少阴(向内收),其两尺脉当浮大而涩。
3、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时附子的作用在化解阴凝阳滞(内收外放同时),其关尺脉当紧而滑。
三种情况的共同点:脉象均为相对有余之象,故稍大量附子可以迅速起到双向转化的调节作用。
简言之,激素的方向是单向的,只能向外。附子的方向是双向的,可以向外,也可以向内。也就是说既可以泻,也可以补,这就是四逆汤与肾气丸的区别。但这两种运用的共同前提是:尚有足够的形气可供转化。然附子终属武将,只可对治邪气,不堪辅佐王道。若阴阳形气俱不足而再用附子,则徒然消耗精气的伤精损气也就不可避免了。
附子是火种,如火柴,能点火但不能持久燃烧。欲令火种不熄,必有柴以继之、油以续之、土以伏之方可,此桂、地、草之为用也。桂得附则燃,地得附則温,草得附则热。
过用附子造成的虚耗属于壮火食气的范畴,这种虚耗只会令人越来越瘦,是不会虚胖的。用附子似乎没有听说造成虚胖满月脸和骨坏死的,而对于长期大量用激素者这是一种普遍必然的现象。虚胖是在人的精髓尚未枯竭时将精髓转化为低密度血肉的表现,体积变大而密度变小,人像膨化食品一样越来越膨松,而坚固度却越来越差,这是激素的作用。
附子用过了会产生过度燃烧现象,这种燃烧如不及时停止会将身体的精髓迅速化气释放,连低密度的血肉都不会形成就空空如也了。激素只是不断透支精髓用于表层,附子过用则会如火灾般迅速蔓延,其危害的惨烈程度是远非激素缓慢透支可比的。
平心而论,大剂量附子的方法已经不能普遍适应于当代的虚人了。当然,在几十年前到十几年前另当别论,那时重用附子的四逆辈回阳之剂是很容易挽狂澜于既倒的。
但后来(2004年)的事实不断表明,这种方法已不能广泛适合当代的情况了,
因李汉卿前辈小量真武汤适应证的启示,才知道用药(脉阴阳俱小之阴阳俱不足)方向没错而效果不好的原因,往往并不是药量不够大,反而是药量不够小。为求达到有效量,当前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不断减量而非无止境的增量了。
附子如火,在炉灶中燃烧是不会造成灾害的,但如果出了炉灶的范围就势必造成火灾吞噬一切。由于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的影响,现代人炉灶的坚固程度已远远不及过去,固火能力极弱。若没有精确的控火技术,还是离火远点为好,免得遭致引火自焚的灾害。
火种虽至要之物,滥用之亦可成灾,此所以有玩火自焚之警。滥用附子等于玩火自焚,然属用之不当,非火种之过也。
附2:李汉卿真武汤案------------------
答:电在天为雷,在人身即龙雷相火是也。相火藏于肾水,蓄于坎中。升于心包,游于三焦,降于胆,入于肝。若肝阴不足,水不涵木,则漏泄于皮毛,如树木之自焚者也。秋气收敛,相火本当从收气降敛于水中。若收气不及,则阴不覆阳,相火每从外泄。如电线无绝缘包裹,触之则被电击。秋季森林易发火灾,亦多因此。
皮燥干痒,即绝缘层包裹不严之象也。治法以小柴胡令相火下降,再以麦味地黄丸之类收之可也。
三七老师还为我们讲解了养仁汤的组成和遇到各种症状时的变化,而且药量特小,只是几克的量。四两拔千斤。
养仁汤:党参,白术,茯苓,灸甘草,菟丝子,益智仁,桃仁,枸杞子。
变化后的养仁汤:党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菟丝子,益智仁,桃仁,枸杞子。
(20#) http://www.37ct.com/thread-102950-2-1.html
(24#) 先生说,小孩的药,未必要多复杂。
用的是参麦味菟丝子益智仁枸杞,中间两味根据舌象用干姜甘草或茯神山药。
有人问我,为什么用附子之后,越用越冷呢?这是个问题。我是为了暖,怎么会越用越冷?这是个现实问题,很多人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了。火神派在流行十来年之后,现在有些人越用越冷了,这不正是《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壮火食气”的问题嘛,“壮火散气”呀!气没有了它就会冷,那叫虚寒。
有的老年人,夏天穿着棉袄不热。热之而不热是什么呢?是无火也,里面没有火了,气散了嘛,再用壮火减弱它,不是增强它呀。如何才能增强它呢?《黄帝内经》里还有一句话“少火生气”呀,“气食少火”,气是吃这个少火的,只有用少火才能把这个气升起来,你用冰是生不起来的,再倒盆水,它肯定就灭了。
