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值食物                           http://www.1000sun.com/ss/jkss/b5.htm

http://n.yam.com/healthnews/healthy/20130228/20130228252791.html

---低GI值食物都具有特性,像是食物的醣類含量少、醣類分子結構大或纖維含量較多等,GI值相對就較低。

 

 






 

 新腦內革命:春山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  2011.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0444 

春山茂雄是日本東京大學的醫學博士,並出身東方傳統醫學世家,而能融會貫通東西醫學。 

 

針對抗老、不生病及防癌等現代人最迫切的健康問題,提供具體解決方法,就在於(1)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2)清除內臟脂肪;(3)消除壞的活性氧;(4)保持身心靈平衡;(5)力行健康習慣等五大關鍵:

1:生長荷爾蒙不足,是老化的由來!
  人到30歲,生長荷爾蒙的分泌量驟降,不僅肌膚失去彈性、各種身體病痛的衰老現象也一一浮現。作者指出,鍛鍊下半身肌肉、常保空腹或進入深沉睡眠,都可以刺激生長荷爾蒙源源不絕的分泌。例如,先做緩慢屈蹲的無氧運動來破壞老舊肌肉,讓大腦產生「身體受傷」的錯覺,大腦為了修復身體,會立即分泌生長荷爾蒙,接著再進行走路、騎腳踏車的有氧運動來製造年輕肌肉,而下半身年輕肌肉還會分泌其他肌肉所沒有的抗老化荷爾蒙。

---正常情況下,生長荷爾蒙在兒童時期應該旺盛分泌。這是一種刺激細胞生長的荷爾蒙,能增加肌肉、骨骼、大腦等的細胞數量。有了它的加持,孩子的頭腦和身體就可以不斷發育。人到三十歲,生長荷爾蒙的分泌會突然下降,和二十歲的時候相比,只剩下一半左右,到了四十歲,更只有二十歲的四成分泌量。
 

掌握運動的訣竅,刺激大腦活動,讓它發出分泌生長荷爾蒙的指令。

刺激生長荷爾蒙分泌的必要動作,就是運動。 
 只憑自己一個人的身體就能完成的運動(Slow Squat,緩慢屈蹲)
 

反覆進行單純的有氧運動就可以製造新的肌肉  騎腳踏車出門兜風,還是優閒的散步,都屬於這類運動。 
 散步運動的人,則要把握邊走邊深呼吸的要訣。想製造新的肌肉,就必須供應身體組織充足的血流(也就是氧氣)。 
 在淘汰掉老舊肌肉而新的肌肉尚未遞補上來的空檔,重複踩踏板或走路這些活動肌肉的單純動作,是要一再提醒這些部位保持「我是肌肉」的意識。在這段空檔期間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空出來的位置有可能會被脂肪占據。 

 截至目前為止提到的所有製造新肌肉的運動,全都集中在腰部以下。無論是踩自行車還是散步,通通是下半身運動,就連破壞老舊肌肉,也都鎖定下半身。(還有一項尚未詳述,就是Slow Squat,緩慢屈蹲) 

 腰部以下肌肉是「良性荷爾蒙分泌器官」

目前已知,新生成的腰部以下年輕肌肉能分泌出「myokine」這種防止老化、預防疾病的荷爾蒙,換句話說,就是一種抗老化荷爾蒙。myo 是肌肉,kine 是酵素(亦即荷爾蒙), 這是最近發現的新物質, 目前已經找出一百種之多, 統稱為「myokine」。

「myokine」具有分解脂肪、預防糖尿病、防止動脈硬化、安定血壓的多重作用,甚至對於認知功能障礙或癌症都有效果。孩童能分泌大量「myokine」,所以很少會罹患癌症。

「myokine」只會從運動生成的新肌肉分泌出來,而且僅限於形成後四個月內的年輕肌肉。所以我們必須要意識到肌肉的代謝週期,有效破壞老舊肌肉、製造新的年輕肌肉。尤其「myokine」和其他的荷爾蒙不同,只在運動的時候分泌,而且不可思議的是,無論上半身的肌肉多麼年輕,也幾乎看不到「myokine」的作用。透過運動經常更新腰部以下肌肉,是預防老化與疾病絕不可欠缺的手段。對身體而言,腰部以下肌肉形同是製造良藥的機關。

這個能夠抗老防病的荷爾蒙,來自人體下半身無法單手盈握的大塊肌群,我稱之為「腿點」,它們是①臀部肌肉、②小腿前側肌肉、③小腿內側肌肉、④小腿肚肌肉。

 

 

 

 

2:內臟脂肪分泌毒藥,是萬病之源!
  別以為大腹翁、小腹婆沒什麼,囤積過量的腹部脂肪不僅會令人早死,還會引發新陳代謝症候群。作者指出,內臟脂肪會分泌高達30種以上的脂肪毒,能令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妨礙胰島素作用、釋放致癌物質TGF,甚至吞噬健康細胞自我繁衍,簡直和癌細胞無異,可以說是萬病之源!要想清除內臟脂肪,就要藉助生長荷爾蒙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再透過騎腳踏車或健走的有氧運動燃燒掉,並且細嚼慢嚥促進咀嚼肌分泌特殊的活性物質,預防食物轉為內臟脂肪。

 

3:壞活性氧會攻擊細胞,加速老化! 活性氧就是自由基, 
  消除活性氧是必要的,但是,活性氧有好壞之分,壞活性氧會攻擊臟器與血管,引發血管硬化、動脈硬化、加速老化;好活性氧會發揮神經傳導物質及消毒作用,能預防糖病尿、消滅黴菌。然而消除活性氧的保健食品,無法只鎖定壞活性氧消除,它會連好活性氧也一併消除,吃越多越短命。作者指出,不吃抗氧化保健食品、每天多次深呼吸、冥想、常吃含槲黃素與白藜蘆醇的蔬果,才能保留好活性氧、剷除壞活性氧,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4:負面情緒和壓力,誘發疾病!
  心靈與肉體是緊緊相連,無法分割的一體,當我們長期處在緊張、憤怒或壓力等負面情緒時,身體也會產生不適的反應。像是長期否定自己的人,大腦就會發出「為何不去死」的命令,導致細胞選擇自我了斷、加速老化,或直接發出「死亡命令」透過老化來誘發疾病。作者指出,只要常讓腦波處在放鬆的α波中,就能將負面思想扭轉為正面價值觀,促進精神面的健康,而進入α波的最佳捷徑就是冥想。例如,每天5至10分鐘抬頭凝望天空或毫無意義的盯住一個點不放,都能提升大腦的α波。

 

5:餐餐吃到飽,越吃越短命! ;(5)力行健康習慣 
  根據最新研究,飲食會讓保護細胞的組織蛋白膜遭到壞活性氧攻擊,也就是說,吃越多,組織蛋白膜就傷得越重,壽命也就越短!作者專為想要預防疾病、青春不老、身心健康的人提供46項小撇步。例如,食不過6分飽、飲食細嚼慢嚥、少吃四條腿的動物、多吃魚、菇蕈、海藻、含長壽物質的食物……等,全是他平日身體力行,任誰都能立刻實行的健康習慣。

 

  另外,書中除了分享抗老化、不生病、防癌的祕訣外,並破除多項現代醫療與健康認知的迷思。包括:(1)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是治標不治本;(2)高血壓服用降壓劑是忽視臟器求救;(3)運動不會燃燒脂肪;(4)肌肉是汰換制,有破壞才有建設;(5)酒精在人體內不會成為脂肪……等。

 

蔬果在飯前食用 ...頭睡北方...溫暖身體 

 

第三章 如何促進抗老化荷爾蒙分泌
●老化來自生長荷爾蒙枯竭
●生長荷爾蒙的分泌來自「肌肉破壞」
●這麼做可以輕易破壞老舊肌肉
●反覆進行單純的有氧運動就可以製造新的肌肉
●腰部以下肌肉是「良性荷爾蒙分泌器官」
●所謂老化,就是組織細胞數量減少
●生長荷爾蒙是人體所有荷爾蒙的主導者
●利用簡單的加壓帶騙過大腦,誘發生長荷爾蒙分泌

第四章 內臟脂肪與癌症無異!
●內臟脂肪會殺死其他細胞
●脂肪本身竟然會生出更多脂肪細胞
●「吃太多會早死」是定律
●分解脂肪的五種酵素
●多餘的養分全都轉化為脂肪
●諾貝爾獎得主彼得˙米契爾博士的發現
●內臟脂肪分泌毒藥,腿部肌肉分泌良藥

第五章 消除活性氧毒素的訣竅
●活性氧也有好壞之分
●活性氧是人體合成能量時必定會出現的副產物
●糖化反應……常保空腹,活性氧才不至於惡化
●深呼吸可以消除壓力造成的活性氧
●兼具相反性質的粒線體真是不可思議
●氫是消除活性氧的終極手段
●補充氫與氧有益人類和地球健康

第六章 透過冥想平衡身心健康
●呼喚最常在睡眠中大量出現的α波
●良性荷爾蒙對美好的言語有反應
●協助我們置換觀點的EMDR
●經營一日五分鐘的「非常時刻」
●從現實腦超脫到虛擬腦
●小慾望不足以成事,懷抱大慾望令人接近佛陀的境界
●虛擬腦連結宇宙與生命的本源

第七章 我最推薦食用蘋果的理由


●請吃低GI值食物                           http://www.1000sun.com/ss/jkss/b5.htm


●多酚被譽為長壽物質的原因
●心平氣和、細嚼慢嚥、吃早餐
●酒精本身並不會變成脂肪

 

採行融合東、西方醫學的治療及健康指導方式, 

疾病不用藥醫的境界,這與現今重視營運績效的醫療產業上無異是背道而馳,也因此遭受所謂主流的醫界不斷撻伐, 

過度依賴藥物,造成本體自癒力的逐漸喪失, 一些疾病可以藉由飲食、運動、睡眠、心靈放鬆等技巧達到不藥而癒的境地。 

 「生在這個時代,只有身體的健康尚且不足,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從事冥想等東方的養生修行之道,每天務必給自己一點跳脫日常的『非常時刻』。」 近代腦科學的研究指出,冥想可能延緩大腦的老化。 

 

靜坐冥想(meditation)可能預防大腦的老化,主要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由拉薩爾(Sara Lazar)博士主持。此種趨勢表示,冥想的科學研究已由有名的學術界進行。哈佛的研究顯示,長期的靜坐冥想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受影響的腦區,與注意力以及刺激的感受有關,例如,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杏仁核、腦島等,這些腦變化表示,禪修可能延緩某些大腦區域因年齡而引發的大腦萎縮。 

 

1995《腦內革命》主張「認知與情緒」透過腦內荷爾蒙的作用,影響疾病與健康,人們應該追求「不生病的醫療」,而造成相當的震撼。 

 

P.3    糖值降低,不等於健康 

 

蓄積在腹部的內臟脂肪是引發各種疾病的根源。以藥物來消解血糖,會逐漸累積內臟脂肪,其危害就連血管也不得倖免。由血糖轉化成的脂肪也會堆積在血管內,造成血液濃濁,讓人早日歸天。目前醫學界已經知道堆積在內臟的脂肪會釋放出各種各樣的「毒」,當中還包括阻抗素(resistin)、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等物質,它們會弱化胰島素的效用,招致以下的惡性循環: 

 把血糖值過高歸咎於胰島素不足↓投與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血糖轉化為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分泌出阻礙胰島素發揮正常效用的劇毒物質。 

運動可以提升胰島素效用,降低血糖值  

對高血糖的患者來說,透過運動消耗血糖,將多餘的血糖轉化為能量,這才是真正的治療。 

運動能提高胰島素的效用,想要以少量的胰島素就達到必要的作用,運動絕對是關鍵。從事運動,能夠讓胰島素有效利用血糖產生能量;如果不運動,選擇一味依賴胰島素補充,這些胰島素只會把血糖變成脂肪囤積起來。所以,基於現實需要而不得不補充胰島素的人,必定還要加上運動,這一點完全沒得商量,否則,用藥只會傷害健康。 

 用降壓劑治療高血壓的陷阱

現代醫學對高血壓的治療,同樣是在重複與糖尿病治療一樣的模式。

病人只要血壓升高,現代醫療的處置就是給予降壓藥物,這麼做真的好嗎?

