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一個矽谷高科技人走上經典中醫的部落格
中醫的核心部分-關於人體是怎麼運作,這套理論非常的嚴謹,掌握其精髓能治好看起來很複雜的問題。
中醫重點在於辨證論治,辨對證了,開藥只是細枝末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
病人極度寒冷就使用熱藥?
https://andylee.pro/wp/?p=12936
初診時,我仔細探討了病人幾年來的健康問題及生活情況,不認為病情有多麼複雜,主要是因為病人生產後,沒有好好坐月子,又忙於照顧新生兒,導致血虛嚴重。我只開給病人簡單的補血補氣藥方,基本上為補血的四物湯,補氣的黃耆黨參,外加一些助眠寧神的幾味藥,完全沒有生附子、炮附子、生硫磺等熱藥。
在微信小小的影像裡,看得出來病人和湯主任都感到非常納悶,前面許多位中醫師用了那麼多熱藥猛藥都沒有效果,李老師怎麼看起來半開玩笑似地,開了個那麼不起眼的普通藥方。我解釋到,病人血虛嚴重,用那麼多熱藥是要熱什麼東西?這就好像特斯拉電動車沒有了大半的電池,你拼命充電有什麼用處?電充不進去,只知道加大電壓,剩下的少許電池都被你給搞壞了。這位病人現階段最需要的是把血補足,血足了,很可能自己就能改善,如果到那時候還需要一些外力的幫助,再考量使用適量的熱藥。
病人服藥一週後,病情大幅改善,.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我的經驗,再比對其他舊金山灣區目前的感冒及流感病人,我覺得這位病人八九不離十是得了新冠肺炎。不過,我比較不擔心病人本身,因為已經發病一週多,還維持在輕中型症狀,代表病人原來身體還不錯,我反而比較擔心他傳染給父母。還好病人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我要病人在痊癒前,不要出門,也不要讓父母到他家來看他。
生半夏9克 生薑4片 紅棗15克 五味子12克 葶藶子6克
石膏18克 麥門冬18克 杏仁15克 白朮12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9克 炙黃耆18克 黨參9克 柴胡12克 黃芩9克
9碗水煮成3碗,調整火力約一小時煮好
斟酌病情嚴重情況,一次1/2~1碗,一天服用2~3次
服用後儘快連絡診所,安排正式遠程看診
許多人大概看得出來,診所的「基本治療通方」和中國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很像,藥性稍微加重了一些。其實,我們早在武漢封城前就已經提出以射干麻黃湯、大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等加減來治療新冠肺炎。據內部知情人士轉述,中國中醫藥管理局一直關注我們在通許縣人民醫院的病例,確定我們的病人康復後,才推出「清肺排毒湯」專案試點。因此,我們的通方和「清肺排毒湯」很像,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edicine/posts/2914124262039458 (http://andylee.pro/wp/?p=7904)

時間:加州3月14日,週六,8pm / 北京3月15日,週日,11am
03/14/2020,3pmFM 96.1「灣區好聲音」:http://www.bayareachineseradio.com/ 》網上收聽 》 (沒有直接連結URL)


「連花清瘟」抗新冠病毒?
前幾天,中國領頭抗疫的鍾南山院士發表他團隊的中藥研究,體外實驗顯示「連花清瘟」能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發揮抗炎作用。這個消息被很多中文媒體大幅報導,很多華人也覺得總算找到證據說明中藥可以對抗新冠肺炎。
鍾南山院士團隊的辛苦研究,固然值得大家敬重。然而,這樣真的代表中醫可以治療新冠肺炎嗎?真的解釋了為什麼中醫可以治療新冠肺炎嗎?其實,說句大家不想聽的話,這樣的研究是本末倒置,「廢中醫存中藥」的西醫研究中醫方式,短期內好像在推展中醫,長期卻害了中醫。(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classicmedicine/posts/2888275244624360 )

短片:淺談預防疫病中藥方
寰宇新聞駐美特派記者曾淯菁的採訪,簡短的討論了預防疫病的中藥方劑。雖然「預防」不代表一定能「避免感染」,至少讓身體處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如果真的感染了,希望至少維持在輕症狀態,減少惡化的機率。通許縣人民醫院在抗疫治療時,使用了相同的中藥預防方法,全院一千兩百多位醫護及工作人員無一感染,受到央視及其它新聞媒體大幅報導。

————————
https://mp.weixin.qq.com/s/QBEflUexM5mWgJ2CgIhgFg
尸检解剖结果出来后,一名参与尸检的医生透露,重症病人的肺功能损伤的很厉害,免疫系统也几乎全被摧毁。
急性肺损伤是SAR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多器官衰竭是新冠病毒的重要死亡原因。
微信千聊網上問答講座 by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1. 診療日誌 http://andylee.pro/wp/?cat=4
2. 病例討論 http://andylee.pro/wp/?cat=11
3. 行醫有感 http://andylee.pro/wp/?cat=10
4. 傳播媒體 http://andylee.pro/wp/?cat=6
5. 時事評論 http://andylee.pro/wp/?cat=5
6.矽谷隨筆 http://andylee.pro/wp/?cat=8
7. 電視廣播 http://andylee.pro/wp/?cat=9
診所新地址是
3160 De La Cruz Boulevard, Suite 250, Santa Clara, CA 95054,隔著Highway 101就是聖荷西機場(SJC),
對於經常從南加州、內華達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飛來看診的病人非常方便,可以當天來回。
從亞洲地區飛來看診的病人,還是得飛舊金山機場(SFO),距離診所約30英里,並不太遠,安排起來十分方便。
師承經方大家倪海廈醫師
倪海廈醫師文章(搜尋篇) ~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脊椎T1陶道/大杼(骨病)
以下為(7. 電視廣播 http://andylee.pro/wp/?cat=9) 部分分類摘要
六經辯證,是判斷人體哪裡與如何出問題的「模型」。在一般情況下,病情逐步加深時,會依照六經來傳變。然而,「模型」是為了方便說明及學習,在真實複雜的情況下,病情不是單純的一步一步往下走,傷寒論裡提到直中太陰、少陰、厥陰,也提到幾個經並病等,
同時,在學會傷寒論六經辯證的「基本武功」後,金匱要略中更討論許多複雜的病情,讓學習者能把以前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來使用,並不拘泥在六經裡的那一經。坊間很多討論六經辯證的中醫及書籍,然而,大多數都忽略了傷寒雜病論的後半本,只停留在「傷寒論」,而沒有進入「金匱要略」。
~中醫生理學~
人體的熱能是心臟產生的, 心臟產生的熱能除了供應能量保證人體各功能的正常運轉之外,還需要保證人體的供暖。如果天氣很冷,保暖消耗的熱能增加,剩下的熱能就可能不足以供給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轉。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MI)。心肌梗塞,西醫理解為膽固醇(cholestrol)等雜物堵塞冠狀動脈,
中醫解釋是冠狀動脈有濕,使得其中的血液無法通行,出現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
心臟的的血包括(一)傳送到全身的血。(二)支持心臟本器官正常工作的血。成人的心臟只有一個拳頭那麼大,但血量卻占全身的5%,因為心臟本身需要大量的血不斷的泵血供給全身細胞能量。
若是充當引擎作用的心臟的自身能量供給減弱的話,心肌就會缺血壞死,最後心臟就停止跳動。
不過,心臟並不會毫無徵兆地停止跳動,心梗的警示徵兆包括
(一)胸痛、心跳加速。很多人有被“鬼壓床”的經歷,除了歸結為幻覺之外,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心臟病,因為病人的心臟感覺到有壓力在。當心肌堵塞,心臟能量減弱後,心臟正常的跳動無法提供足夠的血量,導致心臟只能加速跳動。這種情況下,病人自己會感覺到心慌。若是脈搏跳到120、130,西醫是要送急診的。
(二)冒冷汗。心主五液(包括汗液),中西醫都認為心臟病患者會流冷汗。莫名奇妙流冷汗的患者,要及早就醫檢查,嚴重者有猝死的危險。
下面我們分別來談談中、西醫是怎麼治療冠狀動脈堵塞、心肌梗塞的。
西醫治療方法:
(一)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研究表明,搭橋手術只能短期內讓病人舒服一些,長期來看患者的存活率很低,做與不做該手術差別並不大。另外,搭橋手術屬於很大的手術,次數有限制,在美國很少有人做超過三次。
(二)用血液稀釋劑 (Esprin, Warfarin)。壞處至少有兩個,
一是病人受傷後難止血;二是長期服用造成血管壁脆(化)。
(三)醫療微型機器人(microbot )清理血管裡的堵塞。
大於50%的心肌梗塞是由於血管外面的壓力增大造成血管變小。
中醫的的祛濕去瘀不僅僅侷限在血管裡面,也包括血管壁外面的濕瘀。
中醫的治療方法:
(一)祛濕去瘀。短期內用紅花、丹皮去瘀,因為攻血藥用太久心臟會衰弱,心血和心臟的功能都要補回來,可以重用蜜炙甘草強心,飲食上可以吃些紅肉(牛、羊肉)補血。
(二)增強心臟功能。
1. “六根針”針灸療法。中醫對心臟病的急救,無論是心肌梗塞、心臟肥大、或是心臟虛弱,雖然辯證用藥上差別很大,針灸的“六根針”急救都很有效。
這六根針指的是公孫(左右各一個)、內關(左右各一個)、巨闕(一個)、關元(一個)。
公孫和內關為一對八脈交會穴(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交會的特定穴),這對穴負責加強上焦從橫膈膜到咽喉的部位。
巨闕為心的募穴(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可用來治本臟腑的疾病),位於心蔽骨下一寸。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位於肚臍下三寸,也是俗話說的丹田;心火為君火,君火下傳小腸,小腸的火稱為相火,君火委託相火處理事物,因此該針法包括小腸的募穴關元。臨床上觀察,病
人經過“六根針”的治療後,原本不見的心脈搏動(位於左手腕關節的寸脈處)就恢復搏動了。
臨床案例一則:一硅谷名人,說話時舌頭偏向一邊,還不由自主地吐舌頭。李醫師告知他可能有心臟病,可當事人並不相信天天跑步的自己會有什麼心臟病,於是置之不理。
兩年後,果然心臟病發作前來就診,下針後病人表示舒服很多。心臟為“君主之官”,若不是馬上有性命之憂的病人若心臟有問題,一定先把心臟治好,再治其它病。君主要是倒下了,其他大將再強大也無濟於事。
2. 利用中醫的五聲功法急救。西醫大力宣傳心臟病發作的時候用力咳嗽可以暫時打通堵塞。
中醫認為每個內臟都有一個對應的聲音, 對應“心、肝、脾、肺、腎、心包”的五聲分別為“嘘、呵、呼、嘶、吹、嘻”。
心臟病發作時自行急救的一個方法是:離牆3寸左右,背對牆壁,使勁發出“呵”聲(四聲),就像打空手道發出的聲音,同時弓背撞牆,注意別傷到頭和脊椎。這樣做的效果要比西醫推薦的有力咳效果更佳。
總結:冬天屬水,對於屬性為火的心臟本來負擔就很重。西醫統計也認為冬季是心臟病多發的季節。



西醫的生理學基本是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化學;
中醫的生理學較之複雜。做個類比,中醫生理學像氣象學,抓大綱,而不是很微觀地用流體動力學來解釋天氣;中醫生理學在一個模糊的大綱下有很多項目,從很多現象中找出規律然後再建立模型。
我們吃下的東西包括食物和水,直接喝下的水被胃吸收再到三焦水道(可以理解為西醫所說的組織液、淋巴系統),
吃下的食物經過胃的蒸煮後到達小腸,小腸將吸收來的營養送給脾,而食物渣到了大腸,
大腸的水蒸發後,水汽入肺(大腸與肺互為表裡的證明之一),肺的肅降將心陽壓到小腸 (所以心陽不能下行,很多時候是肺家的問題。),
接下來,腎要納氣,肺的水汽到了腎(金生水),好的水沿著督脉上頭,不好的水交給膀胱進行二次氣化,(之後)稍好的水入肝入膽,不好的水變為小便排除體外。
(用西醫的想法來證明中醫的理論是有問題,雖然都是解釋人體,用化學去說明物理理論是很辛苦的,不是同一種語言。)
(案例)陳女士,經西醫驗尿,尿中有百分之三十八的特異性反應,家庭醫生驗血後卻沒有,想請問李醫師為什麼結果不一樣?
這剛好反應到中醫說的,血與水的循環是不同的,很多驗血查不出的問題,在中醫水液代謝方面還是會看出問題,
尿液屬水液循環的其中一節,往往很多化學物質只在尿液中發現,而中醫也能在早期水循環的問題中抓出問題來,
而當血液有問題時,往往中醫已經認為病位較深,
案例六:六十出頭,下嘴唇常常很乾裂開。
水喝的夠,但嘴會裂,通常是腎水無法往上走,年紀大,腎陽不足,好的水無法往上,壞的水留在嘴巴裡,所以有很多病人是滿嘴都是口水,可是很渴,在西醫來講是沒什麼道理,但在中醫好的水和壞的水差很多。
「夜尿」只是腎虛嗎?中醫如何辯證?
音頻(7:00- )
(格文)
腎虛不是一個病,只是一個名稱、一個現象,並不是致病的原因。從中醫生理學來看,膀胱冷就無法氣化液體。成人的膀胱約可容納500CC的尿液,可是有些人50CC就會覺得膀胱垂、有壓力,想要上廁所,那一定和膀胱的熱能不足有關。膀胱不夠熱,說明小腸不夠熱,而小腸的熱從心臟移轉而來,以溫煦下焦包括大腸、女人子宮、男人精宮、膀胱等器官。那麼小腸為什麼不夠熱呢?原因又可能是:
①心陽不足;
②熱量傳輸的通路可能被瘀血、寒濕等堵塞;
③ 肺的問題。肺法象天幕,肺要清涼才能把心臟的熱能往下運送,若是肺燥熱,心火壓不下去,往上逆,小腸就會不夠熱。
. . . . . . . .
- 治療切入點因病人而異,比如小孩的夜尿和睡眠問題,可以先治標收夜尿,用桂枝湯加上一點炮附子(炮附子可以溫腎兼收陽),收了夜尿後再開始治療睡眠的問題。倘若只收夜尿而不治療肝血不足的問題,遲早夜尿問題還會回來。若是治療老人的尿頻問題,則可以補肝血為先。
. . . . . . . .
看起來你母親的問題有些複雜,肝、膽、脾/胰、胃、心、肺等等都被牽連到,直覺上來說,我覺得她的上中下焦都集有寒濕,五臟六腑交通受阻,典型的「臟結」。
動這個臟,那個臟不適,動那個臟,這個臟不適。這個時候,不要強攻,先以利水為宜,可以服用苓桂朮甘湯、五苓散等一陣子後,看你母親的變化情況,再決定下一步。不過,最好找一位好的中醫親自看診,在複雜的情況下,網上問問題是不能真的解決事情的。
~眩暈症 耳鳴~
嚴重眩暈一個多月,幾乎無法走動。除了嚴重眩暈之外,病人有反胃、胃漲、右脇肋及右肩緊痛等症狀。
經過李醫師診斷,認為是中焦(即脾胃部位)寒濕兼有膽結石,故處方兼顧治標的去膽結石治標及及治本的苓桂朮甘加減五付。
美尼爾氏症在西醫裡認為中耳或內耳部位的淋巴液回流或是吸收出現問題,所以產生不平衡的情形,
而在這兩個病例之中,兩位中醫師認為的確是水的問題,
只是一位(葉昭呈醫師的病人)的病位根源是在腎臟系統上,
____________(病例):病人眩暈到連躺著的時候也感到頭暈,走路則需要有其他人的協助,病人的體形較為豐腴,舌苔白厚脈沈細弱,其他癥狀還有嗜睡、四肢沈重,小便不利等等,經過葉醫師診斷,認為是陽虛水泛的少陰症(腎臟系統),故處方以補土制水的真武湯加減五付。
另一位(李宗恩醫師的病人)則是中膈部份,即接近脾胃系統的地方,所以同樣治水,用的方劑卻是不同,但都能針對病灶處方,所以也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聽眾案例:
所謂的”vertigo”泛指著眩暈的現象,而中醫的眩暈的方式不同,代表的病因位置也不同。
西醫對於眩暈患者,往往查不出原因,會使用壓抑感覺神經的藥物遲緩神經,暫時麻痺眩暈症狀。
這位患者初判,當時可能過於勞累,加上飲食的因素,造成脾臟無法運化水濕,




案例二:王女士,耳朵兩三個月前有耳鳴現象,睡覺時可以聽見心臟跳動的聲音,想請問中醫可否治療?
這個情況西醫有可能診斷為終生耳鳴,通常發生在四十歲以上,中醫認為耳鳴的原因和肝腎有相關,隨著年紀的增長腎的功能逐漸下降,有可能造成耳鳴的現象,耳鳴也分左右邊,右邊中醫認為是氣分,左邊為血分,當腎陽不足時就容易有右耳耳鳴,而西醫認為耳鳴沒有很明確的治療方法,中醫還是有機會可以幫助耳鳴的治療。
案例三:五十幾歲,兩年前面癱,吃了西藥,現在面部沒問題,但左耳有耳鳴,聲音低的,吃了藥後才耳鳴的。
低鳴通常是跟腎有關,高音通常是跟肝。西醫在治面癱,有時候很急會用一些很強的藥,很有可能會傷到肝跟腎,例如激素類、類固醇類的藥,
案例一:耳鳴厲害,特別是坐車的時候特別嚴重,音頻很高,想請問醫師該怎麼辦?
一般耳鳴的治療並不簡單,而通常耳鳴患者依年紀來說,年輕人耳鳴通常是肝的問題,年長者通常是腎的問題,而耳鳴的音頻高低也有差異,一般下針會有立即的幫助,但是要根治還是得服用中藥,治療的時間也根據個人的體質狀況有所差異。
案例一
28歲女性,從20歲上大學開始有耳鳴的現象,她是高音耳鳴,常熬夜,去中、西醫檢查都查不出原因,這是為什麼?
如果病人是上大學後開始熬夜,熬夜久了肝不好,就會出現耳鳴的現象,這應該是中醫都知道的,如果她找不到好的中醫看的話,就自己早一點睡覺,每天晚上11點前睡,三個月後病人應該自己會有感覺身體好很多,耳鳴也會慢慢消失。


當心臟受損後也較容易會有癌症的現象發生,由於癌症屬於極寒的現象,當心火不足時,一開始會有手腳冰冷的情形,久之,更嚴重的疾病亦會上身。
臨床上乳癌病患,往往都有抑鬱的情緒,這個問題不解決,疾病也無法治療,而乳癌即早發現即早治療的理論也不見得對,是由於臨床研究報告顯示,提早治療有時候卻是"過度治療",很多人在零期就將乳房割除,而美國乳癌協會也早在兩年前(2012?)就提到,建議五十歲以下的婦女不需要做mammograghy,而初期的乳房腫瘤發現後,有些治療的手段是不必要的。
中醫的發現與治療之間的過程是更有前瞻性的,發現患者有心陽不足的情況時,加上患者如有抑鬱的傾向,我們會認為其乳房病變的機率會相對的增加,臨床上也可見在女性經期來臨之前,腋下會有腫塊,且有脹感,而經期過後恢復正常,在中醫就會認為是一項預兆。
西醫使用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化療手術殺死癌細胞,種種的治療是否就與病患存活的時間有正相關?所以有很多病患來跟我說,她們服用標靶治療藥物後,腫瘤變小,但在數月後產生了抗藥性,反而生長速度加快了,
而相呼應有相關的研究指出,當癌細胞遭受攻擊時,它會釋放酵素來喚醒其它的癌細胞。
反觀中醫的治療原則,就好比在一個很冷的房間,某個角落長期滴水後結成了一大塊冰,當你把冰塊移除,暫時解決了眼前的冰塊,但卻沒有解決房間冰冷的問題。
治療腫瘤的成效與否,不能只單純的觀看腫瘤的縮小。
基本上中醫有個說法,越屬陽的器官越容易治療,在外的器官屬陽,例如消化器官屬陽腑,肝心脾肺腎屬陰臟,由於乳房位於更為體表屬陽,如病變發生時,乳頭尚未下陷表示陽還足夠,即使到了三、四期也有治療見效的案例,倘若屬於陰的臟器,在二期的治療就頗為辛苦。
而心陽不足會有些可觀察的現象,時而脈搏跳動加速、時而感到心悸、明顯的心臟跳動感,等。
















心陽不足類病例
- Breast Tumor (乳房腫塊流膿發臭)
- Unknown Syndrome (極度上熱下寒)
- Thyroid Neoplasm (良性甲狀腺腫瘤)
- Heart Failure (心臟衰竭)
- Atrial Fibrillation / AF (結代脈)
- 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 / CML (慢性白血病)
- Edema (嚴重腳水腫)
經方中醫李宗恩醫師醫案~心衰的肺癌病人(上)
(http://andylee.pro/wp/?p=5276)
(4)從2017年7月以來,每次急性心衰竭都是因情緒問題而誘發,其中的前因後果是如何?
病人四周的親朋好友,應該處處讓著病人、順著病人的情緒走,以免病人情緒失控?
還是應該讓病人了解真實的世界,讓病人趁早能矯正自己的情緒,以免越陷越深?
2017年3月出現大汗、嚴重胸悶、無法平躺睡覺等急性心衰竭現象,有生命危險,急診發現心臟功能不全、胸腔大量積液,做穿插排水治療,效果不彰,改以中藥治療,
以茯苓四逆湯為主,病人症狀緩解,可以平躺睡覺,體力仍差,之後使用茯苓四逆湯、澤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黃連阿膠湯等加減來調養,但病人覺得服用中西藥太久,心裡開始抗拒,不願多服用,中藥吃吃停停,期間亦停止服用化療藥物,但仍一直服用利尿劑、消心痛等西藥。
2017年7月,因情緒問題,再度出現大汗、嚴重胸悶、無法平躺睡覺等急性心衰竭現象,西醫急救,之後中醫斷斷續續加強。
. . . . . . .
(因情緒問題 前後發作五次)
. . . . . . . .