要点火,但不是要壮火,壮火一烧,什么也没有了,唯一那点油全烧掉了。
少火生气,气食少火,什么叫少火呀?它并不是以火的形式出现的东西。火是热的,
温是什么呢?它能生起火,但是又不以火的形式出现,它是阳的,但是又有一部分阴的属性。
所以,阳中之阴的东西,相当于少火,阳中之阳呢就是壮火。
干姜也好,附子也好,桂枝也好,这是阳中之阳。
脉已经很微细、浮弦了,再用这种,它会更微细、浮弦,它不会沉下去,一下子壮大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临床上一定会见到这种现象。它已经散了,再散的话,它不更散?你需要收敛它。但你要拿个冰块儿一镇,它就没了,这也不对,用纯阴也不对。
”,“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调以甘药……”这个甘药是什么?它不可饮以至剂,只可调以甘药。至剂是什么?至阴至阳之物,或是纯阴的,或是纯阳的。在中间,阴阳都不足,都很微细的时候,要是补阳的话就伤阴,要补阴的话又伤阳。“
甘味的东西相当于最接近饮食的东西。甘淡的东西,五行属土,不属金木水火,它在中间这一带,是可以养人的东西。所以,你用辛也好,用酸也好,一定要用甘的东西把它给收摄进去,最后整体上表现的是甘味。
“酸甘化阴,辛甘化阳”,甘把酸和辛的东西给转化了,变成一个在阴阳之间的东西。桂枝汤整个是
芍药也好,桂枝也好,这还都是纯阴、纯阳之物。有时候人阴阳俱小的时候,还是用不上,因为这是属于至阴至阳之物——至剂。怎么办呢?那只能再换更醇和的一些东西,更接近饮食的一些东西,如果用药的话就是用一些“仁”和“籽”。“仁”是啥?仁是种子,可以再生的东西,五谷不都是种子嘛。凡是种子,它都是有生气的。
所以用仁的话一定用它的那个生气——生的,炒了就不好了。桃仁的话它可以破,破不就可以化瘀嘛,又可以行血。是升发之气,是不是就五行属木啊,又是一个种子,在根本上起作用,不像桂枝那个枝末的作用,已经走到天上去了,是纯阳的东西,与根本已经失去联络了。
但是郑钦安那时候,为什么治病效果好呢?那一定是因为有一个与他这种方法相应的一种病机出现了,如果用六气划分的话,实际上是偏于太阳寒水和太阴湿土主气这个阶段,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有一个时间段是理中汤可以横行的,在2005年之前,理中汤非常有效,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丸治病就好。但是过了那个阶段之后你再用它,就不太灵了。因为已经转到少阳相火了,柴胡汤当令了。。。。
现在可能桂枝汤又非常适合了,柴胡桂枝汤可能要去柴胡之类的更好了。但是前一个阶段,不加柴胡什么的就不行,柴胡桂枝汤似乎一治病就好,你要不会用柴胡桂枝汤,好像就不太好使,整个有效率就下降,这就是一个大的时间段,一个运气段的影响。
镜面舌,前面没有苔,或者还有点红,阴虚、容易出汗,你再附子理中丸的话,那他肯定坏了,他已经散得收不住了,那么他就是麦味地黄丸的事了。它俩是一对,正好相反。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舌前半部没有苔,发红,有点口渴,但是喝水又喝不了多少,或者喝完水之后就肚子胀、痛,又腹泻,舌苔的后半部是粘腻的,前半部是阳,后半部是阴,阳不入阴这种,那么你也可以是麦味地黄丸和附子理中丸一起用,各一半,那一半是往下走,这一半搁上面,可以同时用。
我早上饭前,把它俩各撮一半,完了合在一起吃下去。
阴阳不足者,不可用针,要调以甘药。那么在金元时期,尤其明代以前,那个时候人的体质跟现在不一样。《伤寒论》是六经非常分明的,那时人的思想、生活、体质,他的邪正反应一层一层很分明。到了金元时期,李东垣用甘温,像人参啊、黄芪啊这类,对于现在很多人连这个都属于大的砝码,放进去也运转不开。整体空间不够,脉络不通,邪正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用温病的方法。
刚才老师说到用一些种子类的,比如说像莲子、山药、生谷芽、生麦芽,对于某一些非常虚弱,但腠理非常开通,你用稍微重一点,会导致它强烈的震荡,用这一类药进去之后,它能够把中焦固住,如果再加少量的矿物类药,加一点点的人参,一点点的附子和肉桂,也能把中焦和下焦的气接续起来,接续之后,他自己就有可能来完成三焦的启动了,然后需要开它就开,需要阖它就阖,它自己就完成发汗,自己就会完成这个象。我们要是目的过于明确,医生只想着要去用下药、发汗药,其实还是可能在增加一个多余的力量。