你可知道血壓為什麼會升高?這是因為體內有某個臟器發送求救信號說:「喂,我這裡血液流不過去,就快沒血了,趕緊幫我送血過來呀!」

像是腎臟、肝臟、大腦等臟器一旦缺血,它們就會分泌「給我血」的荷爾蒙求援。這種求援的荷爾蒙目前已知將近一百種,心臟收到這些訊息以後,會拚命把血液設法送到這些臟器所在位置,所以心臟馬達必須全力加壓,打出更大量的血液;換句話說,就是升高血壓、加速脈搏,努力供應血液。這便是高血壓的由來。

所以血壓升高是身體活命的必要手段,唯有如此,心臟才能夠把血液送到身體某個缺血的臟器。而我們竟然用藥物把血壓降下來,無視於求救的臟器,不給它們支援……。

當然,用藥物降血壓有時也是必要之惡。因為心臟如果不斷接收到「給我血」的求救荷爾蒙訊號,為了鼓出更多血液而不斷加壓,時間久了,血管會有破裂的危險。所以在緊急狀況下,還是必須動用降壓劑。此外,持續高血壓會讓血管長期承受過度壓力,提前罹患動脈硬化。而且心臟不斷「怦怦怦」的大力鼓動,病人會十分難受,所以在不得已的時候,適度使用降壓劑仍然有它的必要性。

只不過,服用降壓劑的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渴求血液的奧援而不停呼救的臟器,別以為只要血壓降下來就天下太平、健康無事了。

放任臟器缺血不顧,久而久之會造成臟器功能衰竭,如果是發生在腎臟,那麼負責排泄身體老舊廢物的腎臟會逐漸失去作用,日後必須依賴人工血液透析(俗稱洗腎);而如果是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必須接受手術,植入導管或支架等擴張血管的醫療器材,再不行的話,還要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裝設人工血管取代阻塞的血管。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show_series.php?item=0010570444&page=4 

健走,才是高血壓的根本療法

那麼,要如何適時將血液送到缺血的內臟器官,又不會對心臟這具馬達造成負擔呢?這時就要出動人體的「第二心臟」。善用我們的第二心臟,高血壓能神奇的降下來。這個「第二心臟」不是別的,正是我們的肌肉。向病人不厭其煩的說明,並指導他們從事健走等運動,製造腿部肌肉,這才是真正的高血壓治療,也才能夠創造健康。

曾經有一位血壓高達一百八十至二百左右的病人,到我的診所求診。診所的醫護人員一開始都很擔心,不敢要求這位高血壓病人運動。對於這樣的病人,我會先做好他們的健康管理,在控制脈搏不往上飆高的前提下,指導他們努力做運動。所以我仍然堅持比照辦理,督促這位高血壓病人運動,結果他的血壓一下子降了二十至三十毫米汞柱。

患者看到實際的成效,他們的認知也會跟著改變,當血壓高而頭痛的時候,不再整日臥床,而懂得稍微用走路來降低血壓。雖然季節改變的寒暑冷熱變化,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風險,但只要留意這些變數,大多數病人從事運動後都能夠有效降低血壓。這是因為肌肉這個「第二心臟」的功能獲得充分的血液供給以後,缺血的臟器就不再頻頻求救,心臟也不用再拚命加壓送血,血壓自然會下降,血管也不必承受過大的壓力負擔。






 

(专攻内科肿瘤科、感染及传染病科)专业抗老医师斋藤真嗣医论:


「提高体温,你就能变健康!」
---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其一是压力,
其实不是压力本身变大,而是人体能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小了。
我们的身体原本就具备对抗压力、保持健康的功能。

其中之一,是自律神经的平衡运作。在白天,人体运作时是由交感神经支配,到了夜晚,人体进入睡眠或休息状态时就由副交感神经支配。保护人体不受各种疾病侵害、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也是在自律神经能够保持平衡运作时,才能发挥其最大机能而良好运作。  

虽然藉由规律的生活与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能够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运作。但是因为现代人几乎都是交感神经过于旺盛而占上风,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刺激副交感神经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就能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运作。

总之,为了摆脱体温过低的问题,除了每天做一次会出汗的运动,提升人体最大的热能产生器官(肌肉)的质与量之外,藉由培养刺激副交感神经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来平衡过于偏向交感神经的自律神经,就能锻鍊出能够承受压力的身体。

过度的运动会增加自由基的生成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斋藤医师医论
---体温是了解身体状态极为重要的指标,而多数人却不知道自己的平均体温。
了解自己的平均体温,对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 平均体温三十六.五度的人,三十七度不算发烧,但是对平均体温三十五.五度的人而言,三十七度就可能是发烧了。
现在平均体温低于三十六度的「低体温」者愈来愈多。
如果没有倦怠、不舒服等自觉症状,三十七度并不是轻微发烧,而是健康的体温。

在过去医疗还不太发达和普及的时代,高烧常与死_亡连在一起,令人恐惧。特别是日本,曾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因为伤寒、疟疾等伴有高烧的传染病而死_亡,因此对发烧有很强烈的恐怖感。

但是现代的低体温比发烧更加危险。
低体温状态如果长期持续,极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从皮肤粗糙、便秘、牙周病等比较轻微的症状,到胃溃疡、糖尿病、骨质疏松、溃疡性大肠炎、癌症(恶性肿瘤)、梅尼尔氏症、间质性肺炎、帕金森氏症、失智等严重的疾病,或是气喘、过敏、花粉症等(所谓)过敏性疾病,都可能因为低体温而致病、恶化。

 

斋藤医师医论(续)
---交感神经过度紧张的最大原因就是「工作过量」。精神的压力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药剂性压力」。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词不太熟悉,它是指(西药)_药_物_所造成的压力。药物治疗疾病,但是对身体而言却是一种压力。

抗生素主要用来防止化脓和治疗感染症,另外也用在农业和防腐剂方面,因此即使不吃药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摄取到。

抗生素就是使交感神经紧张的药物。此外,很多人服用的降血压药,以及肩颈酸痛、腰痛时使用的贴布也会使交感神经紧张。
或许大家不相信贴布也会致病,但实际上,就有人连续二十年每天使用而引发间质性肺炎。


  

斋藤医师医论(续)

代谢症候群以中高年龄层为多。
若其原因只是饮食过量和运动不足的话,那么三十岁以下年龄层也应该有相同比例的人出现代谢症候群才对。
但实际上,即使同样饮食过量和运动不足,年轻人以皮下脂肪的形态储存,而非内脏脂肪储存,因此就算肥胖,也很少人出现代谢症候群。

抑制热量的瘦身法,最可怕的就是减少的肌肉,之后重新胖起来时,此部分却以「脂肪」的形态增加。
有氧运动只能减少脂肪,无氧运动却可锻鍊肌肉。

早餐之前最好先运动一下。
上午是一天中体温最低的时间。这时走路三十分钟,虽然效果因人而异,但大约可使体温上升○.八至一度。这样的话,原来较冷的身体在交感神经上升的同时,体温也能升高,使人整天都身心舒畅。  
 

 






石原結實博士醫論~ 病從寒中來  

 
http://tw.myblog.yahoo.com/dr-jameschen/article?mid=10672&next=10597&l=a&fid=8&sc=1#yartcmt
 
Dr Chen2009/03/19 23:05回覆                          
          

我認為早餐最重要,如果要省去一餐的話,應該是晚餐。我參加過石原結實的斷食法,我有相當不同的看法。

<空腹力>這一本書找我寫推薦序,因為觀念不同,所以不能幫忙寫序。

 
 
 
 
  
甜死你
 
營養學博士南西.艾波頓以自身對抗糖癮的經驗出發
 
甜食不只會讓你發胖,讓小孩滿口爛牙,
還會壓抑免疫系統、攻擊大腦、滋養癌症!?
 
關於糖和糖癮的恐怖真相,你不可不知!
  「糖」竟然比毒品更容易上癮!?
  訴求健康的營養飲品,糖份竟比可樂還要高?
  糖不僅會轉成脂肪,還會刺激食慾,讓你越吃越多、胖上加胖?
  標榜「無糖」的甜食、飲料,其實只是加了別種名字的糖,對身體一樣有害?
 