病人情況開始好轉,半夜惡夢減少,體力恢復一些,水腫減輕。「腎泡在冷水裡」導致高血壓的問題解決了。
肝血不足,直接強心無效,我們得繞遠路從「後勤補給」做起,加上後來的清肺、去中下焦寒濕,繞了一大圈後,我們還是得回來強心。不過,現在病人情況穩定許多,給我們比較大的自由度來治療,
幫助久病多年的重症病患,是沒有所謂的「完成階段」,好不容易打開了一扇門,後面還有十扇門關得緊緊的。如前面所言,那是永無止境地用各種方法幫病人的身體在不穩定的平衡點上繼續運作。


心衰的肺癌病人(之)喝水馬上劇烈嗆咳,卻可以喝茶和湯?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中醫要怎麼解釋?這個得分兩個部份來討論,
第一,為什麼喝水會馬上劇烈嗆咳?有許多原因可以造成這樣水嗆的現象,這位年長的肺癌病人情況是中下焦寒濕非常嚴重,脾胃等於是泡在冷水裡,這個時候胃無法順利氣化水,脾也無法順利把氣化的水轉到三焦,情況嚴重時就導致喝水即嗆。
傷寒論太陽篇中有一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雖然,太陽篇陳述的現象是由太陽中風時水隔中焦而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二,為什麼喝茶、湯、米漿反而不會嗆咳呢?
這個解釋起來比較麻煩。一般情況下,有「水逆」證時,喝茶、湯、米漿也是會嗆咳。
然而,以中醫的理論而言,水和食物中的水是不一樣的。
單純的水是由胃來氣化,轉到脾臟,再轉入三焦。
而食物中的水,雖然胃或多或少也會幫助氣化一些些,胃本身是不負責處理食物中的水,胃主要是腐熟食物,讓小腸吸收營養、大腸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也就是說,食物中的水是由大腸來處理。
而這位肺癌病人身體非常虛弱,胃的功能很差,當病人喝茶、湯、米漿時,胃把他們當成食物,卻也不去腐熟他們,直接讓他們下傳小腸,雖然,小腸和大腸也無法順利吸收運化他們,至少已經下傳了,病人不會因此嗆咳。
怎麼治療?本來「水逆」證時,五苓散就可以解決,這也是一般嬰兒不斷吐奶時最常使用的方劑。
但是,這位肺癌病人中下焦寒濕很嚴重,水犯到上焦,導致咳嗽等肺家問題,雙腳及乳房水腫明顯等等,我使用麻黃、炮附子,細辛、桂枝、白朮、茯苓、豬苓、澤瀉,也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來去中下焦的寒,五苓散來利水,
不過,因為我擔心水犯上焦的情況變嚴重,可能會導致心肺衰竭,我另外加了生硫磺來增加藥力。結果,病人情況持續好轉,喝水即嗆的問題解決了,病人可以喝溫水了。
這個「喝水即嗆,卻可喝茶」的「小問題」,挺有意思的,也展現中醫理論的細密。說到這裡,我們得再回去看看一般「科學」的解釋,其實除了嗅覺的影響,還有另一個可能,那就是病人加熱溫水的容器有問題,導致水有奇怪味道而造成病人嗆咳,雖然茶也是這個水泡的,茶的味道或許可以蓋住怪味。然而,病人服用中藥,中下焦寒濕減退後就不再喝水即嗆,事後諸葛,我們知道不是這個原因。換句話說,病人對各種藥方的反應,也是中醫師深入了解病人身體內部的一個方法,所以,誰說中醫不科學?這樣的反饋與研判,是非常符合科學的方法。
工作繁忙,在壓力和勞累下,他的肝一定不會好,肝血不足會導致心血不足,因為肝為心之母。心臟像汽車不斷運轉的引擎,而肝血好比燃油,引擎的正常工作需要好的燃油提供能量;肝血出了問題,心臟輸出的功率就會不夠,一些人就會覺得手腳冰冷。
另外,「心主五液」,就是說心臟管理著身體裡不同的津液,包括汗液。心臟虛弱的人稍微活動,就會汗流不止,容易自汗和盜汗。而當心臟虛弱過頭,即心腎衰竭時,病人又不流汗了,很多洗腎患者都不出汗。
有些朋友會覺得手腳有冷、麻的感覺,特別是小指、無名指有冷麻感,這時候要注意了,心臟是不是有問題,因為小指、無名指是心經、心包經循行的地方。 還有冠狀溝的現象也是心臟病的徵兆之一。如果發現耳垂突然鬆垮,產生一道溝,現代人稱「冠狀溝」,也代表冠狀動脈可能有問題了。
以上的徵兆都是身體提供的警示信息,不要等到真的心臟刺痛、心悸、早搏的時候才引起重視。
中醫怎麼治療心臟病呢?針灸治療心臟病的效果很快,
公孫(左右)、內關(左右)、巨闕(心的募穴)、關元(小腸募穴)六個穴位可以很快穩定心臟病病情,然後在結合中藥治療病的源頭。


辛女士:前後心口(胸口正中間)好沉,好累,一年多前突然有痰,西醫檢查心臟並無毛病,累了休息躺下會舒服一些。
李醫師:這位女士的描述正是“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典型的痰濕在縱膈膜的症狀,而不是心臟本身的問題。西醫的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ECG,EKG)查不出問題,因為痰濕在心臟的外面。病人會感覺剛開始胸口緊緊的,然後覺得心臟像被人用手抓著,再後來發展成短氣。中藥用枳實、薤白、和栝樓實(等)來治療。
一点到三点,是肝经活跃的时间段,大量的肝血要歸肝,因此晚上人的手脚会偏凉。肝臟要給血液排毒,並注入新的養分、生命力,人不在睡眠狀態这个过程將不會發生;当血的有效成分越来越低,也就是中医说的血越来越虚的时候, 肝臟無法給心臟提供帶有足夠能量的血,心臟會加速跳動, 長期處於這一狀態,心跳會不穩,跳幾下停一下,就是西醫所指的房顫。剛開始只是疲累的時候才發病,到後來就演變成二十四小時都有的現象,心跳從又快又亂發展成了既慢又亂。
那心臟變弱和癌症又什麼聯繫嗎? 心陽或心火為人體全身上下提供能量,當心臟變弱的時候,心臟會優先保障重要內臟的能量供應, 身體的某些部位就得不到能量的供給,熱能在身體的輸布就會變差,身體開始變冷,接著手腳變冷,內臟變冷,內臟與內臟之間變冷,尤其是小腹開始腫脹積水,那麼得癌症的機率就會越來越高。
李醫師:很多人提早睡睡不著,這說明身體已經開始平衡失調了,建議可以借助運動和服用中藥的方式幫助調整睡眠。
李醫師為診所常出差的病人準備小柴胡湯和酸棗仁湯的加減方,幫助他們倒時差,在上飛機前服用。
(案例)女兒大學畢業,發現紅斑性狼瘡,水腫、脫髮,服用中藥一陣時間,西醫檢查肝指數高,想請問李醫師,中醫可以解決這類疾病嗎?吃中藥會造成肝指數升高嗎?
診所看過不少紅斑性狼瘡的病患,中醫認為是心火無法下移,導致反逆現象,因此有關節炎、手腳腫脹,治療過程不單純,但成功案例不少。
紅斑性狼瘡,
一位病患五十出頭,二十幾年前被西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這位患者雖然臉上沒有蝴蝶斑紋的表現,但是他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攻擊身體的器官,平時容易肌肉無力,也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二十年來毫無進展,當中也不乏尋求中醫的幫助,只是過去的治療效果也不彰顯。
在我們診斷之下,這位患者的紅斑性狼瘡的主要發生原因為"心陽不足",身體五臟太虛弱,造成"臟結 ",器官彼此無法溝通聯繫,
因此使用一個比較有力的方劑 "四逆湯"為主,來加強他的心陽,再配合他身體的情況,加上其他的藥物,在患者服用一個月後,身體狀況好很多,患者自敘為二十年來最好的成效。
生附子在這位患者身上使用的目的,就是強壯他的心陽,先抓住他的主證,將其將軍之官-心臟的功能建立起來,隨後再將枝微末節的問題統整,如此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心主五液 ",心臟主導著身體的津液,當氣溫熱盛,造成心臟負擔,身體就開始排汗降溫,有些人開始覺得虛脫,甚至白天感到忽冷忽熱,
即使喝了水也得不到紓解,這是由於水分需要透過脾胃的吸收,然後再由心陽傳熱至小腸蒸騰大腸的水分而到肺部,
因此這個過程中參與的臟腑都必須是健康的狀況才能使肺部得到完整的水分供給。這些問題回歸到最基本的改善方針,
就是早睡,於晚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之間必須入睡,
中醫認為這段時間血液歸肝,讓肝臟可以正常的運作,西醫認為這段時間沒有適當的休息,會造成膽固醇代謝紊亂,睡對時間是養生最基本最簡單的原則。
心陽衰弱需要強心,腎陽衰竭導致腎水上泛淹沒心火,而心陽衰弱也會導致腎陽虛弱,心腎互相影響,所以臨床上心腎衰竭到某個程度,就表示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岌岌可危了。
西醫藉由電擊刺激心臟的博動能力,而中醫利用根本的方法來恢復心臟的能力,這就是治標治本的相異之處。
中醫認為心陽以及心血都虛損後,心臟就會不規則跳動,西醫或許會給予避免中風的藥物,造成心臟更衰弱的副作用,而中醫可以使用炙甘草湯加上個人的症狀調整,達到幫助心臟的效果。
(案例) 多年前一直有腳踝腫,晚睡時腳腫更甚直到小腿,西醫檢查數據都正常,國內的中醫診斷為氣腫,
中醫認為水腫在腳踝跟心臟較有密切關聯,心主五液,由於心臟功能不足造成水液不流暢,當然可以藉由利水藥加上硫磺的幫助來動水液循環,
案例三:李女士,夜晚睡覺時總覺得後背靠近肩胛骨部位有些脹痛,已持續半年有餘,想請問李醫師原因?
陽虛時,陽會由頭洩漏,而造成早晨醒來時頭會暈、痛,也可牽連到頸肩部,另一個原因可為西醫所謂的二尖瓣脫垂而造成肩背的疼痛,還是需要親自就診才可確診。
中醫有一脈象稱"結代脈",當我們把脈時,觀察到病人脈象偶有停跳的情況,這已經是一個病徵了,甚至有些病患形容心臟被用手抓了一下的感覺,實際上這類的感覺來自於寒象,寒在心臟外圍束縛著心臟,如果沒有將外圍的寒象解決而只加強心臟的功能,那只會使心臟的束縛感越深。
西醫有所謂的心臟肥大症狀,發現心臟的跳動加快,中醫則依循心陽不足的理論,會觀察到病患的脈博加快,表示心臟處於一個反饋的狀況,而心跳過速的治療,西醫往往採取電燒心臟自律神經的方法來治標。
心為君主之官,現代人過度的勞累,生活上的壓力、飲食的不度,造成疾病的年輕化,甚至在孩童身上就能發現心臟病的蹤影,而心臟的不規律跳動,會間接影響身體整體的健康情況。
有位病患言語時舌頭無法正常活動,甚至有舌麻的情形,也由於心為舌本,不久後這位病患就被診斷出有心臟疾病,
案例一:高女士,心臟會強烈的跳動,經由西醫檢查判斷為早博,想請問李醫師是否為嚴重的警訊?
早博的情形就中醫而言就是有所謂的"結代脈"現象,在還沒有發生前,會有這類心臟跳動的感覺,中醫認為是一個嚴重的警訊。
Q: 我於近日體檢心電圖查出“應急綜合症”,就是心電圖中在正常心跳動“山峰”旁邊緊接著又出現一個“小山峰”。自身感覺方面,有時會階段性地感覺心跳特別快,每分鐘達140次左右,感覺非常難受,每次這種症狀結束時總以自身能感覺的“bong”的一聲劇烈跳動。在心跳感覺正常時,去醫院心電圖檢查,仍被醫師告知有“應急綜合症”。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解析什麼是「心肌梗塞」,以及如何預防。
「心肌梗塞」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往往在不經意間要了人的性命,而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心臟血管太狹窄,而是在血管外壁太肥厚!每日要吃藥預防「心肌梗塞」
中醫認為「濕」會積在血脈裡,但是這個「裡」字的觀念,不是單指血管壁內側,
而是「血脈系統」裡,血管壁增厚,本來就是中醫「濕在血脈」的一個現象。 而中醫認為心氣不足時,心臟會肥大,所以,濕重有心氣不足的人比較容易有「心肌梗塞」,而非血瘀的人。
而這篇文章所言「(血管)突然裂掉,在血管內徑會生成一個血栓,最後導致心肌梗塞」,那麼西醫為什麼要病人長時間服用抗凝血藥物?抗凝血藥物或許可以減少血管裡面的血液凝結,對血管外壁的「積濕」幫助有限,相反的,會導致血管壁變得比較脆,血管反而比較容易「突然裂掉」!所以,雖然西醫有些研究非常先進,很多臨床治療的方法,其實是需要大家重新思考的。

近日天氣轉熱,不少高血壓患者前來求診,其中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壓。病人普遍反應半夜燥熱醒來,頭痛,不适,描述與女子更年期症狀相似。值得一提的是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與脈跳動的強弱並不一定一致,有的病人收縮壓高達180,但脈搏卻很微弱。中、西醫對高血壓有不同的解釋。
西醫認為高血壓是一種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1)可以究其病因的:15%的高血壓,西醫可以追溯到原因,此類較好治。比如腎臟發炎造成的高血壓,用治療腎炎的西藥就能治好。
2)無法確定病因的原發性高血壓:85%的高血壓,西醫找不到致病原因,統稱為原發性高血壓,西醫通常給此類患者長期或終身服用降血壓西藥。
中醫認為高血壓只是一個症狀,是人體自救的表現,也是人體反饋系統發送的一個警示信號。
以華人來講,繁忙的上班族所患的高血壓常常與熬夜有關。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人體肝膽經工作的時段,肝、膽將血液過濾,肝血歸肝,並注入新的生命力(有效的化學物質);倘若人沒有在熟睡的狀態,這些重要的步驟將不會進行,導致的結果是肝血虛,
這個“虛”並不是指血量少或是貧血,而是指血液的有效性降低,心臟便會加速或者加壓以滿足各臟器或者某個臟器對養分的需求。
西醫治療總體思路是讓心臟跳動得不要那麼有力,常見的高血壓西藥包括血液稀釋劑、Beta Blocker、鈣離子阻斷劑等。這些西藥都是強行壓下血壓,使得原來缺血的器官更缺血,導致服藥後五至十年以後身體慢慢出現問題。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終身服用西藥,若是突然停藥,血壓可能從原來穩定的水平突增許多,因為當服用的化學藥劑的劑量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血壓可能有很大程度的返彈。
中醫治療高血壓講究治病求本,解決根本的問題。
那麼改服中藥治療可以治療高血壓嗎?治療到某個程度可以停藥嗎? 答案是中藥可以控制高血壓,是否能斷藥取決於中醫師的功力, 要看導致高血壓的最原始的原因(root cause)是否被根治。
若是用中藥涼血攻血药,血壓可以很快降下來,但是沒有治好根本的致病原因,要是停服中藥,血壓自然不能維持。
中藥治療高血壓,除了不同人不同方, 同一個病人的藥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高血壓不是一個病,只是一個症狀。
比如說若是肝血虛很有可能會有高血壓的症狀,肝血補上了就能解決問題嗎?不見得。
因為肝血虛久了,肝克脾,脾虛了會造成濕的累積,繼而造成血瘀,那就需要攻血,但攻血药也不能一直服用。
治療高血壓是一場複雜的戰役,藥方根據情況要常常左右調整。只有在內因外邪都減少到最少的程度,可以嘗試停藥,但是要提醒病人若是又發生頭暈、燥熱等高血壓症狀,必須及時回來就診。
有人此時或許會問:這樣和西醫的終身服藥有什麼區別呢?
舉個例子,肝血不足同時頸椎有問題造成的血到不了頭,服用西藥強行降下血壓,讓頭腦得不到補充,處於長期缺血的狀態,但又不足以一下子導致嚴重的問題,十年、二十年下來,嚴重的可能造成癡呆症。
西醫最新的研究也發現帕金森病、老年癡呆症等很可能與長期服用西藥有關係。
結語:中藥可以幫助治療或是治癒高血壓,

天氣寒冷,加上忙碌的生活型態,在氣血兩虛的生理情況下,特別容易"中風",
而中風是有先兆的,例如:時常性的麻感、亞健康現象,在西醫檢查數據卻是正常,因此錯失了搶救的時機。
許多民眾或許認為高血壓就是中風先兆,反之,血壓正常不表示不會中風,
在中醫認為的中風先兆,包含:嚴重的氣血兩虛,可能有精神萎靡、睡眠品質差、容易生氣、手腳冰冷、心悸等徵兆。
曾經有位病人在駕駛時,將空調往臉上直吹後,不久就造成面癱,治療後一個多禮拜就恢復了,但是患者身體基本氣血還是不足,建議患者需要回診照護,但患者自覺恢復後就不需再調理,就在13個月後,因為從事滑雪運動再度臉部中風,再度回診。
許多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為避免中風,在中醫看來,將血壓值降低,但最根本的氣血兩虛問題並未解決,並且絕大部分的降壓藥會造成血管壁變薄、脆弱,平時看似血壓低,卻在情緒變化大時血壓上升,在血管失去彈性的情況下容易破裂,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民眾時常(因此),導致中風。
日常,身體有很多現象都是警示,像許多老年人冬天手腳龜裂,手腳冰冷,這是由於心陽不足所造成,光是塗抹保養品是治標不治本,這些訊息都是中醫判斷疾病的標準,反倒(是)西醫儀器檢查不出問題的盲點,中醫將人體許多現象匯集成一個大數據,再配合著特定的徵狀,進一步就可以"預警"問題的發生,這是中醫超越西醫的地方。
腦溢血中風藉由西醫治療後,造成癲癇後遺症機率也高,中醫對於術後的恢復能夠有很大的幫助,或許在西醫MRI的檢查之下沒有發現瘀血,在中醫卻有不同的解讀,身體的氣血瘀滯並不是單指西醫病理上的瘀血,同時也包含生理層面一切的循環代謝。
治療中風的病患有幾個要點,在中風患者氣血兩虛的前提下,利用攻血針對氣血瘀滯的問題, 必須做好"攻"、"補"兼顧的治療方向。
案例一:張女士,父親七十幾歲,語言不利、口角歪斜,經治療後好轉,想請問李醫師平時如何預防以及癒後的照護?
患者在症狀消失後不表示身體完全恢復,有時忽然一個感冒,老人家就重複性的發生中風,在老人家治療方面也不建議太強的攻血方,建議可以定期檢查。
案例二:劉女士,氣血兩虛包含低血壓、貧血,是否也會導致中風或癲癇?
低血壓也可能會導致中風,
但癲癇在中醫致病的機理屬於"痰飲"範疇,
西醫認為地中海貧血的患者,晚年有中風的風險,許多西醫的觀念近幾年來修正許多,反倒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及理論,現在仍然適用。

(案例)女兒自出生後一直睡眠不佳,晨起後沒精神,食欲佳,想請問李醫師原因?
目前看來可能是脾胃問題造成肝血無法歸肝完全,
(案例)女十三歲,晚上睡覺時會說夢話,有時候狀況比較嚴重,
睡眠時有說夢話的情形表示未達到深睡狀態,中醫認為睡不好的原因很多,
年幼的淺眠患者可能因為食積所造成,年邁的患者則有可能血虛而導致血不歸肝,倘若有虛熱在頭上也會有睡眠不好的情形,
目前這個情況看來,比較有可能是屬於腸胃科的問題,另外肝血虛弱也有可能造成。
FM96.1:節日裡大吃大喝可能造成的後果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陳先生: 睡不著,大概凌晨三、四點會醒,醒後不易入睡,上身會發熱有汗。
李醫師:
典型的肝血不足,肝不能藏魂,則睡不穩,同時肝血不足身體會發熱;肝血不足會導致心血不足,心就不能藏神,入睡就難了。
有兩個角度治療:1、補肝血。2、讓心藏神。
~肺病~