虚实的问题,你虚的话,量不是不够大的问题,而是不够小的问题,小到什么程度才正好恰当?可能觉得这还是药吗,才正好!所以零点几克都不行,最后拿一个小镊子很轻微地夹一点,可能是正好。
现在有的小孩,一躺下之后就冒汗,一动就冒汗,那就是上面的盖子不严了嘛。就像热水壶,如果要不盖盖的话,它一会就凉透了,气就散了。上面它在表现成发热的时候,内在是不是正在失去热量?也就是阴中它正在损阳啊。足下边就要发凉了,腹中就要胀满啦,肚子痛了,吃东西不消化了。他阳哪儿去啦?阳从上面跑了。这种情况,你要想温中啊,它可能不好使。温中不好使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上面的盖子不严。你盖住它,它就好了。如果你盖它也不行的时候,可能就是它内中实了,有阴的东西在里面格住了。
如果这个人阳气用得太过,上面全是一片阳的了话,那只有用更多的阴跟它配,三黄泻心汤就全是阴了,没有阳了。上面全燥,津液全没有了,这时候你也不用给他往里加水,直接一降温,寒热遇到一起,自己就合成水,一下津液就回来了。
急下存阴为什么用苦寒的东西?它并不是往里加水,它只是给它降温,降温之后,它自己就变成了水了。所以地气上为云,上面已经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你一降温之后,它就自己一下全都合成了水,天气降为雨了。
就像附子用过了为什么越用越寒呢?壮火食气了。你用阳的过程中正是把阴全给耗掉了。它阳就无所附,全散出去了。阳无所附的时候,它里面反而是虚寒。
我曾遇到一个病例,他也是长时间重用了附子之类的药,就说扶阳嘛。开始一段时间觉得消化很好,很能吃东西,但后来越来越瘦,腹中出现了一个硬块。这个块他感觉是很实的东西,可能医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症瘕积聚之类的坚实的硬东西,或者理解为一个阴凝的东西。那么怎么办呢?就破它呗。破阴凝的东西用什么?还是得用辛温的东西,不断加量。我就不信我打不过你啊,我就加量,结果越破那东西越大。后来,他感觉不对,就不用了。之后就到我这来看。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一看脉才知道,其实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实的东西。
你要用苦寒的药,那它的阳一下就没了;你要用辛温的药,它阴也没了。反正怎么用都不对。这时候只能是调以甘药,甘药,整体上味要甘,不偏阴,不偏阳。同时,量是关键。
他这阴阳俱小的时候,是你量小的程度够不够,才是关键。你只有小到能与他这个脉象的承受力相应的时候,它才会启动。
你看那个黄芪,一放到水里,一下就飘到上边去了,党参就往下沉。黄芪一掰就断了,宁折不弯,性刚。好的党参可以缠在手上,它绕指柔啊。阴柔的东西它是偏阴的,是可以入五脏的。黄芪一掰就断了,刚的东西,它是走表,走卫。
徐文兵:走阳气,对。
如果说是他自身的体质现在偏点阴的话呢,同样用有点阳的白术、茯苓、炙甘草,把它提起来。如果他自身的体质已经偏阳往外散,就用麦冬、五味子把它收回来。
我发现就有一种虚人其实它需要用极小的量,我用益智仁来代替附子,它俩实际上就只不过程度不同,意思是一样的。智,肾主智,能益智的话,它也应该可以补肾。但是它没有附子那么刚猛,气没那么厚,这正符合了少火生气的那个特征。
然后与它配的,就是菟丝子,也就是一小匙,八宝粥的那个匙。它俩是一对。上面四君子都有了,这一对再一下来,意思就是要把它收进尺里去。这是右路,金水要降。左路,如果它需输出的话,那么,木位还得有东西往外出,木位出的话,按照《伤寒》里的应该是桂枝、白芍往外出,桂枝在载上,白芍还是收着,它俩合起来,这就是协和阴阳的意思。
这个腹内有块的病人,用到这个方子的时候,一天之后,就感觉不太明显了,好像是两天是三天,那块就没了。
在上午啊,七八点钟的时候,也就是阳明要入太阴的时候。(做功法动作)
徐文兵:阳明入太阴。