 
認識糖的各種名稱樣貌,包括食品加工業號稱「不加糖」時所加的糖
  知道糖如何破壞免疫系統、體內平衡,導致各種急性、慢性疾病的發生
 
 
第二章 糖對健康的一百四十種危害
 
第六章 跟糖有關的疾病與狀況

肥胖:越來越肥的美國
低血糖症:血糖低不代表要多吃糖
低血糖症和糖有關連嗎

  
代謝症候群:
失智症:會腐蝕牙齒,也會腐蝕大腦

癌症:失控的嗜糖細胞
癲癇:糖的攻擊
 
市售的700cc全糖手搖杯飲料,就有70公克的糖(相當於14顆方糖),遠遠超過建議攝取量上限。看似無傷大雅的飲食習慣──飲用含糖飲料,卻隱藏了危及生命的致病因素,各種疾病也逐年呈上升趨勢。
 
P.2
 
大約有二十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收集「糖對健康的危害」。  140項
 
 
 
糖是一種成癮物質。
 
糖可能抑制免疫系統。
糖會引起發炎。
糖會降低身體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
 
 
 
 
糖會干擾人體內各礦物質之間的關係。
糖可能造成骨質疏鬆。
糖會降低身體組織的彈性和功能—糖吃得越多,損失的彈性和功能就越多。
 
糖可能產生自由基及氧化壓力。
糖可能導致提早老化。
糖可能導致輕微的記憶力衰退。
糖可能導致疲倦、情緒多變、緊張及憂鬱。
 
 
 
 
糖可能讓人體內的許多生理系統失去平衡。
糖可能導致新陳代謝異常。
糖可能導致病態性肥胖。
糖會讓肥胖的人吃更多。
 
糖可能導致三酸甘油脂明顯升高。
糖可能增加膽固醇。
糖可能引起膽結石。
糖可能增加痛風的風險。
 
 
 
糖可能會讓肝臟細胞分裂,導致肝臟變大。
糖可能增加肝臟的脂肪量。 
糖可能會讓腎臟變大並產生病變。
糖可能讓肌腱更容易受傷。
 
 
 
 
糖可能讓兒童的腎上腺素飆高。
糖可能造成兒童過動、焦慮、無法專心以及任性。
糖可能讓學童產生學習障礙。
 
 
 
 
經由靜脈注射進入人體的糖,可能阻斷氧氣進入腦部。
糖會讓新生兒出現脫水現象。
 
 
 
糖可能會傷害微血管內壁。
糖會減緩食物通過消化道的時間。
糖可能導致消化道變酸性。
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糖可能引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糖可能讓細胞更難吸收許多重要營養素。
 
糖會增加罹患腸躁症的機會。
糖會增加糞便中的膽酸濃度及結腸中的細菌酵素濃度,有可能讓膽汁產生致癌物質及引發大腸癌。
 
 
糖會引起便祕。
糖是癌症的危險因子。
 
糖會增加男性體內的雌二醇(這是作用最強的一種天然雌激素)。
糖可能關閉控制性激素的基因,進而影響性生活。
 
 
 
 
 
體內平衡(homeostasis)這個字,是哈佛大學教授、醫學博士坎農(Walter B.
Cannon,一八七一∼一九四五)在他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傑作《身體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Body)一書中創造的。
 
坎農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留在哈佛擔任生理學系主任多年。
 
*他也是第一個瞭解到,最先通過消化道的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蛋白質,脂肪則需要最久的時間來通過。
以坎農對人體以及疾病根源的瞭解,他實在是未得到應有重視的英雄。
 
身體的「打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也是他發現的。
 
 
體內平衡是指身體內的電磁和化學系統的平衡狀態。
這種平衡會容許並促進人體的成長、治療相關功能,使其能有恰如其份的表現。
 
當我們處在體內平衡的狀態時,身體就會啟動自癒的功能。


病人和一般人的差別,就在於取得並維持體內平衡的能力不一樣。病人不容易保持體內平衡,而當人體持續一段時間無法維持體內平衡時,就會生病。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一個人的生病次數、每次生病要多久才會好,以及病況有多嚴重,都因人而異。
 
決定這些事的因素,包括你的基因藍圖、你吃多少糖和其他有害健康的食物、你在生活中承受多少的壓力、你暴露在化學物質中的程度如何等等。每天都會有很多因素擾亂身體的化學作用,讓我們體內的狀態失去失衡,糖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而且它的影響對退化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都一樣。

 
 
 
 
糖可能破壞體內平衡

人體內有很多系統有助於調節體內平衡。會釋放激素到血液中的內分泌系統,就是主要的調節器。胰腺、腎上腺、男女性腺、下丘腦腺、腦垂體腺、甲狀腺等都是主要的內分泌腺。這些腺體都會在血液中釋放激素,幫助調節體內平衡。


人體吸收糖時,第一個受影響的是胰腺。糖被吸收後,血糖濃度會增加,胰腺就會分泌胰島素,主要的目的是要讓血糖濃度下降,回到平衡狀態。如果我們吃下的糖多過胰腺能處理的量,就會把胰腺累壞,導致它分泌太多或太少的胰島素。胰腺分泌太多胰島素,血液就會得不到足夠的糖分,引起低血糖症。另一方面,要是胰腺分泌的胰島素不夠,血液就會吸收太多糖,進而引發高血糖或糖尿病。
 



所有腺體都是交互作用的。胰腺手忙腳亂時,其他腺體就會來幫忙,於是也開始分泌過多或過少的激素進入血液中,試圖重新回復體內平衡。這有可能讓整個內分泌系統失調,導致某些腺體失去作用。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有低血糖、糖尿病、甲狀腺異常和腎上腺衰竭。婦女會有更年期問題,也是這個原因。沒錯,這些全都是糖吃太多惹的禍。


糖會壓抑免疫系統,減少噬菌細胞(強大的免疫功能所需要的白血球細胞,會吃掉有害的細菌)的數量,也因此降低身體對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人體的血液組成必須保持平衡,我們才能維持體內平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血液中的元素會在一個極小的範圍內隨時自我調整,其中一個元素就是葡萄糖。因此,吃太多糖就是導致身體的化學作用紊亂,讓體內平衡失序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是一種酸性食物,吃太多糖,我們的身體就會變成酸性。但是人體並不喜歡這種酸性狀態,所以會從血液中抽取礦物質(例如鈣、鎂、磷等),試圖再變回鹼性,再度恢復並維持體內平衡。
 
 



醫生通常不會在人吃糖前後檢查這個人血液中完整的化學成分。只要這樣檢查一下,醫生就會發現礦物質會隨之增加或降低,並改變彼此作用的關係。
 
 
根據我自己的研究,我發現人只要一次吃兩茶匙的糖,就可能會出現這種狀況。
 



糖會讓人體失衡

我把這一章的重點放在糖上,不過生活中還有很多因素會導致體內平衡失常,其中一個就是情緒。因此,心情不好、生氣或焦慮都可能會影響到身體的化學平衡,進而導致跟糖吃太多一樣的後果。20,21



不過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還是糖,純粹是因為我們吃糖已經吃到超出身體可以處理的量了。
 
人是從原始人進化而來的,原始人的飲食都是生肉或煮熟的肉、撿拾來的食物、種子及乾淨的水。根據我的研究,人體的演化並未超越這種新石器時代的低糖飲食。一次兩茶匙的糖(不管是哪一種形式),似乎就是大多數健康的人能夠處理的極限。至於病人,我不認為他們的身體能處理任何的糖。


我們吃糖時,身體只會用一種方式來反應,那就是在每一次被糖攻擊之後,重新調整,努力讓自己恢復平衡。這項重新取得平衡的動作,會把礦物質從原本需要的地方叫出來,也因此擾亂身體的化學作用,最後讓我們生病。想想看,我們到底吃了多少的糖?人體根本就沒有那樣的消化機制,可以處理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那一大堆糖。



我們每吃一次糖、每生氣一次,就是把自己往生病的路上推進一步。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對身體做了什麼,因為體內平衡並不是一項容易檢測的狀態。不過對你而言,情況不同了,因為現在有更多資訊可供查詢,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檢查得知自己是否體內平衡、酸鹼值是否平衡,以及尿中的鈣是否過量。維持體內平衡,身體就會自行修復並維持健康。

結論

如你所見,身體就像個交響樂團。在交響樂團中,各樂部必須和諧配合,而在身體裡,每一個部分也必須和諧,身體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就像每個交響樂團都有個領頭的指揮一樣,你就是身體的指揮。你決定自己的飲食、思想、言語、感覺與行為—這些行動都會影響到身體的化學作用。
 
 
在交響樂團中,就算只是一把小提琴走音也會有問題。在你的身體裡,只要有一種礦物質失去平衡,就會影響全身。所以你可以引導身體走向平衡或走向混亂,就像樂團的指揮一樣。我強烈建議你做出正確的選擇,跟自己的身體和諧共處。

吃糖過量有害健康 美專家籲各國管制  2012.02.02.

http://www.hantangtcm.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950

 

果糖影響飢餓感的線索

http://nutrinote.blogspot.tw/2013/01/blog-post_5.html    Jan.2,2013

這個新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Fructose vs Glucose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555133

 

---在喝完添加葡萄糖的飲料後,隨著葡萄糖與胰島素濃度增加,身體似乎能辨識並對額外的卡路里做出減少飢餓感的反應,而且葡萄糖的作用明顯比果糖強。下視丘的活動也慢下來,這個區域活躍會刺激食慾。

反之,在喝完添加果糖的飲料後,下視丘持續活躍。胰島素稍微增加,喝果糖的受試者們說覺得更餓了。而其他如飢餓素(ghrelin)與瘦體素(leptin) 等調控飢餓有關的荷爾蒙,不管攝取的是哪一種糖都沒有什麼變化。

Sherwin  醫師說:「我們吃東西的時候,身體能辨識吃下的是什麼食物,最後大腦會嘗試調整我們的身體需要多少卡路里與脂肪,並維持平衡好讓我們不會吃太多或是吃太少。」

果糖似乎會打亂這個平衡機制,只是研究者們還不知道原因為何。

 

 

喝汽水有害健康 器官肥大恐中毒

http://www.hantangtcm.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956

---喝一般汽水的人,在肝臟、骨骼等器官內,多了許多對人體有害的隱藏性脂肪,也就是說,器官會因此變得肥大,即使改喝低卡可樂,內含的人工甜味劑,也可能導致腦細胞受損。

 

許多汽水都在成分中,添加了具有毒性的「溴化植物油」,讓味道喝起來更好,但這種物質卻可能導致飲用者皮膚和記憶受損,甚至發生神經異常的中毒症狀;專家指出,汽水中常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但原料多為基因改造的農產品,這些食物對健康的長期影響,還不得而知,但把汽水喝下肚,等於自己也成了實驗室的白老鼠。

 








石原医师所提出的增温治病理论,以饮食、中药、缎练、泡澡、贴布(温热生姜湿布)为主。

人的肌肉70%以上都存在腰部以下的位置。经常走路、或多做下肢运动(例如:抬腿、屈膝蹲坐等)是极为重要的。肌肉量越少的人基础代谢率就越低。

「抬腿运动」只要站着依序抬高双脚大腿就行了。这种运动十次为一回,每次最好重覆进行三到四回。

「用脚尖站立」,只要站在原地抬高后再(慢慢)放下脚跟就行了,同样以十次为一回,重复进行三到四回。


  

(转贴)苦海红莲(文)

腿部方面,有空可多做踢毽子(空踢的动作),因为我们的脚平时动作太过单调,不管走路还是跑步,永远是一样的动作,只差快跟慢不同而已。我们的脾肝肾三阴经走大腿内侧,多做勾腿动作才可更深入锻练大腿,尤其是内侧肌群,

踢毽子这个运动可为静功预做准备。很多人盘腿后容易发麻,坐没多久就受不了而中止,如果多做锻练,将来有需要时便可立刻派上用场,不必再另花时间做拉筋压腿的训练。 

 

---------------------------------------------------------------------

http://cgfull.blogspot.tw/2012/04/blog-post.html

練習深呼吸...吸氣走八步...接著呼(吐)氣走八步...循環下去...

每次最好能夠練上個20分鐘以上效果會比較好.
時間夠的話多練一會兒更好.

