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科傷科林兩傳醫師 演講~ blog~ 隨筆~ (整理篇)
髖關節脫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資料整理篇)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不可思議的八卦象數療法~
不可思議的八卦象數療法~ 李山玉中醫師 張广苓(張廣苓)老師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pixnet.net)
YOUTUBE
张广苓老师访谈 | 亲身体验象数的奇迹,从瘫痪里站了起来 - YouTube
源於易經,基於中醫,效於氣場。簡易又深奧。該療法"通過默念象數配方調解陰陽平衡以達到療疾健身的目的"------ 李山玉中醫師



心靈的春天1130313 中壢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郭葉磷醫師(談椎間盤突出的疼痛)-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醫師(衰老的界定及認識沾黏的疼痛)-醫療(認識各種咖啡)
郭葉磷醫師經驗談~ 椎間盤突出的疼痛
心靈的春天1130320 中壢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郭葉璘醫師(為什麼不要常彎腰)-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醫師(認識慢性疾病跟飲食的關連性)-醫療(小心耳悶耳鳴聽損的警訊)
(1:20 - ) 郭葉璘醫師經驗分享~ 為什麼不要常彎腰
心靈的春天1130327 中壢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郭葉璘醫師(椎間盤手術後做了哪些事)-廖惠吉誰來午餐-認識咖哩當中的營養成分
(1:20 - ) 郭葉璘醫師經驗分享~ 椎間盤手術後做了哪些事
心靈的春天1130410 中壢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郭葉璘醫師(不彎腰跟椎間盤相關聯性)-台北市立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黃守宏醫師(如何正確看待安眠藥的使用3)-文章(楊定一三個提醒回到當下)
(1:20 - ) 郭葉璘醫師經驗分享~不彎腰跟椎間盤相關聯性
針灸篇(資料整理)~ ( 艾灸、 倪师针灸笔记1 )
張孟超醫師(影音)教學-眼診、腹診、耳診、穴位診、針灸、 刺
“望闻问切”少一摸(骨诊——摸骨知病) 格文整理(輯)
http://angela20102.pixnet.net/blog/post/188914512
(A-7): 中醫外治篇(1)
中醫外治篇(2) 臀部和荐椎的手法教学视频?
皮沙士老師(藥師心子 )部落格 (摘要) 外治法~ 
(A-3)蕭宏慈師承朱增祥之拉筋法 / 黄木村老師《人體自癒療法》/



不可思議的八卦象數療法~
不可思議的八卦象數療法~ 李山玉中醫師 張广苓(張廣苓)老師 @ Angela20102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pixnet.net)
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 (資料整理)~
礒谷式力學自然健康法 http://www.kungfu.org.tw/rnews2.asp?n_auto=63
isogai自然健康法 中華民國礒谷式健康法協會
礒谷力學療法(整理篇)(補充篇)~
-
林克彥老師談股關節矯正的關鍵手法 大家也許想也沒想到,自己身體的某些疾病,竟然是股關節轉位或骨盆、脊椎歪斜造成的 .... . .
---------------
日常生活中,引起股關節轉位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包尿布方法不當、跌落、摔倒、外傷、骨折、運動、日常動作、、、等等。
包尿布的方法不當,卻常造成小孩自小就產生股關節轉位的問題,另外小孩太早坐學步車也容易產生股關節轉位。
平常跑操場時,會產生兩腳不等長的情況,因此建議跑步時能夠順時針3圈,逆時針也跑3圈,才能預防。另外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情形,如不要翹腳、不要提重物、、、等等才能預防股關節轉位的發生。
左右腳長產生疾病的原因有:
右腳長者,右肩下垂,
地心引力會引起右支氣管歪斜同時壓迫到右心室(壁膜較薄),因此心臟及肺部功能會依其身體歪斜程度之惡化而逐漸地變形,萎縮,所以會引發心肺系統之疾病。
左腳長者,左肩下垂,
地心引力會生壓力,如果壓迫到食道進胃的入口,則引起胃口不佳;
壓迫到胃的出口則引起胃下垂;
壓迫到十二指腸大乳頭,則十二指腸、膽道及肝、胰管都連帶受到牽連引起阻塞、潰瘍等問題,消化不良、營養也無法吸收。
ひもしばり健康法
腰椎的連結和支持除了椎間盤外,周圍的韌帶、肌肉、髖部、胸腹部的肌肉也發揮重要作用。
骨盆前傾會造成腰椎前凸,
骨盆後傾會造成腰椎平坦,脊柱的腰椎與薦椎之間的連接處,
對日常生活運作所產生的負荷是非常敏感的集中點,這些壓力
會使腰椎與薦椎之間的連接處容易受傷,造成腰酸不舒服。


脊椎與內臟
http://mypaper.pchome.com.tw/kenny0711/post/1322531896
含胸拔背
http://mypaper.pchome.com.tw/kenny0711/post/1322246977
林兩傳醫師
http://mypaper.pchome.com.tw/kenny0711/post/1312854577
(中醫傷科) 林兩傳醫師 演講~ blog~
林兩傳醫師骨科傷科 blog
庖丁解牛 輕柔化解筋骨僵硬 - 康健雜誌163期
2014/5/5 · 很多苦於長期痠痛、疼痛,持續復健卻好不了的患者會向林兩傳求助。為什麼手腳活動不順、轉動會痛?林兩傳的師父黃雲溪告訴他這是因為「骨頭跑掉(歪了)」,也就是說,某些肌肉正處在不對的位置,肌肉間的張力被改變,當然就會疼痛,活動也會發生障礙。
「很多人觸診只是壓一壓、摸一摸,但我是去摸到筋骨肌肉的走向,檢查骨骼位置對不對?肌肉走向對不對?」
林兩傳說,只要順著筋骨肌肉正常該有的張力去調整,讓它們歸位,這是完全不會拉到傷處的,所以基本上不痛,也不會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
同為骨傷科醫師的盧文瑞就跟林兩傳學過撥筋手法,他說自己以前的手法比較硬,但是跟林兩傳學了以後動作變輕,患者比較不會痛。
巧手摸清筋骨肌肉走向
很多人都以為疼痛、痠痛時肌肉僵硬,所以需要用力推拿,把僵硬的地方「推開」。不過,林兩傳認為,如果肌肉位置不對,過度伸展就會導致肌肉撕裂,要是沒有還原復位,組織就會在錯誤的地方增生、變成僵硬的「一坨」,而傷科醫師要做的,不是把這「一坨」推開,而是要找出錯位的肌肉、將它們還原,僵硬處自然就會解開了。
例如下肢疼痛時,該調整部位的通常是腰部。
「很多人觸診只是壓一壓、摸一摸,但我是去摸到筋骨肌肉的走向,檢查骨骼位置對不對?肌肉走向對不對?」
林兩傳說,只要順著筋骨肌肉正常該有的張力去調整,讓它們歸位,這是完全不會拉到傷處的,所以基本上不痛,也不會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
中西醫師盧樹森
-
哪家中醫院 或醫生 有在幫人作脊椎矯正??? - Yahoo!奇摩知識+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0052106093盧 樹森 醫師 (自費) 盧樹森 中醫診所 台北市仁愛路4 段460 號 (02)2758-0505 . . . . . . 榮春中醫診所 (自費) 林兩傳中西醫師 ...
-
近代有名的中醫師 - Yahoo!奇摩知識+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0052306256(意見-5)(意見-6)林兩傳中西醫師(具中西醫雙執照) (03)3322383、(03)3368548 桃園縣桃園市東國街13號1樓
盧樹森醫師(自費) 盧樹森中醫診所 台北市仁愛路4段460號 (02)2758-0505 006 意 …
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08279
更多中西醫互相學習 病人之福,國威之揚




習武養心練巧勁 傷科接骨第一人 - 康健雜誌163期
2012/7/3 · 講到中醫傷科接骨術,一定會被醫界提及的名字就是盧文瑞。 盧文瑞潛心習武數十年,參加國內外武術競賽屢次摘金;他的診間擺放一整排長短兵器,若非手勁極強之人,根本就耍不動。 同為傷科醫師 …
中壢(坐骨神經痛) 該去哪邊看醫生? - Yahoo!奇摩知識+
2011-01-19 02:18:02 補充 盧文瑞中醫師(自費無健保) / 育源堂中醫診所 中壢市莒光路8號 中壢市中山東路二段92號 (前門、後門?
)
電話:03 4668999
盧文瑞中醫師BLOG
http://blog.xuite.net/luis20061121/twblog
健康․五十四項重要的小動作(摘於網路佳文) ~聰明地鍛煉~
腰酸背痛有法寶
腰酸背痛的原因其實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種是長期姿勢不良,肌肉持續緊張,沒有適當的放鬆所致;
另一種則是勞損所致,不僅有肌肉上的問題,甚至有些已經傷到脊椎本身。
第三種則是退化所致,通常容易發生在腰椎的錯位。
另外,還有突然發生的腰痠痛難轉,多屬於閃腰,又稱腰部傷筋,治法上更為簡易。
針對長期的姿勢不良所造成的腰酸背痛,最好的方式是改正坐姿,並以針灸配合運動,透過針刺大陵穴能將緊張的肌肉放鬆,配合適當運動促進氣血的循環。同時配合,每隔一小時,起身走走,才是保健之道。
若是因為勞損所致的腰酸背痛,針藥配合的治療,才能加速恢復的時程,建議有此困擾的朋友可以平常在家多按摩位於膝關節後(橫紋中央)的委中穴,能有效緩解腰酸背痛不適的症狀。
針對第三種因退化所致的腰酸背痛,除了針藥的配合治療,
一定要注意到腎氣的恢復,所謂年老腎氣衰,而腎又主骨,所以老年人大多有骨關節退化的情形。建議要多按摩腎經的穴位,如腳底心的湧泉穴、和腳內踝後與跟腱中央的太溪穴,都有助於腎氣的恢復。
若屬於閃腰所造成的腰痛,其實只用按摩就能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可以按摩手虎口的合谷穴和手掌橫紋上處末端的後溪(感情線末端),這兩穴都有開氣滯的效果,所謂氣不通則痛,氣通了人就不痛,所以多按摩這兩穴還能夠讓人心情舒暢,精神充沛。
受腰酸背痛苦惱的朋友,
更可以食用杜仲腰花湯,以強健筋骨,兼補腎氣為主。
如果是素食的朋友,可以將豬腰換成新鮮的山藥,一樣有很好的療效。
杜仲腰花湯
食材:杜仲三錢、骨碎補二錢、豬腰一副、生薑五片、麻油少許。
作法:
1、先將杜仲與骨碎補洗淨,加水1500cc大火煮開後,再以小火敖煮20分,去渣取汁。
2、將以洗淨切花的豬腰過滾水燙一下立即拿起沖冷水置旁。
3、用麻油爆香的薑片後放入豬腰大火拌炒10秒,即倒入先前已煮好的藥汁,用小火熬10分鐘即可食用。
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 | 寒濕之邪,侵襲腰部,阻塞經絡,氣血不暢,加之寒性收引,濕性重著。 |
腰痛逐漸加重,雖靜臥亦不稍減或反而加重, | 濕為陰邪,其性粘滯,靜臥則濕邪易於停滯,故痛加重。 |
遇陰雨天疼痛加劇 | 陰雨寒冷則寒濕更甚,故痛增 |
見熱則減 | 熱能散寒勝濕 |
舌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 均為寒濕停滯之象 |
醫者治病,不可預有成見....治腰疼者,因先有此等說存於胸中,恆多用補肝腎之品。究之此証由於肝腎虛者甚少,由於氣血瘀者頗多,若因努力任重而腰疼者,尤多瘀証。...同是腰疼,而其致病之因各異,治之者安可膠柱鼓瑟哉。
文中有提到5例,治法各為:補血...四物加黃耆;溫通....用硫黃;去瘀用三七、鱉虫. . .
(年輕人,再加上急症,實是瘀証為多。同是腰疼,致病不同,治法是不可相同啊!)
◎腰痛簡單略分;
痛性質 | 加重因素/兼症 | 舌脈 | 選方 | |
風濕 | 痛時腰背拘急,難以轉側,或走竄不定,痛引腿足 | 天氣陰變 | 苔薄白,脈浮 | 羌活勝濕湯加味 |
寒濕 | 腰部冷痛,身體沈重,轉側不利 | 遇陰雨 | 苔白膩,脈沈緩 | 五積散 |
濕熱 | 墜脹疼痛,痛處覺熱 | 小便短赤 | 苔黃膩,脈濡數 | 三妙散加味 |
瘀血 | 痛劇烈,如刺如折,痛定處而拒按,俯仰轉側不便 | 閃挫扭傷 | 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 膈下逐瘀湯 身痛逐瘀湯加減 |
腎虛 | 酸痛綿綿不休,喜按喜柔,膝腿無力 | 遇勞更甚 臥則減. |
陰虛:舌紅苔少脈細數 陽虛:舌淡脈沈細 |
陰虛:知柏地黃丸 陽虛:金匱腎氣丸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5bb4fb0102v1h6.html
有脊椎相关病史,该院医师应先确定其有无瘀血久蓄问题,再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法处理;如确为瘀血未尽除造成的疼痛,应以放血或活血化瘀类方剂除久滞之瘀血,然后整复移位的骨节,便不致酿出此大祸。
开刀后的瘀血,若比照此原则处理,还有救回来的希望。若久瘀造成肌肉萎缩,那可就神仙无救矣!
脊骨神經科(Chiropractic),起源於西元1895年, 由Dr. & Palmer創始於美國,至今約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一百多年來,脊骨神經科蓬勃發展並在世界各國盛行, 儼然已成為一股不可或缺的潮流。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7年一月正式通過世界脊骨神經醫學 …博客來-活化自癒力的脊骨神經醫學
-
-
活化自癒力的脊骨神經醫學 ... 推薦序1 拾回健康的主控權 Reed Phillips, D.C., Ph.D.(美國洛杉磯脊骨神經醫學院校長)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新書出版,但對於描述脊骨神經醫學的著作卻相當罕見。
-
2014/2/14 · ... 學會在芝加哥年會上承認脊骨神經科的合法地位,一九九七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通過世界脊骨神經醫學 聯盟。目前美國的脊骨神經醫師有六萬多人,已成為僅次於醫生的第二大團體,人數還超過牙醫師、眼科醫師。 時代雜誌一九九一年的報導 ...
The Chiropractic Approach to: Sciatic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D_Gv3RKH0&list=PL2DD9F7A46B8E93F3&index=9
The Chiropractic Approach to: How Chiropractic Work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3sqREIiI7A
脊骨神經醫學 黃如玉 體態平衡調整、步態平衡評估、足部工學、居家運動設計指導、兒童體態矯正
-
2012.12.23.
2013.02.19.
Dr. Bobby Doscher說: 脊骨神經醫學的基礎哲學,就是讓身體自行療癒的能力
03.05.
規律進行脊骨神經調整的人,免疫力增強後,變得不容易感冒囉!!!
-
2014.07.22. 3. 選氣墊鞋要注意,氣墊太有彈性時,作用力會彈到膝蓋,會造成膝蓋的疼痛和傷害,氣墊適度就好囉!
05.14. 一位阿嬤真的因為O型腿而動刀,前幾個月手術換了人工關節。她說:「本來歪掉的腿接回來了,但是我的小腿、大腿、腰、臀都痛到不行。」
是啊~ 她的腿真的變直了,但是想也知道,已經70年當中,都養成了既有的用力模式的肌肉們,一定會不舒服的!
. . . .. . 當肌肉學會新的用力模式的時候,就不會再那麼痛了!
-
體態,決定你的健康:黃如玉醫師的脊骨平衡完全手冊 2007.
彎腰駝背、小腹突出、肩膀內縮、走路外八等體態問題,多數人總是不以為意,等到產生痠痛感覺,才會尋求解決之道。但是,你知道嗎?體態影響的絕對不只是外觀的美感,包括常見的腰痠背痛、骨刺、電腦手、脊椎側彎... more
在一些疼痛或病症未出現之前,通常不會留意體態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姿勢、體態、步態不良所影響的層面絕對不只是外觀的美感,還會影響到身體的日常功能。當身體失衡時,人體內最自然的自癒力就會慢慢消失不見,人就容易變得疲憊及免疫力下降。
孩子的脊骨健康密碼【增訂版】:黃如玉醫師的脊骨平衡完全手冊 2 2009.
脊骨健康分齡照護全書,讓孩子贏在健康的起跑點! 你可能從未想過,許多成人的脊骨痠痛和病變,竟然是小時候的生產創傷、姿勢不良、體態欠佳造成的! 孕婦如果骨盆不正,懷孕時容易腰痠背痛,也... more
骨盆美麗與健康的關鍵密碼:黃如玉醫師的脊骨平衡完全手冊3(超值回饋版)(平裝書+1影音DVD) 2010.
以脊骨神經醫學的「整體平衡」觀點出發,讓你找回身體自癒力:
骨盆平衡,是決定身心健康的關鍵。從骨盆這個根源下手,許多不明原因的疼痛和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透過各種警訊(例如穿裙子時,裙子會因為走路而轉向某一邊)、症狀(例如下半身容易水腫、脫掉襪子後有消不掉的勒痕)、觀察、動作等等細緻的全方位檢測方式
不良的生活習慣,正是造成骨盆歪斜的元兇!書中教你避免生活中會危害骨盆的小地雷,像是低腰褲、太重或背帶太長的包包等;如何從站姿、睡姿、挑選鞋子、骨盆保養運動著手,輕鬆擁有骨盆健康。
想要瘦小腹、改善便秘,做骨盆運動就對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28uoz4tMrs
終結慢性疼痛:史上最有效的脊骨健康書 2011.
她會檢查病人的走路姿勢、體態、頸椎、脊椎有無壓迫或歪斜,調整手法輕柔,跟一般的整骨完全不同,既安心又有明顯效果,一週去一次,才調整三次後,整個人都前所未有的舒服,背部肌肉都放鬆了,不痛了,失眠及頭痛耳鳴也改善了。 我想可能背部循環好了,所以接連頭部問題減輕、睡眠也不再受病痛影響,自然就好轉了,另外,黃醫師有教媽媽平時要注意及保健的姿勢。
調整了半年,從一週去一次,到二週去一次,之後再拉長時間變保養了。隨著病人情況改變,調整的手法也會從大方向轉為細部。
請sara推薦整脊師嗎?
陳為忠 的電話 0910-501-615
他主要是在台中,但有固定時間在台北。臺南 蔡孟峰醫師
這是醫師的手機: 06-2236204
民族路三段151巷9號49er’s 赛季回顾和神奇的Chiropractic
(6:55- ) 49er’s 随队医生Dr. Joeseph Leahy 1. 解壓 2.光照
馬術治療開訓 有助復健
自由時報 - 2014年2月26日 上午6:18
〔自由時報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由八卦寮基金會主辦的馬術治療兒童關懷課程開訓,十二名身障兒將接受三個月的「特訓」,因篩選、評估、課程規劃、治療團隊定期會議愈發嚴謹 … 詳全文 »
莫名腰痠背痛?可能是肌少症作祟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3月8日 上午9:10
由於某些因素讓肌肉量流失,進而導致肌耐力的下降,就會增加從坐到站或是行走的困難度,長久下來,容易加重骨頭、關節的負擔,有可能因而造成腰痠背痛。 詳全文 »
~
豬鞭 腰痛 腰椎間盤突出 坐骨神經痛 任之堂精品藥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3.w4002-5806133274.15.OfhoI2&id=37828584509
日久劳累、房事过甚、熬夜加班,则内在暗耗肝肾精血,导致肝肾亏虚为病根,而外在长期坐姿不正为促因。试想松垮垮的韧带怎能固摄得住腰椎及其间盘,那么滑脱、突出则在所难免,腰痛也便随之如风暴来袭。
外在坐姿不正,内在暗耗肝肾,久而久之,就算是一棵挺拔的大树,也扛不住这样沉重的包袱啊!树岂能不弯,腰怎能不痛!
任之堂淘宝店地址:http://renzhitangjpd.taobao.com/
任之堂博客 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m=0
~ 龍游功 ~ 脊椎S运动
(13)我想以我自身的經驗提供jennve2000781028參考。在25年前我27歲時,上班時無法久坐,如果連續坐一個鐘頭,腰和背就很痛,好像要斷了一樣。之後因為我要參加公職考試,所以上補習班補習,每次一坐3小時以上,真的是痛到不行,所以我開始練龍遊功,只練一天,第二天症狀較稍稍緩解,一個月後,我坐再久也沒感覺,完全好了,所以我持續練了一年,直到不必再去上習班才沒練。那一年打下的基礎,讓我持續了10年都沒有不舒服。10年後,背又慢慢痛起來,很痛時,我就練個兩、三天,就好轉了,不痛我就不練了,痛的時候再練個兩、三天,如此反反覆覆一直到現在。
跟著影片做,記得一定要從大腿到小腿都要併攏(影片上的人沒併攏)。
一天最多練20分,可分段練,練3、5分也有效果,總之一天累計不要超過20分就好了。它的功法是讓脊椎做S型的運動,做時雙腿併攏,可以刺激內分泌,
(1)一個月前我忽然變的不耐站,站個兩小時,脊椎就開始酸;一周前變成不耐坐,坐一個小時脊椎就不舒服,換姿勢、換椅子、加靠墊都沒有用,想請問有沒有人的恢復反應中,一樣有脊椎、腰酸的反應呢?
(2)我記得老師說過,(生理)物理原因先解決,再來解決化學的。(忘了哪篇) 脊椎痠痛有時不全是跟飲食有關,有時和我們長期使用的姿勢有更大的關連, Vivi同學在"食食課課同學推薦"一位好醫師, 黃如玉/脊骨神經/台北內湖 參考看看,希望有幫助。
(3)我有很多病患恢復期脊椎有症狀(有一次一位病患突然下半身癱掉了,後來知道是神經發炎),把我們大家嚇到昏倒,但兩天出院後又都好了。我建議加速消炎的措施。 但是,我也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才比較知道情況。
(6)骨刺多長在重量不均的地方(就是承受過重的地方,它是用於分擔重量的),因此即使化學調整了,物理不調整,它就算走了還是要回來。
(9)頸部。比如你一直低頭看電腦,頭很重,本是坐在頸椎上,現在它往前傾,承受壓力的地方就易長骨刺。我就有這個現象。
2017. 龍遊功~道家华山派秘传养生长寿术功法中的一势功法
余浩中醫師 任之堂博文
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static/67605033201058583837/
膝关节筋收缩太过,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骨质增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最近病情的加重主要是与筋有关,治疗时只要让绷紧的筋舒展开来,病情就会好转。
病人将信将疑,我于是开了三副养筋汤:
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15克巴戟天12克 当归15克
患者服用三天,膝关节舒展自余,不再僵硬,唯下楼梯时仍有不适,上方继续,连用一周,一月后介绍新病人过来,言服用十剂,膝关节彻底治愈,非常感谢。
人体的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会变得疏松,骨头也会变形,但这个变化是个慢慢的过程,人体也在慢慢适应其变化,这是生理的衰老过程,但这些变化是慢慢的,人体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代偿的过程,它们并不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但当一些特定的外因产生作用后,会打破慢慢形成的代偿性病变,形成新的疾病,治疗时想纠正已经形成的病变很难,只要纠正打破这种代偿性病变的原因,疾病就可以缓解。
我们不可能让一个80岁的驼背老人变得像年轻时一样,我们也没必要这么做,但我们可以解决变形的脊椎在受凉后产生的疼痛,这才是治疗的目的!
将腿部的筋拉开之后,人体的关节才有弹性,才能接受外界的冲击,才不容易生病。
艾草灸對筋骨問題也很有效.像我年輕打球踝關節跟肩膀都受過傷.灸了一段時間都改善了
筋縮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07/09/93859_91106992.shtml
第四章:吃鱼的故事
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static/6760503320105965014201/
骨刺由骨质所化生,在人体肾是主骨的,也就是说人体的所有骨头都是肾管理着,而肾的另一个功能是主封藏,如果肾虚,则封藏力不够,骨髓外溢,并形成了“髓溢证”,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骨质增生,那么如果来抑制这种情况的加重呢?
很简单,我们只要补肾就可以了!补肾之后,增强了肾的封藏能力,髓溢就不会继续加重,问题就解决了,
谈到了肾虚,肾之封藏力不足,出现髓溢证,长了骨刺。或许有的人会问,肾主骨,肾虚之后,除了骨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病变?
“肾主骨”,人体的所有骨骼方面的疾病,都与肾有关!
有次同一些西医的朋友在一起吃饭,大家谈到颈椎病该如何治疗,席间有人问我,“你们中医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说:“肾虚引起的!”
大家哄堂大笑,在西医的思想中,好像肾亏总与纵欲过度有关!
其实并不是肾亏就是纵欲过度引起的,长期从事特定的工作可以伤肾,比如经常站立的教师,经云,“久立伤骨”;经常开车的司机,经常熬夜打麻将的人,都容易伤肾……
伤肾之后,人体的肾精不足,就会出现腰膝酸软,就会出现腰酸疼痛,此时,如果再负重物,或长时间坐立姿势不当,就会出现椎间盘突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牵引可以使椎间盘间隙增加,突出的椎间盘可以缩回,临床症状可以缓解,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再次复发。
有的甚至采用手术疗法,将突出的椎间盘切掉,但不久后发现,切了三四腰椎突出的椎间盘,过不了多久,四五腰椎椎间盘又突出了,四五腰椎突出的椎间盘切了,没过多久,二三腰椎椎间盘又突出了!治疗疾病总是在疾病后面跟着跑。
这是为什么?因为患者肾亏的病机没有转变,饮食生活习惯没有改变,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只是治标,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临床中本人采用中药内服,加上药物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无数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实治疗的思路很简单,从肾入手。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如果左右尺部沉细微弱,舌根发白者,就可以借用如下治疗思路
治法:以补肾壮腰为主,配合活血止痛、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用药如下:
第二章:吹空调的故事
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static/676050332010585523879/
人体下半身的寒是需要肾阳来暖的,而肾阳的来源则是心火!
但如何是自己的肾阳不易虚衰,是很有学问。
在自然界中我们都知道,火向上炎,水向下流,这是事物的特性,所以人体最容易出现的也是火向冲,寒向下渗。要想使自己的下焦寒邪不重,就得使水向上流,火向下移……
水向上需要肝气的升发,所以人体要心情舒畅,需要亲近大自然,借大自然树木的调达之性,使自身机体的肝气保持舒畅,这样肾水才能上济心火,心情才能不焦躁;同时少熬夜,熬夜容易伤及人体的肾阴,肾阴伤了,不足了,肝气再调达也没有用,也无法济心火。
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气的下降,很多时候,我们饮食不规律,心浮气躁,均会影响心气的下移,不能下交于肾。可以看看凡气定神闲之人,很少会出现上焦火重,因为上焦的火被肺气收敛,向下移行,温暖肾水了,充养肾阳了。
五味养五脏,饮食之味过偏,也会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寒热的对流。
比如辛味入肺,过食辛辣之物,会导致肺气宣发过度,影响心火的下交。同时按照五行相克理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过食辛味,导致肺金过亢,克制肝木,肝木的调达之性受到抑制,也阻止了肾水上达济心火,所以过食辛辣之物,不仅影响心火下移,同时也影响肾水的上升。
这样的患者很多,
对于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心肾不交的病人,除了吃药,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养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一种很简单的办法,只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上热下寒的病机就会转化,你的心情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方法很近简单,患者正坐,双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气,慢慢呼气,呼气时想着你的双膝盖,感到体内有股热量慢慢向下移动,这样持续十来分钟后,你就会感到膝盖发热,有关节炎的病人,就会感到膝关节很舒服,在向外散凉气。女性痛经的患者,平时经常这样练习,就会感到小腹部慢慢发热起来,痛经的病也就慢慢好了。
大家可能会问,这是什么原理?
其实这就是通过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导,用自身的热来散自身的寒邪,这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强身健体的妙招,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散下焦的寒,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火的下移,补养亏虚的肾阳,肾阳不亏虚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通过这样练习,心火下移之后,可以使浮躁的心情宁静下来,不仅仅治疗了疾病,人的处事心态也会发生变化。看为题也会长远一些,正如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静了,思想就远大了!
1.
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static/676050332010585430719/
---“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
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咋回事啊?”
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自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夜晚卧床休息,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下肢了,应该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
事实情况正如此,不少病人反应,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慢慢开始出现腰痛、背痛,凡是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5、6点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第五章:蓄水塘的故事
http://piao-peng.blog.163.com/blog/static/676050332010810112310948/
有人会问,缺钙了为什么会腿抽筋?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一下,那就是:“肾虚了,为什么会退抽筋?”
在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中有一条:“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也就是说腿抽筋,腿部肌肉痉挛,是因为湿邪引起的,湿邪停留于小腿部,所以才会出现小腿肌肉痉挛,而这湿邪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肾虚之后,对水液的代谢出现了障碍,水湿停留所致啊!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补肾治疗腿抽筋的真正意义。前面开的处方中淫羊藿是温补肾阳的,肾阳足了,水湿自然就消散了,
小伸筋草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作用,筋骨得到了舒展,筋中湿邪得到了排除,腿抽筋能不好吗?
---------------淫羊藿30克 小伸筋草20克 七剂 水煎服 日一剂-----------
2011-10-03: 養生先養腿 腰椎間盤突出腿療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lAh7HnjYE
中醫腿療創始人劉長生教授
( 8:30- )
太溪穴(補肝腎)、
足通骨穴(緩解疼痛) http://xuewei.supfree.net/durex.asp?id=159
(12:45- )活血化瘀穴: 委中穴、承山穴
(16:05- )祛風散寒穴: 飛揚穴、 委陽穴
~ 針灸 ~
针人针事(八)——老妈快跑(上) 2014.01.22.
有70%的软组织损伤导致的腰腿脊椎痛患者被医生诊断为骨结构损伤?”
。“当一个人主诉膝关节功能障碍时,我们当然先要重视膝关节本身,然而,不能忽略它的底座——踝关节、也不能忘记它的上司——髋关节。既要重视骨骼结构,更要重视软组织,诸如肌肉、韧带,最关键的是提供给它们营养和能量的基础物质——气血。”
林杰兄看着我的眼睛,很认真地对我重复:“骨正则筋调,筋健则骨强,而周身所依赖的滋养,唯有气血。”在最后一个脊椎的提升动作后,老人家不能看电视了,肝血严重亏虚,血不养筋,只好牺牲膝盖来满足其它地方,减少血的消耗,同时补充肝血,才能彻底治好,喝几天养筋汤很管用!
《辨证录》卷八《养筋汤》:
白芍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炒枣仁9克,巴戟天9克,水煎服。
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
心脏不好,可反佐桂枝十克,制约麦冬寒性。
多吃鸡爪,牛筋等,以筋养筋,变病在筋,不在骨。
不能受寒,寒则收引,加重病情。
不要快跑,好了也要慢慢活动,筋失养变硬,活动过度,一则血会消耗太过,二则容易形成拉伤。
血足则筋柔十多年前冰台妈妈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个医院各种手段怎么治也治不好,最后一个盲人按摩按了六十多天终于勉强站立行走。就是亲眼目睹了妈妈腰病的一路治疗,冰台放下当时一个月能挣两三万的音响店生意不做,开始了中医求索之路。
爸爸说师父交代救人是医生的天命,只要是病人求到门口了,再穷也要救,千家吃药,一户出钱,医生就是用有钱人治病的钱来帮助穷人的人......”
一样又一样的病症被攻克:飞蚊症、白内障、面瘫、百日咳、颈性心脏病、脂肪肝、胆结石、前列腺肿、阳痿、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痔疮......