三七生:这个时候要面对太阳站着的话,太阳它照着你前面。然后你就两脚内八字站立,这是合阳明的意思,有点像内扣的意思。然后呢,就屈膝这么一屈一伸。这几个动作的时候,膝盖那地方会感觉到非常沉重,前几下不觉得。这时候就是在脾胃里面那个寒湿的气往下走了,就您刚才说要走大脚趾。它膝盖是一关,那一关不容易过去,你只有先把它给弄过去之后,它脚下才会觉得热,大脚趾那地方才会觉得有气往里走。然后继续做,突然间就感觉特别轻,膝盖哎,一点阻力都没有了,脚下才热。热完之后,从这个大脚趾再向内,一点点儿往上走,一直走到腹,就腹为阴这地方,太阴这地方。腹中发热了,也就到位了。它剩余的那气还可以往胸中散。这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非常简单,就是只这么做,对太阳,就可以了。有人已经做了一两年,感觉很多病都没有了。
还有一个动作呢,可以配合手,你在向下的时候,手向外展开托起,这是“地气上为云”的意思,这时候要吸气,就说这个手向上抬的时候要吸气,完了腿就站起来了,我来做一下啊。放到上面了,于是已经到了头了,它翻过来了,翻过来向下扣的时候,向下降,腿再向下屈,然后呼气,这叫“天气降为雨”。它走的是直线,雨是直下来的,地气是这么上去的。要注意你手上这个气感,大家可以试一试啊,它会很明显地就这么来了。就是你这个动作做到非常沉重的时候,怎么也下不去,做了个这个动作可能就一下松了。它实际上很多动作,最后都练这个,只不过这个把它简化了。
徐文兵:对,对对。
三七生:就像太极拳有很多东西,只不过就是这些东西在转。这是上午这个地天泰啊,它要交通的是太阴和阳明,也就是这个乾卦和坤卦。乾是阳明,坤是太阴。《太阴阳明论》里面有一篇专门就讲这个,阴阳之间互相地输布那些气血啊,就是这能量。做了这个,感觉到的气在升降的,症状一定就会变。
------------------《难经》里面讲的“吸入肾与肝”呐。
徐文兵:呼出心与肺。
三七生:“呼出心与肺”。那么肾与肝是什么?它是主升的,所以在升起来的时候,它吸气,其是也是把肺给托起来了。那么你往下一降的时候呢,“呼出心与肺”的时候,它也就是在把肺降下去,所以把气吐出来。--------------------------------------------------
三、四点钟的时候,也就是足太阳经在往这个足少阴肾经降的过程中,它实际上是什么?是太阳要入少阴,太阳入少阴的话,实际上也是君火要入到相少火里面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它是和两个经——手足太阳经的关系非常大,而且这个手太阳经它是小肠,它是主液,它和脑髓和骨头都有关。有的时候什么脑萎缩、什么颈椎病啊、肩周炎呐,它正是一个手太阳的问题。它最后又导致脑萎缩,就是液脱症状,脑髓不满。那实际上是火弱了,并不是火太多了。丙火和辛金,它俩合化才变成水。辛金也就是肺这个气,没有那个丙火之高温,辛金也不能生水。
背对着太阳啊,让它晒到自己的头和背,与它垂直啊,这时候脚尖向外,脚向外八字站立,这取的是太阳开势,对。
徐文兵:太阳主开。
三七生:开的时候呢,就不用这个屈伸了,他把足跟抬起来,再落下。那个八段锦的马上七颠百病消,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它是让太阳往下落,落的时候就像一袋米不太实,你这么踮一踮。因为阴的东西它是重的,它就一定会往下走,这头项、腰背这些阴的东西,一定会往下走。大家可以试一下,你不超过十下,如果身体好的,越好的它来得越快,这腿肚子那地方会像铅坠的一样那么重,赶上你那个登山登了半天之后那种沉重感。比平常来得要快,非常沉,然后一点点变轻,最后忽然间一下没了,跟前面膝盖那地方是一样的,脚下热了,涌泉穴热了,就跟不一法师讲那个涌泉穴呵,它真是阳气就这么下,到涌泉那地方,一点一点,唉,又上来了。上来之后,它要入到后腰上去,后腰发热。这是背上的,腰背。然后这两个热点,一个在腹,一个在腰,它俩合到一起,实际上就是丹田里面腹中那个暖气。这个东西一转起来之后,这是人的根本啊,就是人的这个“脉之有尺如树之有根”,实际上就是这个东西,也是阴阳合和成的。是在水里面藏着的火,要没有这个水的话,火无所附;要没有火的话,它是个坤土,它也不是个水,就是寒湿气,最后变成水肿。
那这个动作就是这么踮。还有一个跟它相配合的动作,就是那个水火既济。
----------------经脉不通你坐,越坐越累,最后弯下去了。你要是气到了之后,你坐着,它给你往上提,你想塌一下,都塌不下去。差不多少了。-------------------------
三七生:益智仁算是阳中阴,菟丝子是阴中阳,实际上菟丝子和熟地是一个意思,但熟地是阴中阴,这类药实际上有一系列的药,它只不过以这个为代表,你可以取别的也行。