倒著走可以改變平常的慣性
矯正一些不平衡的肌肉群
若是加上兩手的位置和動作
分別可以矯正胸椎或腰椎"

雙手上舉...
像螃蟹的兩隻鉗子一樣的姿勢,
邊倒著走...兩手邊往後做類似擴胸運動的動作...
外放...內收...外放...內收...不斷地重覆

想調整胸椎或腰椎則以手的高度來改變.

---想請教一下那個八呼八吸法氣是吸到肺裡而已,還是有到腹部呢?

---用鼻子吸吐,應該是到肺部去,但是這個功法會自動引到腎去.
其實不用考慮這麼多, 很自然地吸吐即可.
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平穩地換氣以及延長時間...

---金生水嗎? 






 

 

含(人工)糖(基因改造玉米人工製造的人工果糖)飲料    恐促成胰臟癌細胞生長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ugar58.htm

 

人工果糖不健康 增加老年痴呆機率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ugar59.htm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ugar60.htm

 

冬天發胖多屬基礎代謝低 飲食須以調理體質為要

http://www.nownews.com/2013/02/06/11689-2900762.htm

---成人期後的18-25歲時是基礎代謝率最高的時候,但是過了25歲以後,基礎代謝率就會開始下降,大約每十年約下降5-10%,也就是說當我們五十歲時,基礎代謝率(BMR)已經降低了15-30%,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50歲以後身材逐漸走樣的原因。

 

 

維他命C吃過量 腎結石風險增2倍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206/8942067.html

 

男呷鈣多 提高心臟病、中風率   http://news.msn.com.tw/news3023551.aspx

 

北市現切水果1成不合格 糖精過量易傷腎  

http://www.cnyes.com/life/Content/20130205/KH61L0SSVBSC.shtml

 

 

 喝酒取暖喝到體溫剩21度 男子險喪命

http://n.yam.com/uho/healthy/20130208/20130208211590.html

---急診立刻予以點滴輸注治療、溫毯、烤燈照光,和鼻胃管及導尿管以溫熱的生理食鹽水灌洗,並且轉入加護中心,接受嚴密監測,病患的體溫才逐漸回復。

根據後續幾天的抽血及尿液檢測,病患陸續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所幸經加護中心治療後,病患心臟的心律不整逐漸消失,一週後逐漸恢復意識,再經過四週後才從嚴重感染中恢復。

喝酒時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將身體內部較溫熱的血流導引至身體週邊,加速血液循環,因而會覺得身體發熱。但事實上因為血管擴張,身體中心(例如心臟、頭腦)有更多熱量散失到週遭的四肢和體表,反而使身體中心的溫度降低,更容易失溫,同時降低身體對抗寒冷時的顫抖反應。

在低體溫的醫療案例中,病人往往在回溫時,出現各種致命的心律不整。

 

許瑞云醫師除了西醫外,也接觸中醫,進而研究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等不同領域。
原本主修運動神經學,因為對營養學及如何維持最佳體能狀況特別感興趣,因此繼續攻讀哈佛大學營養學和流行病學碩士,
畢業後又至波士頓大學轉攻醫學博士,並在哈佛大學附屬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之後成為哈佛醫院的主治醫師及哈佛醫學院講師。她於二○○八年回台,目前任職於花蓮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小S現身說法,哈佛醫師(小Sㄉ大姑)治好了她多年的胃腸毛病!
少吃糖,抗老化!(註: 過食甜食傷腎 (土克水)- 腎氣衰則早衰)
最好別用微波爐!
  微波爐完全破壞食物的分子、水的結構,並產生破壞人體的自由基。吃微波過的食物,等於吃進一堆負能量以及自由基。所以不要為了一時方便,而吃進不營養的垃圾食物! 

許醫師得天獨厚,能先學習到營養學的背景,在對飲食方面有充分的理解後才去學醫,學醫後又理解到人體的奧妙,注意到自然的康癒力,才發現自然康癒的能量是來自飲食。繞了一大圈終於又回到自然醫學的原點,將複雜難理解的醫學回歸到「醫食同源」、「食療勝於藥療」的境地。 

她深深感受到現行(西方)醫學的無知與無奈,而這些無奈,往往只要順服自然、在一些日常生活上習慣加以注意或改變,就能輕輕鬆鬆地扭轉生命危機

----內文摘錄--------

★你有好好地吃飯嗎?

早餐沒吃、暴飲暴食、重消夜、忽冷忽熱、倉卒進食……等,都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錯誤飲食習慣。吃得太多、吃得太快或吃得不專心都是導致腸胃出毛病的原因,在不對的時間吃飯更是個致命傷!

有一位朋友,原本不相信說好話可以改變食物的能量。後來,他對著兩碗白米飯做實驗,一碗說好話,一碗說不好的話。結果,七天以後,前者只有兩、三顆發霉,後者到第三天就已經黴菌遍布,從此他也就不再鐵齒。所以,基督徒的飯前禱告及佛教徒的飯前感恩,都是很有道理的。
生機飲食也會吃出問題?
生食的正確吃法~
很多人因為不懂得吃生食的正確時間,加上過量,以至於身體變得很寒,病痛一大堆。 

人體的胃喜歡溫暖的食物、而非冰冷的食物。任何古老醫學,包括中醫及印度醫學,它們都不贊成生食。印度的阿育吠陀提到
prana(火),中醫也講氣,意思是胃裡要有能量。吃生冷的食物,會降低胃的能量;越吃越寒,身體很容易出問題。尤其,在不對的時間吃生食,身體很容易變寒,缺乏元氣與火氣。
正午時間才吃生食.....清洗蔬果妙方......而止,不可過量......穀類、種子,泡過再吃更好......
你有每天檢查自己的大便嗎?善用甜菜根,測出大便停留在體內的時間......

......
 
 
 

(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的飲食革命~ 血糖平衡飲食   (影音輯)

(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Sara食食課課blog(文摘-1)

(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Sara食食課課blog(文摘-2)

-------------------------------------------------------------------------------------------------------------------------

Paleo Diet  http://hk.news.yahoo.com/paleo-diet-223000389.html

2011.10.04.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今天人們注重飲食健康,又要減肥,於是,有各種各式的Diet飲食方式出籠,各說各理,蔚為奇觀。其中一種新興又特別的Diet法,叫做Paleo Diet,各位文明人好值得聽聽和試試,因為這種飲食法即「原始人飲食法」,要做原始人!

 

  Paleo Diet全名Paleolithic Diet,Paleolithic即是舊石器時代。此對提倡大家飲食要學約一萬二千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所以它又名穴居人飲食法(Caveman Diet),當時的人靠狩獵採集蔬果維生,他們吃很少,或根本不會吃白糖、穀物製品(如麵、麵包、薄餅、蛋糕)、植物油、處理過的食品、醃製食品或奶類製品(例如牛油、芝士、雪糕)。為甚麼要學原始人?因為原始人甚少有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或癌症等。所以,現代一些飲食家、醫生或營養師建議大家學原始人,以避開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或癌症的侵襲。

 

  Paleo Diet已不是怪誕另類飲食法,它經已逐步成為主流飲食法,好多人支持。上月洛杉磯舉行了一個Ancestral Health Symosium,即「原始人健康峰會」,好多「原始人」參加。

 

  你有興趣試試嗎?但計我話單單奉行「原始人飲食法」還未夠,應酌量加入「原始人生活法」,例如不修邊幅、不買消費品、盡量少乘車、回歸大自然等等。我就在逐步奉行中喇。

----------------------------------------------------------------------------------------------------------------------

 德國方法博士《吃對營養,享瘦健康》台灣實踐成功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4223

---  3→一天三餐,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水果    每餐進食的時間勿超過六十分鐘。
  5→餐與餐之間間隔五小時
  9→晚上九點之前吃完晚餐
  2→每天最少喝水2000CC.
  1→每天早餐一顆蘋果

 

蛋白質不足則組織無以修補、身體能量不足,還有我們常常因為懼怕肥胖而排拒攝取肉、魚之類飽含動物性蛋白質食物,結果不僅減肥不成,身體反而出現膽固醇偏高的情形。

---------------------------------------------------------------------------------------------------------------------

想瘦!這10種荷爾蒙最關鍵   麥可.亞齊  醫學博士(Dr. Michael Aziz)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6122

荷爾蒙名稱 功能
  胰島素 代謝食物
  升糖素 代謝食物
  瘦體素 控制飽足感
  甲狀腺荷爾蒙 能量與代謝
  人類生長激素 青春永駐
  皮質醇 能量與控制發炎
  脫氫表雄酮 性荷爾蒙之母
  雌激素 維持體重
  黃體素 維持體重
  睪固酮 維持體重

 為什麼現代飲食這麼失敗?

 

 

---------------------------------------------------------------------------------------------------------------

愚弄全球的食物:揭開危害心智的飲食真相   

作者:營養師卡洛.西蒙泰奇/著      Carol     Simontacchi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9300

我們不只要擔心吃進肚子的東西,是否會讓人變胖變笨、體質變差、情緒不穩,還得當心很可能會因錯誤飲食,而全身是病、心智受損。

汽水、冰淇淋、早餐穀片、罐裝濃湯、微波便餐,甚至自稱以健康為導向的代糖、嬰兒奶粉等加工食品,全都含有人工色素香料或防腐劑,不但缺乏營養,甚至充滿毒素,根本就是「假食物」。
  消費這些恐怖食物,既花錢又傷身傷腦。食品廠商可說是為了賺錢牟利,愚弄全球、罔顧人命。

 

食品產業讓消費者把身體頭腦都吃壞,只為了賺錢!我們稱它們為「食品製造公司」,這個名字讓人聽了就不寒而慄。

他們生產的是真正的食物呢,還是一堆化合物,只不過有食物的形狀、味道及氣味而已?

它們是不是重新定義我們觀念裡的食物,讓「食物」與「營養」的真正意義,在這個行銷和廣告導向的世界裡淪喪?


  食物,在以前是指五顏六色的新鮮蔬果、飽滿的棕黃色穀物、牛奶和奶油、從山裡打來的精瘦野味,以及費了好大工夫從河裡海中釣起來的肥魚。

食物,曾經是園圃經過一個夏天的種植、施肥、耙土、除草之後才能獲取的成果。

我們的食物曾經深深根植於土壤,與那些使大地肥沃的生物一起脈動。......