(案例)林先生,一年前開始每天流清涕,西醫診斷過敏,使用鼻腔噴劑,只有使用時才緩解,停用就復發,
中醫認為肺家虛弱造成鼻腔寒濕積聚,所以早起或是花粉季節等外來的治敏原一出現,就會開始鼻流清涕,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中醫將體內的廢棄物概略分為數種,其中有 "水飲 "、"痰飲 "、"血瘀 ",
"水飲 "相對流動性較高;"痰飲 "則較為濃稠性;"血瘀 "較為接近西醫所說的瘀塊。水液在人體佔了絕大部分,當水液代謝發生異常而積聚,就產生了中醫所說的病理產物-濕。
中醫所認為的脾臟是可以"統血",負責將血液中的廢棄物運化,
而乳製品就往往對於脾臟造成負擔,脾臟又主四肢、肌肉,因此在脾臟虛弱的患者身上,其四肢往往有水腫甚至疲倦肌肉無力,
再者對於過敏鼻炎、鼻竇炎的患者,往往也是體內濕氣積聚所致病,這時候我們藉由先治標的方式-去濕,就能看到效果,進而藉由調整生活飲食習慣來治本,而治療的同時我們也得觀察造成脾虛的原因,肝臟的問題也會造成脾臟的虛損(木乘脾土)。
空氣污染這麼糟糕,我們該怎麼去保養我們的肺呢?
我們先講一些觀念,大家覺得痰是肺出來的,
其實中醫認為痰的源頭、老闆是脾臟,五臟六腑皆有痰,它的管理者是脾臟。
肺的痰相對來講是比較輕的,身體其他部位的痰,跟外面不接觸的痰,是很難吐得出來,得要靠身體去吸收。
像我們講的,中醫認為大腦裡面有痰飲的話,血脈裡有痰飲的話,就變成像癲癇、精神疾病,也會有很多去痰的藥。也就是說,
痰飲要去掉,咳嗽要去掉,至少有兩個臟要照顧,一個是肺,一個是脾。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奇怪,他是肺在咳嗽,怎麼醫生給的是治脾胃的藥,因為你強脾胃,雖然不直接治肺,但你可以利用去痰飲的方式去掉。
肺的藥是要看程度,你說開始咳我就去吃枇杷膏可不可以?枇杷膏其實它潤喉,但對很多寒積的痰飲它效果很差,所以吃的時候喉嚨覺得舒服,
但你痰飲其實在下面,很多人因為這樣覺得反正我就舒服了,就不用請假休息,甚至吃抗生素把它壓下來,痰飲累積在下面,久了以後就變成氣喘,很多其他的問題會出來。
更嚴重的時候,會造成病變,例如肺癌。中醫認為寒積久了後會變成實,寒實到極端,變成陰實,那就開始出現所謂的腫瘤,運氣不好就變惡性腫瘤,這時候就很難治了。
所以中醫認為你在還沒有累積到那程度就要把痰去掉,排痰是平時要做的。有些人覺得咳了兩年,也沒有甚麼不舒服,結果一檢查就肺癌了,這種情況還挺多的。
咳嗽可以看起來就像感冒一樣,不是甚麼大問題,很淺,也可以很深很深。因此,還是要找醫生看。很多人喜歡在網路上查,吃甚麼可以補肺、清痰,但事實上那個辯證我會覺得是比較嚴肅一點,寒熱,以及用藥的比例,. . .
它是個「嬌臟」,你不要隨便亂試亂吃,它的寒熱錯了以後,你很難矯正回來。
臨床上就看到很多人自己亂找偏方吃出問題,他們看了西醫,服用咳嗽糖漿,沒有好,覺得反正西醫也沒認為有甚麼大不了,開抗生素,沒有效,就不需要看醫生,
自己找網路上很多的偏方,譬如說吃大量的杏仁,吃單位藥桔梗,吃花旗參補氣,強氣不能亂強,譬如說今天管子賭塞,氣流不過去,你拼命打氣也沒有用,反而其中一段的壓力會更大,
就是說若你有氣滯或什麼地方堵住,你得先清,所以中醫很多時候覺得你要補以前要先清,不要急著補,把東西清乾淨後才去補它。
1.
聽眾:每天早上起來覺得嗓子裡有痰,不常咳嗽,然後到中午下午就會變好。咳能咳出痰,但沒有想咳的意思。最近做超聲波,發現脖子裡有甲狀腺結節,醫生說這很普遍,但後來又做了一次檢查,說這結節有點硬化了,建議做穿刺。
李醫師:
其實這兩個問題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是相關的,都跟脾臟虛,不能去濕為主。首先,甲狀腺結節,甲狀腺中醫來講是水道,三焦水道,跟淋巴組織、乳房都是相連的,當水道運化不好就常常會有這種腫塊,或是月經來前乳房會有小硬塊,月經走了又通了。
聽眾:八十多歲,之前抽煙很多年,在七十多歲時戒菸了,然後他多年咳得非常厲害,不打抗生素壓不下來。
李醫師:
當你抽菸很多年,有很多的陳痰。人體會想辦法把它排掉,但是你超載之後,它怎麼排就是會剩下那一點,假設每年剩1%,抽了二十年那也很可怕,20%的肺就廢掉了。
此外,長年抽菸後開始戒菸,可能會產生憂鬱症狀,肺主憂,憂對肺很不好,這時候就兩難。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會建議不要太直接,慢慢減少,同時配合些藥物讓他菸癮減少,是比較安全。
老先生的話我們用藥會比較輕,先不急著把肺裡面陳年的痰全部去掉,他可能會受不了,至少先把他容易吐出的痰清掉,讓他比較舒服。打抗生素並沒有用,只是把陳年痰愈壓愈深。
熱線電話四
聽眾:長期嗓子癢,經常吐些白色黏狀物,影響唱歌。
李醫師:
西醫檢查發現沒太大問題,會說你是梅核症,精神官能症,神經沒事亂放電。
中醫會說是氣滯在喉嚨,很輕、很薄很薄的一層痰飲,就會覺得喉嚨怪怪。這通常蠻好治,半夏厚朴湯就可以解決掉。
中西醫對於感冒痊癒的標準有些不同,西醫認為感冒痊癒在中醫看來往往還有"外感 "的存在,好比平時有些人時常覺得肩頸僵硬,透過按摩紓緩,但卻從來沒有根治,
這可能是中醫的"葛根湯證 ";
判斷外感的其中一個基準就是"浮脈 ",輕觸手腕上動脈的皮膚及可感受到脈搏,表示身體正氣與外邪搏鬥。
談及肺病,往往跟痰脫離不了關係,肺部藉由黏膜將異物包覆,逐漸形成痰,藉由咳嗽的動作將異物推出,
得了肺炎的人會覺得胸部緊,忍不住想咳嗽;根據緊的位置可判斷病的輕重:若咽喉部位緊則表示病情較輕,若在心窩膻中以下的橫隔膜緊,則表示病情比較嚴重。真正得了肺炎之人大體抵擋不住想咳的慾望。白痰為肺寒,黃痰為肺熱,寒熱夾雜是肺炎中很常見的現象,比如左熱右涼、肺底寒肺中熱等等。
相對來說,霧霾引起的健康問題並不難治,一般化熱要用清熱的藥,石膏、杏仁、麥冬來潤肺,加上祛痰的藥生半夏、桔梗,嚴重的用南星,葶藶子,如果已經發炎就用宣肺的藥麻黃、射干。
(小)病人雖然沒有發燒,若還在咳嗽,就說明肺寒還沒有清除。三不五時,天氣變化、吹點風、冷熱調節變差就開始咳,變成慢性支氣管炎,甚至哮喘病,
是肺寒,還未化熱,所以只是開了很輕的小青龍湯。因為她咳了很久,必定傷到元氣,肺的津液也不夠,所以我在藥方裡加上潤肺補肺氣的杏仁、麥門冬、人參(在此人參為補胃的津液,以補肺的津液)。
病程長並不代表病情嚴重,只是說明病情會有些複雜,此病例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該病人的病繼續治療應該可以去病根。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華人,回中國後得了肺炎,當地醫院用了很大劑量的抗生素後肺炎治好了,但是回美複診的x光照出肺部還有一個點,西醫建議活檢(biopsy)。
對肺部陰影的解釋,中醫認為當用大量抗生素強壓病毒的時候,並未去除很濃稠的痰飲。服藥一個星期後,病人胸部的疼痛感減少,x-ray照射也顯示陰影在減小,因此病情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病人原打算下禮拜作biopsy,我建議給1個月的時間用中藥治療,如果陰影繼續減小,也許不需要做biopsy了。
Biospy的結果若是negative,並不代表沒有肺癌,因為有可能沒抽中有問題的肺葉,因此即使biospy顯示沒有問題,很多西醫一樣建議切除。建議大家如果有咳嗽要儘早治療,中藥能較快幫您治癒輕度的咳嗽。
這位病人要祛痰並不會比咳嚴重的時候祛痰容易,因為現在的痰量變少,但是非常粘稠,去除有困難。
熱線電話
案例一:老公煙齡很長,X光發現肺部有陰影,中醫該怎麼治療?
中西醫都認為抽煙對肺傷害很大,很粘稠的膠質會黏在肺裡使肺變黑。由於抽煙造成的肺部陰影比起感冒引起的陰影用藥很不一樣,我們會用皂莢、南星等寒涼的藥催吐,清洗肺,去掉肺裡污濁的東西。因為吐的過程很辛苦,所以療程會稍長,以避免咳得太凶導致肺泡破裂。
祛完痰,第二步要去煙癮,任何癮和肝有關,所以要清肝。
案例:去年12月份感冒後,喉嚨裡老有痰,咳嗽也出不來。
應該是梅核症,即慢性支氣管炎,有很薄的痰卡在咽喉,用半夏厚樸湯就可以祛痰,並不難治。
感冒老早已好,咳嗽卻一直沒好,感覺鼻子塞塞的,鼻子的分泌物流到喉嚨刺激喉嚨,西醫說有可能是過敏。
李醫師:這不僅是過敏的問題,通常還是感冒或是肺炎用抗生素治療後殘留的尾巴。
吃抗生素可以減少細菌的數量,這樣我們的白血球才有餘力對抗病毒。
吃抗生素只是將病毒的現象壓制住,並沒有把肺寒和痰飲完全去除,病人的肺家(包括支氣管、鼻腔等)還有問題。此時若是誘發過敏的環境存在或是不小心二次感冒,病人就很容易出現過敏症狀,西醫認為是免疫系統的混亂,中醫認為這是濕的表現。
通常,華人主要表現為寒濕,肺寒沒有完全去除,導致卡在喉嚨裡薄薄的氣滯痰飲,西醫檢查不出來便冠之以病名「精神官能症」。
鼻水倒灌、梅核症,都是因為感冒或肺炎沒有完全恢復。
中醫治療要祛濕祛痰,清鼻涕說明寒比較重,黃鼻涕說明鼻腔轉熱,但鼻腔轉熱並不代表肺轉熱,醫生要判斷哪邊寒哪邊熱。
拖下去會變成西醫說的慢性咽喉支氣管炎、無菌式肺炎,甚至 會拖成哮喘,需要常年使用噴霧劑。女性和小孩比較容易得到,中醫徹底醫治並不困難。
那如何祛濕祛寒呢?
白朮 、茯苓、豬苓、澤瀉、杏仁、薏仁、夏天吃綠豆湯都有效用。濕是一個表象,造成濕的原因也許有一百種,
但是濕在哪裏?
比如濕在關節裡而導致關節炎痛風,用藥就很不一樣。
全身皮膚過敏(比如被tick咬了)就不僅是皮表濕的問題,可以認為是血毒在全身跑,加上病人的肝的解毒能力不好,就會發生身上長疹子,
簡單的五苓散粉劑就能治療,讓水道通暢,加上「三黃」黃連、黃芩、黃柏解毒,黃連走血道,黃芩偏肝、黃柏偏大小腸。
天氣劇烈變化導致的肺炎案例。
肺炎是感冒以後寒入肺,肺寒時間久了影響津液的運作,繼而開始入裡化熱,出現炎症現象,例如白痰變為很濃稠的黃綠色痰、舌苔白厚變為干黃、原來是濕咳變成又干又痛的咳嗽。
中醫祛了寒或熱後,咳就停止了,肺炎病毒也消失了,為甚麼呢?中醫所說的寒熱可以直接改變人的免疫系統嗎?
當然可以。現在我觀察到的入裡化熱變化得很快,說明病毒變異得越來越凶悍。在病人馬上要或者剛剛入裡化熱的階段,我們通常是開去肺熱或肺寒兩種藥方,根據每天病人的舌頭和病情發展,我們要求病人服用不同比例的A、B方。
熱去除後,只剩下寒症,患者感覺可能咳嗽情況更嚴重,實際上是病情好轉了。
根據每天病人對病情的更新來調整肺的寒熱可以很快可以治癒肺炎,不需要殺病毒,只需恢復肺原來的平衡環境,然後讓免疫系統自己來殺該殺的病毒。
案例一:劉女士,最近回國得了肺炎,打吊針,吃了很多抗菌素,回美複查,燒退了,咳嗽也止了,但X-ray檢查肺部還有一小點,又服用一段時間的抗生素,胸透那一點還在。西醫建議作CT。舌苔,真的很厚。
A: 說明肺部還沒有恢復平衡狀態,有可能肺寒或者肺熱沒有除盡,還有一些痰飲沒有去除,那一小點可以勉強理解為中醫的痰飲。
服用抗生素殺病毒的時候,死掉的東西(痰飲)還殘存在肺裡。臨床上常看到得過肺炎的病人,一旦感冒很快就發展成肺炎,原因就在於上一次的肺炎並沒有完全治好。
(案例)西醫診斷慢性咽喉炎,近日有白色泡沫痰,
西醫給予抗生素治療慢性咽喉炎,中醫認為氣滯痰飲於喉部,中藥方劑"半夏厚朴湯"就可以解決這類問題,
但是咳出的痰中帶有小米粒狀且濃稠,就必須考慮到肺的問題,
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只要造成體內的失衡人體就會有變化,而中醫討論的就是,如何將失衡的變化拉回到正常的狀態。
近日兩位肺炎的病人,這兩位共同的病症都有寒熱互結、咳嗽嚴重、發低燒、口渴甚至無法躺下睡覺,只要躺下就不停咳嗽。
中醫觀察肺炎的發展,一開始可由風寒引起,首先有流鼻涕、頭痛等症狀,再者抵抗力不足者症狀會進入更深一層到肺,
寒冷造成肺的循環功能變差,而造成咳嗽的情況,
津液的循環下降,形成了痰,
身體接著開始發熱,肺臟有可能萎縮發炎,這是一般感冒進展到肺炎的過程,
而流行性肺炎如:MERS,SARS,這個發展到肺炎的過程只需兩至三天,疾病發展的過程在中醫是可循的,因此治療的方式是可預期的,但西醫認為不同病毒造成不同症狀,需要進一步分析病毒種類才能找出對抗的藥物。
其中一位肺炎病人,病情發展至肺癰有膿的情況,使用"桔梗湯 ",桔梗加上甘草將膿給排出,簡單的兩味藥就可以達到效果,也由於病人的身體寒熱變化複雜,臨床上也需要隨時加減藥方。
我們治療的主要思維來自於"金匱要略 "中第七篇:肺萎肺癰,咳嗽上氣。原文精簡,但是所有的用藥都沒有超過這篇幅,
這兩位長時間被肺炎所困擾的病患,在短時間治療內,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反看西醫的治療思維,西藥抗生素的使用試著將病毒消滅,同時也造成身體健康的負擔,而中藥不談消滅病毒,而是幫助身體失衡的情況回到平衡,不適合存活在體內的病毒也就自然離開人體。
氣溫很低,長年工作辛苦的人,因此身體較為虛弱,還有肺家本身就虛弱的朋友,很容易就會寒積在肺,容易由冷引發哮喘、咳嗽等症狀。
先前有位病患訴說,突然某天右耳像是剛下飛機時被塞住的感覺,症狀發生前沒有游泳、洗澡時也沒有進水,只是晚上睡覺時靠右睡,早上醒來耳鳴聲非常嚴重,
到藥房買了清理耳朵的藥物也沒效果,
這忽然的耳鳴診斷後,其實是身體積濕所造成,與感冒相關,我們使用小青龍湯,將他耳鳴的現象解決了。
感冒就中醫的解釋,即是外感,無論是冷熱或其他外來的感受導致身體無法調適,產生不適的感受。
"H3N2",這次的病毒比上兩次兇悍,全美國這幾個月來,四十幾個孩童因為流感的併發症而死亡,而此次流感的傳染性與致命性很高,而疾病管理中心也承認這次的流感疫苗只有33%的功效,也由於流感的病毒的突變性太快,因此科學家有時無法正確預測病毒的基因排序,而疫苗失效,
甚至有些疫苗會造成授打者的過敏反應,甚至有些專家不建議施打流感疫苗,目前就讀小學的犬子,在班上已有兩位同學因施打流感疫苗而引發肺炎而住院,而全世界有許多施打疫苗後引發身體免疫系統激活的案例。
西醫治療感冒通常建議病人多喝水,依靠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康復,
而西藥所謂的感冒藥,並非殺死病毒,而只是壓制身體對於病毒所產生的反應,例如流鼻水、咳嗽等感冒症狀,實際上病毒還是存在體內,對於身體的修復並沒有幫助,相對也延長了感冒的天數,
而中醫在正確辨證之下治療感冒,可於48小時內將感冒解決,這也是灣區工程師對於中醫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案例)呂女士,從小肺部較虛弱,時常得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尋遍許多北京中醫但都未得改善,想請教李醫師可否幫忙解決?
基本上由於位於北方,積寒已久,也入裡化熱了,肺家寒熱雜夾,
~ 流感~
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病毒突變速度加快,甚至孩童的感冒症狀,小兒科醫師開立抗生素治療,雖然立刻見效,但是下次罹患流感的機率比一般孩童要高許多,正是因為使用抗生素後,身體的抵抗力會嚴重下降,導至下次治療必須使用更高劑量的抗生素,
美國CDC承認流感疫苗的效用很差,一方面針對流感疫苗抗體的預測不準確,再者病毒突變快速,也都是疫苗功效差的原因。
抗生素的效用主要是消滅細菌,而病毒是造成流感的病原體,西醫在流感的治療上使用抗生素,主要是身體免疫功能對抗流感病毒之際,
抗生素一方面幫助免疫功能對抗細菌的感染,但這也同時損害身體的正常生理系統,
現今西醫治療感冒的觀念,大多也不建議藥物的服用了。
中醫對於感冒的進程研究深入,中醫不談"病毒 ",中醫討論"邪氣 ",探討身體受邪氣影響產生的變化,
可由一開始感冒的症狀,如:流鼻水、怕冷等現象,探討至肺炎(入裡化熱)的機轉過程。
中醫認為流感的進程比一般感冒要快很多,
一般感冒由外感風寒到入裡化熱(肺炎)進程約兩個星期,
但流感的症狀可在兩三天內進展到入裡化熱(肺炎)結果,但這其中的機轉與一般感冒差異不大,考驗的是中醫師是否可以準確的抓準時機治療。
(醫案) 一個月前嚴重咳嗽,無法入眠,痰黃濃稠,服用西藥也沒用,閉氣時胸口覺得緊、痛,這是由於"痰飲"積聚在內,氣血運行差,增加胸口的壓力而造成不適,開了"射干麻黃湯"這類較重的湯劑,加上石膏來解決開始肺化熱的情形,
一個星期內,症狀減輕了七成,繼續服用較輕的藥物兩星期,症狀只剩一成,患者回頭使用抗生素將剩下的輕微症狀解決。
對於流感的預防,中醫藉由三焦(水道)系統的通暢,來增強身體的防衛力,類似西醫的淋巴系統,
中藥方劑中"五苓散 ",可以增加水道系統的循環,或是"桂枝湯"平時也可以用來增強抵抗力。
案例二:男14歲,經常流鼻水,做了過敏檢查並未發現異常,服藥後也沒幫助,想請問李醫師原因?
中醫認為脾臟主濕,孩童發育不良,身體的濕積聚在鼻腔,就會造成清晨起床鼻水不停,治療起來並不困難,須盡早解決根本原因。
目前看來是肺部已經積寒,將肺寒的問題解決後,再者鼻腔咽喉的症狀就容易解決了,小孩使用輕微的中藥即可解決。
李医师:
2017年末大陆北方爆发流感,小朋友居多,症状多为高烧五它症,高烧有一周都不退的。有一种叫奥司他韦的西药都卖断了,家长到处托人买这种药。我治疗的经验一般用葛根汤加生石膏,在一天内能平稳退热,两天就康复。但有一点,一直没明白高热退掉以后,会有流涕,轻微咳嗽,我想到过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但孩子都不想再喝药我就改让吃炒干货杏仁,一般也是一天也就症状消失了。
~皮膚病~
M96.1:節日裡大吃大喝可能造成的後果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李醫師:這個為常見的血虛問題,比如很多小朋友一到冬天手腳就會出一粒粒很小的水珠樣疹子,水珠刺破了還會長。這是因為氣血到不了四肢,便從手上開始長疹子。疹子發的嚴重的可以用麻黃發表宣表,較輕的就用荊芥、防風,此為治標。
治本可以用基本湯方當歸四逆湯,
將心陽傳到四肢,手腳上的疹子容易好;而身體其它部位的疹子需要用清肝、養肝血的藥了。此類皮膚問題並不難治,不過患者年齡越大,複雜度越大,可先治標,身體舒服了再養它。
,可先治標,身體舒服了再養它。
有些人一曬就起疹子,擦了防曬油更癢,而且洗完熱水澡時特別嚴重。癢,有可能來自發汗不全,比方邊跑步邊吹冷氣、打完球馬上鑽進開著冷氣的車子等等,都會導致汗出不完全,就會癢。但是除了發汗發不全以外,「血虛」也是一個重要的癢因。
血虛則不能潤澤肌膚,肝血不足則皮膚又乾又脆,因此一曬就變黑、發癢。這在年輕人或運動員身上特別常見。人在運動時,身體需要消耗大量肝血來潤筋。而許多運動員常常一早起來就是一杯蔬果汁,脾胃虛寒之下,午餐跟晚餐已經吸收不好了,再加上大量耗傷肝血的筋肉訓練,因此常常看起來很壯,其實肝血已經虛掉了,因此一曬太陽就起疹子。
除了年輕人,年紀稍長的女士也容易血虛。中醫有所謂的左血右氣。臨床上我們見過不少身體左側血虛的例子,曬了太陽只有左臉變黑、左側身體起疹子。而女性本來血就比較虛,因此更容易出現左側筋血的問題,像是左腳易麻、易痠、晚上易抽筋等等。
血虛發疹怎麼辦?許多含類固醇的西藥一擦疹子就會消掉,但很快又復發,西醫現在也不太建議這類含有激素的皮膚藥。中醫治癢疹有兩條路,一是清涼解表,這類治法能夠馬上緩解症狀,消除紅腫熱痛,可惜不能治本。而且寒涼藥品久服傷脾,日後血虛會更嚴重。另一條路就是補血。但發疹其間身體燥熱難耐,補了反而難過。所以醫師必須在清補之間仔細拿捏,雙管齊下,才能寒熱共濟,既治病又緩症。
夏天常見的另一個問題是心臟不舒服。有時大量流汗之後覺得特別虛弱、心臟亂跳;或是稍稍曬到太陽就大汗不止,這可能都暗示著心臟不好。心主五液,汗液為一,動不動就流汗,可能是心虛了。流汗是體溫調節機制,健全的機制要能開能關,開了關不了,汗出不止,就虛掉了。這種情況也許休息五分鐘會好,但千萬要注意背後隱藏的心虛問題。
(案例)先生運動後出汗,皮膚一吹風就像過敏般,發起一片片紅疹,
這個問題可大可小,當身體發汗不盡,身體汙穢的水分未能排乾淨前,吹風致使毛孔緊閉,導致濕積聚在皮下,幾次下來皮膚就會開始發紅疹,使用清表藥物將汗液宣發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背後隱藏著心陽可能不足的大問題,心主五液,心臟不好的人可能在稍微運動後就大汗淋漓,相反腎衰竭的病患則是無汗。
李醫師:
被跳蚤類叮咬造成的過敏,中藥以利水加解毒為主:
五苓散利水,
黃連解毒湯解毒(三黃:黃連,黃芩,黃柏),黃連解上焦的毒,黃芩偏中焦,黃柏偏下焦。 針灸可以破血、行血、行氣,常用「皮癢五針」治療皮膚方面的問題,臨床效果不錯: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築賓。
這種情況通常會使用"發汗 "的方法,使用有麻黃、荊芥,等有宣發功效的藥物,將皮表下的髒東西給排除。
病患接受治療,未效
換個思路來治療,由(清肝)補肝血加上健脾 利水的方式,(起效),
這些補益的藥物比起宣發藥物的藥性相對和緩,探討其原因,或許病患常年工作積勞,身體未能夠得到充分的營養以及休息所造成,
(癲癇病例)
患者發病時,有數十秒喪失意識記憶空白,經由西醫檢查找不出發病原因。
診斷後,主要原因來自於患者長年勞累,肝臟受損導致肝剋脾土,
而脾主利水化濕,一但功能異常身體開始積濕,經年累月濕化為痰飲,而痰飲可存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有不同的徵狀,
這位患者則積聚在頭部,造成癲癇;
另一位病患則是運動健將,患者來看診時,訴說自己在一年內體重驟降五十磅,肌肉嚴重流失,平時很容易疲累,透過西醫檢查不出原因,
中醫認為患者的脾臟極虛,所謂"脾主四肢肌肉",用西醫名詞解釋,這位患者有" 重症肌無力"(MG)的徵狀,
________這幾例患者都藉由補肝健脾達到治療的效果,這就是中醫辨證的有趣之處,看似不同的疾病,治療的方向卻大同小異。________________
案例一:陳女士,綜合性乾燥症,想請問李醫師造成的原因?
身體的水液代謝機制運作不良,體內好的水分無法充分被吸收,需要排出體外的廢水沒有排除,就容易產生這種皮膚性的問題,辨症後找到根本原因,治療起來並不困難。
(案例)太陽曬後起濕疹,如何治療?
通常這種情形與肝血虛造成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不足,實際情形還得端詳個人的身體狀況而論。
一名八歲的孩童,這一年來身上時常有血斑,類似靜脈微血管破裂,除了臉上以外,四肢、後背都可見此斑痕,看似一攤攤的血水在皮膚底下,
實際上就是血小板無法凝結所造成的皮下血斑現象,
西醫稱為"HSP",中文翻為 "紫癜 ",
大部分的西醫使用類固醇藥物來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使用的效果並不顯著,
有些中醫認為是血熱造成,而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臨床效果很差。
這個案例就我看來,三個字就能解決,"脾統血",依照這個方向治療,一個禮拜內身上的血斑就沒了。(這個HSP的小病人是用科學中藥,另外再加入麥芽糖。)
這名患者平時有腸胃的問題,經常發生在紫癜好些時腸胃就開始痛,同時也有風濕關節痛,身體的濕重,因此可以聯想到脾臟有問題,
並非皮膚病更不是清熱解毒可解決的血熱問題。
小健中湯,用來調理脾胃的問題,這個案例使用上小健中湯即可對證,一個星期的治療至今一個多月都沒有再復發。這個案例也可以看出中醫治療一個症狀的思維可以多種,中醫的治病邏輯是變證論治的方法,而非一個病名對應相同的治療方法,網路上時常看到一帖方子可以治療某種疾病,這一看就不是中醫的思維。
在這個案例中,治標方面我們解決了皮下的血斑,
而治本方面我們就需要照顧到她肝臟方面的問題,
而孩童身體自癒的能力是很高的,這方面我們就不需要太擔心,只要幫助她身體恢復到某個程度,隨後就可以依靠身體的自癒來恢復健康。
(案例)靜脈曲張怎麼解決?還有大便不成形的問題。
靜脈區張造成的原因可能為濕積聚在血脈,可藉由重用白芍藥,使用六十克以上來收血,再上炙甘草強心來增強血液循環,治療效果也仰賴患者本身的生活習慣,而男性一般靜脈曲張的情形會比女性輕微,
這位患者應該還有其它問題困擾著,例如大便不成形也指出身體有濕,這兩個症狀是相呼應的。
~乾癬 牛皮癬~
西醫認為是免疫系統疾病,也就是説只能壓制症狀,無法真的根治。中醫治療牛皮癬也不輕鬆,倒不是多難辨證論治來把身體拉回到平衡狀態,而是牛皮癬非常頑固,治療時常常看到起起伏伏,得拖上好幾個月,醫生及病人都得有些耐心,不能中途而廢,可惜了中醫可以治癒牛皮癬的可能性。
這位病人,男,華人,約60歲,全身上下很多地方都有牛皮癬, 自述已經二十年了,試過許多西醫、中醫、及一些網路流傳的偏方,沒有進展。
治療牛皮癬,我通常會分兩步,第一步是「發」,第二步是「補」。「發」,是指把皮癬整個發出來,讓皮下不好的髒東西(中醫泛稱為濕)先排掉,常常會以麻杏薏甘加減為主力,加上清肝、清表等中藥。
「發」的這一步,對一些愛美的女士而言,有些辛苦,同時也考驗病人對醫生功力的信任度,畢竟一旦開始「發」,皮癬會看起來比治療前還糟糕。
當「發」一段時間後,牛皮癬會開始有許多白白的皮屑,底部的皮膚顏色也慢慢從紅轉為正常,這個時候就可以進入第二步「補」。
牛皮癬除了和皮下的濕有關以外,
另一個重點大多數是肝的解毒功能不好,我們得把肝的功能提升,才能讓牛皮癬斷根。
一般而言,補肝之前應該先清肝,這樣才補得輕鬆順利,然而,我通常把清肝直接併在「發」的第一步,因為有些清肝的中藥也容易發出皮疹,既然病人會發的更嚴重,那就把清肝的藥合併在內,要難過就一次難過。
如果第一步「發」做得好,開始進入第二步「補」的時候,牛皮癬就會開始退去,當然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會一週一週的慢慢進步。
這位病人,聽了我的解釋,很勇敢的説,討厭的牛皮癬都已經二十年了,要發就發,沒什麼好怕的。於是,我也沒有刻意減低藥量,讓病人「勇敢的發」,他的皮癬也真的一週比一週發的更多。
這樣皮癬發了四週,還看不到發盡的感覺,病人自己不介意,我卻替病人感到辛苦,於是決定轉成第二步來補他的肝,再搭配一些滋潤皮膚的中藥。
病人的牛皮癬果然開始退,進步的速度比我原先預料的還好。這週來複診,為初診後的兩個月,基本上,上半身的牛皮癬已經退得差不多了,幾乎看不出來有皮癬。下半身的牛皮癬也退了不少,但是沒有上半身那麼快,
所以,這週開始,在原藥方中加入一些引藥下行的中藥,讓藥效偏重於下半身,期待下半身的牛皮癬在幾週之內可以退盡。
如果再加上針灸、放血,效果會更好。
這種情況通常會使用"發汗 "的方法,使用有麻黃、荊芥,等有宣發功效的藥物,將皮表下的髒東西給排除。
病患接受治療,未效
換個思路來治療,由(清肝)補肝血加上健脾 利水的方式,(起效),
這些補益的藥物比起宣發藥物的藥性相對和緩,探討其原因,或許病患常年工作積勞,身體未能夠得到充分的營養以及休息所造成,
~食道癌~
2014.(音頻+文字稿)
這位病患是一位San Mateo的中醫師轉診來的,今年六月發現為食道癌,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已經為癌症末期,於西醫做過兩次的化療治療,效果很差,治療後體重不正常下降,腹部凹陷,來診時訴說食慾很差,已經九天未排便,心臟也有血塊,全舌苔厚白膩,無右脈,顯示氣已經非常虛弱,左脈結代,西醫診斷十二到十八個月壽命,患者決定不再進行化療手術,轉而尋求中醫的幫助來維持目前的生活品質。
一般認為癌症病患會使用重藥,相反的在這位病患身上我使用較輕的藥物來治療,
我選擇一個較為保守的方式來幫助他,我使用利水的方式,小健中湯加上五苓散,在加上柴胡、陳皮、杜仲、三克炮附子四味藥,
由於他身體寒象重,水運行不良,所以第一次用藥讓他試試看反應,結果這位病患的反應非常良好,一個星期後複診,病患的氣色好多了,並且大量排便,隨後幾天排便的情形恢復正常,食慾也恢復,舌苔厚膩也沒了,睡眠品質也好,排尿的情形也正常,精神狀況也好,甚至現在可以回到工作崗位。
回頭來看這位癌末的病患,我們可以發現中醫之美就在於即便是癌末的病患,不必賭上化療放療所帶來的許多後遺症,中醫的治療對於病患生活品質維持是不在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美國日常飲食常常可見乳製品的存在,雖然乳製品的攝取對肌肉的生長有幫助,另一方面,
在中醫看來卻造成了體內的"積濕",而體內的濕氣可以引發各個虛弱的臟器產生病理現象。
中醫將體內的廢棄物概略分為數種,其中有 "水飲 "、"痰飲 "、"血瘀 ",
"水飲 "相對流動性較高;"痰飲 "則較為濃稠性;"血瘀 "較為接近西醫所說的瘀塊。水液在人體佔了絕大部分,當水液代謝發生異常而積聚,就產生了中醫所說的病理產物-濕。
中醫所認為的脾臟是可以"統血",負責將血液中的廢棄物運化,
而乳製品就往往對於脾臟造成負擔,脾臟又主四肢、肌肉,因此在脾臟虛弱的患者身上,其四肢往往有水腫甚至疲倦肌肉無力,
再者對於過敏鼻炎、鼻竇炎的患者,往往也是體內濕氣積聚所致病,這時候我們藉由先治標的方式-去濕,就能看到效果,進而藉由調整生活飲食習慣來治本,而治療的同時我們也得觀察造成脾虛的原因,肝臟的問題也會造成脾臟的虛損(木乘脾土)。