艾灸
針灸篇(資料整理)~ ( 艾灸、 倪师针灸笔记1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3月7日 下午9:06
中醫常講的「經絡」,經國外研究指出,不屬於血管、神經或是淋巴,而是一條更細小的「水道」,生物光能透過陶瓷材料發出的非游離輻射的高效能紅外線,解決經絡「水道 … 詳全文 »
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四十五歲林先生的爸爸在五年前接受了脊椎手術,術後仍疼痛難受,輾轉就醫於幾家大醫院,又動了兩次刀,但腰部與腳繼續痛,須止痛藥長伴,日前甚至腳越來越無力,已經不大能走路了,原來是「脊椎術後失敗症候群」惹的禍。
近日林先生也罹患坐 ...(詳全文)據統計脊椎手術術後六個月內的滿意度,僅有七成,然而長期滿意度僅有五成,甚至有百分之十五病患須接受第二次手術,以解決手術沒有改善的症狀,因此病患應了解術後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與復健。
健康兩點靈: 只要5分鐘自己治好酸痛 (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示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zKw7Umd1ys
彭鑫博士演示固腎功:1.固腎功 2.叩齒 3.鳥飛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wU9J9cvYo
瞬间强肾法 (武國忠醫師)
新聞挖挖哇:坐骨神經痛(2/5) 20110913(5-5)椎間盤出現的病變(2:00- )2011年的夏天特别的潮湿,湿气很重。吴老师讲这是因为今年水运不足,湿气大盛。注意,这里的水运和湿气并不是指一样的东西。水是讲的收藏于地下的,起收藏作用的能力,如果这个收藏力度不够,那么地下水就会腾空而起,升到地面以上形成水蒸气,到了一定程度或者饱和或者气温一降,就形成了降雨,落到地面上的这个雨水还是属于湿,而不是水。水是指的收藏的状态,而湿指的是水汽弥漫的状态。
这样的季节,是肾最虚的时候,因为肾中的能量全部腾到地面上变成湿气了,因此肾中是最虚的时候,吴老师讲湿气属于土,肾属于水,土克水,因而此时肾气最虚,好多疾病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一个女性患者。大夫,我腰痛的厉害。她说。腰经常觉得冰凉,特别是早晨起床的时候痛的不敢翻身。但起来后活动一会能减轻一些,早起最难受了。
出现这个现象有多久了?吴老师一边把脉一边问她。
有一周了。病人说。
两尺虚弱无力,吴老师说,肾受土克。随机处方,茯苓、泽泻、熟地、肉苁蓉、巴戟天、当归、白芍、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桂枝。
肾虚为什么不是平常都腰痛,反而是早起的时候重呢?我问吴老师。
肾本来是很虚,早起的时候木气最旺,也就是说升腾之力比较大。这就有点木拔肾根了。水本来正常生木,但此时木旺把肾气,肾中的能量都被这个木气给吸收走了。所以这个时候是肾最虚弱了,故此时腰痛会最严重。
这个处方除了用补肾之品外,还加了枸杞子和桂枝,枸杞子是补肝阴的,能帮助收敛肝气,桂枝能引木气正常上升,
國民大會:神經再生治癱瘓(1/4) 201104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qB1rBTDgU
(2:26- )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鄭宏志醫師
(2)另類療法案例
(3)(1:56- )幽靈心臟
(3:20- )豬膀胱(神經)粉(細胞外基質)使手指頭再生
(7:05- ) 器官農場
少林藥局 http://www.chanyiyao.com/
藥僧 少林傷科
中醫古書 少林真傳傷科秘方 - The Qi Home Page
少林真傳傷科 秘方 凡跌打損傷,十六歲以上者易治,血氣有餘故也。十六歲以下難醫,血氣衰弱故也。 凡傷七日之內,血氣未曾積聚,十四日之後者,血氣凝結,恐生別症 ...驗症吉凶*******************
一看兩眼︰
內有瘀血,白睛必有血筋。血筋多,瘀血亦多;血筋少,瘀血亦少。眼及睛活動易治,否則難療。
二看指甲︰掀其中指甲,放如即還血色易治,少頃後還原者病重,如紫色者不治。
三看
四看足爪︰與手指同看。
五看腳底︰紅活者易治,色黃者難治。
以上為五絕,五絕全犯者不治,如犯一二件尚可醫治******************************,少林文化,少林寺官方
*李小龍健身秘密全公開 http://tieba.baidu.com/p/296469952
(6 ) 1970年一次意外讓李小龍永遠記住了教訓,有一次他偷懶,在未做任何準備和伸展運動的情況下練習槓鈴,
導致第四腰椎受傷, 神經受壓,這是生平最嚴重的運動傷害,在醫院足足躺了3個月,醫生告訴他今後不能再做踢打動作和練習,
後來經過實踐李小龍否定了醫生的"判決"。
这一失误,使他蒙受了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他在利用杠铃做蹲起练习时严重损伤了自己的第四节脊骨神经,经过热疗、按摩、推拿等治疗后却仍未有什么起色。伤患是永久性的,这是一个令他难以接受同时又是无法避免和必须面对的现实。按照医生的要求,李小龙至少在6个月内,必须躺在床上静养,停止一切锻炼,以免伤势进一步恶化。
躺在病床上的李小龙,身心备受煎熬,发展大计的骤停使他终生不能再做剧烈运动时,他简直像被判了死刑一般,显得非常的焦躁、彷徨和无奈。让他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武术,他既心酸又失落;眼见拼搏多年的成果将付之东流,怎能不令他感慨万千。
逆境求存是李小龙撑斗人生的强项,他决心再次向命运挑战。经过短暂的情绪低落与消沉之后,他重新振作起来。
首先他私下减少镇痛药的药量,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来克服痛楚,他深悉镇痛药的副作用。
他还参照各种中外医学书籍,自己进行医生治疗以外的辅助治疗,加重了针灸及一些中草药的中医疗法,这一切均使他迅速好转起来。
重拾自信的李小龙,快马加鞭地奔向早日康复的征途。他想创造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一个武术以外的属于医学史上的奇迹。
縮下顎,肩頸腰都不痛,頭痛失眠自然好!
アゴを引けば身体が変わる 腰痛・肩こり・頭痛が消える大人の体育
- 作者: 伊藤和磨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4279
伊藤和磨(Itoh Kazuma)
一九七六年出生於東京都。現為以改善腰痛為主的個人健身教練。原來是職業足球選手,後因腰痛結束運動員生涯。
二○○二年開設「Maro's」醫療健身中心。擅長從日常姿勢與動作模式研究腰痛的根本原因。
著作包括《治療疼痛與姿勢不良的健康伸展》、《全世界1/3的人都在腰痛:一看就懂!疼痛原因與改善秘訣》、《用頭腦治療腰痛》、《健步如飛的人生!打造健康身體》(日本文藝社)、《改善傷痛的健康伸展操》等。
下顎正,頭部回到正確位置、穩定脊椎,讓血液暢通、細胞活化、呼吸更順暢!
★下顎不正的恐怖影響:
頭部往前突出2.5公分肩頸增加4公斤的負荷!
駝背、前傾姿勢讓血流量降至剩下1/8!
長期頸部僵硬造成視力模糊、頭暈目眩!
★縮下顎讓你充滿活力的3大重點:
〈重點1〉讓頭部回到正確位置
讓沉重的頭部位於體幹正上方、讓脊椎處於最穩定的狀態,如此一來,即可大幅減輕肩頸腰的負擔,痠痛自然就能痊癒。
〈重點2〉讓你重新學會正確的呼吸方式
讓嘴巴自然閉起,學會最正確的呼吸法,不但能促進細胞活化,還能刺激大腦,讓你集中注意力,不再忘東忘西。
〈重點3〉就能改善骨盆歪斜與外擴
簡單動作就讓腰桿挺直,讓身體不會再有駝背、小腹凸出和臀外擴的狀況,下半身的健康用一個動作就可以達成!如何選擇適合的椅子、鞋子,舒緩肌肉的按摩與伸展操,幫助我們擁抱健康人生!
Chapter1 縮下顎,所有身體活力的來源:只要下顎正,就能促進全身各系統運作
Chapter 2 縮下顎,救腰椎:「縮臀、挺腰、中心軸」三大影響腰背疼痛的關鍵,讓你駝背、腰痛不復發!
Chapter 3 縮下顎,調呼吸:學會三大正確呼吸法,除了減壓,還能提升心肺功能、減緩老化
Chapter 4 縮下顎,鬆肩頸:恢復頸部功能加強柔軟度,馬上改善視力衰退、頭暈目眩!
Chapter 5 縮下顎,護雙腳:養成健康足弓是永保活力的第一步,讓你人不老、腳不衰!
Chapter 6 好鞋子帶你走萬里路:從小學會正確選鞋、穿鞋法,讓你一輩子都健康
Chapter 7 好椅子讓你延年益壽:選對椅子維持好坐姿,就能再也不駝背、腰痠、坐不住!
坐得正才能站得穩、走得遠
椅子和腰痛的起源/椅子扮演的歷史性角色/久坐不動會縮短壽命!
找到適合的椅子,腰部壓力減輕一半
挺直背部就能打開人體開關/長期坐歐美尺寸椅的日本人/學校課桌椅應跟著孩子的身高走Chapter 8 慢性疼痛其實可以自癒:學會用好心情控制痛感、多動少痛,正常的生活習慣抑制疼痛系統,身體自然不藥而癒!
慢性疼痛起因於肌肉血流不足-----------------------------------------
◎全面改變生活模式,就能有效擊退疼痛!
你相信嗎?調整姿勢關鍵竟是下顎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6月21日 上午8:32
下顎大約有一公斤重,並由頭部側邊肌肉牽引固定。發生咬合不良、因受傷導致下顎位置偏移等情形時,就會對顳顎關節和 第一頸椎造成不對稱壓力,引發全身失調。 詳全文 »
下顎扮演著「隱性重心平衡器」的角色,隨時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
下顎是調整姿勢的開關
大家是否知道身體有「開關」的存在?
身體的開關就是下顎。
當下顎往內縮,開關便會打開,處於「ON」的狀態;
當下顎往外推,開關便會關閉,處於「OFF」的狀態。
----------------------開關一開,身體就會開始調整姿勢。「調整姿勢」就是調整脊椎,亦即調整脊髓功能。
提升脊髓功能,即可促進神經骨骼肌肉系統、呼吸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等全身作用。縮下顎可讓沉重的頭部位於體幹正上方,讓脊椎處於最穩定的狀態(中立位置),利用「骨骼」支撐上半身重量。如此一來,即可大幅減輕頸部和腰部負擔,有效預防並改善肩膀痠痛和腰痛症狀。此外,頭部處於正確位置時,可提升全身的運動效率,只要稍微施力就能發揮最大力量。
近年來呼吸的重要性再度浮上檯面,擁有優質呼吸的必備條件就是從鼻子呼吸。鼻呼吸可以刺激鼻子黏膜,活化大腦。縮下顎,讓舌頭緊貼上顎牙齒內側,自然就能促進鼻呼吸。
骨盆後傾、腰痠背痛都是因為下顎外推!
當下顎往外推關上開關時,骨盆就會往後傾,形成彎腰駝背的姿勢。此時脊椎極度不穩定,身體只能依賴「肌肉」與「韌帶」支撐上半身重量。有別於骨骼的特性,肌肉與韌帶無法承受長期持續的負荷,慢慢累積傷害和壓力,產生各種疼痛和身體功能障礙。脊椎歪斜就會導致脊髓歪斜,連帶使全身功能衰退。
更嚴重的是,下顎外推時嘴巴會呈現半開狀態,鼻子無法吸氣,人體為了維持生命活動,便會利用肩膀和頸部肌肉幫助呼吸。這就是慢性肩膀痠痛的起因。幾乎所有人都曾經歷過肩膀痠痛和腰痛問題,這些人日常生活的姿勢就是下顎往外推,處於「OFF」的狀態。
如果想了解下顎的「開關功能」,不妨試著做下列動作:
在抬下顎和縮下顎的狀態下,用力推牆壁。如此一來,你就能感受到力道的傳遞方式極為不同。
有打過高爾夫球的人就知道,揮桿時如果下顎往上抬,上半身就會不穩定,也會影響扭轉身體的速度;如果縮下顎,不僅上半身不動如山,還能迅速扭腰,增加揮桿速度。
我曾經在看馬拉松電視轉播時,聽到主播說:「○○選手的下巴往上抬,看起來相當痛苦。」
下顎往上抬會導致骨盆往後傾,脊椎無法維持S型,降低了往前邁進的力量。當一個人體力不足,便無法在激烈運動中維持縮下顎的狀態。就算心裡清楚縮下顎有多重要,只要無法穩住呼吸,下顎便會自然往上抬,頭部往前傾。如此一來,身體重心便會往後移,大幅減損推進力。試看看抬下顎往前走,相信一定會有走路速度明顯變慢的感覺。
注意:多觀察不擅長運動的人的動作模式,就會發現他們經常抬下顎,身體姿勢偏移中立位置。如果想要改善,就必須配合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健康狀態,刻意將抬下顎改成縮下顎,讓「OFF」模式切換成「ON」模式。
練習走路及姿勢(三):練習收下巴 @ 在天與地之間揮灑自如 :: …http://leonardo.pixnet.net/blog/post/18147015-%e7%b7%b4%e7%bf%92%e8%b5%b0%e8%b7%af%e5%8f%8a%e5%a7%bf%e5%8b%a2%28%e4%b8%89%29%ef%bc%9a%e7%b7%b4%e7%bf%92%e6%94%b6%e4%b8%8b%e5%b7%b4
血小板 生長因子 關節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 - Yahoo!奇摩知識+
-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3091802617
請問退化性關節如何治療? 可以從事哪些運動?騎腳踏車可以嗎? 有哪些保健食品? ... 我有打自體血小板PRP生長因子療法 兩星期快到了 還是沒有明顯改善 是要何時才能看到 …
-
治膝關節退化 注血小板促再生 - 筋骨毛病多 - 疾病大全 - udn …
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947602014/1/15 · 膝關節退化引發的疼痛是困擾許多老年人的疾病,除開刀外,最新的方式是抽取自體血液,離心後將三倍濃度血小板注入患部,藉由其中的生長因子促進關節軟骨 …
more. . .
關節損傷免開刀 增生療法助痊癒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8月2日 上午11:29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退休男子因過去創傷導致雙肩疼痛無力,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有一側旋轉肌部分撕裂,另一側則為沾粘性和退化性關節炎 ... 詳全文 »
復健患者普遍的主訴是疼痛,而以葡萄糖增生療法和PRP再生療法,是以注射的方式幫助身體修復,可以增強肌腱和韌帶的強度,進而減緩慢性疼痛。
增生療法對於關節周邊損傷,效果特別明顯,像是五十肩、網球肘、媽媽手、退化性膝關節炎、脊椎周邊韌帶損傷等。
而治療頭痛、顳顎關節痛、頸部、下背、腰部的慢性疼痛、肩部旋轉肌肉疼痛、頑固性網球肘、髖部及大腿上外側疼痛、膝關節周圍疼痛、腳踝扭傷合併韌帶鬆弛及慢性疼痛等,最常使用的是葡萄糖增生療法和PRP再生療法。
賴宇亮進一步指出,由於高濃度的葡萄糖較其他注射液安全,所以最常被用以減緩輕微的發炎反應,來啟動身體的修補機制。
另一種最新發展出的PRP再生療法,是透過注射自體血清,刺激血管增生,進而加速軟組織修復,適用範圍包括退化性關節炎、運動傷害、
慢性肌腱炎、
網球肘等;其原理是自身血小板經過鈍化後,分泌出細胞激素,在短時間內幫助組織修復,減輕疼痛。
關節鏡軟骨再生術+復健 免換膝關節
健康醫療網 - 2014年8月5日 下午4:40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只能夠換人工關節?國內膝關節骨科權威醫師呂紹睿,提出「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以「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讓軟骨自行修復 … 詳全文 »
矯正小腿骨 免換膝關節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8月8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呂素麗╱高雄報導】41歲楊女士膝蓋關節痛了10多年,上下樓梯、蹲下都很困難,看了不少醫生,都建議她換人工關節,單親又要撫養4個孩子的她 ... 詳全文 »
參考資料:盧彥勳的孤涼 台灣選手的菜籽命 2008.8.26(節錄)盧彥勳因打球而有椎間盤突出的毛病,台灣大部分的醫生都告訴他,「沒辦法」、「要開刀解決」,但他後來遇上一位德國防護員,教了他幾個復建動作,一個星期就解決盧彥勳的問題。運動員因過度運動導致椎間盤突出,是十分常見的。不過,這個報導,還透露了幾個訊息:1.當年盧彥勳的症狀,復健一週即痊癒,表示他只是輕度突出,最多不超過中度。2.輕度、中度的症狀,居然就被西醫要求開刀,可見,西醫對治療此病,真的是無招可用。而且,西醫也濫用了「開刀」;說穿了,西醫的「毀人不倦」,都是為了健保給付體制下的醫師/醫院利益。3.這些提供意見的西醫師,並沒有考量患者本身對體能的強烈需求,而把他當作一般患者在處理。即便開刀後可能造成體能衰退、終結患者的職業運動生命,西醫也不在乎。4.運動員(尤其是高身價的職業運動員)遇到西醫師的開刀建議,應該效法盧彥勳的積極精神:為了自己的健康和職業生涯,必須積極尋求不同的醫療意見,直到找到Dr.Right。如果盧彥勳當年被西醫輕率地開刀,今天的他,可能變成一個因傷浮沈的三流角色。這樣的手術後遺症案例,在運動界多如牛毛。. . . . . . .休息不足 恐椎間盤凸出武師椎間盤突出開刀術後癱 控醫疏失
TVBS - 2014年8月13日 下午2:27過去在中部地區以太極拳陳式套路,還有能以手掌劈斷鵝卵石,打出名號的武術教練陳國福,出面指控台中慈濟醫院和當時的神經外科主任顏精華醫療疏失,陳國福說 ... 詳全文 »武師椎間盤突出開刀術後癱 控醫疏失
一个朋友患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型)
先来看看《脊椎革命》的作者,国内西医的杰出代表黄国志教授是怎么说的:“你并不需要手术
般情况下,椎间盘突出症,其手术治疗的方法是通过去除突出髓核组织,重建平衡、再造稳定的方法来缓解和消除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而这一方法势必以破坏脊柱局部稳定结构和自稳系统为代价,并且可能由于手术者对病理认识的不同及手术技巧的不同等诸多因素而影响疗效。
而且,手术治疗创伤重、痛苦大、并发症和禁忌症多,即使做了手术,也需要术后康复理疗,恢复期长,且有复发可能。因此,很多患者术后都苦不堪言。
实完全可以利用人体的结构代偿特性和椎管对突出髓核的可容性,在不破坏脊椎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克服脊柱失稳因素,恢复脊椎平衡稳定,建立代偿平衡;通过调整受累椎体位置关系改善结构代偿的基础,直接调整突出髓核与受累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消除神经根水肿,达到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和临床治愈的目的。也就是说,用物理治疗的方法来调整和平衡退变组织。
再来看看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博士,号称“中国脊椎神经医学第一人”的董安立博士(精通中医)是怎么看待椎间盘突出症的:
“椎间盘,骨头间的弹簧
1、 椎间盘,骨间软垫
脊椎每节几乎都有椎间盘,它就是每节骨头间的组织,就像两节竹节之间的物质。椎间盘中间的核髓是如同胶冻一样的物质,外层有纤维环包裹,脊椎的椎间盘就像弹簧一样,软软的,起到缓冲脊椎压力的作用。
如果24个人,每人扛10斤重物,谁都不会觉得很重。如果24个人象叠罗汉一样一个压着一个的肩膀摞起来,叠不到3个人,最下面的人就开始吃不消了。而人的脊椎正是24节都落到一起,承重压力可见非同一般四足动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脊柱是非常脆弱的。人们从一开始学习走路,就在对自己的脊椎进行挑战,就容易在日常生活、锻炼、劳动、学习等活动中受到影响而使24节脊椎和骨盆发生各种各样的扭曲、位移,而没有发生任何椎体位移的脊椎几乎是没有的。同时,在脊椎的主要连接部——椎间盘中少有神经分布,所以,人们对脊椎位移的感觉比较迟钝。当椎体位移时,椎间盘就很容易发生损伤而导致椎间盘功能下降,甚至被压坏而造成椎间盘突出等相关疾病。
病例:曾经有这样一个患者,他说,我出了一次车祸,车速大概是30多英里,但是车祸之后我没有任何症状,稍微有点脖子酸,过两天也就没事了。过了不久,我又出了一次小车祸,也就是人家在后头不小心顶了一下,速度不算快,由于我没有警觉,突然就觉得脖子疼得厉害,手臂还麻木,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脊椎医生的我就告诉他:因为第一次车祸,已经把你颈椎有效的柔韧空间给用的差不多了,但是你仍然剩下小小的一点正常空间,所以症状不明显。第二次车祸虽然很小,却让你的颈椎疼痛症状爆发得很厉害,因为它累积起来已经超过你的承受度了。
这种积累在髓腔里边也是这样,假如说它有40%的空间,椎间盘突出很明显地占据了38%,依然没有感觉到症状,可是当劳累的时候,活动不正常的时候,或者是再受一个小的损伤的时候,它又增加了3%,这就有可能会压迫到你的脊髓或者是神经根。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轻轻地给脊椎结构进行一些调整,让它多出百分之几的空间来,症状马上就会消除。
2、 椎间盘突出分两类
椎间盘突出有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突出,一类是功能性突出。首先来了解一下椎间盘为什么会突出呢?损伤和扭曲是它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当这个颈椎扭曲和倾斜的时候,或者不正常旋转的时候,颈部的椎间盘,就会受到一个很大的扭力,就会把椎间盘给扭出一点来、挤出一点来,甚至造成破裂、突出一块,这是功能性突出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脊髓(博主认为应为“脊椎”)内部的纤维环破裂突出来的。前者情况,由于挤压产生的突出,是功能性的突出;后者情况,由于破裂而突出,是结构性的突出。从部位上来说,椎间盘突出还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的突出,其基本原理一致。我们矫正脊椎,可以让功能性突出恢复,也就是让它缩回来。由于椎间盘破裂,它一破裂可就长不上,是不可逆的,这类破裂产生的结构性突出,再怎么矫正,也是回不来。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在颈椎、腰椎还是胸椎当中,椎间盘的突出是很多的,这些椎间盘突出,不一定都有症状,有的可能还不是太严重,有的可能还没爆发。那么我们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需要加以精心的维护和很好的锻炼。
病例:我接待过一位62岁的女患者,她患颈椎间盘突出症6年,一直进行牵引治疗,每次做完后感觉疼痛减轻,但过段时间就会复发,而且有加重迹象。有人建议她去做手术,有人建议她继续做牵引,她不知道怎么办好,经人介绍来了我们这里。通过X光片,我诊断出她属于椎间盘结构性突出,已经很难治,主要是年纪大了,患病时间长了。最后我们经过详细检查后,确定治疗方案,还是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天后她就可出院行动自由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椎间盘突出都引起症状,也并不是所有的椎间盘突出,都需要手术。有些人会告诉你,只要椎间盘突出就有症状,就需要手术,这种结论需要审视、需要慎重。我们一定要分清类别,了解突出的程度,对于一些还没引发症状的突出,你可以通过正确锻炼或对脊椎进行检测、矫正加以防治,阻止它爆发。这时候,专业的脊椎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维护已有椎间盘突出的脊椎,目的是不让它继续突出,从而保持脊椎神经正常的功能和日常生活中不出问题,脊椎也就不会有大碍,身体就棒棒。”
看到这里休息一下,对于各种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您应该比较清楚了吧,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读者恐怕也更加坚定了您不轻易动手术的决心了吧!
这篇博文太长,专家论证会嘛!清醒一下,接着看董博士怎么看待非常普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崩裂
1、 腰椎间盘的复杂性
大家可能对“腰椎间盘突出”这样的词比较熟悉,甚至有时候我发现这个词被滥用了,有的医生一看患者腰疼、腿也疼就说准是得腰椎间盘突出了,从而使腰椎间盘突出成为腰腿疼的代名词。其实很有必要对腰椎间盘突出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椎间盘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神经,所以椎间盘突出本身并不疼,但是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根或压迫了脊髓,就有可能引起这些神经所控制范围的一些疼痛,如压迫了某些神经根,就会在腿上、腰上的某个部位引起麻木、疼痛,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
病例:我有一个患者,号称是铁人,在解放军的运动会上,是铁人全能冠军。现在这位同志已经是大校了,40多岁,年富力强,身体非常棒,他能够单腿下蹲100多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真不愧是铁人!但是去年他的腰椎出了问题,疼得他站不起来,完全没法正常生活、工作。
他的腰椎间盘突出情况:有两个椎间盘有膨出,骨盆不正,还有第5腰椎扭曲,情况很复杂,不容易分析清楚。
我们给他做了详细的专业检测、治疗方案分析,经过反复治疗和养护,控制住了病情状况,使他的疼痛大大地减轻了,后来他又很轻松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了。从此他就真的对这个腰痛有了深刻的认识,再也不逞强了,不敢真拿自己当“铁人”了。现在他很注意锻炼,注意锻炼的姿势、方法和强度,还抽空时不时来矫正脊椎,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他的腰痛再也没犯,可是他的腰椎间盘突出还是有的。
腰椎异常是逐渐形成的,而不是突发的疾病;康复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任何时候都别说好了,就没事了,没准哪天运动,一旦用力过度就又犯了!人们平时一定要加强腰椎保养的意识。
2、腰椎间盘的结构
先看看腰椎间盘的构造。我们都知道骨头是硬的、脆的,它本身不能弯曲,可是我们身体能够这样自由地运动、自由地活动靠什么呢?就靠椎间盘,如果没有椎间盘的灵活连接,那我们的脊椎可就僵硬了,而且由于腰椎的负荷比较大,活动性能也比较大,在整个躯干的最下边,所以腰椎的椎间盘,比别的地方脊椎的椎间盘要强、要厚、要大,但是腰椎这个地方由于承重最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相对也就最多,但是不光有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胸椎都会有椎间盘突出问题,腰椎间盘突出是很大、很普遍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椎间盘是怎样损伤的,就要先看一看正常的椎间盘结构。正常的椎间盘中间是髓核,周围是一层一层的纤维环。髓核是什么呢?是一种胶冻状的流体物质,它的成分以黏多糖为主,还有一些矿物质,黏多糖的吸水力很强,所以它在这个椎间盘之内,正中间,靠渗透把周围的水分吸进来,来保持它作为一个胶冻状、流体的物质状态。周围的纤维环呢?是一层一层的环状纤维带,其各纤维带的纤维分布有一定的角度,每层向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分布。一层一层的纤维环包裹着中间的髓核,而髓核是液体物质,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液体的体积是不可压缩的。
我们都知道万吨水压机,一万吨的压力也不可以让水这种液体缩小哪怕一点点,水既是至柔的物质,也是至刚的物质。在我们脊椎里头,也有这样一个液体物质——胶冻状髓核,周围的纤维环一层层地包着它,它就可以支撑我们身体的重量,因为它的体积不可压缩,它维持了这个高度也就维持了椎间盘的厚度。
有一个老人这样说:“我年轻的时候扛200斤都没事,但是现在,我猫着腰擦桌子、弯了下腰去拿抹布,就弄得椎间盘突出了,疼痛难忍。”其实类似这种情况我听说的很多,比如有的人说,某次咳嗽重了一点,导致椎间盘突出了;清早从床上起来,用力猛了点,椎间盘突出了;年轻的时候跑跑跳跳,扛着200斤东西都没有事儿,怎么年龄大了,或者老了以后就是这样的情况?有的时候年龄也未必很大,四五十岁,稍微坐得快了一点儿,猛了一点儿就发生椎间盘突出了呢?要知道关节的退化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骨头的扭曲是慢慢发展来的,每次扭曲一点,累积扭得多了或者原来扭曲一点,但是柔韧性很好,现在年龄大了,柔韧性差了,活动能力差了,它的功能也差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椎间盘突出就很容易突然发生。
3、受压不均而崩裂
当身体的重量压上去之后,髓核液体状物质内的压强增大体积又不会被压缩小,于是向周围挤压,使周围的纤维环绷紧了,一层一层地绷紧。从横截面上来看这样一个结构,中间是髓核,外面一圈一圈的纤维环,要是脊椎椎体倾斜了,旋转了,会发生什么结果呢?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倾斜和旋转,但它有倾斜和旋转的时候,就有可能一侧的纤维环绷紧着,一侧的纤维环松弛着,因为它是旋转的,这个方向可能绷紧了,那个方向可能就松弛了,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椎间盘里头的纤维环受力严重的不平衡,绷紧的纤维环在数量上,可能要占一半,没有绷紧的占一半,那么髓核支撑躯干的重量,整个纤维环承担着压强,却又一半在里头不干活、不受力,所以当你旋转身体、来回动的时候,就有可能把绷紧的纤维环绷断。这种旋转其实是经常存在的,在X光片里头,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的脊椎有不同程度的左旋、右旋,也许腰椎活动尚可,也许没有症状,但是它的倾斜和旋转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却是存在的。就是说椎间盘突出的隐患常在!
小孩的纤维环、椎间盘柔性很好,体重又不那么大,不是太容易得椎间盘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这种扭曲就有可能在重压下造成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有轻有重,看看标本,小的椎间盘突出,里边的髓核,表现为液体状的胶冻状物质沿着小小的裂缝溢到纤维环之间,使椎间盘鼓出一点点来,出现膨起。如果再重,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比较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因为破裂的纤维环越多,剩下的纤维环呢,它来抵抗身体重量通过髓核形成的压强就越吃力,它鼓起来的这个“包”就越大,这种情况就有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椎间盘突出,进而压迫神经根。
当然,有的时候还有中央型的椎间盘突出,压迫到脊髓,然后使得我们身体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通常当关节的功能越差、灵活性越差,内部的倾斜、旋转、弯曲越多的时候,它就会无形中极大地增加了内部的扭力、张力,任何一个微小的冲击都随时有可能造成椎间盘突出。平时症状不严重的时候人们会说自己的腰没事,还没有椎间盘突出,也不疼,只是觉得这腰有点硬、有点紧,觉得没事儿就不放在心上。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脆弱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腰椎间盘突出就发生了,又会灰心地说:“不好治!找了很多医生都说必须接受手术了。”明智的选择是早矫正脊椎以去除椎间盘突出的隐患!就如同牙不疼时不想着刷牙,到了牙坏了不得不拔的时候,又说刷牙不管用了。椎间盘的矫正治疗最好在突出之前,矫正可以避免突出的发生,如果突出发生了,矫正就只能改善。如果突出十分严重,那就必须得接受手术。”
作为正骨结合膏药、中西药物进行治疗的杰出代表潘中恒院长,其祖传膏药自有其神奇之处,他认为突出的髓核在药物的作用下能够被自身吸收一部分,进而减轻相关症状乃至痊愈,也不是没有道理,
最后请出我最尊敬的“骨诊——摸骨知病”的创始人刘鳌博士。刘老曾对我讲过,椎间盘突出是西医的说法,我们中医不认为有椎间盘突出,因为椎间盘特别结实,拿钳子拽都拽不动,所谓的颈肩腰腿疼都是脊椎位置不正造成的,将歪斜不正的脊椎调整到位,相关疾病自然痊愈。
我发现有很多腰椎没有椎间盘突出但有歪斜不正问题的病人其症状比有椎间盘突出的人要严重得多。比如“闪腰”,没有椎间盘突出,照样动弹不得!
.
保持你的枕头的高度。一般这个高速是8-12厘米,要能够保证你的头部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受力点,那就是枕头,还有就是让后背部有一个很好的着力点,这样浑身才能能够放松,浑身轻松,睡觉才能够踏实。一个舒适的枕头和一个结实的床垫这个很容易做到。
。“车祸,滑倒,摔伤和运动损伤的物理应力,如可以减少你的脊柱弯曲的一个或多个,”他说。“加上一些微创伤,如坐姿势不良和不良的睡眠习惯,都会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曲线下降,并会有一些骨刺(也就是软组织的钙化)。
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直接把你的头往后仰。“因为头向前前倾姿势,脊柱的脑袋上肩膀就会增加额外的10磅的重量,”他解释说。“研究表明,不断向前头部姿势导致长期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压迫神经神经。”董安立博士也建议检查颈椎生理曲线损失及其严重程度
胎位不正、孕妇睡姿、孕妇摔倒或受到撞击以及剖腹产医生水平的高低都会在婴儿面世之前或出生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脊椎伤害。人体平视的时候,颈椎的正常曲度是生理前曲25°,这时肌肉和骨骼都保持平衡。一旦颈椎曲度发生变化,一系列的颈椎疾病都会随之到来。颈椎曲度变直,颈部神经就会受压迫,血管扭曲、身体局部供血不足,轻症的是颈、肩酸胀不舒服,严重的会出现双手麻木。所以瑜伽练习者切记“过度”和“过激”……练瑜伽练出颈椎病。刚出生时,我们的脊柱是直的,直立行走后才形成四个生理弯曲,他们像弹簧一样缓冲了纵向的压力,其中颈腰曲活动最多,也最易受到损伤。而椎间盘25岁以后,就开始脱水退变了,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受损,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说法。而一千年前,达摩祖师为防止打坐参禅后气血不通,曾创立一套少林健身操---就是传说中的武功秘籍《易筋经》,美国22个州立法要求对10-14岁的儿童进行脊柱健康普查,做到早期预防。另外,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纷纷成立BACK SCHOOL(腰背痛学校),培训一批专业的骨科顾问,全球46个国家为脊骨神经医学立法,(美式脊椎矫正治疗办法)。在人们上岗之前教会他们如何用正确的姿态保护自己,来预防腰背痛,每年节省了上百亿美元的的医疗保险开支。枕头一般不应超过12cm也就是一拳高,否则会引起颈椎肌肉的疲劳,造成颈曲变直甚至反张。还有些人爱趴着睡觉,殊不知趴着睡,颈椎处于旋转状态,躯干脊柱也随之出现扭转,常此以往必然对健康不利回复 兜笔烫山风团:颈椎病引起头晕、恶心是常有的。一般来说,寰椎歪了会引起头晕,枢椎歪了会引起头痛。颈椎中下部有了问题会引起恶心,手麻木等。胸椎不正会引起肩背痛,心脏不适,周身无力。(2013-1-29 16:19)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自然疗法与西医疗法在哲学理念,临床行医有着很大的不同再有,儿童关节柔软,由非常活跃,很容易发生脊椎中的某个脊椎的位移(即偏离正常位置),从而产生上述的症状。由于其柔软,症状容易消失,却常常将这些脊椎的不正常位移保留下来,成为隐患,重则几个月、几年后出现症状,轻则十几年、几十年后发病。与脊椎相关性疾病还有包括由于内脏神经受脊椎的不良影响造成的器官功能不良,如食欲不振、心脏功能偏弱等等。有时也会产生睡眠不正常,生活规律受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较严重的脊椎位移在青年早期18~25岁就开始产生症状人们会发现大多的中老年人抱怨最多的是脊椎方面的问题。如脖子痛、背痛、腰痛,以及由于脊椎的问题而压迫到脊间神经引起的脊椎相关性疾病,如头痛、头晕、手脚麻木,神经源性的内脏功能不正常等等。97%的老人一般都会有上述的症状。年龄较大时还会常常造成椎体的在女性的一生中有两个阶段脊椎还要经历较大的考验。在生育阶段中,孕妇体重的增加,腹部体积的增加,会使腰椎的负担极大的增加。据美国统计,在孕妇中约占1/3的妇女发生以前未有的腰痛症状。脊椎矫正医师可以对此有很大的帮助。实践证明,经过矫正,孕妇的腰痛可以得到控制,孕妇不会因为矫正而发生任何不适应。更为奇妙的是,经过矫正的孕妇,分娩的时间会极大地缩短,产程中的疼痛会减轻,分娩也会顺畅许多。45岁左右的妇女进入了更年期阶段,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骨骼中的钙质开始减少,脊椎的承受能力开始下降。附着在脊椎上的肌肉与韧带的牵拉强度却因为体重的增加而增强。因此,椎体周边会增生许多的骨刺,椎体会肥大以代偿增加的负担。许多时候,椎体会发生压缩性骨折,椎间盘也会退化而变薄。伴随着这许多的病变,神经也会很容易地受到压迫,轻则手脚麻木,头晕头痛。重则无法行动,内脏器官功能不正常,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在老年妇女中,你可以看到多数人会身高减低,驼背增加。据董博士介绍,13岁以下的儿童是脊椎矫正的最佳年龄
脊柱人们俗称它“脊梁骨”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拍全脊椎x光片x线机器必须经过脊椎矫正医师的特殊调试、并且患者在特定的姿势下拍摄的片子才能作为分析脊椎结构的依据。全脊椎片共6张脊椎矫正一般流程是
(一)软组织放松:矫正前对每一位患者的症状部位进行特殊放松处理,为矫正作好准备。
(二)脊椎矫正:安全、有效、科学的脊椎矫正治疗。
(三)物理治疗:颈椎、胸椎牵引,中频理疗;理疗的作用是配合手法矫正,巩固治疗效果、消除炎症、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一个扭曲的脊椎骨只牵引不矫正,不能起到深入长久的治疗效果,而只矫正不牵引对神经受压疗效缓慢。颈椎生理曲度反张的人一般活不过80岁
人类手臂的解放,却增加了颈椎的额外负担,而现代文明的进步更是以颈椎的退化加重为代价的
颈椎病发作的年龄比过去提前了15年!