 

我們不會把人工食物添加劑,與我們不時承受的沮喪、憤怒及各種令人心神交瘁的心理疾病連結在一起。


  幾年前,營養學者首度發現許多這類有毒物質與生理疾病有關。

像是人造奶油與心臟疾病有關;

被注射激素以刺激生長的牛肉,吃了會讓你的荷爾蒙分泌大亂。

只要過簡單的生活,吃得留心,許多疾病根本就可以不藥而癒。


  然而,沒有人注意到這些貪婪無度的食品產業,已經破壞我們健康的飲食習慣,讓腦部得不到建造健全結構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我原先有嚴重的情緒失調,時常陷入極度憂鬱,

後來我讀到報導,知道糖不是好東西,於是我儘量少用糖。我得知維生素B群是腦部內酵素活動的必要營養素,於是我開始攝食維生素B群豐富的食物。我得知我需要胺基酸(amino
acid)和必需脂肪來製造神經傳導物質和神經激素。

 

於是我把營養不足的飲食內容,像是白麵包、餡餅、蛋糕、冰淇淋等,換成種類齊全的蛋白質與有益的油脂。我也開始吃蔬菜。

 

想想我們經常聽到的數據資料:美國人平均每人一年吃的糖或人工增甜劑,竟然高達兩百磅以上,也就是一天平均吃二十茶匙的糖。

之前科學家並不太了解腦部的生化運作。那時對於受體和神經激素,對於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之間的傳遞連結方式,都所知不多。神經受體到一九七二年才被人發現,在此之前,第一種含神經毒素的添加物早就廣為食品產業所使用。

 


--------------------------------------------------------------------------------------------------------------------


不吃主食,救健康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9724

 ---日本京都高雄醫院江部康二醫師的臨床經驗,確立了對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疾病具有劃時代治療效果的「限制醣類飲食」體系。同時親自實踐,成功克服了自己的肥胖以及糖尿病。至今仍然以眾多的病例為基礎,持續研究限制醣類飲食;也證明了該飲食療法對肥胖與糖尿病以外的各方面疾患,以及生活習慣病等都有明顯的預防、改善效果。

 

高血糖傷害血管

過度攝取醣類會使脂肪難以燃燒
限制醣類飲食VS卡路里限制餐
等量的卡路里下,限制醣類飲食更容易瘦

 

限制醣類飲食可斷絕癌細胞的能量來源?
胰島素值高的人容易罹患癌症
血糖值高的人也容易罹患癌症

 

過度攝取醣類容易招致大腸癌和乳癌
好的膽固醇能夠逼退心肌梗塞和癌症
經由小白鼠實驗證明,限制醣類飲食的癌症預防效果

【經驗談】

病例1 運用限制醣類飲食在第一時間改善血糖值
病例2 減少口服藥物的糖尿病患者
病例3 成功擺脫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病患
病例4 半年內減重10kg,我成功克服肥胖與糖尿病的個人體驗
病例5 困擾將近20年的胃食道逆流症狀痊癒了!
病例6 10年當中難以根治的尋常性乾癬徹底改善!
病例7 透過限制醣類飲食,糖尿病和花粉症都減輕了!
病例8 脂漏性皮膚炎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改善了!
病例9 不敢讓別人知道得漏尿症狀全消失了!
病例10 長年擔心的傾倒症候群逐漸痊癒!
病例11 明明是以肉為主的飲食,卻讓脂肪肝症狀減輕了!

 

胰島素是我們人類維生所必須的賀爾蒙,而負責分泌胰島素的則是胰臟的β細胞。至於糖尿病,就是胰島素作用不足導致血糖值飆高的一種疾病。


此外糖尿病亦分為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因感染病毒等原因造成免疫系統的異常作用,破壞了胰臟的β細胞,使胰島素分泌枯竭而發作的症狀。由於此症狀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幼兒期,因此也稱為小兒糖尿病。

 

2型糖尿病則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功能低下以及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這兩大原因,導致胰島素的作用不足,因而發病。所謂胰島素抵抗,就是指肥胖等原因造成胰島素效能變差的現象。

 

其中2型糖尿病是在遺傳以及生活習慣兩大因素相互糾結而產生的生活習慣病,其比例佔了日本糖尿病病例中的95%。

 

空腹時的血糖值和餐後的血糖值差異過大時,就稱之為「血糖調節異常」。

當兩者間的數值差異越大,體內的血管內皮就越容易在第一時間受到傷害,進而便會提高將來出現動脈硬化或心肌梗塞的風險。

即便是正常人,在吃下一人份的白米或是白麵包等精製碳水化合物之後,餐後血糖值也可能上升60~70左右。我將這個現象命名為「微血糖調節異常」。原因在於,這種調節異常的變動雖然不如糖尿病患者劇烈,但是仍然可能為人體帶來不少損害。更甚者,我認為這種調節異常才是肥胖、代謝不良等生活習慣病的真正元兇。


舉例來說,將正常人吃下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情況,拿來和吃下非為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情況相比,就能發現血糖值的上升方式完全不同。






 

中醫養生~ 

 

 

------------------------------------------------------------------------------------------------------

 謬營養誤 - 自然療法醫生袁維康(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7952

---一般大眾對營養的錯誤觀念。以下是一些例子:

謬誤一:進食高膽固膽固醇食物會導致血管阻塞及心臟病。

  真相:

膽固醇在血液的水平,是不會明顯地被餐膳裡的脂肪和膽固醇所影響。很多有高血膽固醇的人沒患上冠心病,也有不少於30%曾心臟病突發的病人,其血膽固醇水平是低於正常範圍的。美

國心臟學會制定的降膽固醇飲食法,已被多次證明無助減低心臟病患率。市民更不要輕信西藥業的宣傳技倆服食降膽固醇藥,因降膽固醇西藥副作用嚴重,既不能預防心臟病,更危害健康。

 

謬誤二:素食最健康。
  真相:

每年素食男性的死亡率都輕微高出非素食者(93%對89%);

素食婦女的全年死亡率非素食婦女,更明顯高出近三成
(86%對54%)。

 

謬誤三:低脂飲食最健康。
  真相:

低脂飲食與患上憂鬱症、心理精神病、困倦、暴戾、自殺的比率增加有關連。

 

謬誤四:無卡路里減肥汽水可減肥。
  真相:

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奧市大學科研發現,每日喝減肥汽水比不喝的,超重機會高出65%,甚至比喝傳統汽水的更易肥!

 

謬誤五:飲豆漿、食豆類有益健康。
  真相:

黃豆其實含有多種有害物質,

如植酸(Phytic acid)阻礙必需礦物質的吸收,強力的蛋白?抑制劑(Trypsin inhibitor) 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導致氣脹及消化不良,長期更導致氨基酸缺乏症。

--------------------------------------------------------------------------------------------------------------------

 






 

劉博仁醫師的營養醫學BLOG

認識「腸漏症」

http://www.wretch.cc/blog/entjohnson/11771271

----------------------------------------------------------------------------

腸漏症之成因診斷治療

http://www.wretch.cc/blog/democlear/12152146

王群光自然診所網站      http://www.ckwang.com.tw/

 

 

《營養醫學抗癌奇蹟:劉博仁醫師的抗癌成功案例分享》              《疾病,不一定靠「藥」醫》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1644

「癌」嗜糖如命,精致的甜食會滋養癌細胞。

根據《怎樣防治癌症》一書的作者名和能治醫師所提出的看法:「癌細胞的生活能源是什麼呢?它不像一般正常細胞依賴氧呼吸,而主要是依靠糖解作用為生。這些癌細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強盛,約為血液的二十倍,如果使血液流過腫瘤,約有57%的血糖會被腫瘤消耗掉,由此可見癌細胞是多麼喜歡糖了!」。

 

其實很多癌症病患並不是被癌細胞打敗的,而是因為體力不支、營養不夠、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併發症或敗血症而死亡,你知道嗎?

 

癌症,在歷經破壞性極大的化療、放療之後,因為副作用大,患者體力虛弱、營養無法吸收,免疫力下降而無法完成療程或因此慢慢死亡的也很多。

 

足夠的免疫力、提升抗發炎能力,才能徹底抵禦癌細胞的傷害。

消炎藥都有副作用,想要抗發炎,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與負擔的營養處方來加強,降低癌症細胞增生與轉移。

 

「治療癌症,一定要犧牲生活品質,忍受某些令人生不如死的副作用和後遺症嗎?」

其實在國外,營養醫學已經成為很重要的癌症輔助療法。

 

每一種癌症在不同的期別和不同的治療方式下,需要加強的營養處方都不同,像是手術後要多補充維生素C、鋅、生物類黃酮,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對抗發炎、避免感染;

化療則要補充高劑量魚油,讓化療效果更好;(魚油可以降低腫瘤復發機率,不過由於也有抗凝血的作用,故接受重大外科手術前後三天宜暫停服用)

乳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可能有放射性肺炎、心臟損傷等併發症,需要補充輔酵素Q10、維生素B群、蕈菇類多醣體等等。

 

喝薑茶、補充麩醯胺酸,能改善化療帶來的噁心、嘔吐症狀;

進行高劑量化放療時,特別容易發生口腔潰瘍,補充維生素B群、優質蛋白質、維生素C或麩醯胺酸等營養素,不但有助於潰瘍傷口的癒合,也能防止患者營養狀況惡化等等。

 

蔬果當中含有大量的抗癌植化素,但飲用時需注意衛生及農藥殘留問題,特別是化療及放療期間,一旦白血球過低時,應特別注意感染風險,最好避免食用生菜及未去皮水果,或是化療之後發生嚴重貧血,以為可以自行補充鐵劑以改善貧血,實際上,患者不應該擅自補充鐵劑,因為鐵本身是一種促氧化元素,過量補充反而會促進腫瘤細胞生長;

 

接受手術、切片前後,服用含有柑橘萃取物或是其他抗氧化的營養保健品,可幫助癒合、避免擴散、感染等等。

抗癌主流療法: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

反式脂肪碰不得

大多數癌症患者應補充硒酵母

 

Part4 
解惑篇|你一定要認識的抗癌營養素
一、微量元素及巨量礦物質
●大多數癌症患者應補充硒酵母
●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患者容易骨折,應定時補充鈣

 

二、脂肪酸
●魚油有抗凝血作用,手術前後三天宜暫停服用
●冷壓亞麻仁籽油也有抗腫瘤的效果

 

三、機能性營養素
●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需在醫師監測下補充多醣體
●益生菌可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減少胃癌發生

 

四、胺基酸類
●補充麩醯胺酸,可有效減輕化療或放療的黏膜破損、腹瀉等副作用
●化療、放療前後補充乙醯左旋肉鹼,可改善疲倦感,並降低肝癌發生率

 

五、維生素類
●維生素D可降低乳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的罹患率
●胃癌手術後,要注意是否缺乏維生素B12

 

六、特殊抗氧化劑
●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前後兩小時不要服用輔酵素Q10
●硫辛酸的抗氧化效用超過維生素C、E

 

七、植化素
●多吃大豆異黃酮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能降低五四%。
●有大腸息肉或是家族有大腸癌史的高危險群,每天可多補充大蒜精

 

八、其他保健品
●乳薊草水飛薊素會促進化療對肝臟損傷的修復,可在化療後六小時開始補充
●甘草對放療及化療造成的口腔黏膜炎具有緩解效果

吃得太營養會讓腫瘤長得更快? A:錯
---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因營養缺乏,而變得容易受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骨髓造血系統也會因為維生素B6、B12、葉酸、鐵、鋅、鎂等元素不足,而出現貧血、頭暈、虛弱、疲倦、失眠等症狀。

化療放療期間,病人須禁止食用含有益生菌類的保健食品如優酪乳、乳酸菌等,以免造成敗血症? A:錯

 