患者有"間歇性的癲癇 ",有時會忽然喪失意識,眼睛直視前方,猶如機械斷電,短至十秒,長可達十分鐘,甚至有時會失禁,西醫也束手無策;
實際上這是一個 "痰飲 "入血脈神經的一個案例,在西醫解釋為腦細胞旁積水,造成不自主的放電,但造成的主因不明。
在中醫的治療方式,我們增加患者水的循環,利用 "五苓散 "來通暢身體 "水液 "的排放,治療至今反應良好,持續治療中。
另外還有一位腦膜瘤的患者,西醫診斷有六顆,希望進行手術切除,但副作用可能為終生癲癇,這位患者去年十一月來看診,治療至今由台灣西醫診斷目前腦中只剩一顆腫瘤,KAISER醫院的醫生則是不承認患者檢驗的結果,將患者轉介到另一位西醫,另一名西醫則是不敢確認腫瘤的減少,但承認腫瘤沒有惡化還不需要進行切除手術,有趣的是西醫不願意承認中醫治療後的正面結果,但值得高興的是這位患者經過西醫認定目前狀況良好。


困擾我多年的一個問題,我的上下嘴唇內側或者舌頭的邊緣會有小的白白的泡,破掉會很痛,如果挑掉讓血水流出來,痛就好一點,一般人說是火氣大,請教李醫師這是什麼火?怎麼壓下這火氣,達到冷熱平衡?
李醫師:不見得是火氣,火氣大會直接破掉,或者長瘡;
若是水泡還需要刺破,通常中醫認為是濕。西醫會認為是細菌感染的現象,通常應該會是你身體比較虛的時候會發作,會開始有水泡、化膿、化血水。中醫認為是濕,人在感冒的時候氣會比較虛,脾臟利濕的能力比較差,會長出來。
中西醫的解釋角度雖有不同,但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認為身上有不該的液體、雜質沒有排出。
嘴唇內側也歸脾臟在管,倘若這位先生又是中廣型的身材,那就更加印證了這樣的說法。挑破了會舒服一些,但是要小心感染的問題,而且會造成瘡疤,長期挑破遲早會感染。
也是一樣要找出為什麼會有水泡的產生,這並不是火氣,倘若吃了一些菊花茶降火,短時間可能會有效果(治標),長時間反而因為太寒涼傷了脾胃,問題變得更嚴重。
不要無視血虛引起的夏季“皮膚病”、“心臟病”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聽眾:六歲女孩體質不好容易疲倦感冒,是什麼問題?
李醫師:小孩子如果出生時沒有缺陷,西醫也檢查不出問題,中醫通常認為跟脾胃有關。脾胃弱則衛氣弱,易覺虛寒,易感冒,易疲倦。氣虛以脾氣虛優先。飯後犯睏就是一例,因為脾氣被拿去消化食物了。因此許多小朋友奇奇怪怪的病,甚至是精神科的病,都要從脾胃著手。
郭女士:女兒(口腔)肉紅腫,為什麼形成,如何治療?
李醫師:中醫認為這與上火有關,外用藥可以用三黃打粉製成噴劑,壓制西醫認為的發炎現象,可是為什麼會發生上火的現象?小孩的上火常常因為中下焦寒濕,胃火反逆而造成的。
(三黃粉: 黃連(上焦)黃芩(中焦)黃柏(下焦))





中醫認為這兩種症狀與身體的濕有關。
第一種是鼻腔濕重,不敵異物外侵,便有花粉過敏的現象。
第二種是濕在皮表,再加上病人肝臟的解毒功能較差,疹子就發到全身,例如帶狀性皰疹Shingles 或者Herpes,人健康時病毒潛伏在脊椎裡, 常發病於身體健康狀況欠佳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身上。
有些人覺得自己並無花粉熱現象,可是成天覺得很累,因為衛氣的防禦能力下降,脾氣先虛,脾主濕,人就會覺得累重,這些症狀和花粉與季節的變化都有關係。
那麼如何治療脾濕呢?
脾與三焦水道有關係,勉強可以理解成西醫的淋巴系統。
我們可以先判斷自己有沒有水腫:按按小腿脛骨面,若觸感有像黏土一樣的感覺,就說明有水腫了,特別是接近腳踝的地方水腫會很明顯,若水腫到小腿的一半,就算嚴重了,若是水腫到膝蓋就非常嚴重了。此時還未發過敏的水腫病人要警惕了,與過敏相關的疾病在他們身上發生的可能性很大。
早晚的體重會相差三磅的人也需小心了, 只有水才會來去這麼快,這說明此人身體的水的疏泄發生問題了。
胃酸倒流(Acid Reflux),胃鏡檢查了,西醫沒有辦法,有點血糖高,中醫能不能治療。
A:西醫看胃酸倒流通常只看到胃,中醫認為胃只是一小部分,其實有膽汁分泌有問題,背後是肝的問題。
肝不好,克到脾,脾虛的時候血糖會高。中醫除了用代赭石、旋覆花把胃逆降下來,還要清肝、膽。
胃酸倒流並不是因為胃酸太多,而是胃酸分泌的不是時候,或者純度不對等其它原因,因此不能長期服用抑胃酸劑,會抑制對某些酶的分泌,對身體有傷害,英國已經嚴格控制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FM 96.1 : 七公分卵巢囊腫,三個月內變三公分-針灸加中藥的威力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案例二:王女士,血糖、膽固醇稍高,平時飲食運動都有注意,偶爾服用中藥,但效果不明顯,請問?
A: 絕大多數華人,膽固醇過高與肝臟較為相關,而膽固醇高與飲食沒有直接的關係,通常與常期熬夜、或是肝臟先天較為衰弱,而肝不好會間接影響脾臟,脾臟參與血液中糖分的代謝,中醫會由肝脾方面下手,來治療這位病患的徵狀。
案例一:小兒十歲,仍然嚴重的磨牙,
小兒磨牙原因有數種,普遍是胃火旺盛的情形,但實際情形需要臨床診斷這個"火 "如何產生上炎至頭部。
中國醫藥大學李文華校長,分子醫學教授,臨床癌症專家,
兩人談論到高血糖臨床上的致病原因,中醫臨床曾經利用"紅糖"治療過高血糖病患,這個方法竟然得到西醫背景的李校長認同,他解釋,血液中的糖分,有兩個主要的去處,
一是大腦、二是脾臟,
紅糖屬於雙醣,李校長認為雙醣經胃腸消化後進入血液,仍是雙醣的形式,可以被脾臟吸收,這與中醫利用紅糖來健脾胃的理論相應,一但脾臟獲得營養,恢復功能,自然血糖就下降。
(案例)現年八十八歲,近日說話、進食容易口水不自主流出,想請問李醫師原因?
脾臟管理口唇,一般孩童和年長者,因為脾臟較為虛弱,所以容易有口涎不收問題,年者服用少量的中藥,維持基本的脾臟功能就好。
案例二:男14歲,經常流鼻水,做了過敏檢查並未發現異常,服藥後也沒幫助,想請問李醫師原因?
中醫認為脾臟主濕,孩童發育不良,身體的濕積聚在鼻腔,就會造成清晨起床鼻水不停,治療起來並不困難,須盡早解決根本原因。
(案例)男,左腿靜脈區張嚴重,約莫三年,平時穿戴伸縮襪,想請問李 醫師怎麼治療?
緊縮襪隊於靜脈區張用處不大,反而有時候造成血液的不通暢。
中醫認為靜脈區張造成的原因有二:
一來,脾不統血,脾主四肢、肌肉,可重用藥方(中)的白芍將血液收回,對於病情會有幫助,但需要時間。
二來,這位先生的患處只發生在左腿,身體鼠蹊部位有一控制靜脈回流的靜脈伐,在這個部位有了血栓嚴重的後果可能要截肢。建議尋求信任的中醫師及早就診。
肝脾互剋
中醫認為痰的源頭、老闆是脾臟,五臟六腑皆有痰,它的管理者是脾臟。肺的痰相對來講是比較輕的,身體其他部位的痰,跟外面不接觸的痰,是很難吐得出來,得要靠身體去吸收。像我們講的,中醫認為大腦裡面有痰飲的話,血脈裡有痰飲的話,就變成像癲癇、精神疾病,也會有很多去痰的藥。也就是說,痰飲要去掉,咳嗽要去掉,至少有兩個臟要照顧,一個是肺,一個是脾。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奇怪,他是肺在咳嗽,怎麼醫生給的是治脾胃的藥,因為你強脾胃,雖然不直接治肺,但你可以利用去痰飲的方式去掉。
~胃病~
西醫如何治療胃病,標準的西醫流程,先檢查腸胃道幽門桿菌的指數,若指數異常就施以抗生素治療,而抗生素的種類又因人而異才起功效,
一般試藥一段時間後,身體也產生了抗藥性,必須再次更換抗生素,如此反覆試驗直至幽門桿菌指標正常。
反問,若幽門桿菌指標正常,病人仍然胃痛,西醫該如何解決?
進一步照胃鏡,檢查是否有潰瘍或腫瘤?
如胃鏡結果正常,西醫則宣判腸胃功能性異常,可能會建議患者服用腸胃益生菌,甚至讓患者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副作用就是胃酸分泌不足,造成鈣質流失初現骨質疏鬆症,
如此長時間的治療還未能改善時,西醫就診斷為"精神官能症"。
現在臨床研究報告,幽門桿菌被消滅,腸胃潰瘍減少了,食道癌
卻驟增,才發現幽門桿菌對於保護食道有重要的功用,
而在這種情況之下產生的食道癌,比一般罹患食道癌的致死率要高。西醫在微觀的研究愈發進步,愈專注在某個"點 ",忽略全"面 "也切割了人體的連貫性。
中醫理論中,造成胃病有數種原因,
一般常見的原因有"胃寒"、"胃熱",甚至肝膽的問題也會造成胃的疾病,
中醫以全面性的角度看待一個疾病,體內器官是連貫性的系統,彼此相互影響。
臨床上有一胃病例子,一名老先生長期胃痛,尋訪過中國許多名醫,都未能將胃病給治好,當時幫他看完診後,由各種線索推論是胃的外層包覆了水,使用生半夏為主的方劑將其問題解決。
中醫說肝膽會剋脾胃,肝功能不良會影響膽汁的分泌,造成晨起口苦、或是吐酸的情形,
這時候西醫檢查腸胃是沒有問題的,吃了胃酸抑制劑也只是暫時的效果,
中醫會根據其他線索加總後找出一個方向,當然中醫診斷方式有別於西醫的儀器,看病過程更賴於醫師臨床經驗,一個宏觀的醫學思維,對於疾病的治療方向是更有效的。
(案例)想請問 李 醫師火燒心的成因,以及治療方式?
最常見的是胃酸反逆,而長年難以治癒的胃酸反逆通常是肝膽的問題,當肝臟分泌膽汁的功能出了問題就會有這些現象產生,
而臨床上會使用道旋覆花、代赭石這兩味主要的藥物來治療,加上治本的方式將肝的問題也一併解決。
(案例)Iren,西醫診斷孫子為多動症,希望可以藉由中藥的治療來調整,想請教李醫師有什麼方法解決?
一般多動症的病源是來自於脾胃的問題,中醫可以幫忙,但是成年後的症狀就需要花些時間了,孩童的症狀中醫治療較為見效,
(案例)張女士,半年有餘,舌苔很白,休息不夠,吃多時,舌頭中央還有麻的感覺,味覺胃口都正常,想請問李醫師原因?
舌中央屬於胃區,舌苔白厚屬脾胃較寒的現象,進食後舌苔會特別白,這與脾也有相關,但目前味覺都正常的情況下,治療還容易。
案例三:周女士,女兒九歲,全額頭上有小疙瘩,使用紅黴素暫時有效果,想請問有什麼辦法解決?
目前聽來是偏於脾胃的問題,胃有虛熱所造成,有可能小女孩少腹寒涼,喜愛吃冰食,虛火上走,或許調整脾胃後就可以大大改善。
~腸胃~
女士,體型瘦弱,抱怨其膀胱兩側有時會腫大,甚至可以推動也可觸及,每天位置還會改變,約莫一個小時後就會消失,不久後又復發,肚臍旁有小碟子狀的腫脹硬塊,觸診不痛也無不適感,西醫CT檢查後也找不出原因,由於症狀來的快也去的快,初步判斷是"水 "的問題,可能為腎結石所造成尿道的堵塞,一開始使用了排結石的藥方,對於她主訴的症狀沒有改善,
但種種的線索都指出她有"水 "的問題,因此我們參考了她身體的第二個線索-肚臍旁的腫脹,中醫有一說法:陰陽大氣不轉,而沿著肚子氣的運行是呈現八字形的走向,在這病患肚臍旁的碟狀腫脹就依循著此現象,
而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可追究為寒證所引起,造成臟與臟之間氣機交換產生了問題,
第二次治療使用了較強烈的藥物:炮附子、細辛再使用當歸、吳茱萸,將她的中焦溫暖,當然其排水的藥方也持續使用,一個星期後回診,主訴症狀痊癒了80%,而表面西醫看似腸胃的問題,中醫卻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一位老先生長年胃病,在北京尋遍各中西醫大夫,某次機緣前來就診,發現其先前的醫師都是治療他的胃病為主,
但實際是他胃的周圍有寒濕積聚,主要將他胃周圍的寒濕排除,兩個星期的治療就痊癒了。
這些案例雖然乍看之下都是胃的問題,或許服用胃藥有短暫的幫助,很多西醫檢查後認為沒問題的問題,中醫其實都有可依循的線索,往往也能發現中醫古書的奧妙之處,
在傷寒雜病論裡提到一詞 "臟結 ",說明了寒象將內臟給包裹住,使得身體的內臟獨立運作,無法互相聯繫溝通,是為很嚴重的病症,這個現象有可能發生在上述的女病患身上,假使她的症狀沒有獲得改善,接著演變下去可能會有 "臟結 "的情形發生。
~便祕~
所謂便秘,就是無法每日排便,或者每次排便無法成型,小顆,很硬,量不夠等。如果持續幾年下來會有很大的問題。
一般人只是買些優格、或咖啡來助便。診所有一位病人發現”蘆薈膠囊”可以幫助排便,使用幾年下來被診斷出大腸癌晚期,發現時已轉移到肝癌,痛了才發現問題。
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麼會有便祕?”“為什麼需要優格才能排便?”倘若為什麼的問題沒有解決,會造成長遠的問題。食用單一的產品,看起來有用,但其實只是把症狀壓下去,而長期服用單一的產品會造成身體其它的問題,得不償失。
中醫認為大腸不通,食物的殘渣有毒素,這些髒的東西會累積,中醫稱為”沼氣”,大腸的沼氣會到肝,而肝的解毒功能會被這個”沼氣”拖累,造成身體上不同的問題。
西醫在這幾年研究的發現,與中醫的說法不謀而合:如果大腸一直不通順,會造成毒蛋白的產生,這個毒蛋白經年累月之後,會從各種管道慢慢到達頭腦。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在”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氏症”患者的頭腦裡發現這個毒蛋白,而毒蛋白的原生處不在大腦而在大腸,沼氣入肝,肝無法將其解毒後,毒素進入血脈,經過幾年下來在大腦中造成損傷,所以便秘是可以造成很嚴重的後果的。
便祕至少有兩大類:
(一)寒性便秘
下腹比較寒,吃較多生菜沙拉、乳製品,下半身比較肥胖,我們稱”濕很重的人”通常下半身熱不足,中醫認為心陽要傳到小腸,小腸再傳到大腸,大腸才可以蠕動,如果小腸溫度不足,被寒濕阻隔了,使得大腸不夠熱,就像一鍋水老煮不開,大腸的功能無法運作,就無法把食物中的水分萃取出來,把髒的無用的東西排掉。
寒性便秘的顯著特徵是,即使一個禮拜才排一次便,肚子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
(二)熱性便秘
相反之,熱性便祕是指,大腸津液不足,就像鍋燒得太干了,導致大便變的很硬,這個時候會痛,兩天大便未解,壓到肚子會痛,排便的時候直腸會痛,甚至會造成痔瘡、流血等問題,這就是偏向熱性的便祕。
寒性便秘因為不會疼痛,造成毒素在大腸囤積,並一直刮你的大腸壁,西醫就會建議做大腸鏡的檢測,檢查有沒有息肉。
息肉形成的原因,就是這些毒素對你的腸道一直在刺激,導致傷口、潰爛的產生,爾後又重新治癒的關係。這確實可能是大腸癌可能的誘因,但是燒、剪息肉並沒有用,因為原來的寒、熱性便秘並沒有得到解決。還是要歸根到底尋找根本原因,
但並不是說用咖啡、優酪乳等食物幫助排便後就解決了,下腹、少腹的寒冷、燥熱,其實會造成很多的問題,那都是警訊,食用這些食品只是將警訊關掉,除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長期服用這些單一食物還會造成身體其它的問題。
FM 96.1: 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新發現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案例):12歲男孩十幾天未排便,腸套節(Intestinal hitch),過世。
腸套節,臨床沒試過,急診無論中西醫救治有難度和危險度;
提醒一下平常該注意到的身體現象,例如:年輕女孩常常在月經來之前手腳冰冷,吃得不好,睡覺不好,脾氣暴躁,和肝血有很大的關係,小孩情緒功課出現問題,不要一下子就責怪小孩,很有可能是身體問題引起的。
案例:六十歲女,時常便秘,有服用大黃中藥排解,停藥就無效
大黃乃屬攻藥、長期服用會損傷脾胃,
便秘的原因,
可能是熱結於大腸,
也有可能寒象造成腸胃蠕動不佳,
但是由這位聽眾的口氣,判斷應該屬於熱象所造成津液不足的便秘,津液與血同源,中醫認為更年期後的婦女,肝血會下降,造成臟躁的現象,確診身體的寒熱虛實,對證下藥。
~大腸癌~
我先生去年大腸鏡檢查查出有直腸癌,按照醫生建議已剪掉整段直腸,現在是大腸直接接回肛門。平時他沒有便秘的問題,但是他一天要花很多時間上廁所,每一次都有便不盡的感覺,即便手術後還是有此現象。這樣的情況從中醫的角度怎麼治療?
李醫師:病人以前就有便不盡的感覺,中醫稱為裡急後重,大便沒有辦法真正成形,所以才排了一點點,就暫時停了,後面沒有排掉又想上大廁,所以大腸蠕動已經不夠,中醫認為大腸寒濕的現象早就存在,只是病人沒感覺到”便秘”,但其實病人已經有寒濕的現象了,
這就是一個癌症的誘因,中醫認為好幾年前就應該解決它。雖然這個看起來是小問題,其他人都一天上一次大號,而你一天上五次大號,這就是很重要的警訊,應該及早就醫。
先不說進行切除直腸的手術有沒有切乾淨,會不會移轉到肝癌,剪掉有問題的一段並不代表把癌症的誘因去掉了,因為寒濕還是存在。建議病人及早找一位好的中醫治療。
~肝病~
FM96.1:節日裡大吃大喝可能造成的後果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陳先生: 睡不著,大概凌晨三、四點會醒,醒後不易入睡,上身會發熱有汗。
李醫師:
典型的肝血不足,肝不能藏魂,則睡不穩,同時肝血不足身體會發熱;肝血不足會導致心血不足,心就不能藏神,入睡就難了。
有兩個角度治療:1、補肝血。2、讓心藏神。
http://andylee.pro/wp/?p=4382(17:35- )
王女士:女兒6歲開始眨眼,西醫診斷為TIC(抽動症),現在快13歲,還有一些症狀,例如下巴抽動等風動症。有醫生說過了teenage以後會自然好,有些說需要治療。李醫生有什麼建議?
李醫師:小孩的TIC案例還挺常見的,診所從三、四歲到十幾歲的小孩都看過,治得還不錯。抽動症病人抽動的部位會變化,例如眼睛,嘴巴,下巴等。
中醫認為TIC是肝血有問題,肝陽上亢的表現。有些小孩脾胃差,肝血先虛;
有些小孩是因為壓力大影響了肝血。用酸棗仁湯加上一些補脾胃的藥效果還不錯。西醫會認為是精神官能症,開出的藥抑制神經反應,副作用是使病人學習能力降低、變笨。
案例:男 三十幾歲,一兩年前高血壓,有痛風症狀,一直在吃西藥,眼壓稍高,有青光眼的前兆,請問中醫該怎麼治療?
A: 這幾個症狀都不太容易治療,都指向肝功能的問題,可以從清肝開始。另外常年服西藥,也可能對肝造成傷害。
案例:早晨起床口苦,尤其在睡眠不好時發生
有兩種可能,
第一、肝臟不好,間接影響膽汁分泌紊亂,造成口苦,可由清肝下手。
第二、平時睡得好,但晨起口苦,通常與心火相關,需要進一步診斷找出病因。
FM 96.1 : 七公分卵巢囊腫,三個月內變三公分-針灸加中藥的威力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案例二:王女士,血糖、膽固醇稍高,平時飲食運動都有注意,偶爾服用中藥,但效果不明顯,請問?
A: 絕大多數華人,膽固醇過高與肝臟較為相關,而膽固醇高與飲食沒有直接的關係,通常與常期熬夜、或是肝臟先天較為衰弱,而肝不好會間接影響脾臟,脾臟參與血液中糖分的代謝,中醫會由肝脾方面下手,來治療這位病患的徵狀。
(案例三):楊女士,近日腦中時常聽到低頻聲音作響,
患者覺得耳鳴聲在腦中作響,絕大多數這種腦鳴現象與肝、腎兩臟有關,雖然是急性發生但治療起來比慢性容易,
(案例)中醫師診斷痰濕體質,同時肝火旺,中藥、火罐治療後都沒有太大的效果,想請教李醫師的見解?
一般降肝火的藥物偏涼,會導致濕更重,根本原因可能是肝臟的功能虛弱,反而需要使用熱藥治療才有效果。
(案例)父親右手臂夜眠時抽痛,服用止痛藥後紓緩,有醫師說是頸椎問題,想請問李 醫師原因為何?
目前看來只有夜晚發病,與頸椎關係不大,抽筋以及手腳抖動在年邁的長者常見,中醫認為是氣血以及肝血不足所造成,也由於肝主筋,抽筋疼痛也常見於老人家,止痛藥的使用只是中止神經的傳導,對於根本病因並無幫助,臨床由肝血著手應該就可以改善許多。
服用中藥造成的肝指數上升,主要來自於藥材處理過程,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五來自中國的藥材,是經由硫磺蒸熏利於保存,甚至有些炮製中藥的方法,例如:膽巴炮附子,這些處理藥材的方式,在中國是被允許,但對身體有副作用,因此陽氣診所有自己的藥房,替病患把關優良的藥材,即使價格較一般市面中藥材昂貴,也別因此省了自己的健康,
例如:黃耆,優劣的價格可差異數十倍,劣質的黃耆甚至是西藥廠萃取過後剩下的藥渣,再經過上色販賣,有毒成分勝過於有效成分。
(案例)陳小姐,今年47歲,今年夏天開始掉髮多,想請問李醫師有什麼治療的方法?
中醫認為肝臟與掉髮最有關係,髮色與腎相關,
一般接近更年期的女性,容易有臟燥的情形,主要在子宮、以及肝臟,自然影響到頭髮的生長。
女性有三個黃金生長期,第一、發育期,第二、孕後,第三、更年期,這三個時期是女性生理大幅調整的階段,利用這個時間妥善的調理,可有大大的改善。
(案例)李女士,西醫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想請問中醫可否幫助恢復正常肝功能?
肝為將軍之官,在人體屬於較深層的臟器,倘若西醫檢查出指標異常,代表肝功能問題已經不小,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做治療,
~腎病~
「夜尿」只是腎虛嗎?中醫如何辯證?
音頻(7:00- )
(格文)
腎虛不是一個病,只是一個名稱、一個現象,並不是致病的原因。從中醫生理學來看,膀胱冷就無法氣化液體。成人的膀胱約可容納500CC的尿液,可是有些人50CC就會覺得膀胱垂、有壓力,想要上廁所,那一定和膀胱的熱能不足有關。膀胱不夠熱,說明小腸不夠熱,而小腸的熱從心臟移轉而來,以溫煦下焦包括大腸、女人子宮、男人精宮、膀胱等器官。那麼小腸為什麼不夠熱呢?原因又可能是:
①心陽不足;
②熱量傳輸的通路可能被瘀血、寒濕等堵塞;
③ 肺的問題。肺法象天幕,肺要清涼才能把心臟的熱能往下運送,若是肺燥熱,心火壓不下去,往上逆,小腸就會不夠熱。
. . . . . . . .
- 治療切入點因病人而異,比如小孩的夜尿和睡眠問題,可以先治標收夜尿,用桂枝湯加上一點炮附子(炮附子可以溫腎兼收陽),收了夜尿後再開始治療睡眠的問題。倘若只收夜尿而不治療肝血不足的問題,遲早夜尿問題還會回來。若是治療老人的尿頻問題,則可以補肝血為先。
. . . . . . . .
王女士:老人服用金匱腎氣丸多久要停?
李醫師:不建議長期吃藥保健,鍛鍊加食療更健康。
金匱腎氣丸因為含附子,所以不適合便秘的人服用。一般人可以吃兩個月停一個月。
(案例)近一個月覺得口乾,不斷喝水也無法改善,上廁所也頻繁,
中醫的角度會認為,好的水無法上達頭部,造成口乾,至於原因可能數種,例如:年邁者容易腎陽衰弱,無法將水液正常運行,即使喝許多水,仍然覺得口乾。需要親自就診找尋根本原因。
(案例)雙腳後跟晨起時痠痛,最近走路也較多,想請問李醫師是否有其他身體上的問題?
後腳跟疼痛,首先會想到筋膜炎的問題,但是雙腳同時發炎的機率較小,因此會往內科的方向思考,主要是腎經的問題,在年齡增加腎臟逐漸虛弱的情況下,腳踝容易水腫,(小腿腫腳掌腫往往和心有關)
另一種足跟(裂)痛,則為心陽不足無法下移造成,建議即早診斷治療。
(案例)李先生,一個半月以來,忽然覺得排尿的頻率增加,想請問 李 醫師原因為何?
心與小腸相表裡,心陽傳熱給小腸,小腸溫暖膀胱,若心陽不足則連帶影響膀胱氣化尿液功能,造成頻尿感,中醫可藉由溫暖下焦,強化心陽來改善問題。
(案例)家中十九歲男孩,時常手腳冰冷,卻覺得身體燥熱,左腎有六公分水泡,胃口消化較差,想請問李醫師該怎麼調整?
現在的青少年生活習慣較不規律,就描述看來其身體內部應該比較寒,陽進不去所以反逆會有燥熱的現象
案例二:王女士,女性五十六歲,為何小便時覺得解不盡,聽人家說是腎虛的現象,想請問李醫師是否有其見解?
腎虛為一個廣泛的名詞,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腎的功能不比以前,腎主二便,腎陽不足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心臟的火不足無法加熱小腸、膀胱,來達到排放尿液的功能維持也有相關,
通常五十歲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會發生,應該不難解決。
案例二:江女士,先生四十出頭,腳跟龜裂嚴重,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手也乾燥脫皮,想請問李醫師給予建議。
這有兩種可能,常見是因為腎陽不足,造成腳跟乾裂,
同時手乾脫皮或許與心陽無法內收相關。(手粗手足汗)
蛋白尿的現象中醫認為與肝、腎有關,平時可以觀察尿中會有泡泡經過許久還存在,甚至有味道,造成疾病的原因可能數種,但是表現出來的症狀卻相同,而西醫治療的方式往往只針對症狀,而沒有根本的解決方法。
臨床上所見血尿的問題有可能是腎結石經由尿道,將尿道劃破所造成的現象,患者有可能有背痛,甚至中醫可以藉由身上的"腎石點"按壓來檢查腎臟的反應。
先前有位病患,長達十年之久有鏡下血尿的現象,經過十年的西醫治療無法解決,在開予"豬苓湯"十付藥後就解決了。豬苓湯主要起利水作用,自然的使腎臟的結石排出,藥方中的阿膠同時可以保護尿道以防結石劃破尿道,
中醫認為血尿的原因有數種,
一是腎結石,
另外是膀胱濕熱,如有濕熱隨後伴隨有瘀的現象,會使用上桃仁、牡丹皮等攻血藥,將藥物引致膀胱來來除濕,除瘀。(桃核承氣湯)
蛋白尿是一個腎功能的指標,中醫藉由問診來判斷病患腎功能的好壞,
當腎衰竭時尿量很少,中醫認為是心腎衰竭的現象,會先將心臟的問題先解決後再著手腎臟的問題。
~腦~
腦水腫開刀成功,(但)病人開刀後的副作用卻難以避免。
臨床上無論腦膜瘤、癲癇等案例,中醫古書上有提及這些現象是與痰飲浸潤相關。
診所有位腦膜瘤確診的病人,西醫迫切希望病人進行手術,將六顆腦膜瘤移除,但手術後的副作用會造成病患終生癲癇,病人尋求我們的幫助,
我使用利水的方式幫助病患身體的水循環,治療後病患經由西醫複診後,告知只要定期MRI追蹤即可,而台灣的醫院確診病患已無大礙,從原本西醫認為需要急迫性的開刀,直到確診並無大礙,中醫治療過程花了三個月,這也引起西醫對中醫治療極大興趣。
患者有"間歇性的癲癇 ",有時會忽然喪失意識,眼睛直視前方,猶如機械斷電,短至十秒,長可達十分鐘,甚至有時會失禁,西醫也束手無策;
實際上這是一個 "痰飲 "入血脈神經的一個案例,在西醫解釋為腦細胞旁積水,造成不自主的放電,但造成的主因不明。
在中醫的治療方式,我們增加患者水的循環,利用 "五苓散 "來通暢身體 "水液 "的排放,治療至今反應良好,持續治療中。
另外還有一位腦膜瘤的患者,西醫診斷有六顆,希望進行手術切除,但副作用可能為終生癲癇,這位患者去年十一月來看診,治療至今由台灣西醫診斷目前腦中只剩一顆腫瘤,KAISER醫院的醫生則是不承認患者檢驗的結果,將患者轉介到另一位西醫,另一名西醫則是不敢確認腫瘤的減少,但承認腫瘤沒有惡化還不需要進行切除手術,有趣的是西醫不願意承認中醫治療後的正面結果,但值得高興的是這位患者經過西醫認定目前狀況良好。
~婦科~
從中醫的角度理解不孕症:大多是因為子宮太寒。現代人乳製品(牛奶、奶酪、)吃得太多,引起濕在身體的累積,阻擋了心陽的下傳。心臟是身體熱的來源,心臟產生的熱會下傳給小腸,小腸的熱再去熱女子的子宮、男子的精宮,膀胱、大腸等。子宮不熱有諸多原因,例如:
- 心臟不夠力。
- 濕擋在中間,陽無法下傳。
- 血瘀。
- 肝血差(不運動,熬夜等),造成心血差,心血差造成心陽不足,因為心陽需要高質量的物質基礎(心血)才能實現能量的轉化。
- 營養不夠均衡的素食飲食習慣。中醫認為紅肉(牛肉,羊肉)才補血,素食產品很難代替紅肉的功用。
Q&A :乳房有阻塞,你得先通乳再強心,不然你一強心,病人乳房脹痛會加重,中下焦寒濕也一樣,如果沒有先減少中下焦寒濕就強心,心火反逆會加重,病人就更發熱、失眠等等。
當然,想要真的去除乳房阻塞及中下焦寒濕,遲早也得強心,所以,當病人乳房脹痛及寒濕減少時,就可以開始強心,病人或許會覺得有些「退步」,你得先和病人解釋清楚,免得以為治療效果下降。
冬季容易(有)手腳冰涼的現象,而這些現象與心臟息息相關,女性朋友(易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問題。
(三十五歲女士案例)
西醫確診一邊卵巢有七公分囊腫,在這三個月的觀察期,病患尋求中醫的協助,在三個月之後西醫MRI複查,確診囊腫已縮小至三公分以下,已在西醫的安全範圍值內不必開刀,
但是在中醫的健康標準,患者還是不及格,可以繼續服藥將健康恢復及格。
一般卵巢單側囊腫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例如:月經的單數或偶數周期不規律,這是中西醫都用來判斷的依據,
再者,中醫經由患者的少腹疼痛、手腳冰冷等問題,能夠判斷病患可能是心陽不足,造成小腸火源不足,無法將熱能傳至手腳或是溫暖子宮,導致寒積現象,衍生出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問題。
婦科疾病,以中醫的角度來看,絕大部分與患者心陽不足有關,當女性乳水充盈之際,心陽將乳水推向子宮,而子宮受熱於小腸,將乳水蒸煮化為經血由子宮排出,
而絕大部分心陽不足來自於後天的影響,如營養不足、熬夜、運動不夠等,都會導致心陽及心血不足,平時應留意。
案例一:二十六歲,月經量少、經期長、周期不定,已有數年之久,想請問李 醫師如何解決?
女孩在青春期,月經周期一般為二十八天,(病人)這種情況來說,應該是心陽不足,少腹瘀積有關,可能來自於飲食冰涼,生活壓力,
中醫治療並不難,需盡早就診;西醫則會使用避孕藥來調整月經,看似解決表面問題,實則造成心陽更虛弱。
(案例)三十四歲,第二胎懷孕時有妊娠糖尿,利用飲食控制沒有服用藥物,產後兩年驗血醫師指出有糖尿病現象,平時不嗜甜食,想請問李 醫師如何解決?
很多人誤解糖尿病一定是肥胖的人,事實上有相關但並非絕對。
初步判斷王女士的脾臟較弱,當脾虛時罹患西醫糖尿病的機率較高,由於脾虛造成營養無法吸收,無法將糖分送往適當的組織所造成。建議患者可以嘗試中醫的方法。