我个人临床观察,颈椎直,反张,无正常生理弯曲的人少见年龄有活过80岁的
我们可以看到颈椎的椎体部,真正承重的部位与头颅的大小比起来非常的细小,我们的颈部看起来很粗壮,发达的肌肉附着在椎骨的横突,脊突,椎弓板上,但是,除了椎体部外,肌肉并不帮助我们承担头部的重量,不仅如此,还要负担两肩,两臂,两手的重量及手臂所提重物,手臂的劳作、运动的负担。两肩、手臂的重量就已经是头部的2倍以上的重量,而手臂的长年劳动,更是对颈椎的莫大负担。在我们长期的临床中,会计、财务、银行职员是得颈椎病最多的人群,其次是牙医,眼科医生,理发师,然后是教师。而今,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长期操作电脑的人,也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了。曲度的重要性
实际情况是切开一个十来厘米的口子,然后摸到哪就拽哪,这期间脊椎受伤也是很大可能的。时间偏向一侧睡,不仅会导致婴儿脸部两侧的不对称,还会造成斜视。另外,喂奶时也要轮换左右抱,不能老是吃一侧奶,婴儿吃完奶睡着就要放下,不能老抱着。还有,三个月以内的婴儿睡觉可以不用枕头,这样会有利于幼儿脊椎正常弯曲的逐渐形成,只需在头部下方垫一块干净的毛巾即可。你也许会发现幼儿在睡眠时可能会歪着头,或满床打滚,翻来翻去,这可能是孩子在对脊椎进行自我调整。此时如果按照专业脊骨神经医师正规检测方法来检查,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也会很容易地通过专业矫正的方法矫正过来。如此外,有的青少年在倒立、翻跟斗、打闹时,因姿势不当或跌倒,头颈部受伤易诱发颈椎病;有的因咽喉部或颈部患有急慢性炎症时,周围组织发生炎性水肿,易诱发颈、胸椎病症状;有的是先天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畸形、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先天因素,都易于诱发各种脊椎病;有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紊乱,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发生脊椎问题;少数则与精神因素有关,紧张、焦虑、烦躁、惊恐等不良情绪往往使孩子的脊椎病的症状加重。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爬行对幼儿脊椎的重要性。儿童在爬行的时候,首先要锻炼他的两个肩膀,使其舒展开来,肩宽、平,有力量。然后在爬的时候,他得抬着头看着前面爬,他得看着路啊,这是非常有利于颈椎形成正常的生理弯曲,肚子重量悬空让腰曲也开始形成。那么有些家庭,怕孩子在床上爬,掉在地上摔着,或者怕地上不干净,捡脏东西放嘴里,于是呢动不动就抱着,或者放在床上躺着,剥夺了
--------------运动员的功能可以是常人的几倍,但是他们脊椎的强度不会是常人的几倍。为了追求一个指标,凭着毅力取得优秀比赛成绩的许多运动员,他们出现脊椎病症状的年龄早于正常人,如果没有特别的注重脊椎养护,脊椎会退化很快,当然不利健康和长寿!--------------------------------------------
很多重大的疾病,比如三高、偏瘫、神经功能异常等,常常与脊椎结构异常干扰神经系统有关。脊椎的不正常的形态,有侧弯、直立、反张、弯曲过度,可能会影响到神经以及肌肉的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运动的功能及活动范围,那么就会出现活动受限,走路姿势不协调,局部疼痛等等症状。
,“当我转头时,脖子内常常有喀吧的关节声,这声音是否正常?”这种常见的情况,其实就是因为颈椎不是处于一个理想的形状,关节不是处于正常轴向运动位置所致,基本上是有颈椎病了。至于脖子、腰在活动时感觉发紧,不灵活,旋转难受,咯吧响,甚至疼痛就更是因为脊椎出现异常问题了。
------------举个例子来说,当一名运动员为了完成一个高难动作,凭着毅力刻苦训练终于可以达到目标了,他首先要挑战的就是自己的脊椎。如果脊椎的形状好,运动的指标就会相对容易达到,脊椎关节的损耗相对较少。反之,运动员就要克服更大的困难,脊椎也会受到更大的损伤。许多年前我在美国医治过一位14岁的黑人女孩,她的短跑成绩是百米14秒。她反复训练,以至于腰腿关节疼痛,成绩却难有进一步的提高,她的母亲将她带到我的门诊来检查,我发现了她的脊椎有许多问题,经过2次脊椎矫正之后,她的短跑成绩立即提高到12.6秒。在国内我就治疗了非常多的奥运冠军,有李小双、马艳红、高敏、 莫慧兰等等 其中桑雪最近就一直还在每周坚持治疗。想想如果拿冠军前运动员就有自己的脊椎医生那该是多好的事情,既有利成绩又有利身体!很多国家的运动员就安排有脊骨神经医生跟随服务!----------------------------------------------------
脊椎病最易引发的症状
1.头晕、头痛
2.手脚麻木、冰凉
3.颈痛、落枕
4.上背、中背痛
5.胃痛
6.驼背
7.腰酸、腰疼
8.腰椎间盘突出
9.侧弯症
10.骶骨关节错位
11.梨状肌综合症
12.心悸、气短、胸闷
13.腰骶弯曲过度
14.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
2、你不能完成十分舒适的深深的、长长的呼吸。呼吸与脊椎的健康和活力相互紧密联系。
3、你的下颚运动时会发出“咔哒”的声音,多是由于颈部或者髋部关节半脱位引起的。------------
4、你的颈部、背部或更多的关节会发出爆裂的声音,通常是由于你的脊椎关节被锁住或卡住。------
5、你的头或髋部不能向两侧轻松扭动或者旋转相同的角度,运动的范围正逐渐缩小。
6、你经常感到疲劳。不平衡的脊柱耗尽你的能量。
7、你的精神不能很好的集中。因为脊椎半脱位会影响大脑健康。
8、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脊椎异常会影响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而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抵抗疾病和防止传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9、行走时,你的脚尖会向外开展。只要你不有意改变的话,这种检测实验很容易完成,在你走路的时候,注意看你的脚,
它们二者都指向前方吗?
或者有一侧脚已向内或向外展开?或者双侧?
脚外展也许是下部脊椎或髋骨的问题,或头颈部,颅骨基底部的压力不均衡的信号。
10、 两腿长短不一。不脱鞋,躺下让一个人在你后边站着,把你的脚后跟沿身体的方向轻轻拉直,观察你的脚,比脚后跟的位置,一侧腿(通常是右侧)会出现比另一侧短0.32—2.45CM(测量短的腿,记录它的长短,在需要时可以给脊椎医生看。)
11、 你有不良姿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体重应该相等地分配在两个脚掌,如果不是,这就是你的脊椎或头、臀部不在身体中心线上的最好证明。
12、 你有头痛或颈、腰、背部的疼痛及肌肉或关节的软组织疼痛。通常是具有脊椎半脱位的信号。
13、 你有一种持续的紧张卷缩感和无力感,尤其是肌肉和关节中有发紧的感觉。通常是肌肉受脊椎半脱位的影响。
14、 你感到背部和颈部僵硬不适,僵硬不适也许是脊椎异常的信号。
15、 你只是感到轻微的不舒服,但你的健康状况一直并不好。脊椎异常能影响 你的全面身体健康。
推广脊椎专业的预防,长期养护概念。----------------------------------
《24小時健康行事曆:林承箕整合醫學DIY》早上做的脊椎健康操按壓我背後的脊椎,在壓到約第五椎處,我覺得很痛,確定病因。倪醫師說我的病是因奶水逆流入心造成的,女人的月經是奶水經由心臟下降而成,但我的心臟因打疫苗及吃西藥等原因受損,導致奶水無法無法全部下行進入子宮成為月經,於是過多的奶水回逆入心,因此造成紅斑性狼瘡,而甲狀腺亢進的問題亦源於心臟。. . . . . . . 脊椎第五椎處的壓痛感較之前減輕。.......再按壓第五椎處,可喜的是,已經幾乎不痛了。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我常覺得活得很開心,沒什麼原因就是覺得心情很好,心跳也不像以前那麼容易受情緒波動。倪醫師說因為心主喜,當病人開始覺得開心,也表示心臟變好了。這位小宇的病情是已經接近回復到正常的階段了,等到她的月經完全正常時,就是宣布她已經痊癒的時候了,血癌 第六椎壓痛乳癌病例~第二 : 按照中醫經絡學,我們知道大椎下第三椎下身柱穴絡肺,第五椎下神道穴絡心,第六椎下靈台穴絡督脈,第九椎下筋縮穴絡肝 ,第十三椎下懸樞穴絡三焦(西醫之淋巴系統) , 如果我們用指壓其穴 , 病人有壓痛點產生的話 , 就表示癌症移轉 了,舉例說,如第三椎有壓痛,表示乳癌已經進入肺了,同時病人半夜3:00~5:00AM必然清醒無法入眠,第九椎有壓痛時表示乳癌進入肝臟了,第十三椎下有壓痛表示乳癌進入三焦(淋巴系統)了,同時此椎外開三吋半有ㄧ奇穴名痞根,如果這處有壓刺痛點,表示乳癌進入腦部了 .查他的脊柱,發現他的痛處是在第五椎和第六椎之間,代表這病是在心臟和督脈之間,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介於紅斑性狼瘡和血癌之間的疾病讀者看到這一篇報導,千萬不要以為中醫做不到,我用專業眼光解說給讀者聽,中醫 經絡學的督脈就是脊髓,第三脊椎名身柱,故名思意這是全身支柱所在,中醫認為如果 這 ...每種癌症都會有其他不同的一些外症出現,但是都約在兩年前就有了,如腦瘤病人初期時約兩年前,就會出現一腳不聽使喚,或一手不聽使喚,並不會出現頭痛的現象,肝癌病人早期就會出現每天1:00~3:00AM時會自然醒過來,而且每天都很準時的醒,更妙的是就算換了時區,也會在當地同樣時間醒過來,同時出現第九椎下筋縮穴有壓痛點,血癌病人的第六椎下靈台穴會有壓痛點,而這壓痛點的反應會在治好時同時消除的,肺癌是在3:00~5:00AM按時醒來,同時在第三椎下身柱穴找到壓痛點,淋巴癌則在第十三椎下懸樞穴會有壓痛點找到,紅斑性狼瘡則會在第五椎下神道穴找到壓痛點,這是因為這些督脈的穴道皆與內臟連繫在一起,所以我們中醫在初期時就可以得知病人將會面臨那種不同的癌症了,10/22/2005. 黑色素瘤2005年10月22日 ... 週六,晴,今天一位病人來第二診,初診是10/12,她自述氣候一過熱時人就會昏倒 .... 我 在去按她的督脈,結果得到第三椎身柱穴壓痛點反應極強,讀者現在 ...2007年5月25日 ... 只會死得更快而已,第二: 用中醫的五行學說做診斷,就可以了解是金剋 ... 可以知道 ,第一: 病人於寅時必自動醒來,無法安睡,第二: 背後第三椎下有 壓痛點,第三 : 耳中肺點必有壓痛,而且在同側,等等這些都是經方家用來確診是否有肺癌的問題,也可以用這些現象的好轉與否來確知病人是否痊癒?這些診斷手法是既簡單又精準,又不需要注射顯影劑等,更無須讓身體暴露於放射線之下,增加癌症的風險,...。(陰莖部位是肝經所絡,屬於陰,強直就是實症,二者合併在一起,就是所謂陰實,金匱有云:陰實者死。)用中醫的五行學說做診斷,就可以了解是金剋木,金就是肺。木即肝. 也就是說不做檢查就可以知道。)2005年4月30日 ... 她指著背部,我一查居然是第九椎痛,這下我更氣到了,再把她媽媽臭罵一頓,我根本 沒有問她問題,因為病人太多沒有時間問,所以直接用望診看病,我說: ... 妳女兒肝臟已經受損,所以才會第九椎痛,才會半夜1:00~3:00AM醒來,
[转载]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转…
脊诊诊法的临床研究总结:
1.通过临床反复总结观察及结合神经系统在脊柱分布规律,发现:
C1-4:颈丛神经系统。主要由C1-4脊神经组成主要影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及头面部和五官为主。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视力异常、牙痛、三叉神经痛、胸闷、憋气、窦性心律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C5-T1:臂丛神经系统。主要由C5-T1脊神经组成,主要影响颈项部、肩背部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功能障碍为主,常见症状有颈肩背部酸痛,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
T2-5:呼吸神经系统。主要影响咽喉、肺、前胸、后背部。常见症状:咽炎、咽痛、声嘶、胸闷痛、乳房痛、气喘、心前区疼痛、肩胛骨疼痛等。
T6-T8: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影响,心脏脾胃消化功能,常见症状有:胸闷、心慌、心悸、胃脘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T9-T12:主要影响肝胆系统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区痛、胆囊炎、肠炎、胆结石、大便异常、脂肪肝等。
L1-4:腰丛神经系统。主要影响肾脏及生殖系统、腰腿痛。主要表现有:阳萎、早泄、前列腺炎、附件炎、腰痛、下肢疼痛等。
L5-S3:骶丛神经系统。主要影响下肢运功系统。如坐骨神经痛、下肢血液循环障碍、下肢无力、足跟痛等。
骶髂关节右侧移位:副交感神经紧张。如肝、胆、胃肠功能失调、消瘦、腹泻和生殖系统疾患等。
骶髂关节左侧移位:交感神经紧张。心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机体免疫力低下等疾患。
骶髂关节双侧移位:肠胃功能低下、偏食、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性功能减退,并有左右单侧移位的症状。
2.临床总结和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多在C1、2及T9、L2有压痛。
颈源性头痛多在C1、2、3椎旁有压痛。
颈性视力异常多在C2及T9有压痛。
颈性耳鸣耳聋多在C3、L1有压痛。
神经根型颈椎痛多在C5、6、T4有压痛。
牙痛多在C4椎旁有明显压痛点及异常反应,部分患者T8、L2椎旁亦有阳性反应点出现。
颈源性血压异常多在C2、3、5、T9、L1有压痛。
颈源性心脏病多在C2、3、T6、T7有压痛。
心律不齐多在C3-5右侧有压痛,T6-7有压痛。
脊源性咽炎支气管炎多在T1、2有压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多在C2、3,T6、7、9有阳性反应点。
哮喘病多在T4-5右侧有压痛。
肋间神经痛多在T7~T10的左侧,同时肝功能异常多在T7~T10左侧有压痛。
糖尿病多在T7~T10右侧有压痛,L2有压痛。
脊源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多在T8、9、10有压痛,常在T9右侧出现明显的压痛点。
脊源性胃脘痛慢性胃炎多在T8、9有压痛,其中T8左侧压痛往往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右侧往往提示为胃十二指肠溃疡。
脊源性大便异常,多在T11、12有压痛,其中T12左侧常为便秘、右侧常为大便不成形。
痛经多在C2、3,L3、4椎旁有阳性反应点,部分患者在T9也可出现阳性反应点。
慢性前列腺炎多在C2、3及L4、5有阳性反应点。
鉴别诊断:实证:凡棘突偏歪,关节失稳,椎体移位导致的骨性隆起,且压痛明显,直径不超过1cm,多伴有临床症状。
虚证:由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痛性筋结,条索状物等无骨骼位置异常变化,且压痛不明显,多无明显临床表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240b70100b6qr.html
腰椎间盘突出症
传统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俯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又恐伤肾。由此可见,“恐惧”的心因对腰肾的损害最大,传统中医论述了强烈的恐惧心理对肾脏的损害是显著的。如:被吓的尿裤子!而对日常生活中微细的恐惧感却很少问津。恐惧的细微表现之一就是“担心”。现代人几乎处处担心 时时担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另一心因就是“逃避”。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能“逃避”不想去、不去做、不能做等心理。亦无法撑起社会和家庭的大梁。
心因疗法:
1。觉悟疗法;仔细思维对人、事 物,过去、现在、未来的担心与逃避。如能找出具体的“事件”,并思维此心态对具体“事件”本无实际意义。并以感恩、祝福的心态取而代之。
2。象数疗法;行、住、坐、卧在心里默念阿拉伯数字;0006000、0001000。增加肾脏与脊椎的能量。
3。信仰疗法;忏悔自己的“业”。祈祷你自己的守护神。想守护神以白色或金色光照触患处。
4。想象疗法;平躺。想象有两种力牵引脊椎上下,使脊椎正而直。想象脊椎的每一个间隙被这种力牵引的逐渐扩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9dcfff0100mmew.html
整脊醫師(Dr. of Chiropractic,簡稱D.C.).「
脊椎矯正術是依據神經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為其理論基礎。
腰部疼痛病患,分別接受脊椎矯正術、按摩、肌肉電刺激及護腰帶等四組治療方式,結果發現脊椎矯正術對腰痛的治療效果最好,它的效果比護腰帶好一倍,比肌肉電刺激好兩倍,比輕度按摩好四倍。由此研究得知,脊椎矯正術治療腰痛效果大於其它方法,當然更無如開刀所引起的危險性。
脊椎周邊的韌帶、肌肉組織結構及彈性不良,所有脊椎都容易偏移;同時也是經常「落枕」及「閃到腰」的原因。
5.慢性疾病、腎臟、甲狀腺、副甲狀腺等疾病,造成礦物質(含鈣質)代謝異常,椎體易退化萎縮,軟骨組織亦容易鈣化,影響脊椎結構甚巨,尤其最易造成腰椎神經及坐骨神經壓迫(如腰酸背痛、腳痲、腿無力、腿行動不便、便秘、頻尿等)。
身、心、灵是舶来词。我国讲的是精、气、神。
然而,这养生的秘密就隐藏在佛道修行的法门里。无论是中国的佛道修行法,还是印度的瑜伽修炼都非常强调脊柱的重要性!因为脊柱是人体的生命之柱,更重要的是人体的命脉就隐藏在脊柱里面。命脉里流动的是生命之气。生命之气的多少,就表现在人体的生命力是否旺盛。生命之气断绝,死亡即到来!
脊柱是生命力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果你的脊柱是年轻的,你的身体就是年轻的。。脊柱是命脉的管道。没有生命之气的填充,就像泄了气的气球。脊柱就无力挺起,力气力气。没有气哪有力?因為双下肢是支撑脊柱的底座——骨盆的,如果双下肢不平衡,骨盆自然会倾斜,脊椎就会随之代偿弯曲,而双上肢就像是脊柱的两翼,对调节“脊柱”的运动和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isogai自然健康法 礒谷式力學療法孩子膝痛,請醫師檢查。
醫師表示:是生長痛,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自然就會痊癒。但實際上是腳的股關節打開,以異常的角度使用膝,對膝造成負擔而產生的疼痛。只要矯正股關節,就能夠停止膝痛。如果股關節不能維持正常的角度,則腳會變的冰冷。膝關節炎引起膝積水時,醫師會抽水,注射類固醇,進行自以為正確的解剖學治療,然而,無法治癒膝關節炎而前來接受礒谷療法的相當的多。這是因為股關節轉位,腳張開,膝關節形成異常的角度而造成膝積水。膝的負擔過大時,會引起膝發炎而使其積水。其證據是,這些人的腳全都呈外八字形。因此,一定要矯正股關節,讓膝回到正常的角度。強化大 腿四頭肌。另外,因為腰痛而併發心律不整的患者,到任何一家醫院訴說這種關聯性時,醫師都不予理會,甚至要他去看精神科。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進行股關節的矯正,結果這些症狀都痊癒了。許多人利用手術切除不好的部分而存活,但這並非是動手術才好轉的。事實上,是因為在股關節突然轉位而引發的疾病之前,住院臥病在床,由於不走路,不活動股關節,使得轉位重新恢復的緣故。
如果你有能夠忍受到醫院去做檢查,服藥及動手術的體力,那麼不如向矯正股關節轉位挑戰,這樣反而更為輕鬆。你一定可以接受調整與生俱來的身體的自然療法。在身體出毛病之前,矯正股關節轉位,根本不會覺得痛苦。活用自然的力量治癒自己身體的方法才是真理,任何療法都不能戰勝這個真理。*若是輕度症狀,則不須接受透析。要相信自己身體的自然治癒力。
*接受醫師的建議穿著補高鞋時,則腳的長短差會變得更明顯。
*現代醫學無法理解側彎症,股關節脫臼,小兒麻痺和癌症的的原因。二代院長-礒谷圭秀女士自己也學習針灸,擁有針灸師的資格,但是這樣還是不夠。例如礒谷健康法三寶-三點結束帶
* 發現的關鍵
◆礒谷公良先生在幫腦性小兒麻痺做了副子固定治療後 (起初只做膝上的一點固定) ,患者再次來診時表示:「以往腸胃系統及心臟不好的狀況,現在都好了!」
◆礒谷公良先生發現:原來股關節固定、骨盆穩定,人的內臟功能就會恢復健康,因此才重新認識到股關節角度的重要性!
由於起初只做膝上的一點固定,但是側躺時任何一隻腳(膝蓋),一定會朝前或後挪動,為了讓兩股關節保持在固定的位置、維持左右對稱的角度,因此造就了三點結法的結論。* 方法
兩腳併攏,同時,於膝上、膝下、腳踝3處正確用繩子綁住睡覺。
*效果
(1)出現股關節轉位時,會壓迫股動脈,血液循環不良,因此睡著或醒來時都會覺得不舒服,且睡眠較淺。此時,將雙腳併攏,用繩子綁住,可以去除腳的扭曲與股動脈的壓迫,促進血液循環。
(2)股關節異常時,睡姿不好。且會使得股關節轉位更為嚴重。藉著綁腳,就可以一整晚都以良好的姿勢睡覺,如此則不會翻身,就能夠一覺到天亮。
(3)有的人擔心綁腳會壓迫血管,使得血液循環不良。但是這麼做反而會使血液循環順暢,身體溫暖,所以不用擔心。
*注意. . . . . . . .*綁三點的目的
(1)能夠維持被矯正的角度,迅速治癒疾病。
(2)骨的作用
(A)調節體溫作用──具有調節體溫的效果,改善冰冷症。(註一)
(B)造血作用──利用骨和骨髓製造血液。
(C)保護作用──保護肋骨或內臟。
(D)支持作用──支撐骨骼或肌肉。
(3)讓原本歪斜的身體盡量接近健康人的骨骼系統。
(4)能夠矯正自幼就出現的骨的變形→O型腿、X型腿、拇趾外翻、內翻足、外翻足。
(5)藉著睡眠時間恢復內臟功能及其他各種機能。
*綁三點的注意事項. . . . . . .瑞士籍神父吳若石,他在卅歲時來台傳教,因膝關節炎在四十歲時重返瑞士學習病理按摩,學成後回台傳授足部健康法,被同道譽為「長短腳達人」的醫師 陳冠全 ,老當益壯、思緒敏捷,養生秘訣就是每天綁腳、踢腿、睡前抱膝,他從觀察患者的行、立、坐、臥姿勢中,就能診察出對方的病灶及病因。
陳冠全 研究日本「礒谷式力學療法」逾廿年,推廣「不吃藥、不打針、不開刀」的自然健康法,在台灣因療法卓越、受肯定,昨天日本礒谷式力學療法總本部院長礒谷圭秀獲頒卓越貢獻獎, 陳冠全 則獲特殊貢獻獎。
陳冠全 說,礒谷療法是研究股關節轉位所造成的人體變化,矯正左右腳的不均衡,讓體質恢復健康。他舉例,左腳外轉易有消化、泌尿系統及婦科疾病,右腳外旋則易有心臟及呼吸循環系統等疾病,即使現在還沒發生,以後也會慢慢出現。從結構上看, 膝關節、踝關節無論向任何方向扭轉也不會影響到腿的全長。然而在髖關節處,股骨是在它的直下成約130度角度彎曲的,如果股骨頭在髖關節處發生扭轉,則將造成腿全長的變化,並因此而形成兩腿長度的不同。現今尚有許多醫學仍無法確切說明”腿的長短”變化的原因!
隨後,經研究瘸腿患者的髖關節狀態,於1945年發現”若矯正股骨在髖關節內的角度,就能使兩腿的長度相同” 這一事實。
用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兩腿長度相差5釐米的成年人,矯正一次就恢復到等長,而且矯正時絕無疼痛之感。礒谷:一言以蔽之,就是腳的長短。骨盆之所以會變成異常狀態,腳的長短為其根本原因。
遠藤:不管什麼人,都會有其中一腳長,另外一腳短,不是嗎?
礒谷:依照我的經驗, 90% 以上的人腳有長短,所謂腳有長短並不是指骨本身的長短有不同。
遠藤:怎麼說呢?
礒谷:大腿骨在股關節內以 130 度的角度斜著地結合。股關節是一種全動關節,各種角度都可以動的關節。由於是斜著的關係,一旦大腿部的關節的角度向外扭轉著,也就是說向外開的話,腳就會變長。相反地,如果向內的話,腳就會變短。這就是我的發現。這也是礒谷式力學療法的根本理論。
脊柱的異位內臟的機能障礙
遠藤:但是這怎麼會是原因呢?向外側扭轉也會向內側扭轉吧!
礒谷:當我們這樣做 ( 腳向外開 ) ,股關節就隨著外開。如果是一直向外開的狀態,就無法回復到原來的正確位置,對骨盆當然會有影響。例如,桌子的腳如果不等長,桌面一定會傾斜的道理是一樣的。小兒麻痺者發育不良,從嬰兒時就血液循環不良的骨,等到長大成人時會短差不多 2-3 公分。但是中風後跛行者,腳的骨並沒有長短,這點讓我認為應該是有其他的原因。
腳的關節與膝的關節前後都是直直地連結在一起,無論怎麼歪斜也不會引起腳的長短,但是大腿骨向外側扭轉而外開的話腳就變長,而向內側扭轉則腳會變短。也就是說,股關節脫臼側的腳會短 2.5 公分,另一側的腳會長 2.5 公分。相差 5 公分而成為跛行者也還可以治好。
礒谷:瞬間就可以無痛地治好。
我悟出:治好跛行,與骨盆相接連的脊柱就會回復其正常的生理彎曲度後,由於力學的壓迫而引發的頭痛、肩膀痛、腰痛當然會消失不見。
骨盆歪斜是百病之元兇
礒谷:腰痛的原因在於腳出現長短,造成骨盆歪斜。而垂直地連接於骨盆上的脊柱依其歪斜的程度成比例地彎曲。脊柱一彎曲,腰的肌肉就偏到長腳側的為多,也就是說腰的肌肉偏向一邊。因此當然會引起腰痛。長腳側的骨盆往上撐高,脊柱與骨盆之間的仙腸關節在長腳側因而受扭壓,這就是閃腰的根本原因。
遠藤:喔,原來如此。
礒谷:程度再持續地惡化下去就會形成椎間盤突出。而在閃腰和腰痛的同時,椎間盤也逐漸地在異位。所以說骨盆傾斜,脊柱當然就受到扭壓。脊柱彎斜時,椎間的軟骨會向外突出,所以坐骨神經當然會受到壓迫,手術時都是從背後將突出部分的椎間軟骨取出,那樣是怎麼可能治好呢?頂多僅考慮到局部,這樣是不對的。
遠藤:原來如此。
礒谷:再來,也有採用所謂脊椎固定術的。上述的手術是從背後開刀,而這種手術則從腹部。將骨盆的骨切掉一些放在脊椎內 ( 通常是腰椎 ) 再加以固定。
遠藤:唉!
礒谷:怎麼了!做為基礎的骨盆歪斜了,脊柱乃隨著歪斜,不懂得將骨盆矯正好,卻直接將歪斜的脊柱加以固定使其變直。那麼脊柱如果不再往其上歪斜的話,人根本就站不起來。所以做過固定術的人,其胃、十二指腸和肝臟必然會更加地惡化。而且身體的歪斜也並未治好,肩痠痛、頭痛和背痛當然還是會出現。礒谷:是的。一般人往往到非矯正不可的時候才會去做矯正,但是要她在日常生活中,改正長久以來的習慣卻相當不容易。不好的習慣性如果不加以改正,症狀再發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在我的診所都會教人如何地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
遠藤:這些方法是不是就像您的書上所列的,膝蓋的屈伸運動和睡覺時以束帶綁住雙腳等等,是嗎?
礒谷:是的。
遠藤:那種叫做屈伸運動的大概要做多少次呢?