打蔬果汁時如果打得太久、太細,容易因纖維質不夠,使原本屬於低升糖的蔬果汁變成了高升糖果汁,喝下去反而會造成瞬間血糖拉高,然後再依賴胰臟分泌大量胰島素來穩定血糖。

問題是,一旦大量的胰島素分泌後,又會造成血糖急速下降,造成低血糖狀態,進而讓患者處在不安、急躁、注意力不集中、想要吃甜食等症狀。這種惡性循環長期下來,將會誘發胰島素阻抗,對癌症控制更是不利。

 

最好能在果汁中添加蛋白質胺基酸粉,或是同時吃一至二顆魚油或是亞麻仁籽油,這樣也可以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的機會,提升癌症患者營養,幫助他們得到最好的療效。

 

抗發炎的營養療法


所謂發炎(inflammation),是泛指身體為了保護自己所衍生出來的自然反應,主要有紅、腫、熱、痛四種現象。或許你認為發炎一點都不稀奇,傷口感染會發炎、關節疼痛也會發炎,只要吃些抗生素或是消炎藥就沒事了。但事實上,發炎的問題可大可小,特別是在癌症治療上,要特別注意發炎現象。嚴格說來,人體適度少量的小發炎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但倘若長期發炎可就嚴重了,因為慢性長期發炎會導致癌症不易控制,甚至誘發癌症。


正由於發炎和癌症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為了減少癌細胞的增生,在治療癌症的歷程中,很多醫師都會開一些抗發炎的消炎藥,以降低患者體內的發炎反應,減少癌細胞的增生。但令人擔憂的是,消炎藥都有副作用,包括消化道潰瘍、出血等,例如二○○七年就曾出現COX-2抑制藥物偉克適(vioxx),因為可能增加心臟病、中風的風險而下架,更說明了藥物的副作用風險是相當大的。


因此我認為,對癌症患者來說,想要抗發炎,最好的方法就是經由營養處方來加強,如此一來不但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同時還有降低癌細胞增生、轉移的風險。

 

《疾病,不一定靠「藥」醫》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4541

我們常吃的胃藥,事實上都是一種制酸劑,大部分都含有鋁或鎂,含鋁的制酸劑容易造成便祕,而含鎂的化合物容易造成腹瀉,這些都是胃藥常見的副作用,可惜一般人不太知道,甚至習慣吃其他藥也要配個胃藥,以為這樣比較不會傷胃。


現在還有一種新的胃藥,叫做「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可以瞬間將胃酸的酸度降低,通常腸胃科醫師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或是嚴重的胃酸逆流時,都會開這種藥物給患者吃。不過,目前對於這種藥物,已經出現不同的觀點。二○○六年的《美國醫學會期刊》報告指出,長期服用高劑量PPI的病人,可能會因為鈣離子的吸收被抑制,髖關節骨折的機會增加二.六五倍,

 

又因為PPI使胃部pH值上升,造成許多食物中原本可被胃酸抑制或消滅的細菌,如困難腸梭菌或大腸桿菌,進入消化道而造成腸炎;二○○九年於《胃腸病學》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甚至指出長期服用PPI這類藥物,反而可能增加胃灼熱或胃酸逆流的反彈症狀。


胃酸幫助殺菌、分解食物的正面作用。若長期使用制酸劑及PPI的藥物,就有可能造成胃酸降低,引發消化不良。如果這種消化不良、殺菌力弱的情形繼續惡化下去,食物的大分子就無法順利分解,不但可能產生腸漏症,引發全身食物不耐以及慢性疲勞症候群,甚至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等。

 

★ 麩醯胺酸( 6.、7.):每天左旋麩醯胺酸七○○○毫克,供給支持腸道細胞的營養,提供腸道上皮細胞立即分裂的能量,修復受損的腸、胃、食道等黏膜細胞。

 

● 天然魚油(TG型式)( 8.):每天一五○○毫克天然魚油,應用EPA及DHA天然抗發炎的效果來降低腸胃道的發炎反應。

● 維生素B群(包含

B1、B2、B6、B12及葉酸)( 9.、10.):參與能量產生、抗氧化反應、造血系統、自律神經安定的輔助因子。


甘草、蘆薈等(11.、12.):蘆薈多醣體可保護胃壁,甘草萃取物可抗發炎,促進腸胃黏膜修復。

複方抗氧化劑:含有維生素A、C、E、葡萄籽、茄紅素、綠茶素、微量元素鋅、硒酵母、生物類黃酮等,清除體內自由基,增加抗氧化力。

● 禁止所有的酒精、咖啡、濃茶、甜食、辛辣的食物。吃飯盡量不說話,細嚼慢嚥,以七~八分飽為原則。

胃酸逆流患者,如果體重過重,應擬定減重計畫。腰帶不可太緊,睡覺時枕頭調高三十度。
● 戒菸。

如果屬於胃酸過低,可於飯前十分鐘嘗試喝一些稀釋檸檬汁或水果醋。
● 減輕壓力,可多做腹式深呼吸,降低交感神經緊繃。
● 睡眠充足,不熬夜。

麩醯胺酸

麩醯胺酸(Glutamine)是身體肌肉含量最豐富的胺基酸,在各個組織及器官之間扮演著氮元素的運輸者,也是小腸、淋巴球及巨噬細胞主要的能量來源。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可以自行合成麩醯胺酸,以提供細胞在製造DNA、RNA時所需要的氮元素,並促進細胞合成以及修復,進而幫助體內各種組織的合成以及受損修復;所以在正常情況之下,麩醯胺酸屬於「非必需胺基酸」,從日常飲食中所獲取麩醯胺酸的量,已足以應付每天所需。


但當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或是身體承受重症(如感染、開刀、燒燙傷)、黏膜潰瘍時,其體內所需麩醯胺酸的量就會大大增加,這時麩醯胺酸就變成「條件性必需胺基酸」。近年來研究發現,如癌症患者在接受化學或放射療法的同時,注射或口服補充麩醯胺酸,可有效減輕因化學或放射治療所產生黏膜破損、腹瀉等副作用,以增加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

 

 ------------------------------------------------------------------------------------------------------------------------  

 
Sara 說道:

君君:

你如果運動過量不但不會長肌肉,而且會長肥肉,書裡「過重」那裡有講到快慢交替的運動方法,你可以參考。
均衡的身材不是練出來的,是均衡的吃出來的。肌肉的加強,才是靠運動,身材的修飾,是吃出來的。

 

 

Sara 說道:

提問之聲:

我的飲食理論沒有直接經動物實驗測試。多數是來自於現今的研究結果和基礎人體醫學課本,最多是從自身和門診的體驗而來。這些書籍和報告裡的研究有些是採動物實驗,但多數是食物的考古結果,動物實驗,不是每種都適用於人體。

 

營養師在美國就是有兩個稱謂,一是Dietitian是執照,一是Nutrtitionist是證照,

 

Sara 說道:

peggy,

吃太多任何的食物都不好。吃的平衡最好。如果你只吃肉,不吃青菜,不平衡。只吃油,不吃肉和青菜,不平衡。只吃青菜,不吃油,不平衡。這樣你可以理解嗎?

 

各類的油都好,我們都需要,只要是粹取與使用方法正確
它們都是高品質的能量與營養來源。

 

據我那旅行超厲害的姑姑說,英國早餐通常很豐富,有肉有菜的,

 

----------------------------------------------------------------------------------------------------------------------

 

(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講座     血糖平衡飲食
 
食道逆流真的是胃酸過多引起的嗎?(上)
 

糖尿病真的是胰島素太少造成的嗎?(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kujaHZzzg8&feature=relmfu

 

高血壓真的是鹽惹的禍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Pkaxt8WP5Q

---脫水飲料:咖啡、 汽水、 茶水、 果汁、 酒

飯前一小時喝水

 

骨質疏鬆真的是缺鈣造成的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YOe_bh6yDE

膽固醇和動物性油脂真的是悪魔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DS6wXhCK8Y

 

 

食食課課教室 第一集:血糖平衡飲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XrPy7Z_G4

(MORE)

 

 

 
賴宇凡的飲食革命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age_id=53
 
---本行曾是心理諮商師,發現自己的重度憂鬱症病人幾乎都是全素者時,轉身在美國接受了營養的訓練。我不是美國的Dietitian,我接的訓練是自然醫學的哲理,我堅信身體有自癒能力,它需要的不是藥物,而是完整食物中 全面複雜的營養。一般營養師要大家少油少鹽,我卻相信天然高品質的動物性油脂(如豬油、鵝油、雞油)和天然的好鹽,其實是我們現代飲食極度缺乏的。在這個另類的飲食建議背後,我有一個完整的理論。我可以說清楚,我們對膽固醇的恐懼錯在那裡。除了心理諮商師、營養治療師外,我亦是世上出諾貝爾獎 得主最多的獎學金富博萊特(Fulbright)得主。
 
 
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站出來挑戰主流,可是我親眼見到美 國孩子中四個就有一個要吃藥才能專心學習、十個人就有七個過重、也親眼見到吃藥最終只能依賴更多藥物的悲哀宿命,如果我們繼續走美國的老路,那我們的健康 後果就會跟他們一模一樣。
 
 
---胃食道逆流是胃酸過少引起的,
 
 膽固醇雖是堵塞心血管的物質,但是,你該問的問題是,這個我們肝臟自己合成的重要修復物質(你皮膚上的疤就是膽固醇做的),幹什麼要去堵塞血管呢?原因 是,
 
 
---心腦血管疾病主因不是吃油引起的,而是吃不對的油和吃過多會變 成 糖的食物引起。
 
膽固醇是膽汁的原料,而膽固醇的原料是油,膽汁是肝臟做的,膽一堵住,肝就堵住了,肝一堵住,體內五百場戲就沒得唱了。
 
 
 
---吃不對的油把膽堵住,膽汁出不來,就無法刺激大腸蠕動,吃再多的青菜也大不出便來。吃對了,你一天應該大三次,
 
濫用消炎藥、止痛藥和抗生素,台灣人把這幾種藥當糖吃,它一進腸道就把益生菌全部殺光光,但它卻殺不死 真菌類,這些壞菌就壯大造成腸道發炎,結腸炎、腸潰瘍、腸躁症全都報道,發炎最終形成細胞病變,成了大腸癌。
 
 
---高血壓是脫水引起的。血液91.4%是水,我們一脫水,就等於缺血。一缺血,身體就要收縮血管以補足失去的血容量,那個就是高血壓。
 
 
 
---多數糖尿病初期是胰島素阻抗引起的。阻抗怎麼造成的呢? 胰島素應有鑰匙可以插進細胞的鑰匙孔裡,讓細胞開門,糖進去,血液裡的糖就降下來。可是,我們老是吃化成糖的東西,又沒有油或肉減緩糖分解的速度,不停的 讓胰島素大量釋放,細胞受不了了,就把鑰匙孔毀掉,糖進不去細胞,不停的在血液裡上升,形成了糖尿病,這就是胰島素阻抗。也就是,不是我們沒有胰島素或胰 島素太少了,而是細胞對它已經不敏感了,所以看起來好像胰島素不夠了。
 