冬天是屬於水的季節,根據五形相克的原理,腎水不能收藏之際,首當其衝的即是心,
也就是心臟病在天冷時易發病的原因之一,而當心臟功能開始不穩定時,在女性身上容易影響到經期,
案例一:韓女士,今年四十二歲,已經好幾個月沒來月經,但每個月都有來經的感覺,卻沒有經血的產生,身體並無覺得任何的不適,醫生解釋是更年期由四十歲就開始,想請問 李 醫師這情形是否正常?
中醫認為乳水充盈後心陽向下推移形成經血,由中醫角度來看,倘若身體還有感覺就表示可能為心陽不足而乳水無法下移,所以不一定是更年期的原因,還是需要親自看診才能得知。
上網查一下HPV疫苗,很多出問題的病例,世界各地已經有許多官司。我有一位病人,上大學前打了HPV疫苗,不到一個月,十隻手指的指甲全部變色、凹凸不平、脆裂,看了各種中西醫,沒有效果,到我診所來時已經很嚴重了,我治療了很久,好不容易才逆轉,換句話說,「事後補救」是很辛苦的。

(案例)李女士,五十歲,正值更年期間,近期睡眠不佳,全身關節肌肉疼痛,醫生檢查不出問題根源,
中醫認為肝主筋,而正值更年期的女士肝血虛損,造成臟躁或是肝血不能濡養筋絡,身體就容易有疼痛問題。
四十出頭女性,失眠十幾年,斷斷續續的睡眠五到六小時,月經不調,前陣子台灣醫師診斷更年期,每天吃飯後肚子很脹持續約四到五小時,手腳冰冷,體力不佳,
在看診的過程中,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讓我覺得是她身體問題的發源。病患從小就很怕鬼,這種恐懼感或許會造成她腎臟的負擔,臨床上觀察其眼診甚區反應較弱、也有些許的白頭髮,再加上其工作的辛勞,使得肝臟也虛弱。
身體內各個器官是相互聯繫,而治療的方式由清肝、補肝、(溫)肝著手,這是根據她同時有肝脾、月經不調、睡眠不佳的情況之下的治療思維,由吳茱萸湯領頭來溫肝,配合上酸棗仁湯及柴胡等藥物,
在服用以清為主的藥物(取效)後,接著強心陽的來溫暖她的四肢,以當歸四逆湯加上健脾藥物。
第三次複診時,患者提到現今困擾著她的是脹氣的問題,而進一步的診斷後,發現其"膽石點 "有反應,並配合她有肝臟方面的問題,確診她有膽結石的問題,下針後立刻感到脹氣的緩解,但是這些穴位並非針對腸胃的穴位,而是針對她膽石點的下針,並且服用排除膽結石的藥物,目前治療很有成效。
一位五十出頭的女性,年輕時曾擔任教師職務,其主要訴求為更年期症狀導致入睡後淺眠,更有胃酸、時常感冒、甲狀腺亢進等疑難雜症。
實際上這位病患的症狀屬上熱下寒,本身為寒性體質,我們抓到了她上熱下寒的主證,使用熱藥和涼藥一起來解決她的問題。
熱藥中的附子,寒藥中的石膏是診所常用的藥物,由於炮附子特性是將腎臟熱起來,石膏則是針對上焦清熱,
這當中的劑量很重要,比例正確才能藥到病除,病人在服用幾付藥後就感覺身體輕鬆,反應良好,繼續兩次複診後健康狀況恢復到正常水平。
這次病人於半年後回診,主訴為牙齒接受根管治療後口腔發炎,甚至咳血,西醫找不出原因,使用抗生素後許多舊病症又復發了,而咳血的狀況應該可以追朔到她先前教師身分的職業傷害,肺家比較虛弱,

(案例)陳女士,去年底發現甲狀腺有節結,於這一兩星期,感覺耳下有小腫塊,
,中醫認為可能為水道三焦系統的問題,導致無法將體內的廢物正常排除而積累,抓準治療原則,就能解決問題。


被除名的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腫瘤,它是在甲狀腺上一個小結節,周圍有很多纖維組織包圍著,核心看來極像癌,但這些細胞沒有突破重重包圍的纖維組織。
在匹茲堡大學病理學系舉行的醫學委員會會議指出,傳統的治療方法,即是把病患全部甲狀腺切除,然後進行放射性治療,是「完全不需要,而且有害的」。
很多癌症專家都認為這是遲來的「正名」。多年來,很多醫學專家都提出不要把這種病稱為癌,「如果根本不是癌症,就不要再稱為癌了。」美國甲狀腺協會總裁Dr. John C. Morris說。
其實,除了甲狀腺腫瘤外,部分醫學界人士也主張把一堆腫瘤病「降級」,不要再稱為癌,包括乳腺瘤,肺腫瘤和前列腺腫瘤,這次也許為未來更多低級腫瘤症改名舖路。
然而,現實是醫療界病患幾乎一驗到腫瘤就稱之為癌:乳房驗出有微小腫塊,就被稱為第零期癌症(Stage 0 cancer),小型和早期前列腺病變被稱為癌腫瘤。還有愈來愈多用超聲波,M.R.I.的和C.T.成像掃描發現的微小「癌塊」,尤其是甲狀腺結節,
世界各地的「甲狀腺癌」病例以倍計急升。對於病患及其家人來說,癌症這個詞造成的心理負擔很大。
匹茲堡大學病理學系副主席Dr. Yuri E. Nikiforov在兩年前遇到一個案例,患者是一名當時19歲的女士,被診斷患「甲狀腺癌」,
那是一個極細小的腫瘤,完全被纖維組織包圍,Dr. Yuri E. Nikiforov向其主診醫生指出,這其實可以什麼都不用做,然而該主診醫生堅持根據指引,要進行切除手術,再以放射治療跟進,該名病患往後亦要定期復診。
「夠了,得有人把這些瘋狂行為劃上句號。」Dr. Yuri E. Nikiforov說。自此,他與醫學委員會著手推動把「甲狀腺癌」除名。
醫護界之所以死跟指引,是因為的確有極罕見的病例是甲狀腺腫瘤突變成惡性,有問題的核心突破了纖維組織,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由於病患未有及時進行傳統癌症治療,最終死亡。
Dr. Yuri E. Nikiforov聯同24名醫療專家,搜集了13家醫療中心數百宗甲狀腺腫瘤EFVPTC病例做分析,這些案例全被列為癌症,而且有至少10年的跟進紀錄。
他們發現,只要腫瘤沒有突破包圍的纖維組織,所有選擇在切除腫瘤後不進行放射治療的病患,10年後都沒有復發。
但部分突破纖維組織的惡性腫瘤,即使進行了手術和放射治療,病情都可能惡化,甚至已經死亡。
「我們認為,這說明在決定是癌非癌問題上,細胞核形態(nuclear features)不是決定因素,而是是否入侵性/轉移(invasion)。」
「患上甲狀腺腫瘤的病患,只要腫瘤留在纖維組織內(NIFTP,即留在原位),前景是樂觀的,他們不用切除全部甲狀腺,不需要放射治療,更不需要每6個月覆診一次。」
委員會的結論是,只要小心診斷,確認為NIFTP的患者,在切除部分甲狀腺後,復發率非常低,大約是首15年低於1%。有關報告已在JAMA Oncology刊發。
評論:
我在臨床上看過不少甲狀腺腫瘤的病患,中醫治療的效果不錯,而很多年前就已經有不少甲狀腺腫瘤研究表示,在美國有一半的甲狀腺腫瘤病患被過度治療,開刀、化療、放療導致更多的問題。然而,
我的甲狀腺腫瘤病患裡,有好幾位病人被他們的腫瘤科醫師嚇得半死,說只要發現是癌症,即使中醫或其它治療方式讓腫塊縮小許多,還是一定得在開刀、化療、放療三項中選擇,否則未來癌細胞擴散導致死亡,結果害得這幾位病人放棄中醫治療的良好進度,轉去做開刀、化療、放療。
現在,連西醫自己的研究都表示,對很多的甲狀腺腫瘤病例而言,這樣的開刀放療是「完全不需要,而且有害的」,同時也表示,臨床的腫瘤科醫師「堅持根據指引,要進行切除手術,再以放射治療跟進」,而不是真的了解最新的甲狀腺腫瘤研究,更不會為病人審慎評估這些治療的利益得失。
倒楣的是那些被他們的腫瘤科醫師嚇得乖乖去開刀、化療、放療的病人,放棄了原有的中醫治療效果,去用暴力的方式來過度治療,導致了比原來甲狀腺腫瘤還大的問題,
而到頭來才發現,那些比他們的腫瘤科醫師更厲害的西醫專家,竟然說他們的腫瘤科醫師是錯的!
而我早就跟你說過了…..
李醫師您好!我身邊有許多友人得甲狀腺瘤,尤其是女性!請問該如何控制及治療呢?尤其有些已經開到拿掉了。
一般情況下,甲狀腺腫瘤並不難治,以通利水道的藥為主,譬如通乳常用的瓦楞子、炒麥芽等,加上攻堅的藥,譬如牡蠣等,配合一些引導的藥,譬如夏枯草等,效果很不錯。即使開刀拿掉腫瘤,還是得通利水道等,以免以後又出問題,如果甲狀腺本身被切除,比較複雜,得看病人的症狀來決定,不過,通常還是以通利水道為主。
有您建議的中醫治療診所嗎?目前有給台中慈恩中醫林醫師看診,
我認得林伯欣中醫師,他也曾向倪海廈老師學習,功力不錯。
http://andylee.pro/wp/?p=2416(2015)
(案例):劉女士,親戚的脖子上有甲狀腺瘤,西醫檢查為良性,現今腫瘤仍持續生長,想請問李醫師怎麼處理?
---------中醫可以不用開刀就可以治療,例如使用利水的藥物,白朮、茯苓,加上攻堅藥物,龍骨、牡蠣,加上咽喉的藥物,夏枯草、絡石藤,這些藥物可以針對喉嚨甲狀腺良性腫瘤的治療,再者還是需要找出患者的病灶解決起來更見效也相對快速。
(案例)LILY,前段時間有甲狀腺低下的情況,西醫的治療導致掉髮,中醫是否可以根治?
--------------中醫認為甲低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項原因是體內的水分排不掉,體內的臟器浸泡在水中,而甲低的患者可見毛髮的掉落,
頭髮的掉落與肝甚相關,------------
眉毛的脫落與肺有關,---------------------
實際的情況還是需要診斷得知。
評論:很多醫學研究都指出,臨床醫學上的許多治療方式是有問題的,然而,大部份的臨床醫師仍然以舊思維來處理病情,延續很多年前設立的標準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大部份的病人也只能很無奈的接受醫生所說的一切,不然,醫生會恐嚇他們,再不開刀化療放療,病情會變得無法收拾。可是,有幾個醫生會告訴病人,過度治療及醫療錯誤已經是美國十大死因之一?
肝鬱脾虛是其中一部分成因,使用柴胡確實是希望減輕病人的肝臟對她脾臟的影響,龍骨牡蠣主要是攻堅,文章中沒有提及劑量(因為不希望一般人沒有醫師看診下亂服藥),龍骨用量不多,重點在使用大劑量的牡蠣。
(續) http://andylee.pro/wp/?p=722
依照「通利三焦」(中醫的「三焦」或許可以翻譯為西醫的淋巴系統)及「鹹能軟堅」的基本原則,
加上引藥力入「少陽」與「咽喉」的幾味中藥,加起來大約15個藥材,而病人怕針,所以也沒有為她針灸。
而我所引用的辨證及治療原則都在東漢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裡,平平實實,沒有所謂的「祖傳密方」或什麼人發明的現代針灸神術。中醫其實沒有那麼玄,也沒有什麼捷徑(shortcut),在現代科學無法完全解釋中醫理論之前,老老實實地傳承古老的經典智慧,是一條比較正確及有效果的路徑。
這位病人的西醫說,無論腫塊縮到多小,只要之前有發現惡性腫瘤,就一定要開刀及化療。本來病人很不願意聽她西醫的話,但是,她的女兒堅持要媽媽在她放暑假之前,就去開刀及化療,否則就要和媽媽鬧翻。病人很掙扎,和我討論了幾次後就沒有消息了,我想她還是被逼著去做開刀及化療了。
我本來很想罵人,後來想想算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選擇,而也得自己去承擔。不過,「一切善的基礎是智慧」,很多癌症病人的家屬逼病人去化療、放療,但是,他們到底對癌症治療了解多少,
據LA Times的報導,調查指出,如果自己或至親得癌症時,75%的美國癌症專科醫生選擇不要化療、放療!為什麼?讀者自己去做研究吧。
04/12/2013 三診
主訴:甲狀腺腫塊完全不見了,胸口不痛了,無心悸。
聽眾:
每天早上起來覺得嗓子裡有痰,不常咳嗽,然後到中午下午就會變好。咳能咳出痰,但沒有想咳的意思。最近做超聲波,發現脖子裡有甲狀腺結節,醫生說這很普遍,但後來又做了一次檢查,說這結節有點硬化了,建議做穿刺。
李醫師:
其實這兩個問題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是相關的,都跟脾臟虛,不能去濕為主。
首先,甲狀腺結節,甲狀腺中醫來講是水道,三焦水道,跟淋巴組織、乳房都是相連的,當水道運化不好就常常會有這種腫塊,或是月經來前乳房會有小硬塊,月經走了又通了。
基本上,不嚴重時,在西醫來講是無傷大雅,只要不壓迫到神經、血管,造成痛或血液不流暢。
其實很好攻(治),中醫到腫瘤的階段也還是可以攻得下來,所以建議找中醫試試看,不是很難的事情,應該是沒有問題。
至於要不要做穿刺,穿刺現在比以前安全很多,真的要做也不是那麼糟糕,只是個檢測,不是治療。
那早上痰飲,是因為脾臟比較虛,不能把痰排掉,晚上睡覺比白天少動,所以氣的運動比較差。
早上快要起床、還沒起床的時候,中醫認為說陽氣會往外走,就會帶動這個痰,覺得喉嚨不舒服,想吐痰,本身不是太大的問題,只是身體清痰能力有點差。
我會建議先治療,這是一個警訊,只是嗓子有點痰,不是個太大的問題,可是如果甲狀腺已經有腫塊或結節,代表他的水道循環確實是比較差的。
中醫治療主要就是通水道,譬如瓦楞子、麥芽、牡蠣,再配合其他藥材,臨床上都還很有效的。
從小時候的情況看來,是一個典型心陽不足的病例,心陽無法透達手腳末端,導致手腳多汗。而心主五液,心陽不強,水道遲早出問題,許多女病人反應在甲狀腺及乳房的阻塞、結節、腫塊等。治療而言,短期得利水、軟堅,長期得強心陽。