礒谷:每天要做 5-6 千次到一萬次左右。http://mypaper.pchome.com.tw/isogaitw/post/1313803171
人類的身體是兩側對稱性。在母體子宮內,胎兒即以弓的身體兩腳併攏的姿勢,浮在羊水裡,以頭位產出生的胎兒因髖關節為受到拉扯故最健康,以臀位產或橫位產出生的胎兒,再經由產道時,腿受到拉扯,髖關節可能左右不對稱。在人成長過程,不管生活、飲食、學習、運動,可能習慣性的偏向一側,例如揹書包、上下樓梯、打球、打電腦、躺沙發等,而造成頭側彎、脊椎側彎、骨盆傾斜、長短腿、牙齒咬合不正,又由髖關節沒有感覺神經,以至於陷入轉為狀態也渾然不知,習以為常。
礒谷式力學療法創始人礒谷公良先生,致力於髖關節的研究,利用綁腳及姿勢矯正,讓人回復到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兩腿併攏的狀態,歸樸返真。另外,在中醫經絡的理論,十二經絡以足三陰,肝經、腎經、脾經對於內臟功能最為重要,足三陰的走向為從足經復到頭部,當兩腿綁在一起時,除了讓髖關節歸位外,左右兩腿的足三陰共振產生能量,足三陰若能調和,其餘足三陽、手三陰、手三陽自然也跟著調和。
美國臨床骨科檢查學─腿長不等之檢查與日本礒谷理論─股骨頭扭轉造成腿長不等之比較
從痛不欲生的覺悟(一位牙醫師的體驗記)
1956年4月第一次發作之後,一年多以來為了消除疼痛,我走遍很多骨科,裝脊柱固定器,服用藥物並且做物理治療,但都是無效.之後在1957年8月我接受椎間軟骨去除手術,並且穿了半年的脊柱固定器。大概五年內不在感到什麼大不了的疼痛。之後不久就開始容易疲倦,不時地感到不舒服,初期大概每三年會激烈地痛起來,接著爆發激烈疼痛的週期逐漸縮短為三年。一年甚至於更短。初期服用一些止痛藥尚稍見效果,隨著用藥量加大效果卻愈來愈差.所以經人推薦的整脊針炙和電器療法也都做過,卻全然無效。
現在我的脊椎盤突出治癒好了,再也不會扁桃腺腫,幾乎也不再感冒了。 在此必須聲明的是,這段期間完全沒有使用任何藥物。不用藥,嚴守日常矯正動作,每日力行屈伸運動,不但能解除病痛,也有保健的功效。實在是太好了。不過光是依賴他人做矯正的效果會減半,必須靠患者本身鍥而不捨的努力做才可以。
妻子(35歲)於10年前因為腎臟病,接受尿管結石(左右都有)的手術,之後乃一再地結石,因此常常抱怨體力衰弱。兩年前承蒙礒谷醫師之悉心照顧以來,每日做屈伸運動並遵守其日常動作的注意事項,終於可以過健康的正常生活。
次男(7歲)大概在2歲的時候,大腿到膝蓋間的肌肉被診斷為患“幼兒多發性筋肉痛”,而頻繁地去看醫生。二年前也是承蒙礒谷醫師的照顧,很快地就痊癒了。
礒谷理論的用處甚多,其中最令人感嘆的就是咬合關係。其理論指出R型(右腳長者)則偏用右齒嗣嚼,而L型(左腳長者)則偏用左齒,而造成牙顎左右不對稱,採用力學療法,使脊柱恢復正常的生理彎曲度,也可以恢復牙顎的左右對稱。這一事實,對於我們牙醫師在做治療時提供有利的條件。特別是對於上下顎的假牙尤為有用。
總之,雙腳平衡的話,到頭項為止全身才能以脊柱為中心右平衡,而各組織的功能才能充分地發揮。咬合的問題很多是姿勢不良造成的,當雙腳的長度差異極大的時候或者是職業上長期地形成歪斜的姿勢,就會往上延深地影響到牙顎的偏位。
在替嬰兒換尿布時,要注意看其大腿上的2~3條橫紋,那可以表示股關節的狀態左右是否有差異。大多數的嬰兒在一生下來就顯示股關節有異位。(兩腳股關節正常的嬰兒,兩大腿上的橫紋幾乎是對稱的存在)
乳牙發育出來的時候,如果左右不對稱,在第二條橫紋比較相近的一腳的那一側的牙齒會晚一點長出來,嬰兒則習慣於以該側腳在下地偏向該側側睡。礒谷式療法指出,橫文較相近腳側的乳牙,其內側會偏低,將來的蛀牙也會較多。我因親自觀察自己的孩子,的確是如此。
接受婦產科醫師指導的產婦,在替嬰兒換尿布的時候,應該要學習如何為嬰兒做股關節操,並且更要懂得正確地換尿布可以矯正股關節。
具有各種難治病症痛苦的人,脊椎大多有毛病。
的確,身高長高了,體重增加了。但是身體雖然壯碩,可是因為缺乏鈣而骨骼細瘦,持久力、跳躍力、集中力顯著降低,變成好像「土當歸樹」的體型。
尤其是成長期的中學、高中階段,脊椎彎曲、側彎症更成為嚴重的問題。
無法集中精神於課業上,欠缺持久力,坐在教室裡無法保持正確的姿勢,整個身體經常攤在那裡側坐聽課,就算老師提醒了,也不矯正自己的動作距今15年前,我因為跳進游泳池而扭傷了腰,持續1年強烈的腰痛、胸痛,幾乎失去活下來的勇氣。接受多位日本著名整形醫師的診斷與治療,可是都無效。也接受過整骨療法、整體術、氣功術等治療,但是都沒有用。
後來朋友介紹我認識礒谷醫師。醫師診斷後,對我明言道:「只要遵守我的指導,一定能夠治好。」事實上,只治療1次,疼痛就消失了。但是在回家途中,因為股關節歪斜,疼痛復發。由於長年脫臼而使的肌肉歪斜,所以原先的症狀又復發了。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每天看門診,連續看了6個月,終於完全治好。那麼「股關節歪斜」是如何發生的呢?在嬰兒時期,只要母親多注意一下,就可以防患這種歪斜於未然。這一點十分重要。
促使身體健全發育的礒谷式力學療法
人體的基本架構在3歲以前就決定了,
人體就算有所歪斜,也能夠保持異常的平衡,暫時度過危機。但是如此一來,會影響身體的各個器官,日積月累下來,就會出現各種病態現象。器官構造上的疾病,都是身體歪斜的結果,而非原因。
股關節歪斜發生的原因
○3提重物
提重物時,兩腳朝內側無法用力,所以兩腳會很自然的朝外張開。這時,股關節就會承受不同於平時的強大力量。例如搬家時抬重物或採取勉強的姿勢做事時都要注意。
○4上身的捻轉
上半身做出大幅度扭轉腰的動作,而且時常扭轉同一側腰,會引起股關節的歪斜。○6大腿過度扭轉
例如過度肥胖者、相撲、騎馬、舉重、有氧運動、芭蕾舞、瑜珈、坐禪等,持續長時間,兩腳大幅度張開的動作,股關節大幅度外轉。英年早逝的相撲選手,就是因為股關節轉位而導致全身歪斜,引起各種內臟疾病或機能減退的症狀所造成的。○7包尿布的方式
出生嬰兒,股關節周圍的肌肉尚未完全發育時,包尿布的方式會對日後股關節的角度造成極大的影響。例如為嬰兒胞尿布時,若母親習慣靠左側包,則左腳的股關節較從易張開。持續1年,嬰兒的左腳會外轉。母親一定要將嬰兒的雙腳以均衡的角度打開在包尿布
此外,隨著高齡化,現在需要包尿布的老人也日益增多,所以看護照顧病人時,也
要充分的注意到這點!○8職業病
例如長時間用同一隻腳踩剎車或油門的運輸業者,或是憨運重物的搬家工人,還有以彎腰姿勢工作的農、漁業者等,對他們言,股關節的歪斜是一種職業病。○9腰椎受傷的復健-牽引治療
治療腰椎時,經常會利用牽引療法。也就是使用較重的砝碼拉扯、伸縮從腳到腰的患部,這種療法也會導致股關節歪斜。
因為不光是患部,聯股關節也會承受強大的力量,因此造成歪斜。進行治療後,覺得身體情況反而更糟,或是比治療前更疼痛,那麼就有可能是股關節歪斜了。○10懷孕、生產
懷孕、生產對婦女而言是人生中的大事,但是這件可喜的事卻會危害到婦女的健康。
從懷孕4個月起,腹部會向前突起,為了取得平衡站立或走路時,兩腳會朝外側打開,形成外八字的方式。這時,股關節外轉,腳尖朝外,腳用力,也容易引起外旋的現象。這個狀態會一直持續到生產。到生產時,雙腿打開的機率相當大,因此會使得股關節歪斜的狀態固定下來。在婦產科檢查或生產時,為了要將兩腿大幅度張開,而造成歪斜的例子也時有所聞!
通常產後不再需要支撐較重的腹部,所以股關節的歪斜會慢慢的恢復原狀。但是恢復的情況並不是左右平衡,或是在尚未恢復前就承受太大的負擔,那麼歪斜就會殘留下來。這就是常聽到的「產後復原不良」的症狀。○11性行為
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引起股關節轉位。有人在結婚後,身體狀況變差了,是因為性行為而造成股關節轉位,從骨盆到脊椎出現不良的連鎖反應,出現以往不曾有的症狀。相反的,也有人婚後身體反而變好,這可能是因性行為使得股關節恢復到正常位置而造成。
總之,性行為與關關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12發育不就提前行走
幼兒股關節周圍的肌肉尚未完全發育時,會因為習慣移動單一側的腳,或為了保持身部的穩定擴大兩腳張開行走的幅度,或是因腿部肌肉發育不全,行走時時常跌倒或跌坐,在不知不覺中埋下股關節歪斜的因素。○13常時間單一側的運動
打高爾夫球、棒球時,會在腳靜止的狀態下,做出大幅度扭腰的動作。為了身體健康而運動,結果反而使身體變差或發生出乎意料的疾病,那麼就有可能是股關節出問題了!生產時在狹窄的產道中發生股關節拖就等股關節障礙的情形,也會引起股關節的歪斜!
相撲運動中的四肢(就是交替著將兩腿舉高的準備運動)是以極端的兩側股關節前方移位的姿勢來支撐上半身,所以會很容易引起膝關節障礙。還有在股關節部位因 為兩腿過度地張開。這些相撲選手要比一般人左右腳的運動範圍大很多,所以很難保持左右腳的正確而平衡的角度。因此,這些大力士們多半胃腸弱、多汗、大多有 心臟疾病,更有的會有糖尿病或是坐骨神經痛,特別足膝關節炎的患者也很多。
很多孕婦在生產後,腹部的負擔減輕,股關節的角度急速地產生變化。其後也因為兩腳的角度沒有回復正常,會影嚮到產後的身體休養。所以在生產後,應該及早接受股關節的矯正治療,我們對來礒谷式力學療法診療所處置的患者都會做此一建議。有的人因為滑雪跌倒。一側的腳發生骨折或是嚴重的扭傷之後,該處的腳就會更加容易跌倒或是骨折。特別是腳發生骨折的情形中,在一般的治療方式中。因為從來 也不會考慮到股關節移位的問題(腳發生骨折的情況時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是股關節產生移位)。所以在外傷治療之後,卻經常產生內臟方面的疾病。還有的病例 是,因為發生汽車意外事故,車禍發坐後沒有任何異常,但幾天後卻因為心臟麻痺而去逝,這也是因為股關節移位。右側股關節移位開的太大之故。在汽車追撞事故 中,因為兩腳張開坐在車子裡,一被追撞因衝擊力太大了礒谷的處置不會在傷處處置,因為我們認為只要把髖關節調整好,其重力線就會恢復到2、3指中間,足踝外側的韌帶就不會有過度的拉扯,那麼行走就不會痛,也 可加速韌帶的復原,另一個好處是因我們沒在患處推拿或處置,因此不會使患處再次發炎,當然若患者能再貼上藥膏或藥布復原將會更快。
有過度的髖關節轉位時,採取跪坐會感到非常痛苦。可是,為了信仰必須忍耐這種痛苦努力跪坐,殊不知,卻帶來減輕髖關節部轉位的結果。因此,在精神修養的同時,因跪坐也讓身體變成總體性均衡的狀態。
尤其,跪坐合掌,把手向上舉高後,前屈膜拜的動作,可有效矯正髖關節部的轉位。因信仰治癒疾病的案例,從力學上來看,是以跪坐或膜拜的動作,矯正了髖關節部的轉位,這是一點也不足為奇。礒谷的正坐(跪坐)矯正法是一個運用坐姿,進行髖關節、骨盆、腰椎的自我調整方法,其目的是希望大家無論在日常生活或修行或雅好中進行調整,有很多因四頭肌攣縮或膕後肌群有問題,而無法蹲或正坐者,都可以用此來做處置。
正坐(跪坐)時可以先自我檢查:檢查雙腳膝蓋是否有等長。4.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雙膝是X或O型。
分析:雙膝貼近------X型
雙膝分離------O型
5.注意正坐時你是習慣雙腳腳跟放在哪裡。
分析: 兩腳後跟習慣放在臀部外側------X型
兩腳後跟習慣放在臀部中間------O型如何正坐:礒谷健康法-抱膝運動
抱膝運動矯正法-股關節、骨盆、脊椎的自我矯正
* 目的
矯正脊椎左右的彎曲度。
* 效果
1. 疲勞時做這種運動,藉此可以矯正脊椎左右的歪斜,因此能立即消除疲勞。
2. 在睡前實施這種動作,不僅可矯正兩股關節、骨盆、腰椎、胸椎、頸椎等骨骼系,也有伸展背面肌肉系的作用,對腰痛有特效。另外對打嗝或肋間神經痛也又特效。只用結束帶綁腳,但是其他的自我矯正動作都不做的話,請問:要如何恢復生理彎曲度,來提升自我的免疫力?
@ L型者臉的特徵
.右眼小.鼻子向左傾斜.右唇像上揚.下唇往右移動.右眼下的眼窩大.右臉頰大.整個臉向左傾斜
@R型者臉的特徵
.左眼小.鼻子像右傾斜.左唇往上揚.下唇往下移動.左眼下的眼窩大.左臉頰大.整個臉向右傾斜
@LO型者臉的特徵
L型者的症狀與R型者的症狀約為7比3的比例混和著。
@RO型者臉的特徵
R型者的症狀與L型者的症狀約為7比3得比例混和著。
又,從足型也會相對應地反映在眼的瞳孔,並呈現以下的特徵,特別是半健康和老年人的眼睛的症狀;平常就要注意瞳孔的位置,一旦發現其偏離正常位置的時候,就要儘快地做股關節矯正,以便在身體其他的部位尚未出現重症之前防患未然。從預防醫學的觀點者這也是一種保持健康的方法。當選擇終生伴侶時,不妨加以活用。
女性在選擇男朋友時,除了注意選擇身材和姿勢良好之外,當然也要注意眼睛鼻子和嘴的平衡。至於男性,在選擇結婚的對象會面時,與其注意是不是大美人,倒不如注意其表情的動態,有些乍看之下驚為美人的,說起話來或笑起來的時候,嘴巴會偏向一邊歪斜,臉頰也隨著歪一邊,像這種表情令人感到不平衡的女性,說她的體態虛弱肯定是不會錯的。
健康的女性,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平衡的女性,在做表情的時應該都是左右對稱的。這樣的女性,可以正常地生孩子共組快樂的家庭。礒谷力學養生原理 股關節 保持正確角度與位置
一位患者,一進來就說「胃潰瘍的止痛藥超過時間現在又痛起來了」,隨即開始露出苦悶的表情。
給他做左股關節轉位的矯正治療,很快就給他止痛。
可是這位患者顯現不敢相信的表情,並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我在百忙中特別爲他做緊急處理給他止痛,他卻不領情,所以我有點生氣說:「你不知道現在已經不痛了嗎?那就讓你回到治療前好了!」對方卻說:「好啊!」,因此我就把他的股關節再度轉位至未恢復原來的狀態(治療矯正前的情況),他立刻又痛的叫起來。礒谷式力學療法的特點是,只要矯正左右腳的長短,使骨盆成水平,脊椎回復到正確的生理彎曲度,幾乎就能改善所有的骨骼與肌肉不平衡症狀,當然這也包含了生理上與心理上的不健康症狀!
礒谷式力學療法認為婦女病主要由股關節轉位後導致腰椎、骶椎轉位所引起。胃腸虛弱的婦女多患婦科疾病.這可理解為支配腸的神經與支配生殖器的神經都是從相鄰近的脊椎處分支出來所致。
在股關節轉位史骨盆呈正常位後,與骨盆相鄰近的腰椎、骶椎會立即恢復到正常位,又由於這裡的肌肉系統的發育比胸椎、頸椎要快,因此,用礒谷式力學療法不但容易的治好這些疾病,而且治癒率也高。
一、 長面皰、腫包、皮膚乾燥
這些症狀是由腰椎、胸椎的異常角度引起神經障礙,胃、肝臟、腸、生理機能不良,容易出現這些症狀。
二、 痛經、經血不調、不孕症、妊娠惡疽左腿長時,由於腹肌異常緊張,還會因為肌肉癵縮而在腹中出現硬塊,並因此而引起疼痛症狀,這時,往往因誤診為盲腸炎而建議作手術。其實在礒谷式力學療法的急救法中,就有針對此疼痛症狀做的急救矯正動作,疼痛隨之消失,
妊娠中,隨著胎兒的發育而使孕婦的兩腿逐漸敞開,腹部也逐漸向外挺出,前者使兩股骨產生外側轉位,後者使腰椎前彎,並隨著胎兒的發育使這種變化逐漸加重,在分娩之前,則達到了極限的程度。若在妊娠前股骨即已發生外側轉位,會因妊娠使這種外側轉位加重;相反, 若在妊娠前股骨有內側轉位,會因妊娠使此種轉位得到”治療”。前者使婦女在懷孕的過程中為妊娠惡疽或浮腫而困擾, 產後易患疾病;後者使婦女在懷孕而使體質轉佳,產後腹部迅速變輕、變小,向外扭轉的股骨逐漸回到或接近回到原來的角度位置。
在先天性股關節脫臼的患者中,有許多人因懷孕、生產使症狀極度惡化。
三、 更年期綜合症腳部較長一方的外側就會引起:坐骨神經痛、膝蓋關節炎、痛風等。同時腰部會因肌肉偏左而引起腰痛,也因為肩膀向前拉緊,而引起肩膀酸痛、頭痛,也就是所謂的頸背酸痛。
本療法適合於治療:頭痛、肩膀痛、腰痛、生理痛、閃腰、骨刺、胃腸病、糖尿病、肝病、腎病、痔瘡、膀胱炎、氣喘、心肌梗塞、狹心症、失眠、小兒麻痺、關節炎、膽結石、更年期障礙、尖足、外反足、先天性、後天性、股關節脫臼、低血壓、冰冷症、尿床。
----綁三條繩子在腿上,側睡時也不容易發生股關節轉位。
以正確的姿勢入睡,就可以安心睡覺,一覺到天明。努力 2 、 3 天後,原本不習慣的人也能夠好好的睡覺了。小陳
陳醫師,我想請問您,孕婦可以用isogai療法嗎?會不會壓傷胎兒?我老婆懷孕6個月,最近一個月小腿痠痛愈來愈嚴重,甚至沿著大腿到腰部,影響睡眠。怕影響胎兒,不敢吃藥。外用藥、藥布也小心使用就怕影響到胎兒......-------事實上,在我的病例中就曾經有孕婦來做治療,孕婦可以用isogai療法,完全沒問題!而且生產後更健康!
懷孕、生產對婦女而言是人生中的大事,但是這件可喜的事卻會危害到婦女的健康。
從懷孕4個月起,腹部會向前突起,為了取得平衡站立或走路時,兩腳會朝外側打開,形成外八字的方式。這時,股關節外轉,腳尖朝外,腳用力,也容易引起外旋的現象。這個狀態會一直持續到生產。到生產時,雙腿打開的機率相當大,因此會使得股關節歪斜的狀態固定下來。在婦產科檢查或生產時,為了要將兩腿大幅度張開,而造成歪斜的例子也時有所聞!
很多孕婦在生產後,腹部的負擔減輕,股關節不再需要支撐較重的腹部,所以股關節的角度急速地產生變化。如果兩腳的角度沒有回復正常,或是恢復的情況並不是左右平衡,或是在尚未恢復前就承受太大的負擔,那麼歪斜就會殘留下來, 以致影響到產後的身體休養,這就是常聽到的「產後復原不良」的症狀。所以在生產後,應該及早接受股關節的矯正治療,我們對來礒谷式力學療法診療所治療的患者都會做此一建議。追求年輕、貌美,首先一定要健康。睡眠不足乃年輕與貌美的大敵,要健康當然必要有充分的休息。但當股關節部位有轉位的話,記住不在正常位,就像容易疲勞的體質一樣,一方面營養的吸收能力低落,另一方面能量的消耗則大增,健康的人在極度地疲勞加上睡眠不足的雙重不利的狀態下就會生病。臉色不佳、皮膚甘癟,看起來好像老人一般,雖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一旦股關節的轉位嚴重的話就會變成這樣。雖然一般人都說老化從25歲就開始,但是一旦股關節有顯著地轉位的話,不論是任何年紀的人,皮膚就會失去彈性、駝背、體力越來越差等老化現象就會出現。到了40或50歲年紀的人,如果要保持看起來像才30歲的年輕模樣,其股關節一定不能有任何轉位。
又,不管臉部如何地化妝掩飾,一走起路來的姿勢也會顯出其老態。
股關節一旦有轉位,那麼在下意識習慣性的日常動作,會隨著歲月擴大其程度而完全由雙腳承受。左右腳一旦不均衡,爲了補償其歪斜,腳的筋肉就會異常的發育,腳的線條美也就漸行漸遠了。左右腳長度一有差異,亦即股關節的大腿骨有轉位者,其差異度大到某個程度,股關節後方轉位側(亦短腳側)的腳就會逐漸地萎縮,甚至肉眼都看得出左右腳的胖瘦的不同。彎斜的臉,鼻子歪斜,左右眼大小不同,一邊的臉頰顯著的突出,看起來依附痛苦的樣子,只要矯正其股關節的轉位,都可以完全治癒。還有,兩肩不等高,如果刻意使肩膀呈水平的話,顏面就會像一側傾斜,其原因也是股關節轉位所引起的,不只是外觀不雅,總體性歪斜,內臟的機能也一定已經受到傷害。
青春痘或代謝不良令人煩惱不已,皮膚乾燥刺癢不已,大概都是便秘的症狀,只要矯正股關節、胸椎、腰椎的異位,大約可以治癒便秘在90%以上,皮膚也就隨著漂亮起來。
矯正股關節的轉位,維持脊柱在正常位乃是最高的美容法,也是還老反童法,充分的認識到股關節對年輕與美貌的重要性,2.髖關節炎:髖關節炎以退化性關節居多、髖部、鼠蹊有疼痛感,也可能
延伸至腿內側或膝蓋。【日常保健】
1.正確的走路:縮小腹、收下顎、脊椎挺直、4. 髖關節是全身受力最重的關節,若是不正,將影響骨盤,導致左右
兩腳長短不一。
5. 柔軟髖關節與骨盤周圍的肌肉是很重要的,可使骨盤回歸正常位置,
同時亦可減輕胃痛、腰痛、生理痛----等的效果。
6. 有人說『股盤閉鎖,身材比較苗條』但股盤過度緊,易導致體力下降,
腸道不順、便秘、雙腳成X型腿,所以需適度開展骨盤與關節。
7. 買褲子時是否有大腿太緊,腰太大的困擾,那是股關節往外移動,
大腿、小腿外側肌肉發達,相對大腿內側肌群無力,堆積指防,甚至
形成O型腿。骨盆與髖關節主要強化肌群與注意事項:
1. 骨盆有一套自己的反射機制,不會胡亂扭動,運動伸展時,也務必要
順勢而為。如過度刺激時恐造成反效果,凡是「適度、適量、均衡」
最重要。6. 髖關節的開啟與閉合,是身體的自然反射動作,有「開展」就必須
有「收攝」。任何瑜伽動作都須有反向動作,尤其髖關節的開展更
需注重伸展、收縮之間的配合。
7. 靜坐雙盤時不要固定同一條腿,需交替盤腿,以免造成骨盆腔高低。
盤腿是髖關節外展、外旋的動作,記得要讓腿部加強內收、內旋的
鍛鍊,以免因為肌群力量不均衡傷及髖關節、膝蓋、腳踝等。
3. 頸部椎間盤病變:多發於中年人,症狀為頸部或肩胛骨中間疼痛,若神經根受到壓迫手臂會有刺痛,麻電感或肌肉無力,若脊髓神經被壓迫,則可能導致四肢麻木,無力。 -
-
中醫認為,此症多為老年肝腎虧虛、氣血虛弱、血不榮筋或外傷後遺,痰濁痺阻,再感風寒濕邪,使氣血凝滯不暢,筋脈拘孿所致。一般沒有明顯的肩部外傷史,主要引起原因多為肩部受涼或勞損因素。
中醫治療五十肩可分三階段。
初期以養血祛風,散寒止痛為主;中期加強疏筋通絡;以及後期配合補腎壯骨、補益氣血,促進恢復。. . . . . . .
臨床上的特點具有腰痛、臀痛、薦骨痛和腿痛等和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等類似的症狀。 ...反反覆覆的腰臀部酸痛,並伴隨著兩邊肩膀及臀部高低不一樣,恐怕你得留意是否腸薦關節損傷所引起的問題,進而使脊柱受到影響而形成脊柱側彎,以至於後來造成兩下肢不等長(即俗稱的長短腳)及頸酸手麻及腰酸背痛等毛病。
許多民眾腰酸背痛的原因不僅只在腰椎及臀部等肌肉而已,其病源往往與腸薦關節有密切的關聯。病例一為35歲的男性患者,
腰酸背痛已有多年,四處尋訪各種中西醫療方式仍為背痛所擾,後來因兩側膝蓋酸痛來求診,臨床的檢查及過去病史即可了解病人的膝痛並非病根所在,整個病情的來源是由於腸薦關節損傷所造成的。
患側的薦棘肌肉呈現痙攣性壓痛,腰椎及骨盆X光片並可看出腰椎第三節的棘突往一側偏歪,兩側的腸骨棘不等高,且有骨盆旋轉傾斜情形,兩側髖關節不等高,恥骨聯合兩側也有2毫米的高度差異。
患者右上臂疼痛麻木的情形經頸椎的神經學檢查發現,頸椎兩側外觀即有偏歪,觸診檢查棘突間及頸旁肌肉也有"嗶剝"聲音等頸部韌帶纖維化及鈣化跡象。
患側肩胛上肌肉及崗上肌肉萎縮,患側的手部肌力也有相當程度的減弱,X光顯示頸椎生理前凸曲線變平,頸四、五、六節的小關節錯位及兩側鉤椎關節不對稱,
臨床檢查歸納得知病患的兩側膝痛與腰椎第三節神經受壓迫有相當程度的關連。腰大肌及腰方肌兩側拉力不同而使得腸骨棘傾斜及第三腰椎棘突偏歪,
-------------------可見其腸薦關節損傷的病灶已造成上下的頸椎及膝關節等相臨關節部位的病變。 ------------------------------------------------------------
腸薦關節位於骨盆腔的後緣,其耳狀關節面屬於微動性的關節,關節面覆蓋著透明軟骨,兩關節面之間以凹凸面互相咬合,外面附著有堅強的關節囊及韌帶。
其生理功能為負責承載脊柱及上半身的重量並傳遞來自兩下肢跑跳等地面來的震盪力,具有緩衝作用以保護骨盆腔內的器官。
一旦遭受外力的撞擊或單側臀部著地,常常造成腸薦關節的損傷。
另外因長期的姿勢不良(翹腳)也會造成腸薦關節慢性的損傷。
此外,婦女在妊娠的後期,受到雌性激素的影響,使得腸薦關節韌帶變得鬆弛,活動性加大,更容易受到外在損傷的影響。
並且胎兒位處下腹部所造成的骨盆前傾及腰椎過度前凸,更加使得腸薦關節負擔加重而引起腰臀疼痛等不舒服的症狀。
腸薦關節損傷是腸薦關節周圍韌帶被牽拉而引起的傷害,嚴重的話,腸薦關節錯位或半脫位而造成腰薦部疼痛,甚至疼痛放射至臀部和大腿外側,
常伴有薦棘肌痙攣,腸薦關節及腸骨後上棘的內下方壓痛明顯,
軀幹向患側傾斜,患側下肢不敢負重,走路跛行,上下樓梯需健側下肢先行走動。患者常以健側臀部坐在椅子上,疼痛厲害者,需用雙手分別撐住椅子兩側,以減輕疼痛。
由於腸薦關節損傷除了急性的跌倒或外力撞擊,大多都是慢性的的損傷。----------------臨床上的特點具有腰痛、臀痛、薦骨痛和腿痛等和*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等類似的症狀。
以解剖的角度而言,大腿部位(膝蓋以上)的酸痛與腰椎第三節有關,並且與第三橫突綜合徵有密切關連。
至於若有小腿內外側的腿痛酸麻木等情形,往往就是第四、五腰椎神經受壓迫刺激的緣故。
其道理是由於腸薦關節損傷後,腸薦關節囊瘢痕組織增生,兩側第四、五腰薦神經叢恰恰經過腸薦關節的前面,所以關節前面的瘢痕組織刺激了這些神經而引起兩側腿痛。
無怪乎腸薦關節損傷的病患走路時身體會後仰,即脊柱須向後傾斜、薦骨後傾,以這種保護性的動作才能減少腸薦關節囊的緊張度,而減輕疼痛的症狀。而且咳嗽、打噴嚏、腹部用力例如解大便時,因為腹內壓及骨盆內壓的增加,加重了腸薦關節囊的緊張程度,故症狀可加重,此點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似,故臨床上須細心鑒別。
腸薦關節錯位的機制如下:
前脫位乃因髖伸直、膝關節屈曲時,大腿前側起始於腸骨前上棘的股四頭肌用力牽拉所致,-------------見於負重蹬高或急跑,致使腸骨向前上方移動。後脫位係因髖關節屈曲、膝關節伸直情形下,用力使髖關節高抬屈曲,使得大腿後側起始在坐骨結節的股二頭肌強力牽拉,使腸骨向後下方移動。
腸薦關節錯位的鑑別方式如下:
前錯位者,其腸骨後上棘較健側低陷,患肢較長,腳尖方向指向垂直方向。後錯位者,其腸骨後上棘較健側隆突,患肢較短,腳尖貼近水平面。
傷骨科腰痛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好發於中青年;車禍、工作傷害、久站、久坐、女性產後,
如男人早洩來自恥骨朝前也就是說骨盤分張太大,髂蔫?關節受傷。
女人骨盆受傷,傾斜是皮膚乾燥、造成浮腫虛胖,更是流產最大原因。
仔細看她的鞋,右腳跟磨得嚴重,相對左腳尖也很慘,醫師說這是重心太偏右,骨盆往右邊歪。
另外一雙鞋的主人剛好相反,左腳高根鞋跟都快磨平了,重心偏左,骨盆歪左邊!當然都會有點長短腳,腰酸背痛,再不矯正,還會更嚴重。
女性於懷孕期間小腹被過度的撐開過,產後小腹的肌肉並沒有回復到原來懷孕前的強度,臀部及大腿的肌肉也因為懷孕期間運動量嚴重不足,造成肌肉萎縮,所以,排便時,此三部位的肌肉所必須出的力量,相對的比以前少很多,因此,排便量也會比以前少。
一直將背包背在同一邊或是拿在手上,會產生肩膀不平衡的狀況,容易造成肥胖。
http://tieba.baidu.com/p/2438594536
1.腰椎间盘突出症: 最明显在腿上胆经, 膀胱经, 脾经出现的疙瘩,沙粒,条索和酸麻胀痛点,在推拿油的作用下, 用推拿手法把疙瘩和痛点揉开,揉散, 病祛除。单用这种方法救一位突出9毫米(原想手术)的患者,经40多次推拿后, 康复7年未复发。这种病例太多了。
2.强直性脊柱炎:最明显在骶髂, 股骨头周边,背部的膀胱经出现的疙瘩,沙粒,条索和酸麻胀痛点,在推拿油的作用下, 用推拿手法把疙瘩和痛点揉开,揉散, 病祛除。单用这种方法救了无数强直性脊柱炎(AS) 患者, 该病被医学界称为” 不死的癌症”, 无药可救, 唯独此法可解救。第一,病患平時應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有助於延緩關節變形、肌肉平衡失調;
第二,在寒冷、潮濕的環境當中需注意保暖、乾燥,以便防範症狀復發。;
第三,由於病患的負重能力下降,所以不能夠過度負重,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第四,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包括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坐著上網或使用電腦,如果要長時間坐著,至少每個鐘頭要起來活動十分鐘;
第五,患者不可睡軟床,枕頭不可墊太高,
AS中医纪录者黄剑(油麻菜)博客
高手过招之强直性脊椎炎(一) 林杰醫生
高手过招之强直性脊椎炎(二) 艾医生
高手过招之强直性脊椎炎(三) 冰台医生陈立新老师
根据《黄帝内经》里点滴的症状描述来推论,分析此病原因主要属于中医的督脉病、筋痹、骨痹、肾痹等几种状况:
一般经过二至六次的治疗后症状就会得到显著改善,原本板结硬化的肌肉明显变软趋于正常,尤其是椎体关节的活动角度也大为改善,而且疗效稳固。关于这一点,我也很迷惑,按道理互相之间都已融合的椎体,骨关节之间已经固化无法活动,仅仅是在穴位上扎几针之后就够在活动度方面有明显改善,这不得不让我再一次感叹和敬畏我们中医的博大精深。
大体上,我认为强直的脊柱,并不是骨头本身出现了多大的问题,主要还是筋的问题比较重,类似于筋缩严重的现象。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诸筋皆属于节,故筋挛节痛,病在筋者,屈而不伸…中医的筋的范畴,是指西医所谓的韧带、筋膜、骨缘的肌肉附着处等软组织结构。
(P.2-26)
这个病完全可以治愈。冰台老叔说扎环跳(穴),确实是很适用实用。冰叔提到与肾有关。此病还有另一分支与脾气虚弱有关。
以调理疏通气血来达到让患者恢复自我修复的能力。这是自然之道。
(p.4-59)13808318126
(P.5-63/64)
----强直它不是骨病。我认为是软组织病。侵蚀严重的时候骨质会骨化导致身体各骨关节活动受限。治这个病非常累。我治好过四例。轻的需要半年。骨头竹节状的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把脊柱横突粘连硬化的软组织抠起来。把血道打开。你们治疗都是浅层次不透彻。不给患者总扎针啊。久了也会伤气血的。放出来的都是好血。大道理我也不会讲。你们就记住,:把贴骨面的那层硬筋抠起来。气血就会通。注意啊。是用手。不用刀。这病是个慢活但是能治疗好的。希望你们能看懂我说的话阿弥陀佛!
高手过招之强直性脊椎炎(四) 余浩醫生
痛痹是寒邪引起的,得热轻遇寒重。行痹是风邪引起的,风者善行数变,痛处飘忽不定。热痹是热邪引起的,得热重,遇寒轻。
着痹是湿邪引起的,湿邪引起的病,有五大特点叫重、闷、呆、粘、濡。重是沉重,闷是烦闷,呆是纳呆,粘是粘腻,舌苔粘滞,濡是湿病特有的脉象。
治疗这个病,跟中医治疗风湿有相通的道理,
你们学中医首先要懂得取象,这个象取得好,有助于领悟医道,
-----------三大病理产物有瘀血、痰浊、食积,谈完瘀血用土元、乌梢蛇,我们再来看病人久病有顽痰,该用什么药?这种顽痰随气升降,可以堵在身体任何一个地方,停在腰背上,腰背剧痛就会加重,所以不能见痛止痛,要化顽痰,怪病多痰,恶病多痰,我们进来也见过很多重病,到中晚期病人痰浊都很重,不单局限于强直性脊椎炎。所以化痰之法在疾病中期,必须列入考虑。你们说说看,哪味药最擅长化附着在筋骨上的顽痰?