 
 
---只要你喝的不是軟水, 我 們從水中攝取的鈣質就已足夠。骨質疏鬆是骨頭重建過程被干擾引起的。
 
餐餐吃大量化成糖的食物(五穀雜糧?、低脂食品、瓜豆類、水果、加工食品),卻不吃肉和油減緩它化成糖的速度,血變酸會腐蝕血管壁,因此身體要從骨 頭中調鈣出來中和酸血(鈣是鹼性的),鈣就是這樣一直不停的流失,來不及放回去,才形成骨質疏鬆的。
 
再加上我們一直餵身體吃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油 脂、蛋白質中最容易變成糖的就是碳水化合物),身體因此習慣燒糖而不是燒油,所以夜裡沒進食的時候,身體就把第二容易變成糖的蛋白質拿出來轉成糖燒。骨頭 裡的蛋白質燒掉了,沒有蛋白質就沒有靭性,只剩堅硬的鈣,一壓就碎。
 
 
 
---尿酸過高是腎臟除了 排 泄代謝物的其他工作量過重引起的。腎臟不只是個排泄的器官,它還調節我們的血壓/血量與血液酸鹼這等悠關生死的事。如果我們不喝水,腎臟就要分身去調節血 壓/血量;如果我們老是吃高糖食物(五穀雜糧、低脂食品、瓜豆類、水果、加工食品),血易變酸,腎臟調節血液酸鹼的工作量就加重了。由於這些工作與生存相 關,排泄代謝物的工作就要先被犧牲。
 
 
 
---血糖失衡才是肥胖的主要來源。一天到晚吃會化成糖的東西 (五 穀雜糧、低脂食品、瓜豆類、水果、加工食品),又不吃會平衡血糖的肉和油,血糖上時打到胰臟,掉下來時手抖冒汗看誰都不順眼,打到的是腎上腺。如果這個人 是胰臟先燒掉,血糖就會盤旋在血糖平衡線以上,當我們血糖在平衡線的上面時,身體是儲存脂肪的,這個人就會吃什麼都胖;如果這個人是腎上腺先燒掉,血糖就 盤旋在血糖平衡線以下,當我們的血糖在平衡線下面時,身體是燃燒脂肪的,這個人就會吃什麼都不胖。
 
 
---胰島素過多時,消炎管道走不完,就直接跳到發炎管道。發炎加消炎等於痊癒過程,發炎和消炎過程都是靠不同種類的油脂領隊 的,現在我們都不碰油或吃了不好的油,不是沒有發炎和消炎的原料,就是原料不對,發炎和消炎過程走不完,身體就一直無法痊癒。其實高品質的肉裡,好的發炎 和消炎的油脂是一起來的,這樣發炎過程走得快,消炎過程也走得快,發炎快加消炎快,痊癒相對就快。
 
 
 
---環境裡的毒,要靠肝臟分解,分解後水溶性的毒走腎─尿、脂溶性的毒走膽─大便,不喝水,腎那條排毒管道就堵住,吃錯油或不吃油,膽汁穠稠,那條 排毒管道也就堵住,因此體內細胞所處的環境就變悪劣,同上,悪劣環境下生長的細胞,很容易病變為癌細胞。
 
 
---人會睡不著有三大可能:一是血糖失衡、二是日曬不足、三是蛋白質攝取量不足。血糖一大力不停的震盪,血糖太高很high睡不著,夜裡掉到谷底時,腎上腺大 量釋放壓力荷爾蒙,人就醒過來了。壓力荷爾蒙是讓我們用來抵禦緊急事件的荷爾蒙,能讓我們亢奮集中精神,所以它在時,我們是不可能睡得著的。再來我們的睡 眠激素是兩眼間松果體在調節的,它隨著光照而調節。但是我們白天都不曬太陽,夜裡又燈火通明,松果體被搞昏了,激素製造不足,當然睡不著。最後,睡眠激素 是以蛋白質的最小單位胺基酸為原料的,如果這個人蛋白質不足,或是胃酸太少,無法有效分解蛋白質,那麼睡眠激素就會不足,當然睡不著。
 
 
---吃每一種食物都會代謝出酸,身體都有設計完美的緩衝機制來應對。所以消化分解速度就決定了酸在體內升高的速度。
吃高糖食物(五穀雜糧、低脂食品、瓜豆類、水果、加工食品)又不跟著吃會減緩它分解速度的肉和油,代謝出的酸高升速度過快,身體來不及緩衝,形成酸性體質。
 
 
---有人胃食道逆流吃中和胃酸的藥,就會因為胃酸不足而無法分解礦物質,礦物質不足,就緊接著造成各種肌肉問 題,因為肌肉是靠礦物質才能自如收縮與放鬆,這時就會因為肌肉無法放鬆而形成偏頭痛、睡不著、心悸(心臟也是是肌肉)、抽筋等症狀。
 
 
---過動兒於過去十年來增加了500%,沒有一種遺傳基因能以這種速度轉變。這些被歸類於遺傳性精神的疾病,多源自於腸道的問題。除了基因能遺傳外,腸菌也能 傳給下一代。腸菌長不全,腸壁上的淋巴結很容易被刺激腫大,大便毒素回流經血液損害腦部。腸菌失衡使得壞菌深根入腸壁,它所代謝的物質是毒素,同時能影響 腦部,使得注意力、感官、情感連結異於常人。
 
 
---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有許多生理機能影響腦部化學的形成。如胃酸不足無法消化蛋白質,缺乏重要胺基酸 (蛋白質最小單位),腦部化學就沒有重要原料來源。又如過量的高糖飲食(五穀雜糧、低脂食品、瓜豆類、水果、加工食品)形成維生素B的流失,而腦部化學的 轉換就是靠維生素B,因此又讓腦部化學匱乏。所以,我心理門診中的病人,多是食高糖飲食,以及都有嚴重的消化道問題。
 
 
喝湯不用再補水了,沒有必要,不是茶、酒精、有糖的、咖啡就不麻煩了。
 
口角炎建議去買啤酒酵母菌(在有機店裡有賣個德國牌子的)。
 
台灣豬油放在流理檯上應可以擺三個月
 
 
 
快慢交替運動,我現在運動時就會刻意讓自己心跳加速之再放慢速度,不再像以前那麼拼了,
video的說法是不希望血糖大力震盪又去運動,這樣會傷臟器,
 
 
餓了才吃,不餓就不吃
所以不要拘泥一定12點吃午餐
如果不餓,2-3點吃應該沒問題
如果會餓,但沒時間吃,那就叫 “好朋友" 出來擋!
什麼是好朋友?就是 堅果 啦!堅果吃到飽!
 
 
 
如果血糖平衡的情況下,跳餐反倒比吃到不對的餐好(那種會震盪血糖的)
甲狀腺一定要等腎上腺回來才可能修復。
月經不來的問題,就可以直接看那篇恢復反應─內分泌大重整的文章,就可以看到血糖與月經的關係,都是在荷爾蒙裡。
 
 
斷食最大的麻煩就是身體以為你遇饑荒,接下來吃什麼,都轉成預備能量,那就是脂肪。
 
 
 
一個醫藥記者談到:果糖會讓血液中浮著一層白色類似油的東西,而這樣的血會因為三酸甘油脂過高,不能捐給人使用,所以一天五蔬果的口號或許該改了喔!蔬菜應該比水果好,水果的果糖含量過高,
 
 
Q: 真的, 我的膽固醇也是飇到 340. 嚇死我了.
 
A: 我以前剛開診時,也常被嚇到。
病人只要有恢復反應,我都會被嚇到暈過去
一天到晚跑醫院看病人
看他們病,自己緊張得快死了
結果看多了,知道身體有過程要走
就學會相信它了

不過被嚇是一定的
真的。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654  下

---膽固醇是大家怕吃油的最大原因,人訂出來的「過低」標準是讓大家都必須要吃藥才能達標的最大元兇。由於嬰幼兒時期孩子在長腦,膽有60%是油脂和膽固醇做的,所以他們的膽固醇數值都很高。

 

糖化血色素(HgA1c)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589

---平躺雙腳一併,我就可以看出來腎上腺是否因血糖震盪而疲倦,要不然,一看糖化血色素(HgA1c)也能真相大白。

當紅血球被生產出來後,體內葡萄糖(血糖)便能附著在紅血球的血色素上。一般的紅血球平均壽命是四個月,因此,附著在它上面的葡萄糖分子比例,便能提供我們這四個月的血糖平均數值。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414

1.

多數眼睛的病變成因都是「不明」,要不就是遺傳,因此在這裡,我是以基礎的眼睛構造與營養知識去做疾病的推斷與預防的建議。

眼睛的恢復反應,則是順應對於腎上腺的理解與它和眼睛的關係做判斷。

 

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一定要討論血糖,因為多數血管的傷害,都是來自於血糖的高升。當我們吃大量會化成糖的食物,又不配上可以減緩它分解速度的油脂和蛋白質時,血糖高升速度太快,糖的代謝物溶於血後呈酸,身體來不及緩衝,這酸血便有能力腐蝕與灼傷血管壁。

 

受傷的血管壁要歷經發炎才能修復,但是飲食不轉向,糖不停的進來,酸便不停的侵襲,像眼球中如此細微的血管不停的發炎,便有可能堵塞,形成視網膜靜脈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血液不流通,身體便要找出路,這就是眼球內血管增生的開始。發炎的血管開始腫漲,被酸腐蝕的血管壁開始變薄,血液開始往外滲透。這時,我們眼睛裡便可能出現浮游物,引起飛蚊症

高升的糖多年對血管的傷害形成疤,而這疤則有能力讓承載眼球血管的脈絡膜 (choroid )與緊貼著的視網膜分離,形成視網膜剝離

 

在我們的視網膜的正中央,就可以找到黃斑部(macula lutea) ,它是錐狀細胞 (主導有光線下的視力) 最集中的地方。如果,上述的血管病變發生在供結血液給黃斑的部位,那麼,黃斑皺褶 (黃斑部上長疤)、黃斑病變等,是可以預期的。

美國現在失明的首要原因,即是黃斑病變引起的。

 

---我本身有飛蚊症,時好時壞。我一直以為是自己高度近視的緣故(1150度)!

而我先生有乾眼症,一旦稍為疲勞就眼睛泛紅,應該也是高糖飲食之下的受害者吧!我猜….