當心臟受損後也較容易會有癌症的現象發生,由於癌症屬於極寒的現象,當心火不足時,一開始會有手腳冰冷的情形,久之,更嚴重的疾病亦會上身。
臨床上乳癌病患,往往都有抑鬱的情緒,這個問題不解決,疾病也無法治療,而乳癌即早發現即早治療的理論也不見得對,是由於臨床研究報告顯示,提早治療有時候卻是"過度治療",很多人在零期就將乳房割除,而美國乳癌協會也早在兩年前(2012?)就提到,建議五十歲以下的婦女不需要做mammograghy,而初期的乳房腫瘤發現後,有些治療的手段是不必要的。
中醫的發現與治療之間的過程是更有前瞻性的,發現患者有心陽不足的情況時,加上患者如有抑鬱的傾向,我們會認為其乳房病變的機率會相對的增加,臨床上也可見在女性經期來臨之前,腋下會有腫塊,且有脹感,而經期過後恢復正常,在中醫就會認為是一項預兆。
西醫使用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化療手術殺死癌細胞,種種的治療是否就與病患存活的時間有正相關?所以有很多病患來跟我說,她們服用標靶治療藥物後,腫瘤變小,但在數月後產生了抗藥性,反而生長速度加快了,
而相呼應有相關的研究指出,當癌細胞遭受攻擊時,它會釋放酵素來喚醒其它的癌細胞。
反觀中醫的治療原則,就好比在一個很冷的房間,某個角落長期滴水後結成了一大塊冰,當你把冰塊移除,暫時解決了眼前的冰塊,但卻沒有解決房間冰冷的問題。
治療腫瘤的成效與否,不能只單純的觀看腫瘤的縮小。
基本上中醫有個說法,越屬陽的器官越容易治療,在外的器官屬陽,例如消化器官屬陽腑,肝心脾肺腎屬陰臟,由於乳房位於更為體表屬陽,如病變發生時,乳頭尚未下陷表示陽還足夠,即使到了三、四期也有治療見效的案例,倘若屬於陰的臟器,在二期的治療就頗為辛苦。
而心陽不足會有些可觀察的現象,時而脈搏跳動加速、時而感到心悸、明顯的心臟跳動感,等。
~兒科~
《當張仲景遇上斯坦福》(三)中醫可以治療心理疾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jJscvlynw
(9:40- )ADHD女童個案
小建中湯(健脾胃)(合) 酸棗仁湯(補肝血 血歸肝)
孩童身上的抽動現象,TICS,中文譯為"妥瑞症 ",肌肉會不自主的抽動,西醫首先會建議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使用精神科藥物治療,但副作用造成學習能力下降。
中醫治療以脾臟下手,與"多動症 "的治療方向類似,
大部分的原因是脾臟出現問題,吸收不良、飲食不常,導致營養不夠滋補肝血,進而肝臟虛弱造成風動,惡性循環剋到"脾土",小孩通常會呈現虛胖或瘦小體型,這時候就要以強健脾臟為主。
(案例)患者三年級,平時視線四處移轉,左眼、左手抽動,第一次治療後就有變化,抽動頻率降低,甚至有些抽動現象已消失,但是當患者氣血較虛弱之際,例如:壓力大、感冒等情況下,會容易有復發的情形。
(案例)五歲男孩,身體較虛弱,經常感冒流鼻水,引起肺部感染,運動較少,夜晚盜汗,平時個性開朗,飲食正常,夜晚磨牙,想請教李醫師的幫忙。
由於孩童在年幼時正氣較差,由夜晚盜汗可觀察陽不入陰,有可能因為肺部積寒所造成,平時感冒受寒(以西醫症狀而言)看似痊癒,
但中醫所謂的 "病根 "還沒完全除去,這是一般孩童常見情況,相對來說不難解決。
夜晚盜汗也不一定是陽不入陰,而陽不入陰的可能原因很多,譬如
陰不足、腫瘤、痰飲血瘀等等。
經絡的循行時間得要考慮,但是,並不是在某個時段發生,就一定是某個內臟所引起,而可能是那個藏受到了影響。
中醫不講甲亢,那是西醫的名詞,中醫遇到甲亢的病人,還是按部就班,依照辨證論治的法則來治療。
你先試一試小建中湯加酸棗仁湯(1:1),服用2~3週後告訴我有什麼改變。
如果只是小孩子生長痛,同一個方會有幫助。
(案例)五個月小嬰兒,喝母奶,嘴角,下巴,頸部皮膚有紅色過敏現象,想請問是否與喝母奶有關係?
服用母奶後造成嬰兒的過敏現象,有可能與母親飲食相關,也可能與疫苗施打相關,目前看來問題並不大,輕微的粉劑就可以解決問題。
陶女士七歲的兒子,花粉過敏,每年到這個時候溼疹都很嚴重,長期用西醫開的藥膏擦,但反反覆覆,冬天會比較好。現在脖子、手腕等關節彎曲的地方,經常癢得去抓,抓破結痂又去抓,一直循環,該如何治療?網路上看到跟我兒子一樣的案例用浮萍方治好,我該去哪裡抓這副方呢?
_________這稱作四關風,小朋友因為變天,或是流汗流不盡,在四個關節的後方會有很長一陣子的發癢,一抓就發紫,這要用補血加上行氣的方子,像是當歸飲子,以補血的四物湯為基礎,加上祛風行氣的藥,可能會比你剛剛說的浮萍方合適,尤其裡面有麻黃,我通常不推薦病人聽到什麼方子就去試用,常常事倍功半。
中醫不贊成小孩子太早矯正牙齒,兩個原因,一是小孩子牙齒附近的骨骼還在發育,本來就很有可能會讓牙齒「歪七扭八」,不要太心急的去改變它。二是臨床上大量病例看來,太早矯正牙齒會傷害到骨骼及腎臟。所以,等小孩子長大了,成人了,再做牙齒矯正也不遲。雖然大人牙齒矯正是會比較尷尬,但是,這樣的「尷尬」絕對比傷害到骨骼及腎臟好多了!
小孩子的過動,在中醫看來,大部分都是肝血不足、心血不足而造成的虛火上升的現象。一方面可能是像以前討論脾胃及睡眠時解釋的,當脾胃吸收不良、飲食習慣很差、或者睡眠不良時,肝血是第一個受到影響的。另一方面,壓力及約束,對肝的負面影響很大,當小孩子潛意識感覺到壓力,行為上開始偏差,爸爸媽媽又更加以錯誤的方法來管教,小孩子的壓力就更加增加,如此惡性循環下,肝臟會受到損傷,導致肝血不足,而肝血不足就無法養心血,心血也變得不足。那麼小孩子變得過動,甚至被西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臨床上,我幫助過不少ADHD的小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從脾、肝、心來下手治療,
最新的兒童教育學認為媽媽的「個性穩定度」對小男孩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對小女孩的影響卻小很多。麻疹並不難治,通常把它發盡即可,通常葛根湯中的麻黃為主力,加上針對病人其它狀況的搭配,譬如清表、清肝、利水等等。
我檢查這位男孩子時,發現他瞳孔反應很差、腎陽不足,眼診肝區非常雜亂,甚至部份區域已經從原本的褐色轉為青色,加上其它望聞問切的結果,我斷定他肝有很大的問題,而肝不好,不斷求助於腎,導致腎陽不斷外洩,使得身體提早發育,青春期提早很多年到來,也造成了腎陽嚴重不足。
我覺得很奇怪,十一歲的小孩子,怎麼會有這種情況。一問才知道,小孩子從很小時就開始每天服用維他命,加上氟化物藥片保護牙齒,同時很多餐都在外面吃。我解釋每天服用維他命會造成很多問題,美國內科學會及其它研究單位早就提出很多報告,認為每天服用維他命不但沒有用,反而對身體有害,而氟化物會傷害到松果體,影響退黑激素正常分泌,導致睡眠問題,另外,大量外食,讓小孩子吃下了很多人工加工食品及化學藥劑,綜合這幾點,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小孩子的肝會那麼不好。
中醫認為脾臟主味覺,懷孕對身體產生額外的負擔,容易脾氣虛、水腫等等,同時胎兒也會壓迫到內臟,因此,孕婦的味覺會改變,導致對某些食物的喜好或厭惡,每一個孕婦的反應會不太一樣,
青少年時常頭痛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10)
五臟六腑,各有相對應的情緒,肝、心、脾、肺、腎,各主怒、喜、思、悲、恐,也各別呼應到精神層面魂、神、意、魄、志,更有許多現代的報導指出,在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身上,有時可見病患個性甚至記憶的改變,或者忽然發現自己懂了先前不懂的語言,
(醫案)這名孩童有自閉傾向,不願意出去玩,喜歡躲在角落,而在中醫診斷出有 "肺氣不足 "的現象,而肺主魄,可說是白天不願意接受日照的活動,
臨床上該名孩童從小就有哮喘,行事膽小,也不喜見人,話語細微,收集這些線索後反推回肺的問題,進而思考衍伸於 "肺藏魄 "層面,再者可見他精神無法集中,我們就從他肺系的問題哮喘來著手,經過治療之後,哮喘的問題解決了,不出所料連帶自閉的傾向也沒了。
另外舉一名十四歲的小孩為例,爸媽覺得他身高不足,帶來診所看診,而這位小朋友先前有游泳的習慣,但是家人覺得水屬寒對小朋友不好,就暫停了這項運動,隨後開始體重增加,並且自述先前念書過目不忘,現在念書卻記不住,
就我們觀察是由於脾、腎的問題所造成,從這方面下手就能見到改善,有時候其實小朋友身體健康狀況亦會影響到情緒以及課業上的表現,而非小朋友天生叛逆不愛念書或個性乖戾。
(案例)小孩五歲,三歲就不需要使用尿布了,但是現在五歲了卻有尿床的情形出現,想請問李醫師該怎麼辦?
男生在生理周期方面跟隨著八這個數字循環,在虛嵗八歲以前看來由於腎的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腎氣稍為虛弱,偶有尿床的現象暫時不用擔心,另外也有可能是脾胃較寒,氣化的功能較弱,也可以由孩童兩眼間山根呈現青色也可判斷為胃寒,
倘若在八歲後還有尿床的現象,或許就要更注意些。
案例一:九歲半兒子,常抱怨晚上睡不好,早上太早起,想請問李醫師如何解決?
這個年紀的孩童睡不好有幾個原因,一般是腸胃虛寒造成膀胱寒,會有頻尿的情形,打斷睡眠,通常這類孩童體型會比較瘦小,
另外長期脾胃不好的孩童,肝血會虛弱,會影響到睡眠,進一也會影響到膽,造成容易早醒不易再入睡。
案例二:何女士,兒子高中九年級,早晨不喜歡吃早飯,通常只喝一碗牛奶就出門,擔心是否會影響發育,想詢問李醫師問題在哪?
每個時間點對應身體的器官也不同,一般早餐時間是胃的運行時間,倘若晚上晚睡,身體的肝膽運行不足,造成生理時鐘的紊亂,所以早上沒有胃口,我們可以先調整小孩的生活作息,早點上床睡覺,就可以改善許多。

身體不像機器,人是活的,當身體有小問題時,人體的臟器之間會互相幫忙,但這個過程中,臟器的健康指數正在下降中,當指數低於身體能夠自我療癒的範圍時,自然健康情況就會大幅下降。
冬天寒冷,身體會耗損較多能量來保護自己,所以會發現有些慢性疾病會在這個時候發作,而冬天主收藏,而冬天的收藏就是為了隔年做準備,大氣的熱能在冬天時回到土壤,以利隔年的作物生長,倘若熱能沒有回到土壤的暖冬時,隔年必定欠佳,黃帝內經也有提到,人也是如此,冬天應當早睡晚起,心靈的收藏以及身體的休憩是重要的。
冬天是屬於水的季節,根據五形相克的原理,腎水不能收藏之際,首當其衝的即是心,
也就是心臟病在天冷時易發病的原因之一,而當心臟功能開始不穩定時,在女性身上容易影響到經期,男性容易影響到小腸、肝甚至是膀胱,而攝護腺有可能因此腫大,中醫認為是寒象的產生,西醫可以見到PSA指數上升,這也是灣區長年於冬季趕計劃的工程師於中年時常發生的問題,至於臨床攝護腺癌的治療也要照顧到心臟的問題,使心陽可以溫下,改善寒象的情況。
冬天養生之道在於"收藏",冬天的進補固然需要,但是否能夠收藏進身體又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課題。
中國有一位國醫大師,將兩萬多個病例把人分為九種體質,(演講會上)與他相遇做了交流,想利用高科技的優勢與中醫結合,也由於這位國醫大師在男性內科方面很有經驗,討論中這位大師提及,
臨床上有男科問題的病患同時也有呼吸中止症的比例也較高,而肝臟不好的男性也會見到有性功能方面的問題,這位國一大師所觀察到的現象其實在中醫理論可以有很好的解釋,
所謂的呼吸中止症在中醫理論是"腎不納氣"的一個現象,也就是因為腎臟的功能衰弱,導致腎氣不足,進而影響男性性功能,另外這位國醫大師也提及,平時容易動怒的男性,其性功能也有問題,由中醫理論來解釋,這是由於肝經是繞陰器而行,並且肝主筋,而男性生殖器官在中醫又有一別名稱,"宗筋 ",因此時常動怒的人會傷肝,這種情況下男性性功能也會受影響。
西醫治療呼吸中止症會讓病患戴上CPAD來幫助睡眠時的呼吸狀況,但這對病患病情的根源是毫無幫助的,所以許多病患使用了一陣子後,還是復發了,甚至日益嚴重。

現在阿茲海默症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以前60幾歲發現一些病徵,70幾歲確定得病。現在40幾歲開始發病,50幾歲確認,60幾歲即失去行為能力。
西醫對病因的推理是大腦出了問題,比如大腦內部化學成分的變化,頭腦自然的老化,看到的現象是記憶區反應很慢, 但並不知道發病原因。但最近各大媒體、醫學刊物上刊登了阿茲海默症發病原因的一些最新突破,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可能是免疫系統問題。人體缺乏某些蛋白質來防禦細菌,病菌,霉菌等微生物。
二、可能是新陳代謝的問題。台灣有一醫生把阿茲海默症當作糖尿病來治,治癒了患者,案例登載在醫學刊物上。
雖然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會隨著人的自然老化而減弱,但以上的最新發現說明老化和阿茲海默症的發病並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這解釋了為甚麼現在四十幾歲的人就開始發病。
現在我們回過來用中醫的觀念來試圖理解一下。很多數人可能這麼理解:
長期記憶和心有關,短期記憶和腎有關,所以年紀大了記憶力下降和腎有關。
腦與子宮、膽囊皆為奇恆之腑,兼俱腑和臟的功能。腦為髓海,屬於腎的系統,所以記憶力不好,補腎。
這個兩個理解不一定適用于阿茲海默症,因為在臨床上用補腎方法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效果並不好,
所以四十幾歲記憶力下降不要只是一味地補腎。很多人用手機APP訓練頭腦防止老化,但是頭腦是清楚了,但記憶力並沒有提高,因為記憶力衰退並不一定全是老化的結果。
下面結合我自己的臨床案子來說說我的理解:
一印度裔的女病人,約75~80歲,丈夫生前對太太很兇,常常動手打她。丈夫走後,病人剛開始和女兒一起住,女兒家裏很亂,到處是塵霾,住了兩個半月後,第一次發病是眼睛痛,右眼的眼壓很高,西醫說會病人的右眼會隨時瞎掉,病人開始服西藥,肝臟受傷,記憶衰退。
發病2~3月後找到我,發現病人在兩個情況下會突然失去記憶,好了會完全忘記發病的情形。
一、只要便秘3天就發病,將身邊的人認作他丈夫,隨手打人、謾罵。 病人家族的敏感體質易發病,也易治癒,每次發病只要一點粉劑,1克不到,宿便全部排出。
二、空氣不好的房間、有地毯的房間、通風不好的環境就會發病。潤肺的藥麥門冬湯一喝下,馬上就好了。
為甚麼會有這個現象?
中醫認為當大腸便秘,沼氣會累積,因為金克木,所以大腸有沼氣會侵入肝,
照西醫的說法,大腸的靜脈血先回到肝,肝將髒的東西過濾消毒,再把乾淨的血送回血液系統,但是如果肝的負擔太重,會出問題。
中醫認為大腸和肺互為表裏,都屬金。
若大腸燥,肺液會受到傷害;若肺吸到不好的東西,大腸的津液會受到傷害。一樣的道理,通過呼吸吸到不好的東西,肺受到傷害,大腸沼氣會累積,這兩個會造成沼氣累積侵入肝。
病人常生氣,肝本來就不好,再加上用了強藥治療眼疾傷了肝,使得肝的解毒能力變差,這樣髒的東西隨著血脈會回到大腦,慢慢累積,就出現了記憶力衰退等病徵。
西醫統計,阿茲海默症病患平均壽命會減少十年,
在中醫古籍中鮮少記載阿茲海默症的病症,中醫認為是肝臟中毒,尤其現代人飲食、環境的汙染更是加深對肝臟的負擔,
中醫理論中"腎為肝之母臟 "當肝臟出問題就回過頭來跟腎臟求救,更加速腎的老化,讓腎虛得更嚴重。
阿茲海默症使用西藥的治療,暫時壓制大腦神經反射,降低病患肌肉顫抖現象,但是緩解不了失智的問題。
趁機介紹一本書"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and The Brain’s Way of Healing. " 作者Norman Doidge ,MD,當中提到有位三十幾歲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患者,透過大量的走路減緩發病的速度,至今已六十幾歲,
不謀而合的是,大腿前端的氣街?是經絡之氣共同通路,大量的行走會使氣的流動性增多,這對肝臟有直接的影響,也幫助了阿茲海默症。
古時候的失智,純粹就是年紀大,腎功能減退,腎主骨生髓,骨髓開始流失,漸漸無法滋養髓海(腦)。
然而肌肉顫抖現象,是加上肝的問題,產生風動,手、眼亂動,身體不定的疼痛,通常是肝慢性中毒所導致,肝腎問題結合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阿茲海默症,臨床針灸治療可以減少患者的抖動現象,再由"清肝"、"補腎"來幫助腦部的修復。
~精神科 神經科疾病~
神經與精神病例
- Movement Disorder & Seizures (不自主運動障礙及癲癇)
- Absence Seizure (癲癇 / 失神性癲癇)
- 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Tourette Syndrome / Tic Disorders (妥瑞症)
- Bell’s Palsy / Facial Paralysis (面癱 / 臉部中風)
- Cervical Spine Injury (頸椎神經受損)
- Meningioma (腦膜瘤)
(基本方:小建中湯 酸棗仁湯加減)
《當張仲景遇上斯坦福》(三)中醫可以治療心理疾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jJscvlynw
(9:40- )ADHD女童個案
小建中湯(健脾胃)(合) 酸棗仁湯(補肝血 血歸肝)
(20:55- )憂鬱症魄氣不足個案 麻黃
Bipolar病人肝腎都有問題,亢奮時肝陽上亢,腎陽消耗得太多,以致腎陽不足發生「斷電症」。斷電症發作時,感覺就像電源插座被拔掉,正在跑步的患者會突然倒地,而斷電倒下與一般的暈倒不同。
順便提一下,除了躁鬱症,被跳蚤(tick)叮咬傳染得到的萊姆症(Lyme Disease)也會引起類似的斷電現象,
案例:一白人,男性,四十歲左右,患躁鬱症已五、六年。
李醫師辨證發現患者的肝是重要誘因。該病人從高中就開始抽大麻,經常喝啤酒,現今身體諸多現象均顯示肝有問題。
中醫認為「肝主筋,其華在爪」,就是說筋是肝的系統在管理,
而指甲(爪)是筋的延伸;當肝血不能潤筋時,指甲會變薄、表面凹凸不平、有奇怪的紋路,
若是患者濕氣重還會出現灰指甲。另外,「肝開竅於目」,肝病患者的眼睛常常會出現視力模糊,眼壓高等症狀。
肝受傷後,脾臟的吸收、運化水濕的功能會變差,長久以來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寒濕在少腹累積、營養吸收不良引起肝血不足。肝脾兩臟從原來相互扶持制約的兄弟變成互相拖累的難兄難弟。肝的血不足,會求救於其母 – 腎,腎精消耗得太嚴重便會出現腎陽不足的現象,常見症狀表現:瞳孔對光的反應差,精神不穩定,常有恐懼不安感。
鑒於病人的肚子很大,少腹寒濕累積已經有時日了,若沒有先將少腹熱起來,所有的內臟就像泡在冷水裡,清肝、健脾的效果都不會好。
因此,李醫師先用經方麻黃附子細辛湯把中下焦溫起來,待少腹的寒去除後,問題就簡單化了。
病人對藥的吸收變好,臨床表現在:舌苔開始退了,人比較清爽,不會咳了;李醫師再步步為營,為病人清肝、補肝血、健脾。從頭到尾大概三個月,病人在李醫師的治療下Bipolar很長時間沒有再犯。
看診後給予兩個星期的處方,還不到兩星期的時間接到他們的電話,他們觀察到小朋友排遺時有淡紫色糞便,這是小朋友身上有痰飲的現象,藉由糞便排出。兩星期後複診,胃口變好,排便量增加,手腳抖動頻率降低,我們將藥方中的白芍加量,服用兩星期後複診。在這兩星期後的複診,其父母訴說這兩星期只發作了一次輕微的症狀,在這治療的過程中,他停止了西藥的服用,
學校的老師也反應他學習情況進步很多,我們繼續治療,情況穩定後即可停藥。
這個例子由西醫的角度來看,腦部不正常電波的放電導致神經活動異常,
再由中醫的角度來解釋,由於體內痰飲代謝異常,而痰飲發生部位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症狀,
而痰有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
曾經有位病人我使用吐法讓他將體內的痰排出,由一般白痰黃痰到綠痰,只是小朋友我們不需要用到如此激烈的手段,健脾利水的方法,將體內不該有的痰飲排出,因此排出異常顏色的糞便,同時也暫停食用乳製品,減少脾臟的負擔。
公民人權委員會(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CCHR),非營利的身心健康監督團體,近六十年針對精神疾病用藥的調查,發現許多藥物會造成自殺、暴力傾向等副作用,
這類藥物平衡腦化學訊號的失衡,甚至有抑制腦神經活躍的作用,身體內同一個化學訊號,在不同身體部位的接受器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抑制了某種化學訊號的產生,相對需要此訊號的器官當然就受了影響,產生許多未知的副作用。
(案例)
四歲男童,八個月時發生第一次癲癇,發病時全身癲癇、躁動,甚至沒有行為能力,無法控制手腳,還會發出奇怪的聲音。
該孩童接受台大醫院癲癇藥物的治療,院方指出,該類藥物需要終生服用,而這些藥物都會造成智力的損害,由原本的只有癲癇症狀,因為藥物副作用造成智力程度不及一歲孩童。
親自來看診前先藉由遠端問診,請家長在當地購買科學中藥粉劑,服用三個半禮拜,據家長描述,孩童癲癇情形已經好多了。
中醫認為痰飲積聚在腦所以造成癲癇,西醫解釋為腦部的不自主放電,
追究其幼兒癲癇原因,主要是脾臟和肝臟的功能出了問題,當脾胃吸收營養不良進而造成肝血不足,反映在筋肉上的病變。
身體的各個臟腑都有對應的情緒,中醫談"肺主魄 ",就憂鬱症的情況而言,當肺氣不宣時,就會造成情志的不暢,這時候使用宣發肺氣的"麻黃湯 "就能起到療效。(案例)肺家與憂鬱症
患者有"間歇性的癲癇 ",有時會忽然喪失意識,眼睛直視前方,猶如機械斷電,短至十秒,長可達十分鐘,甚至有時會失禁,西醫也束手無策;
實際上這是一個 "痰飲 "入血脈神經的一個案例,在西醫解釋為腦細胞旁積水,造成不自主的放電,但造成的主因不明。
在中醫的治療方式,我們增加患者水的循環,利用 "五苓散 "來通暢身體 "水液 "的排放,治療至今反應良好,持續治療中。
另外還有一位腦膜瘤的患者,西醫診斷有六顆,希望進行手術切除,但副作用可能為終生癲癇,這位患者去年十一月來看診,治療至今由台灣西醫診斷目前腦中只剩一顆腫瘤,KAISER醫院的醫生則是不承認患者檢驗的結果,將患者轉介到另一位西醫,另一名西醫則是不敢確認腫瘤的減少,但承認腫瘤沒有惡化還不需要進行切除手術,有趣的是西醫不願意承認中醫治療後的正面結果,但值得高興的是這位患者經過西醫認定目前狀況良好。
~骨節積寒~~關節炎~
病患全身疼痛,臉部麻木,症狀與重症肌無力非常相似,但是西醫卻查不出原因,先前尋求中醫師整脊,情況更惡化。
診斷後,判斷為寒積在骨節,給予三付的藥方,當中使用微量生硫磺點燃腎火,
再加上粉劑的調理,酸棗仁湯加六味地黃丸,他身上的疼痛開始減少,甚至在某天可以去跑步,(他家)數個月大的嬰兒身上的疹子也在使用五苓散後痊癒。
所以中醫的辨證論治是很重要的,重病不一定用重藥,而是講求對症下藥。