-----
应该用天南星!化痰加止痛效果都非常好。像这类病人除了痰阻外还有剧痛,用天南星时要大剂量,40到50克,小剂量的效果不明显。如果腰部间有瘀血跟痰浊粘连在一起的,有一味药最好,但必须重用,那就是白术。白术能利腰脊之死血,
有一些病人到后来腰都弯不下,绷得紧紧的,那就不是一般经络的问题,大的骨节都僵化了。我们就会用到钟乳石利百节,还有猪下巴骨,又叫猪活骨。为何会用到这味药?这猪下巴骨是猪周身上下关节活动得最灵敏最频繁的地方,一般外行人只看到猪善于吃东西,但我们学医的内行人要看出门道来。猪从落地那一刻起,那嘴巴就没怎么停过。中医取这个象,就是要把病人的骨节活动起来。
有一些病人到后来腰都弯不下,绷得紧紧的,那就不是一般经络的问题,大的骨节都僵化了。我们就会用到钟乳石利百节,还有猪下巴骨,又叫猪活骨。为何会用到这味药?这猪下巴骨是猪周身上下关节活动得最灵敏最频繁的地方,一般外行人只看到猪善于吃东西,但我们学医的内行人要看出门道来。猪从落地那一刻起,那嘴巴就没怎么停过。中医取这个象,就是要把病人的骨节活动起来。
. . . . . . . . .
老师又叮嘱大家,那些剧烈运动大出汗的,都不是运动的最佳状态。要达到《黄帝内经》微动四肢,温衣的效果,身体出于温养状态,才是最好的效果,只要能做到这个效果,不需要练什么特别的功法,就是你做体操散步也有用,但贵在坚持。
(P.2-22/23/27)
以前有个人说过这种病人,就像是沙漠里的沙土,太阳稍微一晒就干透了,稍微浇点水就湿透了。
(P.2-27)
山西一个人用手指甲埋到穴位里治疗这个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可以探讨一下,他为什么要埋指甲?汪清先生采访了他。
喀喇昆仑雪 指甲与毛发,是人体五行物的典型代表,可以补那个世界生命的气。那个可以解脱,病就好了,这个展开讲就是疾病是怎样来的,中药是怎样的作用机理
(30)
(P.3-36)
吴剑波:
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已经到了筋痹这个阶段,骨头变形、股骨头坏死时已经到了骨痹这个阶段。
为什么要关节疼痛、变形、中医认为是因为筋骨得不到濡养,现代医学认为是身体视得不到濡养的筋骨为坏死组织,发动免疫系统攻击他、消灭它。这也是用到抗免疫制剂得理论。
筋骨疼痛、变形,是果,任何从筋骨论治疗的方法都是假方法,包括,针灸、小针刀。生物制剂。活血化瘀中药方。
为什么筋骨得不到濡养,是因为从脏腑到关节的经络堵了?为什么会堵?十有八九因为寒。什么是寒,10个有9个庸医会用热药,用附子、用干姜。
什么是寒,内经写的很清楚,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所以说,利水即是去寒。用清热利水方才是正途。寒多夹痰,我一般用丝瓜络加陈皮当茶喝。这是从徐文兵讲国学堂里听来的
到了筋痹,骨痹这个地步,单纯的中药已经很难治愈,必须配合手掌点穴这个方法,没有医学基础的怎么办,就是揉腹。在肚脐眼的周围,沿着任脉,哪里有气泡,筋节、疙瘩就去揉散他,脏腑经络通畅,气血循环如常,疾病怎么能不治愈?在病人的脊椎顺了一遍,
先望脊椎的形,看看有没有高低起伏,左偏右歪之类,然后用手感觉身体相关部位的温度,在气血淤堵的地方,会出现冰凉或者热手,还有就是看色,一般颜色深暗的地方是病点……”
人体的疾病是有大小深浅之分的,如果病浅针深,病深针浅,病小针大,病大针小,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疗效不佳,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冰台医生给脊椎病患者最常扎的穴位是环跳和长强,甚至那天遇见一位颈椎病严重的病人。冰台说这些地方是枢纽,是阳气的起点,一切都是为了激活气血让能量调动起来。 --------------------
-----------------------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冰台医生的好友林杰医生的看法非常接近。
林杰:很多人认为椎间盘突出是单纯的表阳不足,我觉得这只是一方面。因为所有的病都是里应外合才会造成的,如果你里面本没有虚的地方,标也不会实,椎间盘突出最典型的叫本虚标实,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期积累性疲劳造成的结果,一类就是急性的扭伤造成的。急性扭伤看上去是偶然的,其实它是必然的,因为在同等状态下别人不一定会扭伤,而是这个时候你内部的支撑力已经不足以支撑身体了,才会发生扭伤,所以一定是先虚了,才会发生扭伤,“物必先腐而后生虫”。你原来挑一百斤不会扭伤,现在拿十斤就扭伤了,说明你现在的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了。一个是因为肾气虚了,肾阳虚了,撑不住了;一个就是外来的力超越了它的承受力,外来的力包括一些暴力、一些风、寒、湿等邪气,这些邪气滞留在经络空虚的地方,中医叫客气——来做客的气。客气需要把它请回家去,你自己房子破的地方也需要修补,可以遮风挡雨了,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用个比喻叫屋漏偏逢连夜雨,你里面已经不行了,又刚好下雨,那肯定就出问题。
椎间盘突出无论是什么原因,最后都是经脉拘紧的结果,寒主收引,只要给它温热了,就会有缓解。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病人可以躺着让家里人按揉太冲穴,按住太冲以后把他两个腿曲起来,前后左右摇一摇晃一晃,很多人一两分钟就缓解了。太冲穴是很神奇的一个穴位。---------------------
还有个厦门张生的方法也很好。
深吸一口气,把气慢慢灌到小腹部,然后憋一憋,直到有痛感出现了,慢慢呼气,一边呼气一边可以动一动身体。其实所有的痛,在你呼气的时候它都不痛,你可以试一下,无论哪种痛,只要呼气的地方和痛的地方是同一个点,它就不存在了,马上就缓解了。比如我腰部有个很深的痛点,起不了床,我就把呼气和这个点连起来的时候,一瞬间就感觉不痛了。当你的关注力在这个点又一边在呼气的时候,这个点就不在了。
P.4-51-52
许跃远老师醫案
P.4-58 王立志
我看陈兄的治疗思路。他处理的是环跳,其实是臀中肌,处理的上部,其实是斜方肌,胸腰结合,心存大爱,可是操作不到位,这个姑娘还是会失望的。
P.5-69
P.7-98
有缘得到冰台老师老师的治疗。我也曾经是一天24小时卧床,现在虽然能活动,但是站久坐久还是会酸痛难受,晨僵特别厉害。
腰部的照片,因为经常性的腰痛,这次回去就查看了下。却见腰部已经长出了凸状,根...(圖示)(6)其实这个很容易解决,因为我有过这种症状,不过没他那么严重,首先第一步要用原始点按摩头部,上背部、下背部,然后温敷,给他喝八珍汤,保持每天按一次,并配合温敷。第二步每天坚持做一卧式拉筋,由每次一边脚10分钟,慢慢加到一边脚30分钟,一个月之后问题基本可以解决。如果年龄大时间可能要长一点,但问题一定会解决的。我只用了15天。(12)也是在脊骨旁有一硬块,比这个还大,我的处理方法是;整条脊椎都按,硬块的地方用掌沿慢推,然后在后背铺满姜片用10条艾条炙,每次约炙一小时,后来硬块逐渐缩小软化,以我个人看法,硬块应该是寒气的凝聚,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平时还要敷红豆袋。(15)建议检查最好!一般不痛的是纤维瘤,痛的血管瘤,不痛问题不大。可以采用物理疗法。血管瘤最好注意了,是血错误注入导致的瘤体。西医说这个长得快就有生命危险。------------(17)回复 末学西有 :去冬用原始点调好一个大腿骨旁的血管瘤,起初他去找过医院检查,说法跟你一样,他花了数千元无效经朋友带来推按五次就变小,再由他自己购微波栌红豆袋不出三个月全消
(19) 根据他自己指的疼痛处,是脊椎左边,经检查,相应原始点痛不可触,只能以指腹轻手法按摩,于是我拿出了磨牛角的功夫,搞了老半天了以后,再以艾条温灸了一段时间.第一次就这样结束.起来后问有无改善,说要睡一晚了才晓得.
第二天早上,问他怎么样,可以继续吗?回答继续吧,于是,如法炮制,每天两次,轻轻按推加温灸,到5号就说好多了,想回家去了,可是我的表妹他们留下了他老人家吃饭,于是5号的下午和6号的上午有弄了两次.就回去了,回去的时候,我给了他一包暖身贴,要他每天一张贴在按推部位.回去了以后,我每天电话联系,一天比一天好些了.
在4月15号左右,又打电话来说,腰还是痛得很,进城了来我这里一看,原来是我自己的一时疏忽,没有检查他的右边,现在指的位置是右边痛!又是如法炮制,由轻到重,加上温灸,第二天就又回去了,同样的要暖身贴不离的贴着,如此这般,又是一天比一天好了.直到电话询问,说是完全不痛了,前段时间,插秧季节,俺小兄弟回去帮忙插秧,回来后我问他父亲那腰痛怎么样了?据他的回答是完全没事了,一直就是有那么个腰痛的老毛病,已经是二十几年了,(22)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篇 (5)
問醫生是不是剖腹生產令她的關節脫位
一般寶寶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機會率是千分之一,但如果是第一胎、女嬰,又沒有掉頭的話,機會率便飆升至百分之一。
目前醫學研究仍未能確定是寶寶臀部向下令髖關節發展出了問題,還是因為髖關節不穩所以寶寶不掉頭。
如果未能矯正有問題的關節,長遠影響可以非常嚴重,包括:關節炎、痛症、步姿不正常、長短腳等。要確定關節是否有問題,當然需要請醫生檢查,但媽媽爸爸在家裡可留意寶寶大腿上的「摺痕」,由於大部分DDH寶寶都只是一邊關節有問題,所以「摺痕」會不對稱(見不對稱「摺痕」的例子)。另外,如果寶寶已學會走路,但步姿奇怪,便要立刻請醫生檢查。
包裹初生嬰兒時要注意寶寶的雙腿的姿勢:用包巾包著初生嬰兒可令他們感覺自己好像還在媽媽的體內,增加他們的安全感,但傳統包裹嬰兒的方法(嬰兒雙腿是直的)已被淘汰,目前主張的方法,就是要給予足夠的空間讓寶寶的雙腿能夠屈曲,避免髖關節受壓。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的網站提供有關正確地包裹初生嬰兒的詳細資訊。
一條有助寶寶髖關節健康發育的揹帶,必須能夠承托寶寶的大腿(從髖關節到膝關節),避免寶寶的髖關節受壓。
用左邊的揹帶背起寶寶時,大腿得不到承托,寶寶的雙腿向下垂,令髖關節受壓。如果寶寶的髖關節本身不穩,長期使用揹帶更有可能引致發育不良,甚至脫臼;右邊的揹帶能承托寶寶的大腿至膝關節,能減輕髖關節的負擔,是比較好的選擇。
Ergo Baby Carrier,設計有助寶寶的髖關節健康。另外,Ergo Baby的設計也照顧到大人(背著寶寶的人)的需要,將寶寶的重量卸在大人的盆骨上,減輕肩背的負擔。
不會像以前一樣肩背或膝關節會痛。
練習走路及姿勢(三):練習收下巴 @ 在天與地之間揮灑自如 :: …
頸椎(圖)告別頭痛失眠!3招縮下顎輕鬆做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9月21日 下午12:49工作時盯著螢幕,感到頭暈目眩,回家後又頭痛失眠,你知道嗎?這可能是姿勢不良造成的嗎?錯誤的頸椎姿勢會壓迫動脈和神經,引發頭痛,進而影響睡眠,日本健身教練建 … 詳全
頭部前置錯姿 容易引發頭痛
日本健身教練伊藤和磨在《縮下顎,肩頸腰都不痛!頭痛失眠自然好》一書中提到,上班族長時間盯看電腦所出現的頭部前滑姿勢稱之為「頭部前置錯姿(HFP)」,一般人只要將下顎平均往前凸5到6公分,就相當於頸部掛著1個20公升左右的水桶,會造成肩頸僵硬壓迫而頭痛,甚至影響睡眠。
頭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大部分是因肩頸肌肉僵硬所引發的「頸因性頭痛」,而「頭部前置錯姿」正是造成肩頸肌肉僵硬的錯誤習慣之一。頸因性頭痛是因遍布於後腦的肌肉受壓迫影響到神經,容易在眼睛深處和耳後方產生疼痛和刺痛感。
錯誤的頭部和下顎姿勢不僅造成肩頸痠痛,也會影響呼吸和情緒,進而導致頭痛。當血液輸送至腦底的椎骨動脈因頭部前置錯姿而受到拉扯,導致血管變窄,使得腦部無法接收到足夠血液和氧氣,就很可能會引發腦貧血,造成情緒不穩、偏頭痛。
縮下顎操 緩解肩頸痛頭痛
為了改善姿勢不良引發的頭痛和睡眠困擾,伊藤和磨建議微調姿勢,讓下巴往內縮並加上伸展頸椎,保持呼吸和血液循環暢通,神經不受壓迫,能有效緩解頭痛和失眠。
動作1/按摩枕下肌群
1. 建議利用椅背頂端或桌子邊角按摩枕下肌群(枕頭靠脖子處)。坐在椅子上身體靠著椅背,以掛著的感覺將後腦勺放在椅背頂端,往下用力按壓。
2. 接著轉頭,改變按壓部位,就能充分治療整個後腦勺下方。
3. 按壓時,要感受到反作用力的感覺,持續按壓30秒到1分鐘。
動作2/頸部前方伸展
這項伸展操可以舒緩頸部前方肌膚,放鬆肌肉,幫助頭部往後仰,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
1. 雙手放在胸骨上,固定肌膚位置。
2. 慢慢將下顎往正上方抬起,伸展頸部前方。
3. 接著轉頭往後仰,改變伸展部位,感覺特別緊繃的角度,就表示有伸展到,時間持續20秒。
動作3/下顎按摩法
因頭部前置錯姿,讓下顎肌肉無法活自如,就會阻礙下顎動作。下顎下方肌肉十分僵硬者,若是硬逼自己做出縮下顎動作,嘴巴就會不自覺張開,純屬自然反應。該部位放鬆後,即可輕鬆縮下巴,提升伸展效果。
1. 雙手食指靠在下顎前端,大拇指指腹輕輕按壓下顎下方。
2. 從兩邊腮幫子一直按壓到下顎前端,放鬆該部位肌肉。
【小提醒】:
想要緩解頭、頸疼痛,就必須隨時提醒自己縮下顎,讓頭部有愈來愈多時間停留在體幹正上方。做伸展操時,所有動作皆應慢慢伸展,勿快速移動,以免伸展不當造成拉傷。
推拿之中的推就是按摩,拿就是开关,民间又叫开锁,在治疗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昏厥之患者中显得至关重要,一个濒于死亡气绝之人,经会开锁的推拿师一看患者就知道哪把锁闭塞,应该先从哪把锁开起,经他一推拿,患者就会张口出气,起死回生了,第一、二把锁为青龙锁--------位于肩颈交接的斜方肌处,左右各一把,民间也有称为“井锁”或“肩筋。”
开启青龙锁的方法:患者坐卧皆可,医者站立患者背后,两足分开,取站立式[患者坐或卧均可]。操作时四指微屈,与大拇指相对,用食指第一、二节指内侧缘与大拇指内侧缘捏住患者肩筋的斜方肌,根据患者承受力度,用力拧动即可。用力要由轻到重,不能突然用力,动作须缓和,只要具有一定的指力,能恰到好处的用劲,瞬间的挤压拧动,即可打开此锁。对儿童着力一定要轻柔。
第三、四把锁为返魂锁-------位于腋窝处,左右各一把。此锁有前中后三关,前为腋窝的前壁肌{胸大肌},中为腋窝与臂连接处{相当于肱二头肌的上段,包括通过腋窝的神经组织],后为腋窝的后壁肌{背阔肌}。民间医生把返魂锁三关从前至后依次定为大定,返魂,后亭,也有称前为总筋,中为痹筋{拿此筋壁有麻痹感},后为背筋;
开启返魂锁的方法:术者侧向患者,取马步或丁字步,一手握住患者的前臂部,使患者手臂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的腋前、腋后、腋中分别用手法开锁,先开总筋,再开背筋,最后开痹筋。有秘本上称返魂锁,“锁中又有锁,单开一锁无效果。”实质上就是指返魂锁中有三锁,即前中后三关,要开启返魂锁,前中后三关必须依次开启方才有效,单开一关是不起作用的。特别是中锁,{痹筋},一定要开准,要拿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才有效,否则,此锁仍末打开。对昏厥患者开这把锁就要凭术者的手法与感觉了。
第五、六把锁为紫金锁:位于脐下两侧腹直肌下端,相当于足阳明胃经之外陵与大巨穴之间。左右各一把,民间称为吊筋的便为此锁。
开启紫金锁的方法:开启紫金锁时需由旁人扶起患者,使腹部肌肉松驰,医者面向患者站马步桩,一手扶住患者腰背部,另一手四指并拢微屈,用食指指侧顺势向上兜起,拇指与食指同时拿住吊筋,用力拧动,顺气而开。
第七、八把锁为白虎锁------位于大腿根部,腹股沟内侧端直下三寸大筋处。左右各一把,分前中后三关,大筋为中锁,中锁前开一寸为前锁,后开一寸为后锁。有的民间医生把白虎锁前中后三关称为前沟、中沟、后沟,也有称上马、大筋、下马的。按解剖位置分,白虎锁前中后三关分别为前沟即大腿前面肌肉群的缝匠肌{中段},中沟即内侧肌肉群的{内收肌与股薄肌},后沟即后面肌肉群{半腱肌与半膜肌}。
开启白虎锁的方法:患者坐或卧皆可,医者面向患者,站丁字桩或马步桩,一手握住患者小腿部或国窝处。使患者大腿成外展姿势,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部用手法,捏住中沟,前沟,后沟所属的肌肉组织,分别施以手法。白虎锁与返魂锁一样,锁中有锁,即前、中、后三关,必须先开启三关中的中锁{中沟大筋}依次再开前锁与后锁。
第九把锁为总锁:位于前后阴之中点,相当于会阴穴处,民间医生多称为半把锁。
开启总锁的方法:开总锁采用食指掐法,患者仰卧,医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关元穴处并向下挤压,与此同时,用右手食指指腹于会阴穴处向上顶掐,缓慢用力到一定程度时维持1---2分钟即可。
总锁,民间推拿医生极为重视,认为这把锁是“生死锁”‘‘救命锁’,不是极危重患者,此锁不易关闭,一般平时推拿中也不随便开总锁。只在前八把锁开齐,患者仍无转机,不开口也不动弹,垂危之际,万不得己才开启此锁,有救无救在此一举。
这就是民间点穴推拿疗法秘而不传的“九把锁”。其中前四把左右各一把,共八把,加上总锁一把,号称人体九把锁。这九把锁是人体功能活动中一种无形的特殊关卡。民间医生多夸大其神秘性,说法多有不同,但是,手法都是一样的。“筋者,肉之力也。”能够产生力量有一定柔韧性的肉性组织,而且与关节有一定的联系。那就是骨骼肌、肌腱、韧带、肌筋膜、关节滑囊,当然也包括神经、血管。而临床的筋结点大都是肌肉附着在骨骼的起止点,其也是肌肉组织主动收缩或者被动牵拉用力时的应力点。这些点就是临床劳损或者引起身体疼痛不适的原始疼痛点。而临床中往往会发现当肌肉附着的一端出现疼痛时,在肌肉另一端的附着点也会出现疼痛,将两点连线,就是一个疼痛线,而在这个线上亦会有一些疼痛点,比如腰背部的疼痛,在骶脊肌从起点到止点往往会发现很多的压痛点。而且由于这一个点的原因,其所属的肌肉就会因为疼痛而紧张痉挛,进一步也导致整个肌群紧张痉挛,慢慢的就会有多个、大面积的疼痛点,这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始疼痛而进一步扩展到面,再可能由于这个面而进一步发展影响到整个人体。我的观点是在临证治疗时,除了找准疼痛点用点穴弹拨,还要根据软组织的解剖知识运动肢体的需要,照顾到面,根据经络理论在经络远端取穴。只要点、线、面、体很好的结合,临证施术就不会偏离大的方向。 治疗也才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由软变硬的过程,人刚生下来时柔软无比,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逐渐僵硬,到死后完全是硬邦邦的僵尸一具。这也就是中医说的人的形体属阴,如果这个形体没有阳气的敷布就是一团死阴,僵硬的。当人体有了阳气后身体也就柔软而有了活力。少儿的身体为何柔软,就是由于他们是稚阳之体,阳气充沛之故。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阳气逐渐衰败,身体也就逐渐的开始僵硬起来。在我们中医骨伤常常会提到一句话“骨正筋柔,气血自流。”当然这是《黄帝内经》当中的一句话,学习中医的都应该知道这句话,只是骨伤提到这句话最多而已。------也就是人体的骨骼关节的位置一定要保持在人的生物力学线上,不要偏曲,这样肌肉韧带才不会僵硬,人体的气血才会正常流通,各个器官组织才会得到正常的营养物质的濡养。-----------------------现在很多正脊师就是这句话中“骨正”的延生,他们的言论就是什么都归咎于关节错缝引起的”骨不正”。当然“骨正”和“筋柔”是相互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骨不正”会导致“筋不柔”。“筋不柔”亦会导致“骨不正”,临床治疗大多都是筋骨并治。俗语,比如“筋长一寸,力大千斤”、“常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道家亦有“筋长一寸,延寿十年”之说,可见自古至今人们对筋的重视,人到老年大多有弯腰、驼背、腿僵硬、浑身没劲等表现,这些老年人身体都比较僵硬而不灵活,而且这些人多不长寿。而有的老年人90多岁行走还健步如飞,腿脚灵活、腰也不弯、背也不驼,而且眼不花,耳不聋,这类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长寿之人。在中医认为人的衰老与阳气有关,当然这个阳气也就是人体的精气(真气、气血),而这些精气就是濡养筋骨的。筋柔骨健,而这些精气又需要筋来输送到全身。正所谓“真元之气,散于筋膜者,凡人病筋挛者,皆失真元所致。”。只有筋柔软才会正常输送这些精气(人体的气血),如果筋缺乏了柔韧性,那么气血就会痹阻,痹阻就会产生疼痛。这又应了中医的另一句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了。痹阻日久则这个痹阻点就会形成筋结。临床治疗的关键亦是解决这个筋结,这个影响气血流通的障碍点,也可以称其为气阻点,筋恢复其柔则气血才会正常流通,人也才会健康长寿。拨筋流传千年可松筋通气血肩颈痛,怎么运动和推拿都没有效,还常感觉肌肉紧绷,如何能更深入准确地拨开筋的粘连处、结节点,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肩颈疼痛,特别是肩胛骨部位,常感觉硬成一块,胸闷、头晕只见技师先在记者背后抹上橄榄油,之后拿出一根拇指粗、筷子长的筋棒,一头较尖、一头较钝,在记者筋紧绷的肩颈骨,先用钝的一头上下搓,明显感觉紧绷的筋被按压和推开,称这样是慢慢松开紧绷筋。如此反复,之后针对明显的结节点,用比较尖的一头轻轻拨开,这一动作,明显感觉比用手按压更深入、更精准。之后几天,记者又做了三次,原本僵硬的右边肩颈感觉放松很多。拨筋疗法是依据中医理论,以筋络为基础,用水牛角特制而成的拨筋棒配合松筋活络精油,通过“揉、拨、挑、梳”等手法,打开结节点、舒通经脉,有效阻止由筋经阻塞造成的筋结、气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拨筋比刮痧更准确
食食課課教室 第18集:體態與健康-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7XhUr6L0w
尾骨正確姿勢
陳 琪琪
---(背痛)調整姿勢後改善很多!
食食課課教室第31集:關節老是酸痛?
http://www.youtube.com/user/shishikeke101?feature=mhee
這裡痛,那裡痛,到處痛,多是發炎不止引起的。那發炎不止到底是怎麼引起的?我們要做什麼才能減緩酸痛?我們何時才需要使用保建品補充不足?
發炎管道的原料是動物性油脂。我要補充的是,我這裡指的是動物性油脂中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其實,多數的動物只要吃對東西,它的油脂中也同時會含有omega 3, 6。也就是說,高品質的動物性油脂中含有發炎原料也同時含有消炎原料。
---血糖振盪過高狀態則消炎過程走不完,一再跳回發炎管道, 應先控制好血糖振盪再補充保建品才有效.
omega 6 ( PG1 ) 動物性油脂 ( PG2 ) omega 3 ( PG3 )
食食課課教室第51集:你的腎上腺累了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ki1hFgha7M&feature=c4-overview&list=UUDHiLKI3IDMeNqbcKfAu6rQ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5569
腎上腺是個重量型的腺體,由於它掌跟生存相關的事,所以它總是能不受一般生化原則的拘束,主導與生存相關的所有準備工作。它健康時,人有精神、血糖平穩、想專心就專心,想放鬆就放鬆;它一不健康,人沒精神、血糖不平穩,想專心卻不能集中精神,想放鬆卻出現一大堆焦慮。
*****不只如此,當腎上腺不健康時,體內的肌腱與靭帶,都會因為它調整礦物質的去留不力,而造成肌腱與靭帶張力不對位。骨頭沒有肌腱與靭帶拉好,它不再待在它該待的位置,筋骨疼痛就無法避免。
*筋骨不對位,除了生理化學能影響外,物理因素也很多。比如,孩子長期揹很重的包包,兩邊承受力如果不同,脊椎會為了要因應而變形。這時最好找個好的整脊師去調整脊椎。
筋骨鬆散很常是腎上腺疲倦引起的。因此,腎上腺恢復時,筋骨常受影響。
食食課課教室 第61集:過重的人運動策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q3eQAr5-qI&list=UUDHiLKI3IDMeNqbcKfAu6rQ
(3:05- )膝蓋保健運動食食課課教室 第70集:腳姆指外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0PRHH3E-yY
(26:35- ). . . . . . . . . .(28:10- )
發燒與唯他命C . . . . . . (有時)中耳炎與整脊
綁帶20分鐘起效,搭飛機時可用礒谷中軸力學02-睡前抱膝運動 (holding keens therap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pSXxcQync
---矯正股關節與長短腳,脊椎轉位及側彎,恢復脊椎生理彎曲度。
筋柔百病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KUyXDuwkw
經筋之筋結、解筋
(27:20- ) 站樁~
「當我們久坐的時候,腹部和背部的第四層肌肉放鬆,久而久之對於骨骼的支撐力減弱,脊椎與脊椎之間,逐漸下沉壓迫,造成椎間盤被擠壓凸出、或脊椎磨損,除了靠復健之外,平常的保健運動就是鍛鍊包覆脊椎的深層肌肉。」 - See more at: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age_id=4063/u98dfu98dfu8ab2u8ab2u98f2u98dfu8abfu6574u76f8u95dc/%e6%a4%8e%e9%96%93%e7%9b%a4%e7%aa%81%e5%87%ba-%e6%95%99%e6%9c%83%e6%88%91%e7%9a%84%e4%ba%8c%e4%b8%89%e4%ba%8b#sthash.sm2RP1YT.dpuf
零痠痛!人體正確使用姿勢書:脊椎校準坐、臥、站、走的零壓迫動作圖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5975
背痛、腰痛、膝蓋痛、肩頸痛、坐骨神經痛、無法久站、躺下就痛、椎間盤突出、拇趾外翻、手腳冰冷、呼吸不順暢等,引發原因為何?是否自己亂亂猜錯怪了病因?還是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疼痛就莫名找上門了?
為何非洲部落那些長時間在田裡彎腰工作、長久坐著編織的人們,完全沒有背痛或腰痛的問題?仔細想想,你有沒有爛姿勢?!
「久坐」不是問題,「坐錯了」才是關鍵大問題。
當父母的常常叫孩子要「坐直」,不知道如何坐比較好的孩子們,通常就是僵直地坐挺,此時只是施加過多壓力在腰部,很快就會感到疲累,沒多久孩子們就又會恢復癱軟的坐姿。
為解決椅子和背部的不舒服,大多數人習慣使用腰枕,但其實許多腰枕只是更強化了你的不良坐姿!
彎腰不到5分鐘就腰痛背痛?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觀念:彎腰時,為了保護腰背部,應該要蹲下而不要彎下身;但這樣的動作雖然保護了背部,卻讓你的膝蓋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多數人走路時只用到腿部肌肉,這絕非理想的姿態,一旦走路姿勢不當,每走一步就是一次對骨骼的攻擊。第3課 堆疊坐法:調整臀部位置成為脊椎的地基
在解剖學上,骨盆是身體結構的基礎,若骨盆姿勢不良,就會讓你為了放鬆而駝背,或挺直背脊但緊繃;想像你有條長尾巴,坐下時你會怎樣坐?---------------------------------------------------第4課 側躺伸展:側睡時伸展背部
對人類而言,側睡是非常自然的方式:彼此取暖、有安全感、節省空間、減少打鼾、減輕關節疼痛等,人類側睡的歷史已超過百萬年,但大部分人的側睡姿勢是不對的,這會造成想像不到的健康損害。第5課 使用人體內建護腰:利用身體肌肉保護並拉長脊椎
椎間盤受會在這種時刻受到「挑戰」:提沉重的東西、跑步、瑜珈動作、跳舞,甚至是避震效果極差的車輛行駛在顛簸崎嶇道路上;平日的種種累積,在爆發出可怕的疼痛前,請好好學習這一課。第6課 高聳站立:堆疊骨骼
許多人都有久站不適的問題,還有不少人要整天站立著工作。站姿不好會影響骨盆、降低腿部血液循環,導致腳底冰冷、靜脈曲張、骨質疏鬆症等問題,第7課 髖關節彎腰:以臀部做為轉軸樞紐來彎身
彎身是日常生活最常「做錯」的動作,同時也是最多專家「教錯」的動作!在印度鄉下或非洲村落裡,整天於水田工作的人們長時間彎身卻沒有背痛困擾,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的我們,怎會彎個腰5分鐘就疼痛?艾絲特.高克蕾(Esther Gokhale)
是矯姿和止痛專家。
讀大學時做瑜珈所造成的背部痙攣,在吞了肌肉鬆弛劑和躺在床上休息後,所幸得以改善;幾年後,我又弄傷自己的背,這次在床上躺了5天才復原,為了恢復背部健康,我開始健身,於是很快就生龍活虎。
在懷第一胎時,九個月的妊娠讓我背痛舊疾再犯,還伴隨日益加劇的坐骨神經痛。有人安慰我,小孩生下來後情況就會改善,但事實是,我的情況越來越糟,一旦躺超過2小時就痛苦不堪,我只好每天半夜在住家附近不停散步走動,以求減輕疼痛。孩子滿1歲時,我因椎間盤嚴重突出接受背部手術(特別是L5-S1椎板切除術∕椎間盤切除術)。術後幾個月,我雖然還是沒辦法抱女兒,但背痛總算稍有改善,
沒想到在術後12個月時,我的背痛再次來襲,醫生建議再動一次手術,這次,我決定用自己的方法擺脫悲慘噩運,於是我開始深入研究背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我到法國巴黎的帕朗柏研究所上課,我的恩師諾伊爾.佩雷茲以人類學為基礎,發展出一套姿勢調整技巧。她的理論是:在工業社會,人們沒有好好使用自己的身體,因此造成疼痛與損傷,我們必須向傳統文化社會中的人學習。
成因--坐姿 or 運動傷害...
調法-- 1.拍屁股,蹬腿
先拍拍左右兩邊的屁股,讓肌肉柔軟一些,
接著兩腳輪流開始蹬..
方法:抬起腳,腳尖朝上,腳跟朝下,往前約30~45度角踢出.
注意:不要踢到地板以免受傷
2.揉屁股
沿著屁股薦椎骨兩側把屁股肉揉一揉, ( v )
有特別硬的肌肉塊把它揉開.(揉時不要太粗魯)
小朋友力氣小,要幫別人揉的話要用手肘才夠力.
(大人請參考張釗漢醫師的"原始點療法")
長短腳會造成心臟的毛病,胸悶.腸胃毛病....其他你想像不到的毛病... ><!
如大腿內側疼痛...2011.09.01
長短腳的檢查方法
1.內踝尖
2.腳跟3.大腳趾頭踢出時往前直直地踢出效果最好...
這幾天有幾個學生都一蹬就聽到喀的一聲...
長短腳就回去了...
建議大家不妨試試...MORE. . . . . .