李辛:菟丝子,还有何首乌和芡实,这些药都是味道不是很重,而且有流通性,它既能够收摄精气、补精,又能够流通。中焦部分呢,经常用白术、茯苓,或者用四君子。
我这些年发现有一些药很好用,一些香药,小剂量的白豆蔻、小剂量的木香、沉香。沉香也对下焦有一些力量,比较好用,忍冬藤也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药,藤类药。
痛的时候你不用碰它它就痛,疼的时候你按了它才疼。
,《伤寒论》里面的三阴就是太阴、少阴、厥阴,太阴为湿,少阴为寒,厥阴为风。这风寒湿三阴里边都有了问题,才会有这个东西。但是他程度不一样。最深的时候在骨,痛风那就是寒凝在骨。
下焦湿热,为什么那么长期好用那个龙胆泻肝丸?为什么用了之后造成肾衰了?那实际上是这个风的问题,风是什么?风是一种生气呀。

附子和激素
http://www.37ct.com/thread-102950-1-1.html
(8)*
附子是火种,如火柴,能点火但不能持久燃烧。欲令火种不熄,必有柴以继之、油以续之、土以伏之方可,此桂、地、草之为用也。桂得附则燃,地得附則温,草得附则热。
火种虽至贱至微之物,无之则纵有合抱之木不能生火取䁔矣。以激素类但能透支不能䃼益之物
火种虽至要之物,滥用之亦可成灾,此所以有玩火自焚之警,然属用之不当,非火种之过也。
(27)从西医说, 附子和肾上腺激素肯定都有强心的功能,但附子用对了能形成人体的良性循环,建立新的平衡,激素没有这个作用。
再比如肾上腺素会造成肺部纤维化, 但附子能治疗肺部纤维化。
肾上腺素能缓解支气管哮喘, 但心源性的哮喘用了肾上腺素能要命,严禁使用。但李可的破格救心汤里用大量附子却能治疗这个病。
我女儿小时候因为严重过敏在急诊室注射了肾上腺激素, 停用药一个星期后就出现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显然是因为停用激素后身体免疫力下降。但后来改用中医和有小量附子的药方治疗却在改善过敏以后没有出现停用后的副作用, 身体增强了。
(34)*
四逆汤泻阴扶阳不错。肾气丸是滋阴补阳,不是只能扶阳,理中丸才是只能补阳。
(36)*
平心而论,李老的方法已经不能普遍适应于当代的虚人了。当然,在几十年前到十几年前另当别论,那时重用附子的四逆辈回阳之剂是很容易挽狂澜于既倒的,我有幸也赶上了那个时代,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人把我当成只知重用附子的反面典型来列举。
后来(2004年)发现这种方法不适合当代的虚人,也是因为李老曾经参与治疗的一位上海病人的启示,
在那之后才明白李汉卿小量真武汤适应证的普遍存在,
才知道很多情况(脉阴阳俱小之阴阳俱不足)方向没错而效果不好,并不是药量不够大,而是药量不够小,为求达到有效量,才不断减量直到今天无法用重量测量的地步。
关于附子及如何用火,前些年曾写过几篇旧文,罗列于此,供大家参考: 《火神 阴阳 附子》: http://www.37ct.com/thread-2894-1-5.html 《灌水与纵火》: http://www.37ct.com/thread-13128-1-6.html 《激素与附子》: http://www.37ct.com/thread-39613-1-4.html 《附子补泻宜忌例说》: http://www.37ct.com/thread-39612-1-5.html 《滋阴与扶阳》: http://www.37ct.com/thread-42079-1-5.html 《理法方药诊治的时效性》: http://www.37ct.com/thread-32990-1-5.html |
(48#)
我也是怕吃含有附子的药,每次药方中有附子,服用后我都感觉发散太过,回回都得服用滋阴的药养很久,有两次服用后白头发一个月内出现了很多。我不是医生,但是我在服用大夫开的含有附子药后的确出现了很多坏证。有一次我还给其中一个大夫谈了我服药后的感觉和疑惑,招致大夫十分不满,根本不认为自己辩证有问题,所以现在即便是有了疑惑,不吃就罢了。 |
(50#)
说附子不等于激素并非不承认滥用附子的危害。过用附子造成的虚耗属于壮火食气的范畴,这种虚耗只会令人越来越瘦,是不会虚胖的。虚胖是在人的精髓尚未枯竭时将精髓转化为低密度血肉的表现,体积变大而密度变小,人像膨化食品一样越来越膨松,而坚固度却越来越差,这是激素的作用。