案例:左小趾像針扎一樣疼,好想用小刀刮一刮。
中醫認為寒濕在骨節,療程會比較長,因為可能是十年以上的寒濕積在骨節,逼出十幾年的寒濕需要幾個月的治療。
(案例) 幼兒19個月大,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想請問是什麼因素引起寒濕積聚骨節?如果使用烏頭這味藥可否根治?蜜炙後的烏頭是否能給幼兒使用?
絕大部分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寒濕積在骨節,而引起寒濕的原因有很多,
那麼小的幼兒目前只能推測有可能由施打疫苗造成。
而烏頭經過蜜治後就只會保留其藥物的熱性,孩童服用一般是沒有問題。
一般孩童會使用利水的方式,不需要使用重藥,也由於孩童的可塑性高,只要幫身體恢復到一定水平,就可以靠自己恢復正常機能。
美國著名搖滾樂隊-老鷹樂隊的主唱之一Glenn Frey享年67歲,
據報導,它是因為風濕性關節炎、結腸炎和肺炎引起的併發症而去世。
至今,還沒有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西藥,臨床上的用藥僅能幫助疼痛降低、活動略增,卻造成腸胃道潰爛的副作用,
進一步引發肺炎,
也就是是這位搖滾巨星殞落的原因,暫時紓緩了關節炎的疼痛,卻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
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徵,紅腫熱痛,在文革後的中醫治療方法傾向於"清熱解毒 ",服藥後當然會舒緩,不過沒有解決到根本的問題。
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及,
身體氣血不暢造成寒濕積聚於骨節,同時在半夜一點開始骨節疼痛劇烈,正符合中醫理論"陰病發於夜晚",既然是陰證就不能當成熱病治療,既然寒濕積聚骨節,可以使用熱藥去寒,再加上利水藥去濕。
將"烏頭 "蜜炙後,去除藥中的毒性,保留原本的熱性,就可以用來治療寒積的問題,加上白朮、茯苓,利水的中藥解決濕的問題,由基本的辯證論治就可以緩解關節炎患者的疼痛。
(案例)被診斷活動性風濕性手部關節炎,夜晚發病尤甚,想請問李醫師有沒有辦法緩解疼痛?
手部的關節炎相較於足膝要容易治療,年邁的病患服用藥物的副作用會更明顯,西藥的服用量也會逐漸增加,需要尋找可信賴的中醫師盡快治療。
(案例)張女士,腳心於踏地時會有針麻感,過了五年後還是沒好,
這種情形在老人家身上常見,就像西醫所說的關節炎延伸至腳掌,中醫說是寒濕在骨節的現象,在發作前症狀可以由腳掌的不適感開始。

西醫對付痛症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止痛藥的使用,輕者Advil ,重者可使用到Morphine (嗎啡)止痛,
近些年來有所謂的"電療法 ",一開始使用在運動傷害的治療,醫師將類似針管的儀器,注射至神經旁,使用無線技術讓針管共振,釋放出電波來壓制本來的神經電波,進而麻痺神經。
止痛藥對於疼痛並沒有針對性,舉凡頭痛、經痛、手腳扭傷都可以服用,對於疼痛的根源並沒有治療的功效,
反觀中醫使用針灸的方式緩解疼痛,並且治療疾病造成疼痛的根本。
診所的一位病人(的)腎臟部位疼痛,這時候可能有兩種猜測,
第一、患者以前有扭傷的經驗,
第二、患者可能有腎衰竭、腎結石的問題,當然治療方式也截然不同,
針灸對於扭傷造成的痛治療效果好,反之,內臟所造成的疼痛可用針灸緩解疼痛,但其根本還是需要被解決。這位病患兼具兩者,對於他的腰痛中醫有句俗話"腰背委中求". . . . . (略) 腰部扭傷的痛症解決了,接著治療腎結石造成的疼痛。
頭痛,西醫在沒有腦瘤的情況下,一般就是使用止痛藥治療,
中醫將頭痛發生的部位、時間、以及方式有所細分,各自代表的病因有所不同,而通常頭痛的針灸治療不在頭部下針,而在四肢採取"遠端取穴 ",比局部穴位治療要來的有效果。
(案例一)男,五十二歲,雙腳膝關節疼痛,
第一運動傷害所造成,通常好發於年輕人,第二可能為關節炎。可使用"膝五針 "針法來幫助,實際上只有四根針的使用,其中陽陵泉、陰陵泉這兩個穴位使用一個長針來透刺才有效果。
案例二:孫女士,針灸對於網球肘有幫助嗎?
臨床不少西醫會轉診網球肘病人至中醫看診,一般西醫治療網球肘就是給予止痛藥,甚至施打類固醇,但是效果都維持不久。
對於網球肘治療的方式,我們可以在"曲池穴 "下針,並且要深針,還要避開穴位附近的神經,才不會造成病患的不適,另外我還會加上一些手法較重的針,例如:陽陵泉透陰陵泉、絕骨透三陰交,這些平時拿來治療中風、閉症的針法也會應用上,
主要是因為網球肘病患,運動太多過勞加上肝血無法潤筋,以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光在曲池穴下針當然可以緩解,但是通常都維持不久,需要治標也治本。
案例三:林女士,無名指關節在晨起時會腫,於懷孕八個月到現在小孩兩歲症狀都沒有改善,
懷孕期孕婦身體本就比較脆弱,如果在產後坐月子期間沒有好好調養,就會有些毛病會上身。手指關節有"晨僵 "的問題,是由於寒濕積聚在骨節,針灸可以幫助,例如:"養老透間使 "的針法,增加氣血,但還是得加上治本的方劑,
案例四:李女士,針灸可以治療五十肩(frozen shoulder)嗎?
中醫對於五十肩的定義有所細分,利用姿勢的不同,判斷受影響的經絡,也會有不同的穴位位置,但有一遠端穴位的使用 "條口透承山 ",由胃經的"條口 "透至膀胱經的"承山 "。
造成五十肩主要的原因是勞損以及寒所引起氣血不通暢。
(案例)母親六十餘歲,腰椎狹窄,行動不便,國內醫生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希望保守療法,針灸按摩有緩解,但又復發,
只靠中醫針灸和推拿治療效果有限,由於骨頭靠周遭筋肉拉扯,下針後氣血通暢,時間過後就無法維持,因為年紀問題,腎陽衰竭,肝血不足,筋的彈性開始變化,拉力失去平衡,骨頭變形,臨床上當然有見效的案例,需要觀察病人本身的病程以及損害程度而定。
傳統的針法連續三天就將他的頸椎不適治好了,他的高血壓也從原來的140降到120,治療距今幾個禮拜了,後頸痛沒有復發,血壓也比較穩定。李醫師下針的穴位為:
1. 後溪(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
2. 中風、面癱或者嚴重的五十肩採取的針法: a. 陽陵泉(筋會穴)透陰陵泉
b. 絕谷(又稱懸鍾,髓會穴)透三陰交。 病人剛下完針,並沒有立刻見效,而6個小時後感覺頸部氣血通暢了許多。
結語:在名目繁多的流行針法( 例如電針)背後看到是令人痛惜的對傳統針法的忽視,針灸和中藥一樣講究辨證論治。
李醫師: 造成手麻的原因諸多,沒有親眼看到病人很難確定致病原因。建議病人注意一下麻感發生的時間、發病長度、麻的範圍等。
比如早上起來手麻,那很有可能是關節炎;若行動後會麻,那有可能是頸椎的問題;還有可能是在氣血很虛的情況下也會發生手麻的症狀。

陳女士:早晨起床常覺得脖子後面僵硬,轉時咯咯響,請問是何原因?
李醫師:原因可能很多種,有兩個比較常見的。
一是頸椎有問題,這種情況較容易診斷,因為通過姿勢的改變,患者身體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比如下午轉個頭,手會麻等等。
第二個可能是,頸項受寒導致脖子僵硬,有冷痛感,晚上睡覺氣血不順,白天起床,陽氣要升發的時候,病人會有像落枕的感覺,此為中醫所說的葛根湯証。
有人會問,既然沒有發燒,也沒有流鼻水,怎麼說是感冒呢?
只要脈浮,身體有一些異常的反應,就屬於中醫外感的範疇;而西醫的外感一定要有所謂的感冒症狀出現才算。
有病人肩痠背痛兩、三年,每次都去按摩,才好兩天又恢復原狀。這樣的病人實際是外感了兩、三年都沒好,中藥用葛根湯或者葛根單位藥提好水上頭。很多時候兩種情況並存,通常不難解決。嚴重的頸椎問題我會用很重的針法在腳上下針。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針灸。 在病人氣血大虛、重病、剛行房之後、喝酒之後、剛運動完出大汗後,都不宜下針。因為下針的目的是要調動病人的氣血去需要的地方,但如果氣血本來就不夠用,針灸的效果會很差。來診所求診的癌末病人,李醫師若是覺得其氣血已經非常虛弱,就會避免對其下針。而有些醫師會下一整排針來緩解癌末病人的周身疼痛,雖然人會覺得舒服些,但可能造成病人走得更快,因為氣瀉得太兇。
下針通常對急性的痛症見效很快,常常一次針灸治療病人就能恢復,而病程越長,療程通常越長,所以有病要早治療。臨床上治療急性腰扭傷的針法屢試不爽:. . . . . . .
當下很多人推崇下針的手法,手法固然重要,但在辨證論治正確的前提下,選對配穴組合的意義更大。一位病人頸椎多節嚴重受傷(案例 )
- 後溪(因為後溪主督脈,頸椎位於督脈上)
- 陽陵泉透陰陵泉 (陽陵泉為筋會穴)
- 懸鍾透三陰交 (懸鍾也稱絕谷,髓會穴;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陰經相交匯的穴位,補氣補血)
這六根針通常是李醫師治療重症如面癱、中風的針法,對於這位頸部受傷的病人這套針法也是驚人的有效。臨床上傳統針灸的療效遠要比韓劇裡描述得要神奇的多。
許多民眾使用化學營養品補充鍛鍊後的肌肉,的確可以增加肌肉的質量,另一方面間接傷害腎臟,而停止使用後肌肉也容易回復,而中藥方劑"小建中湯",主要功用可以健脾,脾主四肢肌肉,這類方劑對於運動恢復有事半功倍效果,甚至沒有化學營養品所造成的副作用。
(案例):關節置換手術後,需要冷敷或是熱敷,而時間的長短如何掌握?
置換關節材料不同,處置的方式也有差異,必須詢問西醫手術的醫師,一開始西醫避免術後發炎的反應,醫師會建議冷敷。
建議患者可以在"絕骨穴",外踝上三吋處按壓,對於手術多少有些幫助。
(案例)王女士,頸椎壓迫導致肩膀、肌肉疼痛,中醫如何治療?
如為單純的頸椎壓迫,中醫治療效果彰顯,但值得注意的事情,當頸椎的壓迫問題,往往根本原因是周圍肌肉拉力不平衡,造成骨頭的錯位,倘若筋絡沒有調整,即便做了手術後,症狀一下就回來,
甚至美國AARP組織,列出了五項機構反對長者進行的手術,其中一項就是脊椎手術,建議尋找可信賴的中醫師即早治療。
(案例)母親做了MRI檢查出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想請問李醫師針灸的治療好嗎?
針灸不一定可以治療,這回頭需要討論到筋以及肌肉的不平衡,拉扯到骨頭,進而骨質增生,壓迫到神經,針灸、推拿有幫助,
但是也需要將年邁患者的肝血調養,讓充足的肝血潤筋,肌肉的拉力一平衡,有時候不需要手術就可以將骨頭復位,解決根本問題。
(案例)左右兩邊肩頭痠痛,拔火罐的血都是深紅色,想請問李醫師更進一步的診斷?
目前聽起來是frozen shoulder的症狀,中醫認為到了一定的年齡,氣血衰弱後,容易產生這樣的現象,使用火罐放血釋放患部的壓力,會暫時得到舒緩,但壞處是瀉法容易造成氣血的損耗。
一般使用中藥活血化瘀,加上針灸的特定穴位"條口透承山 ",配合著運動效果更好,也不必到西醫院打類固醇受罪了。
(案例)錢女士,父親膝蓋扭傷,該怎麼處理?
膝蓋受損中醫可以幫助很多,而美國的AARP機構並不建議進行膝蓋的手術,
藉由中醫針灸膝蓋上的膝五針,鶴頂、內外膝眼、陽陵泉透陰陵泉,來幫助膝蓋的氣血通暢,讓身體來進行自行修復,而中藥的使用也可以幫助,






中醫認為咖啡是酸性的,對肝和脾傷害蠻大的,肝癌和胰臟癌蠻大的比例都和常年喝咖啡有關係,特別是胰臟癌,胰臟在中醫裡是把它歸在脾臟。
最近有看到些病人都是腹痛得很嚴重,這幾個病人有個共通性,基本上都不太吃肉,比較偏素食,像一位太太,很愛生機飲食、生菜沙拉、水果,偶爾吃肉也吃得很少,吃魚肉、雞肉。
我們發現這類人,常年吃素的,常常就是血不足,脾很虛,中焦很寒。
他其實年輕的時候沒有感覺,只覺得很像整個人很清爽。吃素其實要吃很多種類,比如中國人常說吃菠菜補血,但不是你每天吃菠菜就夠了,你吃了整卡車的菠菜也是不夠,因為它的有效成份不是所有都涵蓋到。你要很多種青菜、堅果類、豆類,都得要吃。
很多人所謂吃素就只是吃青菜,中國或台灣來的就是吃那幾種,數一數不超過二十種,再來就是吃豆子作的那種素料,其實營養都不足。當脾很虛,舌頭伸出來都是很胖大,沒有什麼血色,白白的,更糟的是說,很多人就也寒。
這幾位都是因為飲實習慣造成他們少腹、肚子比較寒,沒事就沒事,像這位鋼琴老師只是想來健康檢查,我幫她檢查完,跟她說她現在問題不大,因為年輕,二十幾歲而已,但是你會有怎樣怎樣的問題,五年內一定會顯露出來,
結果她不到三個禮拜就跑回來了。就是在檢查時就看的出來她少腹比較寒涼,脾比較虛。她突然腹痛,西醫檢查查不出來,不是胃炎,不是膽結石,也不是腎結石,都不是,只開止痛藥,但她不吃。(她比較麻煩是說不是肚子寒證吃熱藥就會好,因為像急性的時候,不能說就直接給你熱藥,比如說胃裡面如果有出血的話,熱藥下去就會更嚴重,所以要寒藥、熱藥混著用。)
還有個老先生吃素十幾年,什麼問題都沒有,就是血壓高,其實我們臨床看到很多吃素的華人血壓高,為什麼吃了素反而血壓高?因為脾虛,而脾統血,主消化吸收。脾不好,就吸收不到,吸收不到就血液裡的有效成分就會比較少,有效成分少要傳到身體各位置就不夠,血量還是夠,但有效成分不夠。
血不夠要多一點,怎麼辦?加壓。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是這樣子,但在華人之中蠻多的。所以像這位老先生,他吃素很多年,嘴一張開,舌頭色很淡,胖大的不得了,旁邊都是齒痕,舌苔白厚,就是脾太虛了。
生活習慣是蠻重要的,因為吃素的人你要他吃素改吃肉也不太好,我們也不想影響他的信仰,所以基本上就是說吃要很均勻,不能只吃華人常吃的那幾種菜。
有不少印度人也有類似的問題,像是有一位五十幾歲,舌頭伸出來是橘色的,中醫認為是肝有問題,很明顯的橘色,他其實也是吃素,血壓很高,花很多時間幫他調回來,因為血虛久了以後,本來是脾臟的問題,脾反侮到肝,肝也會有問題,所以從肝下手,從脾下手要看每位病人不一樣的情況。
這幾個案例都很像,方劑也都很像,第一個我們會用附子理中湯,附子理中湯是調整腸胃很簡單的一個方,可是它加了炮附子比較熱,
只熱不行,要把那些髒的東西,說消炎也好,降火也好,我們會加黃芩、黃連,加葛根把好的水提上來,就跟腸病毒時吃葛芩連湯,也就是這三味藥,是一樣的。腹痛加些白芍。這個藥很簡單但效果非常好,通常會在診所用科學中藥粉配一配,先喝再說,就會有些緩解,
像那鋼琴老師當天就沒事了。
夏季吃冰對身體的損害很大,到了冬天就會有病徵出現,
這當中就包含了少腹寒濕的積聚,初期可能有腹瀉、消化不良等腹部的症狀。
心與小腸相表裡,屬於火臟,心為君火、小腸為相火,心臟搏跳將熱量傳至小腸,小腸再溫熱周邊的子宮、膀胱,
因此許多子宮寒冷的婦女,就會有不孕的現象;
年邁的長者有類似梅尼爾氏綜合症頭暈的現象,源自於心火不足加上腎功能虛弱,以致腎水上泛於中膈,因此頭暈。
臨床有許多心律不整的病患,舌根苔厚膩,身體寒濕,心火(下降時)被(中(下)焦)寒濕所阻隔,心臟則加強運作,耗損心陽,造成日後的心律失常,在西醫心電圖就會看出異常,中醫則會有脈結代的現象。
現代生機飲食,(其中)薑可以溫胃、溫中,但是有些寒涼體質的人,屬心陽不足,長期服用薑汁對體質沒幫助,反倒胃潰瘍上身,日常的食材其實都有藥性,長期食用某類食物建議諮詢醫師,斟酌食用才好。
灣區許多工程師,年紀三十出頭就有小腹,一方面運動量不足,加上代謝功能開始下降,
***身體累積許多廢水,當廢水積聚在體內越多,心臟熱量傳遞的阻礙也就越大,也由於心主五液,排除廢水消除小腹同時,是需要將心臟功能加強,看似福態的小腹實際上隱藏日後心臟病的發作。*******
(個案)病患抱怨身體在短時間內,由健壯的體魄迅速消瘦、肌肉流失,甚至變的很容易疲累,但病患平時保持著良好的運動習慣。為何會短時間內肌肉流失?
這就可以追溯到病人的生活習慣,病患在激烈運動後,往往會大量的飲用冰水補充水分,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當寒涼的冰水進入人體,直接傷害了脾胃的陽氣,長期造成脾氣虛弱,臨床就會出現:容易疲勞、肌肉無力,甚至有所謂的 "重症肌無力"(MG)的症狀出現,這與脾臟有寒相關。
一到夏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冰品冷飲,實際上天熱飲用冰品在中醫來說是逆行的做法,天熱時,身體的陽氣是外散的,這時候體內是呈現相對冷的狀態,雖然這時候吃點冰品會暫時緩解炎熱的感覺,但是對於身體的影響往往到了一段時間以後才會浮現,因此中醫有一說法:夏天吃薑,冬天吃蘿蔔。這也體現了中醫為一門預防醫學的說法。