家庭健康操-骨盆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jec4lxZI
(9:35- ) 長短腳檢查法
想要瘦小腹、改善便秘,做骨盆運動就對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28uoz4tMrs
24小時健康加分法:早上一定要做的脊椎健康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yG_QBZSViE
坐骨神經痛是因為坐骨神經發炎所引起的,與一般背部的疼痛是不相同的。 坐骨神經是由腰、薦椎神經所構成的,它是發源自脊髓。
在人體臀部,大部分的坐骨神經會經過一條梨狀肌肌肉下方,以常見情況來說,長久站立、髖部扭閃,以及過度運動、跑跳,都可能使梨狀肌發生痙攣,促使坐骨神經受擠壓、扭轉;或是梨狀肌損傷、發炎,進而波及坐骨神經,都會出現類坐骨神經痛現象。
也因此,陳醫師進一步指出,當梨狀肌損傷、發炎時,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坐骨神經痛,因為兩者症狀表現很相似,如果只有聽從病患敘述,其實並不容易分辨出兩者的差異,所以還要做其他檢查來鑑別患者的病症屬於哪一種,常用直抬腿檢查來加以辨明。
檢查方法是利用引發下背部、腿部疼痛,然後再藉由病人表現來判定致病因素。不過,梨狀肌損傷、發炎與第四、五腰椎間盤脫出的直抬腿檢查都會出現疼痛的陽性反應,因此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才能鑑別病患所罹患的病症。
梨狀肌症候群
http://www.tcm.tw/articleview.php?id=879
梨狀肌是骨盆內的一組扁圓、三角錐形的肌肉,起於薦椎前面,斜向後走,經坐骨大孔向後到臀部,形成狹細的肌腱止於股骨大轉子粗隆的頂端。它有幫忙髖關節外轉及外展的功能。我們的坐骨神經從臀部出來向下進入腿部時,恰好是從梨狀肌的下方穿出來。
** 症狀**'患者常在一側或兩側臀部很深的位置先感到劇烈痙攣性或壓迫性疼痛。
'灼熱、刺痛、或麻的感覺會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腳底。
'覺得腳沒有力氣,嚴重時走路像跛腳。
'蹲坐會特別疼痛。蹲著上廁所會站不起來。
'變換姿勢時疼痛加劇,尤其是開車門下車。或者是由床上的臥姿準備站起來時特別明顯。
'側躺在床上翻向另一側時會痛。
'腰部無明顯畸形及壓痛,患側梨狀肌投影部觸痛明顯。
** 原因 **梨狀肌可能因跌跤、過度運動、跑跳或長久站立而引起一些痛點。
這些痛點所造成的一些牽引痛,症狀十分類似坐骨神經痛,稱之為『梨狀肌症候群』。
而同樣是源出於腰、薦椎的坐骨神經,在要繞行至後方時,必須穿越梨狀肌,才能從臀部一路直下至腳。
在穿越梨狀肌的過程中,由於梨狀肌受外傷或勞損等因素致傷,損傷後充血、水腫、筋攣、肥厚而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臀腿痛。
一旦站立、跑步過久,超過自己肌力所能承擔的運動量,就有可能使梨狀肌受傷。某些需要快速改變方向的運動中,如網球、足球、籃球等等,常常隱藏著對梨狀肌造成痛點的麻煩。
一些需要搬運重物或是扭轉身體的動作,對梨狀肌也很容易造成傷害。
--------較瘦的人或是突然體重減輕較多的人,因為臀部脂肪較薄,久坐後也可能造成坐骨神經壓迫。-------------
年輕人的梨狀肌疼痛多半是因過度活動,老年人的梨狀肌疼痛則是因活動過少所造成。
由梨狀肌所產生的症狀,往往被誤解為坐骨神經發炎、椎間盤突出、腰椎骨刺壓迫到神經跟等等。該如何區別一般「坐骨神經痛」與「梨狀肌症候群」呢?
簡單的說,「梨狀肌症候群」的患者通常覺得逐漸惡化的臀部痛遠大於腰痛,側躺在床上翻向另一側時會痛,嚴重時走路像跛腳。負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排便時疼痛加劇。因為臀部疼痛的關係,走起路來可能會有跛行的現象。當激痛點嚴重發作時,患者臀部呈持續性刀割樣劇痛,翻身困難,下肢不能行走。
躺著的時候梨狀肌的轉位痛,則會相對的舒緩一些。
而坐骨神經受壓迫還是以發生在腰椎的機會最多,像是年輕人的椎間盤突出,或是中老年人的腰椎退化性關節炎、骨刺或腰椎狹窄等等。「梨狀肌症候群」只是「坐骨神經痛」許多原因中的一個。正確認識「梨狀肌症候群」往往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治療處置或開刀。
-------「梨狀肌症候群」較不會牽連至小腿,也不會伴隨有皮膚感覺麻木及肌肉萎縮等現象,這就與因骨刺或椎間盤破裂壓迫坐骨神經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不同。
相較於椎間盤導致的疼痛,
假性坐骨神經痛的病人的背痛,不像是一條線牽連到腿部,而是一種深層的、界限不明的鈍痛。病人做仰臥做抬腿檢查往往沒有明顯異常。
**治療與處理**治療梨狀肌發炎,仍以中醫藥與針傷科治療手法為主。
~急性期時~以「針灸治療」為最直接有效的緩解疼痛方法!針對局部的
環跳穴、
秩邊穴(骶正中嵴旁開3寸,與第4骶後孔(下髎)及二十一椎下相平處,當坐骨大孔中。)
或是遠端的陽陵泉、委中穴,都有迅速緩解梨狀肌攣縮現象,甚至有患者針後立即舒緩的有效案例。
可搭配服用活血化瘀及舒筋理氣之中藥,以加速患部的血液循環及自我修復。
~慢性期時~患者症狀雖不嚴重,除了針灸治療之外,可搭配補腎藥物及疏經活血用藥合併使用。
**預防與注意事項**1.平時不可睡海綿床,應睡軟硬適中的床,讓身體獲得適當支撐。
有的人認為床墊越軟越好,其實太軟會使脊椎呈彎曲的狀態,久了肯定要出問題。適當的床墊躺下去腰部下沉約3公分,而最舒服的枕頭,是高度約6-9公分,軟而富有彈性。
2.不要坐太矮或太硬的椅子,也不要蹲太久。
3.坐著的時候,儘量不要翹二郎腿。
4.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走走,避免梨狀肌長時間被壓迫。
5.換個軟一點的椅墊。
6.臀部的熱敷,如果能泡熱水澡的話就更理想。
7.常常作梨狀肌和大腿肌肉的伸展運動。
8.平常要多運動,坐姿、站姿要端正,不翹腿。
9.臀後口袋不放錢包。
10.盡量避免提重物。
11.盡量避免穿高跟的鞋子.應穿柔軟的平底鞋。
12.疼痛時應儘量臥床休息。
**舒緩之道 **
由於梨狀肌是位於身體深處的肌肉,比較難充分伸展,但是,我們可以藉由一些瑜珈動作來伸展,簡單的方法,可以雙腿交叉而坐,腰部以下不動,然後上半身分別向左、向右轉,來慢慢伸展。
另一為弓腳張腿膝貼床:身體平躺床上,雙腳弓起,雙腿儘量分開,先右膝向內轉,儘量貼往床面,慢慢下壓,可以感受到屁股深處拉筋的感覺,停留五秒鐘,放鬆,再換左邊,如此輪流做,形成兩邊膝蓋左右轉動的動作。
http://blog.xuite.net/lordgod11/memory/25223473-%E6%A2%A8%E7%8B%80%E8%82%8C
造成臀肌萎縮
http://www.tw16.net/monographData.asp?m1No=1&m2No=55&m3No=573&mMo=7402
解剖發現有15%的人坐骨神經是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肌肉出來的。所以這條肌肉如果發炎或腫脹時,若是壓迫到坐骨神經,就可能產生大腿麻痛的現象。 (坐骨神經受壓迫還是以發生在腰椎的機會最多,像是年輕人的椎間盤突出,或是中老年人的腰椎退化性關節炎、骨刺或腰椎狹窄等等。「梨狀肌症候群」只是「坐骨神經痛」許多原因中的一個。)
[二]原因與症狀
梨狀肌的問題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只有梨狀肌的拉傷,另一個就是合併坐骨神經的壓迫。
梨狀肌負責髖關節的外旋,因此反覆的髖關節外旋動作會造成梨狀肌的疲勞,甚而引起梨狀肌腱的慢性發炎;外力造成的髖節強迫內旋(有時會在摔倒時發生),也有可能造成梨狀肌的拉傷。
梨狀肌肌腱炎或是拉傷,會感覺到臀部深層的疼痛,並且會因蹲坐等動作對肌肉造成的拉力,而加重疼痛的感覺。檢查時會發現在梨狀肌的位置有壓痛;若是肌腱炎,痛的位置可能會比較靠近股骨大轉子。
做梨狀肌伸展動作(平躺仰臥,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用手施力將大腿和膝關節向對側下腹部壓迫)也會感到疼痛。
如果有壓迫坐骨神經的現象,還會有疼痛或痠麻感沿著大腿後側向下放射的現象。
[三]治療與處理
1.急性疼痛時必須休息,休息時間的長短及是否須服用消炎止痛藥,視嚴重程度而定。
2.用物理治療(經皮膚電刺激 、超音波、低能量雷射…等)減輕疼痛。
3.梨狀肌的軟組織徒手治療。這必須找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或運動傷害防護員來做。做法是:患者俯臥,屈膝成九十度,治療者以上半身控制患者小腿,以使髖關節被動地外旋或內旋;治療者以手肘沿梨狀肌肌肉走向施壓。治療時先讓髖關節外旋(小腿偏向身體中線),再做髖關節內旋(小腿偏向身體外側)。內旋的持續時間可以稍微拉長,有助於放鬆梨狀肌。徒手治療對於梨狀肌症狀的改善效果不錯。
4.加強髖關節外旋肌群(包括梨狀肌)的伸展性和肌力。梨狀肌的伸展動作怎麼做?如同前面檢查時所提到的:平躺仰臥,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自己用對側手拉住傷側膝蓋,將大腿和膝關節拉向對側的下腹部。髖關節外旋肌群的肌力訓練怎麼做?如果沒有訓練器械或治療師的幫忙的話,自己到腳踏車行要一條報廢的腳踏車內胎,一邊固定在柱子或門把上,就可以自己在家裡做肌力訓練。動作有一點像踢毽子的樣子:髖、膝關節屈曲,阻力施於小腿下方進近腳踝處,對抗阻力做小腿向身體中線旋轉抬高的動作(這時髖關節就是做外旋的動作)。
5.運動時使用肌內效貼紮(kinesio taping),可以減輕梨狀肌所受到的張力負荷。
長時間久坐 小心梨狀
沿著督脈、膀胱經和膽經的經絡輕刮痧,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坐骨神經痛的發生。
一名35歲女性銀行員,工作久坐冷氣室中打電腦,高壓的環境下顧不得正確姿勢,且平常缺乏運動,常有腰背痠痛的問題,偶有腳麻的現象,認為是坐太久血液循環不佳,不以為意,突然有一天發現單腳有行走時劇痛的現象,就醫才發現是脊椎長期受到不適當的應力造成椎間盤破裂,軟骨突出壓迫坐骨神經所導致的疼痛。
由於害怕外科的骨刺切除手術,改而尋求中醫協助,結果在針灸和電針治療7至8次後,不適症狀獲得明顯改善,但因下背仍有緊繃感,最後搭配使用刮痧和拔罐的方式才解決不適感。不過,患者痊癒後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矯正正確的坐姿,否則復發機率相當高。
坐骨神經痛增加 嚴重者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收治上述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在中醫門診中,坐骨神經痛是非常見的症狀,而現代人因平均壽命增長,關節退化長骨刺而壓迫到坐骨神經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症狀通常以單側性為多,初期常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接著會出現屁股大腿外側與下肢麻木、疼痛無力、跛行等症狀,有的甚至伴隨尿頻、尿急、排尿不淨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周左宇老師治療坐骨神經痛實例
http://flyflyk.pixnet.net/blog/post/30197370
坐骨神經痛如果選擇看西醫的話,大部分都是開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給你吃,接下來會照X光或核磁共振,並安排電療、熱敷、牽引等長期復健,不過對患者而言,所花費的精神、時間、金錢成本相當的大。
至於看中醫的話,雖然他不會幫您開刀,但至少他還幫您做一些針灸、鬆筋、膏藥、活絡關節等工作,會比較舒服一點。
另外
http://sleepexpert.pixnet.net/blog/post/99972046
椎間盤的彈性與其含水量的改變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當椎間盤內充滿水份時是具有彈性,有如彈力墊子般的椎間盤,裡面的彈力組織並非固定位置,它會隨著角度傾倒而有所位移,比方當我們身體往前頃倒時,椎間盤內的彈力墊子就會稍稍往後位移。所以這樣的壓力會使水份流失,而到了夜間休眠時,椎間盤又會重新填充水份及養份以維持下一個天亮後的活動囉!
這下就可以知道,脊椎半夜在做什麼啦!!
正如前一篇文章何種睡姿最舒適? 所說,最好的睡姿是如站立時的姿態,所以平躺的方式是最能讓脊椎得到徹底舒眠呢,平躺也等於是將椎間盤做頭頸方向牽引拉長,可以吸引液體及養分流入,讓椎間盤充飽飽水份與養份後,我們白天起來就能有效的活動自如了!!這時床墊若能符合每個人的脊椎彎度時,就更有利椎間盤在晚間吸收養份,讓脊椎徹底得到修正囉! 要是我們沒有讓椎間盤充份吸收水份與養份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椎間盤日久失去彈性,我們的身高可能因為椎間盤變薄而愈來愈矮,或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乾澀退化、椎間盤脫出等種種脊椎病變提早接踵而來唷,因此維持適當的平躺姿式很重要呢。
http://www.epochtimes.com.tw/n89339
晚上我們量身高會發現比早晨矮了約1公分,就是椎間盤受到了擠壓,水分流失造成的;
頸椎突出要開刀
通常此錯位在X光片0.1公分的距離也難以判讀出來,往往是醫學上的一大盲點。
The Chiropractic Approach to: Sciatic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D_Gv3RKH0&list=PL2DD9F7A46B8E93F3&index=9
請教為何腳部會有痠麻痛?
...請教腳部為何會痠麻痛? 答: 根據本人多年實務與教學經驗,您的問題應該屬於「坐骨神經痛」。其引起的原因大多是脊椎錯位擠壓 「椎間盤突出」 所造成...
坐骨神經痛大部份會出現在哪些部位?
...腰痛患者,很是擔憂地追問他們是否患有坐骨神經痛,他們所患的坐骨神經痛是否嚴重等等坐骨神經的神經根有功能性的改變而出現坐骨神經痛現象。 第三類,腰脊椎的第四,五條...
http://feed.pixnet.net/blog/posts/atom/jaba5438 )
------------由腰二至薦二之間的56條神經結合而成.
通常大小與你自己的拇指約未一樣粗.
而它結合後向下經過臀部到大腿後方又分為兩條.
一條向下.走小腿..另一條向小腿外側到腳盤.
1.椎間盤突出.
2.骨刺壓迫.
3椎孔峽窄.
4.脊椎滑脫.
5梨狀肌病變.
6.下背肌腱炎引發.
而您是什麼成因造成的坐骨神經痛..程度不同.狀況不同.治療手法就會完全不一樣.
------------可能與你前曾意外受外力撞擊,致挫傷或滑倒臀部跌坐地板,使骨盆及腰椎歪斜或移位,致雙腳的原頭「髖關節」內「股骨頭」在髖臼內移位造成雙腳長短,因而將坐骨神經處在拉長或擠壓位置,久未回到它原本長度所致。
目前對坐骨神經痛均以X光為依據,認定是由第四、五腰椎間椎盤被壓迫,而使雙腳產生痠、痛、痲、痺。而勿略是因雙腳之長短才骨盆歪斜,致腰椎間椎盤被擠壓突出才是造成坐骨神經痛的重要鍵。因坐骨神經被雙腳原頭「髖關節」內的股骨頭往前、後轉位,才造成坐骨神經處在拉長或擠壓所致,今很少人去察覺可謂『盲點』。
若要改善建議請復健或中醫師專業,先處置你雙腳的原頭「髖關節」內「股骨頭」讓它在髖臼內正位,後骨盆歪斜正位,這樣就可讓你的雙腳同長,就可輕鬆讓你被拉長或擠住的坐骨神經回到它原本長度。
回答者: |
芳澤 ( 初學者 2 級 )
|
---|
http://0423729393.blogspot.tw/
若確診是坐骨神經痛的話,依發生的原因,可透過徒手治療施于脊椎矯正'神經鬆動術'椎間盤歸位'肌筋膜放鬆'肌肉伸展等方法,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60106211
回答者: | lchm999999 ( 大師 2 級 ) |
---|
當人意外跌倒臀部坐地下使腰椎(L4、L5)及薦椎(S1、S2、S3)受外力撞擊致挫傷滑倒使骨盆及腰椎側彎、移位歪曲滑脫,致椎骨異位壓迫到人體最大條之脊椎神經均因長短腳所致。
★請你躺床上雙脚伸直請人看雙脚後跟即可知曉雙脚有否同長,並請他將雙脚緩慢抬高若抬高15公分高會痛、即是第4.5腰椎間盤壓迫神經有問題,若能抬高90度即是大腿原頭「髖関節」的問題。
★處理方式:
一、站姿在骨盆下方會動的骨頭叫「髖関節」之位置綁上四吋寬彈性繃帶(西藥房有售)或布腰帶繞該位置10圈拉緊雙脚同肩寬下蹲12下,雙脚即同長,再檢查是否一樣30分後解開若同長即可,然後放開鬆緊帶坐在椅子上5分後、再双脚伸直看後脚跟是否同長,若無請用上列方法再做一次即可。
二、若右脚短臀部會痛,請坐椅子前端蹺右脚踝放在左膝蓋上方、左手握脚踝、右手掌壓在右脚膝蓋上方下壓然後頓推一下(會有卡聲)即可解痛。(若左脚短方式同上)。
三、若上列方法無效請痛側躺、在右腿的原頭「髖関節」下方放一本硬書上面墊毛巾用身體重量、屈膝伸直再屈曲約10-16下迫凸出骨頭在髖臼凹處內正位,雙脚同長腰痠即可解不妨一試。(但綁帶也要綁着才有效)
四、為何您右邊的屁股大腿痛及坐骨神經痛要綁固定帶主要目的要將股骨頭在髖臼內使其周圍韌帶肌肉不鬆弛快速復元。因髖關節是滑膜關節中的(杵臼關節 ball-and-socket joint) ,位於股骨的頭部和髖臼之間,在骨盆的前外側,提供下肢一定的自由活動度,其四周有關節囊包裹著,囊也包住大部份股骨頸,囊外表有(髂股iliofemoral lig. )(恥股 pubofemoral lig.)(坐股 ischiofemoral lig.) 等三條很強健的韌帶支持著,另又有關節腔內的(股骨頭韌帶lig. Of head of femur)和{(髖臼唇acetabular labrum 護著髖臼邊緣)和(髖臼橫韌帶transverse acetabular lig.)共同圍住股骨頭}及肌肉群。
因此坐骨神經痛一定要綁住才不會又異位,此為重點因髖關節無神經不覺疼又照X光也看不出,故沒人去理會可謂盲點,經多年研究治右邊的屁股大腿痛及坐骨神經痛無痛手法及心得特主張免開刀應從此下手所遇到很多疑難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五、坐骨神經痛者日後嚴禁踢脚以免髖關節又異位、不可坐機車後座(自己騎車可以、因椅墊前<後寬),以上均會使大腿張開、髖関節容易異位脚變長不舒服,蹲下或者爬樓梯會痛到要扶旁邊的東西,這就是原因也。
六、坐骨神經痛者腰後雙側骨頭凸出即為薦椎及髂骨兩邊歪請俯卧骨盆(髂骨)雙側下用書墊1.5吋高在上放毛巾,請家人跪姿膝屈用脛前肌腱在臀部處上方如滚輪由腰往尾椎輕平壓滚動3→5下凸出骨雙邊即平,此方法也會改善頻尿問題。下床後請雙手伸直撐桌子脚離地10公分算20下即腰部椎間盤壓迫點才會開每曰二小時撐一次約三個月即改善。右手痛無力、是肩關節異位撐桌子後右手心向外拇指在下由左前向右後繞一大圈即可「卡」聲即肩關節肱骨頭正位。然後換左手由右向左方式同前,即可手不痛不妨一試
七、若坐骨神經痛腰仍痠痛,請正躺床上、右上半身向右、然後扭腰向左下半身右脚跨過左脚放在左側床下、瞬間右腰向左下頓扭即有「卡」聲閃腰處之神經即撥開腰痠痛即除!換左向右同上所做照做即可)雙邊均要做否則骨盆才不會歪。
★★★以上供改善您坐骨神經痛兩三年及右邊的屁股大腿痛参攷
回答者: | SOS板橋新埔站整骨 ( 實習生 1 級 ) |
---|
通常坐骨神經的神經壓迫問題ˋ照X光是很難看神經壓迫的ˋMRI電腦斷層掃描其實也很難證實ˋ通常只能看見第四ˋ五腰椎的椎間盤軟骨突出問題而已ˋ其他如薦椎神經壓迫ˋ骶髂神經壓迫ˋ髖關節的異常壓迫問題ˋ是較難以現代醫學檢查出來的尷尬問題ˋ
醫藥與儀器的治療坐骨神經痛是間接的治療方式ˋ而直接的治療方式ˋ當然需要找對關節專家ˋ一次立即改善後ˋ再來說療程根治才是ˋ當然使用過特效藥者ˋ就更不容易恢復了ˋ
當然坐骨神經痛的問題ˋ通常是運動傷害ˋ造成的關節坎頓神經壓迫ˋ但是國人非常容易被醫藥間接療法ˋ所延誤病情ˋ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機ˋ
目前找對正確的整骨療法ˋ是最正確直接的療法ˋ若是依賴肌肉放鬆的方式確實效果會較慢一些ˋ當然醫藥與膏藥的止痛ˋ容易造成患者的控制依賴ˋ但是容易延誤ˋ
------------------MORE
CT SCAN 約等於照50張X光片,1 年勿超過兩次。
Sara老師
體態與健康-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7XhUr6L0w
原始點案例集09 薦椎部—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wwwcch-foundation.or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VYbZmPbyTw&list=PLBxQ0nLKmyOJjVtzsXyWyAag8tzqBtWz8&index=9
原始點案例集10 臀部上—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9ILRMBadGo&list=PLBxQ0nLKmyOJjVtzsXyWyAag8tzqBtWz8&index=10
(7:00- )摔傷
(53:45- )下樓梯、下山時注意事項:腳尖先著地,若是腳跟一踩,臀部受力筋會繃緊,
(腳尖踩地臀部會鬆) 膝蓋問題-臀部處理
原始點案例集11 臀部中—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3xhTpJm36Y&list=PLBxQ0nLKmyOJjVtzsXyWyAag8tzqBtWz8&index=11
(9:40- ) 膝蓋(內側)問題-臀部處理
(15:10- )摔倒案例
(16:05- )薦椎處理~ (19:56- )膝蓋、腳踝問題-臀部處理
(20:45- )月賓 骨痛
(23:25- )膝蓋內外側、上下沿、小腿外側正面、腳踝問題皆以臀部處理
小腿肚--(上)胸椎
(29:27- )*膝蓋24小時痛(一次運動過量&受涼)
(40:56- )(打高爾夫球)腳痛,吃類固醇止痛但會腳無力,拒絕開刀,半年後好了,
後來又復發. . .
(45:05- )小腿外側痛
原始點案例集12 臀部下—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iIq7fHRmi8&list=PLBxQ0nLKmyOJjVtzsXyWyAag8tzqBtWz8&index=12
腳跟腱痛(生產後受涼)-臀部處理
腳跟腱痛. . . .
(26:58- ) 摔倒右腳踝痛-----------------------------------
(32:40- )踝扭傷-臀部處理
(37:35- )
(45:50- )暈針:有筋傷之故-------------------------------------
(53:40- )月賓 骨痛
林兩傳醫師骨科傷科 blog
中醫骨科傷科林兩傳醫師 演講~ blog~ 隨筆~
(整理篇)
肌肉攣縮的筋結,及僵硬繃緊的韌帶. . . .
http://blog.xuite.net/poopooweber/twblog/122900841
1. 足趾痛(足大趾外翻、蹠骨錯位)
2. 足跟痛、足底筋膜炎
3. 踝扭傷(脛腓骨錯位、距骨錯位、骰骨錯位)
4. 膝關節屈伸障礙(脫位、退化性關節炎、半月板損傷、韌帶受傷)
5.坐骨神經痛 (椎間盤凸出、梨狀肌症候群、椎間孔狹窄)
坐骨神經痛分兩種:梨狀肌壓迫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是椎間盤凸出壓迫。
我曾在治療到接近痊癒的階段,將患者腰椎挪正,坐骨神經痛便消失,再故意製造錯位,疼痛便又出現,反覆證驗,表示確實是椎間盤與神經壓迫。
因此,治療原則就是「把椎間孔弄到最大」。如果在患者疼痛的過程中,不論疼痛程度,只要有些姿勢與情況下是可以不痛的,表示椎間孔週圍肌肉在某種條件下可以挪出椎孔空間不讓壓迫,如此就有極大機會將患者調整到完全不痛。
還原從肋骨、骨盆到腿的肌肉骨骼系統,調順肌肉,平衡內外上下的張力,坐骨神經痛自然便痊癒。細分梨狀肌症候群、椎間盤壓迫、椎間孔狹窄其實意義不大。
原來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東西。把所有的出槽肌肉還原後,椎間孔自然會打開。
西醫接診大概是先做MRI,接著牽引,不行就開刀取出壓迫的軟骨,將兩、三節椎間關節固定。
這種治療的結果可能是用永遠無法治癒的腰痛取代了原有的神經壓迫痛。
這情況極類似腹腔手術病史的患者,
腹直肌若被腹腔內的結締組織沾黏住無法鬆解,其椎體便無法鬆解,腰痛則更形棘手。
無時無刻、任何姿勢皆疼的患者,因為挪不出空間予神經,預後較差。比例大概十個有一個。
小記:
西醫常用類固醇合麻醉劑施打疼痛的梨狀肌得到緩解。
這不是因為緩解梨狀肌本身的「發炎」,而是緩解了整個肌肉系統的張力,增出了椎間孔的空間,減少壓迫。
六、坐骨結節痛
坐骨結節痛病人的主訴通常是:「醫師,我坐硬的椅子屁股好痛!」
這是附著在坐骨結節上的肌腱韌帶拉歪了,繃緊疼痛,
不需要去考慮西醫關節滑液囊發炎的理論(膝蓋脫位後鼓出的貝克式囊腫,與膝蓋受力不對,過度磨損產生的退化性關節炎,甚至與足跟痛同樣,都是骨盆歪了。
只要將不動的弄動,肌腱受力線對了以後,都會大幅改善)。
坐骨結節痛的患者,同側股骨上的肌肉一定有翻旋的情形,甚至摸到股骨歪出的稜線。此時當還原骨盆受力結構,將骨盤挪正,股骨與坐骨對位關係正確,方能痊癒。----------------------------------
另外,坐骨結節痛刺阿是穴療效不好。
-----骨盆與股骨的診斷與調整-----
骨盆歪斜的診斷,主要看二頭肌。骨盆歪了力線上下延伸,觸診股骨必定是歪的(骨頭的位置如果是對的,附著於其上的所有肌肉必然是鬆弛彈性的,沒有凹凸面一類肌肉不正常緊繃的情況)。此外股骨歪斜膝蓋受力不對者,股四頭肌必然高高腫起一團。
股骨與骨盆在什麼樣的標準下可以算是調整完畢?
------------調整當在股骨轉動、身體動態的過程中,尋伺肌肉平整的稜線,定位股骨正確的位置。當以肌肉為準,而非單獨骨頭本身(當然,觸診大轉子不能有稜角出現,出現就是不對)。
首先,股直肌應鬆軟服貼,沒有不當的張力
鼠蹊內側的髂腰肌(髂骨內上緣到股骨內側)與腰大肌(腰椎橫突到股骨內側)共用止點,
頭端的張力應當均等,表示連結腰椎的腰大肌與連結骨盆的髂腰肌已經對位完畢,股骨相對於骨盆的位置便是正確的。
調整完畢複查時,當確認兩件事
大轉子是否觸手圓潤,沒有稜線凸起
坐姿時薦椎下段與股骨間的肌肉摸起來鬆軟空洞,沒有不當張力。
若有張力筋結一類(在肢體活動過程中不能動的肌肉),表示股骨與中軸系統(以薦椎代表)的相對位置不正確(我調腰時習慣檢查整個薦椎,看是否有錯位或稜角;
如果上緣角不對,表示薦椎與其上方的肌肉對應關係有問題;
若是下方兩側肌肉緊張,表示股骨與腿足肌肉有問題)。
(多練習檢查啊你!)
曾有人問我,如何知道膝關節位置正確與否?
其實膝關節位置不對時,接上來所有肌肉的稜線與交界點都不對,摸那裏都會知道。
小記:
肱骨的正確位置同於股骨,也是由周邊肌腱順逆來決定。肱骨調好的定義應是內收肌與外展肌群張力均等,觸診腋下摸不到出槽的筋
(如此肱、肋、胛骨會在正確的相對位置),才算調整完畢。然而光是調順肌腱,讓肱、胛骨取得正確的相對位置,並不足以論其為治療完成。
因為肋骨的形不對,
患者手臂動幾下,筋骨必然又錯回原來的位置,開始疼痛(見11月23日演講)。所以一定要還原肋骨正確的形,疼痛才能真的好。
七、尾椎痛(壓迫痛、活動痛)
林兩傳醫師談運動 (2008) http://bbs.mychat.to/reads.php?tid=858692
傷科重視復健運動,不動好不起來。可是常見病人反映運動完就痛。運動的精義與注意事項是什麼?老祖宗的運動是讓周身通透連貫,不時興肌肉猛力收縮與偏用,因為會拉歪身體結構,影響內臟循環與氣液流通,所以古法養生偏向和緩,像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等各種內家拳,練習的目標在於通透。
人的力是從腳心湧泉發上來的。要體會力線的走向與氣的流通是一致的。練功時,要自然的沉肩墜肘-肩沉肘鬆時,中軸才能夠在中定的過程中從上到下鬆開脊柱兩側所有肌肉,接著周邊筋膜跟著鬆開,這就是周身通透的基礎,在傷科的操作中,醫師也要保持這種狀態才不會自己受傷。外國人不同,雖然積極的運動,但當不運動時,他們的腰酸背痛卻一點都沒有比我們少,因為過度強調屈肌的力量,忽略了伸肌的訓練。尤其又喜歡將肌肉練得大大的代表健康,其時身體結構及內部是不平衡連貫的。在動態的運動中,血液循環暫可平衡筋膜的張力,可是不動就痛。
在運動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是必須是要屈、伸兩側肌肉張力對稱,所有的肌肉且都能夠輪流交替收縮放鬆。單向收縮運動不能做,徒然製造傷害。例如高爾夫球揮杆瞬間的爆發力,結構肢體無法*流交替收縮,容易製造永久性傷害。第二糟糕的是棒球,屬於競技表演,不叫運動。你看哪個棒球投手的手是好的?結構拉歪了。羽毛球不佳,理由同前。足球不是很好,因為除非職業球員,很少可以練到兩腳交替使用,大都偏用一腳。桌球比較好,因為殺球時用整個腰旋轉,反拍時腰也會動開。
瑜珈的問題比較複雜,要慎選老師。因為每個人身體的結構不一樣,要先做什麼樣的動作鬆身,或者哪些動作只能做到某種程度,都需要針對不同個體的計畫與關注。肢體伸展到極限時肌肉受到刺激會收縮保護自己,肌膜跟肌肉於是產生輕微脫位,等到腱鞘囊腫形成回不去了,傷害於是形成。瑜珈老師如果沒有辦法關照每一位學員,我建議不要練。即便真要練時,請記得以下原則:在伸展接近極限時,就定住不要再下去,這時吸氣,吸氣時全身的筋膜會勻稱的拉開,便可以再下去一點,然後吐氣,重覆這過程。牢記不能去壓,一壓那條肌肉就受傷了,長久累積就產生問題。瑜珈鬆解身體是在這個原則下,藉著呼吸時肌膜氣機流動的開合而行才不會受傷,切記不可硬壓拉筋。
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慢跑、游泳。只要不是去「拼命」的話(推擠撞傷、跳躍扭傷),籃球也是好的,因為兩側肌肉可以均衡使用。運動中最好的是走路,因為走路的時候身體得以鬆解。重心放在踩出的腳時,另外一邊是鬆的,重心左右轉移,脊椎脊柱也會轉動,真到走鬆時肋骨胸椎中的肌肉、腰部的肌肉事實上是會被鬆解開來的。可是一般人走路時都抬頭挺胸,重心都還是在身體正中間,重心未在兩腳轉移,背也不動,會愈走愈硬,而周身氣不動也容易累。千萬不要快走,比較好的是像奧運競走的走法-腳跟不能抬起來,身體搖來搖去,這樣走法是健康的,脊柱重心有轉移與移動,脊柱深層的肌肉也能動開,這樣絕對不會腰酸。跑步也是一樣,踩下去時要感覺力量傳到脊柱,那才是放鬆,不要只是兩隻股骨動,腰上不動,筋膜的連線上不來時,也會造成傷害。要兩側均衡,讓身體能夠依著一個點一個動線,從頭走到底,筋膜拉順了肌肉是可以動開來的,不再有繃著鎖住和筋結的累積。
日常保健的目標是讓兩側張力均衡,伸肌收縮時,大腦會命令屈肌放鬆,反之亦然;日常生活偏向使用屈肌,所以最好的保健是把手指用力撐開,手臂用力往後張,讓所有的伸肌收縮,成大字形。只要拉幾下便可感覺脖子和腰因為屈肌動開而鬆了。電腦工作者沒事拉幾下,用處極大。
運動傷害(2013) http://blog.xuite.net/poopooweber/twblog/122900832
http://blog.xuite.net/poopooweber/twblog/122900824
人對於組織的傷害有自行修補的能力,如皮膚傷害的修補大約一個星期可完成,肌肉受傷大概兩三個星期,而骨頭受傷的固定癒合大約一個月,下肢骨大概兩個月。
細論筋膜. . . . . .