再說到我媽,她洗腎有6年了。最初的一兩年就有黃斑病變,挨了刀,吃盡苦頭。
> ____<    很是心疼
現在才知道和她洗腎是有直接關係的。

可喜的是,我在根治飲食法之下,飛蚊症減緩甚至不再出現。

 

---水果一天一次,只吃一種,再調整看看,有吃水果那一餐的澱粉攝取量要跟著減少,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453   3

---在病患初診時,我通常都會包含一項以光照射眼睛用以檢測腎上腺的健康情況。如果腎上腺是健康的,瞳孔多可以停留在收縮狀態至少20秒以上。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瞳孔應在黑暗的地方擴大(也就是虹膜放鬆),在光線較強的地方縮小。可是,如果高糖飲食過久,糖上去又被胰島素大力的壓下來,進入谷底,轟炸腎上腺,腎上腺被轟炸久了,變得很疲倦。疲倦的腎上腺醛固酮的分泌則可能不足,無法保鈉,就導致虹膜無法收縮。由於鈉=鹽,這就是為何腎上腺疲倦的人,都很想吃鹽。

 

眼睛如果遇強光,瞳孔便無法收縮保護內部構造。如果仔細看光線入瞳孔後行徑的路線,便會發現黃斑首當其衝。

因此,高糖飲食形成腎上腺疲倦,能夠導致虹膜肌肉無法收縮,瞳孔沒有辦法在強光下保護眼睛內部,使得黃斑受傷。受傷的黃斑在身體一有餘力修復時,便有可能結疤。

 

注意:如果沒有適當的儀器與訓練,請勿隨意將強光直直的往眼睛裡照射。

(---飲食改變一陣子,在診所檢查眼睛,醫生問我是不是有做雷射手術,我說沒有,醫生很疑惑的說那怎麼會有疤?
原來是這樣,

---結疤後會變成白內障嗎? 位置不同,生理源不同。結疤後,看起來是否已有影響視力了?

 

4

飲食調整後,內分泌系統要經重整,有時會經過不同的枯竭階段(書裡有描述)。如果剛好遇上腎上腺懶散階段,瞳孔的收放就要受影響。因此隨身攜帶太陽眼鏡很重要。我多數的病患發現,如果前夜沒睡好(腎上腺調整時夜裡有時會釋放壓力荷爾蒙,讓人很難再入睡),第二日會特別怕光。怕光就是需要太陽眼鏡保護瞳孔的警訊。

 

睡覺:任何的身體組織要修復,都需要睡眠,眼睛更是如此。你一醒著,它就是張著的,所以想要眼睛修復,就不要使用過度,時間到了就乖乖的閉眼睡覺去。

 

現代人飲食裡會化成糖的比例太高了,多數人的腎上腺是疲倦的,因此瞳孔收縮的能力都不如以往,這就是為何澳洲政府要求每一位學童在室外上體育課時,都一定要戴太陽眼鏡的原因。

感謝根治飲食,畏光的情況已經不再出現了!

--------------------------------------------------------

味精除了叫谷胺酸鈉之外,也可能標示成「麩胺酸鈉」、「麩酸一鈉」、「MSG」、E621(食品添加物的國際編碼)等,或者以模糊不清的「天然調味品」、「增味劑」取代。

 

我是吃到味精,嘴巴一整圈發麻。皮膚就會紅腫發癢。很多人吃多了,身體產生適應反應,就根本察覺不出來了。

 

每天早上的燕麥大多是糖
但是她沒有一次聽進去的

 

 

嘴的異味通常是肝膽那裡來的

除了之後漫長的補水+根治飲食之外
在一開始,有沒有什麼撇步,讓兩位老人家斷藥,而且接受那時候偏高的血壓?

我父母是立即停了,我爸媽也是那種膽子大的,但他們每天都有做很詳細的分析和記錄。
我有很多病患是慢慢減的,就是從一粒變半粒,從半粒變四分之一,從四分之一減到完全不吃。
這樣比較安心。

黑眼圈就是血糖平衡半年後不見的,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513

---翹屁屁才是對的,老師在示範農婦工作的時候,讓我聯想到米勒的拾穗,再看看那幅圖,對耶~古時候的人工作的確是站直再彎腰,而不是蹲下。

王唯工教授在「水的漫舞」這本書中也提到健康的人就是要翹屁股,還有提到要多吃油才不會長油。^_^

學習過射箭,那時老師要求我們的站姿就是這樣,至於肚子要放開,我的射箭老師稱之為“氣沉丹田”,不要用胸去呼吸,而是用“丹田”。而站姿對於雙腳也有要求,不似我們在學校內學到的一般。

 

我的想法是,過與不及都不好。
刻意內縮容易壓迫到臟器,過度及刻意地翹屁股,容易腰酸且易造成尾椎承受的壓力過大。
從學肚皮舞的經驗以及長時間靜坐(有時一天靜坐會超過十小時)的經驗有體會到,適度地翹屁屁就好囉~

 

只要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油就能拿來高溫油炸,牛油、豬油、椰子油、鴨油、鵝油等等。
請參考這一篇【油脂的品質】文章: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1989#comments

 

沒有發燒,咳嗽和痰都有可能是排毒反應。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396

---1.  啫糖菌過多:腸道裡的嗜糖菌如果增長過多,根深入腸道,要讓這個人不吃會化成糖的食物,會要人命。嗜糖菌可用牛至丸、大蒜丸去殺,吃完一個療程殺菌的產品,再補充益生菌。記得在治療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胃酸,要不就補充胃酸丸,要不餐前吃醋蛋,要不就吃半匙油半匙醋,油跟著醋一起下肚以保護食道。

 

懷孕時驗血糖兩次都不過~

低脂牛奶是澱粉     日常生活中糖的攝取真的太過量了,尤其是我那位朋友吃水果是很可怕的,

 吃雞當然也要吃雞皮 ,

 

---9月開始實施血糖平衡飲食, 身體的水腫現象開始改善,期間經歷種種好轉反應,一直到現在每晚睡的好,半夜不用起來尿尿,早上起來看見自己尿上浮著油,

家人們只是戒糖少澱粉,肚子消風了,尿酸控制了,脾氣穩定了,精神變好了,因為我也愛運動,

 

 

牛至精油和牛至膠囊,英文名是Oregano

---大學開始被嗝氣問題困擾,一天24小時會不停脹氣、嗝氣(有時候嚴重一點,我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會嗝氣,不然腸胃會被氣體撐到痛醒)。(中醫術語是"噯氣"嗎?)

 

有經濟考量的人更應該多買肉和蛋來吃,因為耐餓.

 

噴火槍。
whipping,發泡。現在有一種不沾鍋是表面塗釉料,跟鐵氟龍不一樣,我是用這種塗釉料的。HOTEL鍋具,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355

Leptin (瘦體素)這個荷爾蒙,希臘字根leptos,意思即是瘦。

如果你是左邊的循環出問題,修正的策略就是:

1.  不吃加工食品、垃圾食物,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滿足自己。

2.  不壓低卡路里來減肥。

3.  滿足雜食動物的需求,吃得均衡全面,有肉也有菜。

4.  平衡血糖,不讓血糖掉到谷底形成人工饑荒。

 

如果你是右邊的循環出問題,修正的策略就是:

記得三餐是人自己發明的,不要因為習慣而吃飯,只有餓時才吃。前面吃過量時,學習正確斷食(書裡有寫如何正確斷食)。不要動不動就去無意識的抓食物,把右邊的循環打亂了。

 

 【失眠的恢復反應為何?】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age_id=4063/u98dfu98dfu8ab2u8ab2u98f2u98dfu8abfu6574u76f8u95dc/%E5%A4%B1%E7%9C%A0%E7%9A%84%E6%81%A2%E5%BE%A9%E5%8F%8D%E6%87%89%E7%82%BA%E4%BD%95

【恢復反應時該做什麼?】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age_id=4063/u98dfu98dfu8ab2u8ab2u98f2u98dfu8abfu6574u76f8u95dc/%E6%81%A2%E5%BE%A9%E5%8F%8D%E6%87%89%E6%99%82%E8%A9%B2%E5%81%9A%E4%BB%80%E9%BA%BC

 

    怎樣從標簽上辨別 我買的牛肉是不是吃青草長大的?

                                           在美國,上面會有寫 grass fed.
organic牛只代表牛是吃有機玉米長大的
雞肉我會選 no antibiotic, all grain fed
最好是free range
如果你能買到kosher chicken
以上的都不用耽心了
魚我多是買wild caught, 除非是台灣養殖的。

 

*好友葉青與我是在上海講座時認識的,我那時正在辦講座訓練上海專業學校諮商老師,葉青是上海初中的副校長。

消化道痊癒飲食(GAPs diet)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4262

由於消化道的痊癒必須靠不再加重負擔(不吃某些食物),以及滋潤腸道(專吃某些食物)才有根治可能,因此他們都建議,如果症狀嚴重如自閉症、過動兒、胃潰瘍等,好好一步步做完它,是值得的。

 

 *(2012.02.02.报导)吃糖过量有害健康  美专家吁各国管制 

联合国在去年9月份公佈,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每年夺走3千5百万条人命,而香菸、酒精和饮食是导致这些死亡的最大风险因素。
美国3位专家昨(1)日投书《自然》(Nature)期刊,呼吁各_国_政_府_採取行动,对糖加以管制。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3位专家鲁斯汀(Robert H. Lustig)、施蜜特(Laura A. Schmidt)和布宁狄斯(Claire D. Brindis)说,各_国_政_府_大多对香菸和酒精有所管制,对于糖这项导致全世界健康风险的物质欠缺管理。


这3位专家指出,过去50年来,全世界消耗糖的量暴增3倍,助长过胖的问题。当今之世,过胖的人比营养不良的人还要多出30%。

3位专家说,糖和酒精一样,都是日常用品、都很容易被滥用。糖是有毒的,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糖经常被添加在各种食物之中,人们每天光是吃食物中的糖,就吃进5百卡路里。
糖在脑中的活动区域跟香菸和酒精一样,会刺激人继续摄取。

他们认为,糖会增加人罹患各种与卡路里增加而来的疾病风险、干扰代谢,因此是有毒的。
许多人以为过胖是代谢相关疾病的源头,其实有40%体重正常的人也会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肝病。鲁斯汀、施蜜特和布宁狄斯指出,过胖不是病因,而是病徵。


他们呼吁各_国_政_府_要採取课税、年龄管制和其他政策手段,来控制糖的使用。专门研究糖对健康影响的鲁斯汀教授指出,我们必须面对糖的毒性,吃糖是会上瘾的,个人的干预是必须的,但却是不够的,所以必须採取某些社会干预手段。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昨(1)日针对此一问题访问纽约大学营养、健康和公卫学教授内斯妥(Marion Nestle)。她也说许多美国人每天有1/4的卡路里是来自食物中的糖,因此现在该要做些政策改变了。


内斯妥教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每天喝果汁、汽水等饮料时摄取了大量的卡路里。
然而,美国某些地_方_政_府_已经开始执行某些政策,管制校园内的含糖食物,并对汽水加以课税。这些经验都有助于联_邦_政_府_拟定政策时参考。


美国糖业协会(The Sugar Association)对这个看法当然感到不快,并认为这是基于「不完整的科学」(incomplete science)所做建议。该协会发表书面声明指出,他们有信心,美国人不需要_政_府_强加不必要的管制,就完全知道该吃什麽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a20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