附子用过了会产生过度燃烧现象,这种燃烧如不及时停止会将身体的精髓迅速化气释放,连低密度的血肉都不会形成就空空如也了。滥用附子等于玩火自焚,激素只是不断透支精髓用于表层,附子过用则会如火灾般迅速蔓延,其危害的惨烈程度是远非激素缓慢透支可比的。
附子如火,在炉灶中燃烧是不会造成灾害的,但如果出了炉灶的范围就势必造成火灾吞噬一切。由于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的影响,现代人炉灶的坚固程度已远远不及过去,固火能力极弱。若没有精确的控火技术,还是离火远点为好,免得遭致引火自焚的灾害。
(52#)
汗为血液蒸腾所致,是阴液流失的主要途径。汗的同时还伴随着气散,气散的过程会发热,发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渴(表现为能吃能喝),过后人会消瘦,脉随之微细弦。
(57)
西医病理研究里, 激素的'抗炎' 是靠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动来进行的, 所以它一边'抗炎', 一边降低免疫力, 停用就会感染.
(64)
我也是这样的思路,一旦发现病人转为燥咳,就用润药了,肺里有了津液,排痰容易了,症状就开始全面好转了。肺确实是热了寒了都有问题,而往往感冒后就是寒热交缠的一个情况。开始的时候肺被寒气束缚,要发散寒气,这个时候用发散寒气的药往往是有用的,但是如果一旦这个发散稍微过了,肺津液不够了,就转为了燥咳。或者有一种情况,肺的气机被寒气所闭,然后自然的代谢被一定程度地阻碍了,肺里面就开始有郁热,也会造成肺热的症状,这个时候既要散寒也要润肺。所以不是因为受寒就一定要用热药来治,而是要综合考虑综合用药。我自己这么琢磨的,不一定对,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75)*
激素是把高精微能量转为了低密度物质,让气不能聚成精,而直接化成虚肿的湿土,以此为垃圾储存站暂时储存邪气。长此以往,阴(精)阳(气)俱损,精髓不得气的补充势必空洞而枯槁,自然会发展为骨坏死。
附子则可以双向转化,一方面可化物质为能量,如果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可供调动,以之为帅是可以战无不胜的: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的扫荡阴邪。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剩余的能量转化为物质,聚气为精:如太阳漏汗不止桂枝加附子汤的止汗,少阴精气不足肾气丸的补精益气。这两种情况的共同前提是:尚有足够的形气可供转化。若阴阳形气俱不足而再用附子,则徒然消耗精气的伤精损气也就不可避免了。
(78)*
附子的双向调节作用于如下方证中的体现:(共同点,三种情况的脉象均为相对有余之象,故附子可以起到双向的转化作用)
1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此时附子的作用在化少阴凝滞之气以补太阳,其两尺脉当沉紧)
2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此时附子的作用在收太阳浮散之气以补少阴,其两尺脉当浮大而涩)
3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时附子的作用在化阴凝阳滞,其关尺脉当紧而滑)
(80)*
不能说提取,提取又有透支之嫌。应该说是转化,转化需要点燃,附子起的就是点燃的作用。一炉膛柴禾不经点燃自己不会发热,已经点燃的炉灶也不需要不断点火,只要加柴就行了。桂枝麻黄类都属于柴,桂枝是粗柴,麻黄是细柴。细柴比粗柴烧得快,但难以持久。某种程度上附子也是柴,但属火柴,与不能点火的大木柴是截然不同的。已经点燃的炉灶,再往里面扔火柴就是浪费了。火被闷住了的炉灶也不必再点火,只要透一透,或扇扇风火就起来了,这也就是用少量风药或通药能起很大作用的原因,其实靠的还是能量的运化,也即火烧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引火的时候用的一定是容易烧的干燥的小柴,否则难以点燃,这也即对于虚人(火衰者)需要少火生气的原因。
(85)*