一位小病人,從小就有嚴重的二尖瓣脫垂,我認為是骨架歪了以後,心包膜受到較大的牽扯,引起瓣膜無法正常關閉所造成。依此邏輯治療了一個暑假,果然二尖半脫垂病症消失。
骨錯縫與筋出槽
走路外八
足底筋膜炎
觸診檢查時,胛骨與髖骨是身體中最重要的兩個關節。
書"Anatomy trains"提到一句話:「肌肉有彈性是可以收縮的,而筋膜是可被重組的。」
施加患者的壓力會產生反作用力,由施術者的胸肋承受,而改變系統,筋膜牽扯影響到內部。有些傷科老前輩有心臟病理即在此。建議從事傷科人員練內家拳功(如八卦掌、太極拳)化解,並且減少出力,用引導的方式見勢拆解
骨折後何時可開始熱敷推拿?急性腰扭傷可否熱敷?急性發炎腫痛,若不紅不熱,可否推拿?
答:任何時候都可推拿,只是看如何定義「推拿」二字。足踝急性扭傷,一定要把骨頭還原對正,復原才會快。這可能只是拉一下把肌肉引順,讓受力正確即是,不一定表示用手揉搓推轉。骨折時要將肌肉調對張力還原後才能真正把骨頭接上,否則肌肉還原時的角張力會讓骨頭長歪;就算癒合了復健也難做。至於熱敷,我不認為熱敷有用,因為無法還原系統。至於冰敷,是受傷的大忌,絕對不可行。肌肉受傷瘀血,冰敷妨礙循環,讓肌肉收縮使得錯位更加嚴重,並增加結締組織的生長。
牽引治療椎間盤凸出可行嗎?
答:不可以牽引. . . . . . .
林兩傳 醫師傷科基本手法
http://blog.xuite.net/poopooweber/twblog/122900819
傷科醫師身體的問題(病痛)很多是比患者嚴重的!操作的時候不講究身法,會在醫師的身上留下許多後遺症,所謂「殺敵一千,自損五百」。我從與通霄師父學習後,手法便日趨輕巧。因為見到許多傷科老前輩做得渾身是傷,亦有前輩患心臟病過世,大概都是不講求身法之故。早先傷科師傅都有習武的底子,深明力量的收發,不會留力在身上,承受反作用力的傷害。但這些透過習武與大量實做而來的體驗與經驗,一方面難以用文字敘述,一方面早期少有讀書人投身傷科,因此也少有資料保留下來。現代醫生一不習武,二無傳承,這使不講求身法造成的傷害更形劇烈!
鬆背主要達成兩個目:鬆解肌肉與搖開關節。
http://blog.xuite.net/poopooweber/twblog/122900811
西醫復健思考--固定、減少使用與加速循環,中醫傷科界對於疼痛的治療,當有不一樣的思考。. .. . . . . . . . .
---頸腰椎間盤突出---
前仰或後仰的檢查會使突出部份壓迫神經根,依此確診。治療觀念同五十肩,要和緩的將結構鬆解開來,只要把空間鬆解開來結構調對,九成以上麻痛就會消失。
o 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最重要的工作是先鬆解肋骨。因為肋骨與骨盆以腹內、外斜肌,髂肋肌等連結,若肋骨不先鬆解,骨盆勢將無法調動。治療腰部若只著意骨盆局部,軟組織或許能暫時因推拿擠壓鬆解,但之後會更緊縮而又復痛。
頸椎間盤突出也必須先將胸椎動態開張,讓頸椎與胸椎互動正常,歪斜擠壓的椎體才能鬆開。椎間孔空間增加,壓迫方能緩解,亦較能持久不復發。所以病根是在結構動態不良,不在椎孔狹窄。
只要行走坐臥有不痛時候者,一定可以治療到全部不痛,除非是全時疼痛者,壓迫的情形可能過於嚴重而難治,然而此類少見。若用牽引方式,因為施力只在同一方向,反而破壞脊椎應有的動態,屬於不當治療,不可從。
----髕下韌帶疼痛---
常見有髕骨軟化症、髕骨歪斜等,當是髕骨上四頭肌張力過大拉扯,或內外兩側拉力不平均所致。究其原因必是股骨與腸薦關節相對位置不正確,再遠可推及腰大肌、髂腰肌、腹內外斜肌相對不整。若能將骨盆問題解決,則患處可愈。髕骨患處只是被害者,勿著意處理
o 針灸止痛原理
疼痛時皮膚的撫摸會影響皮下的張力與循環,疼痛因此解除,這是有意義的,不純是心理作用。同理針灸透過改變肌膜張力來止痛,亦不是腦內啡分泌或神經傳導的簡單理論可以解釋。所謂氣的濡養,氣的過與不過,皮下的膜張力會發生改變,可當做判斷的標準。
o 拔罐
拔罐是危險的治療,雖可拉扯皮下組織,改變皮層下筋膜張力產生療效,但若依一般所尚,拔到過度瘀血,加上針刺、放血造成局部傷害,局部雖暫時因筋膜張力改變而緩解,卻又製造新的組織纖維化與沾黏的問題。力道輕微的拔罐與滑罐,並依據仔細觸診,拔在正確的部位,是較理想的治療方式。
狗兒案例 http://blog.xuite.net/poopooweber/twblog/122900800
修定還是方便修才容易累積功德受用。睡前躺著是最好的練功時間,隨息觀呼吸最簡便。呼吸時心無旁鶩,靜靜感受息入息出時肋骨的變化,筋膜全身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一動週身無有不動,呼吸時肋骨的舉動開合,肋骨會牽動全身筋膜,可牽動到全身,靜心放鬆時可感受到牽動到所有手指腳趾的末梢,脊柱一節節的擠挪開合,如果那裏感覺不到或感覺傳不過去,便是沒有放鬆,練習久了身覺才能清晰,才會明白自己身體結構的問題,也才能明瞭病人身上結構連結的問題與處理方式。
如再能配合心臟傳遍全身的波動,慢慢便能掌握氣走經絡的初步現象。
到底骨、筋、肌膜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而致症狀產生。不論台灣或大陸的教科書都是西醫復健醫學套上中醫的外皮而已。完全無助於解釋傳統傷科的手法治療為何是有意義的,為何是不能被機器取代的,也不能解釋手法理療和藥物作用在人體作用的區別,對疼痛的改善或解除,各發揮了什麼功能,如何用手去清楚觸見其差別。
一個疾患或疼痛的手法理療,須包含兩個層面,
一是質的改善,其中包含筋膜的鬆解,肌肉張力恢復和各組織的循環改善。
二是結構的還原,包含歸位歪斜的骨架,調整局部的骨錯縫筋出槽,還原各部不等的筋膜張力。兩者其實是互相關聯密不可分的,結構的錯亂會造成質和功能的下降,而質的不良會使原本的雖不良尚堪用的結構更為歪垮錯亂,因此兩者互為因果。
坊間的手法理療. . . . . .
拍打法. . . . . . .
刮痧和拔罐這類砭法的衍生療法. . . . . .
西方整脊醫學大興並流傳到台灣. . . . . .
就當今醫療生態而言,某種程度整骨學派被整脊的這個系統給攻佔了,但仍有少數優秀醫者獨立於這個系統之外,以一些非常有巧思的方法,去處理改變結構,當然手法背後的想法,就和整脊學派不同,不同處在於對人體筋骨結構的運作了解深度。
http://blog.xuite.net/poopooweber/twblog/122900746
最近在一次上課中,提到老人家腳無力,抬不起,蹲站困難,除了少數頸腰椎神經壓迫外,絕大多數都是由於背部肌肉僵硬,胸椎肋骨不能動,以致於腸薦關節不能互動,進而導到股骨和骨盤之間的活動困難,肌群活動不利,才會出現腳抬不起,無力蹲起的現象。只要把背肌鬆解,胸椎肋骨能有較好的互動,腳就會有力多了。
薦椎調歪定住(須由腳到胸椎的筋膜都旋轉才能定在歪斜的狀態)
MORE. . . . . . .
中醫骨科傷科林兩傳醫師 演講~ blog~ 隨筆~ (整理篇)

許多人喜歡側睡,或因為某些原因必須側睡。人類學研究指出,歷史上有許多側睡的記載,側睡能讓家族成員得以靠近彼此取暖,還有安全以及節省地面空間等好處;然而很多人的側睡姿勢是錯誤的,像是捲成C型睡姿,日復一日後,將會引起椎間盤磨損退化。
多數人走路時只用到腿部肌肉,這絕非理想的姿態,一旦走路姿勢不當,每走一步就是一次對骨骼的攻擊。

中醫骨傷科各有流派,每位醫師對人體筋骨結構運作的想法不同,整復的手法與擅長領域也不一樣。例如林兩傳撥筋輕柔、李興明手法剛巧速勁、盧文瑞專擅接骨、黃家豪使用小針刀、黃蕙棻專長婦女骨盆腔矯治……,各有巧妙。
不過,中醫骨傷科治療的特色也在於此:不同門派的醫師,卻可以運用不同手法把病治
高雄大寮的玉安中醫診所吳元劍醫師
一位跌倒手傷的病人原本連上廁所手都無法往後擦屁股,經吳醫師用傷科手法推按兩三分鐘後,病人病狀完全解除
中醫界尊稱「劍仙」。
傷科的病狀和其他科別不同,「因為人的受傷程度是無法參詳(台語,商量)的事,」都是突如其來,重則脫臼、骨折;輕則扭傷、挫傷、壓傷、肌肉拉傷等。
由於健保規定,開放性骨折病患必須去西醫就診,才能得到醫療給付,中醫傷科目前只能治療閉合性骨折及脫臼、扭傷、挫傷、壓傷、肌肉拉傷等。
傷科的手法就是讓關節復位,促進循環,恢復關節自由活動的範圍,不同於西醫消腫止痛後復健,幫助癒合,卻少有整復的觀念。如果關節沒有復位,雖然事後仍會消腫,但年紀漸長後會有後遺症,關節活動不再靈活,甚至痠麻。
吳元劍醫師當場示範踝關節損傷的「米字」手法。
他一手托住腳踝,另一手握住腳背,輕搖踝關節之後,手大拇指壓住腳踝,米字下方的兩撇,要先用了巧勁往旁撇開,拉開韌帶後才能「離而復合」,五根手指換了換,令人目眩神迷,既像舞蹈,又像武功。
除了望聞問切之外,傷科還有觸診,「不能只有看外表,我的眼睛又不是X光,」經過觸診,才能知道骨骼、關節、肌肉是否錯位與損傷程度。
黃蕙棻是國內少見的女性傷科醫師,任教於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 . . 黃蕙棻就經常處理女性骨盆腔及尾骨的矯治。
「即使看上去是內科疾病,也可以用傷科手法來治療,」曾有患者苦於白帶問題,但黃蕙棻發現患者骨盆外翻,走路時有嚴重的外八字腳且氣虛,透過傷科手法矯正骨盆之後,白帶自然就消失了;另外,調整胸椎也可以治療某些心臟二尖瓣脫垂的病人。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妙健堂中醫診所李興明醫師承襲父親李慶丙、人稱北部傷科大師的真傳,手法「剛而巧、速而勁、由整骨而理筋迅速確實,
詢問症狀、處理經過,隨即目視病人體態,與疼痛相關的肢體活動程度,觸摸整個脊柱曲線,骨盆動態與穩定度等,接著請病人到診療床。
李興明手口並用快動作請病人聽指令擺好體位姿勢,同時鋪好枕頭,短短5~10分鐘的時間,病人不斷平躺、抱頭、趴伏、側臥、坐著變換姿勢,讓李興明施以推、拉、拖、旋等整復手法,每做完一道程序,李興明便側頭、定住眼神,集中心力用手感知病人筋骨關節的微細改變,直到覺得差不多了,才請病人問疼痛有沒有改善。大多數病人轉轉脖子、扭扭身體或擺動手腳幾下,回答:「有,比較好了。」李興明才會將診治程序告一段落。
誰說會痛、關節霹靂啪啦響才有效?
接連幾位病人的診療,沒有聽到他們大呼小叫喊痛,也沒有關節霹靂啪啦響,但李興明已經額頭冒汗,看來剛巧速勁的手法很費力,他的右手中指與連接手掌關節也因長期在床與病人身體間施力摩擦,磨出一塊厚繭。
中醫傷科首重手法。李興明引述骨傷典籍《正骨心法》:「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所謂「一針二炙三用藥」,而手法還排在針、灸之前。並且高明的手法要能夠「使患者不知其所苦方能謂之手法」,因此一般人以為整骨一定會痛是錯誤的觀念。關節聲響也只是參考,重點是醫師經手觸診確認病人的骨架結構回復到正確解剖位置。
中醫採宏觀注重病人整體狀況
相較於西醫骨科著重器質性的病變,比方骨折、髖關節壞死的治療,中醫骨傷科則對功能性病變頗有心得。來妙健堂求診的病患以各種筋骨痠痛、功能障礙,運動傷害,比方媽媽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退化性關節炎、急慢性扭傷,坐骨神經痛,四肢痠痛麻痺等為大宗。
泰山 http://www.tcm.tw/questionview.php?id=20411
腳踝陳年的舊傷!!!贈20點!! - Yahoo!奇摩知識+

講到中醫傷科接骨術,一定會被醫界提及的名字就是盧文瑞。
盧文瑞潛心習武數十年,參加國內外武術競賽屢次摘金;他的診間擺放一整排長短兵器,若非手勁極強之人,根本就耍不動。
同為傷科醫師的林兩傳透露,自己曾有一次充當盧文瑞的助手,本來要幫他固定一名患者的腳,但盧文瑞一使勁拉,自己就被甩飛了。
治療時不是使用蠻力,而是稍微拉住患者的皮膚,使用拳術的「墜肘」姿勢,手肘往內收,用身體後退的力量帶動,將骨頭復位。「我是用巧勁、用身體帶,就可以使出六、七十公斤的力量,」他開玩笑說,如果光比腕力,自己經常會輸。
骨傷手法多 注重筋骨同治
目前國內中醫傷科處理的絕大多數症狀都是筋骨痠痛,至於真正有在接骨、而且接得好的中醫少之又少。
「傷科不只是推拿按摩,其實我的診所有點類似急診室功能,扭傷、脫臼、骨折等急性意外傷害都可以處理,」盧文瑞說,有不少患者是先看過西醫、開過刀、打過鋼釘,但復健後手腳還是不靈活,才來求助中醫傷科,可惜的是患者不知道骨折可以先找中醫接骨復位。
他說明,很多人認為受傷急性期不能推拿,但推拿只是傷科手法的一種,傷科手法種類多,有的用來理筋,有的用來矯正復位,並非全都是推拿。
骨傷初期(急性期)、中期、後期要採取的治療方法都不同,如果受傷骨頭斷裂或畸形,應採接骨、正骨手法,脫臼則採入骱手法,並配合固定包紮,讓骨頭在正確位置復原。
台中市昱翔中醫(台中市西屯區成都路230號 電 話:04-23149418)診所院長黃家豪說,西醫治療是處理緊急狀況,維持生命徵象,但中醫治療還能提升生活品質。
如車禍受傷後的筋骨問題,多是因脊椎、肋骨或肩胛骨等關節錯位而造成肌肉疼痛、關節腫脹,也就是「閃到」、「骨頭位置跑掉」,而中醫傷科手法能將錯位關節「復位」。
許多上班族的筋骨痠痛,多是因久坐、久站、打電腦等姿勢不良,造成肌肉僵硬粘黏,甚至長出骨刺、壓迫神經,黃家豪以小針刀、整骨矯正治療,有些病人不用週週復診、通常一次就能改善很多。
整合解剖、神經學 傷科手法科學化
多年前,黃家豪本身曾因確診先天性心臟病而心灰意冷,離開中醫傷骨科領域,跑到卓蘭衛生所任職,甚至想在那裡終此一生,但在傷科學弟們的呼喚下,重出江湖。
他引進美、加整脊矯正手法及中國大陸的傳統正骨術,並融合台灣北部的優秀傷科醫師們的手法,邀請他們的師傅們進入中醫學院講堂共享傳承,並與傷科精英共同討論、相互學習。
他們更運用西醫生理解剖學、骨科神經學,找出傳統傷科手法的解剖基礎及作用機轉,使科學化後的傷科技術更利於教學傳承。
由於病人太多,張瑞麟以價制量,初診掛號費350元、複診200元來控制病人數,因此會來看他的,幾乎是多年陳疾,進出醫院許久的病人。
如果是年輕病人,多半是壓力,肌肉中軸已經偏斜,造成勞損,病灶深沈,肌肉不平等牽扯太久,小關節已經移位,造成心浮氣躁,也就是過勞。「疼痛就是個結,」他解釋。
另一類年輕病人是意外或車禍,當時或許只是去民俗療法推拿,沒有解決深層的損傷,造成僵硬、腫脹。
老年族群則多半是退化性疾病,關節骨骼已經僵硬,卻還為了養生運動,造成急、慢性損傷交互發生。
http://blog.yam.com/bodymap/article/26477751
驚覺醫療界與跟坊間民俗療法對長短腳的定義不同,搞得民眾不知所措,甚至有人聽專家建議胡亂加好幾公分墊子在腳底(鞋墊矯正),常有不該墊而墊的情況,越墊越糟糕。我看到大部分人對脊椎側彎與骨盆歪斜、長短腳等認知不清,危害不淺、茲事體大,決定撰一篇讓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文章以正視聽。
長短腳其實是可以分為結構性(真正腿長不等)和功能性兩大類. . . . . . . more
日本礒谷療法
脊椎保健 常見Q&A 專欄
YouTube影音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odylearning3
脊樂抒壓系列影片:http://goo.gl/XLcKfb
「脊樂抒壓之道」-6:遠離酸痛的強背運動(脊椎健康與酸痛預防) 起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Qr2av79aHg
(9:09- )
(10:15- ) 1. 腰大肌伸展(大腿內側至腰) 20秒
(13:55- ) 3. 貓式柔脊椎
-------------------------------
(對治長短腳、高低肩、脊椎側彎)
(15:28- ) 4. 側舉腿 10下
(17:47- ) 5. 側向伸展 10-15秒
7:筋膜放鬆運動與活力健走(脊椎健康與酸痛預防)睡前舒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k2Dr33dw
(1:45- )側躺畫圓 運筆畫圓---睡前最佳放鬆筋膜動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VxF9K9__Q&index=3&list=PLadvPXgjzWE0EwguY8zrAxNxkOTMBuY3Y
(7:30- )健走
(15:10- )健走Q&A
(18:00- )蹲馬步
(MORE. .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hbXWMi3vvE
(10:10- )講師鄭雲龍學經歷
(23:40- )電腦族膏肓痛、筋膜炎
(30:10- ) 站資中心姿勢
(34:28- ) 走路法
(36:04- ) 虛領頂勁
(39:39- ) 意念:量身高法(虛領頂勁)
(41:22- ) 坐骨、 尾骨 影響腰4、5的坐姿
(48:35- )半躺半坐造成龜背(水牛肩) 改善的重點首要在於坐姿管理,站立時依照『想像量身高』口訣,此外;胸肌緊繃、後頸部緊繃、頸前部無力及後背(斜方肌)無力是導致『水牛肩』的主因
(50:48- )不平衡歪斜檢測
(56:40- ) 壓力在腰椎、不平衡的壓力拉力和張力
(59:59- )靜態平衡動態失衡---------頸肩帶
(1:00:49- ). . .造成不良睡姿
--------------------------------------
(示範)
(1:07- )...寫字時,身體和書桌一個拳頭的距離
(1:10:10- ) 使用NB時,架高(於閱讀架上),並外接無線鍵盤.
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 鄭雲龍傳記-夢想行者 - yam天空部落

19歲那一年,我開始閱讀大量的武術書籍,醉心研究學理文化,正處於武術最精進的階段,卻在一次大掃除時,不小心從三樓的窗台摔下來,這一摔,摔碎了我所有的夢想及希望。
墜落在地面時,我親眼看見我的後腳跟的那塊脂肪暴露在外,痛的差點昏厥,送醫後,發現四肢關節嚴重挫傷骨折,尤其右手一個月內開了三次刀,更嚴重的是胸椎第12節、腰椎第一節粉碎性骨折。
不知是習武的關係或是師父有幫我敷藥的緣故,總之,我非常幸運的沒有傷到脊隨,在醫院躺了幾個禮拜後,醫生宣布可以打上石膏坐上輪椅了,過了幾個月,又改換支撐脊椎的鐵衣,出院後的日子還得依賴背架。我過去可以輕易駕馭的身體,如今沒有穿上背架時,連洗個澡、翻個身都很艱難,面對這種打擊,讓我完全喪失信心,心情也越來越絕望。
沈寂在家中一陣子後,師父怕我就此一厥不振,於是要我到武館去做些簡單的工作。我每天晚上看著同學練功的畫面,聽「男兒當自強」那種豪氣干雲的歌在耳邊縈繞,忽然有一天有了一個領悟:『我為何不接受脊椎骨折的事實?我應該去做到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的那些事啊!』於是我開始思考,我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更好呢?
當場,我就穿著背架進練武場,試著躺下練習抬腿。
從那天起,我每天都想著我可以做些什麼?如何在不那麼痛的情況下自我鍛鍊。很神奇的,一個月後,我可以不用穿背架站著洗澡了,
再一個月後,可以坐上同學的摩托車,接著我又可以繼續蹲馬步,同時我更設定未來要東山再起參加比賽。
到了第二年,我果然順利成功拿下全國大專杯武術冠軍,後來更以榜首的成績考上文化大學體育系的國術組。
於是我成了『自助自療』的信仰者,從年少摔傷一直到現在,每天早上起床,我仍舊維持先做運動的習慣。我深信每個人都是他自己最好的醫生,不管有任何健康上的問題,只要去接受某些事實,然後去做您所能做到最好的那個部分,身體給您的回報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多更多。
從臨床中思考醫療真意義. . . . .
脊椎的重要性
病例1 脊髓腫瘤誤診為膝關節炎
病例2 不當另類治療造成脊椎脊髓受傷
病例3 可怕的脊椎手術
病例4 脊髓腫瘤的錯誤治療
病例5 假性坐骨神經痛
病例6 把神經纖維瘤誤診為坐骨神經痛
病例7 頸脊椎手術的悲劇
病例8 腰椎嚴重退化脫位
病例9 八十老嫗脊椎長瘤
病例10脊椎脫位是否一定要接受骨釘固定術?
病例11誤診導致病人失明又癱瘓
病例12權威醫師的誤診
病例13一群庸醫
病例14意外發現
如健美運動,通過特殊飲食、藥物和鍛煉,練出一身線條,和成塊的肌肉群;但就中醫的觀點而言,其實是促進肌肉纖維化,傷害健康的運動。不信者,可去看看這些健美先生/女士在年紀大了之後,會是什麼樣子?其健康狀態,是否比得上一般人?
飲食習慣不好,胃的平滑肌抽搐、痙攣,出現潰瘍、萎縮,甚至長息肉、腫瘤;運動中抽筋,是肌肉攣縮;春藥壯陽,導致陰莖長久充血。這些都使本來柔軟、溫暖、生動活潑的肌肉,變成生冷堅硬的皮囊。這就是有肌無肉,古人稱爲肌痹或者死肌。一般採取活血化瘀、通絡散結的方法治療,而針刺、艾灸、按摩的效果,比內服中藥效果更快一些。
運動量不足的人會出現肌肉的鬆弛、無力甚至萎縮,尤其是癱瘓的病人,古人稱之爲肉痿,也就是有肉無肌。陰莖功能障礙,被稱爲陽痿。這就是有肉無肌。
肌肉在放鬆的時候,經絡通暢,氣、意、神容易溝通,反應迅速,力由足起,氣由脊發,指尖發梢;而在受傷或肌/肉不一時,氣血鬱閉,強度不足、反應鈍矣。
職業運動員對肌耐力、爆發力的倚賴極深,而一昧讓肌肉變「硬」,恐為致病伏筆;至於傷後而成的死肌,更直接降低運動員的體能表現。如何協助他們能在「肌肉合一」的狀態下增強體能,是現代醫學界的重要課題,而中醫,可以做出更多貢獻。
------------《黃帝內經》中:「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可見,肌/肉本非一,必須透過「修練」(訓練?),才能達到合一的境界。-------------------------------------------------------
http://cgfull.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19.html
長短腳...
最好能養成跑步完就順手捶捶兩邊屁股的習慣...至少108下...
肉捶鬆了...筋骨就自動歸位了...
B01骨盆傾斜練習--脊椎調衡運動系列 (正確縮小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T6crqiha9E&list=PLmProOKroeObqGyJDy8yZRebIUQts0lXh&index=1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練習喔,尤其瑜珈練習者更要確實學好這個動作。

10個常見的、危險的伸展動作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8409
動作示範: 中華民國體適能協會教練陸文灝
1.站立屈體前彎(圖解)
2.屈膝平行半蹲(圖解)
3.360度繞頸(圖解)
4.站姿旋轉加後彎(圖解)
5.犁鋤式(圖解)
6.大風車(圖解)
7.直腿仰臥起坐(圖解)
8.倒踩腳踏車(圖解)
9.平躺直抬雙腿(圖解)
10.跨欄式伸展(圖解)
气短憋闷胸五椎,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
正常的筋是松软而伏于肌肉筋槽内的,当筋得不到气血濡养而有病理反映时,其筋会变得紧张疆硬,如绷紧的琴弦样,本来静卧于槽内的筋就离槽而出了。这时你能触摸到,在将其横拨时会应手而滚动,患者在提醒下也能感知弹拨时的响声。
林兩傳老師的教導
http://mypaper.pchome.com.tw/kenny0711/post/1323454849 練功與練武~
疼痛腫脹造成暫時性肌肉無力(痛與腫脹會抑制肌力產生)
暫時性肌肉無力我們人體會尋求代償動作解決功能需求
也就是用其他較正常有力氣的肌肉來坐,站,走路,拿東西
這是權宜之計
但是若是代償太久產生錯誤姿勢以及錯誤用力模式累積到一定程度
就會因為錯誤動作與姿勢產生新的組織不正常壓力
(所謂肌力失衡後動作失能症候群,movement impairment syndrome)
所以新的疼痛點就會出來
這就是肌筋膜疼痛原因
--因為是從錯誤肌肉使用動作出現,所以包覆在肌肉外面的筋膜跟著出問題
--若是單純肌肉問題好解決
只要拉拉筋,做有氧運動(跑步,騎腳踏車)一下就可以解決
嚴重一些按摩一下也可以緩解
但是若是問題累積較久
或是較嚴重
問題就會從肌肉層面影響到肌筋膜
此時問題就不易緩解
所以此時按摩或是單純一般有氧運動無效. . . . . . .
出現的症狀可能是酸痛(筋膜疼痛)
可能是緊繃(筋膜緊繃)
若有新的疼痛點就是肌力失衡筋膜緊繃
造成新的壓力
造成的新的組織發炎
肌筋膜操作術(MMT)
做法是用"提拉筋膜"的方式
此時不是像平時做十字手(cross hand)是下壓再平推延展筋膜
而是利用指尖向上提拉筋膜
道理很簡單
因為某些時候筋膜的問題並不是在於無法延伸拉長
而是他無法有效縮短
也就是說
這些肌肉以及包覆在外的筋膜被卡在一個長度動彈不得
製造出一個空間
讓他們有足夠呼吸活動的範圍
可以自行調整恢復理想功能
所以力道不必大
但是時間要夠久
讓這些筋膜們可以有充分時間調整完畢
當然
中間過程可以視狀況去調整提拉的方向與角度
甚至是扭轉筋膜
呵呵
如何知道要做哪一個方向呢?或是如何知道力道拿捏呢?
去感覺手上的筋膜緊繃方向與緊繃程度變化
誤診誤醫 http://www.nsshu.com/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122298
|
|
|
|
|
|
螺旋刀(放療)脊椎良性腫瘤的副作用 http://www.nsshu.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36041
腰痛病人痛的程度 痛的方式
http://www.nsshu.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99613
《30秒完治!神奇的網球按摩解痛解剖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44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NfqMdX6ao
(老師過去嚴禁患者服用維他命,原因即在此。)
我這個人愛開玩笑。北京有一個人,腰椎間盤突出,他說:「郭大夫啊,我是腰椎病,好長時間了,怎麼治啊?」我說:「治不了,我不會治。」治不了,不會治。在說話的過程中,我到他跟前,我用我的拳頭把他的肚臍一打,他的肚子一收縮,腰好了。為什麼?一點他的肚臍,他的肚子必然往回收,一收,空間的能量直射腰椎,一下就推過去了嘛,要比直接推腰椎好得多啊。所以,這是個寸勁。我說:「再動動腰。」他說:「沒事了。」這就是竅門啊,你要真正地直接去給他按腰椎,麻煩了。你有多大的勁吧?所以,能量是相互的運動,橫向相互,上下相互。人體動力點,要掌握。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bodyspace/bs10.htm
(六)腰椎間盤突出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要注意到:人體的動力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相互推動、相互影響的整體,因此疾病的治療需要逆向推動能量,即運用第三動力。
------例如,肝部病變,首先影響了肺部的正常功能,而肺部的不適,令背部出現沉、緊或冷的症狀。能量的逆向推動即從背部著手,調整背部的能量,則可治療肝病。
而腰椎病變,要從腎動力著眼,從腹腔著手,腹腔是治療脊椎病的出口。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bodyspace/bs7.htm
比方說,石菖蒲,它能夠使頭部的能量更新、它能夠減少減輕胸部的壓力、它能夠補腎,這與傳統本草不大同了。為什麼呢?因為石菖蒲它能夠使頭部的能量回流到膻中,然後從膻中經過右心房的回流,經過公轉的運動,又達到命門部,使命門的細胞加強了運動,所以它是補腎的作用。這是雙重作用。所以空間醫學應用的藥味少,是應用了藥味的雙重性。
比方說,瓜簍仁. . . . . .
. . . . . .