"心主五液 ",心臟主導著身體的津液,當氣溫熱盛,造成心臟負擔,身體就開始排汗降溫,有些人開始覺得虛脫,甚至白天感到忽冷忽熱,
即使喝了水也得不到紓解,這是由於水分需要透過脾胃的吸收,然後再由心陽傳熱至小腸蒸騰大腸的水分而到肺部,
因此這個過程中參與的臟腑都必須是健康的狀況才能使肺部得到完整的水分供給。這些問題回歸到最基本的改善方針,
就是早睡,於晚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之間必須入睡,
中醫認為這段時間血液歸肝,讓肝臟可以正常的運作,西醫認為這段時間沒有適當的休息,會造成膽固醇代謝紊亂,睡對時間是養生最基本最簡單的原則。
心陽衰弱需要強心,腎陽衰竭導致腎水上泛淹沒心火,而心陽衰弱也會導致腎陽虛弱,心腎互相影響,所以臨床上心腎衰竭到某個程度,就表示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岌岌可危了。
西醫藉由電擊刺激心臟的博動能力,而中醫利用根本的方法來恢復心臟的能力,這就是治標治本的相異之處。
秋天屬金、肅象,接近冬天的時節,大地需要開始儲存能量,來供應隔年的使用,倘若遭逢暖冬,往往隔年的收成就欠佳,由於熱能沒有收藏至土壤裡,以致隔年土壤沒有足夠的熱能供給作物生長,所以中醫認為冬天主收藏,而秋天是一個過渡期,
正當熱氣收回至土壤的過程中,接近地表的熱氣增加,加上秋天的濕度來的比夏天低,這樣的熱燥的氣候就會造成肺津液的損傷,進一步的造成咳、皮膚乾燥的現象,這樣的現象是體內津液的喪失而非只是體表的乾燥。
冬天時常有腳跟龜裂的問題漸漸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塗抹乳液就可以解決,而腳跟龜裂的民眾往往也伴隨有腳冷的現象,這就是中醫所謂腎陽不足的現象,身體無法將熱能往下運送所導致,
中醫認為"心屬火"、冬天屬水、水可剋制火,當心陽不足無法透至四肢,手腳就會冰冷、足跟龜裂、皮膚破裂,甚至臨床見過孩童在冬季期間手腳不斷冒水泡。冬季來臨,許多人骨節開始疼痛,中醫認為可能寒濕積聚在骨節,造成寒濕積聚的背後原因是心陽不足,
利用 "當歸四逆湯"方劑,將四肢循環增加,寒濕的現象就會消失。
一般華人孩童重視課業,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造成心陽不足現象,生活中的小細節都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建議即早尋求可信賴醫師診斷,利用調整生活習慣,加強飲食的改善,即可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
感冒看似小問題,若拖延太久可以導致肺炎,而西醫可能會讓患者施打抗生素及類固醇,暫時症狀解除,但是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抗藥性的後果,後劑量只會加重不會減少,
在中醫的角度,抗生素的濫用首當其衝就是肝臟的健康,許多毒素因此而累積,也間接造成免疫力下降,而服用中藥的病患治療後,下次感冒的機會相對減少許多,身體免疫功能也健全。
近年來西醫看待發燒的現象與二十年前大大不同,過去西醫認為發燒必須趕快降溫,以免溫度過高導致腦炎的發生,正好相反,近年發現,身體每增加攝氏一度,免疫白血球增加數倍,這時候使用冰枕降溫反而降低抵抗力。中藥使用"石膏",使用恰當可以自然的降體溫降低而不會影響抵抗力,不僅對人體有好處,使用自然的藥材也降低社會成本。
中醫講求四診合參,望聞問切,與西醫所謂的定量醫學非常不同,臨床上GOT、GPT指數正常,就代表肝臟健康嗎?
反觀中醫,收集人體產生的線索,交叉比較反而更準確的得知身體的疾病所在,西醫訂定許多臨床建康數據,也時常因為科技的進步更改這些數據,許多高血壓病患,長期服用藥物,卻忽然被宣判之前的數據指標為正常範圍,長時間服用藥物後的副作用也難恢復了。麻黄的煎煮方法. . . . . .
單一現象是無法真的診斷病因的,只能說心陽不足加上其它條件下,是有可能手熱腳冷。
冬天是屬於水的季節,根據五形相克的原理,腎水不能收藏之際,首當其衝的即是心,
也就是心臟病在天冷時易發病的原因之一,而當心臟功能開始不穩定時,在女性身上容易影響到經期,
男性容易影響到小腸、肝甚至是膀胱,而攝護腺有可能因此腫大,中醫認為是寒象的產生,西醫可以見到PSA指數上升,這也是灣區長年於冬季趕計劃的工程師於中年時常發生的問題,至於臨床攝護腺癌的治療也要照顧到心臟的問題,使心陽可以溫下,改善寒象的情況。
冬天養生之道在於"收藏",冬天的進補固然需要,但是否能夠收藏進身體又是另外一個重要的課題。


中藥材要能治病,一定得有偏性,不然如何改變身體內部情況。西藥的偏性更大,套句中國醫藥大學李文華校長的話:「所有的西藥都有副作用」。這完全看醫生如何處理,功力夠則能治病又不傷害病人,功力不夠,病還沒改進,其它地方就出問題了,中西醫都一樣。
兩者並不衝突,都可以減少麻黃鹼的強度。其實現在的麻黃品質比較差,通常直接和其它中藥材一起煮即可,如果對病人有其它的考量,譬如病人心臟衰弱,那可以在麻黃的劑量上做調整,而非依賴不同的煮藥方法。在臨床上,如果煮藥方法複雜,有些病人就不會按照醫師交代的方法來煮藥,所以,簡單一致的煮法,反而減少許多變因。

李醫師已在他的博客文章 「附子有毒?還是你煮錯了?」一文中引用關於附子毒性的權威研究報告「关于附子的那些事儿」,和大家分享了生附子在沸水裡熬煮不同的時間所產生的不同化學成分以及呈現出的不同毒性,藉此強調正確煮藥的重要性。
鑒於煮藥的方法在病人的整個治療過程中常常被很多中醫師所忽視,下面是關於煮藥的一些注意事項。開藥的比例固然重要,但病人煮出來並吃進去的比例和克數更為重要。
(一)不要用陶罐煮藥器煮藥。古時候合金冶煉的技術有限,為了減少金屬的溶出、防止藥物與金屬的相互反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陶罐煮藥。如今不鏽鋼產品金屬穩定性好,受熱均勻,導熱性很好,非常適合煮中藥。
我們診所要求病人使用不鏽鋼鍋煮藥,大火煮一個小時,9杯水煮成3杯水的量(一杯為一個量杯,大約240ml)。各個品牌的陶罐煮藥器火力設定不盡相同,若是每個人的煮法都不同,醫生如何才能根據病人給予的反饋調整治療方案呢? 煮藥方法的標準化是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 為了保證煮好的藥的比例是醫生想要的比例,藥只煮一次,堅決反對二鍋頭的煮藥方式。


中國醫藥大學李文華校長,分子醫學教授,臨床癌症專家, 他對放療、化療治療癌症與一般西醫有不同的看法,
在臨床上使用放療治療腦癌時,癌細胞並不會馬上凋亡,而在這個過程中,凋亡的癌細胞會釋放出訊號酵素,通知其餘的癌細胞反抗,此療法無效。
李文華教授也提到,腦瘤唯一的治法就是開刀,當兩公分的腫瘤,必須手術十公分的傷口,將周圍的組織也一併切除,這樣才能防範癌細胞的擴展,但這種情形下,病人的存活率也大大下降。
兩人談論到高血糖臨床上的致病原因,中醫臨床曾經利用"紅糖"治療過高血糖病患,這個方法竟然得到西醫背景的李校長認同,他解釋,血液中的糖分,有兩個主要的去處,
一是大腦、二是脾臟,
紅糖屬於雙醣,李校長認為雙醣經胃腸消化後進入血液,仍是雙醣的形式,可以被脾臟吸收,這與中醫利用紅糖來健脾胃的理論相應,一但脾臟獲得營養,恢復功能,自然血糖就下降。
中醫理論重視體內"水道 ",勉強可以相對於西醫的"淋巴系統",
李 校長提到,西醫目前最大的盲點就是淋巴系統,淋巴液如何在體內傳遞?西醫尚未能解釋,
而中醫的水道運行則是利用脾主四肢、肌肉,形成壓力差推動水道(淋巴)運行,所以臨床上,在病因不明情形下,使用"五苓散 "先利水道,多少對於病因會有幫助,李校長也認為,中醫對於免疫系統的理解頗有建樹。
FM 96.1:中醫及高科技如何結合? –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2801
中國現代採取中西合併的看診方式,透過高科技的儀器得到檢驗報告數據以及病名,再針對病名對應中藥的使用,採取了西醫的診病思維,甚至病例上的書寫方式也與正規的中醫大大不同,更別說是針、藥合併了,臨床上使用西藥來緩解病患的疼痛,更造成了許多副作用,
例如:環跳穴的下針,配合著補瀉的手法可加強病患的氣血,需要使用長針下針才能達到穴位,這才發現整棟醫院沒有長針針具,只好由行囊中找出自備的長針,為這位病患下針後他明顯感到舒緩。
透過查房的過程中觀察到,中國等級最高的三甲醫院,中醫看診用藥、治療方式已經與傳統中醫相差甚遠,當然這當中的演變也與國家、醫院的政策有著關聯而有所限制。
這次演講內容提到了案例,包括,腦膜瘤、急性闌尾炎、癲癇等病例,令他們感到驚訝急性闌尾炎一般送往西醫急診,竟然藉由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甚至癲癇、肺炎在臨床上我使用傳統中醫的辯證論治方式治療,令他們覺得驚訝中醫古籍竟然可以辦到。
現代中醫的思維模式逐漸被西醫取代,西醫的基礎知識是需要學習,但中醫的辯證論治方式是西醫不能取代的,許多中醫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引導至非正統中醫的道路,是很可惜的,
這一年來,西方醫學界一個新的領域正在不斷引起關注,那就是New Medicine(新醫學)的發展。
新醫學主張增強病人的免疫系統,以達到自癒疾病的目的,而不是以侵略性的對抗方式,如吃西藥 ,開刀,殺死病毒、癌細胞等手段。西醫的這種在思維方式上對疾病認識以及治療方式的調整,將使中、西醫越走越近。
我們來看一下用New Medicine治癒的兩個比較出名的案例。
(一)卡特總統的皮膚癌,. . . . .
(二)另一位病情危重的血癌患者是一個小女孩,總統的皮膚癌,. . . . . .
在中醫的角度,抗生素的濫用首當其衝就是肝臟的健康,許多毒素因此而累積,也間接造成免疫力下降,而服用中藥的病患治療後,下次感冒的機會相對減少許多,身體免疫功能也健全。
近年來西醫看待發燒的現象與二十年前大大不同,過去西醫認為發燒必須趕快降溫,以免溫度過高導致腦炎的發生,正好相反,近年發現,身體每增加攝氏一度,免疫白血球增加數倍,這時候使用冰枕降溫反而降低抵抗力。中藥使用"石膏",使用恰當可以自然的降體溫降低而不會影響抵抗力,不僅對人體有好處,使用自然的藥材也降低社會成本。
中醫講求四診合參,望聞問切,與西醫所謂的定量醫學非常不同,臨床上GOT、GPT指數正常,就代表肝臟健康嗎?
反觀中醫,收集人體產生的線索,交叉比較反而更準確的得知身體的疾病所在,西醫訂定許多臨床建康數據,也時常因為科技的進步更改這些數據,許多高血壓病患,長期服用藥物,卻忽然被宣判之前的數據指標為正常範圍,長時間服用藥物後的副作用也難恢復了。
屠呦呦女士在1970年代的實驗成果,相隔四十年後得到了諾貝爾獎,其研究背景就在毛澤東時期當時為了治療瘧疾,嘗試了許多西藥成分都沒有效果,轉往中醫古籍藥材研究,在屠呦呦女士嘗試了許多藥物都未見成效,
直到由古書"肘後備急方"中發現了"青蒿"可治療的症狀,書中提及青蒿用冷水浸泡後將汁液擰出,而不用火侯熬煮,因此屠呦呦女士推論或許高溫會破壞其有效成分,她使用乙醚萃取出濃度相對高的有效成分,對於非州瘧疾的治療有著很大的功勞,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項。
另一方面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否中醫會走上 "醫與藥 "分家的道路,也就是在四十年前青蒿素的有效萃取治療瘧疾,當時許多藥廠開始研究中藥材,將藥材提煉萃取出有效成分,但大部分的結果是失敗的。
實際上,中醫治病邏輯並非靠單一藥物的萃取就可治療疾病,一個方劑當中的每個草藥都有偏性,身體的疾病的發生也不只有單純一個器官的損害,每個藥物的使用都是整體且全面的互相牽引著,單純只靠一種藥物的萃取是難以治療疾病的。
瘧疾,在中醫治療上是屬較單純的疾病,大致上每個人發病症狀大同小異,因此使用的藥物也單純,剛好萃取的青蒿素起了療效。
一名諾貝爾審核委員提及,這次屠呦呦女士獲獎的原因,並不是中國傳統中藥的使用,是因為屠呦呦女士以科學的方式普及化藥物的製作,讓藥廠能夠行銷至全世界。有趣的是,這個青蒿素的模型專利卻不在中國國內。
因此對於這個獎項來說,喜憂個半,喜的是中國的傳統草藥造福了許多人,憂的是中醫的治病邏輯不受到重視及傳承。
針對於某些專一性較高的疾病,使用單一的萃取藥物治療,是有些效果,但對於治療疾病的全面性仍不足,中醫的精髓講求辨證論治,而非一種病名對應一種藥物,
例如:造成高血壓的原因有數種,肝陽上亢、腎陰虛等,如果只看西醫的病名就給予一種對應的藥,而不去辨證造成病症的源頭,那又如何對"證"下藥呢?!
這種西化的診斷方式在中國文革後逐漸興起,這也可惜了中國傳統中醫的博大精深。
"黃帝內經 "將重要器官以官階來命名,
心,君主之官、
肺,相傅之官、
膽,中正之官,光看字面的意思似乎只是個代名詞,但臨床上來看其命名是有它背後的意義,
例如,臨床上肺臟與心臟的衰竭往往是病患的最後一個階段,心受肺的影響深遠,就如太傅對於君主是有節制性可諫言的,但決定權仍在君王身上,在臨床上當病人心電圖的檢查沒問題,卻在深呼吸後改變脈搏的速率,這樣一來就會有問題。
另外,膽為中正之官,顧名思義是一個不偏不(倚)的器官,當病人將膽切除後會出現身體溫度偏移,原本身體較冷的病人,使用熱藥後會造成身體的過熱,失去調節冷熱的能力,而心理上也造成猶豫不決的想法。
中醫古籍文字雖精簡,而意涵深遠,中國傳統的文化之美是華人共同的驕傲,也是身為華人應該珍惜的瑰寶。

受到強烈的化學與生物化學物質破壞,如果沒有立刻導致死亡,事後有機會彌補的話,中醫確實可以幫忙許多,治療方式仍然是依照症狀辨證論治,譬如,某些熱結於胸使用到大陷胸湯,或者某些寒結於胸使用到三物小白散等等,得靠主治醫師的判斷。




中醫診病機理 – 黃帝內經初探 12/20/2012
從膽結石的診斷,看中醫的神奇 05/20/2014

臨床效果驗證著傳統中醫的智慧 05/5/2015
中醫的生理學– 看「水」的運作 1/17/2017
中醫大數據庫,不可媲美的優勢 09/23/2014

中醫及高科技如何結合? 04/7/2015
中醫辨證看三高 11/01/2012
異位性皮膚炎 – 中醫治療解決根本 11/21/2012
同樣的病人為何不同的中醫診斷完全不同? 04/18/2013

重症患者中醫顯神奇 04/23/2013
身體各種症狀,看中醫怎麼說 05/07/2013
陰陽兩虛該如何治療? 06/11/2013

以寒濕病症解讀中醫 06/26/2013
中醫診病邏輯 2/11/2014
中醫治病,要運籌帷幄 03/11/2014

辨一因能治十病 02/10/2015
談中醫的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四個病症一個藥方,同是肺炎不同藥方) 11/15/2016
針灸也需辨證論治 6/6/2017
陰陽五行 03/03/2015

湯劑、散劑、丸藥等中藥如何運用? 01/08/2013
硫磺的妙用 02/19/2013
重症並非用重藥 02/26/2013

「蛋黃」補心之妙用 08/21/2013
中藥無毒副作用嗎? 04/15/2014
雞蛋黃做藥引治療失眠 05/06/2014

中醫中草藥的神奇效果 05/13/2014
藥價飛漲的背後 04/5/2016
附子有毒?還是你煮錯了?0 4/18/2017
喜劇明星憂鬱症 08/12/2014

33歲歌星乳癌去世引發的思考 01/20/2015
從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看什麼是中醫 10/06/2015
從搖滾巨星去世看中西醫如何治療關節炎 02/02/2016

談奧運選手引發的中醫熱 08/16/2016
中醫解讀:希拉蕊是肺炎、還是良性腦膜瘤? 09/20/2016
揭生物鐘獲諾貝爾獎 中醫怎麼說? 10/03/2017

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新發現 06/17/2016
從一個奇怪的病例,看中醫治病的思路 02/12/2013
症狀消失就是病好了? 一個真實病例的啟示 12/03/2013

一家來自San Ramon的病人病例分析 01/16/2014
中醫治療癌症 – Ann的故事 06/03/2014
如何了解自己身體的警訊? 01/28/2014

中醫治病真的一定都是慢慢見效嗎? 03/25/2014
養生為什麼不能治病 04/01/2014
「Lipitor」集體訴訟,看病「求快」的危害 03/06/2018

「 痛 」是身體發出的警報 09/15/2015
吃中藥肝指數上升?選好中醫買對中藥是關鍵 01/19/2016
解讀身體的語言 –「腦子空空的」是什麼問題? 01/22/2013

口舌生瘡 – 中醫從哪裡入手治療? 3/14/2013
腸胃不舒服一定是脾胃的原因嗎? 3/19/2013
大腿內側劇痛,西醫查不出原因,中醫怎麼看 03/26/2013

中醫怎麼看全身突發性紅疹? 05/28/2013
瘀所導致的不同病症 07/03/2013

上熱下寒陰陽相隔-重症之象 10/03/2012
心臟被抓的感覺說明什麼 10/21/2014
失眠不一定是「心不藏神」、「血不歸肝」那麼千篇一律 11/03/2015
關節炎、脫髮、心力衰竭……大小問題,中醫有良方 11/17/2015

中醫解讀「眩暈症」— 腎水上逆 07/05/2016
咳嗽咳到肋骨斷裂,中醫怎麼辦? 11/01/2016
奇怪:甲狀腺腫塊、高血壓與脾濕有關嗎? 07/04/2017

工程師為什麼肝總不好?有什麼現象嗎? 08/01/2017
健脾胃補肝血,解除小兒輕微癲癇症狀 07/24/2013
打疫苗對小孩的影響 11/05/2013

兒童腸胃感冒 02/25/2014
中醫如何看待小兒多動症 09/30/2014
孩子吸毒、酗酒,您知道嗎? 10/14/2014
自閉症治療,為何從肺下手? 11/18/2014

中醫看高中生自殺的原因 01/27/2015
四歲孩子罹患抽搐,西醫無法確診,怎麼辦? 04/21/2015
美國大學生身體狀況問題多 01/07/2014

男性中年突發性疲勞普遍,你有這些症狀嗎? 11/19/2013″
更年期雜症為何從「上熱下寒」入手 12/09/2014
二十歲的男生常半夜咳醒,算嚴重嗎 ? 07/21/2015

感冒摘掉扁桃體的後果是什麼? 11/13/2012
談流感 01/22/2014
感冒只是一個名詞,您知道深層意思嗎? 02/18/2014

中醫解析流行感冒的本質 09/09/2014
西醫束手無策而中醫不在話下的「流感」 01/06/2015
傳統中醫解讀台灣嚴重流感 03/15/2016

灣區最近流感凶悍,您是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01/02/2018
北美大流感,中醫顯神威 02/06/2018
中醫的斷層與當代中醫的重任 05/21/2013

應邀第五屆國際經方研修班演講後的反思 10/20/2015
生半夏所引起的思考 – 中醫的危機 02/21/2017
脈診和心電圖的結果為什麼會不同 ? 02/17/2015
中醫治療”腦積水”臨床效果引起西醫注意 5/19/2015

西醫真的比中醫進步嗎? 12/15/2015
東西方醫學高手撞擊的火花 5/3/2016
中西合璧更好?我們還再重蹈覆轍? 9/6/2016

New Medicine -西方醫學最熱的話題 10/18/2016
Lipitor集体诉讼,看病“求快”的危害 3/6/2018
由內科疾病所引起的「痛症」09/18/2012

雜症 – 不可輕視 11/8/2012
慢性疾病 12/18/2012
寒與濕帶來的病痛 01/29/2013
白血病、胃切除中醫如何下藥? 01/15/2013

濃黑糖水治療「糖尿病」 03/05/2013
挑戰 – 子宮內膜增生第四期 12/11/2012
中醫如何治療重症肌無力 04/09/2013

應對禽流感 – 中醫的對䇿 04/16/2013
中醫治療皮膚過敏的「高招」 04/30/2013
七情致病的典型案例 08/29/2013

急性面癱的中醫治療 09/11/2013
膽固醇高到底怎麼辦? 12/15/2012
傳統中醫對盲腸的認識 03/18/2014

壓力導致的疾病 07/22/2014
中醫眼中的漸凍症 09/02/2014
中醫角度治療尿蛋白 9/16/2014

為何「小健中湯」治療HSP見奇效? 12/23/2014
中醫不談過敏只談濕 03/17/2015
傳統中醫看MERS 07/07/2015

氣血兩虛-中醫看中風 12/01/2015
阿茲海默症及妥瑞症(TICS)的中醫治療 03/28/2016
中醫是如何從肝脾入手治牛皮癬、癲癇和嚴重的肌肉流失 07/19/2016

從三藩市長驟逝談中醫看心藏病 02/19/2017
中西醫的交流及針灸療效 01/10/2013
針灸在中醫治療上的運用 04/02/2013

針灸的奧妙 03/04/2014
針灸奇效- 24小時內恢復膝蓋嚴重扭傷 04/22/2014
傳統針灸被加拿大列入醫療體系 07/29/2014

韓劇炒熱的針灸真的那麼神奇麼? 09/19/2017
中醫能治療精神或神經科疾病嗎? 04/19/2016
心理、精神領域藥物的副作用 05/17/2016
治療精神科疾病西醫有出路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07/18/2017

吃西藥有副作用,那精神病患怎麼辦? 08/15/2017
傳統中醫治愈躁鬱症(Bipolar) 08/22/2017
春天該治什麼病 02/04/2014

早春季節如何安排合理飲食 4/8/2014
秋季平膚乾燥是因為五臟有哪些問題 10/07/2014
乾燥煙塵天氣如何保護您的肺 08/04/2015

秋老虎逆襲灣區,身體不舒服的要小心 08/18/2015
冬天常見感冒、心臟問題的中醫應對 01/05/2016
夏至談「寒涼」-頭暈、心悸等重症的根源 =6/21/2016
冬季如何進補? 12/20/2016

春季過敏異常嚴重,如何應付? 04/04/2017
酷熱灣區,小心中風、感冒 06/20/2017
春季養肝知多少?03/20/2018

春眠不觉晓 為何睡不好?04/03/2018
立冬 — 冬藏,您藏對了麼? 11/07/2017
霧霾之後話養肺 10/17/2017

節日裡大吃大喝可能造成的後果 11/21/2017
氣溫驟降,務必重視足腫、頭腫現象 02/20/2018
女性腳冷 - 婦科疾病的前兆 09/25/2012
中醫談美容 08/07/2013

中醫談女性美容 8/13/2013
中西醫對女性長鬍鬚的不同見解 8/5/2014
男子腳涼 ? 女子不來月經? 小心心陽不足! 11/4/2014

女性小腹不適,病因未必在腸胃 12/2/2014
坐月子第一周要不要吃生化湯? 06/02/2015
月子中的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 09/01/2015

七公分卵巢囊腫,三個月內變三公分-針灸加中藥的威力 10/04/2016
不孕症的宮寒 05/16/2017
癌症-中西醫治療思路的根本區別 10/09/2012
中醫觀點 ─ 乳癌是寒證的一種 10/19/2013

中西醫對乳癌的看法 10/22/1013
中醫對肝炎肝癌的看法 11/12/2013
中醫治療癌症 ─ 極寒之症 04/29/2014

用愛與感恩的心面對癌症 06/24/2014
你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得癌症 ? 11/11/2014
一個白人癌末患者試過一周中醫治療後的變化 12/16/2014

胃不合則臥不安 10/17/2012
脾胃虛為何會導致頭痛?心臟病? 7/18/2013
中醫的奧妙 — 頭暈嘔吐為什麼和腎有關係? 07/11/2013
腸胃不適病因未必在腸胃 11/25/2014

談君主之官-心臟 01/03/2017
來自希望之聲聽眾的一些故事 12/04/2012
病人抱怨沒有效果醫生怎麼辦 06/04/2013

我的從醫之路 12/24/2013
生命真諦,源歸感恩 05/27/2014
抵抗病魔的另一種力量-感恩 6/10/2014

感受患者勝過看醫療數據 06/17/2014
大陸和美國中醫現狀之不同 12/06/2016
「The Happiest Entrepreneur」座談會 02/07/2017
來自聽眾的問題 09/05/2017
(文末:最新摘錄)
不吃奶制品,以免湿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