这也就是参附汤在有些情况可以起死回生的原因,如果只有人参没有附子在火没灭的情况尚可起用,如果火已熄灭,没有附子点燃,再好的参也难起到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的作用了。
(87)
我服用了19个月的大剂量附子,过程确实如先生所言,觉得人瘦胃口好,精神好,身体比较舒服,甚至在前期觉得口水甘甜且多。但是大概过了10个月左右,再服就越来越不行了。跟先生说的一样一样,这里暂且不表。
-------------善人道讲拨阴取阳,这些似乎又是阳气增长的表现。但如何转阳为阴以藏之,善人道似乎并未明言。可参考道家以静制动(静为躁君)以柔克刚(上善若水)无为而治的方法收摄之。
(96)*
先天元气(肾间动气)如干电池的电量,无法补充。 后天中气(脾中谷气)如蓄电池的电量,可以储蓄。 |
三七養生網---格物堂
(8)爷爷感冒发烧近40度,被家人拉到医院打了两瓶,后咳嗽厉害,吐黄痰,没胃口,经人指点,用热水袋暖后背,经常喝放姜、百合的大米粥,已经好转。
( 11)湿盛之时不宜豆类阴腻之品。http://www.37ct.com/thread-66038-1-1.html
通常,太阳病为邪气在表,可从汗解。表不解,而入阳明之腑,胃家实,方可攻下。邪在表而下之,为误治,是以变证蜂起,
关于葱蒜的错误认识!(小儿父母注意) 葱蒜同为荤物,皆动肾气,辣椒辛温,适量无害,可以助木气。 白萝卜性凉,泄中气之物,伤人脾阳,正气已虚,用其如里应外合,虚内而待病气也。
不可不慎用也。
时下之人,冬日内阳也没有几个足的.几乎全是一派虚寒,故白萝卜不可轻食,生姜为养生上品.
关于白萝卜,实人可服,虚人服了更易泄气。如今有几多实人?萝卜无错,人已经变化了。
姜糖水是好东西,我从怀孕直至喂奶稍有不适就喝,非常好!
(12-171)怎么没人回应彭子益书中的葱豉汤呢, 彭书中还说-切小儿病最好不用姜呢。今年上半年我儿有小感冒,一般吃两三次葱豉汤就好
晴暖香 悠然子 至简文化 http://hexun.com/youranzi/default.html
不应该喝牛奶的七大理由 求教:长跑为何会猝死? 热极似寒 立冬后调理身体不适注意养肾
请教先生有关秋冬静电多的问题 山萸肉的方向气机 妊娠期间阑尾炎
老年人肾炎腹水的一点浅见 (8)病有三类,一类外感六淫,一类内伤七情,还有一类因果业力。一般人得病,都是三种情况错综复杂。医药对六淫七情病有用,对因果业力病丝毫无用。医药能治愈的,偏于第一种。
阳虚症状调理心得 三七先生说过手指上月牙过大也不好 月牙白为气,
没有或很小那就是气不足。
太大了就是阳气不藏。 |
一经方医生朋友曾用小柴胡原方(一两以10克计)合枳实、厚朴(此两味各30克)一付治愈 中耳炎之发热不退、肿胀流脓。经方之威力于此可见。
升陷汤亦仿补中益气汤而来,此二方皆以黄芪为君,意在升举中下之气,方中用柴胡有升极而降之用,虽非作者本意,然整体功效已不可少,此歪打正着者也。
另下元不固者忌此二方,恐未能补益反拔其根本也。
(尿频腰酸,腿软无力。脉微细甚至浮弦。用后小便难禁,此为征兆。)
(21)眼睛白眼珠上发黄或 血丝很多,等等。这时候,如果仅仅用逍遥丸疏肝,效果当然是有的,但是比较缓慢;如果在疏肝的同时兼以清热,那疗效就快得多。这时候,就要用
加味逍遥丸了,
请教手心发热的医理分析 (或者手汗多)
---手心热者手背肩背多寒,寒在表也;足心热者腿内腰腹多寒,寒在里也。
感冒误治后患无穷,请受害者现身说法 滥用抗生素的幸存者请注意
晉黃耆- 瘡口不收者,大量應用一次一兩以上則效果迅速。
http://mypaper.pchome.com.tw/eddytpe/post/1312785550
紧急求助:孩子有“脑震荡”症状,怎么办? 壬辰年运气药食谱(三之气参考方)
白血病论——残酷现实面前你为何还不回头!? 感冒病例及浅谈白血病
用月含山版主推荐的导赤散治荨麻疹起效。 灵活运用三七先生的一句话治好老婆的荨麻疹
【小敗家文延伸分享】
我們有咪友分享過: 「在喝天門冬酒的同時, 長在小指上好幾年的贅疣(綠豆大)也消失於無形。」
生附子, 生元藥行02-25552970 http://www.wretch.cc/blog/amiburogu/32772954&page=2#comments
自製酒釀要留心/中國酒麴 驗出橘黴素過量~ 橘霉素可被紫外線或加熱分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22/today-life12.htm
2011.03.19.