人體三焦的病變都與人體的背部有關係。所以我強調人體的三焦都與外焦有關係,外焦哪個地方不疏通,就能引起人體對應部位有病。
专家
项目 |
刘鳌(中医骨疗第十九代传人) |
董安立(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博士,中国脊椎神经医学第一人) |
二宫进(日本整脊协会著名整脊顾问,师从野口晴哉) |
李启铨(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博士,台湾凯罗健康协会理事长) |
黄国志(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
|||
涉及器官、区域及引起症状 |
涉及器官、区域及引起症状 |
涉及器官、区域及引起症状 |
||||||
颈1 |
头面部、睡眠、眼 ;头晕、后脑痛、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低热、眩晕、偏头疼、耳鸣、胸闷、心跳过速、排尿异常 |
头部血管、脑垂体、头面、内耳、交感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偏头痛、神经痛、失眠、健忘、嗜睡、眼冒金星、眼花、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面瘫 |
脑部;头向左后方抬高可以增强思维能力,使头脑变清晰;头向右后方活动,可以增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
头痛
眩晕
颈部疼痛
脊椎侧弯
腰痛
胸闷痛
肌腱炎
腕关节综合征
运动伤害
退化性关节炎
过敏
气喘
幼儿腹绞痛
小儿中耳炎
多动症
中风
更年期症状
骨质疏松症
经期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失眠
忧郁症
精神压力 |
头痛
眩晕
腰腿痛
肩周炎
视力障碍
耳聋
耳鸣
失眠、多梦
腹泻
肠胃溃疡
异常肥胖
性功能障碍
精神异常
类冠心病
排汗异常
生殖功能障碍
心律失常
血压增高等
100多种疾病
|
|||
颈2 |
头面部、睡眠、眼;睡眠不好、眼睛突变;颈1症状 |
眼睛、眼神经、耳神经、鼻神经、额、乳突;眼干涩、眼痛、耳鸣、耳旁耳后疼痛、鼻炎 |
脑部血液循环、眼睛;偏头疼(左偏左疼、右偏右疼)、眼睛疲劳、花粉症 |
|||||
颈3 |
耳、晕、牙、肝;耳朵不好(耳鸣);咽喉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亢、低热 |
头、外耳、面骨、牙、三叉神经;神经痛、痤疮、湿疹、咽部异物感、颈痛 |
鼻子、迷走神经;鼻子堵塞、鼻炎、鼻窦炎、花粉症 |
|||||
颈4 |
耳、晕、牙、肝;牙不好(疼、麻木)、与肝胆有关;咽喉部异物感、胸闷、肩痛、压痛、打呃、三叉神经痛、甲亢、耳聋 |
鼻、唇、口、耳、咽管;鼻炎、口腔溃疡、卡他性中耳炎、耳聋、咽部异物感、胸闷、呃逆、心动过缓 |
牙、耳、肺;牙痛、中耳炎、呼吸不畅、打嗝(嗳气) |
|||||
颈5 |
喉颈部、脑供血、触觉;触觉不灵;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软、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 |
声带、颈部腺体、咽;咽喉炎、声音嘶哑、视力下降、上臂疼痛、心率失常 |
肠胃、肝脏、甲状腺;颈部侧弯(二侧僵硬时,颈部会向患侧弯曲,不能伸直) |
|||||
颈6 |
上肢关节;肩周痛;低血压、心率失常(速或缓)、上肢外侧麻痛 |
颈部肌肉、肩部、扁桃体;颈部僵硬疼痛、上肢麻木疼痛、扁桃体炎、气管炎、哮喘、低血压、心率过缓等 |
泌尿生殖系统、手臂;手臂运动和知觉异常、头痛、眩晕、耳鸣、恶心、耳聋、慢性喉炎 |
|||||
颈7 |
肩部;肩周痛;低血压、心率失常、上肢外侧及尺侧麻痛 |
甲状腺、肩、肘、滑囊;甲状腺疾病、颈肩部不适、上肢内侧麻木疼痛、低血压、心房纤颤 |
和骨盆的运动有关;动脉硬化、心悸、气喘、肝脏异常 |
|||||
胸1 |
颈肩部;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
食道、气管、上肢肘关节;上臂后侧痛、各种胸痛、肩胛部痛、咳嗽、左上胸部痛、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
支气管;高血压、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阿尔兹海默病 |
|||||
胸2 |
咽喉;咽喉肿痛、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上臂后侧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
心脏、冠状动脉;各种胸痛、心脏病、肩胛疼痛、咳嗽、气喘 |
支气管;上背部向前弯曲、痰量增多 |
|||||
胸3 |
气管食道;咽喉肿痛、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易呛着;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右上胸痛、心慌、心悸、胸闷、胸痛 |
气管、胸膜、肺;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易感冒 |
肺部血液循环;咯血(肺结核患者) |
|||||
胸4 |
上肢肌力;胸壁痛、气喘、打呃、乳房痛 |
胆囊、胆管;胆囊炎、胆石症、黄疸、带状疱疹、胸壁痛、乳房痛、乳腺增生、气喘、呃逆 |
心脏(一侧和心脏的迷走神经、二侧和心脏的交感神经有密切关系)、肝脏(右三侧)、右手;心率失常、吞咽异常、右手疲劳 |
|||||
胸5 |
呼吸系统;气短憋闷、咳嗽感冒、肾咳;胸壁痛、气喘、乳房痛 |
肝、血液;肝病、发热、低血压、贫血 |
耳、鼻、咽喉、呼吸系统、排泄及生殖系统、皮肤;头部不适、失眠 |
|||||
胸6 |
心脏;高血压、肾虚、血质狼疮、癔病、抽风、易出汗;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
胃;胃炎、胃溃疡、肝区痛、上腹胀痛、胆石症等 |
胃、呼吸系统、足部血液循环;胃部剧烈收缩(三侧和腰2椎的三侧联动)、紧张性发汗 |
|||||
胸7 |
心包;心悸、低血压、头晕;胃脘痛、肝区痛、肋间痛、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 |
胰腺、十二指肠;糖尿病、十二指溃疡、第6胸椎的症状 |
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胃酸(肥胖患者) |
|||||
胸8 |
胃;胃脘痛、肝区痛、肋间痛、胆囊炎、胆石症 |
脾、横膈膜;抵抗力下降、呃逆、第6胸椎的症状 |
左三侧和胃、胰脏有关联,右三侧和肝脏、胆囊有关联;消瘦、贫血、气色不好、更年期综合征、结缔组织病、风湿病、过敏症 |
|||||
胸9 |
肝胆;胃脘痛、肝区痛、上腹胀痛、子宫颈炎、糖尿病 |
肾上腺;过敏性疾患、荨麻疹、腹痛、子宫炎等 |
右三侧异常和肾上腺关系密切;脑淤血、骨骼肌僵硬、思维迟钝、神经衰弱、老年痴呆 |
|||||
胸10 |
脾;腹胀、肝区痛、卵巢炎、糖尿病、睾丸炎、子宫颈炎 |
肾;肾病、动脉硬化、倦怠、腹痛、子宫炎 |
肾、肾上腺、十二指肠;肾功能下降、肾结石(三侧松弛侧)、痛风、宿醉 |
|||||
胸11 |
小肠;胃脘痛、肝区痛、胰岛炎、糖尿病、肾区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 |
肾、输尿管;皮肤病、胃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 |
内脏;胃病、过敏性肠炎、溃疡大肠炎 |
|||||
胸12 |
大肠;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及胸11症状 |
小肠、淋巴系统、输尿管;风湿、不孕症、腹胀、腹泻、肾炎、肾结石及第11胸椎的症状 |
骨盆;尿蛋白增多 |
|||||
腰1 |
肾;排尿异常、大腿前侧痛及胸12症状 |
大肠、结肠、腹股沟;便秘、腹泻、结肠炎、疝气及第12胸椎的症状 |
一侧和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有关联,三侧和呼吸、泌尿生殖系统有关联;腰1突出会造成耻骨外突、肋骨和肩部下垂、下颚突出,二侧放松有助于睡眠(二侧的紧张和头部的紧张状态是一致)。 |
|||||
腰2 |
尿系;腰二里急(尿频)鸡鸣泻,消渴(糖尿病)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胆)结石无它难形成;腹胀、便秘、下肢前侧麻木及腰1症状 |
腹部、盲肠、大腿;阑尾炎、肠痉挛、呼吸困难、静脉曲张、腰痛、大腿麻木、疼痛等 |
同右骨盆联动时和整个消化系统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右骨盆下垂,会引起消化器官的一些变化,如果患盲肠炎、上腹部疼痛,右三侧会产生强烈的肌肉紧张感。 |
|||||
腰3 |
生殖系统;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阳痿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两侧腰痛、腹痛、性功能障碍 |
生殖器官(卵巢、子宫、睾丸)、膀胱、膝;膀胱病、月经不调、小产、遗精、早泄、阳痿、小腹痛、腰痛、膝痛等 |
和泌尿生殖系统及腰部的扭转运动有关联(一侧和泌尿生殖系统、二侧和膝盖运动有关联);腰3椎异常,扭转腰部受影响。 |
|||||
腰4 |
下肢运动功能、膝关节;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腹痛、排尿异常、大腿外侧麻痛 |
前列腺、腰部肌肉、坐骨神经;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便秘等第3腰椎的症状 |
第4腰椎的肌肉紧张和骨盆的收缩有关;身体会因此变得敏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缓解左二侧的肌肉紧张可以使骨盆张开,反之,如果肌肉紧张骨盆就会紧绷。 |
|||||
腰5 |
骨盆内、大小便口、髋关节;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下肢后侧麻痛、下腰痛、遗精、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
小腿、踝、脚及脚趾;下肢循环不良、关节炎、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脊椎侧弯症 |
与骨盆状态有关联;如果重心偏向脚后跟,骨盆就会扩张下垂,通常由第5腰椎引起的腰痛容易发生在骨盆下垂的一边。 |
|||||
骶1 |
下肢筋肉、骨盆、坐骨神经; |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排尿异常、子宫颈炎、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分号后均指骶椎) |
骨盆 |
骶椎、尾椎 |
骨盆、肾;骶髂关节炎、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脊椎侧弯症 |
如果由于腿寒、腰寒引起腰疼,第1骶椎的骶后孔到内侧的范围就会变得很敏感,慢慢按压此处,腰部温度上升,疼痛会减轻。 |
||
骶2 |
第2骶椎是烧伤、关节炎的推拿部位,适度推拿第2骶椎的骶后孔,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对疼痛、畏寒、排尿困难、溃疡病等有明显疗效。 |
|||||||
骶3 |
第3骶椎和第4腰椎联动,与骨盆、脊椎的平衡有关联;第3骶椎的松弛和肥胖、排尿异常等症状有密切关系。 |
|||||||
骶4 |
骶髂关节 |
直肠、肛门;腰痛、臀部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 |
骨盆下垂时,如果使第4骶椎的紧张得到放松,骨盆就会上提,可以间接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疝气等。 |
|||||
骶5 |
第5骶椎主要和肛门及其周围的括约肌有密切关系;该骶椎没有骶后孔,可以直接按住骶椎并往上推,骨盆下垂且没有弹性的一边是异常的。 |
|||||||
尾椎 |
肛门附近症、足部; |
推拿尾椎,有时可以使交感神经的紧张得以放松,情绪缓和。如果击打尾椎,偶尔会引起脑内出血,导致神经衰弱。尾椎敏感和第7胸椎有关。确认尾椎的左右两边,推拿紧绷的一边,对痔疮有明显疗效。 |
||||||
说明 |
症状论述中若有“;”则前为骨疗理论,后为西医理论;若无“;”则均为西医理论。 |
|
人体内部器官左右并不完全对称,该理论针对性更强,其书可作为居家保健之用。 |
|
|
|||
从医年 限 |
近50年 |
20多年 |
40余年 |
10多年 |
几十年(可能30多年) |
|||
手法特 色 |
叠法、提拽法、悬垂振荡法 |
|
合掌行气法 |
|
|
|||
理论特 色 |
骨系传输理论:由于各种原因(先天的、后天的、内伤、外伤等)造成骨骼变形、变质、增生、错位、畸形等病灶的出现,就会引起内脏疾病以及相应肢体部位的异常和疾病,反之如果内脏患了疾病和肢体出现异常,通过体内传导系统的关联,经过一定的时间,也会在相应的骨骼上出现病灶。骨诊医师根据患者骨骼的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异及引起周围组织的变化,来确定发病部位或脏器,以及病情的轻重、时间的长短,进而确定施治的治疗手法和推测治愈的程度。 |
人人都有一根脊椎,它是我们身体的“大梁,它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脊椎在人体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脊椎矫正学在医学中就应当占有什么样的地位;12岁以前是调整矫正整个脊椎正常生理弯曲的最佳年龄段;脊椎病比癌症、心脏病、“非典”更可怕,它是引发猝死的恶魔! 脊椎病剥夺了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40年。
|
“医疗的进步”不等于“病人的减少”;治疗疾病的重点应该是我们的身体,而不是让各种药物或医疗器械唱主角;治疗疾病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个体脊椎的特性,根据疾病症状将脊椎调整回正常的部位。 |
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结构、化学、情绪三种,而结构即以脊椎为首要;未来的医生不再给予药物,而会将重点放在照顾患者的骨架结构、饮食以及疾病成因与预防上;脊椎复原,人体自愈力就能发挥它“万能医生”的最高效率,治愈疾病。 |
脊椎涉及的疾病上百种,它与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小儿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一直以来,人们对脊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及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对电脑的了解程度。 |
|||
特长 |
理论完备独特、医案众多、经验丰富、手法独特娴熟、歌诀爽口便于记忆、摸骨知病而有漏无误、对全身骨骼了如指掌。 |
首提“猝死不一定是心脏的事儿。”精通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各种理论,对中医亦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 |
将同一节椎体的两侧细分为一侧到四侧,对椎体的治疗更加细致和深入;对骨盆有独特的见解。 |
对骨刺的成因研究较深,更加关注人体的自愈力,对能量疗法和潜意识清理疗法有独特的理解。 |
擅长脊椎疼痛性疾病的康复,特别是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小关节紊乱及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等疾病研究较深。 |
|||
优点 |
上医治未病,绿色疗法、风险小、几无副作用。 |
绿色疗法、风险小、几无副作用。 |
绿色疗法、风险小、几无副作用。 |
绿色疗法、风险小、几无副作用。 |
绿色疗法、风险小、几无副作用 |
|||
缺点 |
过于保守,禁忌症从不轻易治疗,走出民间时间太短,不易为普通大众接受。 |
不能做到摸骨知病 |
不能做到摸骨知病 |
不能做到摸骨知病 |
不能做到摸骨知病 |
排寒之發燒治癒尾椎痛痼疾
http://blog.udn.com/rubyskylark/7327227
低能量遠紅外線療法 |
有多久沒出去郊外曬曬太陽了呢?現代文明社會裡,冷暖空調的普及,造成許多人擁有虛冷體質,影響所及是血液循環不好,細胞組織的代謝功能低下。體內廢棄排泄物質無法順利排出體外,自然對身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能量學(矯正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cDrhob31fpGOOuj-txW4g
http://energy16888.pixnet.net/blog
陳冠全醫師(的學生)林宜慶老師主講"日式脊椎保健" 礒谷式力學自然健康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aaOu7WN2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SvpUf7_dY
角度(注意事項)~ 100-110度))
林兩傳醫師(的學生)李繼宏老師主講 「骨錯縫,筋出槽的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tR-T_Qx3w
(5-3)膝、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5i0nqmFYDw
(5-5)走路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06uEt_dvc0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20100728.htm
因為身體左側突然失去力量,於是造成跌倒,這是血無法瞬間到位產生的失衡現象,這種症狀時常發生在老人身上,由其是夜間醒來時,想小便而起床時,起床太快而造成腦中瞬間出現缺氧的現象一樣,只是發生在左側的話,補血就可以讓她回復正常了。
http://blog.yam.com/kaijowtsai
蔡凱宙醫師心得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anxbECYMw
蔡凱宙醫師的復建功夫--抱膝正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SvpUf7_dY
角度(注意事項)~ 100-110度
骨科蔡凱宙台語老人健康演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4MrQhFZKg
尋醫不如自醫: 骨股頭壞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Ym9frkJpo
【苦行老師案例】耳朵有兩條線,表示心臟有血管堵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UCuh30kwU
(3:00- )探討戎祥、楊登魁、張燦鍙、蔡同榮的死因
肩胛及肩關節 能量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9xrazaxJs&list=FLqRraMytPfoGCEooDMrwsKw
http://chinesemedicine.nidbox.com/diary/read/8892225
肌肉少者較不能固定骨架. . . . . .
宫廷理筋术传人臧福科教授(视频)
按摩病自除(1)宫廷理筋术传人臧福科教授(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lGVtmmcke8/
(11:00 - )按摩對治糖尿病
按摩病自除(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1i51mMBwpI/
腰扭傷~腰痛~腰椎間盤突出~
(29:35- )(32:15- )
按摩病自除 (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v8wJ-JSPHE/
振腹療法對治內分泌問題 /泌尿生殖 (劉海若)
按摩病自除 损伤篇(2肩周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xbcujsxjCw/
按摩病自除损伤篇(4)腰腿伤20110321老寒腿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d9awzXshq4/
按摩病自除---损伤篇(5 ).骶髂关节半脱位 (长短脚)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aCHgkRcMDU/?resourceId=0_06_02_99
病腿. . . (短者)4字型保健2、3分鐘~ (長者)單腿抱膝2、3分鐘~
(長短腳) / 網球肘
http://blog.udn.com/rubyskylark/4194647
李興明醫師
冰敷如同止痛藥—失治、誤治,不如不治 https://www.facebook.com/dr.li.rubyskylark/posts/1048691275160826
小兒骨節移位引起之病症
http://chinesemedicine.nidbox.com/diary/read/8894520
中醫正骨處置嬰幼兒髖關節發育 不全(DDH)
http://blog.udn.com/rubyskylark/22622029
(2014.08.19.寒與鬥雞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HYeCiDKA
(5:45- )芭蕾舞精靈譚元元一個大跳動作,胯骨錯位了. . . . . . 譚元元選擇了中醫和復健. . . . . . 兩周後重回
筋骨痠痛不求人!牙套咬一咬立解
華人健康網 - 2015年8月17日 上午10:00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五十肩、腰頸椎痠痛、坐骨神經痛、網球肘、媽媽手、板機指、足底筋膜炎、肢體痠麻、晨僵症......等等,都是現代人常見的筋 … 詳全文 »
肌筋膜系統,跟神經與循環系統一樣,都屬於一種全身性的網絡。任一部位發出的生物電,都會沿著肌筋膜的纖維網絡,傳遍全身。因此,無論人體的哪個部位出現力學變化時,整個身體都會有所反應。
狗癱瘓一線生機 中醫針灸助康復
健康醫療網 - 2015年8月16日 上午9:23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4歲的BOBO是一隻柯基犬,某天去公園散步完回家時,突然椎間盤突出並出現癱瘓現象,但西醫除了開類固醇、開刀 ... 詳全文 »
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不然脊椎和屁股兩邊的肌肉鬆緊度不同, 很容易有長短腳...甚至脊柱側彎....
http://cgfull.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http://cgfull.blogspot.tw/2012/11/o.html
長短腳調好, 心臟的動能變好了...唇色自然就變好了 嗯...胸口有一種打開了的感覺...很舒服..."
不確定哪一邊就兩邊都揉...
揉了之後臀部那邊的肌肉就會放鬆...
長短腳慢慢就回去了...
无独有偶,前几天又有一位同事也是脚崴了,我当然也是取这个特效穴——丘墟。其实崴脚都是胆经惹的祸,我接触过不少崴脚朋友,在点丘墟穴后都会在胆经上寻找反应点,看看胆经上还有那些瘀阻处,并做通它,效果通常会很好。有朋友会问,崴脚为什么说是胆经惹的祸?经络学中有句话:经脉所过,病之所主。意思是说,经脉所经过位置所得的病,都可以找这条经脉治。崴脚时最痛的部位就是丘墟穴部位,而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是胆经的必经之地。推而论之,必定是胆经出现了瘀阻,致使气血不能濡养足踝,一旦有诱因出现,必会崴脚。特别是有人习惯性崴脚,都是胆经惹的祸,因丘墟穴位置较深,此处有病邪,很难排出,致使胆经不通畅,崴脚时常发生。既是胆经惹的祸,那就找胆经来算账吧,找胆经治疗才是最有奇效绝招。
我在这个同事的胆经上循经按压时,手至风市穴时,他有明显的疼痛反映。我告诉他,你这经络不做通可能还会崴脚,甚至会得坐骨神经痛,结石等病。我要他用空拳击打大腿的胆经,重点在风市穴。他知道我用手法治病是有些效果的,坚持了两天,崴脚处已经不痛了,但是风市穴不但疼痛未减,反而更甚。我说,这是病从深层次向表层透出来了,继续击打几天就会好了。果然,过几天后他高兴地告诉我,腿上的穴位不痛了。我说,那行。要想少犯病,平常记住常空拳击打大腿外侧中间这条经。
丘墟穴是个很好找的穴位,穴在足外踝骨前下方的凹陷处,如果还是找不准,你就在此处的前后左右移动点压,最痛处就是这个穴了。一般在按压时丘墟穴会很痛,真正要做通它时,一定要先轻后重,循序渐进。这样,你就不会有强烈的痛感,而是在略有痛感中体验那种舒适的畅快,你的疼痛也就在痛与舒适的享受中烟消云散,直正好的按摩,既能治病,也是一种享受。
怎样循经点按胆经才能找出瘀阻处?在胆经上用手指点按很难寻得,这是因为大腿肌肉丰富,穴位较深,仅凭指力远远不够。你如果是为别人而为,用大拇指关节点按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个力度不错,可以点到穴位的深部。
你如果自己给自己做,那我介绍另一种方法,你可以握拳,用你的掌关节点在胆经上,用另一只手握住其腕部帮助用力,这个方法也是很有效的,它的力度很大,但又并不十分费力,用这个方法按大腿部的胆经是非常不错的。你如果大腿部的胆经有瘀阻是很能容易寻出来的。如果是做按摩,用这个方法按摩胆经比空拳击打效果更显。至于在小腿部的胆经使用用指、指关节按摩,可以随意而为。
此文是从崴脚的视角而说胆经的,其实胆经远远不只这点作用,胆经是个神奇的经脉,它的许多穴位都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如果它与其它经络协同作战,更会有如祖传秘方,功绩卓越。这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山,朋友们一定不要忽视。
http://chinesemedicine.nidbox.com/diary/read/568763
缺乏維他命B、C 易引起肌筋膜疼痛
健康醫療網 - 2015年9月4日 上午11:19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3C商品當到,許多人長期使用3C商品、生活壓力又大,長期累積成肩頸痠痛、腰痠背痛等問題。醫師指出,因「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來求診的病患有增加的趨勢 … 詳全文 »
發燒排子宮寒,解腰痛沉痾—案例分享&李醫師評釋 https://www.facebook.com/dr.li.rubyskylark/posts/1124519910911295
腰痛的位置全都在年輕時閃腰及打無痛分娩那一針下去的位置,大約就是「命門」附近。正是陳傷及打針處,寒氣發出。
http://blog.udn.com/rubyskylark/29213829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8038
牙咬合大大的影響脊椎和骨架的位置,因此,它也會影響你的肌肉。如果肌肉和骨架有問題的,也要注意牙齒。
DNA 牙齒矯正法
http://blog.shishikeke.com.tw/?p=8026
牙齒掌握臉型美醜的基因密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UL4uQ-64ZQ&index=41&list=PLbZv97hhsBwqlZmJkKILcLE6iZOcdQ0Lc
奇穴.立刻解除.頸椎.胸椎.腰椎.疼痛 (王鴻謨-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pgsW-VlVE&list=PLb_BOZGR3U0zXzqOBWLdZkX67rmy2DnIN
接地氣:大地是最好的醫生,修復體內抗氧化系統,對抗自由基
◎在2003到2005年,以及2007年間的環法自行車大賽中,美國隊的車手每天都在賽程結束後接地,選手反映睡眠得到改善,生病情況大幅減少,幾乎沒有發生肌腱炎,每日賽程結束後恢復速度驚人,受傷後的復原速度也快多了。
◎按摩治療師凱倫患有嚴重失眠22年,每晚大概只能睡2到3小時。她的右邊髖部有嚴重的關節炎與肌肉攣縮,造成腳踝腫脹,限制了行動,體重一度重達110公斤。從2011年5月到2013年10月,幾乎每晚都能睡滿4到8小時,還減了18公斤。
◎鷹巢汽車旅館(Eagle’s Nest Motel)經營者珍妮絲與史恩,在旅館外立了一塊牌子:「全美首創:內設接地客房。」他們說客人的一般反應是:「這是我好幾年來睡得最好的一晚。」或是:「我醒來時身上就不疼了,真是讓人驚訝。」
◎阿拉斯加一名病患,二十五年前因意外造成下半身癱瘓,受傷後雙腳一直無法移動,接地氣之後,竟然能夠起身走路;有位病患本來要進行雙膝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接地之後關節的疼痛程度大大降低,讓他取消了手術預約,現在他已經可以出門騎腳踏車了。
◎有個印地安小女孩得了猩紅熱,病情非常危急。她的爺爺在地上挖了個大洞,將小女孩放進去。期間小女孩多半昏睡不醒,但過了幾天後,病情就好轉了。她的媽媽常叫她脫掉鞋子,她說:「那玩意會讓妳生病。」
◎有位老奶奶已經將近一百歲,牙齒仍然完整,眼力和表達能力也還未退化。她住在鄉間,每天赤腳在田地與住家間來回,
住在與大地相隔絕的牢籠裡,加上有大量電磁波的3C設備及省電燈泡強化共振身體的正電荷,想要獲得身體的健康,等於是緣木求魚,只好用高昂的代價購買營養品與可能有臭氧傷害的負離子產品,甚至高價購買增加身體正電位的電位儀或是雷射洗血,就只是想要減少各種疾病的傷害。不用說,大部分的健康產品往往都只有一時的療效,不容易真正幫病人找回真正的健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EWxm2gkLg
打坐成病
https://www.facebook.com/clinic.mo/posts/706621009439289
新聞
電動滑板車造成許多摔傷
甚有差點癱瘓者
此非電動滑板車之特有⋯⋯
凡舉溜冰、滑板、直排輪……等相似活動
都有可能造成
任何運動都有可能造成傷害
但此類活動最讓人心驚膽跳的
卻是「摔傷尾椎」(俗稱「蹬到」)一事
「摔傷尾椎」造成的影響可不只是疼痛而已
往往影響該處神經而二便功能受損
甚或逐漸造成脊椎側彎而衍生他證
長則可能二十年後才開始出現症狀
屆時還有多少人會想到是二十年前的那一摔所造成?
偏偏尾椎是任何護具都保護不到的
. . . . .
與吾人較熟識的中醫媽媽都知道
更是吾人家中所直接禁止
尤其聽過直排輪小國手
摔得全身骨架不正
處處疼痛之外
五臟六腑亦恐俱損之後
畢竟有些傷害
一次也犯不得啊!
皮子醫2:外治心要 /外治之收工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571824449631749&id=132988453515353
[真無八卦]
啊!從面部的肌理推敲,周杰倫的僵直性脊椎炎
兒推有個「捏脊」動作
多數書上建議由下而上
以促腎氣、陽氣敷布
但吾人則多建議由上而下
或可兩者搭配
睡前由上而下多
平時由下而上多
上熱下寒者由上而下多
虛寒體質者由下而上多
尤其最後一趟最好由上而下
以免造成上熱下寒而影響情志或睡眠
其實這裡面何嘗不是包含了辨證精神?
中醫一出手
無論內外治
無論病急慢
都需要辨證
. . . . . .
後記:
此辨證以13歲以下小兒為主
大人捏脊最好還是由上而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61wMRMAcs
與西方肌肉訓練不同,西方重訓透過增加肌纖維半徑,
以達肌肉增大的目的。
穴道導引是用身體動作或心念來主導調養穴道,僅需憑藉一己之力,就像穴道的自體重訓。
以穴道收緊放鬆的方式,來打開糾結,身體自然更加輕鬆靈活,
告別曾經的病痛
- 蔡璧名 作者:
鍛鍊穴道,激活人體內天生的「藥」***
皮沙士老師(藥師心子 )部落格 (摘要) 外治法~ 
保健室請家長接回
開車時請其先自敲天下第一拍
效果不明顯
看看手勢應屬怕痛不敢敲
但開車故無法幫忙
只好先請自揉左手小指甲兩側
總算稍緩
到家後請孩子忍耐
親自出手幫敲天下第一拍
因極痛 敲了五六下後就無法忍受
但~胸痛大好
可是不肯再給敲
就揉揉小指
按按背後俞穴
左胸總算不再痛了
🌟小結
真正轉折點
還是在天下第一拍
請孩子自拍天下第一拍時
孩子曾問這裡跟心臟有什麼關係?
因為天下第一拍可調整筋緊造成的長短腳
而長短腳會造成心臟病

保健室請家長接回
開車時請其先自敲天下第一拍
效果不明顯
看看手勢應屬怕痛不敢敲
但開車故無法幫忙
只好先請自揉左手小指甲兩側
總算稍緩
到家後請孩子忍耐
親自出手幫敲天下第一拍
因極痛 敲了五六下後就無法忍受
但~胸痛大好
可是不肯再給敲
就揉揉小指
按按背後俞穴
左胸總算不再痛了
🌟小結
真正轉折點
還是在天下第一拍
請孩子自拍天下第一拍時
孩子曾問這裡跟心臟有什麼關係?
因為天下第一拍可調整筋緊造成的長短腳
而長短腳會造成心臟病

穴位圖(點擊文字,穴位就會出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248c50100lx11.html
人體內臟解剖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0f7fd0100x34r.html
周杰伦一直饱受强直性脊柱炎的困扰。他第一次发病是在中学时期,打完篮球后发现身子变得僵硬不能平躺,只能侧着休息。有一次,刚好是要上台表演时发病了。由于痛得很厉害,他连吃12颗止痛药。
2016.日前上節目透露,從3年前最瘦時期的62公斤,到現在體重75公斤,幸福肥了13公斤,周杰倫自曝愛吃甜食
王唯工教授頸椎保健功法
(28:00- )
jt叔叔谭杰中伤寒论慢慢教96-07-055-6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5:45- )芭蕾舞精靈譚元元一個大跳動作,胯骨錯位了. . . . . . 譚元元選擇了中醫和復健. . . . . . 兩周後重回舞台
-
核心肌群太老了沒話題炒,深蹲就出現了。所以大家,在把腹肌練壞以後,跟隨媒體上的「大家」,緊接著折磨股四頭肌(大腿前面的大塊肌肉)。聽說是「五分鐘可以抵一小時跑步」、「修飾臀線」,「增強心肺功能」等等。厲害的在肩頭上再加個槓鈴,全身都練到了!
-
「卻全身都搞壞了!」87公斤的酸民老徐挺著大肚子說,「姿勢愈標準,壞得愈徹底!」
-
此話怎講?. . . . . . . . MORE
[養生新詮] 鍛鍊核心肌群,然後呢?
Q:如果鍛鍊核心肌群真如大家說得那麼讚,為什麼老徐每天揮汗如雨,在診間裡搶救因為核心肌群卡住,而導致的
-
1. 身體橫切成五段,扭曲成三個不一樣的方向 (來自上腹)...
2. 下肢氣腫,小腿緊繃(來自上腹)
3. 肥胖身形尤其是屁股(來自上下腹)
4. 胸悶頭脹,呼吸淺短,吸氣只能吸到胸口(來自下腹)
-
的患者???
-
A:應該是老徐搞錯了啦!你說的症狀和核心肌群的鍛鍊無關。~核心肌群是人體重要的肌肉,核心肌群的強壯可以幫助你在運動中的動作更穩定,運動表現更好,而且對一般人來說,鍛練核心肌群也對改善腰酸背痛會有一定的幫助喔~。
-
-
Q:那為什麼我一針一針把核心肌群解開,練過的患者的這些症狀就好了?
-
A:應該是他們自己練壞的吧!練壞的人才會去找你呀!
-
-
Q:那為什麼我上google搜圖,每一個做核心肌群訓練的人吸氣都吸不過胸口,氣下不去呢?難道,每個人都練壞了嗎?
-
A:你看錯了吧!真以為你那麼神,看照片就能看出來啊?
-
-
老徐:喔~~~我了解了...鍛鍊核心肌群不能停下腳步,要每天不間斷練習。中斷了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就與核心肌群的鍛鍊無關了...

身心靈整體健康篇~
最近有一位患者來診,主要是車禍挫傷一週之後,腳的瘀青還一大片,遲遲未退,影響走路疼痛不適,我一看大概有6*6公分的大小左右的瘀青,患者詢問這個中醫可以治療嗎?
瘀血在傷科是常見的問題,因為車禍挫傷、跌倒、撞到等等的受傷而導致的瘀青,會影響經絡、肌肉等等,導致疼痛,在排除骨折、韌帶肌腱撕裂等嚴重的
損傷之後,我們就可以以瘀青的瘀血為主要的治療標的,活血化淤,幫助瘀血吸收是中醫的強項呢!
經驗上我們採用內外並治,內服活血化瘀方藥,如復元活血湯、血府逐瘀湯,可以促進瘀血吸收,外用在我的經驗上,以「艾灸」為主,直接在瘀青上施以貼灸的灸粒,就算怕針的人也沒有關係,艾灸之下,病人瘀血大多消退迅速。如果想要再加強,可以在遠端穴位,或循經的穴位來扎針,氣血通行,會加速傷處的復原!
文章提及的這一位患者,接受過兩次治療之後,一週時間內,一整片瘀青都消退了,走路恢復正常,連他本身都訝異進步之迅速呢!
先了解正常的人體。脊椎乃中醫的督脈,督脈起於長強,終至齦交,經脈中的氣血是一股往上推升的力量,源源不絕。加上脊椎周遭有許多肌肉支撐著骨骼,例如腰大肌;以及骨頭本身的密度,三個條件共同支撐脊椎骨,撐起身體。
當年紀老邁,或者自身氣血虛弱(像是程先生就是沒有運動的最佳例子)、過度勞動耗傷氣血,下焦血熱不足,能夠往上推升的氣血就不夠,於是脊椎附近開始有髒東西堆積;用來支撐的肌肉也因為氣血不夠、髒東西太多,支撐強度降低;最後靠著骨骼本身的力量在支撐。腎主骨,骨骼苦苦支撐全身的力量,其實是在消耗腎氣,等到腎氣不足,骨質就開始疏鬆,導致椎間盤突出。
知道如是病因,就可得知治療的方向:
1. 增加下焦血熱:增加氣血向上推升的力量。
灸:關元穴、氣海穴。
針:在小腿肚找尋壓痛點下針、腎俞透志室、承山、承筋、委中等。
2. 增加脾胃功能:脾主肌,脾胃的營養能夠濡養肌肉,增加支撐強度。
針:足三里、大都穴。
如果下針無法有效改善腰腿痛的症狀,代表督脈必有寒濕存在,此時必須用灸的方能達到療效!
經由上述的分析,你是否更了解所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的根本原因呢?若能在病症發生前,就能規律的運動、避免過度的勞動,並且有充足的睡眠,腰痛必不來犯!
有一位患者~懷孕生完之後數個月了,腳還是腫脹的,之前幫他開藥,要用到水藥利水腳腫才會比較消退,而且維持不久,沒吃藥又腫起來~~~~
結果:我上次幫他針灸剖腹產疤痕之後,腳的腫脹感大幅消退,身體都輕盈了許多,而且效果有維持!
amazing!
人體運作的機制真是奧妙,
緩解背痛腰痛肩頸酸痛……活化所有內臟全身軟硬組織……
抱膝運動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在硬的彈簧床做時間3…5分鐘!可以放平身體休息!
為何要收下巴…為了使腎氣上百匯穴啟動腦!不收下巴上焦之氣在頸椎斷勁!
經方中醫孔醫師 http://www.iwitchbaby.com/2016/09/12/柴胡桂枝湯治療「坐骨神經痛」%ef%bc%8c並談內外科治療/ http://www.iwitchbaby.com/2016/05/05/經方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實錄%ef%bc%88一%ef%bc%89/
有同學私下跟我分享,椎間盤突出,西醫都已經叫他開刀處理了,結果自己吃附X理X湯半年,身體不適的感覺都沒了!
這和我自己的幻想的道理是一樣的啊,身體太虛寒,身體沒有能量,該歪的就歪,該突的就突,身體暖回來,能量補回來,什麼病都可以好。當然,我們手法可以再精細一點,可以先用桂X湯加減(木 X、牛X、威X仙、炮X子、X朮),另用桂X茯X丸生粉,附X理X可以當搭配的暖藥,處理起來可能更事半功倍哦!
還好沒開刀,你知道西醫有種東西叫做「腰椎手術後失敗症候群」嗎?這不是手術失敗,而是手術後身體失敗,就是該好的卻沒好,不是因為手術,是因為你的身體,所以「腰椎手術後失敗症候群」不是手術失敗,是手術結果身體的失敗,所以失敗本身不是失敗,失敗的是身體不是手術......。