【小敗家文.6】美容聖品天冬酒 
牙齿与气血(带图讲解) 做梦牙齿咬碎,补阳后就没梦过了。来三七后用盐刷牙,牙齿好多,是淡黄的,有光泽。我一直想是刷成米白色的,刷一年了都没变白就死心了,但不长牙结石了。
(4-60)
请教: 乌梅, 五味子, 山萸肉, 生龙牡几味收涩的药有什么区别
心跳的基础--胃气 气沉丹田中医原理讲解 医者佛:几类伤阳的西药
人参阴中之阳,地黄阴中之阴,虽同为阴药,尚有阴阳之别。以参合术姜草之理中,与地黄合山药山萸之六味相比,一为阳中有阴,一为纯阴无阳,同以补益来论,其实际的适应面是有本质的差别的。什么时候附子理中丸能取代六味地黄丸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保健药了,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吃理中丸就像睡火炕,吃六味地黄丸就像睡凉炕。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但大多数平常人还是睡火炕舒服,体格不行啊,没办法。
观医诊疾记八十九(精血亏虚的寒冷… 麦冬2、党参5、五味子1、山药5、茯苓4、熟地3、益智仁1、山萸肉4、当归5,开水泡服。
金生水,水生木,阴血足了。自然就暖和了。
恐癌必读:从癌症的诊疗认识现代医学的本质










一位13岁的女孩,患甲亢病已经三年了,只做了一次当即见效,第三天又叫去做治疗时说:“同学们看见后都说脖子的隆块不明显了。”


具体怎么感应莲花能量?看“开卷有益”说明
你加好友后随时可以看到,要不然我关闭后就看不到了
梦莹:
来感应老师的远程治疗...................2009.04.
加QQ好友视频聊才可以远程治疗。 QQ:292363857

http://bbs.tianya.cn/post-no11-916678-1.shtml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
其中,五月初五、
初六、
初七、
十五、
十六、
十七
二五、
二六、
二七,
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
“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
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
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农历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能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以下是2013年农历五月份的「九毒日」及「十四」,请千万谨慎这十天,甚至是一整个月喔。
九毒日——行房纵欲不宜(农历)
五月初五(阳历 6月12日):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犯者削禄夺纪,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杨公忌。
初六(阳历 6月13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雷斋日。
初七(阳历 6月14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初毒日」)
十五(阳历 6月22日):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阳历 6月23日):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十七(阳历 6月24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以上三日为「中毒日」)
廿五(阳历 7月2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月晦日。
廿六(阳历 7月3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廿七(阳历 7月4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斗降。
(以上三日为「末毒日」
十四(阳历 6月21日)——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三年内夫妇俱亡.
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
冬至前后用药以补肾为第一要义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14908&extra=&page=1
冬至者,阳气收藏入至阴之地之时也。一切干扰阳气收藏的行为都应禁止,包括用药。除非在阳气的归途中存在阻碍,可以用药排除,否则一切无故调动阳气发散外出的用药皆当视为扰动收藏之举,必须禁止。帮助阳气收藏的用药正当用时,不受限制。
例如:阳气从太阴降入下焦,如阴气中阻,腹胀满闷,可以理中丸通其降路;阳气从太阳降入肾,太阳降路受阻,头项腰背疼痛凝滞沉重,可以桂枝麻黄类开其降路;少阳相火不降,逆升于上,口苦咽干目眩,可以柴胡剂降其相火。如各路无明确阻碍而妄用其药,则反令阳气外出,不得内藏,如烽火戏诸侯,无故兴兵,令藏气受损。
如各路通畅,平人可服桂附地黄丸补肾。阴虚者可合麦味地黄丸补肾,阳虚者可合附子理中丸补肾。阳盛者可单用麦味地黄丸补肾,阴盛者可单用附子理中丸补肾。
阴阳虚实可根据自身感受内外寒热鉴别:平人不寒不热;阳虚者外寒,阴虚者内热;阳盛者外热,阴盛者内寒。据此用药,大致不错。
长期服药者,冬至前后七日如无特殊情况,可停药休息一下,以令阳气顺利归根。
冬至前后三日,共七日,一阳即将来复,不宜扰动根本,尤其应该停药静养。
(冬至前后,各以半月为范围)
丑时寅时,肝气上达于肺,营卫并行将出于阳之时也。金木气血不和,则气血不行魂魄不安而醒。 血涩于木,寅时以前醒。气滞于金,寅时以后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